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事冀教版
2. 哪兒有蘇教版四年級下冊《三顧茅廬》這篇課文的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中的一部由歷史小說改編的課文《三顧茅廬》,課文講述了劉備三次親自到隆中拜訪諸葛亮,誠心誠意地邀請他出山,輔佐自己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故事,文中著力刻畫了劉備的動作、語言、神態等,重點表現了劉備對賢才的虔誠和渴求,同時看出諸葛亮的的確確是一位曠世奇才。本課語言通俗易懂,適合小學生閱讀,細節描寫是本文的重要特色。另外,環境描寫和對比、比喻等修辭方法的恰當使用也是本文的一個亮點,是對學生進行語言積累,強化寫作技巧的一個很好的素材。
學生們雖然對《三國演義》的一些小故事略知一、二,但畢竟不夠全面,所以對人物的性格特點及課文的背景也了解得也不夠透徹,根據新課標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相結合的教學目標體系,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特色,我初步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三、四自然段。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事物之間的聯系,學習「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4、憑借課文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感受劉備三請諸葛亮的誠心誠意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我將目標3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目標4為是教學難點。
以上目標,我初步設想通過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我將採用「質疑讀、合作讀、評價讀」等多個層面的讀來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首先,我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的插曲,為學生再現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繼而出示課題,在引導學生通過字典來理解
「三顧茅廬」這個成語的意思後,以「劉備三顧茅廬是為了 」這一填空,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接著,結合初讀檢查,指導學生再讀課文的每個自然段,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認識「著」、「塞」兩個多音字,運用多重方法理解詞語,如通過查詞典來理解「蜿蜒、茅塞頓開」;通過聯繫上下文來理解「輔助、悠然」。在讀的過程中,可以採用指名讀、小組讀、評讀等多種方式,著重引導學生把課文讀通、讀流利,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讀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文章脈絡,初步了解本文的寫作特色。我還為學生布置了這樣的課堂作業,找到文中三個比喻句抄寫下來,想想句子中把什麼比作了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為下節課進一步品讀課文打下基礎。
下面我將重點談談第二課時的設計
這一課時的教學,我設想以「誠心誠意」為品讀文本的切入點,通過「復習導入,整體感知」「精讀感悟
體會誠意」 「品悟比喻句,讀寫結合」三個環節引領學生深入文本。
一、復習導入,尋找切入點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文中的人物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上課伊始,我首先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對劉備這個人物的印象,在學生的交流中,我相機出示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鼓勵學生通過自讀、評讀感受劉備對諸葛亮的「誠心誠意」,並由這一詞語引發疑問:劉備誠心誠意表現在哪些方面?劉備為什麼對諸葛亮這樣「誠心誠意」?劉備對諸葛亮的「誠心誠意」得到了哪些回報?讓學生以此為切入點,隨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線索更清晰,更能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精讀感悟 體會誠意
1、抓住人物對話,感悟人物品質
圍繞以上3個問題,我引導學生到二至四段中去圈一圈,畫一畫,分別用 _和﹍,找出人物對話及人物的動作,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讀一讀,品一品,體會其中的含義,品味人物的精神。而後指導學生有層次地進行匯報,教師適時點撥。例如:在學生匯報人物對話一部分時,我相機出示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邊讀邊想像對話時的場面 ,教師適時范讀,指導學生讀出張飛「嚷」時的語氣和神態,體會他嚷時不耐煩的心情及他率直的性格。讀出劉備責備兄弟時的內心的想法,體會出他對諸葛亮的尊重。這時學生再讀時眼前的畫面更加真實,學生也更能體會劉備的誠心誠意。
