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鹿和狼的故事課文全解
1、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2、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概括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3、體會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明白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聽過有關狼的故事嗎?你覺得狼是一種怎樣的動物?
是啊!在我們的印象中,狼是一種兇殘的動物,應該毫不留情
《鹿和狼的故事》,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第14課課文。這篇文章講述了20世紀初,美國總統羅斯福因為發布了一項錯誤的命令,使凱巴伯森林生物鏈不平衡而引起的巨大後果。
2內容簡介
在凱巴伯森林裡,鹿的數量只有4千隻,而美國總統羅斯福卻認為鹿的數量少的原因是狼所導致,就下令捕殺狼群,狼群的數量急劇下降,鹿的數量越來越多,並發生一系列的生態災難。
3作者簡介
胡勘平,中國自然林業會議人員,中國林業編輯會員,編寫綠色時報,拯救過藏羚羊。
作為自然之友的出版物,由胡勘平主持編寫的《地球家園》(199
胡勘平
7),被讀書界認為是中國兒童環保讀物中最好的一本;列入了「自然之友書」,截至1999年11月,共出《自然之友通訊》(《簡報》)16期、英文簡報3期、教學資料《綠色之聲》一期。胡勘平拯救過藏羚羊,寫過《鹿和狼的故事》。今做完議會,前往新疆和甘肅。他是中國自然林業會議人員,是中國林業編輯會員,登錄綠色時報。
作為自然之友的出版物,由胡勘平主持編寫的《地球家園》(1997),至今仍被讀書界認為是中國兒童環保讀物中最好的一本;列入了「自然之友書」,截至1999年11月,五年來共出《自然之友通訊》(《簡報》)16期、英文簡報3期、教學資料《綠色之聲》一期。
胡勘平在被譽為"綠色諾貝爾獎"的戈德曼環境獎評獎委員會中,於2006年4月24日晚在美國舊金山市向今年榮獲該獎項的6位生態保護人士頒獎.在保護中國雲南生態環境和推動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國民間環保組織"綠色流域"主任於曉剛先生成為本年度該獎在亞洲的唯一得主。它的主要內容是:在美國一個森林裡有四千隻鹿出沒,凶惡的狼是鹿的天敵,美國總統下令獵人消滅狼群。很快鹿增多了,達到了十萬只。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難逃厄運綠色植物一天天減少,飢餓造成鹿大量死亡,疾病流行,無數只鹿死亡,從十萬只銳減到只剩八千隻病鹿在苟延殘喘。
4鹿和狼的故事課文
20世紀初,美國亞里桑那州北部的凱巴伯森林還是松杉蔥郁,生機勃勃。有四千隻左右的鹿在林間出沒,凶惡殘忍的狼是鹿的大敵。
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很想讓凱巴伯森林裡的鹿得到有效的保護,繁殖得更多一些。他宣布凱巴伯森林為全國狩獵保護區,並決定由政府雇請獵人到那裡去消滅狼。
槍聲在森林中回盪。在獵人冰冷的槍口下,狼接連發出慘叫,一命嗚呼。經過25年的獵捕,有六千多隻狼先後斃命。森林中其他以鹿為捕食對象的野獸(如豹子)也被獵殺了很多。
得到特別保護的鹿成了凱巴伯森林中的「寵兒」,在這個「自由王國」中,它們自由自在地生長繁育,自由自在地啃食樹木,過著沒有危險、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總數超過了十萬只。十萬多隻鹿在森林中東啃西啃,灌木叢吃光了就啃食小樹,小樹吃光後又啃食大樹的樹皮……一切能被鹿吃的植物都難逃厄運。森林中的綠色植被在一天天減少,大地露出的枯黃在一天天擴大。
災難終於降臨到鹿群頭上。先是飢餓造成鹿的大量死亡,接著又是疾病流行,無數只鹿消失了蹤影。兩年之後,鹿群的總量由十萬只銳減到四萬只。到1942年,整個凱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隻病鹿在苟延殘喘。
