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習作七作文
周六的傍晚,天灰濛蒙的,還不時夾雜著絲絲細雨。幾只家燕在內馬路上無憂無慮的嬉戲著容,忘記了回家。突然,遠處飛速駛來了一輛大卡車,「唰」的一聲,周圍立刻變的像死一般的寂靜。我也因恐慌閉上了雙眼。
當我緩緩睜開眼是,那輛大卡車已消失在茫茫的細雨中了。一隻家燕靜靜地躺在血泊之中。它那原本整潔漂亮的羽毛變得凌亂不堪,胸前雪白的絨毛已被鮮血染的通紅,那亮晶晶的小眼睛也緊緊的閉上了,永遠也不會再睜開。它的頭無力的垂在了一邊,鮮活的生命就在一瞬間消失了。
這時,另外一隻小燕子飛到它身邊,關心地對躺在地上的夥伴「唧唧喳喳」的叫個不停,好像在說:「咦!你怎麼了,快回家吧,別老躺在地上,那樣會著涼的。」它一邊叫,一邊焦急的跳來跳去。
「唧唧」,見死了的家燕人沒有任何反應,小燕子又重新竭盡全力的嘶鳴了一聲,可馬路上除了汽車的喧囂和人們來來往往的腳步聲外,再也沒有別的聲音了。它慌了,發瘋似的向死去的家燕撲過去,用嘴搖晃著它的身體,不停的拍打著翅膀,企圖把已經死去的夥伴從死神手中奪回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奇跡並沒有出現。死了的家燕依然靜靜的躺在冰冷的馬路
2.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習作7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前後故事經過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 在 異 鄉 為 異 客,
每 逢 佳 節 倍 思 親。
遙 知 兄 弟 登 高 處,
遍 插 茱 萸 少 一 人。
注釋
(1)九月九日:指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民間很器重這個節日,在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等習俗,傳說能以此避災。憶:想念。山東:指華山以東(今山西),王維的家鄉就在這一帶。
(2)異鄉:他鄉,遠離家鄉。
(3)佳節:美好的節日。
(4)倍:加倍,更加。
(5)遙知:遠遠的想到。登高:指民間在重陽節登高避邪的習俗。
(6)茱萸:又名越椒,一種香氣濃烈的植物,重陽節時有佩戴茱萸的習俗。
譯文
我獨自一人在異鄉做客人的時候,每遇到佳節良辰時總會更加思念起家鄉的親人。雖然我人在他鄉,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陽節,故鄉的兄弟們要登高望遠,我想當他們在佩戴茱萸時,會發現少了我一人。
編輯本段作品賞析
王維的家在河東蒲州(今山西永濟),地處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正在長安謀取功名。繁華的帝都對當時熱衷仕進的年輕士子雖然有很大吸引力,但對一個少年遊子來說,畢竟是舉目無親的「異鄉」;而且越是繁華熱鬧,在茫茫人海中的遊子就越顯得孤獨無親。
詩的第一句用了「獨」、「異」兩個字,分量下得很足。詩人對親人的思念,對他自己孤孑處境的感受,都凝聚在這個「獨」字裡面。「異鄉為異客」,不過是說在他鄉作客,但兩個「異」字所造成的藝術效果,卻比一般地敘說他鄉作客要強烈得多。在自然經濟佔主要地位的封建時代,不同地域之間的風土、人情、語言、生活習慣差別很大,詩人離開多年生活的故鄉到異地去,會感到一切都陌生、不習慣,感到他自己是漂浮在異地生活中的一葉浮萍。「異鄉」、「異客」,正是朴質而真切地道出了這種感受。作客他鄉者的思鄉懷親之情,在平日也是存在的,不過有時不一定是顯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種觸媒——最常見的是「佳節」——就很容易爆發出來,甚至一發而不可抑止。這就是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往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對家鄉風物的許多美好記憶聯結在一起,所以「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描寫就顯得十分自然。這種體驗人人都有,但在王維之前,卻沒有任何詩人用這樣樸素無華而又高度概括的詩句成功地表現過。而一經詩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現客中思鄉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兩句用的是藝術創作的「直接法」,幾乎不經任何迂迴,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現警句。但這種寫法往往使後兩句難以為繼,造成後勁不足。這首詩的後兩句,如果順著「佳節倍思親」作直線式的延伸,就會顯得蛇足;轉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難辦到。詩人採取另一種方式:緊接著感情的激流,出現一泓微波盪漾的湖面,看似平靜,實則更加深沉。
