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滲透法制教育範文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滲透法制教育範文

發布時間:2021-02-14 03:20:38

『壹』 如何在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

在中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加強朗讀,能內使學生與文章作容者產生共鳴,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還能收到良好的環保教育效果。如在教學《春》、《濟南的冬天》、《阿里山紀行》、《美麗的西雙版納》、《都市精靈》、《幽徑悲劇》、《詠柳》、《望廬山瀑布》等這類課文時,要指導學生欣賞描寫自然美麗景緻的語句,並用贊美和喜愛的語氣讀出自己對大自然、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同時喚起學生對大自然、對祖國的熱愛,進而激發他們保護好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情感。

『貳』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巧妙滲透法制教育

加強中小學法制教育,是落實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必然要求,是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培養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合格公民的重要舉措。
加強學生法制教育,必須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的作用,而語文教學在法制教育這方面有得天獨厚的作用。語文教學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泛,接觸的法律法規也比較全面,我們可以憑借語文學科特點,在課文內容講解、拓展練習、口語交際等方面滲透法制教育,提高學生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觀念,使他們成為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將來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 滲透法制 課堂教學 拓展練習 口語交際 綜合實踐 小學語文
加強中小學法制教育,是落實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必然要求,是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培養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合格公民的重要舉措。近幾年,青少年學生犯罪現象時有發生,而且呈上升趨勢,形勢比較嚴峻。比如貴州甕安「6.28」事件、貴陽某中學「9.27」案件、貴定某中學「9.16」案件等便是典型案例。這些事件的發生,觸目驚心,令人心痛,凸顯了加強中小學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而小學生在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缺乏基本法律常識的情況下,更容易誘發犯罪,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加強小學生法制教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加強學生法制教育,必須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的作用,而語文教學在法制教育這方面有得天獨厚的作用。語文課程新大綱明確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學科獨特的課程性質與地位決定了它在滲透法制教育培養中的重要作用。葉聖陶曾經說過:「學語文,就是學做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思想品德教育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在教學中我們應當充分挖掘教材中包含的相關法制知識進行有機、巧妙的滲透,巧妙地把愛國主義教育、道德品質教育、法制教育等滲透於語文教學之中,讓學生從小就樹立法制觀念,知道法律能保護自己,同時知道觸犯了法律,要受到法律的懲罰。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憑借學科特點,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在長時間的嘗試中我領悟到了幾點在語文教學中巧妙滲透法制教育的方法:
一、利用語文課文內容在課堂中巧妙滲透法制教育
利用課文內容直接向學生灌輸法律知識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徑,小學語文中課文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泛,法制教育知識相對比較多,作為語文教師,我結合課文內容實際情況,在課堂教學中不僅教授相關語文知識與技能,還充分利用課文內容中涉及到的相關法制教育進行巧妙滲透。
例如我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第13課《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說明文時我是這樣滲透的:在上到課文第三、第四自然段時我利用課件出示了我國生態環境嚴重污染狀況的幾個數字,並且根據學生對數字分析是巧妙提問:在我們地球面臨日益嚴重的環境危機下我們國家採取了什麼相關政策?這時就可以相機向學生滲透相關《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同時教育學生懂得:為了我們的地球母親,為了我們的家園,每個公民都有保護環境的責任和義務,任何破壞環境的行為必將受到法律與大自然的制裁,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的意識。
二、語文拓展練習中滲透法制教育
語文拓展練習是教學中的一個延伸,也是學生在生活中的真實表現,在拓展練習中我安排各種演講、競賽、情景表演等活動,在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和一些法制教育。比如在教學完《明年的樹》這篇課文後,我安排了一個話劇表演的拓展練習,學生在話劇表演中充分了解到了環境保護和愛護小鳥的相關法律法規。
三、在語文口語交際中滲透法制教育
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學生在口語交際中可以暢所欲言,不僅能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語文口語交際中涉及到很多社會現象,通過口語交際,使學生對社會了解能夠更加全面。通過有組織的進行口語訓練能夠把社會中許多相關法律法規巧妙滲透到說話訓練中去。
例如:在我教學的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口語交際中,要求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自己設計發明一個機器人。學生對機器人好奇心非常大,想像力也非常豐富,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很多學生都對自己發明的機器人進行了分析講解,這時我立即利用課件出示了許多真正科學家們發明創造的多功能機器人,並且引導學生們了解發明創造的相關法制,從中滲透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學生在交流中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同時也得到了相關法制教育。
再如:我在六年級的上冊中教學寫建議書的口語交際中時,我們班的龍治林同學提到了對網吧管理的一些建議,這是現在父母親最頭疼的事情,我在這時靈機一動,順著學生們的討論我列舉了社會上一些為了上網成癮的同學猝死網吧,或者為了上網氣死自己母親的相關實例,引導學生們對《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進行滲透,讓學生們正確認識社會中不良影響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四、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滲透法制教育
語文綜合性學習內容豐富,涉及到了科學、人文和自然、社會、文化、藝術、道德等各個領域。在語文綜合性教學中,我盡量讓學生到生活中、社會中收集各種素材,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得到情感的體驗,從而巧妙地滲透德育、法制教育。
例如在六年級的綜合性學習——「成長的足跡」的閱讀材料2「老師領進門」的教學中,我組織學生收集一年級到六年級中與老師發生的難忘的事情,並且在學生的交流中介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的相關內容,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教師的職責,激發學生對老師的敬愛之情。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在學生心中從小就種下社會主義法治文明的種子,提高學生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觀念,使他們成為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將來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責無旁貸。

