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教材分析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教材分析

發布時間:2021-01-23 17:02:41

『壹』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材分析

一、教材基本結構
本冊共有課文32篇,其中精讀課文17篇,略讀課文15篇;教材後面還附有8篇選讀課文,總共40篇。這些課文從精讀、略讀到選讀,按三個層次編排,體現由扶到放的設計思路。
教材設計了八個專題。依次是:走遍千山萬水、以誠待人、大自然的啟示、戰爭與和平、熱愛生命、田園生活、執著的追求、故事長廊。其中第三單元「大自然的啟示」和第六單元「田園生活」還安排有綜合性學習內容,使專題的學習內容與形式更加豐富多彩。
每個專題單元包括導語、課例和語文園地三大部分。每組開頭的導語點明本組的專題,並提示學習要求。課例由4篇課文組成,其中精讀課文2-3篇,略讀課文1-2篇。精讀課文後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前有一段連接語,將前後課文連接起來,並提示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根據教學的需要,在一些課文後面安排有「資料袋」或閱讀鏈接,以提供課文的背景資料,並豐富學生的閱讀。
語文園地由5個欄目組成,其中有4個固定欄目:「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另有「寬頻網」「趣味語文」「展示台」或「成語故事」,這四項內容分別在全冊8個語文園地中各安排兩次。
本冊要求認識200個字,會寫200個字。要求認識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中,在課後生字條里列出;要求會寫的字,安排在精讀課文後,以方格的形式排列。為了便於復習檢測,每組課文後安排有「詞語盤點」欄目,包括「讀讀寫寫」「讀讀記記」兩欄。「讀讀寫寫」是由精讀課文中會讀會寫的詞語組成;「讀讀記記」是由精讀和略讀課文中要求認識的詞語組成。另外,教材後附有兩個生字表。表(一)是要求認識的字,200個;表(二)是要求會寫的字,200個,以供復習總結之用。
本冊注音有下面幾種情況: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中不認識的字,出現一次注一次音。導語、課後練習、資料袋、閱讀鏈接、語文園地里不認識的字,只在全冊第一次出現時注音,後面出現均不注音。選讀課文出現的生字一律不注音。生字注音用圓括弧標出;多音字隨文注音,用方括弧標出。為了便於識字,課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語言環境中要變調讀出或讀輕聲的字,隨文注音,並在教師教學用書中加以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編寫特點
本冊是在四年級上冊基礎上編寫的,教材的結構及思路是共同的,體現整套教材的一致性。現就本冊幾個主要方面作重點介紹。
(一)專題組元,整合教材
本冊教材的編排方式仍然是專題組元型。專題內容新穎、豐富,內涵深刻,富有人文氣息,同時也體現了語文學習的特點。比如,熱愛生命專題,從對自然萬物生命勃發的感悟,到對人的生命的尊重、救助,及對生命價值的思考,對學生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大自然的啟示專題,則從生物、自然與人類的關系,給人類的啟迪,提出對生存環境的思考,比前幾冊相關專題內容更深入,具有豐富的思考價值。
根據課標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瑣,突出重點,加強整合」的要求,本冊在編寫中加強了整合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導語導學,整合單元內容。
在本冊八個單元導語中,提示學習內容,點明專題,布置學習的任務。在內容上,力求啟發閱讀興趣,引導單元學習;在語言敘述上,體現文學色彩,強調感染力。比如,第一單元,「祖國的千山萬水是那麼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連綿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藍天的雪峰,那……」用詩一般的語言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畫面,激發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嚮往之情。
2.精讀與略讀課文的聯系和整合。
為了體現單元整合,加強在精讀與略讀課文中間的聯系。本冊在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之間安排有「連接語」,這段文字承上啟下,內容突出,過渡自然,明確地提示了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和方法,體現由精讀到略讀的閱讀訓練過程,使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形成的整體感更強。
3.單元學習活動的貫通和整合。
單元整合不僅在課文內容上,還體現在聽說讀寫的語文學習活動上。本冊教材繼續加強專題內學習活動的整合,力求設計的各項活動貫通、嚴密。本冊繼續在每組課文後安排「詞語盤點」,就本組課文所學生詞進行歸納總結,以便學生自查自測、復習鞏固之用。從導語到語文園地的口語交際、作文、日積月累、寬頻網(安排在第一、四單元)、展示台(安排在第三、六單元)等,圍繞專題內容,各項活動一以貫之:前面有布置,中間有鋪墊,後面有復習、拓展、交流,整組教材乃至於全冊教材成為互相聯系的整體,全面推進語文各項能力的訓練。
(二)安排「綜合性學習」,體現新課程理念
綜合性學習是課程改革的著力點。本冊教材繼續安排兩次綜合性學習,一個安排在「大自然的啟示」專題中,要求觀察大自然現象或搜集資料、調查訪問,交流從中的發現或得到的啟發;也可以做做實驗或搞搞小發明。一個安排在「田園生活」專題,了解鄉村景物和人們的生活。編排方式是:導語點出活動的內容及要求;第一篇課文後具體提出活動方式的建議;「語文園地」中憑借「口語交際」、「習作」進行交流,在「展示台」中展示成果。隨著學生主體活動能力的增強,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較之三年級,本冊減去了「綜合性學習提示」,在活動過程中,不再對學生作進一步提醒和促進。
根據教材的編排,教師對綜合性學習的指導要著重抓好三個環節:一是通過布置,使學生明確任務,知道要做些什麼,該怎麼做;二是在學生自行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時時關心,該怎麼做;二是在學生自行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時時關心、了解活動開展的情況,及時表揚好的做法,幫助解決遇到的困難;三是採用多種形式,充分展示交流。
(三)加強導學功能,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
作為中年級的最後一冊,本冊仍然採用第一人稱「我」的語言敘述方式,繼續強調自主學習意識。同時,為了體現文本交流,精讀課文中仍然以泡泡的形式出現,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培養質疑問難能力。泡泡的內容大致有:引導學生理解詞句及課文內容的;引導想像的;體會文章結構特點的;引導課外閱讀的等等。
「我的發現」是自主學習方式的重要體現,在本冊共安排8次。在內容安排上繼續體現中年級的特點,引導學生認識、了解一些語言現象,初步掌握一些讀書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分別是:認識排比句、養成留心觀察和勤動筆的習慣、體會副詞的表達效果、體會比喻句表達的感情色彩、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認識擬人句、了解雙引號的作用、學習怎樣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
本冊精讀課文一般安排三道題:第一題,引導朗讀、背誦,重視語言的積累;第二題,側重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第三題,加強詞句訓練。有的課文後設計了選做題。為了加強自主學習意識,本冊仍以學習夥伴的語言方式,引導學生讀書、思考、提問題、談感受、討論交流,以便讓學生把自主學習化作經常的行動和習慣。本冊在理解內容深度上、閱讀方法的要求上,較前幾冊均有所提高。
(四)豐富課本內容,拓寬學習資源
根據課程標准精神,語文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充分利用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本冊課後繼續安排「資料袋」,在課文背景或相關知識上,增加了深度和廣度。語文園地的「寬頻網」安排在一、四組、引導學生搜集有關祖國五嶽和五大淡水湖的資料以及了解有關戰爭給人類造成災難的事實和英雄人物的事跡,拓展知識面。「展示台」安排在第三、六單元,作為綜合活動的組成部分,交流認識大自然和感受農村生活的活動成果。「日積月累」中的名言警句、古詩名句、諺語、成語等,「趣味語文」中的《說「信」》《趣聯巧對》,「成語故事」中的《鵬程萬里》《手不釋卷》,集中安排以古代傳統文化為主的內容,在趣味閱讀、輕松記背中,積累語言,感受中華文化的優秀和博大精深。此外,結合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課外閱讀,重點推薦《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和中國的民間故事。這些都為豐富學習、拓展學習開辟了資源空間。

