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四年級的語文期中考試試卷分析怎麼寫
一、卷面分析:
本次測試卷以課程標准為依據,緊扣新課程理念,試卷難易適中,覆蓋面廣,科學性與代表性強,試題做到了不偏、不難、不怪。本次試卷命題既考查了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學生的綜合能力,重視知識理解與過程的考查,試題的呈現形式多樣化,講求方法的滲透與能力的培養。從考試結果來看,大部分學生適應能力比較強,解題、分析能力過硬,部分學生思維活躍,思路清晰,能從不同角度去解決問題,得分率較高。
二、試卷內容分析:
本次試卷考查了小學四年級一年來所學的知識。題型以……題為主,全卷以百分制命題。 下面就批改情況及學生答卷情況進行分析:
1、主要錯誤:
填空題的(1):
填空題(2):
填空題(3):
……
三、存在的問題:
就試卷總體來說,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表現在不認真審題,不細心答題,大多學生不檢驗,丟分多。不能運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
四、改進的措施:
1.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和概念做到變換方式舉一反三的練習。
2.注意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練習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3.改善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課前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教材重難點,合理利用教材,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4.多關注差生,對上課有困難的學生,上課時多提問 ,並且隨時鼓勵他們,幫助他們樹立自信,並上課作到精講多練,作到面向全體學生.
4.重視學生學的過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5.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6.要轉變觀念,樹立新思想新理念讓自己首先成為課改行列的一員,理解和領會課標精神,在新理念的指導下,使自己不斷學習探索,真正成為一名新型的人民教師。
⑵ 四年級語文學生情況分析怎麼寫
配合課題研究內容的深入,完善課題活動的主題,加強課題活動的掌控。我對學生的各個階段學習情況進行了細致分析:
一、 課題展開前學情分析
本三年級學生總數23人,男生17人,女生6人。綜合成績在全鎮名列全茅,主要表現為基礎知識掌握扎實,語段方面有所欠缺。為了指導學生的語言積累,我特地在字、詞、句、段方面進行了檢測分析,查缺補漏,具體分析如下:
1、 字的積累檢測
我著重從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進行測試。結果出乎意料的差。同音字合格率佔50%,形近字合格率佔60%,多音字稍好70%。主要原因我想是平時上課生字時沒能引導分析掌握,課後又沒及時鞏固,在批改作業中沒有及時糾錯導致現在的結果。
2、 詞的積累的檢測
我對形容詞、動詞、名詞、結構詞、歸類詞予以及成語等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評測結果顯示(1)詞語掌握牢固,有錯別字。
(2)詞的積累貧乏,還是停留在書面上。