『叄』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一、 利用課文內容向學生滲透法律知識
課文,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陣地。利用課文向學生灌輸法律知識自然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徑。我們要充分挖掘小語課文中教育因素,把握時機,適時滲透,使學生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受到法制教育。
如在教學《公儀休拒收禮物》這一課時,在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是理解公儀休最後一段的含義,學習公儀休清正廉潔、拒收禮物的品格。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弄懂這個難點。在學生讀通課文後,主要抓住這三個問題來討論:
引導學生提出三個問題:
(1)公儀休喜歡吃魚嗎?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
(2)公儀休是怎樣拒收禮物的?
(3)公儀休喜歡吃魚,為什麼拒收鯉魚?
在學生找出寫公儀休喜歡吃魚的語句「(回味似的)鯉魚的味道實在是鮮美呀!我已經很久沒吃魚了,今天買了一條,一頓就吃光了。」「只要天天有魚吃,我也就心滿意足了。」通過對這些詞句品味、體會公儀休對鯉魚的喜愛之情。
接著討論第二個問題公儀休喜愛吃魚,這就有人送魚來了。他又為什麼拒收?
出示公儀休拒收鮮鯉魚原因:「正因為我喜歡吃魚,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魚。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魚,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辦事,這樣就難免要違犯國家的法紀。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還能吃得上魚嗎?現在想吃魚就自己去買,不是一直有魚吃嗎?」
學生反復朗讀,理解公儀休拒收鮮鯉魚的原因,讓學生抓住關聯詞語來理解這段話,「因為……所以……」、「如果……就要……就……」、「如果……還能……」。這里公儀休作了兩步假設:第一步,如果收了人家的魚,就要照人家的意思辦事而難免會違犯國家法紀;第二步,如果犯了法,成了罪人,就根本吃不上魚了。由此得出結論:「不能收人家的魚」。公儀休承認自己愛吃魚,但想吃魚就必須自己去買,這樣才會一直吃到鮮魚。為了表達自己的主張,公儀休運用了反問句加強語氣,朗讀時要注意指導,體會公儀休高人一籌的見識和清正廉潔的品格。
在教學《誠實與信任》時,抓住重點句了
1「這輛車的車頭超出停車線二三十厘米,但它畢竟是停著的,責任應該在我。」「我環顧四周,看不見一個人,便在路燈下寫了一張字條,壓在小紅車的雨刷下。字條上,我寫明自己的姓名、電話,希望車主與我聯系。」
從這句話中體會到出了事故,不逃避責任,而是嚴於律己、光明磊落地留下自己的姓名、電話,所以作者「我」留下的不僅僅是一張字條,還留下了——誠實和信任。
2、「很對不起,我不小心把你汽車的反光鏡碰壞了。」(有禮貌,承認自己的錯誤。)
·「請你把購貨單據寄來,好讓我把錢寄給你。」(說到做到,態度誠懇,主動提出賠償。)
·「這筆費用應由我來支付。」(誠懇,堅決,一定要賠償小紅車的損失。)
小紅車的主人給「我」打電話的目的不是索要反光鏡的錢。而是(表示感謝)
是的,我的誠實與信任換來了小紅車主人的理解和尊重,他也同樣回報了我誠實與信任。這種彼此的誠實和信任,使一場糾紛化解了。
無人知曉,無意碰壞,卻主動要求賠償;車子遭撞,物件被損,卻打電話致謝。同學們,這篇課文讓我們真正體會到了誠實是無價之寶,擁有誠信就等於擁有了一大筆財富,這就是作者要以「誠實和信任」來作為課題的原因。想一想,課文還能換個題目嗎? 生自由說
學完課文,老師希望同學們能時刻記住,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再讀課題。讓學生受到法制教育。
二、活躍教學氣氛,滲透法律意識。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聖地,開展法制滲透教育就是要在教書的同時達到育人的目的。因此,教研組、教師在備課時要結合教材內容,有針對性地查找可以滲透的法律法規,主動滲透到教學中去。一位老師在教學《翠鳥》時,初讀課文後,學生們紛紛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麼不能把喜鵲抓來養著,我們照樣給它吃喝,好好保護它,不會傷害它啊?」對於這個疑問,於是就對學生說:「這是國家針對動物保護有專門的法律規則,比如說禁止傷害益鳥;不能隨意抓養鳥類等等。」學生對我的解釋還是一臉狐疑,一雙雙亮晶晶的小眼睛充滿了對這「新鮮事」的疑惑,有學生在下面竊竊私語:「但是我們並不傷害它,抓它來是為了保護它啊,這不是更好嗎?」這位同學的觀點很快引起了大家的共鳴,紛紛附和道:「就是就是,抓它來又不傷害它,可以與我做伴,挺好啊。」「又沒有人看著我,我想抓就抓咯。」更有一學生激動的炫耀:「暑假裡,抓到好幾只鳥呢。」……面對學生們這些突如其來的辯駁,告訴他們:這是不文明的行為,也是不允許的,它是有法律依據的,以後決不允許這樣的情況在發生。 我沉重的思考:在我們這個法制意識淡薄的國家,孩子們的「真情告白」是可以理解的,我們怎能片面的要求他們在這樣的社會「出淤泥而不染」呢?來自學生深處,根深蒂固的無視法律尊嚴的思想僅僅靠一番說教就能改變?回答是否定的。那麼,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到底還應該讓學生獲得什麼?是鸚鵡學舌般地告訴他們;不管有沒有人看見,我們都應該自覺遵守法律法規。於是,我引領學生深入研讀,加深對課文內涵的理解。從孩子們喜歡的喜鵲,體會到孩子們不抓喜鵲並不後悔,而是希望喜鵲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快樂的生活空間。更深層次體現了孩子們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在此基礎上通過「你贊同孩子們的做法嗎?」「喜歡這些孩子們嗎?」引導學生超越文本,進行深層次的理解,看似簡單的「贊同不贊同」、「喜歡不喜歡」這樣的問題,卻蘊藏著思辯的火花。這是是與非的判斷,是善與惡的鑒別,更是他們如何做人的一次考驗。隨之,在教學即將結束的時候,我發問:「你們喜歡這些孩子們嗎?為什麼?」「喜歡,喜歡,因為他們懂得愛護鳥類。」學生大聲回答。我又反問:「可是這樣他們就不能天天看見漂亮的喜鵲,多可惜啊。」「但是這樣是為了讓喜鵲有更幸福的生活。」「對啊對啊,我們也是社會的小公民,應該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假如說我們平時上課不遵守紀律,那課堂不是亂套了。」…… 學生的回答聲聲是那樣悅耳動聽。聽著孩子們那一聲聲稚嫩而又深刻的陳述,我的臉上欣慰無比。因為我見證了學生們想法漸漸深厚的全過程。

