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四年級語文上冊什麼言

四年級語文上冊什麼言

發布時間:2021-02-11 09:42:01

A. 四年級上冊語文提到有哪些地方

桂林山水、趵突泉、濟南的冬天~~

B. 人教版 四年級上冊所有成語,諺語和名言警句

(1)打比方的成語:細雨如絲骨瘦如柴驕陽似火月光如水
(2)描寫四季特點:
春:春意盎然春暖花開滿園春色春華秋實春風化雨
夏:驕陽似火暑氣蒸人烈日炎炎
秋:秋風送爽秋高氣爽秋色宜人
冬:冰天雪地寒氣襲人寒冬臘月
(3)描寫神態(表情)的:神采奕奕垂頭喪氣滿面春光
(4)寫人物品質的:樂於助人知錯就改無私奉獻
(5)描寫黃昏的:夕陽西下落日余暉晚霞滿天
(6)寫夜晚的:月明星稀萬家燈火夜深人靜三更半夜
(7)形容說話的:自言自語吞吞吐吐對答如流滔滔不絕
(8)描寫眉毛的:濃眉大眼喜上眉梢眉飛色舞眉開眼笑
(9)關於讀書學習的:一絲不苟專心致志聚精會神勤學苦練持之以恆日積月累
(10)描寫建築的:古色古香紅牆綠瓦金碧輝煌氣勢宏偉
(11)描寫工藝品:小巧玲瓏巧奪天工栩栩如生光彩奪目
(12)描寫月亮星空的:月光如水月明星稀明月高懸滿天繁星群星閃爍眾星拱月
(13)描寫天氣的:艷陽高照、烏雲滿天、陽光明媚、雷聲大作
(14)描寫心情的:心花怒放驚喜萬分興高采烈心曠神怡
(15)描寫山和水的:山清水秀千山萬水青山綠水山高水深
(16)描寫儀表的:儀表堂堂 舉止文雅
(17)描寫英雄人物的:氣壯山河 壯烈豪邁臨危不懼英勇頑強
(18)描寫人間情誼:風雨同舟手足情深血濃於水生死相依
(19)描寫花草樹木:百花齊放萬紫千紅桃紅柳綠綠樹成蔭
(20)帶有近義詞的成語:興國安邦百依百順甜言蜜語眼疾手快
(21)帶有反義詞的成語:生離死別一無所有前因後果天昏地暗
(22)十二生肖成語:
膽小如鼠對牛彈琴殺雞嚇猴如狼似虎守株待兔 狗急跳牆葉公好龍畫蛇添足呆若木雞人仰馬翻順手牽羊人怕出名豬怕壯
(23)數字成語
一絲不苟五湖四海九死一生百家爭鳴千山萬水千辛萬苦
獨樹一幟五體投地十萬火急十拿九穩百聞不如一見

諺語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天上魚鱗斑,曬谷不用翻。
雞遲宿,鴨歡叫,風雨不久到。
螞蟻搬家蛇過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春霧風,夏霧晴,秋霧陰,冬霧雪。
燕子低飛要落雨。

有志者事竟成。 ——《後漢書》
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劉備《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韓愈(唐)《進學解》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東晉)《雜詩》
沒有大膽的猜測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牛頓(英)
在新的科學宮里,勝利屬於新型的勇敢的人,他們有大膽的科學幻想,心裡燃燒著探求新事物的熱情。——阿·費爾斯曼(前蘇聯)
既異想天開,又實事求是,這是科學工作者特有的風格,讓我們在無窮的宇宙長河中去探索無窮的真理吧。 ——郭沫若

C. 四年級上冊語文:

一單元19頁 (對聯)
1 霧鎖山頭山鎖霧 天連水尾水連天
2 綠水本無憂 因風皺面
青山原不老 為雪白頭
3山山水水處處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4 重重疊疊山 曲曲環環路
丁丁冬冬泉 高高下下樹

二單元38頁 ( )
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蘭花盆裡裝,
三月桃花連十里,四月薔薇靠短牆,
五月石榴紅似火,六月荷花滿池塘,
七月梔子頭上戴,八月丹桂滿枝黃,
九月菊花初開放,十月芙蓉正上妝,
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臘梅雪裡藏。