三四兩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遙想兄弟如何在重陽日登高,佩帶茱萸,而詩人自己獨在異鄉,不能參與,雖然也寫出了佳節思親之情,就會顯得平直,缺乏新意與深情。詩人遙想的卻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說,遠在故鄉的兄弟們重陽節登高時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卻發現少了一位兄弟——他自己不在內。好像遺憾的不是他未能和故鄉的兄弟共度佳節,反倒是兄弟們佳節未能完全團聚;似乎他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處境並不值得訴說,反倒是兄弟們的缺憾更須體貼。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這種出乎常情之處,正是它的深厚處、新警處。杜甫的《月夜》中有「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的句子,和這兩句異曲同工,而王維的詩似乎更不著力。
這首詩中,「獨在異鄉」,暗寫了孤獨寂寞的環境,對於初次離家的少年來說,對這種環境特別敏感。「異客」則更強調了遊子在異鄉舉目無親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獨」和兩個「異」字組在一句詩里,大大加深了主觀感受的程度。第二句「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前面情緒的合理發展,說明平常已有思親之苦,而到節日,這思念就愈加轉深和增強了。「倍」字用得極妙,是聯繫上下兩句情緒之間的關鍵。這兩句構成全詩的一個層次,是從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觀感受來表現思親之情的。
清代沈德潛認為詩的後兩句「即陟岵詩意」(《唐詩別裁集》卷十九),二者在表現方法上頗有相似之處。《詩經·魏風·陟岵》末章里說:「陟彼高岡,瞻彼兄兮。兄日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夢想親人,轉而擬托親人也想念作者自己。王維詩中也用了這種表現方法,以「遙知」使詩意的發展來個急轉,轉到從親人的角度來加深表現兩地相念之情。「遙知」以下全是想像,揣想這重陽佳節到來之時,親人們定同往年一樣登高飲酒。這緊扣了詩題,也點明了第二句提到的「佳節」的具體所指了。詩人料定,當親人團聚在一起歡度重陽節而「遍插茱萸」之時,會記起他這客處異鄉的遊子的。結句將全詩的情感推向高潮,未再直言思親,而其情自見,給人留下想像的餘地,最後兩句運用對比寫法寫詩人自己的想像,更突出他的思念。
該詩以直抒思鄉之情起筆,而後筆峰一轉,將思緒拉向故鄉的親人,遙想親人按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想念詩人自己。
編輯本段創作背景
此詩原註:「時年十七。」說明這是王維十七時的作品。王維當時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濟)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的兄弟為山東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中國有些地方有登高的習俗。《太平御覽》卷三十二引《風土記》雲:「俗於此日,以茱萸氣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頭,言辟熱氣而御初寒。」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王維,字摩詰,原籍太原祁縣(今屬山西),父輩遷居於蒲州(今山西永濟)。進士及第,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王維的詩明凈清新,精美雅緻,李杜之外,自成一家。其名字取自維摩詰居士,心向佛門。雖為朝廷命官,卻常隱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居士生活。王維又是傑出的畫家,通曉音樂,善以樂理、畫理、禪理融入詩歌創作之中。蘇軾稱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著名代表。他生於公元701年,死於761年,唐朝詩人,外號「詩佛」。今存詩400餘首。王維精通佛學,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維摩詰向弟子們講學的書,王維很欽佩維摩詰,所以自己名為維,字摩詰。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受禪宗影響很大。
3.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習作7
太棒了,今天老師在作文課上舉行了一次不同尋常的「體驗盲人」活動!