『肆』 語文怎樣滲透法治教育

一、從詞語教學中讓學生看到「法」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必將會使用到不計其數的成語、俗語、歇後語等詞語,教師在給學生講解某一個詞語意思的同時,不妨嘗試一下用法制視角來解釋分析這些詞語。如「拾金不昧」一詞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拾到錢財不藏起來據為己有」。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進一步從法制視角去講解,如果我們撿到別人遺失的貴重物品不想返還並且占為己有,按照現行的法律規定,這種行為就屬於盜竊行為。為此,不論從哪個層面上來講,我們都需要對生活中的詞語進行最詳盡最全面的了解。
再如,「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意思是:「比喻用對方使用的手段還擊對方。」講完了字典中的意思,還要從更高層次的法制層面來解析這個詞語的意思。如果別人挖了我們的眼睛,我們也一定要去挖掉別人的眼睛。這樣看似合情合理的以暴制暴的做法,在古代法制不健全的社會情況下也許行得通,但是在法制相當完備的現在,卻沒有任何立足之地。在法制社會的今天,如果我們的合法權利受到侵犯,就應該果敢地拿起法律這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利,通過合法的途徑來要求侵犯我們權利和利益的人賠償我們的經濟損失甚至是精神損失。
二、在課文教學中插入「法」
課文教材相當一部分篇目都涉及到一些法制常識,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應該消極迴避這些知識,而應該積極主動地承擔起講述課文相關法制知識的重大責任。
在語文《羚羊木雕》一文中,「我」把家裡的貴重物品(羚羊木雕)在未得到家長同意的情況下送給了「我」的朋友萬芳,以此來表示小夥伴之間的友誼。家長則因為物品的貴重而要求索回,這就形成了一個從道德與倫理角度都不容易講清楚的問題。究竟是顧及孩子們之間有友誼重要,還是孩子應該聽大人的話重要?事實上,如果僅僅從道德倫理的角度講,這確實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孩子與家長雙方似乎都有自己的理由,似乎誰都沒錯。怎樣才能對此給出較有說服力的解釋呢?只能從法律的角度尋求答案。
《民法通則》第十一條規定:18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第十六條則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由此可見,課文中的「我」把羚羊木雕在未得到家長同意的情況下就送給別人這件事究竟是否正確,首先應該看是否符合有關法律規定。
根據課文內容,「我」的年齡應該是在16歲以下,因此「我」的行為應該得到法定監護人(即家長)的同意。課文中的「我」在並沒有取得法定監護人同意的情況下,就把家裡的貴重物品羚羊木雕送給別人顯然是不對的。因此,對課文中提出的「我」究竟應該怎麼辦的問題,正確的回答是首先應該按法律辦。
三、閱讀中引導學生悟「法」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文,人物形象鮮明,描寫手法精妙,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都注重了魯提轄值得歌頌,因為他嫉惡如仇,仗心相助,而鄭屠仗勢欺人,自私可惡,應該被打死。作為教師,是否可以考慮周全,讓學生評論鄭屠是否該死?即使該死,是否由個人快意恩仇?要讓學生明白,這種行為在宋朝,在今天乃至將來都是一種犯罪。
語文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多讀好書,並使之養成一個終生受益的良好習慣。比如讓學生經常閱讀「四大名著」、《堂吉訶德》、《老人與海》等古今中外的文學巨著。此外,建議學生利用業余時間閱讀《讀者》、《青年文摘》、《意林》等優秀刊物雜志。
總之,讓學生讀好書並因此受到熏陶,學生久而久之就可以把書中的一些思想變成具體的實際行動,進而每一個人都可站得正走得直。
四、在課外活動中讓學生學「法」
每學期,我都會在班裡舉行許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外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不僅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將法制教育巧妙地融合到這些活動之中。
教師可以組織一些關於法制教育的的主題演講比賽,例如舉行「珍惜青春,遠離網吧」演講比賽,讓學生清醒地意識到自己不應該沉溺網吧,而應該把自己的大好的青春年華用在學習之中,爭取早日獲得佳績來回報自己的老師、父母和其他親人;舉行「青少年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演講比賽,學生就可以明確地了解採取什麼方式才是真正的自我保護等等。
另外,我還有意識地給學生灌輸一些法律知識,告誡學生不能允許自己有不良的想法和行為。學生如果那一天無意之間違犯了國家法律的某條規定,一定要積極主動地配合有關部門進行妥善解決。
實踐證明,在語文教學中把法制教育引入語文教學,適時地滲透法制教育,可以將學生的「生活世界、書本世界、精神世界」聯系起來,實現語文教學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實際、貼近時代。使語文教學既加強了學生的法律意識,又提高了學校法制教育的實效性。

