㈠ 如何抓好語文課堂教學教研活動記錄
城西小學教研活動暨校本教研活動記錄表
二
項目名稱
活動時間
2017.3.21
活動地址
六年級教師辦公室
參與人員
周海鷗、金曉錨、朱新英、謝海珍、厲孫
【教學預設】
一、開門見山,直接導入課題
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受篇章結構
1.自由朗讀課文。
2.了解「例證觀點」的結構。(3—6自然段)
●過渡:這樣的說法,我們課文中第二段就有。
(2)了解三個事例的總起。(第2自然段)
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
A.自由讀。你覺得哪個地方特別有趣?
理解句子:最後把「?」拉直變成「!」
a.理解句中的「?」,延伸理解事例中的「?」。
b.理解句中的「!」,延伸理解事例中的「!」。
C.「拉直」相對應的文字就是——(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
d.小結,理解「見微知著」。
利用「見微知著」朗讀齊讀第二自然段。
也就是說,見微知著就是——齊讀(從細小的……找到了真理)
B.小結,文中的三個事例,都是緊緊圍繞這段話進行論證的,可以說,第二自然段就是三個事例的(板書:總起)。(寫上自然段序號)
●過渡:按照平常的習慣,有總起,一般還會有——「總結」。看看,第六自然段是不是。(是)
(3)了解三個事例的總結。(第6自然段)
學習第六自然段。
A.有幾個詞語落掉了,誰能讀出來?(指名讀)
你是怎麼讀對的?(從發現到發明,再到創造,有所成就,層次有遞進)
B.可見,作者在寫文章的時候,語言非常(板書:嚴密)。
C.齊讀第六自然段。
(4)小結例證的結構:
●過渡:(出示:1和7、8自然段)可課文中的1、7、8自然段有什麼用呢?
3.了解課文的篇章結構。
(1)快速瀏覽課文,想想第1和7、8自然段有什麼作用。
(2)課文(課件出示:提出觀點)提出觀點,通過例子證明觀點(課件出示:例證觀點),最後總結觀點(課件出示:總結觀點)。
有一個詞反復出現——觀點。
小結:為讓更多的人去相信自己的觀點,以「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為主要目的,這樣的文章,我們叫它(板書:議論文)。
(3)板書復現文章結構。(分段)
將觀點直接當作題目,是議論文常用的。
三、比較閱讀,感受語言特色。
●議論文在篇章結構上和其它文章有這么大的不同,在語言表達上又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以第一個事例為例,好好進行比較研讀。
1.默讀比較兩個材料,寫寫自己的發現。(建議:你可以從整體上進行比較,也可以從細節上進行比較。)
2.獨立思考,完成練習
2.小組合作,交流看法。
要求:選出組內最有智慧的看法,准備全班交流。
3.反饋:(預設)
總結課堂,鞏固學習重點
存在
問題
課堂生成沒有好好把握!
解決
意見
教師創造條件,家長予以配合,雙管齊下!
備注
㈡ 六年級我與紅領巾徵文徵集說明
我沖回家,看著已經被我拋棄了許久的紅領巾:它雖然皺巴巴的,但是這並不是傷痕;它雖然被我黯淡了好些日子,但在今天它又亮麗了;它雖然靜靜地躺著,但我感覺到它在跳躍,它充滿了活力!我滿懷著愧疚地把它燙平。它身上的皺紋是我們情誼的考驗,克服它吧,再次回到從前!
紅領巾,它刻滿了童年的故事,它印著心的音符,它是我的精神力量。
我與紅領巾,相依,遙遠,結合。相依是我們的緣分,我們的相識,但是在時間的年輪下我們漸漸遙遠,這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禮物――考驗。跨越考驗,我們真正感悟了對方,共同堅定了彼此的信任……
千千萬萬無數革命先烈的鮮血染紅了紅領巾,是他們保持了紅領巾的「純潔」。
紅領巾是我們的好夥伴、好助手。它鼓舞著我們要努力學習,考出好成績。紅領巾在我們胸前飄揚,它舞我們勇往直前。
記得有一次,又是紅領巾提醒我一個少先隊員應該怎樣做:
一個星期天,我和幾個小夥伴約好到玉溪公園去玩。那天到玉溪的人可真不少,售票處排著長長的隊伍,幾個賣玩具和賣點心的小販在吆喝著招攬生意。
我們排在隊伍末尾,突然,只聽見「撲通」一聲,接著是一陣「哇哇」的哭聲。我們回頭一看,原來是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小男孩摔倒在地上爬不起來,趴在地上哇哇直哭。
我連忙沖出隊伍,跑上去把小男孩扶起來,一邊拍去他褲腳上的灰塵,一邊關心地問他:「小弟弟,哪兒摔痛了?」小男孩指著自己的膝蓋,不停地哼著。我蹲下身子,幫他揉著膝蓋,他的哭聲慢慢地小了,忽然,他大叫起來:「媽媽、媽媽!」
一位年輕的阿姨拿著兩只氣球快步向小男孩跑來。她一把抱起了小男孩,忙問她的孩子:「寶寶,告訴媽媽,是誰把你撞倒了?」
小男孩指了指膝蓋,道:「痛!痛……」年輕的阿姨發現了我,似乎明白了什麼,就板起臉,氣呼呼地指著我:「你那麼大的人,還是紅領巾,怎麼欺負起小孩來了?」
我漲紅了臉,急忙申辯:「不是我。」
「還不是你,你不推他,他自己會摔倒嗎?」
「是他自己摔倒的,是我把他扶起來的……」我覺得委屈,頂了一句。
「現在有這么好的人么?你沒去推他,還會去扶嗎?」小夥伴都上來幫我講理,她卻嘟囔著說:「走,寶寶。不跟他們這些野蠻人吵。」
她氣鼓鼓地領著孩子走了,我們比她更覺得氣憤;做了好事還要受冤枉氣,真是蠻不講理。
買好門票,我們進了公園,剛才那件事情攪得我們已經沒有興致再玩了,最後大家商量去玩小火車。
我們乘上小火車,等著開動。這時,忽然有人叫我:「哥哥,哥哥……」我循聲望去,原來是剛才那個小男孩,他拿著氣球,搖搖晃晃地向我走來。看他那模樣,是要和我一起乘小火車。我剛想下去抱他,忽然想起了他那不講理的媽媽,又有一些猶豫……然而,當我看見我胸前那隨風飄揚的紅領巾的時候……
我便伸手去抱他……
我是紅領巾,我是幸福的,更是快樂的!