三、教學目標
本冊通過精美的選文,在語言學習過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價值觀。在識字寫字、課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作文、綜合性學習等學習和活動中,全面達到中年級的階段教學目標。
本冊學習要達到的主要目標:
1.認字200個,會寫200,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會使用字典、詞典,有獨立識字的能力。能用鋼筆熟練書寫正楷字,用毛筆臨摹字帖。
3.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復述敘事性課文的大意。
6.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
7.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養成向人請教、與人商討的習慣。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圍事物,勤於書面表達。能把內容寫得比較清楚、比較具體。會寫簡短的書信便條。能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9.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有目的地搜集資料,提出不懂的問題,開展討論,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四、教材內容與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教學
識字、寫字是貫穿整個小學階段的重要任務,它是閱讀習作的基礎。由於中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獨立識字能力,識字方式上可以做進一步的調整。
對於認識的字,由於精讀和略讀課文中的生字都注音,學生認字並不困難,可以讓學生自學完成。老師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進行檢查,可以對多音字、難讀準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導。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多種識字方法識記生字。選讀課文中的生字一律不注音,為的是讓學生在閱讀中自主識字,自查字典讀准確,培養獨立識字能力。老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課外閱讀,通過各種渠道主動識字,擴大識字量並養成獨立識字的習慣。
會寫的字安排在精讀課文中,隨課堂教學完成。教學中,老師可以就難寫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點指導,引導學生用識字規律認記生字。課內要留有一定的寫字時間,指導學生寫好筆畫、筆順,安排好字的各部件及間架結構,把字寫端正、寫美觀,提高寫字的速度,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學生的寫字練習重在求質。對於要寫的生字、精讀課文中出現的新詞,老師引導學生隨時抄寫,及時聽寫檢測。也可以說「詞語盤點」中的詞語,進行復習鞏固。
對於書寫練習,除課堂生字學習指導外,主要憑借本冊的鋼筆字和毛筆字寫字教材,進行指導和書寫訓練,及時糾正學生在書寫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同時培養學生的書寫興趣和愛好。
(二)閱讀教學
本冊既要完成中年級閱讀學習目標,又為高年級的閱讀作準備,在教學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學習的重要階段,要給予足夠的重視。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教材中精讀課文數量將逐漸減少,略讀課文的數量則逐漸增加。
1.精讀課文的教學
(1)指導朗讀、默讀。
朗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閱讀訓練,也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語感的基本途徑。本冊教學仍要重視朗讀訓練。
本冊的朗讀要求,一般安排在課後練習第一題。教師可以根據要求,給學生以充分的讀書時間,多讀少講。讓學生在自主的讀書中學習、思考,讀中理解內容,體悟感情,增強語感。
本冊的默讀,要在學生不出聲、不指讀、不動嘴唇的基礎上,加快默讀速度的訓練。默讀比朗讀的速度快,更利於訓練思維,要培養學生一邊默讀,一邊思考的習慣。默讀後要有自己的感受,並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教師可以組織相應的討論交流活動。默讀能力的提高要有個訓練的過程,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來默讀,循序漸進地提高默讀要求,把訓練落在實處,不能急於求成或流於形式。
(2)精讀詞句,積累語言。
詞句訓練是精讀課文的主要內容。本冊教學要繼續研讀詞句意思,結合聯想和想像,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同時積累詞句,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本冊課後練習中對詞句的學習和積累,採用了靈活的、有一定彈性的安排,比如,背誦你喜歡的部分,把你喜歡的語句寫下來。這一編排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思想,教學中要加強檢查、交流,將訓練落到實處。
(3)精讀內容、領悟思想感情。
理解課文內容是閱讀教學的重要方面。教學本冊教材,要根據課文的內容及文體特點,利用課後習題、文中泡泡等,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和感情。精讀課文可以採取多種方法:一是要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二是閱讀中聯系生活實際深入思考並展開聯想和想像,還要對閱讀的內容加以分析和歸納,進一步理清課文的條理和思路,從而體會課文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三是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體情入境地讀課文,把自己的感情納入到課文的人物和情節中去,了解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從而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還要在教師重點講解和與同學閱讀感受的交流中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最後,教師還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提示閱讀思路,用圈點、批註、勾畫等方法,讀、思、記課文中需重點領悟的部分。
本冊要重點教會學生「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閱讀方法,這項內容在語文園地八「交流平台」中,它以對話形式,滲透閱讀中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教師可引導學生把交流平台中提示的方法,加以擴展練習,運用到閱讀學習中去。
在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教學中,要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自主完成學習的過程,並得出結論。教師可做重點指導和點撥,不可用現成的結論代替學生的思考。同時,尊重學生的理解和獨特體驗,允許學生有其他合理的選擇。
2.略讀課文的教學
本冊安排了15篇略讀課文,根據葉聖陶提出的「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略讀指導卻需要提綱挈領,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讀教學要求與精讀要求不同。
