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復習資料
一、基礎知識:(36分)
1.拼音是你學習的好夥伴,請你藉助拼音朋友,寫出詞語。(6分)
líng lì wǔ rǔ máo dùn pái huái kāng kǎi zī xún
( ) ( ) ( ) ( ) ( ) ( )
2.這句話,你很熟悉。請你拼一拼,認真寫出句子。(2分)
suí fēng qián rù yè,rùn wù xì wú shē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時你一定掌握了不少成語,現在就來考考你。(4分)
廢( )忘( ) 舍( )為人 同心( )力
居( )思( ) 萬古長( ) 神機( )算
4.下面的句子有錯誤。不要急,請你用修改符號改病句。它們謝謝你了!
(1)小明不禁忍不住笑出聲來。(4分)
(2)暑假快到了,我們已經結束了小學的學習生活。
(3)不親身體驗,怎能獲得真實的感受不是很清楚嗎?
(4)我們閱讀課外書籍,可以增長知識和寫作水平。
5.下面幾種句式的變化形式是你熟悉的,請照樣子把句子換個說法,使句意不變。(8分)
例:氣候變化無常,人們怎麼能不感冒呢?
氣候變化無常,人們會感冒。
(1)面對任何災難,中華民族難道會望而卻步嗎?
例:橙黃色的柿子壓彎了樹梢。
橙黃色的柿子把樹梢壓彎了。
樹梢被橙黃色的柿子壓彎了。
(2)抗擊在非典一線的工作人員收到了我們深情地祝福。
例:王寧說:「我要像李剛那樣關心集體。」
王寧說,他要像李剛那樣關心集體。
(3)烈士的母親說:「我的兒子是潛艇兵,為祖國犧牲光榮,我不能對組織提出任何要求。」
6.六年語文學習,你已熟記了不少古詩詞。請把下面詩詞補充完整。(4分)
(1)待到山花爛漫時,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誰持彩練當空舞?
(3)________________,不教胡馬度陰山。
(4)王師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
7.語文課本中許多精彩段落,你一定記得。試一試,你能行!(8分)
(1)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 ),( )。」(選自《為人民服務》)
(2)燕子去了,( );楊柳枯了,( );桃花謝了,( )。(選自《匆匆》)
(3)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其一人專心致志,( );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 )。(選自《學弈》)
二、閱讀:(34分)
1.課內閱讀
回顧我們學過的課文,回答下面的問題。要細心喲!
(1)將相「不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相」認為「將相和」就會________________;「將相不和」就會________________。
(課文《將相和》)
(2)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看到的事物,都是小女孩的________,符合小女孩的處境和心理活動,作者寫這些,進一步突出了小女孩生活的________________,更引起了人們對她的________________。
(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
(3)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非這樣做不可」,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跳得很厲害」,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文《窮人》)
2.課外閱讀(20分)
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生命就會枯竭。你用心讀了下面這篇文章後,一定會有許多感受。多讀幾遍,再回答下面問題。
生之喜悅
美國西海岸的邊境城市聖迭(dié)戈的一家醫院里,長年住著因外傷全身癱(tān)瘓(huàn)的威廉•馬修。當陽光從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時,馬修開始迎接來自身體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襲擊——病痛總是早上光臨。在將近一個小時的折磨中,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淚,他的淚腺(xiàn)由於葯物的副作用而萎縮。
年輕的女護士為馬修所經受的痛苦以手掩面,不敢正視。馬修說:「鑽心的刺痛難忍,但我還是感激它——痛楚讓我感到我還活著。」
馬修住院的頭幾年,身體沒有任何感覺,沒有舒適感也沒有痛楚感。在醫生的精心治療下,有一部分神經已經再生,每天早上向中樞(shū)神經發出「痛」的信號。
在痛楚中發現喜悅,這在一般人看來簡直是荒唐。但置身馬修的處境,就知道這種特定的痛楚不僅給他帶來了喜悅,而且帶來了希望。當然一個重要前提在於,馬修是一個意志堅強的人。
過去馬修經歷過無數沒有任何知覺的日夜。如果說,痛楚感是一處斷壁殘垣(yuán)的話,無知覺則是死寂的沙漠。痛楚感使馬修體驗到了「存在」。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甚至是一種價值體現——醫療價值與康復價值的體現。當然,馬修不是病態的自虐(nuè)狂,他把痛楚作為契(qì)機,進而康復,享受到正常人享有的所有感受。誰也不能保證可憐的馬修能獲得這一天,但他和醫生一起朝這個方向努力,因而他盼望痛楚會在第二天早晨如期到來。
(1)聯繫上下文解釋詞語意思。(4分)
以手掩面——
契機——
(2)破折號的主要用法有①表注釋,②表語意轉換,③表聲音延長或中斷。請判斷下面句子中破折號的用法,選擇序號填在句子後面的( )中。(4分)