2、抓住人物動作,體會誠心誠意
文章的三、四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在學生匯報人物動作一部分時,我引導學生抓住幾個重點句子:「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上前輕輕敲門。」「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階下等侯。」 中的「下馬步行、輕輕敲門、「恭恭敬敬」等詞語體會劉備對諸葛先生的尊重,屆時,我還將鼓勵學生以多種方式詮釋自己的理解,如通過朗讀再現當時的畫面,通過課文的插圖,感受劉備的謙卑。通過表演體現劉備的求才若渴的心情。接著,我啟發學生想像:劉備就這樣等啊等啊?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他這樣站了多久?此時此刻,劉備會想些什麼?在學生的交流中我引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這句名言,此時,學生更深切地體會到了劉備的誠心誠意。
這時再次引出課前的問題:劉備為什麼對諸葛亮這樣「誠心誠意」?「劉備對諸葛亮的「誠心誠意」得到了哪些回報?」並引導學生自讀第四小節,透過 「群雄紛爭」「三分天下」「最後取勝」結合學生課前收集的資料,學生不難看出諸葛亮的雄才大略,而劉備有了諸葛亮的指點更是撥開雲霧見青天。這也是劉備三顧茅廬的原因。
三、品悟比喻句,讀寫結合
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回讀課文,找出文中的三處比喻句:「他們來到隆中,只見那裡的山岡蜿蜒起伏,好象一條等待時機的卧龍。」「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雲霧見到了青天。」「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了水一樣啊!」,指導學生想一想,句中把什麼比作了什麼,這樣比喻有什麼好處,引導學生仿照例子說幾句比喻句。在此處,我還將安排一個小練筆,讓學生結合文後第5題的要求,用來到 只見 進行仿寫,使讀寫結合落到了實處。
在課後,我將布置這樣幾個供學生多項選擇的作業:1、讀讀《三國演義》,將精彩段落摘記下來。2、將《三國演義》的一個小故事改編為小課本劇,在班會上進行表演。
以上是我的初步設想,在教學中,我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及調整,以達到最佳效果。
3. 蘇教版四年級品德與社會說課稿 怎樣和他聯系
蘇教版小學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怎樣和他聯系》說課稿
一、教材簡析
《怎樣和他聯系》是蘇教版小學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最後一課內容。教材安排了豐富的內容,體現了新課程中「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讓每一個學生對生活中常用的通信方式及其特點有了一定的了解,並學會在具體情況下選擇適當的通信方式與他人進行聯系,這一課的安排,對於達到課標中「從小培養學生正確觀察周圍社會、適應社會生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教學課時:兩課時
今天,我要說的是第一課時。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生活中常用的通信方式及特點;會選擇合適的通信方式與他人聯系。
過程與方法:以農村留守現象為課堂背景,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並通過實踐操作掌握常用通信的方法與技能。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通信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初步培養學生良好的通信素養:懂得並遵守通信的基本禮貌和有關的法律法規。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常用通信方式及其特點,會選擇合適的通信方式與他人聯系。
教學難點:針對不同的情況會選擇合適的通信方式,較好地能與他人聯系。
五、教學過程
第一步:了解各種常用通信方式
1、情景導入,激發情感
今天老師想給大家讀一篇作文,是周月寫給她媽媽的:「媽媽,我知道您出去上班並不是想離開我,而是為了我將來能有更好的學習條件,所以我不會埋怨您。可有時,我居然會嫉妒那些媽媽在身邊的同學……他們說,媽媽在身邊自己沒有自由。可是,媽媽,只要您回來,我寧願沒有這種自由……」同學們,周月想媽媽了,我們來幫幫她,可以採用哪些通信方式讓周月與遠在他鄉的媽媽交流呢?根據學生的交流,相機板書。(打電話、寫信、快遞、EMS、發電子郵件、QQ聊天……)
2、這么多的通信方式,你用過哪些呢?
第二步: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通信方式
情境一:
一天,周月收到了媽媽寄來的精美的生日賀卡,原來自己今天過生日呢!面對這種意外的驚喜,周月最想和誰分享喜悅?(讓學生簡單說說)其實媽媽的賀卡更加勾起了她對媽媽的思念,好想看一看媽媽親切的笑臉,好想聽一聽媽媽甜美的嗓音!怎麼辦?