略讀課文的教學,一是內容上,理解內容的要求要低於精讀課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重點。二是方法上,教師要更加放手,要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以後的大量閱讀中進一步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略讀課文教學的大體步驟是:先由學生參照連接語中的提示,獨立閱讀、思考、交流,初步體會內容;然後抓住一兩個重點問題,可以是內容的,也可以是寫法的,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教學中還可以結合課文中泡泡的內容,提示學生思考,比如,《萬年牢》中「課文中三處提到了『萬年牢』,這中間有什麼聯系呢」是有關課文內容的理解題目,可以作為引領全文學習的思考題。
3.選讀課文的教學
本冊教材後安排了8篇選讀課文,內容基本與單元對應,供學生自學完成。這類課文屬選擇性學習,教學上不宜統一要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程度和個體情況,決定是否選用。選用時,可以按課文內容分別插入相關專題單元閱讀,也可以作為期末綜合復習材料,集中安排閱讀,讓學生課外獨立閱讀完成。教師可以提出要求並酌情檢查,通過引導和交流促進閱讀。對主動閱讀的學生,要予以鼓勵,激發學生更多、更廣泛地課外閱讀。
(三)「語文園地」教學
本冊安排8次口語交際。分別是:「走,我們去春遊」「以誠待人的事情」「大自然的啟示」「小小新聞發布會」「熱愛生命的故事」「鄉村生活」「我敬佩的一個人」「向你推薦一本書」。其中,「大自然的啟示」「鄉村生活」作為口語交際,是「綜合性學習」的一部分。其他6次是結合專題內容,從學生生活和思想實際出發而安排的話題,比如,策劃春遊,真誠地對待人和事,對生命的了解和熱愛等,都是學生生活中感興趣的內容,學生有話可說,能夠彼此交際。這些話題中,有的以獨白語訓練為主,如,小小新聞發布會,也有的以交際訓練為主,如「走,我們去春遊」,更多的是兩者相結合的訓練。
本冊口語交際教學,既要重彼此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特別要在學生口語表達中隨機訓練和規范,循序漸進提高口語表達水平。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
要根據話題內容,設計導入方式,組織教學,引導學生興致勃勃地參與練習,有話可說,有話愛說。另外鼓勵學生表達,不要打斷學生講話時的思路,引導學生暢快地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訓練學生思維能力。
2.交際中,注重語言的規范和指導。
教師可以在語言表達的准確生動上、內容豐富上和思維清晰上給學生以指導,使學生的口語表達在指導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指導還要有層次性,循序漸進地提出表達要求。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口語交際的不足,就共同的問題及時講解,隨時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還可有針對性地點撥糾正。
在互動交流中,注意讓學生學會傾聽,要聽明白別人講的主要意思是什麼,還要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請教,有不同意見與同學商討。討論時,把自己的意思說清楚,一個說完後,另一個再說,不要中途打斷別人的說話,要尊重別人的發言。
3.面向全體,訓練到位。
教學要面向每一個人,不能留有教學的死角。要想辦法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人人都有鍛煉的機會,在雙向或多向的互動中活躍思維,逐步提高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可以根據話題內容,採取多種方式,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可以採取同桌互說,指名說,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的形式,擴大口語交際的「面」與「量」。教師要特別關注雙向互說,了解每一個人語言表達中存在的問題,並隨機進行指導。
4.把口語訓練延伸到日常活動中去。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和語文活動中,在回答問題、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隨時關注學生的口語表達情況,隨時糾正口語交際中存在的問題。此外,還要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大膽地與他人交流,不斷提高口語交際能力,養成良好的口語表達習慣。
5.引導評價,提高語言能力。
關注自己表達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能有效地提高口語表達水平。教學中可隨時引導學生開展評價,本冊可就聽人說話能否把握主要內容,說話能否清楚明白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等主要方面,進行評價。學生在參與評價過程中,逐步提高判斷正誤、優劣的能力,並養成良好的聽、說態度和習慣。
(四)習作教學
本冊習作在「語文園地」中各安排了8次,作為完整的習作訓練;此外,結合課文學習,安排3次小練筆,作為片斷練習。
8次分別是寫校園景、物、事,寫自己的心裡話,寫大自然中的觀察和發現,看圖寫想像,寫熱愛生命的人和事,寫鄉村生活的感受,寫敬佩的一個人及自由表達。其中,大自然中的觀察和發現,熱愛生命的人和事,鄉村生活的感受,我敬佩的一個人,這四項內容是說、寫合一安排;其他四項是說、寫分開安排。這8次習作訓練有以下特點:
1.拓寬題材范圍,給學生習作開辟選擇的空間
拓寬習作的范圍,讓學生有內容可寫,充分體現在本冊習作編寫中。在八個選題中,每一個都提供了多項內容的選擇,增加學生寫的自由度。比如,「語文園地一」的校園寫景,寫物,也可以寫校園中發生的事。「語文園地二」的寫心裡話,可以對父母說、對小夥伴說、對鄰居說,也可以對其他人說。「語文園地六」,既可以寫鄉村景物,也可以寫鄉村生活;對於在城市生活成大的孩子,還可以寫自己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鄉村生活及鄉村的人和事。「語文園地八」的自由表達,選擇的餘地更大,可以盡情選擇自己想寫的內容,寫故事、童話、寓言,寫自己的希望和夢想,還可以寫自己關注的人和事等。這八個專題中,包括有寫人、寫事、寫景物、寫生活、寫感想、寫體會等。每個學生都有內容可寫,能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所想、所感。
2.寫實、想像等多種作文類型
為了體現課標提出的「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本冊除了內容上拓寬習作的范圍,在形式上,也提供了多種習作類型。有寫實的,就是自己觀察和看到的人、景、事、物;也有寫想像的,有看圖想像、寫童話故事等。寫實是為了讓學生從生活的真實出發,寫出自己的所想、所見、所感、所做,培養學生的觀察和認識能力;寫想像,是為了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想像能力。還有提供材料寫作文,讓學生根據提供的材料思考、作文,比如,「語文園地五」提供有關熱愛生命、救助生命的人和事例,以及自然世界中植物頑強生長的資料,供學生選擇使用,豐富了作文的寫作形式。
3.重視習作後的交流和評改
評改和交流,是學寫作文、提高習作水平的重要方面。同時,也能促進學生「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本冊從這一基點出發,在習作安排中,大都提出了交流和評改的要求,比如,「語文園地二」的寫心裡話,要求「寫完以後可以讀給對方人聽,再根據別人的意見改一改」。本冊側重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以及其他有明顯錯誤的地方。

