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本《春》
三.精彩欣賞
1.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欣賞:第1句運用擬人方法先總體勾勒,寫出了大地春回,萬物復甦的情態。然後分寫山,水,太陽「睡醒」的情態。山「睡醒」的情態用「朗潤」形容,寫出山色由暗淡漸漸明朗,由枯乾轉為潤澤;水「睡醒」的情態用「漲」形容,表現了冰雪融化後春水渙渙的樣子;太陽「睡醒」的情態用「紅」形容,表現了春日融融的暖意。作者抓住春山,春水,春日的特點,勾畫出春景的輪廓,為具體描繪春景創設廣闊的背景。
2.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綿軟軟的。
欣賞:第1句從「點」上描繪。運用擬人方法把春草人格化了。「鑽」字寫出春才沖破土層的擠勁,表現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嫩嫩的」寫質地,「綠綠的」寫顏色,表現了春草新的特點。第2句從「面」上描繪,由遠及近;「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寫出春草的長勢,表現了春草的勃勃生機。第3句運用坐,躺,打,踢,賽,捉等一系列動詞寫孩子們的嬉戲,從側面寫春草給人的歡樂。第4句用風的「輕悄悄」襯托草的「綿軟軟」,從感受角度表現春草的可愛。
3.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欣賞:著力寫「樹上」三種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運用擬人修辭方法,把百花爭春,百花爭艷的「爭」字寫活了。然後用「趕趟兒」寫花朵多;「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運用排比,比喻修辭方法寫花色艷;寫花味甜,由實及虛,由春花聯想的秋實,表現花兒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4.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欣賞:第1句寫「花」下蜂鬧蝶舞,從側面表現花兒的繁茂,鮮艷和甜香。一個「鬧」字不僅有聲響,而且隱含了一片喧鬧的景象。第2句寫出野花的數量繁多,種類豐富。運用兩個比喻描繪了陽光下野花閃閃爍爍,逗人喜愛的樣子。
5.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
欣賞:第1句先總寫江南春雨多。第二句「可別惱」顯得親切而有情趣。然後運用排比,比喻寫出春雨的特徵:多而細密,亮而閃爍,柔而綿長。「一層薄煙」運用比喻形象表現了春雨細密迷濛的景狀。一個「籠」字准確寫出了這層薄煙的情狀。
6「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欣賞:由「一年之計在於春」的俗語聯想的「一日之計在於晨,一生之計在於勤」。作者引用俗語啟迪人們:春是一年的開始,應該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激勵人們把握時機,奮發向上,辛勤勞作,也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進而要創造美好生活,積極向上的感情。
7.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
欣賞:運用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贊美了春天的新生,嬌美,活力。這三個比喻句排列有序,不能顛倒,形象的表現了春天的成長過程,「領著我們上前去」,表達了作者追求美好未來的強烈感情。同時這個結尾概括了五幅春景圖的含義,也點明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四.學習心得
①這篇散文以詩的筆調,描繪了百花爭榮,生機勃勃的春天的圖畫,贊美和抒唱春的創造力和帶給人們以無限希望,從而激勵人們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勞作,奮發向上。可以說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一首春的贊歌。
②這篇散文多方面描繪了春天的景色,把一個渾然一體的春天形象推到讀者面前,就像一幅長卷風景畫,而且這幅畫是活動的,鮮靈的。同時,本文構思新穎精巧,不落窠臼,創造了文中有畫,文中有詩,詩畫合壁的藝術境界。
③這篇散文是詩情與畫意的結合,和諧地創造情景交融的境界。作者對春天深沉贊美的感情,不是直抒胸臆地「直說」,而是通過含情的畫筆,描繪春天的各種風景畫來抒寫的,賦予各種景物以鮮明的感情色彩。如對花的描寫,既繪形繪色地描繪了各種果樹的花,又這樣描繪盛開的野花:「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作者賞花的欣喜之情,傾注在字里行間,一切「景語」都是「情語」。由於感情的傾注,這些小野花兒都彷彿變成了富於感情的活靈靈的小動物了,內在的詩情與外在的景物和諧地交融為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畫面的境界也因之抹上了一層濃郁的抒情色調。
④這篇散文結構嚴密,層次井然中見跌宕變化。作品根據揭示主題和抒情的需要,一共製作了五幅畫面。畫面之間連接自然、緊湊,並以前四幅畫面作為第五幅畫面的鋪墊、烘托,從而開拓意境,揭示題旨。在揭題後,最後奇峰突起。文章層次清楚,脈絡分明,而又有變化。
⑤這篇散文語言朴實、雋永。朱自清善於提煉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口語。他的散文語言具有清新朴實的特點。如寫草「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如寫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這些短句淺語都是從口語中來。從達意說,平易好懂,從修辭說,經過作者的藝術加工之後,節奏明快,不平淡,有濃厚的抒情味。作者還善於運用奇妙的比喻,增強語言的情味。如寫春風拂面,說「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如把春天比作「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等,這些比喻新穎、貼切,不落俗套,富有表現力,蘊藉深厚,句外有意,朴實清新中有雋永的意味。
❷ 七年級語文課本
①童 趣 沈復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蚊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②《論語》十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學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學而》)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為政》)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為政》)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泰伯》)
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子罕》)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③ 山 市 蒲松齡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恆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未幾,高垣睥睨,連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層層指數,樓愈高,則明漸少。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雲。
④詠 雪 劉義慶《世說新語》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⑤陳太丘與友期 劉義慶《世說新語》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⑥智子疑鄰 《韓非子》
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雲。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⑦塞翁失馬 《淮南子••人間訓》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⑧傷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⑨孫權勸學 《資治通鑒》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⑩口 技 林嗣環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⑾誇 父 逐 日 《山海經》
誇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⑿兩 小 兒 辯 日 列 子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孟,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⒀ 狼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才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觀滄海
年代:魏晉 作者: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次北固山下
年代:唐 作者: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錢塘湖春行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七律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西江月
年代:宋 作者:辛棄疾 體裁:詞
萬事雲煙忽過,百年蒲柳先衰。
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納,更量出入收支。
乃翁依舊管些兒,管竹管山管水。
天凈沙 秋思
年代:元 作者:馬致遠 體裁:散曲 類別:記時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木蘭詩
年代:南北朝 作者:南北無名 體裁:樂府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
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
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孫權勸學
出自《資治通鑒》
原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課外古詩詞背誦
山中雜詩
年代:南北朝 作者: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雲從窗里出。
竹里館
年代:唐 作者:王維 體裁:五絕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峨眉山月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逢入京使
年代:唐 作者:岑參 體裁:七絕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滁州西澗