A.當陽光從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時,馬修開始迎接來自身體不同部位痛楚的襲擊——病痛總是早上光臨。( )
B.鑽心的刺痛難忍,但我還是感激它——痛楚讓我感到我還活著。 ( )
(3)你對「生之喜悅」這個題目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在短文中找出表現馬修所經受的痛苦的句子,選兩句摘抄下來。(4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馬修為什麼要感激使他鑽心難忍的痛楚?(3分)
(6)讀了短文後,你有什麼感受?請用簡潔流暢的語言寫下來。(3分)
3.拓展閱讀(6分)
(1)《小學生必背古詩詞》你一定背得滾瓜爛熟了吧,請在下列古詩中,選擇一首默寫,並寫出詩人名字。(4分)
《敕勒歌》、《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楓橋夜泊》、《烏衣巷》、《山行》、《贈花卿》、《清明》
(2)請把你喜歡的一幅對聯或一則名人名言或一段廣告詞寫來。(如你都不會,還可以把你此時此刻的心裡話寫下來。)(2分)
三、作文:(30分)
作文可以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⑵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復習資料 全部課文復習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復習
詞語盤點
讀讀寫寫: 挪移 蒸融 游絲 插秧 枯萎 基業 幸而 一番 考驗 鍛煉 轉化 優雅 赤裸裸 專心致志 無緣無故 語重心長 狂風暴雨 勃勃生機 ? 讀讀記記: 哲理 英俊 驚羨 幅度 慌亂 艱難 喧嘩 附和 冒險 消受 機敏 堂皇 名義 薄弱附庸 剎那間 座無虛席 意想不到 驚心動魄 養尊處優 ?
二、 日積月累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師說》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左傳》
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 《墨子》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 《傳習錄》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而後識器。 《文心雕龍》
背誦段落
第一課《文言文二則》背誦全文
第二課《匆匆》背誦全文
文言文
《學弈》
弈秋,通國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吾曰:非然也。 弈秋是全國的下棋高手。他教導兩個學生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學生雖然也在聽弈秋講課,心裡卻一直想著天上有天鵝要飛過來,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來。雖然他倆在一塊兒學習,但是後一個同學不如前一個學得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說:不是這樣的。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孔子到東方游歷,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就問他們在辯論什麼。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
前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盤子碗口那樣小, 這不正是遠的顯得小而近的顯得大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不正是近的就覺得熱,遠的就覺得涼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嘲笑說:「誰說你多智慧呢?」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1),問其故(2)。
一兒曰:「我以(3)日始出時去(4)人近,而日中(5)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6),及(7)日中,則(8)如盤盂(9),此不為(10)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11),及其日中如探湯(12),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13)也。兩小兒笑曰:「孰(14)為汝(15)多知乎?」
(1)辯斗:辯論,爭論。
(2)故:原因,緣故。
(3)以:以為,認為。
(4)去:離。
(5)日中:中午。
(6)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7)及:到了。
(8)則:就。
(9)盂:一種裝酒食的敞口器具。
(10)為:是。
(11)滄滄涼涼:陰陰冷冷,天氣涼爽的樣子。
(12)探湯:把手伸到熱水裡去。意思是天氣很熱。
(13)決:裁決,判斷。
(14)孰:誰,哪個。
(15)汝:你。
結構:
第一段(第1自然段):作者提出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的問題。 第二段(第2至4自然段):在描述中形象地寫出日子的流逝。 第三然(第5自然段):反問第一段提出的問題。
近義詞、反義詞:
【近義詞】 匆匆──匆忙痕跡──印象遮挽──挽留 確乎──的確涔涔──潸潸 【反義詞】 空虛──充實匆匆──緩慢 覺察──忽視伶俐──愚笨
六、《桃華心木》
難段講解:
