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課文草原的生字拼音及組詞
課文草原生字偏來旁和組詞:自
1、毯
[tǎn]
地毯、毛毯、毯子、壁毯、渲、渲染
部首:毛
2、勒
[lè][lēi]
勾勒、勒令、勒索
部首:力
3、吟
[yín]
吟唱、低吟、呻吟、吟詩
部首:口
4、迂
[yū]
迂迴、迂腐
部首:辶
5、襟
[jīn]
衣襟、胸襟、對襟、襟懷
部首:衤
6、蹄
[tí]
蹄子、馬蹄、牛蹄、蹄筋
部首:
7、貌
[mào]
面貌、外貌、容貌、禮貌
部首:豸
8、拘
[jū][gōu]
拘束、拘謹、拘泥、拘留
部首:扌
《草原》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依次描寫草原的美麗風光,蒙古族人民熱情迎客的場面,主客飲酒聯歡的場面。通過這些畫面,表現了草原的風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草原》是現代作家、詩人老舍創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主要講了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和蒙漢聯歡圖。作者在最後引用了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抒發了作者對草原的熱愛之情和對蒙漢兩族的深情厚誼。
2. 六年級草原四字成語解釋
《草原》一課中的成語有:翠色慾流、一碧千里、襟飄帶舞
1、翠色慾流
解釋:翠綠的顏色好像就要流淌出來一樣,形容綠到了極致。
讀音:cuì sè yù liú。
引證:老舍《草原》:「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
例句:你看那楊樹剛長出嫩葉,翠色慾流,惹人喜愛。
2、一碧千里
解釋: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綠色,形容在一個十分廣闊的范圍內全是綠色。
讀音:yí bì qiān lǐ。
引證:老舍《草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例句:看著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我的心情豁然開朗。
3、襟飄帶舞
解釋:衣襟和裙帶隨風舞動。
讀音:jīn piāo dài wǔ。
引證:老舍《草原》:「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例句:海風吹過岸邊,婆娑的綠樹迎風搖曳,海邊的人襟飄帶舞。
(2)魯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草原詞語擴展閱讀
《草原》是現代作家、詩人老舍創作的一篇散文。已選入人教統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一課、部編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一課。
本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依次描寫草原的美麗風光,蒙古族人民熱情迎客的場面,主客飲酒聯歡的場面。
作者在最後引用了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抒發了作者對草原的熱愛之情和對蒙漢兩族的深情厚誼。
全文一共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大草原十分美麗,作者對此贊嘆不已。
第二部分(2~4自然段),熱情好客的主人接待了作者一行人。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快要離開了,大家十分不舍。
3. 六年級上冊第1課《草原》生字的同音字
《草原》沒有同音字。
《草原》中的生字如下:
1、迂(yū)回:迴旋,盤旋。文中指河像帶子專,彎彎曲曲的屬樣子。
2、襟(jīn)飄帶舞:衣襟和裙帶迎風飄動。
3、轉(zhuǎn):改換方向,位置,形勢,情況等。
(3)魯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草原詞語擴展閱讀
本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通過寫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依次描繪了草原的美麗風光、蒙古族人民熱情迎客的場面與主客飲酒聯歡的場面。通過這些畫面的刻畫,表現了草原的風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這個作品被選進了北師大版的四年級上冊語文書,部編人教版的六年級上冊語文書第一課,冀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書和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書,作者老舍,原名舒慶春。作者表達了對草原的喜愛之情和蒙漢兩族的深情厚誼。
文章主要描繪了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和主客聯歡圖這三幅生動的畫面 。作者在最後引用「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抒發了對草原的熱愛之情和對蒙漢兩族的深情厚誼。
4. 六年級課文草原全文
六年級課文草原全文如下: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裡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綉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牛羊多了起來,也看到了馬群,隱隱有鞭子的輕響。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是主人來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車跟著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許多匹馬,許多輛車。人很多,都是從幾十里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的。主人們下了馬,我們下了車。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主客都盤腿坐下,誰都有禮貌,誰都又那麼親熱,一點兒不拘束。不大一會兒,好客的主人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幹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這時候,鄂溫克姑娘們戴著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點兒羞澀,來給客人們唱民歌。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麼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麼,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飯後,小夥子們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們也舞的舞,唱的唱,並且要騎一騎蒙古馬。太陽已經偏西,誰也不肯走。是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文章出自老舍先生的《內蒙風光》,表達了作者對草原的喜愛之情和蒙漢兩族的深情厚誼。
(4)魯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草原詞語擴展閱讀:
一、作者簡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
二、作者影響
1、文化影響
老舍致力於文學的普及和曲藝的改造,是民間曲藝改革的一位先驅者。
在中國現代作家之中,老舍是唯一一個能夠身體力行地將文學與曲藝進行結合,長時間地關注曲藝發展,並且在新中國成立後親自參與了曲藝,尤其是主要曲種(相聲)的社會主義改造的作家。
2、政治影響
老舍和郭沫若等人組織了「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並擔任常務理事兼總務部主任,負責領導日常會務,對外代表「文協」,老舍在擔任總務部主任期間團結了全國的抗戰文人,使這一時期成為現代文學史上文藝界團結得最好的時期之一。
3、文學獎項
為紀念老舍先生以及鼓勵創作優秀的文藝作品,北京市文聯和老舍文藝基金會於1999年創立了老舍文學獎,該獎項主要獎勵北京籍作者的創作和在京出版和發表的優秀作品,每兩至三年評選一次。
5. 六年級上冊語文人教版第一篇課文草原課外積累怎麼寫
1.作者為什麼把進山看景說成「山中訪友」?