年代:唐 作者:韋應物 體裁:七絕 類別:山水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江南逢李龜年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七絕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送靈澈上人
年代:唐 作者:劉長卿 體裁:五絕
蒼蒼竹林寺,杳杳鍾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約客
年代:宋 作者:趙師秀 體裁:七絕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論詩
年代:清 作者:趙翼 體裁:七絕
李杜詩篇萬人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參考資料:搜搜,查查,好不容易!
❸ 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本所有古詩
我們學過的古詩如下:
語文第一冊:
詠鵝
唐 駱賓王
鵝 鵝 鵝,
曲項像天歌。
白毛俘綠水,
紅掌撥清波。
憫農
唐 李紳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靜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語文第二冊:
草
唐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春曉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識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台鏡,
飛在青雲端。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近,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尋隱者不遇
唐 賈島
松下問童子,
言師采葯去。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語文第三冊:
憫農(二)
唐 李紳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
農夫猶餓死。
蠶婦
宋 張俞
昨日入城市,
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
不是養蠶人。
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樓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
恐驚天上人。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梅花
宋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唯有暗香來。
語文第四冊:
小池
宋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綠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詠柳
唐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綠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村居
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語文第五冊:
江畔獨步尋花
唐 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鷹恰恰啼。
菊花
唐 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蘺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登飛來峰
宋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
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峰。
鹿柴
唐 王維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江上漁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
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
出沒風波里。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
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
風雨夜歸人。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語文第六冊:
四時田園雜興
宋 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小兒垂釣
唐 胡令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三衢道中
宋 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睛,
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
添得黃鸝四五聲。
獨坐敬亭山
唐 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
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舟夜書所見
清 查慎行
月黑見漁燈,
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
散作滿河星。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語文第七冊:
絕句
唐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早發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
輕舟已過萬重山。
滁州西澗
唐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望廬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山行
唐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平樂
宋 辛棄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
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
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
溪頭卧剝蓮蓬。
語文第八冊: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台煙雨中。
四時田園雜興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唯有蜻蜓蛺蝶飛。
如夢令
宋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
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贈汪倫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回鄉偶書
唐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語文第九冊:
望天門山
唐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題西林壁
宋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夜書所見
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
夜深籬落一燈明。
楓橋夜泊
唐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鍾聲到客船。
別董大
唐 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終南忘余雪
唐 祖詠
終南陰嶺秀,
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
城中增暮寒
語文第十冊:
憶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漁歌子
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
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游園不值
宋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飲湖上初晴雨後
宋 蘇軾
水光灧瀲晴方好,
山色空朦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長相思
清 納蘭性德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
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
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
故園無此聲。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宋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橋忽見。
語文第十一冊: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
只留清氣滿乾坤。
竹石
清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石灰吟
明 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
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遊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
宋 辛棄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
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
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聞鷓鴣。
語文第十二冊:
卜運算元
詠梅
毛澤東 1961年12月
風雨送春歸,
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
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
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
她在叢中笑。
卜運算元
詠梅
宋 陸游
驛外斷橋邊,
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
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
只有香如故。
菩薩蠻
大柏地
毛澤東 1933年夏
赤橙黃綠青藍紫,
誰持彩練當空舞?