㈢ 如何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教研活動活動目的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一談到提升語文教學質量,我們往往先想到的是如何講好課堂四十分鍾,在高效課堂上下功夫。教師高效率地上好每一堂課非常重要,但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卻是一個緩慢的、漸進的過程,是一個既有聽說讀寫,又有生活和情感體驗的綜合的過程,不僅是課堂,課外對學生語文的成長也極其重要。要使學生學好語文,就要明白下面幾個問題。
一、學生的語文素質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總抱怨學生讀到六年級,還不會閱讀,表達能力差,作文表達不通順,書寫潦草,認為學生基礎差,能力弱。其實導致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是他們在平時學習中缺乏對語文這門課程的興趣和熱情。缺乏良好的學業習慣和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缺乏學習的主動精神。所以,如果學生語文成績差,並不一定是學生的智力水平問題,讓學生對語文有興趣,有熱情,在輔以適當的教學方法,學生的素質問題一定能有所改善。
二、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的問題
1、重課內文本教學而輕課外的素質培養
教師對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習慣、方法、態度常常不滿意,可又始終把它們放在語文教學比較次要的位置,平時雖有要求但沒有足夠的耐心和持之以恆的去引導和培養學生,也沒有把它們作為評價學生語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准。
2、重課外閱讀檢查而輕對閱讀內容和方法的指導
對學生的課外閱讀要求往往大而話之,學生沒有讀書興趣,迫於老師要求,為完成任務多敷衍了事,有很多學生甚至根本不讀書,有的是為交差而抄書,達不到任何讀書目的。
3、課堂教學重主導作用而輕主體活動
很多時候我們依然流於傳統的教學形式,學生依然處於被動的接受狀態,磨滅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
4、課堂教學重知識教學而輕能力訓練
教學目標的設置和內容的安排也是大而全,唯恐有遺漏和疏忽之處。
5、重課堂教學而輕生活體驗
新教材為語文教學安排了較為豐富的語文活動,但教學過程中常常不能很好地實施,更不要說在課外引導學生觀察和感受生活,寓教於樂。
三、該怎麼教語文的問題
我常常告誡自己,要用一百次的努力去點燃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我們要學會怎樣煸情,學會在激發閱讀和寫作的興趣和熱情上下功夫,這種努力需要長期堅持,直到學生愛學語文、樂學語文、主動學語文。對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培養一刻也不能放鬆,我們要用百般的耐心去誘導和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聽課、筆記、觀察、思考、閱讀、寫作等學習品質,這種養成教育比教給他們知識和方法更重要,更需要持之以恆和耐力。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認識生活,豐富情感體驗,積累語文素材,同時,讓閱讀成長生活的一種需要,要加強對課外閱讀內容和方法的指導,把生活感受和閱讀體驗結合起來,變成閱讀和寫作的血液,教師要做個有思想的人,也要引導學生做個有思想的人。孔子是個教育家,首先因為他是一個思想家。課堂教學要著力營造民主平等、和諧活躍的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教學目標的設計要始終突出能力訓練和方法指導,能力點的訓練設計要有點石成金之功,方法指導要有舉一反三之效,以達到提升聽說讀寫能力,培養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目的。教學內容要注重優化,找准教學重點和切入點,要有所教有所不教,使課堂教學有的放矢,切忌面面俱到。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是一個無序的發展過程,知識能力、興趣愛好、習慣方法隨時隨地都能獲取和得到培養,但教師的語文教學過程和對一個人培養卻是一個系統工程,從課內到課外,從基本素質培養到能力訓練,從因材施教到大面積提升教學質量,在目前教學改革中,以上諸方面都需要我們有明確的指導思想和獨到的教學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