設題意圖是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展開想像,進入課文所描寫的情境。第1問主要是讓學生抓住作者所描寫的景點,理清思路。第2問主要是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寫作技巧。關於第1問,要引導學生通過抓關鍵詞來回答。作者在山中拜訪的「朋友」是自然界的各種景物,如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雲、瀑布、懸崖、落葉、小花、陣雨、螞蟻、歸鳥等。
課文為什麼以《山中訪友》為題?從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我」和山裡的「朋友」有著深厚的感情?讓學生細致深入地讀文,找出描寫可以看出「我」和山裡的「朋友」有著深厚感情的有關語句,讀讀體會,再組織交流。
老橋——「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樹——「是我的知己」,「彷彿自己也是一棵樹」;山泉——「要我重新梳妝」;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渾的男高音多麼有氣勢」;懸崖——「挺拔的身軀」,「高高的額頭上彷彿刻滿了智慧」;白雲——「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雲雀——談「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裡,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們能跟我們說話,能跟我們交流,它們成了我們的朋友。作者進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訪友」。
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
把「老橋」比喻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寫出了橋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無聞為大眾服務的品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橋的贊美和敬佩。
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
鳥兒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喚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閃亮,而是在「與我交換眼神」。一聲「呼喚」,一個「眼神」,這種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自己和鳥兒、露珠這兩位朋友間的默契和情誼。
6. 六年級語文書草原的批註
《草原》課文分析
《草原》這篇散文記敘了老舍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字里行間浸潤著濃郁的草原風情: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騎馬迎客、把酒聯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表現了蒙古族同胞的純朴、熱情好客,以及蒙漢兩族人民團結互助的深情厚誼。
一、動靜結合繪美景
課文首先抓住色彩寫靜態,突出碧綠。作者首先寫草原的主色調——「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接著具體寫出它綠得有層次——「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綠得濃烈——「到處翠色慾流」;充滿了生機——「像無邊的綠毯」,像「中國畫」。在這萬綠叢中還點綴著白色的羊群、明亮的河流、棕灰色的馬群和各色的衣裳,真可謂五彩繽紛、美麗迷人,讓人心曠神怡,激情滿懷。
其次,抓住聲音寫動態,突出熱鬧。初入草原,偶爾有「忽飛忽落的小鳥」聲;接著「隱隱有鞭子的輕響」;後來「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這聲音由低到高,由稀到密,使草原變靜為動,為草原增添了生機與活力,也帶來了歡樂。
二、馬躍人歡顯真情
寫馬群,突出一個「快」。快到目的地時,「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疾馳,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見到了客人,「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群馬疾馳,遠迎客人,足見主人心情之急切,歡迎之熱烈、真摯啊。
