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詹天佑》主要內容是什麼
主要講了: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事,寫出了詹天佑傑出的才乾和愛國主義精神!
㈡ 六年級上冊語文詹天佑愛國的句子有哪些
詹天佑不怕困抄難,也不怕嘲笑,依然接受了任務,馬上開始勘測線路。【面對帝國主義的阻撓,要挾和嘲笑,為了維護國家的尊嚴,詹天佑勇於受命。】
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會惹那些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這是詹天佑心裡活動的描寫,道出了詹天佑的心聲,詹天佑內心想法再次表明了他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和長中國人名志氣的堅定決心】
全部純手工碼字,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如果滿意,請採納。
我也是六年級的學生
㈢ 小學六年級上詹天佑課文是什麼幫忙發過來
來源於網路知道,望採納哦~
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從北京到張家口這條鐵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築成功的。這是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干線。
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長200公里,是聯結華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當時,清朝政府剛提出修築的計劃,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就出來阻撓,他們都要爭奪這條鐵路的修築權,想進一步控制我國的北部。帝國主義者誰也不肯讓誰,事情爭持了好久得不到解決。他們最後提出一個條件∶清朝政府如果用本國的工程師來修築鐵路,他們就不再過問。他們以為這樣一要挾,鐵路就沒法子動工,最後還得求助於他們。帝國主義者完全想錯了,中國那時候已經有了自己的工程師,詹天佑就是他們中間的一個。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修築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消息一傳出來,全國都轟動了,大家說這一回咱們可爭了一口氣。帝國主義者卻認為這是個笑話。有一家外國報紙輕蔑地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築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原來從南口往北過居庸關到八達嶺,一路都是高山深澗,懸崖峭壁。他們認為這樣艱巨的工程,各國著名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至於中國人,是無論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馬上開始勘測線路。哪裡要開山,哪裡要架橋,哪裡要把陡坡鏟平,哪裡要把彎度改小,都要經過勘測,進行周密計算。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他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扛著標桿,背著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測繪。塞外常常狂風怒號,黃沙滿天,一不小心還有墜入深谷的危險。不管條件怎樣惡劣,詹天佑始終堅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他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為了尋找一條合適的線路,他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鐵路要經過很多高山,不得不開鑿隧道,其中數居庸關和八達嶺兩個隧道的工程最艱巨。居庸關山勢高,岩層厚,詹天佑決定採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山頂的泉水往下滲,隧道里滿是泥漿。工地上沒有抽水機,詹天佑就帶頭挑著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們同吃同住,不離開工地。八達嶺隧道長1100多米,有居庸關隧道的三倍長。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決定採用中部鑿井法。先從山頂往下打一口豎井,再分別向兩頭開鑿,兩頭也同時施工,把工期縮短了一半。
鐵路經過青龍橋附近,坡度特別大。火車怎麼才能爬上這樣的陡坡呢?詹天佑順著山勢,設計了一種「人」字形線路。北上的列車到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邊拉,一個在後邊推。過青龍橋,列車向東北前進,過了「人」字形線路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頭拉,原先拉的火車頭推,使列車折向西北前進。這樣一來,火車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這條鐵路不滿四年就全線竣工了,比原來的計劃提早兩年。這件事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今天,我們乘火車去八達嶺,過青龍橋車站,可以看到一座銅像,就是詹天佑。許多到中國來游覽的外賓,看到詹天佑留下的偉大工程,都贊嘆不已。
㈣ 六年級語文上冊課文《詹天佑》
總結了全文,呼應了開頭,是文章更完整。
㈤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五課《詹天佑》課文內容是什麼
詹天佑
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工程師。從北京到張家口這一段鐵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築成功的。這是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干線。
