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六年級上冊語文25課【伯牙絕弦】文言文翻譯
伯牙絕弦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注譯:絕 :斷絕善 :擅長,善於。鼓 :彈。志在高山 :心裡想到高山。哉 :語氣詞,表示感嘆也表示"啊"的意思。峨峨 :高兮 :語氣詞,相當於\「啊\」。若 :像~~一樣。洋洋 :廣大。念 :心裡所想的。必 :一定,必定。之:他。謂 :認為。知音 :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乃 :就。復:再,又。弦:在這里讀作\「閑\」的音。譯文: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擅長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巍峨的泰山,鍾子期聽了贊嘆道:\「好啊!這琴聲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澎湃的江河,鍾子期贊嘆道:\「好啊,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 無論伯牙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准確地說出他心中所想的。鍾子期去世後,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鍾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於是,他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斷絕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朗讀停頓:註:\「\/\」為停頓處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望採納,謝謝。。。。
②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練習冊(人教版)25課<伯牙絕弦>答案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雲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回這方面答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於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伯牙絕弦」,是交朋結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並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系與友情的標准,說它是東方文化之瑰寶也當之無愧。
故事盪氣回腸、耐人尋味。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於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於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鍾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准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③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堂作業本25課《伯牙絕弦》答案
1.給帶點字選擇正確的解釋,將序號寫在括弧里。 (1)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擅長,長於)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良好)
善:①善良。②良好。③熟悉。④擅長,長於。⑤容易。
2.照樣子,寫詞語。
泰山峨峨 江河洋洋 清風徐徐 明月皎皎 炊煙裊裊 春雨瀟瀟 白雪皚皚 芳草萋萋 楊柳依依 雲霧蒙蒙 霞光灼灼
3.解釋帶點的字,並寫出整句話的意思。
(1)伯牙鼓(彈)琴,志(心裡想)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像,好像)泰山!」
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聽了(贊嘆)道:「你彈得太好了!簡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2)伯牙所念(想到的),鍾子期必(都)得(懂得)之。 不管伯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准確地領悟到他的心意。
(3)子期死,伯牙謂(覺得)世再無知音,乃(於是)破琴絕(斷)弦,終身不復(再,重新)鼓。
鍾子期死後,伯牙覺得世上再難找到聽得懂他琴聲的人了,於是他把心愛的琴摔碎,終身不復彈琴 4.根據課文內容填空,並照樣子再寫幾句。
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1.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鍾子期曰:「 善哉,(徐徐)兮若(清風)!」志在明月,鍾子期曰 :「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2.伯牙鼓琴,志在春雨,鍾子期曰:「 善哉,(瀟瀟)兮若(春雨)!」志在雲霧,鍾子期曰 :「善哉,(蒙蒙)乎若(雲霧)!」
3.伯牙鼓琴,志在炊煙,鍾子期曰:「 善哉,(裊裊)兮若(炊煙)!」志在楊柳,鍾子期曰 :「善哉,(依依)乎若(楊柳)!」
4.伯牙鼓琴,志在白雪,鍾子期曰:「 善哉,(皚皚)兮若(白雪)!」志在芳草,鍾子期曰 :「善哉,(萋萋)乎若(芳草)!」
課文中有一句話概括了上述種種場景,這句話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5.默讀課文,回答問題。
(1)伯牙為什麼要「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答:因為伯牙認為:鍾子期是唯一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是自己的知音。鍾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鍾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於是,他把心愛的琴摔碎,終身不再彈琴。
(2)通過學習,你對「知音」有了什麼認識?
答:「知音」,就是比喻對自己非常了解,有共同語言的人。 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贊之,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這就叫——知音。
(3)看到伯牙破琴絕弦的行為,你想對他說些什麼?
答:「伯牙,你的一舉一動都是悲壯的,你的舉動,見證了你與子期的深情厚誼。當你摔琴時,你一定在想著子期,想起你們初相逢的時候,想起你們彈琴交談的時候,也想起了你見子期最後一面時依依惜別的畫面。想到這兒,你一定悲痛不已,看著這台古琴,根根琴弦幻出子期的面影,你是多麼不舍。「砰」聽見琴摔隨的聲音,那也是你心碎的聲音。此時,高山默默,它在想:「伯牙呀,既然你賦予我靈性,就讓我的靈性隨逝去的琴聲而去吧!」此時,江河無語,它在想:「伯牙呀,既然你的創作賦予我美感,就讓我的美感隨你對子期的懷念深埋於地下吧!」看,伯牙,江河,高山都沉默了,你的心也一定很痛很痛,那種痛是難以言喻的,沒了知音,彈琴還有什麼樂趣可求,還怎麼能叫藝術。伯牙,你的做法,是一種友誼的追求,更是對朋友的懷念,是的,這就是知音!
