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六年級語文(詞語搭配)
(困難的 )問題 ( 深刻的)啟示 ( 漂亮的)玩具 (快速的)瀏覽(歷史的)考驗(持久的)平衡(人格的)魅力(青春的)活力
『貳』 詞語模仿秀,搭配詞語填空 (六年級上冊語文題)
例:青青的野草 (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 (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例:更好的回活著 (人民把他)地摔垮答 (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
例:抬舉得很高 (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 (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
『叄』 12歲兒童一天的營養配餐(六年級上冊數學書中的營養配餐問題)【快點呀!明天就要考試了!
[教學提示]
教學內容: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數學與健康」第三節內容。本單元通過對生活中與健康相關問題的解決,提高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健康意識。期望通過對問題的解決,使學生了解有關自己健康方面的數據和青少年生長發育中營養需求的知識,對培養學生健康意識、合理均衡飲食產生積極作用。在解決問題中較好地用到了統計表知識,並增加了實踐活動。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⑴使學生了解有關營養的知識,增強健康意識,均衡飲食。
⑵會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選擇營養配餐和評價配餐營養成分的均衡性。
⑶學會從統計表中找出相應的數學信息。
能力目標:
⑴讓學生了解並解決一些與健康有關的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創新意識。
⑵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
⑴通過設置豐富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主動學習的慾望。
⑵通過合作交流,相互評價,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健康意識。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會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健康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⒈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⑴提出問題:
教師:你們今天吃得什麼飯菜呀?
(學生眾說紛紜)
教師:那你們知道這些飯菜中主要有哪些營養嗎?
(點評:思維從問題開始,一個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輕松的開場白,營造了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同時創設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問題情境,也有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1:主要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
教師:你還真是博學多才呀,你是怎麼知道的?
學生1:我預習過書。
教師:非常好,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其他同學可要加把勁喲,不然就落後了。
(點評:適當的評價,激勵的言語,給學生以振奮,增進學生參與學習的信心,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
⑵點題:
教師:飯菜中的營養非常豐富,主要營養素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礦物質等。我們今天著重研究一下前三種。
像你們這個年齡的兒童,一頓午飯大約需要蛋白質30克,脂肪23克,碳水化合物120克。
⒉探索新知:
⑴學生預習: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熟悉新知,教師則引導學生主動地閱讀情境中的圖、表、文字與數字,即讀圖、讀表、讀字。從圖、表、文字與數字的關系中看懂情境中直接給出的數學信息。
在學生預習中,教師應隨時了解學生預習、探究的情況,隨時建構調節教學環節。
(點評:預習可以使學生對本節內容有初步的了解,並且本節所涉及的部分知識學生已學,因此,教師只需從旁引導,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探究時間,同學之間可進行交流,從而體現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過程的教學,學數學的過程是學生的自主探究過程)
⑵指導學習
教師:好了,你們表現的時候到了,誰能告訴大家小明這頓午飯的營養符合營養師的建議嗎?
學生2:蛋白質含量符合,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不符合。
教師:完全正確,你是如何得到的?
學生2:根據100克食物中各成分的含量表,青菜和宮保雞丁各成分含量已知,而米飯只有50克,是100克的1/2,所以米飯中各成分的含量是100克米飯中各成分含量的1/2,從而求得這頓午飯中蛋白質含量為27.45克, 脂肪含量為3.25克,碳水化合物含量為41.65克,其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與營養師的建議出入較大
教師:好聰明,既然小明的午餐營養不均衡,那麼營養師會給他什麼建議呢?
學生3:營養師會建議他多吃點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一些的食物
教師:很好,那麼就請大家按照營養師的建議,給小明也給你們自己設計一份既好吃又營養的午餐,好嗎?