老師宣布了任務,是讓我們走下座位,倒一杯水再端回座位,而且要蒙上眼。眼睛蒙上後,我感覺周圍一片漆黑,在我前面有一張桌子,上面擺著杯子,旁邊有一隻熱水瓶,等待著我去倒一杯水。萬一熱水瓶里是熱水,我一不小心就會燙到手;如果我把水不小心潑到桌子上,也許老師會責怪我……我越想越害怕,懷里像揣了一隻兔子「怦怦」直跳。
忽然老師一聲令下,「盲人」們立即開始了行動(包括我)。我連忙走下座位,半蹲著身子摸著桌子走。忽然,我摸到了一個不粗不細的「柄」。我高興極了,我的運氣真好,一下子就摸到熱水瓶了!我正要拎起「熱水瓶」,卻發覺它重得連我也拎不動。我感覺有點不對勁,往右一摸,又摸到了一個柄。原來剛才的「柄」是桌子的豎鐵杠!我拎起熱水瓶,小心翼翼地把它拿到桌子上,再去摸杯子。杯子摸到了,我忙拔掉熱水瓶的蓋子,往杯子里倒水。只聽「咕嚕——咕嚕」兩聲,我感覺水倒滿了,便去拿倒滿了水的杯子。一摸,一點也不熱!原來老師只不過在熱水瓶里灌的是冷水,用熱水瓶的外形來嚇唬我們的!忽然,我聽見「嘭」地一聲,接著又是「嘩」地一聲。我想,這一定是其他的「盲人」太急才不小心碰到桌子,把水弄翻的。我捂住杯口,捧起水杯,手裡像拿了一件價值連城的寶物一樣,走一步就摸一下桌子。走到座位後,我終於如釋重負。我忙把杯子放在桌子上,心中懸著的石頭也落了地。
游戲結束後,老師終於讓我們「復明」了。環顧教室,仍那麼寬敞明亮。當老師強調我們剛才倒水只不過是盲人生活的一小部分時,我不禁感慨萬千:盲人生活真的很艱辛,他們不僅倒水困難,過馬路、切菜等等都很困難!所以我們要盡力幫助他們,比如過馬路要扶一下他(她)、他(她)孤獨陪他(她)談心事。即使不幫助他們,也不能嘲笑他們!
幫助盲人,快樂自己!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篇習作,小作者文筆老練,行文流暢,有深入的思考,獨特的感受,讀起來乾脆利落。)
4.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習作7作文怎麼寫
在五年級上學期的語文書中,有許許多多精彩的文章,唯一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艾滋病專小鬥士》。
是他屬,面對艾滋病頑強斗爭,是他,還自信滿滿地演講。他,就是課文的主人公——恩科西。本文描寫了恩科西與艾滋病作斗爭。他面對艾滋病十分勇敢,也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生命力最強的。1989年,恩科西一出生就攜帶艾滋病病毒,不久,母親又被艾滋病奪取了生命,是基爾·約翰遜收養了他。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後,不是悲觀消沉,而是開始坦然地面對生活,面對可怕的艾滋病。他一邊頑強地與病魔作斗爭,一邊關心和他一樣患病的兒童。」通過這句話,我感受到了:恩科西面對艾滋病非常樂觀,而不是悲觀消沉,失去勇氣。而且,他一邊頑強地與病魔作斗爭,一邊關心和他一樣患病的兒童。
恩科西還應邀參加了美國艾滋病研究會,用纖弱的聲音向世界呼籲:要接受和愛護艾滋病人,關心艾滋病人,擁抱艾滋病人。
讀了這篇課文,我感受到恩科西是那樣的坦然、善良、純真,同時,也教育我們要坦然對生活,頑強地與病魔作斗爭,在困難面前,要像那樣正視現實,敢於拼搏,做頑強斗爭的小鬥士。
5. 六年級上冊蘇教版語文習作七怎麼寫
你寫《負荊請罪》前面的故事《澠池之會》我有資料:中文名稱: 澠池之會
發生時間: 公元前279年
所屬年代: 春秋戰國時代
發生地點: 澠池
事件介紹
藺相如完璧歸趙的第二年,趙惠文王十七年(公元前282年),秦借口趙不跟它聯合攻齊,派兵攻下趙的兩座城池。趙惠文王十八年(公元前281年),秦兵侵趙,攻下石城(約當今河南林縣西南)。趙惠文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秦將白起率軍攻趙,取光狼城(約當今山西高平縣西),斬殺趙國三萬人。秦在對趙進行軍事威脅的同時,又在外交方面迫使趙國屈服。趙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秦王派使者通知趙王在西河外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地方作友好會見。趙王畏懼秦國,想要辭謝不去。廉頗、藺相如兩人商量之後對趙王說:「大王不去赴會,顯得我們趙國軟弱、膽怯。」於是趙王決定去和秦王相會,帶藺相如同行。廉頗送到國境上,與趙王訣別時約定說:「大王出發之後,估計來迴路程及會見的禮節完畢,前後不過三十天。要是過了三十天還沒有回來,就請讓我們立太子為王,用以斷絕秦國扣留您作為要挾的念頭。」趙王答應了。