1、學生交流出:打電話給媽媽
2、為什麼立刻想到了打電話?(快捷方便,而且聽到聲音能夠感受到更多的溫情)
模擬打電話。(這樣的電話首先要向媽媽表現感謝之情,匯報最近情況,最後囑咐媽媽不要太辛苦、注意身體之類)
情境二:
這天放學,周月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悶悶不樂地走著,她怎麼了?原來在今天的衛生課上,她第一次聽說了甲型H1N1流感,很厲害,世界上傳播得很快,我國都已確認了三例。她好擔心在外打工的父母,他們或許還不知道呢。老師說:對危險無知就是危險。怎麼辦?打電話自然也成了這時的首選。怎樣將甲型(H1N1)流感的症狀、傳播途徑以及相關的預防知識清楚地告訴父母呢?學生模擬打電話,相機指導有條理的表達,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其實,父母行千里,兒女何嘗不掛念!說話的語氣、語調也應該是有講究的。
情境三:
期中考試,周月以數學99分,語文97分的好成績取得了第一名。放學後,她飛快地跑回家,一路上野草在微笑,野花在舞蹈,小河也在祝賀。那時,她是多麼高興呀!真想翻個筋斗雲,一下子回到家中,向爸媽訴說這份快樂,聽聽那語重心長的話語,但等回家一看,才想起爸媽很久都沒有回來過了。你們認為周月這次用哪種方式和父母聯系比較好呢?
1、小組討論,意見不一致:有的認為打電話好,有的認為寫信好,各自闡述理由。
2、肯定寫信這種方式比較好:(理由)
3、學生說說師出示的信件(封)上的主要內容。
(左上角第一行填寫的是?右下角填寫的是?中間空白區填寫的是?
4、幫助周月填寫信封。
5、周月的信寄出去不久,就收到爸爸媽媽的回信了。可是她把信拿到手裡一看,卻發現角上的郵票不翼而飛啦,同學們,你怎樣看待這種行為?
4、法制教育:讀一讀課本P73頁-「告訴你」,看一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的有關規定。
課堂總結:
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為留守的同學初步解決了跟遠在他鄉打工的父母通信聯系的問題。其實,不僅他們需要這種種通信方式,我們也需要,父母在自己身邊的,也有外地的親朋好友需要交流溝通、聯絡感情,電話電報、書信伊妹兒……同樣都離不了。
六、設計意圖:
1、「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教育同樣如此,尤其是《品德與社會》更是要跟時事緊密配合,緊扣學生的生活與思想實際開展靈活機動的教育活動。近幾年,隨著進城務工農民的日益增多,農村留守兒童也越來越多,我們農村小學每個班都有一些留守兒童。他們日益成為我們教育工作中的重點與難點,日常生活中,父母之愛的缺位給留守兒童帶來了極大的心理隱患,甚至導致行為失范。而父母之愛是任何一種感情都無以彌補的。這樣的現實,我們只能在有限的范圍內施以援手,比如指導和幫助他們經常與父母聯系,在交流溝通中維持和增進親情,親情的溫暖必然會給留守兒童起碼的心理慰藉,讓他們多多少少還有一些歸屬感、安全感。這篇課文的主旨正跟留守兒童通信交流的需要相契合,於是,我將課本上的內容進行了重組,設計了一個以留守兒童為主角的背景,並且讓其他孩子一起為這些留守兒童想辦法:怎樣更好地和遠方的父母聯系?