學生眾:好
⒊鞏固新知: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設計一份營養均衡的午餐,可以小組為單位,評選最優午餐,也可以小組合作共同設計。
(點評: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充分發揮了主體性,在交流中發表他們各自的見解,展示他們的思維,最終使學生的學識與智慧為整個集體所共享,使教學過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建構過程。同時,學生在自由表達他們的思維和見解的寬松氛圍中,體驗了合作學習的樂趣,增加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第2課時
⒈提出問題:
教師:同學們已經知道了一頓午飯中營養成分的攝入量,並能自己設計一份午餐,那大家想不想知道你們每天需要攝入哪些食品,攝入量是多少嗎?
學生眾:想
(點評:開門見山,學生經過上節課的學習,已對此內容建立了濃厚的興趣,因此無須過多的言語,直接引入即可)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例2)
⒉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小明只選牛奶,他一天大約需要喝幾袋牛奶?
學生1:小明一天的牛奶攝入量是420克,一袋牛奶約200克,所以他一天需要喝420÷200=2.2≈2袋牛奶
教師:很好,如果只選雞蛋呢?
學生2:150÷500×8=2.4≈2個
學生3:8÷(500÷150)=2.4≈2個
學生4:設一天大約需要吃x個雞蛋,則列方程為
=
,得x=2.4
(點評:學生大膽發言,相互交流補充,從不同角度思考,得到三種方法,即開闊了學生思路,又鍛煉了發散思維的能力)
教師:同學們太聰明了,再考驗你們一下,如果小明一天只喝了一袋牛奶,他還需要吃幾個雞蛋,才能滿足第一類食品的攝入量?
(給學生留足夠的時間思考,讓更多學生參與自主探索,同時教師給個別學生點撥指導)
學生5:他還需要吃1個雞蛋.
教師:能說說你的思路嗎?
學生5:我先算出他還需要攝入多少克的牛奶,雞蛋的攝入量是牛奶攝入量的150/420即5/14,因此把還需要的牛奶攝入量轉化為還需要的雞蛋攝入量,再通過1克雞蛋是8/500即3/155個,進而得出還需要吃大約1個雞蛋.
教師:太棒了,思路非常清晰,下面請大家想一想還有其他方法嗎? 如果有,請寫下來.
(學生動手練習並相互交流,教師總結)
(點評:通過上題的多種思路的展示,讓學生在傾聽別人想法的過程中,獲得了更多的數學經驗,開闊了思路,再次發展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⒊鞏固練習:
⑴書P31.想一想
⑵P31.討論
分組進行討論,提出設計方案並進行設計,教師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進行巡視,了解學生的進展情況,發現有小組出現困難時,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引導,可參與其小組討論。在整個過程中,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思考,熱情很高,提出了很多好的設計.
⒋總結:
教師:本節課的學習已結束,請大家暢談一下自己的收獲和體會吧!
學生6:我知道了我們每天所需的各類食品及其攝入量.
學生7:我可以不用媽媽操心,自己安排即可口又營養的飯菜了.
學生8:這節課我收獲很多,尤其是和同學們一起討論設計,使我的思路開闊了許多,通過合作也增加了同學間的友誼.
學生9:我發現數學無處不在.
教師:非常棒,看來大家的收獲都不少,今天我們對營養膳食進行了研究,發現其中隱含了許多數學問題,其實,只要你們留心觀察、細心體會,你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時時刻刻要用數學,希望大家能更加努力地學數學、用數學,好嗎?
學生眾:好 .
⒌作業:
設計一天的配餐表,並計算它的營養含量.