(3)成語的積累也膚淺,只集中在雪過的成語故事上,課外收集不夠。
(4)對詞語的意思不能理解,張冠李戴,弄巧成拙。
分析評估存在的問題是在上課時,對詞語的意思,表達的情感等方面不夠具體,課後也為讓學生多查字典,多背、多記。
3、 句段方面的檢測
我對學生的好句、好段(課文中的為主)進行了測試,評測結果為:
(1) 基本句子掌握良好,如:像、一會兒……一會兒……、也……也……、如果……就……、因為……所以……、不但……而且……等等。
(2) 固定好句掌握不夠扎實,積累也較少。比如:歇後語,記住前半部分,忘記後半部分;記住後半部分,忘記前半部分。原因是喻意不夠清晰。名人名言有錯字,弄錯名人的姓名,積累的也少。諺語、俗語方面掌握還較好,但在分類別上還有模糊不能正確區別類別。
段方面是書本中要求掌握背誦的問題比大,但還是有個別忘記。課外積累較少,原因在於段的整體理解不透,歸類描寫收集不夠。
綜上所述,分析研究前活動開展前(1)學生只掌握部分文中的字詞句段,對於字詞的理解還不透徹。(2)句段的理解歸類不夠。(3)課外積累少之又少。
二、 研究活動開展對策及方法
對策:1、課前讓學生對生字詞進行多方位的了解和掌握,可以查字典、查資料等手段,對字詞充分展握。
2、課堂上對生字詞(難度稍大)重點講解、積累;句段重點分析、討論,已達到知其意知其理,更知其情的效果。
3、課余時間採取多種形式,讓學生進行積累,可以是電視、生活口語、報刊雜志、詞典……內容盡可能豐富,形勢盡可能多樣,只要是好的都可以
⑶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調查報告咋寫
在我們學校門口,總會有一些小攤販,拉著推車,他們有的是賣零食的,有的是賣掛件的,還有的是賣燒烤的。這其中,對人最有害的,還是燒烤。
放學後,同學們三五成群地圍在小攤邊上,看著小攤販們推車上的一串串燒烤,饞得直流口水。再加上一陣風把誘人的香味吹進鼻子,同學們便毫不猶豫地買上幾串,一飽口福。
這就是經常發生在校門口的一幕。這些所謂的燒烤,其實是一種集合了各大對人體有害物質的「美味」。
首先從原料說起。這些燒烤,大都是香腸、雞排、肉串這些東西。香腸是先名揚中國而又臭名遠揚的「雙匯」瘦肉精香腸,甚至有些是過期的。雞排就更「慘不忍睹」了。它們源自六翅雞、四爪雞等「珍稀品種」,真是「高效利用」。肉串是用市場上最差的豬肉切成片,今天賣不完明天再賣,明天賣不完後天還會賣。這么反復地賣,等到賣不完,賣得發臭了,小攤販們還能用出「奇招」,「化腐朽為神奇」,使它變得與上等豬肉沒有什麼兩樣,這可是危害巨大的啊。
再談談配料。本來這些原料說出來都令你有些惡心了,可還有配料的問題呢!這些配料,說出來都能讓你毛骨悚然。
配料中,有多得數不清的食品添加劑,也就是助他們出「奇招」的幕後幫手,包括有除臭劑、防腐劑、著色劑、增味劑、增香劑等等。味精本來是無毒的,可是在小攤販們的手中,總是讓味精在猛火中「鍛」成有毒的東西。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它經過高溫油炸後,會產生一種叫「焦谷氨酸鈉」的有毒物質。吃了後不但不產生能量供給人體,反而對人體有害,甚至可以致癌。在防腐劑中,主要成分是亞硝酸鹽和二氧化硫。這兩種物質也可以致癌。
小攤販的油更是差得不得了。人盡皆知,他們的食用油不是地溝油就是劣質油,而這還不算,還要在高溫中重復使用,以節省成本,實現利益最大化,根本不考慮顧客的安危。
再來看小攤販本人,更是怎一個「臟」字了得。且不說他們的攤子有多臟,穿著有多臟,手有多臟,光看他們的一些行為,就讓你直惡心:剛捏過錢的手直接抓著「美食」遞給了顧客,找錢時把手指往嘴裡一舔數出幾張小票又繼續忙活,轉身擤一把鼻涕隨便擦一把又翻動起串燒來……
看了以上種種,你如果還會再次光顧這些小攤,那我只能由衷地「佩服」——你的內心真「強大」!
⑷ 四年級語文學情分析
摘錄:明月如霜
六年畢業總復習之閱讀篇 (一)
一、知識要點.