三單元 60頁 (現代詩)
雨中的森林
雨中的樹林是個童話世界,
走進去你就會變成一個小精靈。
每棵樹都會送給你很多喜悅,
你還會發現很多新奇的事情。

晶瑩的雨珠滾動在葉面上,
蜘蛛吐絲給你串一串項鏈。
落花鋪成的地毯又軟又香,
還有青蛙擊鼓跳舞為你表演。

鳥兒在雨中也願一展歌喉,
.聽歌的松鼠搖著毛茸茸的尾巴。
細雨淋過的漿果酸甜可口,
刺蝟扎滿一身運回了家。

連那些小雨點兒都會變魔術,
落在地上立刻就變成了蘑菇。

四單元 79頁 (詞語)
望子成龍 來龍去脈 群龍無首 龍飛鳳舞
如虎添翼 調虎離山 騎虎難下 照貓畫虎
天馬行空 汗馬功勞 馬到成功 老馬識途
牛刀小試 笨鳥先飛 呆若木雞 膽小如鼠

D. 四年級上冊語文書上民風民俗的俗語有哪些

1.講民風民俗:( 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的合子滿家轉)
(生在蘇州,穿在杭州,吃在廣州,死在柳州。)

2.講土特產:( 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
(平遙的牛肉,太谷的餅,清徐的葡萄甜殷殷)
( 寧夏紅黑白「三寶」黑(發菜),紅(枸杞) 白(二毛皮) )

3.講自然風光的:(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九寨溝的水,張家界的山)
(十里溫塘河,九曲十八彎)
(不到長城非好漢)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灕江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

不到長城非好漢

不到黃河心不死

灕江山水甲天下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華山自古一條道

十里溫塘河,九曲十八彎

不到文殊院,不見黃山面

南嶽山的香,回龍山的燭

4.綜合性的:
東北三件寶,人參、貂皮、鹿茸角

四川人不怕辣,貴州人怕不辣,湖南人辣不怕

四川的太陽、雲南的風,貴州落雨當過冬

四川恐龍多,自貢是個窩

四川沒川,山西沒山

好吃不過茶泡飯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
雁門關外有人家,早穿皮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
九寨溝的水,張家界的山
泰山天下雄
華山天下險
嵩山天下奧
衡山天下秀
恆山天下奇
峨嵋天下秀
青城天下幽
不到長城非好漢
不到黃河心不死
灕江山水甲天下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華山自古一條道
十里溫塘河,九曲十八彎
不到文殊院,不見黃山面
南嶽山的香,回龍山的燭
東北三件寶,人參、貂皮、鹿茸角
東北三件寶:人參、貂皮、烏拉草
四川人不怕辣,貴州人怕不辣,湖南人辣不怕
四川的太陽、雲南的風,貴州落雨當過冬
四川恐龍多,自貢是個窩
四川沒川,山西沒山
好吃不過茶泡飯
民風民俗類

1. 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的合子滿家轉

2. 穿在蘇州,玩在杭州,吃在廣州,死在柳州 ——(蘇州的絲綢,杭州的風景,廣州的飲食,柳州的棺木都是天下最好的。)

3.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 ——(舊時說法,東北三種特產是寶物,人參是珍貴的葯材,貂皮是珍貴的皮料,烏拉草則是舊時東北窮人在冬天取暖的好東西,放入氈靴中,能禦寒)。

4.平遙的牛肉,太谷的餅,清徐的葡萄甜殷殷

5.寧夏紅黑白「三寶」黑(發菜),紅(枸杞) 白(二毛皮) )

6.雁門關外有人家,早穿皮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 ——(寫新疆的氣候和經濟特點。形容雁門關外早晚溫差變化大,同時也說明新疆的瓜果資源極其豐富,不僅夏季吃瓜果是常事,而且到了數九寒天吃西瓜也不覺稀罕。)

7.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清澗的石板,瓦窯堡的炭 ——(流行在陝北的俗語,米脂的女子美,綏德的漢子俊,清澗的石板好,瓦窯堡的炭燒得精。)