2、建構主義理論強調,應當把學習活動置於一個社會環境哪怕是虛擬的環境中,使學生在情境中和互動中自主地進行認知和活動。為此,教學中我設計了三個教學情境:「你過生日時,在外打工的父母給你寄來生日賀卡,你想把這種意外的驚喜和誰分享?怎樣分享?」;「衛生課上,老師給你講了最近在世界上蔓延的甲型H1N1流感,關心父母的你怎樣告知在外的雙親?」;「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用什麼方式向父母匯報最好?如何匯報?」,通過這三個環節的教學,是基本能夠解決本課時所希望達成的教學目標的。
4. 急需蘇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金蟬脫殼》說課稿
一、 說教材
《金蟬脫殼》這篇課文是蘇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第九冊第二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第二單元的主題是自然的奧秘,課文極其生動地介紹了金蟬脫殼的過程,展示了那奇特動人的情景,啟發教育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全文共7個自然段,可分為3段。
第一段是第一、第二自然段,寫叔叔們的話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決心要揭開金蟬脫殼的秘密。
第二段是第三至第六自然段,寫金蟬脫殼的過程很奇特動人。整個過程分脫殼前(第三自然段)、脫殼中(第四自然段)、脫殼後(第五自然段)。脫殼前是蟬自己爬上樹,找一個皮裂口處,停著不動准備脫殼。脫殼時,蟬蟲身體各部位分先後出來,順序是背——頭——腳——尾,整個動作配合得自然協調。脫殼後變化最大的是翅膀與顏色。
第三段是第七自然段,寫蟬兒趴在樹上,准備新的歌唱生涯。本課記敘脈絡清楚,金蟬脫殼的過程寫得非常細致、生動,適合引導學生閱讀想像,同時又易於學生的遷移運用。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情況、編者的意圖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2、學會本課8個生字
3、理解課文,了解金蟬脫殼的過程,感受金蟬脫殼的神奇
二、說教學重難點
五年級學生,對於默讀,談感受的學習方法及表達自己的見解方面都不是特別的適應,針對這一實際情況,我把教學重點確定為:在學習中學會默讀,初步掌握邊讀邊想,談自己感受的學習方法.以培養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結合教材特點,我確定的教學難點是:感受金蟬脫殼的神奇,激發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三、說學生
學生程度參差不齊,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根據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材,不同的學生完成不同的學習任務,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提高。
四、說教法,學法
結合新課程理念,現階段小學高年級語文學習中以讀為本的出發點,這節課我主要採用導讀法,談話法.在課前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預習,在課上引導學生交流,理解,在交流中讓學生感受金蟬脫殼的神氣,激發他們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在學法方面,尤其注意對學生預習方法,默讀,理解課文中的讀,畫,談的學習方法,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寫文本對話的方法進行訓練和指導
五、教學過程:也就是我們的展示提升:
(一)、導入課題,
同學們,對三十六計你都知道有哪些計嗎?你知道金蟬脫殼這一計嗎?以此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結合金蟬脫殼這一計導入課題
(二)、展示預習效果:
過渡:課前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這節課我們首先來展示一下大家的預習成果。
1、師:生詞會讀了嗎?下面小組內互相檢查學案,
2、預習了課文,誰知道這篇課文講了什麼內容?
3、讀了課文有哪些問題不明白?生說問題,師梳理歸納:哪些地方奇特動人呢?
(三)、精讀感悟
1、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學生討論明確。
2、學生朗讀課文,討論本文寫作順序
3、過渡:哪幾個自然段寫了金蟬脫殼過程?
4、 脫殼前
誰來讀一下第三自然段?這一自然段寫了什麼內容?指導學生大聲朗讀、默讀感受作者的觀察細致及描寫的細致、生動。
5、脫殼時
過渡:金蟬為脫殼做好了准備,就像一個魔術師為他的魔術表演做好了精心的准備,下面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候了,大聲朗讀第四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描寫描寫金蟬脫殼的有關的詞句,感受它的奇特。
6、讓學生說說金蟬脫殼的過程引導學生抓住表示先後的詞語。
7、 脫殼後
過渡:脫殼後又有哪些變化,最讓你驚奇的是什麼? 還是邊讀邊畫關鍵詞句。
(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主要要讓學生說出自己的體會)
8、 過渡:作者親眼目睹了金蟬脫殼的過程,他又有哪些感受呢?