(一)童話故事的特點。
童話是運用想像、幻想和誇張等手法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和智慧教育的一種文學體裁。它有如下特點:
1、內容適合兒童的情趣和愛好。2、幻想豐富奇特,情節曲折奇妙。3、語言淺顯生動。4、擬人化的描寫。
(二)寓言故事的特點。
寓言是借用比較短小、淺顯的故事來表達比較重要、深刻的道理的一種文學體裁。1、篇幅短小,但寓意十分深刻。2、大都帶有諷刺性和勸喻性。
(三)常見的構段方式。
(1)順承式。自然段中的每句話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或按時間的先後順序步步寫的。句子的前後順序不能調換的段式。如《飛機遇險的時候》 飛機飛得又快又穩。穿過雲層,可以看到積雪的山峰層層疊疊,好像波濤洶涌的大海。 II 突然,飛機遇到一股強烈的寒流,機翼和螺旋槳上都結了了冰,而且越結越厚。不大一會兒,機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飛機像凍僵了似的,沉甸甸的往下墜,還失去了平衡。機翼掠過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著山尖了,情況十分嚴重。 II 機長命令機械師打開艙門,把行李一件一件往下扔,好減輕飛機的重量,還要大家背上降落傘包,做好跳傘的准備。
(2)總分式。(或分總式、總分總式)這種構段方式,一般把段落分為總述和分述兩部分。總述包含著分述,分述緊扣著總述,成並列的的幾點(或幾個方面)來描述。如:
海里的動物,已經知道的大約有三萬種。它們各有各的活動方法。海參靠肌肉伸縮爬行,每小時只能前進四米。有一種魚身體像梭子,每小時能游幾時公里,攻擊其他動物的時候,比普通火車還快。烏賊和章魚能突然向前方噴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後退。還有些貝類自己不動,能趴在輪船底下做免費的長途旅行。(《海底世界》)
這一段主要說海底的動物種類多,活動的方法不一樣。全段六句,前兩句總述「海里的動物種類多,活動方法不一樣」(層意);後四句分述「五種動物活動的方法」(層意)。可分兩層,第二層的四句話成並列關系。
(3)並列式。在一個自然段中,對一個事物或一種現象、一個道理等,從幾個方面、幾個部分或幾個角度加以敘述或說明。無主無從,層次可以調換。但一般說來,作者也考慮、推敲了邏輯關系。如: 送牛奶的同志進門就誇「好香」,這使我們全家都感到驕傲。//趕到曇花開放的時候,約幾位朋友來看看,更有秉燭夜遊的味道??曇花總是在夜裡開放。//花分根了,一棵分為幾棵,就贈給朋友們一些;看著友人拿著自己的勞動果實,心裡自然特別喜歡。(《養花》)這里按「誇花」「賞花」「贈花」(層意)分為三層,它們之間是並列、平行的關系,不分主次。
(4)轉折式。這種自然段的敘述,是由一個方向轉到另一個方向,使意義相反或對立。段中常見「可是」「卻」「但是」「然而」等詞語。如: 這時候,邱少雲只要從火里跳出來,就地大幾個滾,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撲滅。我趴在他附近,只要跳過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戰友。但是這樣一來,我們就會被山頭上的敵人發覺,我們整個班,我們身後的整個潛伏部隊,都會遭到重大的損失,這一次作戰計劃就全部落空了(《我的戰友邱少雲》)這一段共三句話,分為兩層。前兩句寫「我想撲滅邱少雲身上的烈火」(層意)。前後意思樹立,段中用了「但是」這個表示轉折的詞語。
(5)因果式(或果因式,因果因式、果因果式)這種結構形式的自然,一般都是幾句說話原因,幾句說話結果。只是作者根據需要,安排因果順序不一:有的原因在前,有的結果在前。段中常用「因為、由於、因此、所以」等詞語表示。如: 西沙群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有深藍的、淡青的、綠的、淡綠的、杏黃的。一塊塊,一條條,相互交錯著。因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峽谷,海水有深有淺,從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富饒的西沙群島》)這段中有三句話,前兩句說「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層意),是果;後一句說「海底高低不平」(層意),是因。所以分兩層,果在前,因在後,文中有「因為」一詞提示。