第十三、十四自然段。 這兩段話寫種樹人回答「我」的問題。 先寫種樹人回答「到底應該什麼時間來,多久澆一次水,桃花心木為什麼無緣無故會枯萎」。 這個問題是不確定的,因為「我澆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準的」,澆水也應該這樣。有的桃花心木之所以枯萎,是因為無法在這種不確定的環境中找到水源。
再寫天天澆水的弊端。種樹人的話有三個要點:
1、天天澆水,樹苗就會養成依賴的心,根無法深入地下。
2、一旦停止澆水,浮在地表上的根就吸收不到深處的水。
3、幸而存活的樹苗,由於根不深,遇到狂風暴雨,就會被颳倒。
結構分析:
全文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紹桃花心木這種樹木。 第二段(第3至14自然段):「我」從種樹人那裡得知做人的道理。 第三段(第15、16自然段):桃花心木茁壯成長。
近義詞、反義詞:
【近義詞】 偶爾──偶然基業──基礎汲水──吸水依賴──依靠
特別──特殊模仿──仿照優雅──優美枯萎──乾枯 【反義詞】 相信──懷疑高大──矮小巨大──渺小特別──一般
枯萎──旺盛依賴──獨立從從容容──慌慌張張
⑶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復習資料
六年級下冊語文
《文言文兩則》
1.聯繫上下文,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
(1)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說:不是這樣的。)
(2)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3)孰為汝多知乎?(「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2.聯系生活實際,你能從這連個故事中悟出什麼道理嗎?把你的感悟和同學們交流一下。
答:(1)《學弈》告訴我們了學習應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兩小兒辯日》體現了兩小兒善於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匆匆》
1.本文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
2.文章的特點:一是結構精巧,層次清楚,轉承自然,首尾呼應;二是文字清秀雋永,純朴簡練;三是情景交融,無論是寫燕子、楊柳、桃花,還是寫太陽,都與「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的感嘆融為一體,處處流露出作者對時光流逝感到無奈和惋惜。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①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答:用排比的句式描寫燕子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有再青的時候,桃花有再開的時候,在描繪的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榮枯是時間飛逝的痕跡。「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看似在問,實際上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答:作者運用極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過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極小極小的針尖上的水滴,把時間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顯得多麼的渺小,消逝得那麼快,無聲無息,無影無蹤。表現出作者十分無奈的愁緒。
③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答: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寫人們日常生活的細節──洗手、吃飯、默思,「日子從水盆里過去」「日子從飯碗里過去」「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以細膩而獨特的筆觸,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經意中來去匆匆。
④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
答:作者把自己八千多個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時間匆匆而去的形象化為「如輕煙」「如薄霧」,比喻獨特,聯想新奇。輕煙、薄霧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縱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時光的流逝。
4.作者是怎麼具體描述日子來去匆匆的?仿照課文中的寫法,再寫幾句。
答:(1)作者列舉了生活中的具體細節,表現出了日子來去的匆匆。
(2)仿寫:看電視的時候,日子從屏幕上過去;玩耍的時候,日子隨著笑聲漂流;跑步的時候,日子也在腳步聲中逝去;寫作的時候,日子從筆尖劃去……。
《桃花心木》
1.朗讀課文,說說種樹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答:(1)奇怪的做法:一是來的時間不確定,隔三差五,或十幾天來一次;二是澆水的量也不確定,時多時少。
(2)這樣做的原因:模仿老天下雨,讓樹木適應環境,學會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紮根,茁壯生長。
2.讀下面的句子,回答下面的問題。
(1)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這里的「不確定」是什麼意思?聯系生活實際,你能想打哪些「不確定」?)