【資料袋】
數學能以現在這種簡明而美妙的形式出現在你的面前,首先應當感謝數字記號和符號體系的出現。早在公元6世紀,由印度所首創的1、2、3、…、9以及爾後的0等數字記號就為數字的書寫帶來了方便。現在的「+」、「-」、「×」、「÷」、「=」等一系列符號,則是在數學家們又經過了長達一千年的探索後才逐漸出現的。
1489年德國數學家魏德曼開始在所著的數學書中首先使用「+」和「-」作為加號和減號。但他的這個創造經過了100年才得到人們的認可。
英國著名數學家奧屈特於1631年提出用「×」表示相乘,用「:」表示除或比。當時也有人主張用除線「—」表示相除。1659年瑞士的拉痕把兩種除號合二為一,得到了你所熟悉的「÷」。
1540年英國數學家銳考爾德開始用「=」作為等號。他曾說,他所知道的最相象的東西是兩條平行線,所以這兩條線應當用來表示相等。
【總評】
新教材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與交流的機會,本節也不例外,力求把時間與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始自終在課堂上「有活干」,讓他們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獲得知識,在多角度多方法的解決問題中,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與發展。
例如:第一課時第一環節用學生每天都要吃的三餐引入新課,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第二環節教師的作用在於搭橋,創設問題情境和恰當地引導,問題的解決則主要靠學生的活動完成,在觀察、思考、交流、總結等一系列的活動中,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相互啟發、補充,分享彼此的見解與思想,親身經歷了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感悟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中的合作者和引導者, 而學生則是實實在在的主體活動者。教師及時、簡單、中肯的評價,對學生產生了莫大的鼓勵;走下講台與學生共同討論、交流,使教師成為與學生平等的參與者、研究者,形成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使他們能夠勇於探索,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他們的思維在思想的交流、碰撞和啟發中得到激發,從而使這節課在熱烈的氣氛中,學生獲得了情感上的體驗和知識的補充,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實現了教師角色的真正轉變。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情感得到了升華,創新意識與合作精神得以培養,最重要的是學生從心眼裡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體會到數學的重要性,從而更加熱愛數學。
『肆』 幾個語文六年級詞語搭配。急!!!
緻密( 結構 )精密( 機械 )周密( 計劃 ) 嚴密(安排版 )
阻攔(權 工作 )阻擋( 敵人 )阻止( 暴力 ) 阻力( 過大 )
( 樹林 )安靜 ( 心情 )平靜 (深夜 )寂靜 ( 夜晚 )寧靜
( 產量 )優裕 (生活 )寬裕 (家境 )富裕 (資源 )充裕
『伍』 六年級數學營養配餐問題怎麼搭配
不懂什麼意思
是說學生營養還是數學問題
『陸』 六年級數學營養配餐怎麼配
[教學提示]
教學內容: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數學與健康」第三節內容。本單元通過對生活中與健康相關問題的解決,提高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健康意識。期望通過對問題的解決,使學生了解有關自己健康方面的數據和青少年生長發育中營養需求的知識,對培養學生健康意識、合理均衡飲食產生積極作用。在解決問題中較好地用到了統計表知識,並增加了實踐活動。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⑴使學生了解有關營養的知識,增強健康意識,均衡飲食。
⑵會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選擇營養配餐和評價配餐營養成分的均衡性。
⑶學會從統計表中找出相應的數學信息。
能力目標:
⑴讓學生了解並解決一些與健康有關的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創新意識。
⑵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
⑴通過設置豐富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主動學習的慾望。
⑵通過合作交流,相互評價,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健康意識。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會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健康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⒈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⑴提出問題:
教師:你們今天吃得什麼飯菜呀?
(學生眾說紛紜)
教師:那你們知道這些飯菜中主要有哪些營養嗎?
(點評:思維從問題開始,一個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輕松的開場白,營造了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同時創設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問題情境,也有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1:主要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
教師:你還真是博學多才呀,你是怎麼知道的?