(6)除此之外,還有選擇式 、共個式、補充式(概括具體式)、主線插入式等等。
然而,我們在閱讀中很少遇到某種單純的構段方式。大多數自然段都是由多種結構結合或穿插起來組成的。
六年畢業總復習之閱讀篇 (二)
二、閱讀方法
(一)劃分段落的方法。(寫作順序)
(1)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分段。按事情的發生、發展和結果繼續的文章,可以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來分段。如《飛奪瀘定橋》一課,我們首先可以按照奪橋的原因、經過和結果把文章劃分為三個部分。奪橋經過這一部分又可按「搶時間」和「奪天險」分為兩個部分。所以全文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可以分為四個大段。
(2)按時間的先後順序分段。時間階段性明顯,時間線索清晰的文章,可以按時間的變化分段。如《我的戰友邱少雲》一課,開頭交代了這次戰斗的目的,接著按「天還沒亮時」「中午」「黃昏時候」三個時間階段分別寫出了「潛伏」「犧牲」「殲敵」的具體情況。這篇課文按照時間變化的線索就應當分為四段。
(3)按空間方位的變換分段。寫景狀物的文章,多從不同的方位進行敘寫,分段時就應當按方位的變換來劃分。如《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可以按照「從金華出發?路上景色?雙龍洞奇景」地點變化分為三段。也可以將「雙龍洞奇景」一部分,再按地點變化,分為「外洞?孔隙?內洞?出洞」幾部分,全文可分為6段。
(4)按事物的不同方面分段。(材料的性質)。有的文章,把相同的或相關的材料加以歸類,放在一個或幾個相鄰的自然段里,使它們共同表現文章中心的一個側面,這樣的文章,就應當按材料的性質來分段。如《勞動最有滋味》一課,作者從「勞動使人得到樂趣」「勞動使我們窮人骨頭硬,有自信心」「勞動會使我們的心思細膩」三個方面,說明勞動是最有滋味的事。因此,按材料的性質可以把全文分為三段。
(5)按所敘述事件之間的關系分段(敘述的內容)有的文章是從幾個方面介紹某一事物的,這樣的文章可以按照敘述的不同內容進行分段。如《黃河象》一課,首先介紹了黃河象骨骼化石的樣子和特點;接著講科學家對這頭黃河象化石來歷的假想;最後講人們挖掘這具象化石。按照敘述內容的變化,本課可以分為三段。
(6)按人物的行動或感情變化分段。在以寫人為主的文章,人物的行動或感情都在不斷地發生變化。這樣的文章可以按人物行動或感情變化的線索來分段。如《窮人》一課,先寫桑娜在海上起風暴的夜晚,焦急地等待著出海捕魚的丈夫歸來;接著寫桑娜去看望生病的鄰居西蒙,發現西蒙病死了,便把她的兩個孩子抱回自己的家裡;最後寫漁夫出海歸來,桑娜把西蒙死的消息告訴了他,漁夫主動提出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過來撫養。因此,本文按人物行動的變化可以分為三段。
(二)概括段意的常用方法。
(1)摘錄原句法。總分段式一般用總述句作為段意。因果段式一般抓「果」。如「弟弟學習很認真,也很刻苦。他懂得學習的機會來之不易。他牢牢記住媽媽的話:將來革命勝利了,還要建設新中國。」本段段意就可用第一句話來進行概括。
(2)理解歸納法。並列關系的小段採用合並法,順承關系的小段採用取主舍次法。
(3)提問整理法。這種方法往往適用於敘述一件事情或描述一個人的自然段落。概括段意先要看清這段寫的是誰,在何時何地干什麼,或者是誰,怎麼樣。
(三) 分析寫作順序。
1、順敘。就是按照事物發展的時間先後的順序來敘述,也就是按事情發展進程的先後敘述。這種敘述方法容易把文章寫得條理清楚,脈絡分明。在順敘中也有以下幾種情況:
(1)按時間先後順序敘述。
(2)按地點轉移的順序敘述。
(3)按事物特點的幾個方面來敘述。
2、倒敘。倒敘就是把事情的結果或事情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來寫,然後再按事情的發展順序進行敘述。倒敘可以造成懸念,引起讀者強烈的閱讀興趣,突出重點,造成深刻的印象。