趙王到了澠池與秦王相會。席上,秦王酒喝得很暢快的時候,對趙王說:「我聽說您喜歡彈瑟,請彈一曲給我聽聽。」趙王就在筵席上彈了一曲。秦國的史官走上前來,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會飲,命令趙王彈瑟。」藺相如上前對秦王說:「趙王聽說秦王擅長秦國的音樂,現在我奉獻盆缶,請秦王敲敲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肯答應。藺相如捧著盆缶上前,跪著獻給秦王。秦王還是不肯敲。藺相如說:「我跟大王的距離不滿五步,大王要是不答應我的請求,我可要把頸上的血濺到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衛們要殺藺相如,藺相如瞪起眼睛,大聲呵斥他們,嚇得那些人直向後退。秦王很不高興,只得勉強在缶上敲了一下。藺相如回頭叫趙國的史官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缶。」秦國的群臣說:「請趙王送十五座城給秦王作為獻禮。」藺相如也說:「請秦王把國都咸陽送給趙王作為獻禮。」直到酒筵完畢,秦始終不能占趙的上風。趙國調集了大軍提防秦國進犯,秦國也不敢有什麼舉動。
6.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習作7
語文書里有一篇課文叫《負荊請罪》,你知道嗎在這個故事之前還有一個故事呢,下面我就講給你們聽聽: 戰國時有一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叫藺相如,他膽識超群,而且機智聰明。在趙惠王統治時期,有一個姓和的人把一塊美玉(璧)獻給了趙王,秦國的國王秦昭王聽說此事後,也非常想得到那塊璧,就派人向趙王請求,假裝用十五座城去換那塊璧。
趙惠王也完全知道那是個騙局,城是絕對不會給的。但要是不將璧給秦王,又怕秦國會借機侵入趙國。於是,就派藺相如帶璧出使秦國,要他做到既不失璧,又能揭穿秦昭王騙局。
藺相如帶著璧來到了秦國,恭敬地將璧獻給秦王。秦昭王看後愛不釋手,卻隻字不提割城給趙國的事。
藺相如馬上靈機一動,說:「大王,其實這塊璧有斑點,讓我指給你看。」秦王很震驚,就把璧交給了他。藺相如拿到璧後,就說:「我將璧給了您,可大王您卻不提割城給我國。如果您堅持不割的話,那麼我就把這璧打碎。」
秦昭王擔心玉毀了,就只好假惺惺地讓人拿出地圖割城給趙國。藺相如明白那隻不過是演一場戲,便又說:「這樣的好玉給你們,你們秦國必須舉行很大的慶祝活動,否則我們就不給。」
秦昭王實在沒辦法只好照辦。
等慶祝活動的准備工作做好了,就讓人請藺相如將璧獻給他。藺相如卻說:「璧,我已經派人送回趙國了。一定要等你們將城池交給我國後,我才會派人送過來。我國一定遵守約定的。若是您以為我欺騙您而要殺我,那我自殺算了。」
秦昭王看喜歡的璧都不在了,殺了他也沒有用,於是放了他。後來,秦國沒有割城給趙國,趙國也果真沒有給秦國那塊璧。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遇到困難要用自己的智慧來戰勝它,不退縮,不害怕。我以後再遇到困難時我一定會如藺相如那樣想辦法、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戰勝它。
7. 蘇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習作七作文賞析怎麼寫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作文800字:我的成長故事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有許許版多多值得我深刻記憶權的事情,下面我來講講吧。