9、 過渡:默讀第七自然段看看這一自然段寫了什麼內容?體會作者觀察的仔細。
四、總結延伸
課下觀察一種小動物重點觀察它的動作,模仿本課寫法,寫 一篇觀察日記
六、板書設計
金蟬脫殼
脫殼前 金光閃閃
脫殼中 背→頭→前腳→尾
脫殼後 翅膀→大 顏色→深 翅膀→斑紋 觸角→光環
5. 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次抱母親》說課稿,不過必須是於永正老師的 ,,急急急啊,麻煩大家啦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富有情感的課文—《第一次抱母親》。文章記敘了由於母親生病住院,需要更換床單,就這樣一個非常偶然的抱母親的機會,引發了母子之間心靈的碰撞和融通。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母親對子女的愛,更表達了兒子對母親深深的感恩之情。由此可見,這篇課文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錘煉語感的好素材。 由於當今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長不知不覺地溺愛,已使孩子們對父愛、母愛的認識變得淡化,把握文本的情感有一定的難度。針對以上學情,結合教材的特色及新課程標准,我初步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通過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激發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3、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目標3為本課的教學重點,目標2為教學難點。 以上目標,我初步設想通過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我決定採用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突破重點詞語的含義,初步感悟角色特點,理清文章思路。首先,伴隨著《世上只有媽媽好》我通過一組圖片激情導入,引發學生思考:「作者為什麼抱母親?」放手讓學生試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接著,結合初讀檢查,引導學生再讀課文的每個自然段,在這個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讀准字音,重點指導學生讀好「摔」字,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如通過聯繫上下文來理解「力大無窮、突發奇想」;通過查詞典來理解「翻山越嶺、愧疚」;結合生活體驗來理解「承受、動情」等詞語。而讀的時候,著重引導學生把課文讀通、讀流利,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讀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文章脈絡,了解文中的幾個重點人物的情感點,並為學生布置了這樣作業,找到文中最打動你的句子,抄寫下來,想想,它為什麼牽動了你的心。為下文進一步品讀課文打下基礎。 下面,我重點談談第二課時的設計: 這一課時,我將以兩個沒想到為切入點,抓住作者的心情變化,引導學生品讀課文,深入文本。 一、從作者感受入手,整體感知文本。 基於學生對第一課時的了解,教學伊始,我首先引導學生回想作者第一次抱母親時的感受。學生不難說出作者發現母親很輕。接著,我順勢指導學生到文中找一找,畫一畫,把描寫作者心情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在學生的交流中,我出示句子:「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裡很難過」。引導學生用心朗讀,在評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關注「竟然」這個詞語,並進行質疑,將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為進一步品讀課文打下基礎。 二、以「兩個沒想到」為切入點,探尋作者抱母親的原因。 圍繞著「竟然什麼意思?作者沒想到什麼」我引導學生到課文的1、2自然段中去探尋作者抱母親的原因及抱母親時的發現,畫出關鍵詞句,輕聲讀一讀,在小組內議一議,體會作者的心情。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我覺得學生不難找到作者抱母親的原因,此處可放手讓學生交流,但抱母親後,作者的兩個沒想到所代表的含義學生未必能夠體會得全面,所以,我以此為切入點進行了著重指導。例如,在學生交流第一個沒想到時,我指導學生抓住「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一句中的「使勁、用力過猛、差點」等詞,用心體會,感受到作者因對母親了解不夠,估計不足而引發的出乎意料,繼而讓學生通過作動作、朗讀來體會作者此時此刻的吃驚、詫異、疑惑等情感。 第二個沒想到則引導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讀出護士的責怪的語氣以及作者內心的難過。而後我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麼這么難過?此時讓學生帶著疑問走進作者的記憶,去想像當時母親那80多斤的身體在背著妹妹、承受重擔、拉扯我們翻山越嶺的畫面,想像她擔子中會挑多少重物,讓學生抓住讓自己最感動的句子,用心朗讀,用心體會,讀出感動,悟出真情。這時學生會更深地體會到原來是這么多年來是母愛這一偉大的力量支撐著母親去承受那麼重的擔子。這時再來引讀第三個沒想到,作者的心情一覽無余。 三、抓住作者的心裡變化,找出作者愧疚的原因。 