④ 在六年級上冊語文大冊子25課《伯牙絕弦》這篇課文中,俞伯牙和鍾子期為什麼會成為知音急需
伯牙絕弦是講述復知制音難求的一個故事,俞伯牙與鍾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範。俞伯牙善於演奏,鍾子期善於欣賞。這就是「知音」一詞的由來。後鍾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萬分,認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會有人像鍾子期一樣能體會他演奏的意境。所以,終生不再彈琴了
⑤ 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25課《伯牙絕弦》近義詞 反義詞 多音字啊
1、選擇加點字的正確解釋,把序號填入括弧。
絕:①斷絕 ②窮盡 ③走不通的 ④獨一無二的 ⑤極、最
伯牙絕琴( ) 斬盡殺絕( ) 絕處逢生( )
美妙絕倫( ) 絕大多數( ) 懸崖絕壁( )
善:①擅長、善於 ②好 ③善良 ④容易,易於 ⑤辦好、弄好伯牙善鼓琴( )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心懷不善( )
多愁善感( ) 善始善終( ) 英勇善戰( )
2、句子停頓不恰當的一句是:( )
①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②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③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④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3、按課文內容填空並回答問題。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 」
①句子含義:
②從這個句子我體會到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 。
①句子含義:
②從這個句子我體會到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1、 在這首伯牙追悼知音鍾子期的詩歌中,和「破琴絕弦,終身
不復鼓」意思一樣的詩句是
最能表達伯牙痛失知音後的心情的詩句是 。
2、 解釋下列詩句的意思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
☆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3、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和成語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君子之交淡如水 ☆士為知己者
☆死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酒逢知己千杯少
☆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莫逆之交 管(仲)鮑(叔牙)之交 刎頸之交 忘年之交 患難之交
字面解釋:
鼓:彈。 志在高山:心裡想到高山。 峨峨:高。
兮:語氣助詞,相當於「啊」。 絕:斷絕.
念:指伯牙心裡所想的,所要表達的內容。
善:擅長,善於。 若泰山:就好像泰山一樣。若:好像。
曰:說. 善哉:語氣詞,表示感嘆.意為「好啊」,「妙啊」。
洋洋:廣大。 謂:認為,覺得
之:代詞 必:一定
所念:(心中)所想到的。 得之:知道,明白。必定準確的知道。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知趣相同和有共同語言的人。近義詞:知己、知交、知友。
破琴絕弦:把琴摔壞,把弦拉斷。
不復鼓:復:再,重新。再也不彈琴。
譯文:俞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俞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說:「好啊,我彷彿看見一座巍峨峻拔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俞伯牙心裡想到流水,鍾子期說:「好啊,我彷彿看見了奔騰不息的江河!」總之俞伯牙心裡想的,鍾子期就一定能知道他的心意。鍾子期死後,俞伯牙覺得世上再也沒有知音了,覺得很傷心。於是摔破了琴,挑斷了琴弦,決定一生不再彈琴。
這就是「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俞伯牙痛心疾首懷念子期,人們用此感嘆知音難覓。
此後,由於這個故事,人們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尋或樂曲美妙,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心意,同自己有共同語言的的人,「伯牙絕弦」一詞也漸漸演變成了一種意思:由於知音逝世,從而棄絕某種專長或愛好,表示悼念。
⑥ 義務教學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25課伯牙絕弦的大意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雲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於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伯牙絕弦」,是交朋結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並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系與友情的標准,說它是東方文化之瑰寶也當之無愧。
故事盪氣回腸、耐人尋味。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於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於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鍾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准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藉助注釋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本文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善哉」,太好了。「若」,好像。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聽了(贊嘆)道:「你彈得太好了!簡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裡想到流水,鍾子期(如痴如醉,擊節稱快):「妙極了!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從我心中流過)!」
讀了這個句子,我們對「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有了更真切、更形象的了解。伯牙琴技出神入化,鍾子期欣賞水平同樣高超。教學時,可通過反復吟誦,體會鍾子期發自內心的贊嘆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時欣喜若狂的心情。
②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不管伯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准確地道出他的心意。伯牙精妙的樂曲,只有通曉音律的鍾子期能真正聽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鍾子期能真正理解。情投意合,這才是知音啊!