8.三月三,薺菜花開賽牡丹! ——江南民俗喜歡喝薺菜粥,吃薺菜餃子。

9. 新婚鬧發祿,三日無老少 ——江南婚俗新婚之夜鬧新房,鬧得越凶,主人越有面子,叫做「鬧發祿」。鬧新房時不分年序尊卑,所以「無老少」。
親 這我不是很清楚 不知道對不對 參考下吧

E. 四年級上冊語文所有成語

春風和氣
氣息奄奄
奄奄一息
息息相通
通都大邑
眠霜卧雪
雪窖冰天
天理良心
心花怒放
放盪不羈
不自量力
力透紙背
背城借一
一成不變
變化多端
絕處逢生
生財之道
道聽途說
說東道西
西窗剪燭
曉風殘月
月明如晝
晝伏夜行
行成於思
思如泉湧
處高臨深
深居簡出
出山朱水
水來土掩
掩耳盜鈴
處心積慮
慮不及遠
遠走高飛
飛災橫禍
禍福無常
聞所未聞
聞一知十

十字路口
口耳之學
學海無涯
啼飢號寒
寒蟬仗馬
馬革裹屍
屍橫遍野
野有餓殍
鳥面鵠形
形勢逼人
人一已百
百廢俱興
興風作浪
守株待兔、自相矛盾、亡羊補牢、掩耳盜鈴、畫龍點睛
畫蛇添足、葉公好龍、刻舟求劍、狐假虎威、濫竽充數
偷雞摸狗、豬狗不如、兔死狗烹、鼠目寸光、膽小如鼠
九牛一毛、兔死狐悲、老馬識途、亡羊補牢、順手牽羊
春風和氣
氣息奄奄
奄奄一息
息息相通
通都大邑
眠霜卧雪
雪窖冰天
天理良心
心花怒放
放盪不羈
不自量力
力透紙背
背城借一
一成不變
變化多端
絕處逢生
生財之道
道聽途說
說東道西
西窗剪燭
曉風殘月
月明如晝
晝伏夜行
行成於思
思如泉湧
處高臨深
深居簡出
出山朱水
水來土掩
掩耳盜鈴
慮不及遠
遠走高飛
飛災橫禍
禍福無常
聞所未聞
聞一知十
十字路口
口耳之學
學海無涯
形勢逼人
人一已百
百廢俱興
興風作浪贊
描寫人的品質:平易近人寬宏大度冰清玉潔持之以恆鍥而不舍廢寢忘食大義凜然臨危不俱光明磊落不屈不撓鞠躬盡瘁
二、描寫人的智慧:料事如神足智多謀融會貫通學貫中西博古通今才華橫溢出類拔萃博大精深集思廣益舉一反三
三、描寫人物儀態、風貌:憨態可掬文質彬彬風度翩翩相貌堂堂落落大方 鬥志昂揚意氣風發威風凜凜容光煥發神采奕奕
四、描寫人物神情、情緒:悠然自得眉飛色舞喜笑顏開神采奕奕欣喜若狂呆若木雞喜出望外垂頭喪氣無動於衷勃然大怒
五、描寫人的口才:能說會道巧舌如簧能言善辯滔滔不絕伶牙俐齒出口成章語驚四座娓娓而談妙語連珠口若懸河
六、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三顧茅廬鐵杵成針望梅止渴完璧歸趙四面楚歌 負荊請罪精忠報國手不釋卷懸梁刺股鑿壁偷光
七、描寫人物動作:走馬觀花歡呼雀躍扶老攜幼手舞足蹈促膝談心前俯後仰奔走相告跋山涉水前赴後繼張牙舞爪
八、描寫人間情誼:恩重如山深情厚誼手足情深形影不離血濃於水志同

F. 4年級上冊語文書關於誠信的名言警句

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朱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郭沫若

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 ——培根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宜自勉,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蕭繹

時間就是生命。 ——富蘭克林

學習、讀書的名言警句

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友情的名言警句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唐)王勃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唐)李白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魯迅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唐)高適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談。——(清)蒲松齡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戰國)莊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西晉)付玄
人生貴相知,何用金與錢。——(唐)李白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春秋)子夏

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後頭。——(明)馮夢龍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元曲選.爭報恩》

團結的名言警句

團結就是力量。——諺語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俗語

人心齊,泰山移。——諺語

眾人拾柴火焰高。——諺語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俗語

能用眾力,則無敵於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於聖人矣。——三國·孫權

保護環境的名言警句

1、讓我們一起來:關心集體,愛護公物,保護環境!
2、環境整潔優美,生活健康科學,社會文明進步。
3、手邊留情花似錦,腳下留情草如茵!