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長二百千米,是聯結華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當時,清朝政府剛提出修築的計劃,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就出來阻撓,他們都要爭奪這條鐵路的修築權,從而進一步控制我國的北部。帝國主義者誰也不肯讓誰,事情爭持了好久得不到解決。他們最後提出一個條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國的工程師來修築鐵路,他們就不再過問。他們以為這樣一要挾,鐵路就沒法子動工,最後還得求助於他們。帝國主義者完全想錯了,中國那時候已經有了自己的工程師,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位。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修築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消息一傳出來,全國都轟動了,大家說這一回咱們可爭了一口氣。帝國主義者卻認為這是個笑話。有一家外國報紙輕蔑地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築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原來從南口往北過居庸關到八達嶺,一路都是高山深澗,懸崖峭壁。他們認為這樣艱巨的工程,各國著名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至於中國人,是無論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開始勘測線路。哪裡要開山,哪裡要架橋,哪裡要把陡坡鏟平,哪裡要把彎度改小,都要經過勘測,進行周密計算。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他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扛著標桿,背著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測繪。塞外常常狂風怒號,黃沙滿天,一不小心還有墜入深谷的危險。不管條件怎樣惡劣,詹天佑始終堅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他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為了尋找一條合適的線路,他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去信心。
鐵路要經過很多高山,不得不開鑿隧道,其中數居庸關和八達嶺兩個隧道的工程最艱巨。居庸關山勢高,岩層厚,詹天佑決定採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山頂的泉水往下滲,隧道里滿是泥漿。工地上沒有抽水機,詹天佑就帶頭挑著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們同吃同住,不離開工地。八達嶺隧道長一千一百多米,是居庸關隧道的三倍長。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決定採用中部鑿井法:先從山頂往下打直井,再分別向兩頭開鑿。這樣一來,幾個工作面同時施工,把工期縮短了一半。
鐵路經過青龍橋附近,坡度特別大。火車怎樣才能爬上這樣的陡坡呢?詹天佑順著山勢,設計了一種「人」字形線路。北上的列車到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邊拉,一個在後邊推。過青龍橋,列車向東北前進,過了「人」字形線路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頭拉,原先拉的火車頭推,使列車折向西北前進。這樣一來,火車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這條鐵路不滿四年就全線竣工了,比原計劃提早兩年。這件事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今天,我們乘火車去八達嶺,過青龍橋車站,可以看到一座銅像,他就是詹天佑。許多到中國來游覽的外賓,看到詹天佑留下的偉大工程,都贊嘆不已。
I hope my answer can help you.
希望能幫到你。
㈥ 六年級上語文,詹天佑這篇課文的問題!謝謝了!
7 詹天佑
一、教材說明
這篇課文寫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跡——主持修築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表現了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文章是按照先概括介紹,再具體敘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全文分為四部分,先概括介紹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然後,從當時的社會環境(清朝政府提出修築京張鐵路的計劃後,帝國主義國家的阻撓和要挾,以及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以後國內外的反應)來交代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起因;接著,按照工程進展的順序,從勘測線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三個方面來敘述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過程;最後,講京張鐵路提前兩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對詹天佑的贊揚和懷念,點明事件的意義——有力地回擊了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的藐視和嘲笑。
詹天佑的愛國精神貫穿全文。在介紹修築京張鐵路面臨的阻力和困難時,著重講了詹天佑面對帝國主義的狂妄自大和對中國人民的極端蔑視,為維護祖國的尊嚴而勇敢受命。在講修路過程時,著重強調,愛國主義精神是他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動力;創造性地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是他愛國精神與卓越才能相結合的產物。在講京張鐵路提前兩年竣工時,著重說明,他的創造性的工作,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滅了帝國主義的威風。