③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破琴」,把琴摔碎。「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這里指伯牙把鍾子期當做他的知音。「復」,再,重新。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鍾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於是,他把心愛的琴摔碎,終身不再彈琴。
鍾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黯然神傷,毅然決然地「破琴絕弦」,這是何等悲壯而又感人的行為!朋友間的深情厚誼令人動容。千百年來,「知音」典故不但在華夏大地傳為美談,而且名揚海外。
(2)對詞語的理解。
伯牙絕弦:絕,斷絕。伯牙因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彈琴。比喻知己喪亡後,棄絕某種專長愛好,表示悼念。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
二、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三、教學建議
1.這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學習本文首先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流利,特別要注意停頓恰當。如: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2.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有助於培養學生藉助注釋,自主讀懂課文的意思。建議採取以下步驟:
(1)學生嘗試讀文,根據讀文情況教師可示範讀文,指導學生恰當停頓,讀好兩個表示感嘆的語氣詞「哉、兮」,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2)課文讀通順後,請學生根據注釋、插圖並聯繫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教師加以點撥,使學生能貫通上下文。
3.了解課文內容後,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在讀中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和欣賞的真摯友情,交流對「知音」的感受和體會。有條件的,可安排學生聆聽《高山流水》,欣賞渾厚、流暢的旋律,感受音樂的無窮魅力。
4.拓展交流古今中外關於交友的名言佳句,體會人們對友情的珍視。
5.文言文的教學要注重自讀自悟。讀得充分,讀得入情,讀出文章的韻味。人文內涵只要有所體會即可,不必強行灌輸。
四、教學案例
一、揭題導入
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的《伯牙絕弦》。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能進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歡文言文。
二、整體讀文
1.自由讀,大聲讀,有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
2.再讀,隨機點評,必要時教師范讀或帶讀,注意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三、初解絕弦
1.理解文章的題目:「伯牙絕弦」是什麼意思?(引導學生用大家熟悉的表達方式說,學習文言文要學會變通。)
2.文章還在哪裡提到了伯牙絕弦?這里的「絕弦」意味著什麼,向世人宣告了什麼?(它意味著終身不再彈琴,向世人宣告了徹底地放棄彈琴。)
四、再解絕弦
(一)何為知音。
將文章再讀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讀懂了,哪些地方沒讀懂?學生研讀課文後交流。
預設的幾個教學生成點:
1.四個「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聽」中的「善」字可以理解為「擅長、善於」的意思;兩個「善哉」是表贊嘆之義。
2.從何處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換位體驗: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過伯牙的琴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於是你怎麼贊嘆?
3.既然說伯牙善鼓琴,那麼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聲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場景呢?引導學生想像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
4.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假如現在你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於是你怎麼贊嘆?(「善哉,徐徐兮若清風!」)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過伯牙的琴聲,你看見那皎皎的明月了嗎?於是你怎麼贊嘆?(「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5.一起想像這樣一幅畫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志在春雨、志在雲霧、志在炊煙……子期會怎樣贊嘆?引導學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說句子。
6.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贊之,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這就叫——知音。而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風,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知音!
(二)相遇相知。
1.伯牙當時已經是楚國著名的音樂家,你說他還會缺少贊美嗎?他為什麼獨獨把子期看作知音?
2.當伯牙聽見別人那些不著邊際的贊美的時候,你能體會到什麼心情嗎?
3.那時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種渴望,渴望什麼?他一定忍不住在心裡無數次地發出呼喚,他呼喚什麼?
4.終於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鍾子期!面對如此善聽的子期,面對這樣難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他一定會對子期說什麼?
5.知我者,子期也!這時的伯牙與子期,你覺得他們還僅僅是一對音樂方面的知音嗎?
6.知音歡聚,一定非常歡樂、非常融洽,再讀課文,感受知音歡聚的融洽與歡樂。
(三)知音之死。
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學生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1.子期死,伯牙怎麼就會認為世上再無知音了呢?
2.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過去的生活中了,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經不堪承受。這種無人能夠傾訴的痛苦,最後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了出來: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在這里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弦的同時也斷絕了什麼?