答:①「不確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預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難。只有經得起生活中風風雨雨的考驗,才能成為堅強的人、有作為的人。
②在生活中也會遇到不可預料的情況,如考試下降,家人下崗了,生病了,朋友之間鬧矛盾等等……
(2)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
答:因為種樹人來的目的就是讓樹木適應環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經得起風吹雨打的鍛煉,學會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紮根,茁壯生長。如種樹人所願,現在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說明他種樹成功了。
《北京的春節》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像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的;課文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答:(1)課文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寫的。
(2)詳細描述除夕、初一、元宵三個春節高潮,其他略寫。
(3)這樣寫的好處是點面結合、重點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2.重點句理解。
(1)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
答:這句話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這個句子還與課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相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渾然一體。
(2)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
答:此處元宵如同南方的「湯圓」。「除夕真熱鬧」,這是春節的第一個高潮;初一拜年、逛廟會,雖「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樣熱鬧,這是春節的第二個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集市上賣元宵、家家戶戶吃元宵,這是春節的第三個高潮。一個「又」字,表現出作者在結構文章、統籌內容上的匠心獨運。
(3)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
答:從第一句話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熱鬧」。透過「萬不得已」「必定」等詞語,可以體驗到人們多麼重視除夕夜「吃團圓飯」,這里飽含著濃濃親情,浸潤著傳統美德。
(4)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答:「農業展覽會」指臘八粥里的米、豆、乾果的品種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開展覽會。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達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老北京春節熬臘八粥這一民俗特點。
《十六年前的回憶》
1. 文章主要內容:本文通過對李大釗被捕前到被捕後的回憶,展示了革命先烈忠於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面對敵人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敬仰與深切的懷念。
2. 除開頭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害後的順序來敘述的。
3.重點句的理解。
(1)局勢越來越嚴重,父親的工作也越來越緊張。他的朋友勸他離開北京,母親也幾次勸他。父親堅決地對母親說:「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你要知道現在是什麼時候,這里的工作多麼重要。我哪能離開呢?」母親只好不再說什麼了。
答:在嚴重的局勢下,同志和親人勸李大釗離開北京,但他堅決不肯,當時李大釗同志是北京黨組織的負責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他完全明白形勢的險惡、處境的危險,但決不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這表現了他對革命高度負責的精神。
(2)在法庭上,我們跟父親見了面。父親仍舊穿著他那件灰布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
答: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父親雖受敵人的折磨,但依舊沉著、慈祥。「沒戴眼鏡」「亂蓬蓬的長頭發」說明敵人對李大釗施了重刑,「平靜」說明李大釗經歷殘酷的折磨後依舊堅強,「慈祥」充分體現了李大釗對親人的愛。
(3)父親瞅了瞅我們,沒對我們說一句話。他臉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這個力量就是他平日對我們講的──他對於革命事業的信心。
答:面對親人的哭喊,李大釗只是「瞅了瞅」,沒有說一句話,「他臉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原因是「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這就是他對於革命事業的信心。正因為李大釗同志對革命事業充滿必勝的信心,所以李大釗在極端危險和困難的情況下能夠坦然自若;正因為李大釗同志對革命事業充滿必勝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毫不動搖,而且也不因親人的喊聲、哭聲而憂傷。相反地,他用「安定」「沉著」影響親人,使他們化悲痛為力量。