3、插敘。插敘就是在敘述事情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插入一段有關的事情。插敘是為了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有時是為了幫助讀者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對某種情況產生的緣由或某一事物的來歷作補充性的追敘。有時是為了對事情中某一清潔作注釋、說明。
4、補敘。補敘是對所敘述的人物、事件、情節等做簡短的補充說明。補敘和插敘的區別是:插敘往往是在敘述過程中暫時中斷情節,插入另外一件事,而補敘則是用簡短的話對前面所敘述的人或事做一些補充交代。補敘的特點是:前後必須有過渡的話,如果去掉補敘,前後內容仍然可以銜接起來。
5、分敘。分敘也叫平敘,就是敘述同一時間內不同地點的事物和發展過程。
(四)怎樣歸納中心思想
作者寫文章,總有一定目的,他想贊成什麼,反對什麼,歌頌什麼,鞭笞什麼,或說明一件事物,或明確一個道理,或表達一種情感等等,這些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概括中心思想,一般包括「寫什麼」和「為什麼寫」兩方面的內容,「寫什麼」指的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在記敘文中主要是指描寫的人物、事物、景物等;「為什麼寫」指的是作者的寫作目的。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五種:
(1) 分析題目。有些文章的題目是畫龍點睛之筆,是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分析題目必須弄清題目的意思,判斷出題目的中心詞和關鍵詞,再看看文章是如何圍繞題目記敘內容、展開情節的,文章的中心思想又是如何從題目得到體現的。
(2) 分析中心句。中心句,也就是表現文章中心的句子。閱讀時,先要抓住這些關鍵的中心句;然後在理解中心句的意思,看看文章圍繞中心句寫了那些內容,重點寫了什麼;最後用簡潔貼切的語言把中心思想概括出來。
(3) 分析主要情節。文章的主要情節就是文章的重點段落,而中心思想往往體現在主要情節中。因此,運用這種方法首先要找出文章的主要情節,然後再抓住其中的重點語句,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
(4) 分析主要人物。因為文章中主要人物身上所表現出的思想品格和精神面貌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的體現,因此,在分析主要人物時,必須注意文中對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心理活動、性格和品質特徵的描寫,特別是要注意文章對人物的思想品質特點的刻畫。只有把文章內容與人和物的分析結合起來考慮,才能把握住中心思想。
(5)分析文章中的議論和抒情。有些文章,在記敘中穿插了一些抒情和議論部分,對於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很有幫助的。此外,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還可根據文章的體裁,抓住規律進行。如:寫人的文章從思想品質上概括;敘事的文章從事情的意義上概括;寫景的文章從抒發的感情上概括;說明的道理、揭示的規律上概括。
(五)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1、抓住關鍵詞語,理解句子。
採用這種方法,首先要熟讀句子,了解句子的基本內容,並在反復讀中找出句子的關鍵詞語。其次,要聯繫上下文找出文中與關鍵詞有聯系的句子,體會這些句子對關鍵詞的表達作用,弄清關鍵詞的本義及其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從而理解句子的深刻含義。
2、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理解句子不能脫離語言環境,只有聯繫上下文,多問幾個「為什麼」,從課文的內在聯系入手,層層深入,才可以理解句子的深刻含義。通過貫穿前後,上下聯系,層層分析,就會由淺層次的認識發展到深層次的理解,准確地把握句子的含義及其所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內外聯系,理解句子的含義。