4、花兒用美麗裝扮世界,我們用行動美化校園!
5、順手撿起是的一片紙,純潔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塊污漬,凈化的是自己的靈魂。
6、以濫用水為恥,以節約水為榮。

7、珍惜每一滴水,讓地球媽媽不在哭泣。

8、講究社會公德,愛護公共環境。

9、天空是溫暖的搖籃,不要再向天空吐煙,讓地球心酸;草地是美麗的地毯,不要再亂扔雜物,讓地球難堪!

有關文明禮貌的名言警句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孔子)

● 禮貌是一種回收有禮貌的尊重的願望。(法·拉羅什福科)

●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俗語)

● 好言相待,舒心暖懷;惡語傷人,結怨招災。(俗語)

● 不學禮,無以立(論語)

● 禮,天之經也,民之行也(左傳)

● 人無禮,而不生;事無禮,而不成;國無禮,而不寧。(荀子)

● 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禮記)

謙虛的名言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
「謙受益,滿招損」——《尚書》
「泰山不讓其土,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李斯
「人生是個分數,才能是分子,自我評價是分母,分母越大,分數值越小。」——托爾斯泰

G. 要四年級上冊的語文書上的詞語表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學而》
孔子說:"學習知識而又經常溫習功課,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趕來,不是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自己也並不惱怒,不也是個有德的君子嗎?"
【注釋】
(1)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學:孔子在這里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3)時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注》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習」,指演習禮、樂;復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4)說:音yuè,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
(5)有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樂:與說有所區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麼。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了解自己。
(8)慍:音yùn,惱怒,怨恨。
編輯本段第二則:為人處事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學而》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過了呢 "
【注釋】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參(音shēn)字子輿,生於公元前505~前436年,魯國人 南武城(現在山東嘉祥人),是被魯國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後代。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據說《孝經》就是他撰寫的。
(2)三省:省(音xǐng),註:反省。三省有幾種解釋:一是三次檢查;二是從三個方面檢查;三是多次檢查。,古代在有動作性的動詞前加上數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不必認定為三次。
(3)忠:舊注曰:盡己之謂忠。此處指對人應當盡心竭力。
(4)信:舊注曰:信者,誠也。以誠實之謂信。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定相互守信,以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
(5)傳不習:傳,舊注曰:「受之於師謂之傳。老師傳授給自己的。習,與「學而時習之」的「習」字一樣,指溫習、實習、演習等。
編輯本段第三則:學習方法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孔子說:「廣泛地熟讀典籍,復習所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會貫通。做到這樣的程度了,才可稱為老師啊。」
本章的「溫故而知新」有兩解。一為「溫故才知新」:溫習已聞之事,並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二為「溫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溫習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擷取新的知識。
我以為合並這兩種解法,也許更為完整:在能力范圍以內,盡量廣泛閱覽典籍,反復思考其中的涵義,對已經聽聞的知識,也要定期復習,期能有心得、有領悟;並且也要盡力吸收新知;如此則進可以開拓人類知識的領域,退也可以為先賢的智能賦予時代的意義。像這樣融會新舊、貫通古今方可稱是「溫故而知新」。
也有學者以為作「溫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適,因為按字面上解釋,僅做到吸收古今知識而未有領悟心得,只像是知識的買賣者,不足以為師。所以我們就來看看「師」的意義。在論語中師字一共見於14章,其中意義與今日的老師相近者。
故:舊的知識。
知:領悟。
可:可以。
以:憑。
為:做。
編輯本段第四則:學習方法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對自己)有害."
而:連詞,表示轉折
則:連詞,相當於「就」「便」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殆:有害
編輯本段第五則:學習方法