雨後復斜陽,
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
彈洞前村壁。
裝點此關山,
今朝更好看。
示兒
宋 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
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
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
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
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出塞
唐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七步詩
三國 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然,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❹ 人教版2016年語文七年級上冊教科書
2016年人教最新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目錄
(每單元四課,共六單元)
1春 朱自清
2濟南的冬天 老舍
3雨的四季 劉湛秋
4古代詩歌四首
觀滄海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次北固山下
天凈沙 秋思
5秋天的懷念 史鐵生
6散步 莫懷戚
7散文詩兩首
金色花 泰戈爾
荷葉•母親 冰心
8世說新語兩則
詠雪
陳太丘與友期
9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魯迅
10再塑生命的人 海倫•凱勒
11竊讀記 林海音
12《論語》十二章
13紀念白求恩 毛澤東
14植樹的牧羊人 讓•喬諾
15在山的那邊 王家新
16誡子書 諸葛亮
17貓 鄭振鐸
18鳥 梁實秋
19動物笑談 康拉德•勞倫茲
20狼 蒲松齡
21皇帝的新裝 安徒生
22詩兩首
天上的街市 靜夜 郭沫若
23女媧造人
24寓言四則
赫爾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獅子
穿井得人
杞人憂天
❺ 七年級下冊語文課本孫權勸學課文及譯文
孫權勸學課文:
初,抄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8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
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孫權勸學譯文:
最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手握權柄,不可以不讀書。」呂蒙辯護說,不是他不讀書,而是軍中事情太多,沒有時間。孫權說:「我豈是要你研究儒家經典,去當教書匠?只不過希望你大略有個印象,知道歷史就夠了。如果說沒有時間,誰能比我更忙,我還常常讀書,自以為大有裨益。」呂蒙才開始求學。
後來,魯肅路過尋陽,跟呂蒙談論,不由大吃一驚,說:「你今天的才識智略,已不是當年吳郡時代的呂蒙。」呂蒙說:「士別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發現得未免太遲!」魯肅遂拜見呂蒙的娘親,結交成為好友,然後告辭。
孫權簡介:
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縣(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三國時期孫吳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❻ 七年級下冊語文課本孫權勸學課文及譯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yé)!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了,不可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多來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鑽研經書當博士嗎?只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以往的事情罷了。你說事務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以為大有益處。」 呂蒙於是開始學習。到了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論議,十分驚奇地說:「以你現在的才幹、謀略來看,你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呂蒙說;「士別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長兄知道這件事太晚了啊!」魯肅於是叩拜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後分別了。
初:當初,起初,這里是追述往事的習慣用詞。
謂……曰:謂,告訴;連用表示「對……說」。
卿:古代君對臣或朋友之間的愛稱。
今:如今。
當塗:當道;當權
掌事:掌管事務。
辭:推辭,推託。
以:介詞,用。
務:事務。
孤:古時王侯的自稱。
豈:難道。
博士: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者的官職。
涉獵:粗略地閱讀。
見往事:了解歷史。見,了解;往事,指歷史。
耳:語氣詞,表示限制語氣,罷了。
多務:事務多,雜事多。務,事務。
孰若:與……相比如何;誰像(我)。孰:誰,哪個;若:比得上。
益:好處。
乃:於是,就。
始:開始。
就學:指從事學習。
及:到了……的時候。
過:到。
尋陽: 縣名,如今湖北黃梅西南。
與:和。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待:看待。
大兄:長兄,這里是對同輩年長者的尊稱。
何:為什麼。
見事:認清事物。
乎:啊。表感嘆或反問語氣。
此文記敘了三國時期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而使才略有了驚人的長進,並令魯肅為之嘆服、與之「結友」的故事,說明了人應當好學、只要肯學習就會有進步的道理,突出了學習重要性。
孫權,傳說是中國兵法家孫武二十二世後裔。生來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頤大口。形貌奇偉異於常人。自幼文武雙全,早年隨父兄征戰天下。善騎射,年輕時常常乘馬射虎,膽略超群。
《孫權勸學》選自《 資治通鑒》,該書是北宋司馬光(政治家,史學家)主持編撰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間的史事。因宋神宗的「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的評價而得名。
❼ 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本課文 《蟬》
《蟬》讀後感
當我看到了這篇文章,我便開始審視我自身的所有,以及我是如何對待自我的生命。
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後揚的手法,由一隻小小的蟬引發了對生命的感悟。從寫蟬的聒噪,到寫病蟬的微弱、細小,都刻意表現了蟬的惹人厭煩和微不足道的一面。然而當知道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就活一個夏天時,本來無足輕重甚至惱人的蟬令作者驚訝起來。何必這樣受苦而又執著?
是啊!生活歷程就是如此,為了生命延續,必須好好活著。不管90年,90天,都要好好地活著,好好活著……
❽ 七年級語文上下冊魯迅的課文都有那些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課本第九冊:《少年閏土》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內文課本第一冊:容《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課本第二冊:《社戲》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課本第三冊:《阿長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課本第四冊:《魯迅自傳》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課本第五冊:《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故鄉》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課本第六冊:《藤野先生》、《孔乙己》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課本第一冊:《吶喊》自序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課本第二冊:《祝福》、《拿來主義》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課本第三冊:《記念劉和珍君》、《燈下漫筆》(節選)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課本第四冊:《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課本第五冊:《阿Q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