選編這篇課文,一是通過詹天佑的事跡,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立志報國的思想感情以及在實踐中大膽創新的意識;二是以詹天佑這個人物或以鐵路建設為拓展點,引導學生練習收集有關的資料。「注意收集有關的資料」,是從本組開始的一個新的讀寫項目。教師在指導學生領悟課文內容之前或之後,要注意抓住課文的拓展點,引導學生收集有關的資料,擴大閱讀面,加深對課文的感悟。
二、學習目標
1
㈦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5課《詹天佑》文章
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從北京到張家口這一段鐵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築成功的。這是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干線。(概括介紹詹天佑)
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長200公里,是聯結華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當時,清朝政府剛提出修築的計劃,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就出來阻撓,他們都要爭奪這條鐵路的修築權,想進一步控制我國的北部。帝國主義者誰也不肯讓誰,事情爭持了好久得不到解決。他們最後提出一個條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國的工程師來修築鐵路,他們就不再過問。他們以為這樣一要挾,鐵路就沒法子動工,最後還得求助於他們。帝國主義者完全想錯了,中國那時候已經有了自己的工程師,詹天佑就是他們中間的一個。(講帝國主義國家阻撓清政府修築鐵路)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修築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消息一傳出來,全國都轟動了,大家說這一回咱們可爭了一口氣。帝國主義者卻認為這是個笑話。有一家外國報紙輕蔑地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築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原來,從南口往北過居庸關到八達嶺,一路都是高山深澗,懸崖峭壁。他們認為這樣艱巨的工程,各囯著名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至於中國人,是無論如何也完成不了的。(講詹天佑頂著壓力,受命於危難)
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馬上開始勘測線路。哪裡要開山,哪裡要架橋,哪裡要把陡坡鏟平,哪裡要把彎度改小,都要經過勘測,進行周密計算。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他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扛著標桿,背著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測繪。塞外常常狂風怒號,黃沙滿天,一不小心還有墜入深谷的危險。不管條件怎樣惡劣,詹天佑始終堅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他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為了尋找一條合適的線路,他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去信心。(詹天佑帶領工作人員勘測線路)
鐵路要經過很多高山,不得不開鑿隧道,其中數居庸關和八達嶺兩個隧道的工程最艱巨。居庸關山勢高,岩層厚,詹天佑決定採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山頂的泉水往下滲,隧道里滿是泥漿。工地上沒有抽水機,詹天佑就帶頭挑著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們同吃同住,不離開工地。八達嶺隧道長一千一百多米,是居庸關隧道的三倍長。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決定採用中部鑿井法:先從山頂往下打直井,再分別向兩頭開鑿。這樣一來,幾個工作面同時施工,把工期縮短了一半。(開鑿隧道)
鐵路經過青龍橋附近,坡度特別大。火車怎樣才能爬上這樣的陡坡呢?詹天佑順著山勢,設計了一種「人」字形線路。北上的列車到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邊拉,一個在後邊推。過青龍橋,列車向東北前進,過了「人」字形線路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頭拉,原先拉的火車頭推,使列車折向西北前進。這樣一來,火車上山就容易多了。(講詹天佑設計「人」字形線路)
這條鐵路不滿四年就全線竣工了,比原計劃提早兩年。這件事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今天,我們乘火車去八達嶺,過青龍橋車站,可以看到一座銅像,那就是詹天佑的塑像。
㈧ 六年級上冊語文《詹天佑》,急!!!!!!!!!!!!!!!!!!!!!!!!
愛國
