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六年級語文兩小兒辯日

六年級語文兩小兒辯日

發布時間:2021-01-31 00:40:52

㈠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中兩小兒辯日的注釋

注釋
東游:到東方游說。
辯斗:辯論,爭勝負。
故:原因內,緣故。
以:容以為,認為。
去:距離。
車蓋:車篷,用來遮陽擋雨。
日中:正午。
及:至,到。
則:就。
盤盂:盛物的器皿。圓者為盤,方者為盂。
為:同「謂」,說。
滄滄涼涼:清涼而略帶寒意。滄滄:寒冷的意思。
探湯:把手伸到熱水裡去。湯,熱水。
決:判定。
孰:誰。
汝:你。
知:同「智」智慧。
孰為汝多知乎:誰說你智慧多呢?為,同「謂」,說。
有一天,孔子到東方游歷,看見兩個小孩在為什麼事情辯論不已,便上前去問其原因。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而中午的時候離人遠。」
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而中午的時候離人近。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像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時太陽卻像盤子那樣小,這不是離人近看起來大,而遠看起來小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讓人感覺清涼,到了中午時就感覺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不是離人近時熱,而離人遠時涼的道理嗎?」
孔子不能判定。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學識淵博呢?」

㈡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1課兩小兒辯日的意思是什麼

原文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編輯本段]單個字解釋
辯斗:辯論,爭論。
故:原因,緣故。
以:以為,認為。
去:距離。
日中:正午。
及:到。
則:就。
為:是。
滄滄涼涼:陰陰冷冷,天氣涼爽的樣子。
探湯:把手伸到熱水裡去。意思是天氣很熱。
決:決斷,判定。
孰:誰。
汝:你。

譯文
孔子坐車去諸侯國游學,經過一個村口時,看到兩個放牛娃正在為什麼事情爭得面紅耳赤。孔子問他們爭辯的原因。一個小男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近,而到正午的時候距離人遠。」
另一個小男孩兒認為太陽剛升起時離人遠,而太陽遠行到中午時離人近。
一個小男孩說:「太陽剛出來升起的時候看起來像圓車篷大。到了正午就看起來像盤盂一樣大,這不是遠的時候小而近的時候大嗎?」
另一個小男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感覺清清涼涼,到了中午的時候感覺就像把手放進熱水裡一樣燙,這不是近的熱而遠的涼嗎?」
孔子皺著眉頭,想了老半天,無法判斷。
兩個小男孩都樂了,說:「誰說你知識淵博呢?」

科學解釋
原因根據不同感覺來說明地面距離太陽的遠近,並不正確。
㊣兩小兒辯日離一個小孩說因為早晨太陽冷,中午的熱所以早上遠中午近 另外一個說早上的太陽大,中午小,所以早上的近中午的遠 而且事實的觀察的確如此,那麼如何解釋?到底又是怎麼回事?
一種觀點是:早上地球表面有雲氣,透過雲氣來看太陽,就顯得太陽大。中午雲氣消散,就顯得太陽小,其實太陽的大小並沒有變。
另一種觀點是:太陽高度不同,大氣折射率不同,早上太陽高度角低,折射率大,所以太陽看起來大。
還有一種觀點是:看起來早晨的太陽比中午時大些是因為眼睛的錯覺。我們看白色圖形比看同樣大小的黑色圖形要大些。這在物理學上叫「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時,四周天空是暗沉沉的,因而太陽顯得明亮,而在中午時,四周天空都很明亮,相對之下,太陽與背襯的亮度差沒有那樣懸殊,這也是使我們看起來太陽在早晨比中午時大些的原因。總之,在早晨和中午太陽離我們的距離是一樣的,所以其大小也是相同的
還有,中午較早晨時熱,是不是因為中午時太陽離我們較早晨時離我們近呢?也不是。那又是因為什麼呢?
中午時較早晨熱,是因為中午時太陽光是直射在地面上,而早晨太陽光是斜射在地面上,可以看出太陽光直射時,地面和空氣在相同的時間里、相等的面積內接受太陽的輻射熱較早晨太陽光斜射時多,因而受熱最強。所以中午較早晨時熱。
而實際上,天氣的冷熱主要決定於空氣溫度的高低。影響空氣溫度的主要因素,是由太陽的輻射強度所決定的,但太陽光熱並不是直接使氣溫升高的主要原因。因為空氣直接吸收陽光的熱能只是太陽輻射總熱能的一小部分,其中大部分被地面吸收了。地面吸收了太陽輻射熱後,再通過輻射、對流等傳熱方式向上傳導給空氣,這是使氣溫升高的主要原因。
總之,每天中午較熱,早晨較冷,並非太陽離我們地面有遠有近之故。