羅斯福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他下令捕殺的惡狼,居然也是森林的保護者!盡管狼吃鹿,它卻維護著鹿群的種群穩定。這是因為,狼吃掉一些鹿後,就可以將森林中鹿的總數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程度,森林也就不會被鹿群糟蹋得面目全非。同時,狼吃掉的多數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對鹿群的威脅。而羅斯福下定決心要保護的鹿,一旦數量超過森林可以承載的限度,就會破壞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給森林帶來巨大的生態災難。也就是說,過多的鹿會成為毀滅森林的罪魁禍首。
這與人們對狼和鹿的認識似乎是相悖的。在任何一個民族,凡是以動物為題材的童話,狼幾乎永遠擔著一個欺負弱小的惡名。如,中國「大灰狼」的故事和西方「小紅帽」的故事。而鹿則幾乎總是美麗、善良的化身。狼是兇殘的,所以要消滅;鹿是善良的,所以要保護。羅斯福保護鹿群的政策,就是根據這種習慣的看法和童話的原則制定的。
凱巴伯森林中發生的這一系列故事說明,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僅僅根據人類自身的片面認識,去判定動物的善惡益害,有時會犯嚴重的錯誤。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人們必須尊重動物乃至整個生物界中的這種相互關系。
2.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鹿和狼的故事最後一個自然段的體會
凱巴伯森林中抄發生的這一襲系列故事說明,生態的「舞台」上,每一種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僅僅根據人類自身的片面認識,去判定動物的善惡益害,有時會犯嚴重的錯誤。(句解:在生態這個「圈子」中,每一種生物都與其他生物有著緊密的聯系,都是生態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如果人類僅僅憑自己片面的認識去破壞這個生態聯系,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3. 鹿和狼的故事的原課文
20世紀初,美國亞利桑那州北部的凱巴伯森林還是松杉蔥郁,生機勃勃。有四千隻左右的鹿在林間出沒,凶惡殘忍的狼是鹿的大敵。
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很想讓凱巴伯森林裡的鹿得到有效的保護,繁殖得更多一些。他宣布凱巴伯森林為全國狩獵保護區,並決定由政府雇請獵人到那裡去消滅狼。槍聲在森林中回盪。在獵人冰冷的槍口下,狼接連發出慘叫,一命嗚呼。經過25年的獵捕,有數千隻狼先後斃命。森林中其他以鹿為捕食對象的野獸(如豹子)也被獵殺了很多。得到特別保護的鹿成了凱巴伯森林中的「寵兒」,在這個「自由王國」中,它們自由自在地生長繁育,自由自在地啃食樹木,過著沒有危險、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總數超過了十萬只。十萬多隻鹿在森林中東啃西啃,灌木叢吃光了就啃食小樹,小樹吃光後又啃食大樹的樹皮……一切能被鹿吃的植物都難逃厄運。森林中的綠色植被在一天天減少,大地露出的枯黃在一天天擴大。災難終於降臨到鹿群頭上。先是飢餓造成鹿的大量死亡,接著又是疾病流行,無數只鹿消失了蹤影。兩年之後,鹿群的總量由十萬只銳減到四萬只。到1942年,整個凱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隻病鹿在苟延殘喘。羅斯福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他下令捕殺的惡狼,居然也是森林的保護者!盡管狼吃鹿,它卻維護著鹿群的種群穩定。這是因為,狼吃掉一些鹿後,就可以將森林中鹿的總數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程度,森林也就不會被鹿群糟蹋得面目全非。同時,狼吃掉的多數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對鹿群的威脅。而羅斯福下定決心要保護的鹿,一旦數量超過森林可以承載的限度,就會破壞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給森林帶來巨大的生態災難。也就是說,過多的鹿會成為毀滅森林的罪魁禍首。這與人們對狼和鹿的認識似乎是相悖的。童話中,狼幾乎永遠擔著一個欺負弱小的惡名。如,中國「大灰狼」的故事和西方「小紅帽」的故事。而鹿則幾乎總是美麗、善良的化身。狼是兇殘的,所以要消滅;鹿是善良的,所以要保護。羅斯福保護鹿群的政策,就是根據這種習慣的看法和童話的原則制定的。