㈨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五課詹天佑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 –1919年4月24日)號眷誠,字達朝,漢族,廣東南海人,居住在湖南省。原籍安徽婺源(今屬江西婺源)。英文名:Jeme Tien Yow。他是中國首位鐵路工程師,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 少年時的詹天佑對機器十分感興趣,常和鄰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種機器模型。有時,他還偷偷地把家裡的自鳴鍾拆開,擺弄和捉摸裡面的構件,提出一些連大人也無法解答的問題,村裡人都很佩服這個孩子。1872年,年僅十二歲的詹天佑到香港報考清政府籌辦的「幼童出洋預習班」。考取後,父親在一張寫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證明書上畫了押。從此,他辭別父母,懷著學習西方「技藝」的理想,來到美國就讀。 在美國,出洋預習班的同學們,親眼目睹北美西歐科學技術的巨大成就,對機器、火車、輪船及電訊製造業的迅速發展贊嘆不已。有的同學由此對中國的前途而產生悲觀情緒,但詹天佑卻懷著堅定的信念說:「今後,中國也要有火車、輪船。」他帶著為祖國富強而發奮學習的信念,刻苦學習,於1877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紐海文中學業。同年五月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專攻鐵路工程。在大學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學習,以突出成績在畢業考試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國的中國留學生中,獲得學位的只有兩人,詹天佑便是其中的一個。 回國後,詹天佑懷著滿腔的熱忱,准備把所學本領貢獻給祖國的鐵路事業。但是,清政府洋務派官員卻過分迷信外國,在修築鐵路時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顧詹天佑的專業特長,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師學堂學駕駛海船。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艦「揚武」號擔任駕駛官,指揮操練。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第二年,討伐中國計劃蓄謀已久的法國艦隊陸續進入閩江,蠢蠢欲動。可是主管福建水師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卻不聞不問,甚至下令:「不準先行開炮,違者雖勝亦斬!」這時,詹天佑便私下對「揚武」號管帶(艦長)張成說:「法國兵船來了很多,居心叵測。雖然我們接到命令,不準先行開炮,但我們決不能不預先防備。」由於詹天佑的告誡,「揚武」號十分警惕,作好了戰斗准備。當法國艦隊發起突然襲擊時,詹天佑冒著猛烈的炮火,沉著機智地指揮「揚武」號左來右往;避開敵方炮火,抓住戰機用尾炮擊中法國指揮艦「伏爾他」號,使法國海軍遠征司令「孤拔」險些喪命。對這場海戰,上海英商創辦的《字林西報》在報道中也不得不驚異地贊嘆:「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國人會這樣勇敢力戰。『揚武』號兵艦上的五個學生,以詹天佑的表現最為勇敢。他臨大敵而毫無懼色,並且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還能鎮定如常,鼓足勇氣,在水中救起多人……」 從戰後到1888年,幾經周折,終於轉入了中國鐵路公司,擔任工程師,這正是他獻身中國鐵路事業的開始。 詹天佑剛上任不久,就遇到了一次考驗。當時從天津到山海關的津榆鐵路修到灤河,要造一座橫跨灤河的鐵路橋。灤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漲急流。鐵橋開始由號稱世界第一流的英國工程師擔任設計,但失敗了;後來請日本工程師衽實行包工,也不頂用,最後讓德國工程師出馬,不久也敗下陣來。詹天佑要求由中國人自己來搞,負責工程的英國人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得同意詹天佑來試試。
詹天佑是中國首位鐵路工程師,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詹天佑祖籍安徽省婺源縣(現屬江西),生於廣州,逝世後,葬於北京。1982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舉行隆重儀式,移葬於居庸關下青龍橋車站附近。1987年,附近再建成詹天佑紀念館。 1871年,清政府實施容閎創議的「幼童赴美留學計劃」。1872年,詹天佑到香港報考被錄取,作為中國第一批官辦留美學生留學美國。1867年以優異的成績中學畢業,並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專攻鐵路工程。 詹天佑到福建水師學堂學駕駛海船。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艦「揚武」號擔任駕駛官。1883年,參加中法戰爭。戰後,幾經周折,才轉入中國鐵路公司,擔任工程師。剛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一次考驗。當時從天津到山海關的津榆鐵路修到灤河,要造一座橫跨灤河的鐵路橋。灤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漲急流。鐵橋先後由英國、日本和德國工程師負責設計,但均告失敗。詹天佑要求由自己來搞,並解決了三個外國工程師無法完成的大難題,成功建成了灤河大橋。 1905年,清政府決定興建我國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北京至張家口)。詹天佑擔任總辦兼總工程師,全權負責京張鐵路的修築。詹天佑頂著壓力,堅持不任用一個外國工程師,對全線工程提出了「花錢少,質量好,完工快」三項要求。京張鐵路經過工人們幾年奮斗,終於在1909年9月全線通車。原計劃六年完成,結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費用只及外國人估價的五分之一。 京張鐵路建成後,詹天佑獲宣統賜工科進士,任留學生主試官等職。1910年,任廣東商辦粵漢鐵路總公司總理兼工程師,1912年兼任漢粵川鐵路會辦,負責興建粵漢及川漢鐵路。同年成立「中華工程師學會」,並被推舉為首任會長。民國成立後,於1913年獲政府委任為交通部技監,1914年獲頒授二等寶光嘉禾章。1916年,獲香港大學頒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1919年初,受命往海參崴和哈爾濱任協約國監督遠東鐵路會議中國代表。詹天佑修建京張鐵路其間,釐定了各種鐵路工程標准,並上書政府要求全國採用。中國現在仍然使用的4尺8寸半標准軌、珍氏自動掛鉤(Janney Coupler,亦稱姜坭車鉤、鄭氏車鉤,美國人 Eli Janney 所創)等等都是出自詹天佑的提議。 2005年10月12日,紀念京張鐵路開工100年時,在張家口南站「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銅像揭幕。詹天佑銅像由中央美術學院設計雕塑,高2.8米,重1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