4歲:
記得我小的時候,爸爸媽媽每天都很忙。不能在家裡照看我。所以我小的時候的是在姥姥家度過的。有一天我和弟弟在姥姥家的天井裡和弟弟玩和泥巴造小人。我們玩的正高興的時候,門外傳來一陣汽車笛——笛響的聲音。我們倆往門外一看,汽車里鑽出了一個大個子叔叔,他穿了一件藍色的工作服,一條牛仔褲。還帶了一副好大好大的眼鏡。他笑眯眯的說寶寶想我了沒有。我說:「你是誰呀?」「不是你爸爸嗎,閆明。」我不說話了,連忙拉著弟弟往屋裡跑。「姥姥,姥姥,外面來了一個人。」姥姥跑出來一看,對我說:「閆明,那不是你爸爸嗎?啊我爸爸,爸爸以前不帶好大好大眼鏡阿?他也不穿牛仔褲呀?它真是我爸爸嗎?反正不管了,玩去就是了。我就去玩了,等到吃晚飯了我才回到家裡。爸爸問我什麼我也不說,只顧的低頭吃飯。我吃飽了,就問了爸爸一句話,逗得大人們直笑。我說:「你真是我爸爸嗎?」姥姥說:「那他是誰呢?」我這才開始黏和爸爸。就連晚上睡覺也要拉著爸爸。我爸爸說我就像膠水一樣,怎樣也分不開。——這就是我童年幼稚的表現。
8. 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習作七作文
再品《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今天,我又一次細細品讀了《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一文,讀完之後,我再一次被肖邦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感深深地打動了。
文章主要寫了波蘭音樂家肖邦身在異國他鄉,不忘亡國之恨,彌留之際請求把自己的心臟帶回祖國的感人事跡。其中我最欣賞的就是肖邦說的那句話:「我死後,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這是肖邦臨死前對姐姐的囑咐。「把自己的心臟帶回祖國」,這是肖邦「生在祖國,死也在祖國,心裡永遠不會忘記祖國」的愛國情懷。肖邦就這樣帶著亡國之恨在異國他鄉與世長辭了。當時他才39歲呢!這種愛國情懷把我給震撼了。
肖邦,6歲就開始學習鋼琴,7歲學習作曲,8歲在音樂會上登台演出,16歲時進華沙音樂作曲班,不到20歲已是華沙很有名的鋼琴和作曲家。肖邦他熱愛音樂,但他更熱愛祖國。在離開自己祖國的時候,他熱淚盈眶。當聽到了華沙爆發了起義,而又失敗後,他悲痛欲絕。他把一切悲憤化為力量,不分晝夜、廢寢忘食地進行忘我創作。他用自己的音樂來表達對沙皇俄國的憤怒抗爭和對祖國的憂慮。而又在彌留之際,他把自身的一切全部貢獻出來,這種可貴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古今中外,像肖邦這樣的愛國仁人志士數不勝數。宋朝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他幫助國家抗擊金兵,卻不斷遭到奸臣的嘲笑。在他85歲時,他仍然不忘祖國統一的信念。有一天,他突然感到身體一陣不適,知道自己將與世長辭,便拿來筆和紙寫下了《示兒》這首詩。寫完之後,他慢慢閉上了眼睛,與世長辭。
肖邦,一個有著愛國精神的人、一個擁有愛國之心的人、一個讓我敬佩的人…… 讓我們也像肖邦一樣,從小好好學習,長大後報效祖國吧
語文書里有一篇課文叫《負荊請罪》,你知道嗎在這個故事之前還有一個故事呢,下面我就講給你們聽聽: 戰國時有一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叫藺相如,他膽識超群,而且機智聰明。在趙惠王統治時期,有一個姓和的人把一塊美玉(璧)獻給了趙王,秦國的國王秦昭王聽說此事後,也非常想得到那塊璧,就派人向趙王請求,假裝用十五座城去換那塊璧。
趙惠王也完全知道那是個騙局,城是絕對不會給的。但要是不將璧給秦王,又怕秦國會借機侵入趙國。於是,就派藺相如帶璧出使秦國,要他做到既不失璧,又能揭穿秦昭王騙局。