《為人民服務》
1. 《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主席於1944年9月8日在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所作的演講。
2. 為人民服務》是一篇演講稿,屬論說文范疇。文章論點鮮明,論述縝密,層層深入。語言通俗、自然、朴實。
3.重點句理解:
(1)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
答:上面這段話共有四句話。第一句話是講我們要歡迎批評,第二句話是講我們歡迎任何人的批評,第三句是講我們接受任何人的正確的批評,第四句是講我們對人民有好處的辦法,我們都照辦。句與句之間聯系緊密,意思層層遞進。
(2)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
答:這句話是說,革命斗爭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必然要遇到艱難困苦。但是,我們為了人民利益,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難,要看到成績和光明,要樹立信心,鼓足勇氣。
(3)我們的幹部要關心每一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答: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革命隊伍的人是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走到一起來的。因此,不論是幹部對戰士,還是戰士對戰士,都要互相關心、愛護和幫助。這樣才能更好地團結起來,共同奮斗,實現我們的目標。
(4)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答:固,本來。或,有的。於,表示比較。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有的比泰山還重,有的比鴻毛還輕。
《賣火柴的小女孩》
1. 這篇課文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話,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寫實和寫虛交替進行,美麗的幻象和殘酷的現實更迭出現,是這篇童話的特點,也是這個凄美的故事最打動人心的地方。
2.重點句理解:
(1)她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答: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小女孩離開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覺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飢餓,只有痛苦。
(2)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答:曾經,指的是在火柴擦燃中產生的幻象。前一個「幸福」的含義:小女孩臨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過的,是幸福的;後一個「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沒有寒冷、飢餓和痛苦,就徹底幸福了。通過這兩個「幸福」,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壓抑心頭的滿腔悲憤,感受到作者對窮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對貧富懸殊社會現實的強烈不滿。
《凡卡》
1. 這篇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
2. 對句子的理解。
①聖誕節前夜,他沒躺下睡覺。他等老闆、老闆娘和幾個伙計到教堂做禮拜去了,就從老闆的立櫃里拿出一小瓶墨水,一支筆尖生了銹的鋼筆,摩平一張揉皺了的白紙,寫起信來。
答:聖誕節前夜,凡卡沒躺下睡覺,是因為節日讓他思念唯一的親人爺爺,也是因為他還有一個心願──偷偷地給爺爺寫信,請求爺爺把他接回去。一個「等……就」看出凡卡心情的迫切。凡卡等所有人都不在了才敢寫,害怕被人發現,也暗示了凡卡學徒生活的艱辛。
②他嘆了一口氣,跪在作台前面,把那張紙鋪在作台上。
答:課文里關於凡卡寫信過程的「嘆氣」還有兩次,「凡卡嘆了口氣,蘸了蘸筆尖,接著寫下去。」「凡卡傷心地嘆口氣,又獃獃地望著窗口。」對於一個年僅9歲的孩子來說,這嘆氣跟他的年齡是很不相稱的,寫一封信的過程中,他連續嘆氣,可見這樣的生活的確壓得他喘不過氣來,讓他痛苦萬分。
③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
答:「指望」是指生活的希望。凡卡來大城市做學徒,本指望學會做鞋,有個一技之長,養家糊口,可來這里做的事跟學做鞋沒有一點關系;本指望從此有吃有住,卻「餓得要命」,差點被打死,連狗都不如;本指望莫斯科這個大城市,活下去容易些,可是依然沒有窮人的活路……飢餓、孤獨、痛苦,徹底打碎了凡卡的夢想,所以他說「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文中幾次提到死,也是反映了凡卡極度痛苦的心情。
④過了一個鍾頭,他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夢里看見一鋪暖炕,炕上坐著他的爺爺,耷拉著兩條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鰍在炕邊走來走去,搖著尾巴……