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孔子說:"仲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做法)."
知識點:「女」通「汝」意思:你
是知也的「知」通「智」意思:聰明智慧。(其他知不變)
誨的意思:教,傳授。
乎的意思:語音助詞。
由:指孔子的學生仲由
編輯本段第六則:學習態度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里仁》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里仁》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編輯本段第七則:學習態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編輯本段第八則:怎樣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泰伯》)
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剛強、勇毅,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直到死為止,不也很遙遠嗎?」
編輯本段第九則:怎樣做人
子曰:「歲寒,知松柏之後凋也。」 《子罕》
孔子說:"(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baì三聲)樹是最後落葉的."
編輯本段第十則:怎樣做人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編輯本段相關知識
這十則論語內含有的成語:
任重道遠,
三人行,必有我師。
溫故知新,
不亦樂乎。
見賢思齊,
擇善而從。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編輯本段「樂」之解釋
不亦樂乎的「樂」應該讀lè,不應該讀yuè。
因為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論語》第一篇第一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朱熹的注釋是:說,同悅;樂,音洛。《論語 雍也》中還有一句孔子的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朱熹注釋也是:好,去聲;樂,音洛。按今天的讀音,「洛」字音luò。但在古代,作為快樂的「樂」和「洛」都屬於入聲「十一葯」韻部(見《平水韻》),可見「洛」、「樂」的韻母一樣,加上聲母都是l,當然完全是同音字了。這在南方人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因為南方方言保留更多的古音,例如在福建的方言里,「洛」和「樂」發音完全一樣,都讀成lok。所以今天用普通話讀,「不亦樂乎」中的「樂」也應該和「快樂」中的「樂」字一樣,都讀成lè。
「樂」是多音字,除了讀yuè(音樂)、lè(快樂)外,在《論語 雍也》篇中還有一處也有很多人讀錯:「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朱熹的注釋是:知,去聲。樂,上二字並五教反,喜好也。下一字音洛。「五教反」是指我國傳統的拼音方法——「反切法」:取上一字的聲母(也叫「聲紐」,「五」字的聲母是「疑」,相當於今天的y) ,與下一字的韻母(即「教」的韻母iao)拼讀成yao。可見,在「知者樂水,仁者樂山」二句中,「樂」字作為「喜愛、喜歡」的意思時應該讀yao。
歸納起來,「樂」在古書中的讀音主要有三種:(1)作名詞用的意思是「音樂、樂器、樂工」等,音yuè。(2)作形容詞用的意思是「喜悅、快樂」,音lè。(3)作動詞用的意思是「喜愛、喜歡」,音yào。
編輯本段成語
不亦樂乎
死而後已
溫故而知新
任重道遠
擇善而從
見賢思齊
三人行必有我師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編輯本段通假字
不亦說乎:「 說」同「悅」 ,愉快;
誨女知之乎:女同汝,代詞,代指你;
是知也:「知」同「智」聰明。
編輯本段活用現象
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名詞作狀語;
溫故而知新:舊知識,形容詞做名詞;
傳不習乎:傳授的知識,動詞作名詞。
編輯本段古今異義
學而時習之:「時」:古義:按一定的時間,今義:時間
「習」:古義:復習,今義:學習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義:每日,今義:一日
「三」古義:泛指多數,今義:數詞,三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義:真誠,誠實,今義:相信
溫故而知新:「故」古義:舊的知識,今義:過去的,老的(此古義變今義是意擴大了范圍)
擇其善者而從之:「善者」古義:優點,今義:善良的人
「從」古義:跟從(學習),今義:跟從(此古義變今義也是意擴大了范圍)
可以為師矣:「可以」:古義:可以(憑借)把,今義:可能、許可
是知也:「是」:古義:這,今義:表判斷
有朋自遠方來:「朋」古義:志同道合的人,今義:朋友
編輯本段作者-孔子
孔子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人。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 家 世 】
孔子的遠祖是宋國貴族,殷王室的後裔。周武王滅殷後,封殷宗室微子啟於宋。由微子經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傳至泯公共。泯公長子弗父何讓國於其弟鮒祀。弗父何為卿。孔子先祖遂由諸侯家轉為公卿之家。弗父何之曾孫正考父,連續輔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為上卿,以謙恭著稱於世。孔子六祖孔父嘉繼任宋大司馬。按周禮制,大夫不得祖諸侯,「五世親盡,別為公候」,故其後代以孔為氏。後宋太宰華父督作亂,弒宋殤公,殺孔父嘉。其後代避難奔魯(孔氏為魯國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為士。孔子曾祖父防叔曾任魯防邑宰。祖父伯夏的事跡無考。父親名紇,字叔,又稱叔梁紇,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稱。叔梁紇先娶施氏,無子,其妾生男,病足,復娶顏徵在,生孔子。
【 生 平 】