凱巴伯森林中發生的這一系列故事說明,生態的「舞台」上,每一種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僅僅根據人類自身的片面認識,去判定動物的善惡益害,有時會犯嚴重的錯誤。
4. 鹿和狼的故事 課文
鹿和狼的故事
上個世紀初,在美國西部的一座森林裡,人們發現有許許多多的狼正在捕捉可愛的鹿。在人們的心中,狼是兇狠的,應該消滅它;鹿是善良的,應該保護它,讓它們更快地繁殖。於是,美國總統下令召集獵人去這座森林裡打狼。
森林裡的狼紛紛喪生在獵人的槍口之下,幾乎被趕盡殺絕。小鹿們歡快地撒開蹄子在森林裡無憂無慮地到處游盪,好心的人們看見了,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可是,好景不長,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由於沒有凶惡的狼來追逐、捕捉,小鹿們一個個變得膘肥體胖,連跑動都越來越困難。同時,鹿群的數量也在飛快地增加,從原來的幾萬只猛增到十幾萬只。它們不僅很快吃光了小草,嚼完了灌木樹葉,而且開始啃起了大樹的樹皮。綠色植被被嚴重破壞,森林漸漸變得憔悴,日益枯黃。
更為可怕的是一種怪病在鹿群中蔓延開來,一批又一批的小鹿倒了下去,還有一些小鹿由於飢餓難耐也沒再起來。現在,這片難覓狼的蹤跡的森林裡的鹿反而銳減到了幾千隻,即便如此,它們也一個個飢腸轆轆,重病纏身,在無力地苦苦掙扎著,可最終還是逃脫不了死神的魔掌。
人們這才明白,看似凶惡的狼不單單是鹿的天敵,它還是動物「食物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是保護生態平衡的使者!至此以後,獵人們再也不刻意為難狼了,物競天擇,這座森林逐漸地又恢復了昔日勃勃的生機。
5.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狼和鹿的故事》課文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及想像的能力。
3.通過誦讀,從人們隨意殺狼護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的事實中,悟出保持生態平衡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說說心裡話
1.小朋友們,今天讓我們一起唱著<<大風車>>這首歌到凱巴伯森林中去遊玩一翻,好嗎?(播放課件:大風車主題曲)我們的第一站是「說說心裡話」。(播放課件:說說心裡話欄目)
2.每年的三月十二日是植樹節,你們有沒有去植樹呀?說說你們為什麼要去植樹?
師總結:不僅僅是為了一片綠色,不僅僅是你們的實踐活動。更重要的是你們在保護這一片可愛的土地,防止水土流失,草原荒廢,土地沙漠化;保護地球實際上就是在保護人類自己。
3.小朋友,<<大風車>>將開到凱巴伯森林中去,你們想不想到那兒去一飽眼福,看看美麗的大森林?
二、我看見
1.小朋友,睜開眼吧,我們到達的第二站是「我看見」。(播放課件:我看見欄目)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凱巴伯森林,仔細的觀察,你們看到了什麼?(播放課件:森林景色)(要求用一段完整的話說出來)
小朋友們,我們做游戲時是那樣的開心,無憂無慮,可這些鹿為什麼一邊做著游戲,一邊東張西望,還向後看呢?它們怕什麼呀?(生答)
在小朋友的心目中,狼是什麼形象?狼和鹿在一起,會發生什麼事?狼是不是見到鹿就吃?它會挑什麼樣的鹿來吃?看到這樣的情景,小朋友們,你們會想些什麼呢?如果你是目睹那一劫難的小鹿,你會想些什麼?
2.
過渡:看來,小朋友們都希望把狼消滅掉,讓美麗可愛的小鹿生活下去,凱巴伯森林周圍的人們也恨透了狼,於是,獵人們一起背起了獵槍,來到了凱巴伯森林,大家看看狼怎麼樣了(播入課件)
3.好,小朋友們說得都不錯,現在鹿已經過上了自由的生活,老師想問問小朋友,沒有天敵的鹿在森林裡生兒育女,於是鹿越來越多,而森林是不會變大的,糧食來自樹木,它們會怎麼辦?森林會變成什麼樣?不如我們再回去看一下。
4.投影3(森林鹿小鳥)你們看到了什麼
投影填空()的鹿在林間()
()的小鳥在()
5.鹿為什麼會無精打採的?小朋友,你來猜猜看有哪些原因?(飢餓、生病)
鹿餓了,干嗎不去找吃的?這么多的鹿怎麼會一下子生病了呢?