答: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凡卡夢想信很快到達爺爺的手裡,爺爺讀到信就來接他。課文以凡卡的夢結尾,還有什麼深層的含義呢?我們可以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凡卡寫的信爺爺會收到嗎?對這個問題不能僅停留在「凡卡沒有寫清收信人的地址,凡卡的爺爺收不到信」這個表面答案上,還要深入理解,即使收到信,爺爺會來接凡卡嗎?從課文中我們可以知道,凡卡的爺爺不過是個窮苦的守夜人,他恐怕沒有能力撫養這個漸漸長大的孩子,在村子裡又找不到可供凡卡吃飯的活兒,要不,怎麼忍心把唯一的孫子送到陌生的大城市裡尋找活路呢?即使收到,也無能為力。這樣看來,凡卡的美好願望就如他的夢一樣,只是一個天真的夢而已。夢醒之後,悲慘的生活依舊,甚至更加悲慘,因為唯一的希望破滅了,他連夢也沒有了。
《跨越百年的美麗》
1. 這是一篇贊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麗」為主線,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麗不在於容貌,而在於心靈和人格。她為人類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2. 對句子的理解。
①她的報告使全場震驚,物理學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而她那美麗、莊重的形象也就從此定格在歷史上,定格在每個人的心中。
答:「她的報告」宣布了一項驚人的發現:天然放射性元素鐳。「她那美麗、莊重的形象」是指「一襲黑色長裙」「白凈端莊的面龐」「堅定而又略帶淡泊的神情」「微微內陷的大眼睛」,也暗指這一形象背後堅毅執著的精神。居里夫人因為對科學作出的傑出貢獻,成就了她的歷史地位,使之成為令世人欽佩和仰慕的女性。這句話寫出了居里夫人對科學的巨大貢獻。
②這點美麗的淡藍色的熒光,融入了一個女子美麗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答:「淡藍色的熒光」是居里夫人用三年零九個月的時間提煉出來的0.1克鐳發出的,也就是她的成就。這項成就的取得,是以居里夫人終日的煙熏火燎、身體的疲勞為代價獲得的,因而融入了「美麗的生命」。這項成就的取得也是居里夫人堅持探尋「其他物質有沒有放射性」的信念的結果,因而融入了「不屈的信念」。這句話是對居里夫人在科學研究中表現的堅持不懈的獻身精神的贊頌。
③這種可貴的性格與高遠的追求,使瑪麗•居里幾乎在完成這項偉大自然發現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人生意義的發現。
答:「這種可貴的性格與高遠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有「堅定、剛毅、頑強,有遠大、執著的追求」,「這項偉大自然發現」是指居里夫人發現了放射性金屬元素鐳,「人生意義的發現」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價值並不在於年輕美貌、金錢名利,而在於為科學作出貢獻,為人類作出貢獻。居里夫人對人生價值的認識一方面源於她的品格,另一方面源於她在科學研究中獲得的體驗和感悟。
④她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一個端莊堅毅的女學者,變成科學教科書里的新名詞「放射線」,變成物理學的一個新的計量單位「居里」,變成一條條科學定律,她變成了科學史上一塊永遠的里程碑。
答:這個句子採用了「從……變成……」的句式,這種「變成」不是一般的變成,而是一種人生價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飛躍,四個「變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奮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績。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1. 課文的題目是「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也是課文的主要觀點,課文主要用事實論述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
2. (1)對句子的理解。
①最後把「?」拉直變成了「!」,找到了真理。
答:這里的「?」是發現的問題,是不斷的追問,「!」是通過探索,解決了疑問,發現了真理。這個句子把一個抽象的道理,用直觀形象的方法進行表述,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善於「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卻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
答:「打破沙鍋問到底」是一句俗語,形象表達了鍥而不舍、不斷探索的精神,「發現」「發明」「創造」「成就」這四個詞按收獲由小到大排列,也說明平常的事情中蘊含著真理,蘊含著偉大的成就,而這些只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③只要你見微知著,善於發問並不斷探索,那麼,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後,就能發現真理。
答:這句話用「只要……就……」的句式說明「科學並不神秘,真理並不遙遠」,發現真理的前提條件就是「見微知著」,能從平常的現象中發現問題,看到本質,並「不斷探索」。
④如果說,科學領域的發現有什麼偶然的機遇的話,那麼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給那些善於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舍精神的人。
答:這句話對發現真理的條件作了說明,科學發現中存在「偶然的機遇」,說明科學真理就存在於我們身邊,它並不神秘;「只能給……」說明科學發現也並不容易,指出了科學真理的發現是有條件的,那就是給那些「有準備」「獨立思考」「鍥而不舍」的人。「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就是要敏銳地發現問題,堅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決問題。
3.詞語理解:
見微知著:微,隱約;著,明顯。見到事情的苗頭,就能知道它的實質和發展趨勢。
鍥而不舍:鍥,鏤刻;舍,停止。比喻有恆心,有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