所謂「內外聯系」是指在理解句子意思時要圍繞句子的關鍵點,將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相聯系,進行必要的思維補充,產生具體感受,領悟句子的含義。
(六)怎樣給短文加題目。
題目如同文章的眼睛。給文章加題目應做到:准確、簡潔、醒目。給短文加題目,可採用如下方法:
(1) 用點明文章中心思想的詞語作題目。如《別了,我愛的中國》《為人民服務》。
(2) 用能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一個詞語作題目。如《草地夜行》《魯班學藝》。
(3) 用貫穿全文的線索作題目。如《一個蘋果》《一簸箕垃圾》。
(4) 用與文章內容密切相關的特定時間、地點作題目。如:《在仙台》《鄉村的傍晚》。
(5) 用與文章中主要人物或主要事件做題目。如《詹天佑》《糶米》。
六年畢業總復習之閱讀篇 (三)
三、領悟表達方法
(一)抓住事物的特點。無論是人、事,還是物、景,都有不同的特點。只有抓住特點寫,才能使讀者對事物留下清楚的印象。
(二)分清文章的主次。文章的主要內容是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緊密聯系的,讀課文時,分清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抓住主要的認真閱讀可以使我們加深對課文中心思想的理解,也可以從中學到表達中心思想的方法。
(三)弄清文章的詳寫與略寫。詳寫,就是根據表現中心思想的需要,把重要的材料寫得具體、詳盡。詳寫的作用在於使所敘述的事件得到充分的表現,通過細膩的描寫,極力渲染、烘托中心或氣氛。把次要材料寫得概括些、簡略些,這就是略寫。分清主次,有詳有略,才能有力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了解人物的內心活動。在寫文章時,對人物在一定環境中的心理狀態和思想活動的描寫,叫做心理描寫。心理描寫能描述人物心靈深處的活動,對表現人物內心世界,刻畫人物形象,開掘文章的思想,深化中心,有重要作用。
(五)注意對事物的靜態與動態的描寫。靜態指事物處於靜止不動的狀態,如物體的形狀、大小、位置等。動態指事物處於活動發展變化時的狀態,如鳥在飛、水在流、人在活動等。寫文章要注意靜態與動態的描寫,如果對比著描寫,一動一靜,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
(六)分辨事物和聯想。聯想是想像的一種形式,是作者對已經掌握的生動素材進行改造和生發,從而創造形象的主要手段。閱讀時注意分辨事物和聯想,就能按照作者的思路,准確地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七)注意合理想像的內容。在已有材料和觀念的基礎上,經過新的組合而創造出新形象的思維過程就是想像。這樣文章內容更具體,更感人。
(八)注意文章的細節。細節描寫是對事件發展和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行為、動作以及環境等一些細微而又有典型意義的情節所做的細膩、具體的描寫,一般多指在細小的環節發面所做的描繪。要使人物刻畫得有聲有色,有血有肉,有立體感,細節描寫是不可缺少的。
(九)注意文章的過渡。過渡是指上下文之間的連貫銜接,是篇章結構里不可缺少的部分。需要加過渡文字的地方常常是:內容轉折的地方,敘述與議論、倒敘與順敘、順敘與插敘相轉折的地方,論述問題時由總述到分述或由分述到總述的地方。過渡的方式一般有三種:1、前後相鄰的兩層意思或上下段意思跳躍不大,可用過渡詞語:因此、那麼、但是、不過、由此可見、總而言之等。2、前後兩層意思或上下兩段意思跳躍或轉折較大,一般用過渡句。3、文章前後兩部分內容都較復雜,兩部分之間的意思跨度或轉折很大則需要用承上啟下的段落來過渡。
(十)注意文章的前後照應。照應是指前後映襯,上下互相呼應。也就是前面講過的內容,後面有著落;後面要講的內容,前面有適當的提示或交代。恰當地運用照應手法,既有助於揭示文章前後內容聯系,使文章線索清晰,前後連貫,又可使文章顯得緊湊、嚴密還能引起讀者的思索與回味,有助於突出主題。常見的照應方式有三種:1、開頭和結尾的照應,可使文章顯得完整。2、行文中的照應。這種行文中的此呼彼應,可使讀者感到文中有緊密的內在聯系。3、文章與標題的照應,這種照應,使文章內容處處緊扣題目,文題緊密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