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20課主要內容
主要通過洗澡水的漩渦,石蕊試紙的發現,做夢時眼珠轉動幾個事例,說明只要善於觀察,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
2. 六年級下冊語文的20課主要內容
是《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嗎?
3. 六年級下冊20課課文
《真理誕生與一百個問號之後》
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其實,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真理。
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說的發現者、創立者,差不多都善於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發問,不斷解決問題,追根求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的謝皮羅教授,卻敏銳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時,水的漩渦總是向左旋的,也就是逆時針的。
這是為什麼呢?謝皮羅緊緊抓住這個問號不放。1962年,謝皮羅發表了論文,認為這種漩渦與地球的自轉有關,如果地球停止自轉,就不會產生漩渦。由於地球不斷地自西向東旋轉,而美國處於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時針方向旋轉。他認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時針方向旋轉;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渦將朝順時針方向旋轉;而在赤道,則不會形成漩渦。他的這個見解,引起了各國科學家的極大興趣,他們紛紛在各地進行實驗,結果證明謝皮羅的結論完全正確。
無獨有偶。17世紀的一個夏天,英國著名化學家波義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實驗室走去,剛要跨入實驗室大門,陣陣醉人的香氣撲鼻而來,他這才發現花圃里的玫瑰花開了。他本想好好欣賞一下迷人的花朵,但想到一天的實驗安排,便摘下幾朵紫羅蘭插入一個盛水的燒瓶中,然後開始和助手們做實驗。不巧的是,一個助手不慎把一滴鹽酸濺到紫羅蘭上,愛花的波義耳急忙把冒煙的紫羅蘭用水沖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誰知當水落到花瓣上後,濺上鹽酸的花瓣奇跡般地變紅了,波義耳立即敏感地意識到紫羅蘭中有一種成分遇鹽酸會變紅。那麼,這種物質到底是什麼?別的植物會不會有同樣的物質?別的酸對這種物質會有什麼樣的反應?這對化學研究有什麼樣的意義?這一奇怪的現象以及一連串的問題,促使波義耳進行了許多實驗。由此他發現,大部分花草受酸或鹼的作用都會改變顏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顯,它遇酸變成紅色,遇鹼變成藍色。利用這一特點,波義耳製成了實驗中常用的酸鹼試紙——石蕊試紙。在以後的三百多年間,這種試紙一直被廣泛應用於化學實驗中。
最有趣的是一位奧地利醫生。一次兒子睡覺時,他發現兒子的眼珠忽然轉動起來。他感到很奇怪,連忙叫醒兒子,兒子說他剛才做了一個夢。這位醫生想,眼珠轉動會不會與做夢有關呢?於是,帶著一連串的疑問,他以兒子、妻子、鄰居為實驗對象,進行了反復的觀察實驗,最後得出結論:當睡覺的人眼珠轉動時,他確實正在做夢,根據眼珠轉動的次數和時間,來測量人做夢的次數與夢的長短。
洗澡水的漩渦,紫羅蘭的變色,睡覺時眼珠的轉動,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於「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人,卻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
在科學史上,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它說明科學並不神秘,真理並不遙遠。只要你見微知著 ,善於發問並不斷探索,那麼,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後,就能發現真理。
當然,見微知著、善於發問並不斷探索的能力,不是憑空產生的。正像數學家華羅庚說過的,科學的靈感,決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如果說,科學領域的發現有什麼偶然的機遇的話,那麼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給那些善於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舍精神的人。
4.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20課中心思想
20.真理誕生於100個問號之後
課文主要用事實論述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這一論斷。