學生1:我預習過書。
教師:非常好,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其他同學可要加把勁喲,不然就落後了。
(點評:適當的評價,激勵的言語,給學生以振奮,增進學生參與學習的信心,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
⑵點題:
教師:飯菜中的營養非常豐富,主要營養素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礦物質等。我們今天著重研究一下前三種。
像你們這個年齡的兒童,一頓午飯大約需要蛋白質30克,脂肪23克,碳水化合物120克。
⒉探索新知:
⑴學生預習: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熟悉新知,教師則引導學生主動地閱讀情境中的圖、表、文字與數字,即讀圖、讀表、讀字。從圖、表、文字與數字的關系中看懂情境中直接給出的數學信息。
在學生預習中,教師應隨時了解學生預習、探究的情況,隨時建構調節教學環節。
(點評:預習可以使學生對本節內容有初步的了解,並且本節所涉及的部分知識學生已學,因此,教師只需從旁引導,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探究時間,同學之間可進行交流,從而體現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過程的教學,學數學的過程是學生的自主探究過程)
⑵指導學習
教師:好了,你們表現的時候到了,誰能告訴大家小明這頓午飯的營養符合營養師的建議嗎?
學生2:蛋白質含量符合,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不符合。
教師:完全正確,你是如何得到的?
學生2:根據100克食物中各成分的含量表,青菜和宮保雞丁各成分含量已知,而米飯只有50克,是100克的1/2,所以米飯中各成分的含量是100克米飯中各成分含量的1/2,從而求得這頓午飯中蛋白質含量為27.45克, 脂肪含量為3.25克,碳水化合物含量為41.65克,其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與營養師的建議出入較大
教師:好聰明,既然小明的午餐營養不均衡,那麼營養師會給他什麼建議呢?
學生3:營養師會建議他多吃點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一些的食物
教師:很好,那麼就請大家按照營養師的建議,給小明也給你們自己設計一份既好吃又營養的午餐,好嗎?
學生眾:好
⒊鞏固新知: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設計一份營養均衡的午餐,可以小組為單位,評選最優午餐,也可以小組合作共同設計。
(點評: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充分發揮了主體性,在交流中發表他們各自的見解,展示他們的思維,最終使學生的學識與智慧為整個集體所共享,使教學過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建構過程。同時,學生在自由表達他們的思維和見解的寬松氛圍中,體驗了合作學習的樂趣,增加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第2課時
⒈提出問題:
教師:同學們已經知道了一頓午飯中營養成分的攝入量,並能自己設計一份午餐,那大家想不想知道你們每天需要攝入哪些食品,攝入量是多少嗎?
學生眾:想
(點評:開門見山,學生經過上節課的學習,已對此內容建立了濃厚的興趣,因此無須過多的言語,直接引入即可)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例2)
⒉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小明只選牛奶,他一天大約需要喝幾袋牛奶?
學生1:小明一天的牛奶攝入量是420克,一袋牛奶約200克,所以他一天需要喝420÷200=2.2≈2袋牛奶
教師:很好,如果只選雞蛋呢?
學生2:150÷500×8=2.4≈2個
學生3:8÷(500÷150)=2.4≈2個
學生4:設一天大約需要吃x個雞蛋,則列方程為
=
,得x=2.4
(點評:學生大膽發言,相互交流補充,從不同角度思考,得到三種方法,即開闊了學生思路,又鍛煉了發散思維的能力)
教師:同學們太聰明了,再考驗你們一下,如果小明一天只喝了一袋牛奶,他還需要吃幾個雞蛋,才能滿足第一類食品的攝入量?
(給學生留足夠的時間思考,讓更多學生參與自主探索,同時教師給個別學生點撥指導)
學生5:他還需要吃1個雞蛋.
教師:能說說你的思路嗎?
學生5:我先算出他還需要攝入多少克的牛奶,雞蛋的攝入量是牛奶攝入量的150/420即5/14,因此把還需要的牛奶攝入量轉化為還需要的雞蛋攝入量,再通過1克雞蛋是8/500即3/155個,進而得出還需要吃大約1個雞蛋.
教師:太棒了,思路非常清晰,下面請大家想一想還有其他方法嗎? 如果有,請寫下來.