『伍』 簡述「如何在學科教學滲透法制教育」百度文庫

滲透法制教育,首先應充分遵循學科教學的規律,根據學科的特點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時還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滲透方法,使學科教學與法制教育兩者處在一個相融的統一體中,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科教學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實效。
1、在生活中滲透。在法制內容滲透時,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聯系生活講法制,體現「法制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來培養學生的法制意識。在學完課文《我家門前的小河》後,學生都對小河一年四季的美景由衷的喜愛,此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再聯系現實,看看現在周邊的河流沒有一條是清澈的,和二十幾年前完全不一樣,以前小河中有小孩在游泳、打水仗,河裡的魚鮮美能吃,婦女在河裡洗衣服,現在河裡的魚已不能吃,就連河的顏色有時泛黑,發出怪味,這是為什麼?學生通過分析、通過討論、通過比較就會發出感嘆「保護環境多麼重要啊!」此時再適時介紹《環境保護法》,使學生了解世界各國都很重視這個問題,把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這樣聯系實際滲透法制知識,使學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自然認同。

2、在情境中滲透。創設優美的教學環境和藝術氛圍,使學生一進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的氣氛中,可以將學生思想和情緒立即轉移到課堂教學濃郁的氛圍之中,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慾望。如:在美術教學中讓學生畫《我是小小執法員》時,先把美術教室布置成一個小型法庭,讓牆上、黑板上、櫃子里掛滿或擺滿各種有關法制的繪畫、工藝、雕塑……另外在教室的後牆上方,貼上一些標語,創設濃厚的法制教育氛圍,使學生步入教室就能在情緒上受到感染,情感上產生共鳴。教學時先讓學生觀摩模擬法庭庭審錄像,再放有關法律知識的小動畫,使學生產生小小執法員公正無私的表,在這種情境中,學生的感情得到升華,激發了繪畫慾望,從而筆下畫出的線條,色塊再也不是無情之物,而是表達真摯情感的符號,達到情與畫完美結合。

3、在游戲中滲透。愛玩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它能有效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當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有著強烈的求知慾時,就能主動進行學習。另外,學生在積極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加強了組織和紀律觀念,培養了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榮譽感。如在教學Oxford English2A中要求學生看到紅綠燈會說幾句簡單的命令,教師精心設計了教學環節,首先讓學生動動手、剪一剪、畫一畫,每人准備紅、綠、黃三種指示燈,然後讓學生做游戲,請三人分別扮演指示燈、警察、行人,表演過馬路的情景,邊表演邊學習句型Red light. Stop ! Yellow light .Wait! Greenlight.Go!在熟練掌握這些句型的基礎上,進行拓展練習。教師將一些簡單的禁令標志布置在教室里,如左轉、右轉、禁止停車等標志,讓小小的教室變成公園、馬路、停車場,然後讓學生邊游戲邊掌握句子No parking! No bicycles! Don』t cross! Turnleft! Turn right!等,學生在愉快的游戲中,既掌握了英語知識,又了解了許多交通法規,增強了學生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維護交通秩序的觀念。