3.當你理解了伯牙此時的心情,請再讀這句話。
五、深悟絕弦
1
⑦ 語文六年級上冊25課《博揚絕弦》教案
教學目標: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能根據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見真摯的友情。教學重難點:1.重點:學生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2.難點: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教學准備:《高山流水》的樂曲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學過程:一、課前談話、揭題導入師:我們來做一個文字游戲,老師說一個「楊柳依依」,你們也說幾個這樣的詞。引導學生說詞。老師再說幾個這樣的詞。課件出示:清風徐徐楊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煙裊裊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綿綿這些詞都是描寫什麼的?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這些都是美麗的自然景物。師:平時如果有意識地積累這些詞語,對寫作一定有幫助。[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談話設計,不僅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加孩子的語言積累,而且能夠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於教學的展開。為課文的拓展做好了鋪墊,為幫助孩子理解課文內容,為孩子的說話訓練鋪好路。]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記載了兩個好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設計意圖: 導入部分將詞語積累的環節快速過渡到學文中來,拉近文本和學生的距離]二、初讀課文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讀准字音。2.生再讀課文,根據自己對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頓恰當。3.指名讀,學生評議,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讀好文言文的節奏。4.師范讀,齊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指導:峨峨兮/ 若/ 泰山洋洋兮/ 若/ 江河伯牙謂/ 世/ 再無知音[設計意圖:此環節設計意圖在於讓學生讀熟課文的基礎上,體會文言文的節奏美,也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鋪墊]三、讀懂課文內容1.師:這是一個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鍾子期,課文記敘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學習文言文有哪些方法?(藉助課後的注釋;聯繫上下文理解;通過平時學習古詩知道學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學會用自己的話讀懂課文的意思)2.學生自學,弄懂課文的意思。3.通過自學,你讀懂了什麼?(伯牙和鍾子期互為知音)4.你從哪裡看出伯牙和鍾子期互為知音?(在生與生的交流中,教師作點撥、指導,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的意思,並繼續強化、總結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學生感情朗讀此句。引導理解知己: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在遇到鍾子期前,他會缺少贊美嗎?別人對他的贊美是什麼樣的?為什麼偏偏視鍾子期為知音?(表面的。膚淺的。因為其他人聽不懂,而鍾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最能明白伯牙內心深處的表白……)說話練習:如果你是伯牙,當聽不到子期的贊美時,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失望、寂寞、憂慮、渴望……)後來,當你終於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樣的?(快樂、激動、充滿希望、欣慰……)5.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學生再一次自由朗讀後交流。出示課件:「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意思一樣嗎?質疑:前面的兩個「善」是什麼意思?後面的兩個「善」可以怎麼說?(好啊!)師:相當與現代的什麼?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麼說?(真棒啊!了不起!真厲害!……)總結:由此可以看這里的「善哉」表示贊嘆。齊讀」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老師贊嘆「善哉」,理解「善哉」表贊嘆的意思。理解知己的含義:學到此時,我們能理解「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的含義了嗎?(他們之間心息相通,是知音。)[設計意圖:此環節設計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感悟重點句子和重點詞語,理解人物之間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四、品味知音之情1.伯牙琴藝高操,所奏樂曲悠揚動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贊嘆?指導讀鍾子期贊嘆的語句。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聲不僅能表現高山流水,還能讓具有很高音樂鑒賞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場景。想像一下,伯牙的琴聲還表現了哪些動人的場景呢?引導學生想像: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等。3.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假如現在你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於是你怎麼贊嘆?(「善哉,徐徐兮若清風!」)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過伯牙的琴聲,你看見那皎皎的明月了嗎?你將如何贊嘆?(「善哉,皎皎乎若明月!」)4.一起想像這樣一幅畫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志在春雨、志在雲霧、志在炊煙……子期會怎樣贊嘆?引導學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說句子。5.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贊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這就叫──知音。而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風,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知音!6.感情誦讀2──4句。7.而伯牙在楚國是著名的彈琴高手,他能通過樂曲表達自己豐富的情感。當他一次次將自己的情感融入琴聲中,彈奏出一首首美妙的樂曲時,你想,他渴望得到什麼?(可能是稱贊)周圍的人會怎麼稱贊呢?(琴藝高超、琴藝爐火純青)8.這些贊美之聲聽多了也不過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還渴望什麼?(渴望有一個懂自己音樂的人)當聽到子期對自己心意的領會,他的心裡會想些什麼呢?或會對子期說些什麼呢?9.從那以後,伯牙、子期形影不離,一個善鼓琴,一個善聽,他們共同交流著對音樂的理解。再讀課文1──4句,感受知音歡聚的融洽與歡樂。10.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學生讀。師:這句話僅僅是講伯牙終身不彈琴嗎?他向世人宣告了什麼?你如何理解伯牙當時的心情?引導學生感悟: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了。