㈢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25課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1),問其故(2)。
一兒曰:「我以(3)日始出時去(4)人近,而日中(5)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6),及(7)日中,則(8)如盤盂(9),此不為(10)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11),及其日中如探湯(12),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13)也。兩小兒笑曰:「孰(14)為汝(15)多知乎?」
(1)辯斗:辯論,爭論。
(2)故:原因,緣故。
(3)以:以為,認為。
(4)去:離。
(5)日中:中午。
(6)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7)及:到了。
(8)則:就。
(9)盂:一種裝酒食的敞口器具。
(10)為:是。
(11)滄滄涼涼:陰陰冷冷,天氣涼爽的樣子。
(12)探湯:把手伸到熱水裡去。意思是天氣很熱。
(13)決:裁決,判斷。
(14)孰:誰,哪個。
(15)汝:你。
[編輯本段]翻譯
孔子去東方游學,見到兩個小孩在爭辯,就問他們爭辯的原因。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近,而到正午的時候距離人遠。」
另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的時候離人遠,而到正午的時候距離人近。」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升起的時候看起來像圓車篷大。到了正午就看起來像盤盂一樣大,這不是遠的看起來小而近的看起來大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感覺清清涼涼,到了中午的時候感覺就像把手放進熱水裡一樣燙,這不是近的熱而遠的涼嗎?」
孔子不能判定誰是誰非。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見多識廣啊?」

㈣ 現在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的《兩小兒辯日》是什麼意思要完整!!

有一天,孔子到東方游歷,看見兩個小孩在為什麼事情辯論不已,便上前去問其原版因。
一個小孩說:權「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而中午的時候離人遠。」
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而中午的時候離人近。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像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時太陽卻像盤子那樣小,這不是離人近看起來大,而遠看起來小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讓人感覺清涼,到了中午時就感覺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不是離人近時熱,而離人遠時涼的道理嗎?」
孔子不能判定。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學識淵博呢?」