三、挑戰800
聰明的小朋友,讓我們一起進入第三站「挑戰800」(播放課件:欄目)
1.挑戰的項目一:找一找,讀一讀:
用你喜歡的去讀一讀課文第一和第三自然段,看看森林和鹿在狼捕殺前後有什麼什麼?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讀一讀。(交流,比讀,比評議)
2.挑戰項目二:出示三個帶引號的句子。
比理解,比朗讀。
3.挑戰項目三:讀完課文,你懂得了什麼?
比合作,比交流,比評議。
四、新聞袋袋褲
真是一場激烈的比賽,一次智慧的比拼,一次團體的抗衡。課前,教師讓同學們搜集有關生態平衡的事例,下面請同學們打開,把它放進「新聞袋袋褲」,好嗎?「新聞袋袋褲」里也裝著一些見聞,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吧。
(出示資料)
五、奇思妙想
讓我們再一次放飛想像,共同進入第五站「奇思妙想」。
狼和鹿的故事讀完了,我們心裡有很多想法。因為還有好多好多人,不知道這個故事,不明白這個道理,作為新時代的小主人,我們有責任把這個知識和道理傳輸給更多的人。小朋友,讓我們走出森林,回到課堂,想一想,你准備怎麼做。
(生交流,師按要求分組練習,可分為故事小隊、手抄報小隊、演講小隊、宣傳畫小隊、合唱隊等)
指名表演。
總結:今天,我們兩次來到了凱巴伯森林,在被毀的森林裡我們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種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處,不應該隨便消滅它,現在讓我們一起乘著風車走出森林,回家吧,回家後把你的想法賦諸於行動。讓大家齊心協力,為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而努力。
六、生活小水滴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生活小水滴」,本期的問題是:去調查,了解身邊有哪些破壞生態平衡的行為;去思考,如何阻止人們愚蠢的行動;去行動,讓大家都來保護地球。如果你做到了,你將得到的獎品是由地球的美麗和人類後代的幸福。
抓住對比探究明理——《狼和鹿》第二課時說課與教學反思
作者:佚名文章來源:論文百分百
《狼和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個關於生態平衡的故事。講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為了保護鹿群,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願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故事告訴人們: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像的災難。
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來構思全篇。平衡——狼鹿共存,自然統一。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小鳥歌唱,鹿群嬉戲,惡狼出沒,歡樂與危險同在,進攻與提防並存,組成了自然統一體。失衡——狼被捕殺,災難降臨。文章從兩個方面展開敘寫:一是人們組成狩獵隊捕殺狼,消滅鹿群的天敵,槍聲響了25年,狼被殺掉六千多隻;二是鹿群從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長,造成嚴重飢荒和疾病流行,結局是森林遭到破壞,鹿群在毀滅。最後得出保持生態平衡至關重要、勢在必行的道理。
課文寓自然科學知識於生動的故事中,通過形象的描述,具體的數據告訴人們深刻的道理。由事及理,對比分明是本文的主要寫作特點,對比主要有三組:一是森林狀態的前後對比;二是鹿群變化的前後對比;三是狼鹿異位的對比。根據教材的特點,在考慮學情的基礎上我制定了如下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朗讀感悟,從人們隨意殺狼反而害鹿,破壞森林的事實中懂得事物之間存在著互相制約、互相聯系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考慮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設計的主要教學思路是:先從整體入手,再以三組對比為突破點,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小學語文電子教材》等電教手段創設情境,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課文,在一幅幅鮮明畫面,一個個具體數據的對比中體驗明理,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的過程中來。為此,我准備分二課時完成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第二課時:精讀比較,探究明理。充分運用電教媒體,在看、讀、議、比中突破重點、難點,明白課文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下面我具體談談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及課後的一些反思:
一、復習導入
在這一環節,出於「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考慮,復習上堂課的學習內容,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設計了一個回答范圍較為廣泛的問題:「同學們,上堂課我們初步學習了19《狼和鹿》這篇課文,初步學習課文後,你們有什麼收獲呢?」請同學們自由暢談初學收獲。