4、在案例中滲透。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列舉現實生活中的實例的形式,讓學生討論分析,最後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識。如在教學思品課《維護公共秩序》這一課時,便可以採用實例分析的方法讓學生討論後再得出結論。課堂上教師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某人偷了一輛自行車想要低價出售,而你正需要一輛自行車,你是買還是不買?教師的話音剛落就有同學說:「便宜東西幹嘛不買?!」有的說:「偷來的東西不能買,買了就是幫助小偷銷贓。」雙方各持己見,爭論不休。教師見時機已經成熟便出示相關的法律條文對他們說:「《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對明知是贓物而購買的,處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警告。因為明知是贓物而購買的行為,直接幫助了犯罪分子逃脫罪責或得到非法利益,干擾了司法機關查處贓物,給社會帶來危害,因而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這么一說,同學們都明白了購買贓物是違法行為,紛紛表示不能貪圖便宜購買贓物,而且表示如果發現別人有銷贓的行為要舉報到有關部門。就這樣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法律知識深入到每個學生的心裡,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5、在現代教育技術運用中滲透。當今時代已經進入高科技信息時代,教學的手段也不斷更新。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及時地、廣泛地了解各種信息,同時也能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如數學學科統計初步的學習中,要求學生要有較一個知識面,而學生在書上接觸內容較窄,教師就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收集法律知識方面的信息,如空氣污染情況、噪音情況、青少年犯罪率、貴州省人口出生率等,然後讓學生製成一張張統計表,使學生既掌握繪制統計表的方法,又了解相關法律知識。如五年級教學「折線統計圖」,教師可以設計「城區大氣中二氧化硫和煙塵監測結果統計情況」的題型,進行環境保護法的滲透。在教完例題後適時講到本市城區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嚴重超標,氣味讓人頭暈欲嘔,長江水越來越混濁、快要變成第二條黃河等,並告訴學生,這些都是由於人們破壞環境所造成的,使學生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由此既完成了數學教學目標,又和法制教學有機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6、在課堂小結中滲透。結課點睛是教師在課堂結束部分的處理上運用的滲透法。一堂課即將結束之際,教師在對學科教學進行言簡意賅的結課時,把課上學生所接觸到的法制因素恰到好處地點上一點,使學生在課堂上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對法制的感受,通過教師的指點變得明了起來,這種結課時教師的輕輕一點,往往會給學生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課已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陸』 怎樣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現代社會是法制社會,人們保護自己的主要武器便是法律。因此,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就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國的中小學法制教育普遍存在方法呆板枯燥、內容脫離中小學生生活和學習實際、缺乏實效性等問題,導致學生被動地接受法制教育,這樣不但未能提高學生的法制意識,甚至還造成了學生以消極方式抵觸,從而背離了學校開展法制教育的初衷。開發新的學校法制教育資源勢在必行。「能不能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學科知識和法律知識的雙豐收呢?」一個大膽而富於創意的課題擺在了我們面前。因為,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不僅能在鞏固學科知識的基礎上拓展學生的視野和思維深度,又可以體現法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緊密性,能幫助學生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法律對我們實際生活的積極作用。
語文教學擔負著人文教育的功能,然而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的法制教育幾乎呈空白狀態。在當前社會法制的重要性日益顯著的背景下,面對目前學生法律素養薄弱、行為自律意識欠缺、自我保護能力匱乏以及語文學科教育中法制教育滯後的現狀,我們應當如何應對呢?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發現,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學地挖掘語文課程中的法制教育資源是一種現實、可操作而有實效的途徑。這種運用現代眼光來重新審視文本的「法眼」解讀,以及運用藝術眼光對法律文本、法律事件的「文學」欣賞,不僅有助於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必將使得法制的神聖光芒照進語文課堂,照進學生的心靈。那麼,如何在語文課堂中滲透法制教育呢?下面就是我的幾點建議:
一、在語文活動中進行法制教育
作為學校,班級里也會舉行許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外活動,我們還可以將法制教育巧妙地融合到這些活動之中。
例如在學完《威尼斯商人》之後,我在班裡舉辦了一次「模擬法庭」的語文活動,要求學生自己選擇一件「班級懸案」進行法庭審判和辯護。要求有原、被告雙方和主審法官,有申訴狀和辯護辭,有法庭陳述和法庭辯護,有證人、證據、證物,有最終的法官判決等等。學生個個情緒高漲、參與積極,不僅提高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鍛煉了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也對法庭審判有了更為形象而直觀的印象,法制意識自然大為增強。
在學習《那樹》時,可以帶領學生開展「我為『老樹』寫訴狀」的活動;在學習《羚羊木雕》時,可以組織學生召開辯論會「誰動了我的羚羊木雕」;震驚全國的「阜陽假奶粉」事件發生後,可以要求學生舉行「我為『大頭娃娃』做律師」的綜合實踐課……這一系列的活動的開展,使得學生能夠盡情地在法律的殿堂里呼吸文明的空氣,在語文的世界裡酣暢淋漓的遨遊。
此外,如《變色龍》一課,可以引導學生質疑:「奧楚蔑洛夫的做法符合法律程序嗎?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怎樣的法制進程呢?」;《孔乙己》一文中,可以啟發學生思考:「丁舉人對待孔乙己的方式合法嗎?如果把他的行為放到當今社會,他犯了什麼罪?將受到怎樣的懲處?」;教學胡適先生的《我的母親》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我』的母親被五叔惡語中傷後,氣得大哭,然後選擇當面質問的方式來捍衛自己的尊嚴。在如今的法制社會,你能為她指出解決問題的法律途徑嗎?
看著大家心悅誠服的笑臉,我又趁熱打鐵地說:「同學們,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這四種品質,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的遠大目標,我們就一定要立志高遠,意志堅強,戰勝自身的懶惰享受之心,抗拒身邊的種種誘惑,忠實於自己的追求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夠成就輝煌的人生!」
青春,遠離網吧」 演講比賽,讓學生清醒地意識到自己不應該沉溺網吧,而應該把自己的大好的青春年華用在學習之中,爭取早日獲得佳績來回報自己的老師、父母和其他親人;舉行「青少年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演講比賽,學生就可以明確地了解採取什麼方式才是真正的自我保護等等。還可以開展一些學生辯論賽,主題可以設置成這樣:「我們究竟該不該和陌生人說話」,「錢是不是萬能」,「當官就一定要貪污嗎」……
所以說,在語文教學的各種活動中進行法制教育最為重要。
二、在閱讀中進行法制教育
學生讀書閱讀,我們能夠利用好這個途徑進行法制教育,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語文教學中,要求學生必讀的課外名著有很多篇目,而《西遊記》、《水滸傳》等又是學生非常願意的古典名著。以《西遊記》為例,談自己是如何利用課外閱讀這一平台適時向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
《西遊記》中的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四大人物是青少年喜聞樂道的形象。像「孫悟空大鬧天空」、「三打白骨精」、「真假唐僧」等故事更是口述能詳。在學生的談論興致最高的時候我發問道:「同學們,你們知道作者吳承恩想藉助這幾個形象向我們講述什麼道理嗎?」看著大家莫名其妙的樣子我說道:這四大形象其實代表著一個人身上的四大品質,你們想一想,各是什麼?
通過大家的熱烈討論,最後得出結論:唐三藏代表的是理想,孫悟空代表的是堅毅,豬八戒代表的是懶惰,沙和尚則代表著忠實。師徒四人遭遇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則代表一個人健康成長,最後終成大業。