習作教學要注意以下幾點:
1.啟發引導,讓學生樂寫、愛寫,對寫充滿興趣
課程標准中年級提出:「讓學生樂於書面表達」,本冊仍然從培養寫作興趣、降低寫的難度入手,讓學生不受文體、篇幅的限制,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寫出來。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專題學習,讓學生把在閱讀中積累的語言材料、學到的表達方式,運用到習作中去。還可以靈活處理「口語交際」和「習作」部分,可以先習作,後交際;也可以先交際,後習作,根據教學實際靈活安排,目的是讓學生樂寫、愛寫。在教學上可以採取各種方式啟發引導,讓學生對作文充滿興趣:可以設置情境,啟發想像;可以激發生活經驗和情感,讓學生有話可說,引發寫的沖動;還可以引導觀察,發現生活情趣,引起學生寫的熱情和願望。
寫的時候,不要有寫法上條條框框,讓他們放開手腳去寫,不受形式的束縛,重在把心中所想、所感及時的寫下來,讓學生感到寫就是傾吐,是件快意的事情。
2.感情真實、內容具體,養成良好的習作習慣
寫真實、寫具體是小學階段作文的基本要求。在指導時,要鼓勵學生如實表達,比如,寫敬佩的一個人,可以引導學生從真實的生活中觀察尋找。習作時,要讓學生寫真話、寫實話、寫心裡話,不寫假話、空話和套話。在教學中還要引導學生寫具體。此外,要讓學生用自己語言表達,提倡朴實、自然的語言風格,教師可以通過評價引導正確的文風。
本冊的「看圖想像」和「編童話故事」是想像作文練習。想像作文同樣要鼓勵學生真實的想像,而不是不著邊際的胡想亂造,老師要引導學生合理的想像。
3.讓學生經常練筆,養成勤動筆的習慣。
「小練筆」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經常性的練習活動。本冊內安排了3次小練筆,分別是「想像人物的表現」「讀課文後的感受」「想像周圍人的議論」。教學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設制情境,尋找寫的契入點,讓學生有興趣寫、樂於寫,比如,《中彩那天》車開走後的情景想像,可以讓學生從實際可能出發,想像人物各自的語言、動作和表情。老師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及教學時間,隨時安排適於學生的練筆內容。「小練筆」以學生自主練習為主,練習的時間宜短而快。教師不宜拔高要求,當作語文園地中的「習作」來對待。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經常練筆,當作日常要求,鼓勵學生隨時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見,記在日記本中。
4.習作交流和評價,重在鼓勵。
教學中的交流評價主要體現在:寫前交流中,互相啟發思路;習作後的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交流寫法,加深對自己習作的認識;講評作文中,互相激勵,提高習作水平。習作的交流評價重在鼓勵學生的習作熱情和興趣,教師在教學中要以鼓勵為主,讓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始終以樂觀和愉悅的心情來寫作文。