(當這個問題提出後,一開始,同學們的反應並不熱烈,但不一會兒,同學們的小手就都舉起來了。有復述課文的,有談對狼或鹿新的認識的,有說從《小學語文電子教材》《狼和鹿》背景資料中了解到的信息的……同學們各抒己見,一下上公開課的緊張與拘束消失了大半,對上堂課的學習內容也有了一個較好的反饋。但因為同學們要說的太多,而我又不忍心打斷他們的發言,所以這一段花的時間偏長了一些。)
二、精讀比較,探究明理
這是引導學生由文明理的關鍵。教學設計時,我緊扣三組對比,以此為突破,巧設銜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這些對比的內在原由及聯系,從而充分領悟文章難點:稱狼為「功臣」,稱鹿為「禍首」的原因,進而明白文章所蘊涵的道理。
(一)森林狀態的前後對比
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豐富的表象可以激發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在導入暢談之後,我按「由圖及文,引發思考」的設想,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請同學們看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圖片,說一說: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是怎麼樣的呢?再讓學生帶著興趣讀第一小節,找出描寫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句子賞讀,接著問「你喜歡這樣的森林嗎?說一說你的理由。」然後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認識25年後的凱巴伯森林。由圖及文,圖文對照,在對比中引發學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間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追查原由的熱情。
(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而25年後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真實的畫面再現,圖、文的鮮明對比給了學生強烈的沖擊。看得出,同學們的內心深處被觸動了。聽,他們的朗讀聲中流露出了對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喜愛,還有對25年後荒涼的凱巴伯森林的沉痛的惋惜。)
(二)尋找森林改變的根源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心理學研究表明:問題意識是思維的起點,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被動的思維,只有當個體活動感到自己需要問個「為什麼」「是什麼」「怎麼辦」的時候,思維才算真正啟動。刨根問底,凡事愛問個為什麼是每個孩子的天性。進行第一組對比後,我牢牢抓住同學們內心的疑惑,問:「同學們,看了這兩幅圖,讀了這兩句話,你們現在最想知道的是什麼?」待學生提出疑慮,再請學生自主讀文探究答案,明白:原來,人們恨透了狼,大量捕殺狼是森林前後變化的導火線。
(果不其然,第一組對比出示後,同學們提出了這樣的疑惑:同一座森林,25年間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然後主動地尋求著森林改變的根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從提出問題開始,思維就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了學習中,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三)鹿群變化的前後對比
這部分教學活動,我按「數字比較,深入探究」的設想展開。主要是藉助多媒體手段,通過對比朗讀、引導學生比較一、三小節鹿群數量及生存的狀態,想像變化的情景,體會災難的嚴重。
(在鹿群變化的前後比較這一塊,我請學生圈出文中關於鹿的變化的數字,思考並交流數字後面的故事。多媒體根據學生回答逐一出示:四千隻(活潑美麗)十萬只(鹿的王國)四萬只(飢餓疾病)八千隻(病鹿)學生圍繞課文內容,再加入自己的豐富想像,藉助媒體展示對鹿群的變化一目瞭然,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災難的嚴重。)
(四)狼鹿異位的對比
第四小節是文章的難點,這個教學環節我按「由文悟理,提高認識」的設想主要設計請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聯系文中的句子說話,領悟人稱狼為「功臣」,稱鹿為「大壞蛋」的原因。進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蘊含的道理。
(通過一節課的探究性學習,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較深刻的理解與感悟,所以文章的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主動舉手回答的同學能較好地將內部語言外化加以表達,而那些沒有舉手的同學更是我應該關注的對象。)
三、擴展延伸
拓展課外閱讀是語文課程標准提出的一個重要任務。從課本向相關材料的延伸,能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所以最後,我和學生一起進入《小學語文電子教材》這個網路平台,進一步了解關於狼和鹿及生態平衡的相關內容。