藺相如帶著璧來到了秦國,恭敬地將璧獻給秦王。秦昭王看後愛不釋手,卻隻字不提割城給趙國的事。
藺相如馬上靈機一動,說:「大王,其實這塊璧有斑點,讓我指給你看。」秦王很震驚,就把璧交給了他。藺相如拿到璧後,就說:「我將璧給了您,可大王您卻不提割城給我國。如果您堅持不割的話,那麼我就把這璧打碎。」
秦昭王擔心玉毀了,就只好假惺惺地讓人拿出地圖割城給趙國。藺相如明白那隻不過是演一場戲,便又說:「這樣的好玉給你們,你們秦國必須舉行很大的慶祝活動,否則我們就不給。」
秦昭王實在沒辦法只好照辦。
等慶祝活動的准備工作做好了,就讓人請藺相如將璧獻給他。藺相如卻說:「璧,我已經派人送回趙國了。一定要等你們將城池交給我國後,我才會派人送過來。我國一定遵守約定的。若是您以為我欺騙您而要殺我,那我自殺算了。」
秦昭王看喜歡的璧都不在了,殺了他也沒有用,於是放了他。後來,秦國沒有割城給趙國,趙國也果真沒有給秦國那塊璧。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遇到困難要用自己的智慧來戰勝它,不退縮,不害怕。我以後再遇到困難時我一定會如藺相如那樣想辦法、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戰勝它。
9.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習作7作文300字
周六的晚上,我躺在草坪上仰望著星空,心想:月亮為什麼會一會兒圓,一會兒回缺呢?答想著想著,我就出了神,展開了想像的翅膀……
在神奇美妙的仙境中住著玉帝和他的家人,他們掌管著大地,擁有無邊的法力。但玉帝是個自私的仙人,他討厭夜晚,所以沒給夜晚配一個守護神。黑漆漆的夜晚是多麼可怕呀,老百姓不能出去,只能呆在家中,他們燒香拜佛,希望玉帝回心轉意,但玉帝仍然不理不睬。
玉帝有5個美麗的女兒,其中最小的女兒最漂亮,王母娘娘把自己認為最美的名字——月,賜給了她。月是一個心善的人,她不忍心看老百姓受苦,於是就去勸玉帝,可玉帝不但不回心轉意,而且警告她下次不許再提此事,否則就殺了她。月心死了,她不能再把希望寄託給她的父親。經過反復的思考,月決定犧牲自己,造福大眾。亮是月的三姐,她聽說此事後很是心疼妹妹,於是她勸阻妹妹不要和玉帝對著干,月流著淚說:「姐,我們是仙,我們掌管著大地,我們不能讓那些可憐又無辜的人,由於父王的一點私心而受苦呀!「亮聽了,也覺得父王有點太殘忍了,所以她也支持妹妹。 ... ...
10.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習作7的作文
讓我震撼的一幕
星期六的傍晚,天陰沉沉的,還不時飄著細雨。突然,一輛大貨車呼嘯而過,我的心一緊,禁不住閉上了眼睛。我知道不幸的事情發生了……
血,鮮紅的血!當我重新睜開眼睛時,這一幕讓我驚呆了:一隻家燕耷拉著腦袋躺在大貨車經過的路面上,鮮血順著翅膀流了下來!它的羽毛凌亂,身子微微地顫抖著,一定是疼得受不了吧?我的心頭也像刀割似的難受,那不堪忍受的劇痛似乎傳遞到了我身上。它還有救嗎?我怔怔地看著可憐的家燕,不知如何是好。
這時,另一隻家燕飛了過來,躲過來來往往的汽車,落在受傷的家燕身旁。它的雙腳圍著受傷的家燕挪著,小腦袋不停地轉動,那眼神滿是憂郁,滿是焦急。它突然猛烈地撲扇著雙翅,嘴裡發出嘶啞的叫聲,彷彿在說:「起來呀,我帶你到安全的地方去——」受傷的家燕難道聽到了它的呼喚嗎,所以才掙扎著抬起頭,嘴巴微微張了張,可接著卻再也沒有了回應!它急了,更加拚命地撲打著翅膀,甚至還用尖尖的嘴巴啄了傷燕幾下,似乎要將同伴啄醒。接著,它又用那細長的爪子推著它的同伴,可受傷的家燕再也不會醒來了……
家燕絕望了,那張開的翅膀不願收回。它靜靜地依偎在同伴身旁,就像一尊雕塑立著,任憑細雨打濕它的羽翼。一輛汽車從它身邊呼嘯而過,它依舊無畏地站著,忘記了死亡的威脅。不知究竟過了多久,它才一步一回頭地離去,我模糊中看到它的眼神里充滿了痛苦,無奈和蒼涼……
我出神地望著這一幕,眼角濕潤了,順著臉頰流下的,不知是雨水還是淚水。哦,人間有情,動物亦有情啊……
緯三路小學 42班 周雯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