『貳』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教材分析

第四單元教材分析

一、單元內容總述

1.本單元的主題:

本單元課文主要是圍繞「神版話故事」這權個主題進行編排的。主要由《盤古開天地》《精衛填海》《普羅米修斯》《女媧補天》四篇課文組成。目的是使學生感受到古代神話故事中人物形象,性格特點。

2.本單元的教學重點:

(1)能引導學生根據想像描寫人物,感受神話故事中人物的神奇。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精衛的堅強不屈、堅忍不拔的性格,普羅米修斯的勇敢與獻身精神,女媧的勇敢、善良的品質,都躍然在紙上,展現在我們面前。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發現神話故事的特點,感受神話的神奇。

(2)教學時應通過反復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感受神話的神奇。學習並運用想像來寫故事,同時抒發自己的感受。

二、單元教學要點和課時安排

更多內容,最新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1-8單元分析(附整體教材分析)請見:

最新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1-8單元分析(附整體教材分析)

『叄』 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各單元教材分析

正好最近做了整理:

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1-8單元教材分析(附整體教材分析)

內容比回較多,部分如下:

第三答單元教材分析

一、單元內容總述

1.本單元的主題:

本單元課文主要是圍繞「處處留心,連續觀察」這個主題進行編排的。主要由《古詩三首》《爬山虎的腳》《蟋蟀的住宅》三篇課文組成。目的是使學生學會觀察的方法,進行連續觀察,讓學生進行細致、仔細地描寫,體會文章准確生動表達對事物的描寫。

2.本單元的教學重點:

(1)能引導學生根據細致觀察,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無限熱愛的生活情趣。通過閱讀,感受古詩三首的自然美和語言美。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感受植物的無窮魅力,增加熱愛大自然的情趣。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表達了作者對蟋蟀的喜愛之情。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和能力。

(2)教學時應通過反復有感情朗讀,使學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學習並運用觀察方法描寫事物,表達自己的感受。

更多內容詳見:

最新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1-8單元分析(附整體教材分析)

『肆』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教材分析人教(部編版)

第七單元教材分析

一、單元內容總述

1.本單元主題:

本組課文以「革命情懷」為話題,展開學習。本組四篇課文,《古詩三首》《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梅蘭芳蓄須》《延安,我把你追尋》從不同角度講述了名人成長的故事。課文選材精煉,含義深刻,讓學生在閱讀成長的故事中體驗成長的快樂,思考自己成長中的問題。結合課標和本單元的學習要求,在教學本組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要注意在誦讀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進而積累語言。

本組教材的重難點是:一是引導學生通過讀書來感受成長的快樂,激發學生對成長的認識,從而得到啟發。二是在閱讀中體會文章的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詞句的意思,並引導學生不斷積累語言,增強語感。難點是深入體會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延安,我把你追尋》,畢竟那段歷史我只是從書中了解一點,對學生還說就更陌生了,加之學生搜集資料的途徑較少,所以,在教學這一課時,難度很大。我只有憑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採用講授、灌輸式的學習方式。

詩的第一、二小節,是理解的難點,因為詩中的比喻的本體沒有顯現,大多數學生不知道把什麼比作燕子追尋春光,我告訴學生結合題目來理解。在學生知道後,再讓學生體會「我」追尋延安的心情是急切的。文中的「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的含義直接讓學生結合《英才教程》來理解。但效果不好。學得較輕松的是二、三小節。第五、六小節也是結合《英才》讓學生來理解。花了兩節課的時間才把課文學完。不過,在課堂上給學生讀的時間較多,大部分學生在學完課文後,能把課文背誦下來。這也是學習這課的小小收獲吧。