《水滸》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小說情節曲折、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的,尤其《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文,人物形象鮮明,描寫手法精妙,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交流評價時,都注重了魯提轄值得歌頌,因為他嫉惡如仇,仗心相助,而鄭屠仗勢欺人,自私可惡,應該被打死。作為教師,是否可以考慮周全,讓學生討論鄭屠是否該死?即使該死,是否由個人快意恩仇?要讓學生明白,這種行為在宋朝,在今天乃至將來都是一種犯罪。要知道,文學作品潛移默化的影響力,要遠大於空洞的法律讀本。試想:如果讓學生都認同魯智深、宋江等的激情犯罪,在遇到類似情況時,都仿而效之,那麼對創建和諧的法制社會是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所以,我們在認同情感的基礎上,對處理問題的方式應存疑、存異。要讓學生明白:他們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英雄」,是歷史的產物,一個人的生命是寶貴的,剝奪一個人的生命,必須由公安機關依靠嚴格的程序,用鐵的證據來裁定。所以說,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法制意識的培養是法制教育的核心。
這種在閱讀中的法制教學,會讓學生從自身的實際考慮,自覺增強法制意識。
三、在學生的寫作中進行法制教育
習作是學習語文的最高層次,它既是個體對生活現象的深切感受,也是個體對生活實踐的獨特體驗。在習作教學中引入法制事件,誘發學生思考、分析、比較、反思、議論、總結,不僅可以深化學生的思想認識,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而且還可以規范學生的法制行為。
1、利用法律條文的語言特點,引領學生品味事理說明文的寫作方法,體會准確使用詞語的重要性。說明文是文體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說明文的教學、尤其是事理性說明文的教學則因其枯燥、乏味而讓大多數語文教師頭痛不已。其實,法律條文便可以成為我們教學事理說明文的最佳助手。例如,指導學生閱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可以從中體會其法律說明語言的准確性、條理性、簡明性以及法律條文特有的嚴肅性、嚴密性;此外,還可以抓住某幾句具體的法律條文,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四章第29條規定「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和第五章第35條規定「國家鼓勵學校和教師採用啟發式教育等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要求學生揣摩其中「應當」、「不得」、「鼓勵」這幾個詞在條文中的含義和用法,從而認識到說明文用詞准確、嚴密的要求,並揣摩在寫作說明文時錘煉詞語的技巧和方法。
2、利用法律文書,指導學生學習記敘的表達方式在議論文、應用文中的合理運用。由於學生長期寫作記敘文,養成了在敘述中大量運用渲染、鋪排、誇張、加工、虛構等細節刻劃手法的寫作習慣,而這些在議論文和調查報告等應用文的寫作中是不妥當的。為了幫助學生完成這個寫作思維的轉變,可以找來一些訴狀、辯詞、判決書之類的法律文書,讓學生在閱讀中懂得,在特定文體中的敘事要做到客觀、准確、清楚、明了、簡潔、平實。由於有了最為形象、直觀而典型的範例,學生們便能很清楚地區分敘述在不同文體中的不同用法了。
3、搜集《今日說法》標題,體會作文擬題技巧。中央電視台的《今日說法》欄目深受大家喜愛,它的成功除了選題貼近百姓生活、講述真實生動、弘揚道德風尚、普及法律常識外,還得益於每一期都有一個好標題。這是向我們傳授作文擬題技巧的好辦法。我們可以讓學生每天定時觀看,同時搜集新穎、別致、深刻、醒目的標題,並按照擬題的不同角度分門別類,從中體會擬題的技巧和方法。有化用歌名、書名、影視劇名來擬題的,如《貪官現形記》的名字來源於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富爸爸,窮爸爸》這個題目馬上讓人聯想起那本轟動全球的同名暢銷書,還有改自經典電影《魂斷藍橋》的《魂斷清明》,借用大家耳熟能詳的流行歌曲的《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我想有個家》等等;有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來擬題的,如《誰為我作證?》、《他是英雄嗎?》中運用設問,《變臉》中運用雙關,《古樹的嘆息》、《「長腿」的湖》中運用擬人,《傳銷「鼻祖」現形記》中運用反語等;有利用逆向思維、出人意料來擬題的,如《危險的保險箱》中,用「危險」來修飾「保險箱」,令人詫異,《小偷告失主》中一反常態,引人注意。學生看得高興、學得輕松,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在對學生法制教育中,不僅要向他們傳授法律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法律觀念,所以在語文教學這個主陣地上進行法制教育內容就顯得尤為必要。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當積極想辦法,充分、合理、科學地挖掘語文課程中的法制教育資源,同時,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也應當在日常瑣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開動腦筋,積極想辦法,進行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制素質,為學生的健康快速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柒』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論文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若教出來的學生在閱讀課文時不僅能帶著一顆文學之心,同時還能揣有一顆法制之心,那該是多麼成功的教學呀!這是我一直以來的追求。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呢?我想:在教學中既不能把語文課上成法制課,也不能漠視語文教材中蘊含的法制教育因素,教師應以語文學科教學目標為基礎,將法制常識有機地融入主課堂的教學內容中,實現課程固有的教學目標,同時增強學生法制意識,使語文教學與法制教育兩者處在一個相融的統一體中,從而達到一箭雙雕的效果。
語文教學在法制教育方面有得天獨厚的作用。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憑借學科特點,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素質。下面我就簡單談一談我是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
一、深挖教材,適時滲透。
小學課文多是編者從古今中外名篇中精心篩選出來的文質兼備的上乘佳作,其中不乏可用作法制教育的好素材,這就需要教師適時挖掘,並將教材內容與法制教育掛鉤,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法制意識的培養和法制知識的教育。
1、抓住詞語的講解。如:教「贍養」一詞時,教師要與「撫養」聯系起來,指出「撫養」是指父母或長輩養育後代,而「贍養」則指成年子女對父母或長輩的養老行為。在學生理解詞義後,教者進一步引導學生:在《未成年保護法》《預防未成年犯罪法》等法律文件中規定,父母有扶養教育子女的義務,成年子女也有贍養老人的義務,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你有要求父母教育扶養的權利,但也相應的有贍養父母的義務,從而明白享受權利就要盡義務的道理。
再如,「拾金不昧」一詞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拾到錢財不藏起來據為己有」。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進一步從法制視角去講解,如果我們撿到別人遺失的貴重物品不想返還並且占為己有,按照現行的法律規定,這種行為就屬於盜竊行為。為此,不論從哪個層面上來講,我們都需要對生活中的詞語進行最詳盡最全面的了解。
2、抓住句子的理解。如《我的戰友邱少雲》一課感人至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一篇範例。在教學時,我抓住「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鍾頭才漸漸地熄滅。這位偉大的戰士,直到最後一息,也沒挪動一寸地方,沒發出一聲呻吟。」中的「一寸」、「一聲」這兩個關鍵詞,讓學生知道即使發出「一聲小小的呻吟,一點小小的挪動」也是無可厚非的,但邱少雲沒有這樣做。引導學生理解邱少雲為了戰友的生命安全,為了整個戰斗的勝利而獻出寶貴的生命的自我犧牲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教學進行到這里,可以說已經基本完成了課文的德育目的。但我們還可以通過進一步的深入挖掘,找出對學生進行遵紀守法教育的滲透點。可以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想一想:當時他為什麼沒有那麼做?如果這樣做了會有什麼樣的後果?接著引導學生通過進一步閱讀課文明白:咳嗽一聲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敵人發覺。那麼「我們整個班,身後的整個潛伏部隊都會受到重大的損失,這一次作戰計劃就會全部落空」。從而提出每一個小小的疏忽都能帶來嚴重的後果這個淺顯卻又深刻的道理,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論證。這樣通過引申拓展,引導學生明白什麼情況下應該怎樣做,什麼情況下不應該怎樣做,什麼情況下不能怎樣做,對學生進行遵紀守法的教育。