寫賓主,突出一個「親」。蒙古包外,賓主相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進了蒙古包,「奶菜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端進來大盤子的手抓羊肉」;幹部和老翁都向「我們」敬酒再敬酒。賓主們還一起聯歡,鄂溫克姑娘們戴著尖尖的帽子給客人們唱民歌;「我們同行的歌手」也唱起來。小夥子們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們也載歌載舞,騎馬賓士。這些都充分說明主人熱情好客。這盛情待客,蒙漢人民情誼深厚,親如兄弟,團結互助齊向前的氣氛,表現得特別濃烈,充滿真情。
三、矛盾手法見奇妙
老舍先生在文中故意將對立和排斥的描寫巧妙地熔於一爐,使語言在簡潔中見深刻、普通中見哲理,生動而鮮明地表達了復雜的思想感情。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放眼望去,到處都是碧綠的草原,無邊無際啊!然而,既寫「一碧千里」,為什麼又要轉接「並不茫茫」?一般說來,「茫茫」有無邊無際的意思,這里卻不是這個解釋,否則將與上面「一碧千里」的描寫產生矛盾。原來作者初入草原,感受新鮮,心情激動,用上「並不茫茫」則與「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的草原特點緊密關聯:草原一派碧綠,漫無邊際,放眼望去,一切都歷歷在目,沒有模糊不清的朦朧感受。因此,「茫茫」應理解為模糊、朦朧。
2.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
——「翠色慾流」是說翠色將流而未流;而「流入雲際」,則是說翠色已經流入雲間。這兩者自相矛盾嗎?其實,這非但不矛盾,反而形象地活現了草原景物的逼真情態,突出了草原空曠遼闊的特點,傳達了作者的忘我之情。「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分別描寫了兩種不同的視覺形象。前句是近鏡頭描寫:草原綠得濃厚將滴,綠得油亮閃光,給人「欲流」的感覺。這是化靜為動,突現草的色澤和草的生命,洋溢著無限的熱愛和贊嘆之情。後一句是遠鏡頭描寫:極目遠眺,草原與長空相接,濃綠與雲天相映,翠色千里,連綿不斷,一直伸向雲天深處。由於汽車在前進,所看見的那些「只有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小丘,一碧千里的草原,不正在悄悄地流入雲天嗎?
3.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驚嘆」與「舒服」,「願久立」與「想坐下」是互相矛盾的。其實,作者驚嘆的是那從未見過的「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的大草原;舒服的是草原浩瀚、生機勃勃,視野開闊,令人心曠神怡;「願久立」,是因為草原景色迷人,「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何況是感情豐富的人呢;「想坐下」,是因為眼前美景沁潤著心田,內心涌動著一股勃勃詩情,想借詩歌來抒發。正是這矛盾的手法巧妙地刻畫出「我」在這種境界里的復雜的內心感受,多麼的自然得體啊!
4.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粗讀起來,似乎有一點矛盾:草原真的靜寂,「聽不見一點兒聲音」?草原真的一無所有,「看不見什麼東西」?如果真的這樣,「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難道不是一點些東西?難道它們沒有一聲鳴叫?或者叫聲低得讓人聽不見?其實,作者在形容草原的靜謐,在形容草原的空曠,給讀者傳達了一種「鳥鳴山更幽」的感受。這樣以聲寫寂,以動襯靜,突出了遼闊草原寂而不死,靜中見活的生機。
四、詩句作結意無窮
「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詩句寫在結尾起什麼作用呢?首先,結句照應全篇。空氣清鮮,天空明朗,草原遼闊,一碧千里,令人陶然欲醉,於是「可愛」「愉快」「驚嘆」「舒服」這種種感受油然而生,「境」與「情」融為一體,結句的「天涯碧草」恰有概括與遙相呼應之妙;而「蒙漢情深」「話斜陽」則與上文所寫蒙族牧民縱馬疾馳、遠道迎客、盛情款待、歌舞迎賓的內容相關聯,同樣具有照應之效。其次,結句揭旨傳情。作者一行剛剛踏入草原,就從心底升騰起熱愛之情;待到牧民們遠道迎接,歡呼,握手,敬酒,唱歌,表演,賓主雙方親如一家,,真是深情厚誼感人心哪!結句「蒙漢情深」正是概括揭示,明白暢達。而「何忍別」「話斜陽」,一來突出了主客雙方不忍離別的內心世界;二來展示了主客雙方的動人情態——夕陽西下,戀戀難舍,心中的話兒簡直說不完。關鍵在於「情深」,兄弟之情溢於言表!然後,結句啟迪想像。蒙漢兩族人民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依戀不舍,娓娓而談,直到夕陽西下。這猶如一個特寫鏡頭,讓我們不僅感受到他們的惜別之情,而且生發了聯想:他們究竟在「話」什麼呢?或者感謝主人熱情接待,或者希望客人不久再來,或者互相鼓舞、交流看法,大家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大道上攜手並進……結句當如撞鍾,餘音繚繞。老舍用詩句結尾照應全篇、揭示題旨、傳達深情,的確讓人感受到了悠然難盡的韻味啊!
7. 小學語文蘇教版6年級16課草原的重點詞語是什麼(越多越好)(15個左右)
渲染 迂迴 玻璃抄 襟飄帶襲舞 彩虹 馬蹄 羞澀 摔跤 一碧千里 翠色慾流 勾勒 灑脫 靜寂 微笑 疾馳 拘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