(學生動手練習並相互交流,教師總結)
(點評:通過上題的多種思路的展示,讓學生在傾聽別人想法的過程中,獲得了更多的數學經驗,開闊了思路,再次發展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⒊鞏固練習:
⑴書P31.想一想
⑵P31.討論
分組進行討論,提出設計方案並進行設計,教師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進行巡視,了解學生的進展情況,發現有小組出現困難時,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引導,可參與其小組討論。在整個過程中,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思考,熱情很高,提出了很多好的設計.
⒋總結:
教師:本節課的學習已結束,請大家暢談一下自己的收獲和體會吧!
學生6:我知道了我們每天所需的各類食品及其攝入量.
學生7:我可以不用媽媽操心,自己安排即可口又營養的飯菜了.
學生8:這節課我收獲很多,尤其是和同學們一起討論設計,使我的思路開闊了許多,通過合作也增加了同學間的友誼.
學生9:我發現數學無處不在.
教師:非常棒,看來大家的收獲都不少,今天我們對營養膳食進行了研究,發現其中隱含了許多數學問題,其實,只要你們留心觀察、細心體會,你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時時刻刻要用數學,希望大家能更加努力地學數學、用數學,好嗎?
學生眾:好 .
⒌作業:
設計一天的配餐表,並計算它的營養含量.
【資料袋】
數學能以現在這種簡明而美妙的形式出現在你的面前,首先應當感謝數字記號和符號體系的出現。早在公元6世紀,由印度所首創的1、2、3、…、9以及爾後的0等數字記號就為數字的書寫帶來了方便。現在的「+」、「-」、「×」、「÷」、「=」等一系列符號,則是在數學家們又經過了長達一千年的探索後才逐漸出現的。
1489年德國數學家魏德曼開始在所著的數學書中首先使用「 」和「-」作為加號和減號。但他的這個創造經過了100年才得到人們的認可。
英國著名數學家奧屈特於1631年提出用「×」表示相乘,用「:」表示除或比。當時也有人主張用除線「—」表示相除。1659年瑞士的拉痕把兩種除號合二為一,得到了你所熟悉的「÷」。
1540年英國數學家銳考爾德開始用「=」作為等號。他曾說,他所知道的最相象的東西是兩條平行線,所以這兩條線應當用來表示相等。
【總評】
新教材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與交流的機會,本節也不例外,力求把時間與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始自終在課堂上「有活干」,讓他們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獲得知識,在多角度多方法的解決問題中,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與發展。
例如:第一課時第一環節用學生每天都要吃的三餐引入新課,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第二環節教師的作用在於搭橋,創設問題情境和恰當地引導,問題的解決則主要靠學生的活動完成,在觀察、思考、交流、總結等一系列的活動中,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相互啟發、補充,分享彼此的見解與思想,親身經歷了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感悟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中的合作者和引導者, 而學生則是實實在在的主體活動者。教師及時、簡單、中肯的評價,對學生產生了莫大的鼓勵;走下講台與學生共同討論、交流,使教師成為與學生平等的參與者、研究者,形成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使他們能夠勇於探索,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他們的思維在思想的交流、碰撞和啟發中得到激發,從而使這節課在熱烈的氣氛中,學生獲得了情感上的體驗和知識的補充,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實現了教師角色的真正轉變。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情感得到了升華,創新意識與合作精神得以培養,最重要的是學生從心眼裡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體會到數學的重要性,從而更加熱愛數學。