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記·孔子世家》所記為魯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記》未記,按《穀梁傳》所記「十月庚子孔子生」。換算為當今之公歷應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子生在魯國。魯國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對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禮樂之邦」之稱。魯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吳公子季札觀樂於魯,嘆為觀止。魯昭公二年(前540年)晉大夫韓宣子訪魯,觀書後贊嘆「周禮盡在魯矣!」魯國文化傳統與當時學術下移的形勢對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響。
孔子早年喪父,家境衰落。他曾說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年輕時曾做過「委吏」(管理倉廩)與「乘田」(管放牧牛羊)。雖然生活貧苦,孔子十五歲即「志於學」。他善於取法他人,曾說:「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他學無常師,好學不厭,鄉人也贊他「博學」。
孔子「三十而立」,並開始授徒講學。凡帶上一點「束修」的,都收為學生。如顏路、曾點、子路、伯牛、冉有、子貢、顏淵等,是較早的一批弟子。連魯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宮敬叔來學禮,可見孔子辦學已名聞遐邇。私學的創設,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傳統,進一步促進了學術文化的下移。
魯國自宣公以後,政權操在以季氏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魯君的兵符軍權。孔了曾對季氏「八佾舞於庭」的僭越行為表示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魯國內亂,孔子離魯至齊。齊景公向孔子問政,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說:「政在節財。」齊政權操在大夫陳氏,景公雖悅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齊不得志,遂又返魯,「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從遠方來求學的,幾乎遍及各諸侯國。其時魯政權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於其家臣陽貨。孔子不滿這種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執國命」的狀況,不願出仕。他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魯定公九年(前501年)陽貨被逐,孔子才見用於魯,被任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歲。「行之一年,四方則之」。遂由中都宰遷司空,再升為大司寇。魯定公十年(前500年)齊魯夾谷之會,魯由孔子相禮。孔子認為「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早有防範,使齊君想用武力劫持魯君之預謀未能得逞,並運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齊侵佔的鄆、灌、龜陰之田。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為加強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無百雉之城」提出「墮三都」的計劃,並通過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實施。由於孔子利用了三桓與其家臣的矛盾,季孫氏、叔孫氏同意各自毀掉了費邑與後邑。但孟孫氏被家臣公斂處父所煽動而反對墮成邑。定公圍之不克。孔子計劃受挫。
孔子仕魯,齊人聞而懼,恐魯強而並己,乃饋女樂於魯定公與季桓子。季桓子受齊女樂,三日不聽政。孔子政治抱負難以施展,遂帶領顏回、子路、子貢、冉有等十餘弟子離開「父母之邦」,開始了長達十四年之久的周遊列國的顛沛流離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歲。先至衛國,始受衛靈公禮遇,後又受監視,恐獲罪,將適於陳。過匡地,被圍困五天。解圍後原欲過蒲至晉,因晉內亂而未往,只得又返衛。曾見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衛靈公怠於政,不用孔子。孔子說:「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後衛國內亂,孔子離衛經曹至宋。宋司馬桓魁欲殺孔子,孔子微服過宋經鄭至陳,是年孔子六十歲。其後孔子往返陳蔡多次,曾「厄於陳蔡之間」。據《史記》記載:因楚昭王來聘孔子,陳、蔡大夫圍孔子,致使絕糧七日。解圍後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衛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問曰,為政必以「正名」為先。返衛後,孔子雖受「養賢」之禮遇,但仍不見用。魯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歸魯,率軍在郎戰勝齊軍。季康子派人以幣迎孔子。孔子遂歸魯,時孔子年六十八。
孔子歸魯後,魯人尊以「國老」,初魯哀公與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詢,但終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於整理文獻和繼續從事教育。魯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於魯城北泗水之上。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當然,步痕旅遊網想法:哪個版的?是人教版的《論語》嗎?

閱讀全文

與四年級語文上冊什麼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