㈤ 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課兩小兒辯日講了什麼故事

原文: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cāng)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shú)為汝(rǔ)多知(zhì)乎?」 譯文:孔子到東方游學,看見兩個孩子爭辯不已,就問他們爭辯的原因. 一個孩子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的時候離人近,而到正午的時候離人遠.」 另一個孩子認為太陽剛升起時離人遠,而到中午時離人近. 第一個孩子說:「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像車頂蓋般大,到了正午看起來就像盤子一樣,這不是遠的東西看起來小而近的看起來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孩子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感覺很清涼,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熱,這不是越近感覺越熱而越遠感覺越涼的道理嗎?」 孔子不能判斷誰對誰錯. 兩個孩子笑著說:「誰說你知識淵博呢?」 讀法: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shu)為汝多知乎?」 句導讀: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點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文物.孔子去東方游歷,(半路上)看見兩個小孩在一起爭論,就問他們在辯論什麼.】.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兩小兒各自申述自己看法.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中午時(就離人)遠了.」另一個小孩則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中午時離人近.】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這是一小孩在爭辯時的觀點,他是憑自己所觀察到不同時間太陽大小的變化所做出的判斷.】 一兒曰:「日初出滄(cāng)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這是另一小孩在爭辯中的觀點,是根據不同時間太陽照在身上的涼熱感覺得出結論的.】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shú)為汝(rǔ)多知(zhì)乎?」【這是兩個小孩見孔聖人不能裁決,笑著說的話——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本句採用反問句式,表現出兩個小孩的天真可愛、善於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本文選自《列子·湯問》 《列子》相傳是戰國時鄭國人列禦寇所著.禦寇是戰國時期道教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本來是列子(戰國初期鄭國人列禦寇)、列子弟子、列子後學著作的匯編,約在戰國 後期成書.秦始皇焚書坑儒, 《列子》被禁.漢初崇尚黃老,《列子》得行於世.漢武帝獨 尊儒術,罷黜百家,《列子》散落民間.漢成帝求遺書於天下,劉向將《列子》編成八篇, 藏於內宮秘府.東晉時,張湛撰《列子注》問世,《列子》得以廣泛流傳.《列子·湯問》是_列子_所輯注,裡面具有許多_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有的人也說是孔子所著,到現在還沒有定論.) 列子,名寇,又名禦寇(又稱「圄寇」「國寇」),戰國前期思想家,是繼老子和莊子之後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鄭國莆田(今河南鄭州)人,與鄭繆公同時.今鄭州市東30里圃田鄉圃田村北有列子祠.其學本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後漢班固《藝文志》「道家」部分錄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沖虛經》,(於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漢書《藝文志》著錄《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從思想內容和語言使用上看,可能是今人根據古代資料編著的.全書共載寓言、神話傳說等134則,題材廣泛,有些頗富教育意義. 列子終生致力於道德學問,曾師從關尹子、壺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隱居鄭國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靜修道.主張循名責實,無為而治.先後著書二十篇,十萬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湯問》、《楊朱》、《說符》、《黃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書,均以失傳.其中寓言故事百餘篇,如《黃帝神遊》、《愚公移山》、《誇父追日》、《杞人憂天》等,篇篇珠玉,讀來妙趣橫生,雋永味長,發人深思. 列子心胸豁達,貧富不移,榮辱不驚.因家中貧窮,常常吃不飽肚子,以致面黃肌瘦.有人勸鄭國執政子陽資助列子,以博個好士之各,於是子陽就派人送他十車糧食,他再三致謝,卻不肯收受實物.妻子埋怨說:我聽說有道的人,妻子孩子都能快樂地生活,現在我卻常常挨餓.宰相送糧食給你你卻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著對妻子說:子陽並不真的了解我,聽了別人的話才送糧給我.以後也可能聽別人的話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後鄭國發生變亂,子陽被殺,其黨眾多被株連致死,禦寇得以安然無恙.這樣的列子遺事至今鄭州民間還在流傳,康熙三十二年《鄭州志》也記載了這個故事. 列子貴虛尚玄,修道煉成御風之術,能夠御風而行,常在春天乘風而游八荒.莊子《追遙游》中描述列子乘風而行的情景「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返.」他駕風行到哪裡,哪裡就枯木逢春,重現生機.飄然飛行,追遙自在,其輕松自得,令人羨慕.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李隆基封其為沖虛真人,其書為沖虛真經. 《兩小兒辯日》講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小孩在爭論,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雙方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無法裁決,被兩小兒笑話.故事體現了兩小兒善於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㈥ 六年級第一篇課文:兩小兒辯日

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原因是(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 );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遠,原因是( 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

㈦ 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第一課《兩小兒辯日》給兩小兒的一封信

兩位愛動腦筋的小弟弟:
你們好!
首先,我要向你們豎起大拇指:能提出連大學問家孔子都內無法回答的高深的問題,真了不起!其次,我要向你們學習:小小年紀,觀察得這么仔細,思考得這樣深刻,真不簡單!最後,我想回答你們的問題:你容們的觀點其實都不對,因為現代科學揭示出太陽在一天之內距離我們幾乎是相等的。至於早晨看著大是因為太陽在靠近地面時有其他物體做背景,產生了「光滲」現象,熱量低是由於日出時地面的熱量已經由夜間的輻射過多造成的;中午時分,地面的熱量又增加了許多,加上頭頂的天空沒有其他物體參照,所以形成了一些你們觀察到的錯覺。
最後,再次向你們表示感謝,因為你們,我們後來的人才會更加努力去追求真理,使人類能夠不斷地進步!