3、抓住名篇佳作。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能使學生與文章作者產生共鳴,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還能收到良好的環保教育效果。《草原》、《桂林山水》、《阿里山的霧》、《可愛的草塘》、《記金華的雙龍洞》、《七月的天山》等這類課文時,我指導學生欣賞描寫自然美麗景緻的語句,並用贊美和喜愛的語氣讀出自己對大自然、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同時喚起學生對大自然、對祖國的熱愛,進而激發他們保護好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情感。
二、創設情境,活動育人。
《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可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特點,為學生創設法制教育的氛圍,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切身感受。
1、組織學生模擬法庭審案的形式,讓學生來扮演法官、原告人、被告人、辯護律師,再現生活中的某些情境。通過活動,學生不僅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還認識到作為一個人必須有良好的道德,必須要學會公平、公正、公開對待每一件事,不能徇私舞弊,損公肥私,這其實就是培養他們良好的法制道德。比如在學完《普羅米修斯》後,我在班裡舉辦了一次「模擬法庭」的語文活動,要求學生自己選擇一件「班級懸案」進行法庭審判和辯護。要求有原、被告雙方和主審法官,有申訴狀和辯護辭,有法庭陳述和法庭辯護,有證人、證據、證物,有最終的法官判決等等。學生個個情緒高漲、參與積極,不僅提高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鍛煉了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也對法庭審判有了更為直觀的印象,法制意識自然大為增強。
2、充分利用學校的班隊會活動,對學生進行生動、直觀的法制教育。如在上交通安全主題班會,對學生上下學路上的安全進行教育時,我做一個身臨其境的游戲: 「今天我來指揮交通」,讓學生了解交通規則: 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再讓學生親身實踐,遵守交通規則的好處: 他可以使行人和車輛有條不紊地通過。也可逆行而施,如果不遵守交通規則,人人都隨己心願,任意在十字路口穿梭,想怎樣開就怎樣開,就會引起很多的交通事故。並告訴學生這只是演藝,真實的現實是很殘忍的。學生通過游戲,了解了許多的交通法規,增強了維護交通秩序的觀念,對學生今後的生活終身受益。
3、積極開展法制教育的主題演講比賽。例如舉行「熱愛生命,遠離毒品」演講比賽,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毒品對一個人、對一個家庭甚至是對一個社會的嚴重危害;舉行「珍惜青春,遠離網吧」演講比賽,讓學生清醒地意識到自己不應該沉溺網吧,而應該把自己的大好青春年華用在學習之中,爭取早日獲得佳績來回報自己的老師、父母和其他親人;舉行「青少年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演講比賽,學生就可以明確地了解在遇到傷害時,採取什麼方式才是真正的自我保護等。通過以上演講比賽,為學生法制道德的形成搭建了平台,提供了生長的土壤。
三、拓寬渠道,注重實效。
1、在課後布置拓展性作業。如《凡卡》一文中就可以適當拓展,我在教學中通過布置拓展性作業的方式,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發現、調查、感受身邊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境況,這樣做並非是教唆學生仇富、對現行社會體制不滿,而是增加學生的生活體驗,然後回到課堂討論分析貧困產生原因、社會影響以及相關的解決辦法,並從中初步了解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2、定期給學生講解法律知識。每學期開學初,我都抽出兩節左右的時間來專門用於給學生宣傳講解法律法規常識,組織學生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小學生守則》、《末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設綱要》等,學生在學習這些法律知識的同時,也對照自己的行為,不斷提高法律意識,為學生遵紀守法奠定了基礎,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每天要求學生看《今日說法》,這樣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法制知識,解決學生存在心中的各種有關法律法制的疑惑。