2.本單元重點:

(1)反復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本單元的課文都是歷史精典古詩故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反復朗讀,才能感受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遠大抱負。《古詩三首》其中《出塞》作者是唐代詩人王昌齡。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達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的願望。《涼州詞》詩中以生活的美好與戰爭的殘酷做對比,抒發了人生感嘆,盡管這首詩的格調是悲壯蒼涼的,但不悲觀絕望;詩人對生活充滿熱愛,對死亡並不畏縮,「醉卧沙場」一語尤其顯示出豪邁的氣概。《夏日絕句》一、二句「言理」,從生為人傑、死作鬼雄兩方面具體說明人生的價值和意義,襟懷高遠,極富英豪丈夫之氣。三、四句將「楚漢之爭」中的項羽故事,熔冶為詩,語帶惋惜,弦外有音。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因為這都是詩人的心聲。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女性之手,實在是壓倒須眉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寫的是周恩來少年時代的一件事,他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說理的事,從中深刻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從而立志要為振興中華而讀書,表現了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襟和遠大志向。《梅蘭芳蓄須》講的是梅蘭芳先生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時期,他為了表示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抗議和堅決不給侵略者演戲而把鬍子留起來的事。在日本強盜面前,寧可忍飢挨餓並且放棄自己的事業,也不給日本強盜演出。《延安,我把你追尋》是一首新體詩,詩歌讀起來琅琅上口,但要理解詩歌的內容,感悟詩歌的內涵,對學生來說,還是存在很大的難度。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時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時間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學中要抓住課文重點,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真實的體驗和感受,還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育資源,用聲音和光影把學生帶入到課文描述的情境中,讓學生去感受和體會,並學會在今後的習作中嘗試運用寫作手法,寫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全冊最新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1-8單元分析(附整體教材解析)請見:

最新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1-8單元分析(附整體教材解析)

『伍』 哪位老師有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的教材分析

這個可以嗎?

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八冊教學內容、目標及說明與建議:

1 四則運算 2 位置與方向 3 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 營養午餐 4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5 三角形 6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7 統計 8 數學廣角 小管家 9 總復習

第一單元 四則運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三步式題。
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學會用兩三步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說明與建議】
1、本單元主要教學並梳理混合運算的順序。混合運算前面學生已經學會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兩步式題,並且知道小括弧的作用,這里主要教學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並對所學的混合運算的順序進行整理。主要內容有:整理同級運算的順序(例1加減混合運算,例2乘除混合運算),教學並整理含兩級運算的順序(例3積商之和(差)的混合運算,兩個商(積)之和(差)的混合運算)及含有小括弧的運算順序(例5含有小括弧的三步運算試題),有關0的運算。
2、解決問題與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的梳理有機結合起來。本單元在整理混合運算順序時,是結合解決問題進行的。目的是使學生在解決一個個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同時體會運算順序規定的必要性,從而系統地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
3、將探求解題思路過程與理解運算順序有機結合起來。本單元是讓學生在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混合運算順序規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因此,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動情境,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並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形成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先求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再求什麼?又用什麼方法計算?最後求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使解題的步驟與運算的順序結合起來。當學生列出綜合算式後,還要追問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據及表示的實際意義,促進學生正確地概括出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4、幫助學生逐步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策略。本單元混合運算的順序是結合解決問題進行的,其中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策略又是重點和難點之一。教學時,要注意加強數量關系的分析,在敘述解題思路時,要引導學生透過數看到量,用量的關系來描述解題思路。如,可引導學生這樣描述思路「先算出每天接待多少人,再計算6天接待多少人」。不要停留在「先用987÷3,再乘6」的描述方式上。可能開始時學生不習慣,但要逐步培養這種分析方法。

第二單元 位置和方向
【教學目標】
1. 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了解確定位置的方法。
2. 使學生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並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說明與建議】
1、本單元共安排了4個例題:例1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 例2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圖上繪出物體的位置 例3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例4描述並繪制簡單的路線圖
2、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確定位置的感性經驗,並通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已經能夠根據上、下、左、右、前、後和東、南、西、北等八個方向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而且通過第幾行、第幾列確定物體的位置已經初步認識了在平面內可以通過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本單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並描述簡單的路線圖。使學生進一步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體驗周圍的事物,發展空間觀念。
3、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了解確定位置的重要性。教材選取現實生活的素材,使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作用和價值。例如,通過「公園定向越野賽」的情境,引出如何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的知識,讓學生知道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4、注意創設活動情境,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學生已經具有了從方位角度認識事物的基礎,並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學時要充分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創設大量的活動情境,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進一步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在這個年級,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較強,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並且由於學生的個性差異,不同學生認識事物的方法也不盡相同,教師要鼓勵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地與同伴進行合作與交流。通過這樣的過程,使學生學會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問題,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