在整個這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中,由於過渡銜接較自然,所以三組對比各有側重點但又並不孤立,學生探究森林狀態的前後巨大變化;鹿群的巨大變化;狼鹿異位根源的熱情很高漲。整個過程中,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建構意義的認知主體位置。
另外,在整堂課的學習中,我還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個別讀、齊讀、賽讀等),努力做到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感悟課文。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真正地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生們在動情地朗讀中,也始終保持著主動參與的角色意識,他們圍繞課文內容,一遍又一遍感受著森林、鹿群的變化,產生了真切的情感體驗,加深了對課文語言的感悟和內化。
再有就是在《狼和鹿》這篇課文教學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現代教育媒體的運用又一次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好幫手。比如在《小學語文電子教材》這個網路平台上,學生從背景資料、拓展閱讀中可以大量獲取課文相關的資料,這大大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同時現代教育媒體也是老師教學的好幫手,它的運用,避免了老師繁瑣地講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6. 六年級上冊語文14課《鹿和狼的故事》課文第四自然段
得到特別保護的鹿成了凱巴伯森林中的『寵兒』,在這個『自由王國』里,它們自由自在的生長繁育,自由地啃食樹木,過著沒有危險,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7.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14課《鹿和狼的故事》最後一自然段
凱巴伯森來林中發生的這一源系列故事說明,生態的「舞台」上,每一種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僅僅根據人類自身的片面認識,去判定動物的善惡益害,有時會犯嚴重的錯誤。(句解:在生態這個「圈子」中,每一種生物都與其他生物有著緊密的聯系,都是生態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如果人類僅僅憑自己片面的認識去破壞這個生態聯系,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8. 六年級上冊語文14課鹿和狼的故事
很巧,我們也抄才學完這篇課文,讓我告訴你:
每一種生物都有它的作用,每一個事物都有雙面性,僅僅根據片面去認識事物,有時會犯大錯。
你也可以採用這種理解:
這是通過前面的事例得出的結論:自然界中各種生物之間都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人類要做的不是一廂情願地去破壞它,而是尊重生物鏈!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9.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鹿和狼的故事最後一個自然段的體會400字。(要帶具體事例)
讀了這個故事,我深深地明白了: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是互相制約、互相聯系的。僅僅根據人類自身的片面認識,去判斷動物的善惡益害,有時會犯嚴重的錯誤。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人們必須尊重動物乃至整個生物界中得這種相互關系。鹿在沒有大敵的安全環境中無限制的繁殖,這樣鹿群對事物的需求量也無限制地增加,而森林裡的食物來源是有限的,他只有這么多,不會增多,這樣便導致綠色植被減少,最終森林被毀,而「殺手」就是人們所認為美麗善良的鹿。
在平常的生活中,許多愚昧的人們。他們捕捉青蛙,讓莊稼里的蟲子不斷增加;他們打獵小鳥,讓森林中的蟲子變得猖狂起來;他們亂砍亂伐,讓泥石流、洪水威脅人類的生活;他們破壞地質,讓地球上的礦產資源加速枯竭;他們排放毒氣,讓大氣資源受到嚴重的污染;他們……
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都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生物界既需要兇殘的狼、也需要善良的鹿,這樣才能保持生態平衡。人們必須尊重動物乃至整個生物界中這種相互關系,否則就會帶來巨大的生態災難。
我們無法阻止人們亂砍濫伐為數不多的森林資源,但我們可以節約每一張紙,可以抑制自己更換傢具的慾望;我們無法阻止人們亂捕亂殺珍稀動物,但我們可以做到不捕、不吃受國家保護的動物;我們無法阻止工廠、城市生活排放的污水污染到江河湖海,但我們可以選擇使用環保類的生活用品……正是這舉手之勞,便可換來生活環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融洽。
讀了這個故事我受益匪淺!
10. 幫我讀課文鹿和狼的故事
《鹿和狼的故事》[1]被選進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14課,作者是胡勘平。這篇文章講述專了20世紀初,美國總屬統羅斯福因為發布了一項錯誤的命令,導致凱巴伯森林生物鏈不平衡而引起的巨大後果。 然後羅斯福提出了「人只根據片面的認識,去判定動物的善惡益害,有時會犯嚴重的錯誤」的道理。教育我們要保護生態平衡,遵循自然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