『柒』 誰給我出幾道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營養配餐的習題要答案的
品課網上有我家孩子去了三個月,成績突飛猛進,從班級倒數變成班級前五名,我這個孩子的父親可真是高興壞了,感謝品課網
『捌』 六年級上冊語文題目,詞語搭配正確的是( )
1.詞語搭配正確的是( D )A.掌握知識,端正方法。 B.分辨是非,畫面清晰。
C.了解情況,版增強效率 D.戰勝困難,權頭腦清醒。
2.用詞語組兩個意思不同的句子。
是,這些,都,不,書,他的。
①這些書都不是他的。
②他的書都是這些不?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O(∩_∩)O~
『玖』 六年級數學營養配餐問題
(1)牛肉中:蛋白質占總量的20÷100=20%;脂肪占總量的10.2÷100=10.2%;碳水化合物占總版
量的0.1÷100=0.1%。
(2)牛肉的蛋白質含權量比蔬菜的蛋白質含量多:(20-2.6)÷2.6=669%
(3)牛肉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比魚蝦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少:(0.2-0.1)÷0.1=100%
(4)面條的釋放含量比魚蝦的脂肪含量多:(1.6-0.8)÷0.8=100%
『拾』 小學六年級營養配餐方案,急~
蛋白質是人體最需要的營養物質之一,人體的一切器官、細胞都是由蛋白質所構成,人體蛋白質平均每80天就要更新一半。因此,攝入蛋白質不僅是兒童、青少年身體成長的需要,也是成年人的需要。
均衡膳食首先要滿足人體對熱量的需要,三大產熱營養素在總熱量中的百分比應當是:蛋白質10%~15%,脂肪20%~30%,碳水化合物55%~65%。
均衡膳食還包括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取量。只有營養結構合理,身體才能健康。要進行營養配餐,首先要了解各種食物的營養成分及其含量,然後根據人體對熱能、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的需要,選擇搭配食物,進行合理烹調。其次,每天三餐總食量的分配,按3:4:3的比例較為合理,即早餐佔30%,午餐佔40%,晚餐佔30%。
第一套
早餐
●無糖牛奶750ml(3袋)
●切片麵包5片
●鹵雞蛋3個
●拌豇豆(約150g)
●櫻桃西紅柿10個左右
●醬菜一小碟
午餐
●米飯(250~300g)
●白蘿卜清燉羊肉(羊肉250~300g,白蘿卜750g)
●鍋塌豆腐(豆腐約250g,雞蛋一個)
●蒜苗炒水發木耳(水發木耳約100g)
晚餐
●龍須面(100g)
●玉米面發糕(250g)
●香菇肉末蓋澆南豆腐(豆腐約250g)
●干炸小黃花魚(250g)
●醋烹綠豆芽(500g)
第二套
早餐
●速食牛奶燕麥片粥(100g)
●花捲三個(150g)
●雞肉泥腸(100g)
●香菜拌豆腐絲(約100g)
●黃瓜一根洗凈切三段
●醬菜一小碟
午餐
●米飯(250~300g)
●洋蔥炒雞蛋(雞蛋兩個)
●紅燒草魚(500g)
●香菇油菜(200g)
●魔芋絲湯
晚餐
●紅豆米飯
●山菌三鮮沙鍋(牛肝菌、魷魚150g,海米25g)
●梅乾菜蒸小排
●清炒油麥菜(300g)
第三套
早餐
●牛奶(250ml)
●小米粥(小米50g)
●豆沙包(200g)
●鹵花生米
●拌蘿卜絲
●醬菜一小碟
午餐
●米飯(米250g)
●香菜魚丸湯(魚丸200g)
●魔芋燒肉(魔芋150g,瘦豬肉200g)
●木耳芹菜(300g)
●尖椒土豆絲
晚餐
●綠豆粥
●青菜素包子(青菜、豆腐絲、雞蛋、蝦皮、粉絲,麵粉200g)
●酒糟鹵腌制雞翅中6根
●鹵五香黃豆
●蒜泥拌豇豆(150g)
營養提示
1.三套食譜基本上能滿足夏季三口之家的飲食習慣、口味和熱量要求。
2.上述食譜可使每人每天平均攝入能量1984千卡,蛋白質106克,脂肪62克,碳水化合物244克,膳食纖維約52克。
3.夏季應適當減少脂肪攝入,蛋白質的適量增加十分必要。烹調方法應多採用蒸、拌、爆炒的方法,減少脂肪量。
4.食用含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燕麥片、魔芋、綠葉蔬菜等)可減少脂肪的吸收。
5.木耳、香菇是低能量食物,又含有保護心血管的成分,經常食用有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