第三單元 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演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說明與建議】
1、本單元教學內容包括加法運算定律(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加法運算定律的運用),乘法運算定律(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簡便計算(連減的簡便計算、加減計算的靈活運用、連除的簡便計算、乘除的靈活運用、乘加的靈活運用)。
2、本單元所學習的五條運算定律,不僅適用於整數的加法和乘法,也適用於有理數的加法和乘法。隨著數的范圍的進一步擴展,在實數甚至復數的加法和乘法中,它們仍然成立。因此,這五條運算定律在數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譽為「數學大廈的基石」。
3、將有關運算定律的知識集中於一個單元,加以系統編排,便於學生感悟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與區別,有利於學生通過系統學習,構建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
4、加強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促進知識的理解與應用。本單元教材最明顯的特點之一就是關注數學的現實背景,從社會生活中來,到社會生活中去,體現了數學教學回歸社會、回歸生活的願望。因此,領會教材的這一意圖,用好教材,藉助數學知識的現實原型,可以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理解所學運算定律,構建個性化的知識意義。進而,憑借知識意義的理解,也有利於所學運算定律的運用。
5、意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個性化的數學課程改革精神,培養學生靈活、合理選擇演算法的能力。對於小學生來說,運算定律的運用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對數學能力的要求較高,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運算定律的運用也為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供了極好的機會。教學時,要注意讓學生探究、嘗試,讓學生交流、質疑。相應地,教師也應發揮主導作用,當學生探究時,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學生的思路,酌情因勢利導,不失時機地給予適度啟發;當學生交流時,耐心傾聽,洞悉學生的真實想法,加以必要的點撥,幫助學生講清自己的演算法,讓其他同學也能明白。、

第四單元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認識小數的計數單位,會讀、寫小數,會比較小數的大小。
2.使學生掌握小數的性質和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3.使學生會進行小數和十進復名數的相互改寫。
4.使學生能夠根據要求會用「四捨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數位,求出小數的近似數,並能把較大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小數。
【說明與建議】
1、本單元的內容主要有小數的意義(小數的意義、小數的讀寫)和性質(小數的性質)、小數的大小比較(小數的大小比較、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生活中的小數(單名數、復名數的互化)、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求一個數的近似數、把較大的數改寫成用「萬」、「億」作單位的數)。這些內容是在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小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學的,是學生系統學習小數的開始。通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為今後學習小數四則運算打好基礎。
2、簡化小數的意義的敘述。小數實質上是十進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其依據是十進制位值原則。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淡化十進分數為什麼可以依照整數的寫法用小數來表示的道理,著重從「小數是十進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來說明小數的意義,使學生明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來表示。」
3、重視對小數意義的理解。
對小數意義的理解要涉及十進分數,由於學生沒有系統學習分數的知識,理解分數的十進關系有困難,為此教材除了在正式教學小數的意義時,藉助計量單位的十進關系(如,長度單位)來幫助學生理解外,在練習中還安排了很多根據十進制計量單位理解小數的實際意義的練習。
4、改變了「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中「擴大……倍」「縮小……倍」的說法。「擴大……倍」與「縮小……倍」在小學數學階段約定俗成的理解是:擴大幾倍就是乘幾。縮小幾倍就是除以幾。但是一些人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數a擴大n倍,應是a+na倍,而不是na。也有人認為:「倍」只適用於數的擴大,不適用於數的縮小。考慮到上述問題以及與中學的銜接,我們在本套教材中進行了嘗試性的改變。在「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中,將「擴大……倍」「縮小……倍」修改為「擴大到……倍」「縮小到……分之一。」
5、重視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教學。本單元的一些概念、法則、性質非常重要,是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基礎,一定要讓學生掌握好。如小數的性質,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小數意義的理解,而且還是小數四則計算的基礎。再如,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既是小數乘除法計算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習小數和復名數相互改寫的基礎。這些知識邏輯性比較強,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教學時要注意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採用適宜的措施幫助學生理解這些知識。

第五單元 三角形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2.使學生認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知道這些三角形的特點並能夠辨認和區別它們。
3.聯系生活實際並通過拼擺、設計等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徵及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系,感受數學的轉化思想,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會欣賞數學美。
4.使學生在探索圖形的特徵、圖形的變換以及圖形的設計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說明與建議】
1、本單元主要內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三角形的分類、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及圖形的拼組。在第一學段以及四年級上冊對空間與圖形內容的學習,對三角形已經有了直觀的認識,能夠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單元內容的設計是在上述內容基礎上進行的,通過這一內容的教學進一步豐富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和理解。
2、三角形是常見的一種圖形,在平面圖形中,三角形是最簡單的多邊形,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個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三角形的穩定性在實踐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把握好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不僅可以從形的方面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而且可以在動手操作、探索實驗和聯系生活應用數學方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以後學習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3、幾何初步知識無論是線、面、體的特徵還是圖形的特徵、性質,對於小學生來說,都比較抽象。要解決數學的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特點之間的矛盾,就要充分運用其直觀性進行教學。「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動手、動口、動腦,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在活動中獲得知識。
4、本單元增加了「圖形的拼組」,讓學生再次感受三角形的特徵及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系與區別,從而了解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探索能力。
5、本冊對三角形認識的教學目標與第一學段「獲得對簡單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有所不同,應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三角形。因此,在進行本單元的教學,如落實「了解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等內容的具體目標時,不僅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而且要積極引導學生對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判斷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能力。