5. 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本20課的小練筆600字數限制
今天,我又趴在草叢邊,在無限的靜謐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在我眼前,空前變大了,小草成了大森林。一隻小螞蟻,獨自四處走動,發現了一塊小麵包渣,我想它一定是位高明的廚師,出來找一些東西做飯,現在它找到了,可是它搬不動,它轉身往回走,來到洞穴里,不一會,螞蟻廚師又帶出了幾位搬運工,它們齊心協力把食物搬了進去,今晚它們又有豐盛的晚餐嘍!我彷彿嗅到了螞蟻的飯香,我多想進去與它們一起分享啊,可是我又怕驚嚇到這些小精靈們。
螞蟻的生活也很有規律,它們自己干著自己的事情:小螞蟻們在學校上學,老師在教課,它們師生都那麼認真,那麼全神貫注。在小螞蟻上學時,它們的家長在工作、上班。叮鈴鈴……放學鈴響了,小螞蟻們都回家了,到了家小螞蟻向父母回報一天學的什麼,父母也許會批評它們,也許會表揚它們。一隻看上去非常得意的小螞蟻,我想它一定是考了好成績吧。
一隻螞蟻強盜凶神惡煞的攔住一隻螞蟻居民,正好螞蟻警察路過,把螞蟻強盜抓住了,我想螞蟻警察一定很高興,因為它為人民做了一件好事。
在農家小院升起炊煙,小狗的叫聲才把我的心靈喚了回來。
我願拉著你的手,一起去螞蟻的王國散散步。 當火舌突然間撲到了蟻巢時,巢中的螞蟻驚恐萬狀,但它們並沒有四處逃竄,而是見險而上,一起噴出蟻酸。不知有多少「勇士」在烈火中犧牲,終於螞蟻們齊心協力撲滅了大火。戰斗結束了,螞蟻們還把犧牲的同伴安葬。這是我第一次覺得團結的珍貴,感受到團結的力量。我們不是常說「人心齊,泰山移。」嗎?其實,螞蟻也懂得這個道理,所以它們就利用「團結」——這個強大而無法抗拒的力量,戰勝了一次又一次的災難。而螞蟻們勇往直前撲火的這種品質又是可貴的。我們也要勇敢,無論什麼困難,我們都要勇敢地去面對,去征服。只有去征服,才能證明自己的勇氣,增加自己的閱歷。當我讀到螞蟻們安葬自己的同伴時,又深刻地感到了「友誼」這個詞。螞蟻們在戰斗中, 同時它們還互相保護對方,使對方不受傷害。在那時,可是生死關頭啊,但螞蟻們仍然記著要保護同伴,這份友誼可謂是無價之寶。人與人之間同樣需要互相愛護,互相關心。但是我們人們都往往連這小小的螞蟻都不如。如果火變大了,螞蟻們就變成蟻團脫離火海,最外層的螞蟻用自己的軀體開拓求生之路又使我們肅然起敬了。當洪水肆虐,水漫延到地上,襲擊蟻巢時,為了逃生,眾多螞蟻又聚攏在一起,抱成一團,隨波漂流。蟻球外層的螞蟻,有些會被波浪打落水中。在蟻球快靠岸的時候,蟻群一排一排在上岸——得救了,但是蟻球最里層的螞蟻們已經無力上岸了,它們成了英勇的犧牲者,可它們卻顯得無怨無悔。這說是「捨己救人」。別以為只有人才會這樣,昆蟲也知道這個道理,昆蟲也擁有這種思想,它們也會為了救自己的同伴而捨去自己。想當年,有多少解放軍戰士、紅軍戰士為了別人寧可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無論是人還是動物,這種精神我們都要弘揚它,將它世世代代傳下來,因為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
6.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20課小練筆
功夫不負有心人
「功夫不負有心人」是一句很有名的俗語,它告訴人們只要勤奮,就沒有什麼做不成的事。
比如懸梁刺骨的孫敬,他是一個晉朝人,每晚讀書時,他為了不打瞌睡,就用繩子系在自己的頭發上,另一端系在房樑上,每當頭往下垂時,繩子就會將他扯醒,醒後便繼續讀書,就這樣他成了一個用懸梁來防止自己睡著的名人。還有刺股的蘇秦,因為在秦國求官不成,一直被人家看不起。於是,他決定要爭口氣。以後,他就廢寢忘食的勤奮苦讀。每當到了深夜,四周一片靜悄悄時,蘇秦已經是頭昏腦脹,總想睡覺,他就立即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感到疼痛,人也便醒了。這就是刺股使自己醒來的名人蘇秦。
再如西漢的匡衡,家裡很窮,但他非常喜歡讀書。可是他家晚上沒有油點燈,鄰居房裡點著燈,所以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一個洞用洞里傳出來的光看書,這就是「鑿壁借光」的故事。
還有現代的徐悲鴻,他的畫聞名中外,年輕時他勵志學畫,用他的勤奮努力,為國爭光,不讓外國人看不起我們中國人。
從這些名人故事中,大家一定懂得了一個道理:只有堅持到底,持之以恆,才能有所作為。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也有過這樣的體驗。小學二年級時,我學了國畫和電子琴,那時老師抓得很嚴,我自己也是非常地勤奮,每天晚上都堅持畫畫、練琴,一年後,我通過了國畫二級考試和電子琴的四級考試。可惜後來美術老師不教了,我自己也逐漸地放鬆了畫畫的練習,從天天畫一張到一星期畫一張,就這樣逐漸荒廢了。對於電子琴的學習,我有始有終,不管刮風下雨,酷暑寒冬,我堅持每星期日都要乘兩個多小時汽車到學校去學習,回家總是天已經全黑了。回家後,我也是堅持每天晚上都練習近一個小時,再加上父母的督促,我終於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從我在畫畫和電子琴的學習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做任何事都不能三心二意、虎頭蛇尾,都要有始有終,持之以恆。這樣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是聞名於世的大演講家。他的成功就在於他從青少年時代就開始了對演講口才的刻苦練習,並做到了多看、多聽。他年青時當過農民、伐木人、店員、郵電員以及土地測量員等等。為了成為一名律師,他常常徒步30英里,到一個法院去聽律師們的辯護詞,看他們如何辯論,如何做手勢。他一邊傾聽那些政治家、演說家的聲若洪鍾、慷慨激昂的演說,一邊模仿他們。他聽了那些雲游四方的福音傳教士揮舞手臂,聲震長空的佈道,回來後也學他們的樣子,對著樹林和玉米地反復練習演講。演講的成功使林肯終於成為一名雄辯的律師並最終踏入政界。