在3——5自然段的學習中,我引導學生找到描寫作者心裡變化的詞語,學生不難找到「愧疚」這個詞,那麼作者為什麼愧疚,是理解的一個重點,我引導學生繼續採用1、2自然段的讀、感、悟的方法抓住「從小抱到大」「無數次抱我」等處的描寫,母親為兒女的付出,對兒女無私的愛。她不求回報,她只要兒女們健康、幸福。這時一種想回報母親的情感已由作者身上傳遞到孩子們的心中,這時再來體會作者抱母親這一場面,就能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抓住作者抱母親的動作,感受作者的報恩之情。 在音樂聲中,我用朗讀帶領學生走進「作者抱母親入睡」這一情境,讓學生思考:同樣是抱母親,剛才的「抱」和現在的「抱」有什麼不同,指導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想一想,再回答。在交流時我將引導學生抓住作者抱母親的動作「坐、抱、輕輕地搖動」體會作者回報母親之意。此外,我還將重點出示這樣一句話「可是,我忽然看見,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眼角流下來……」並啟發學生針對畫面、結合課文內容感受這淚水背後的含義,通過適時的點撥,學生能夠體會到這是興奮的淚水,幸福的淚水,高興的淚水,感動淚水。愛的淚水……」。(板書:真情無限)而後我出示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那種濃濃的母子情充溢學生心中,此時,再來完整地而投入地朗讀四、五自然段,學生會倍加感慨,本文的難點也得以突破。 五、用筆表達心聲,讀寫結合 為了讓學生換位思考,將所感悟的情感表達出來,我設計了這樣的小練筆:請將自己心中對媽媽的感動、感激說出來,在准備好的千紙鶴上寫下一句祝福、一句感謝、一句問候,並「放飛」於黑板之上。這一設計旨在讓學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升華。課後我預留供學生選擇的作業:讓學生把寫好祝福語的千紙鶴輕輕放在媽媽的床頭,給媽媽一個驚喜。或是收集、閱讀關於母愛親情的文章,做好摘記。 以上,就是我對本課的一些初步設想,在真正地教學過程中,我會根據學生的生成情況,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設計,力求達到更好的效果。 板書設計:第一次抱母親 難過愧疚回報
6. 蘇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網站有哪些
ZAZDRRCVERBVT
7. 蘇教版科學小學四年級上冊空氣性質說課稿
空氣中有什麼(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上冊課件 (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上冊課件 1.空氣就在你的周圍,你能描述它有那些性質嗎? 2.空氣是一種單一的嗎?它主要有哪些成分組成呢?探究現在你的猜測是什麼? 氮氣 氧氣 二氧化碳稀有氣體水蒸汽 固體塵埃有什麼事實能說明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 收集證據(根據你現有的能力,你能通過實驗證明空氣中的哪些成份?) 人體呼吸時,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實驗設計你能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人體呼出的氣體含有二氧化碳. 方案一: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氣,觀察現象: 方案二:1.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氣體 2.另盛一瓶空氣 3.分別點燃的線香放入二個瓶內,觀察現象。實驗結論: 人呼吸時,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滅火一百份體積的空氣氧氣(O 2 ) 21%氮氣(N 2 )78%稀有氣體 0.94%二氧化碳 0.03%其他氣體雜質 0.03%氧氣21% 氮氣78% 其他成分1% 稀有氣體 0.94%二氧化碳 0.03%其他氣體和雜質 0.03 %歷史上對空氣的認識: 1.很長一段時間內認為空氣是一種單質 2.科學家拉瓦錫研究出空氣由氮氣和氧氣組成 3.現代對空氣成份的認識主要成分(體積分數)氮氣(78%)氧氣(21%)其他氣體(1%) 78 ___ , 21 ___ , 0.94 _________, 0.03 _________ , 0.03 . ___ ___ .
8. 小學語文蘇教版說課稿
我這有一課
這篇課來文講述了我國東北小自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色和豐富的特產,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一、第六自然段,知道了小興安嶺是林海,它一年四季景色誘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為什麼說小興安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呢?學習了課文二~五自然段後就知道了。
二、導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思考:
(1)這個自然段有幾句話?
(2)作者在描寫春天的景色時,抓住了哪些事物來描寫?(樹木、雪水、小鹿)
過渡:這些事物各有哪些特點呢?我們再來讀句子。
2、指名讀描寫樹林的句子並出示CAI課件。(畫面、字幕)
(1)樹木有什麼特點?(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
(2)「抽出」是什麼意思?(不知不覺間,突然間地長出新枝)
(3)想像一樣嫩綠的葉子是什麼樣的?
3、齊讀描寫雪水的句子並出示CAI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