第六單元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計算的算理並能正確地進行加、減及混合運算。
2.使學生理解整數運算定律對於小數同樣適用,並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計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3.使學生體會小數加、減運算在生活、學習中的廣泛應用,提高小數加、減計算能力的自覺性。
【說明與建議】
1、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小數加、減法、混合運算以及整數的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2、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基本相同;計算的重點、難點都集中在小數點的處理問題上;計算的結果都要考慮是否要用小數的基本性質使之變成最簡。基於以上原因,所以把小數加減法放在同一個例題(例1)中進行教學。這樣既突出了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系,又節省了教學時間,使學生能以較快的速度形成小數加減的良好認知結構。
3、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對於小數加減法,學生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教材緊緊抓住學生的這一認知特點,有意不給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過程,不概括小數的加減法法則,而是刻意引導學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數加減法的舊知遷移到小數加減法這一新的情境中。如例1、例2中,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豎式寫法,經歷計算的全過程,同時經過合作交流,共同總結筆算的一般方法,理解「數位對齊」就是「小數點對齊」的道理,知道當計算結果的末尾有0時,應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省略0不寫,使結果形式達到最簡。
4、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兩者之間有著割不斷的聯系和相同之處。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學生在第一學段的三年級時就已經掌握了。因此,讓學生充分應用舊知來自主學習小數的加減法成為本單元教學的一個重要策略。教學時,教師的職責是:幫助學生激活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這一已有知識經驗,並嘗試用它來計算小數加減法;讓學生明確列豎式時應如何對齊數位,懂得道理何在;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自主嘗試的過程和結果。通過自主學習本單元的知識,使學生懂得應用舊知來學習新知是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

第七單元 統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2.讓學生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會看折線統計圖,並能根據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從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
3.通過對現實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統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並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解決生活中較簡單的數學問題。
【說明與建議】
1、本單元的內容包括例1認識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根據折線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根據數據的變化,體會統計的作用。例2完成折線統計圖,根據統計圖解決問題,根據數據的變化進行合理的推測。
2、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單式和復式)和條形統計圖(單式和復式)來表示統計結果,並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了解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建立了統計的觀念。本單元此基礎上,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幫助學生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根據折線的起伏變化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3、合理運用遷移規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引導學生掌握新知識。由於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比較相似,只是不畫直條,而是按照數據的大小描出各點,再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因此教材中選用了數據富於變化的條形統計圖,從而引出另一種表達方式,自然地過渡到折線統計圖。例如,例1通過對某城市六年來中小學生參觀科技展人數的統計,以條形統計圖為基礎引出折線統計圖,再引導學生觀察這種統計圖的特點,明確折線統計圖既可以反映數量的多少,更能反映數量的增減變化,進一步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徵。
4、統計與生活是緊密聯系的,折線統計圖能更清楚地反映出數據的增減變化。教學時應充分利用其特點,讓學生感悟體會這一特點,並從中引發思考,認識折線統計圖對生活的指導意義,學會根據數據的變化正確地進行預測。
5、與前面的教學要求一樣,我們不要求學生會繪制完整的折線統計圖,只要能根據數據把統計圖補充完整並描述、分析數據就可以了。有能力的學生可以嘗試繪制,但並不對此作統一要求。

第八單元 數學廣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生活中的事例,初步體會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探索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說明與建議】
1、本冊主要是滲透有關植樹問題的一些思想方法,通過現實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從中發現一些規律,抽取出其中的數學模型,然後再用發現的規律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2、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是實際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思想方法。植樹問題通常是指沿著一定的路線植樹,這條路線的總長度被樹平均分成若干段(間隔),由於路線的不同、植樹要求的不同,路線被分成的段數(間隔數)和植樹的棵數之間的關系就不同。在現實生活中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公路兩旁安裝路燈、花壇擺花、站隊中的方陣,等等,它們中都隱藏著總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系問題,我們就把這類問題統稱為植樹問題。
3、在植樹問題中「植樹」的路線可以是一條線段,也可以是一條首尾相接的封閉曲線,比如正方形、長方形或圓形等等。即使是關於一條線段的植樹問題,也可能有不同的情形,例如,兩端都要栽,只在一端栽另一端不栽,或是兩端都不栽。本單元通過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讓學生根據不同的情況總結出規律,並利用這些規律來解決類似的實際問題。
4、本套教材關於數學廣角單元的安排,主要是通過簡單的事例滲透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或者介紹一些比較著名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能主動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經驗和能力。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接觸這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經歷猜想、實驗、推理等數學探索的過程,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5、本單元就是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簡單事例,初步體會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和它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教學時,應從實際問題入手,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分析、思考過程,逐步發現隱含於不同的情形中的規律,經歷抽取出數學模型的過程,體驗數學思想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但是,也要注意不要對例題進行過多的變式、提高問題的難度,造成教學要求過高。

閱讀全文

與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教材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