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功夫不負有心人。其實做事只要肯下功夫,汗水就不會辜負他。
1878年,愛迪生決定製造出價錢便宜,經久耐用,而且安全方便的電燈。首先,他用炭絲裝在玻璃泡中,可是僅亮8分鍾,於是先後又換了1600種材料。一次,愛迪生偶然想到用棉紗燒成炭,於是試了試。結果果然出人意料,燈泡壽命一下子延長到45個小時。雖然取得了小小的成功,可是愛迪生繼續研究,又研製出竹絲燈泡,壽命達1200小時。直到1906年,愛迪生又改用鎢絲來做,使燈泡的質量又得到提高,一直沿用到今天。
無獨有偶,1897年,居里夫人對放射性物質進行研究。她為了提煉一種別人不知道的放射性物質,搞到了一噸可能含這種物質的工業廢渣。在院里進行冶煉、溶解、沉澱、分析。經過3年又9個月,終於在成噸的礦渣中提煉出0.1克新物質,取名為鐳,這項研究也讓她獲得了諾貝爾獎。
不僅如此,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也是一樣。他的成功就在於他從青少年時代對演講口才的刻苦練習。他為了成為一名律師,常常徒步30英里,到一個法院去聽律師們的辯護詞,看他們如何辯論。他一邊傾聽那些政治家、演說家的慷慨激昂的演說,一邊模仿他們。回來後也學他們的樣子,對著樹林和玉米反復地練習演講。演講的成功使林肯終於成為一名雄辯的律師並最終踏入政治界。
愛迪生製造電燈,居里夫人提煉鐳,林肯踏入政治界,這都是因為他們下苦功夫。
在著名人物中,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它說明只要你做事肯下功夫,堅持不懈,功夫就不會辜負你的期望。
7. 六年級下冊的語文書的20課的主要內容和段意.
作者開門見山闡述自己的觀點: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後通過三個生活中的小事情的事例,告訴我們要見微知著,善於發現,不斷發問,勇於探索,具有鍥而不舍精神,這樣,才能發現真理.
8. 六年級下冊語文20課講解
課文可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段)開門見山,提出觀點。明確指出:「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本身就是「真理」。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6段)運用事例,證明觀點。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首先概括地指出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上,科學真理的發現,那些定理、定律、學說都是在發現者、創造者解答了「一百個問號之後」才獲得的。然後,由此引出科學發展史上的三個有代表性的事例。第一個事例是謝皮羅教授從洗澡水的漩渦中發現問題,通過反復的試驗和研究,發現水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第二個事例是英國的著名化學家波義耳偶然發現鹽酸會使花瓣變紅,繼而進行了許多實驗,終於發明了酸鹼試紙。第三個事例是奧地利醫生從兒子做夢時眼珠轉動這個現象,經過反復觀察和分析,推斷出凡睡者眼珠轉動時都表示在做夢的普遍規律。最後對三個典型事例作總結,強調這三個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卻都發現了真理。因此,只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就一定能「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第三部分(第7段至第8段)總結全文,重申觀點。指出科學並不神秘,也不遙遠,關鍵在於「知微見著」,不斷探索,善於獨立思考,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從中感受、領悟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舍,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二是學習課文用具體典型的事例說明觀點的寫作方法,了解議論文的形式。
9. 六年級下冊語文作業本第20課
六年級下冊語文作業本第20課,我覺得這樣的內容到原定庫去找。
10. 語文六年級下冊的第20課
最有趣的是觀察螞蟻。一次我在玩耍時,看到一隻螞蟻叼著一隻螞蟻,我感到版很奇權怪。是要把死去的螞蟻送到螞蟻的墓地么。我繼續追蹤著螞蟻,看到螞蟻將死的螞蟻拖進洞口,又出來幾只螞蟻幫助它。它到底要做什麼呢。我打開電腦,開始搜資料。原來螞蟻在同伴死去後,會分而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