3、寫日記也是滲透法制教育的一個重要渠道。學生寫日記是說真話,說心裡話,這便起到了教人求真的作用。同時,寫日記能規勸自己上進、自省,勸別人改過。我作為語文教師,充分利用日記這種寫作形式,讓學生聯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規范行為,乃至違法犯罪現象,通過日記這個載體進行內心的真實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同時通過批閱,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心理健康指導,針對性地進行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有理由也應當在日常瑣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開動腦筋,積極想辦法,滲透法制教育,提高學生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觀念,促進他們養成依法辦事,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捌』 如何在小學語文學科中滲透法制教育

一、 利用課文內容向學生滲透法律知識
課文,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陣地。利用課文向學生灌輸法律知識自然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徑。我們要充分挖掘小語課文中教育因素,把握時機,適時滲透,使學生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受到法制教育。
二、開放練習,巧妙滲透。
開放性的練習題具有多樣性和明顯的層次性,不僅能鞏固學生所學語文知識,而且學生在解答過程會出現很強的探索性。引入開放性練習題有助於培養學生應用法律的意識和能力。這樣通過引申拓展,使學生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對學生進行了環境保護法方面的教育。通過這樣一道開放性的練習題,老師引導學生懂得什麼情況下應該怎樣做,什麼情況下不應該怎樣做,對學生進行了遵紀守法教育。
三、寫作訓練,有機滲透。
在小語習作中,有很多內容要求學生關注生活,從現實生活中取材,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習作時引導學生進行綜合實踐調查,搜集相關資料,善於用法律標准來明辨是非。在習作中,我還利用寫日記這一滲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渠道。學生在寫日記時說的是真話和心裡話,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同時,寫日記能規勸自己上進、自省,勸別人改過。讓學生聯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規范行為,乃至違法犯罪現象,通過日記這個載體進行內心的真實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同時教師通過批閱,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心理健康指導,針對性地進行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四、在口語交際中討論,確定法制認知
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利用口語交際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以激發他們的思考,從事物的表象認識到事物的內層,會在自己的心理形成一種強烈的認知。在學生激烈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的同時,教師只需要再往深處引導一下,思考產生犯罪的原因,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自然而然地就把學生的思維轉向了對規則的認知上來,使他們學會遵守法律、法規,一切行為以法律法規為准繩,從而深化他們遵紀守法的意識,強化對法律法規的認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要適時、適度,點點滴滴地滲透法制知識,持之以恆,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一定會讓法制教育與學生的健康成長同行。

閱讀全文

與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滲透法制教育範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