(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過去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無人傾訴的痛苦,無邊的孤獨寂寞,最後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了出來;伯牙用絕弦的方式表達對子期的思念。)11.當你理解了伯牙此時的心情,請再讀這句話。12.帶著自己的感受再次誦讀課文。[設計意圖:此環節讓學生進行拓展練習,自然而然理解了伯牙與鍾子期是人生知己。]五、深悟知音1.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里,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動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鍾子期。出示詩歌學生讀: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無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只有這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生再次感情朗讀課文。3.人們根據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播放樂曲,學生欣賞)伴著那一曲動人的《高山流水》再讀讀這個故事。(學生再讀課文,試著背誦)[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補充資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無邊孤寂和懷念之情,讓學生為伯牙痛苦絕望的悲涼之情發出了深深感嘆,理解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也許一無所獲,但是事情不在於結果,而在於追求。]六、作業:收集體現知音良朋的詩文和名言名句。板書:25.伯牙絕弦伯牙善鼓琴所念絕弦(知音)鍾子期善聽必得之死[教學思考:本課設計時主要抓住重點句「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體會知己含義,為了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結合,設計了拓展練習,再圍繞「絕弦」,讓我們感受到不僅僅是伯牙、子期心靈相通的情義,最後設計了《高山流水》的音樂欣賞,讓從教者與學生一起在美妙的音樂中感受藝術的魅力。教學時要多引導學生對文言文的讀、思、悟,要讀得充分,讀得入理,讀出韻味,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2006-12-16]〖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⑧ 25.伯牙絕弦課文帶拼音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回峨峨兮若泰山!答」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注譯絕 :斷絕
善 :擅長,善於。
鼓 :彈。
志在高山 :心裡想到高山。
哉 :語氣詞,表示感嘆也表示"啊"的意思。
峨峨 :高
兮 :語氣詞,相當於「啊」。
若 :像~~一樣。
洋洋 :廣大。
念 :心裡所想的。
必 :一定,必定。
之:他。謂 :認為。
知音 :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
乃 :就。
復:再,又。
弦:在這里讀作「閑」的音。
譯文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擅長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巍峨的泰山,鍾子期聽了贊嘆道:「好啊!這琴聲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澎湃的江河,鍾子期贊嘆道:「好啊,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 無論伯牙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准確地說出他心中所想的。鍾子期去世後,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鍾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於是,他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斷絕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
⑨ 語文六年級上冊25課《伯牙絕弦》的資料,誰有
伯牙絕弦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注釋】
鼓:彈
志在高山:心裡想到高山。
峨峨:高。
兮:語氣助詞,相當於「啊」。
絕:斷絕.
念:指伯牙心裡所想的,所要表達的內容。
善:擅長,善於。
若泰山:就好像泰山一樣。若:好像。
曰:說.
善哉:語氣詞,表示感嘆.意為「好啊」,「妙啊」。
洋洋:廣大
謂:認為,覺得
之:他
必:一定
所念:(心中)所想到的。
得之:知道,明白。必定準確的知道。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知趣相同和有共同語言的人。近義詞:知己、知交、知友。
破琴絕弦:摔琴斷弦
不復鼓:復:再,重新。再也不彈琴。
【譯文】
俞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俞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說:「好啊,我彷彿看見一座巍峨峻拔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俞伯牙心裡想到流水,鍾子期說:「好啊,我彷彿看見了奔騰不息的江河!」俞伯牙心裡想的,鍾子期一定能知道他的心意。鍾子期死後,俞伯牙覺得世上再也沒有知音了,就把琴摔壞,和琴弦斷絕關系,一生不再彈琴。
這就是「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俞伯牙痛心疾首懷念子期,人們用此感嘆知音難覓。
此後,因為這個故事,人們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尋或樂曲美妙,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心意,同自己有共同語言的的人,「伯牙絕弦」一詞也漸漸演變成了一種意思:因為知音逝世,從而棄絕某種專長或愛好,表示悼念。
【詩句鏈接】
浪說曾分鮑叔金,誰人辨得伯牙琴!
干今交道好如鬼,湖海空懸一片心。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杯土,慘然傷我心!
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歷盡天涯無足語,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勢利交懷勢利心,斯文誰復念知音!
伯牙不作鍾期逝,千古令人說破琴。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伯牙介紹】
伯牙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人。
在《呂氏春秋》和《列子》中,記載有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一直為後世所傳誦。
據《呂氏春秋.本味篇》記載: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時而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摔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中,用生動的筆觸描寫了這個動人的故事: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寫下了一首短歌,來悼念自己的知音鍾子期: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琴操》、《樂府解題》記載有伯牙學琴的故事:著名琴家成連先生是伯牙的老師,伯牙跟成連學了三年琴卻沒有太大的長進。成連說自已只能教彈琴技藝,而其師萬子春善移情,便帶伯牙去東海找萬子春請教移情之法。可伯牙到了東海,並未見到萬子春,只看見洶涌的波濤,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鳥,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說:「先生移我情矣!」於是創作了《水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