㈧ 現在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的《兩小兒辯日》是什麼意思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翻譯:孔子向東游歷,見到兩個小孩在爭辯,就問他們在爭辯的原因。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近,而到正午的時候距離人遠。」 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遠,而到正午的時候距離人近。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升起的時候大得像車蓋。到了正午就像圓盤一樣大,這不是遠的小而近的大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很清涼,到了中午的時候就像把手放進熱水裡一樣燙,這不是近的熱而遠的涼嗎?」 孔子不能決斷。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見多識廣啊?」 詞語解釋 (1)辯斗:辯論,爭論。 (2)故:原因,緣故。 (3)以:以為,認為。 (4)始:剛剛,才 (5)去:離。 (6)日中:中午。 (7)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8)及:到了。 (9)則:就。 (10)盂:盛放物體的器具。 (1 1)為:是。 (1 2)滄滄涼涼:陰陰冷冷,天氣涼爽的樣子。 (1 3)探湯:把手伸到熱水裡去。意思是天氣很熱。 (1 4)決:裁決,判斷。 (1 5)孰:誰,哪個。 (1 6)汝:你。 (17)湯:熱水。 告訴我們的道理: 1,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2,古人敢於大膽質疑以及孔子確實不愧為聖人:敢於承認自己的無知。一般被捧得很高的人,很難做到他這樣,遇到以上這樣的情況,也多半是顧左右而言他,以掩飾自己的無知。聖人的風採的確永遠值得我們景仰和佩服!

㈨ 急需小學課本六年級的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1),問其故(2)。
一兒曰:「我以(3)日始出時去(4)人近,而日中(5)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6),及(7)日中,則(8)如盤盂(9),此不為(10)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11),及其日中如探湯(12),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13)也。兩小兒笑曰:「孰(14)為汝(15)多知乎?」
(1)辯斗:辯論,爭論。
(2)故:原因,緣故。
(3)以:以為,認為。
(4)去:離。
(5)日中:中午。
(6)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7)及:到了。
(8)則:就。
(9)盂:一種裝酒食的敞口器具。
(10)為:是。
(11)滄滄涼涼:陰陰冷冷,天氣涼爽的樣子。
(12)探湯:把手伸到熱水裡去。意思是天氣很熱。
(13)決:裁決,判斷。
(14)孰:誰,哪個。
(15)汝:你。
《兩小兒辯日》寫作特點:
1、語言簡潔,事中見理。
2、善於運用比喻。如寫兩小兒論辯「太陽遠近」這一現象的時候,一方從視覺出發,用兩個比喻「如車蓋」、「如盤盂」,具體說明太陽形狀的大小,結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結論的理由說清了;一方從感覺出發,以「如探湯」作比,結合「日初」和「日中」來說,也把理由說清了。由於作者善於用比喻,語言生動形象,頗有說服力,極易被人們理解和接受。
《兩小兒辯日》參考譯文:
孔子到東方游歷,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就問他們在辯論什麼。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
前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盤子碗口那樣小, 這不正是遠的顯得小而近的顯得大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不正是近的就覺得熱,遠的就覺得涼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嘲笑說:「誰說你多智慧呢?」

㈩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兩小兒辯日改編日記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孔子帶著幾個弟子東游,天色馬上就要黑了,孔子便找了一家客棧住內了下來。

到了晚上容,孔子坐不住了,便到外面散步。突然,看到兩個小孩你一言我一語毫不相讓的互相爭辯個不停。孔子覺得很奇怪,問道:「你們干什麼爭辯得這么激烈,為什麼事情啊?」小孩子們一件是孔子老先生,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們一直在為一個問題爭辯不停,請聽完我們說的,幫我們判斷一下是對是錯。」

一個小孩搖頭擺尾的說道:「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們近一點,中午的時候離人們遠一點。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們遠一點,中午的時候離人們近一點。一個小孩指手畫腳的說道:」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卻像個盤子,這不是遠的時候看起來小,而近的時候看起來大的道理嗎?「另一個小孩也頭頭是道地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有清涼的感覺,到了中午卻像把手伸進熱水一樣燙,這不是近的時候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的道理嗎?「孔子聽完後也被搞得稀里糊塗的,不能判斷是怎麼回事。兩個小孩調皮地說:」誰說你知識淵博呢?」便興高采烈地回家了。

孔子走回客棧,邊走邊說:「學無止境啊,我以後還要多加學習。"

閱讀全文

與六年級語文兩小兒辯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