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習作五、六的資料與能提的問題,要快,今晚完成的,20財富!
習作五第一篇:山東濰坊外國語學校 陳叢倫
學習目標
1、交流回顧與某人初次相見時的情景,也可交流與其相處後發生的事以及印象的變化。
2、完成習作:通過一兩件事寫出一位小夥伴的特點,也可根據所給材料進行合理的續寫。
課前准備 多媒體課件。
教 學 過 程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談話導入,明確目的
1、導入: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會經常遇到新面孔,結識新朋友,並在後來的相處中不斷加深了解。這一節課,我們就從記憶的長河裡搜索一下這些人留在我們心裡的印象。
2、板書課題:留在心裡的印象。
聯系實際,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
誰給你的第一印象最深?
你們初次相見時是怎樣一番情景?
他給你留下了怎樣的第一印象?
2、指名回答:
後來你們在相處的過程中又發生了什麼事?
你對他(或她)的印象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小組交流,合作學習
課件出示上述兩組問題。學生按興趣自由選擇學習夥伴。
3、提出合作學習要求:敘述時態度要大方,語句要通順,把事情說具體。聽的同學要專心傾聽,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來。小組成員逐一說完後,選出本小組說得最好的的人。
4、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行進巡視,相機指導。
匯報交流,集體評議
小組推選的同學在全班同學面前交流,師生集體評議。
全課總結。
第二課時習作指導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一天,我們把在手工小組做的小木船拿出來玩,同學們興致勃勃地欣賞、評價著,突然,我的好朋友陳明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壞了。我忍不住和他吵了起來,爭執中,陳明又把它踩壞了,我非常生氣,一把奪過他的小木船……
同學們,想一想,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結果又會怎樣?
各抒己見,發散思維
1、小組討論,設想各種可能會出現的情況。組長將意見匯總。
2、全班交流,教師隨機點撥、引導。
3、集體評議:想一想,剛才同學們所設想的哪一種事情經過和結果更積極,更能激發人向上?
小結:雖然事情的結果可能會出人意料,也可能在情理之中,但你的續寫應該讓人感到更積極向上,而不是消極低落。
回顧課文,自然銜接
1、本單元我們學習了魯迅先生所寫的回憶文章《少年閏土》,課文通過哪幾件事揭示了閏土的形象?
2、在你和小夥伴之間一定也發生過令人難忘的事,請用一句話來概括。
三、活動建議
(一)基本思路
「輕叩詩歌的大門」是綜合性學習單元,教學方法與其他單元明顯不同。教師要通過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可以採用這樣的流程:
(1)瀏覽本組教材,討論和制訂活動計劃。主要是:閱讀單元導語,激發學習興趣;閱讀「活動建議」,明確可以開展哪些活動;瀏覽「閱讀材料」,了解可以參考哪些材料;制訂和交流活動計劃。根據「活動建議」和當地實際條件,確定開展哪些活動。(1課時)
(2)共同閱讀《詩經·採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和《天凈沙·秋》《天上的街市》《白樺》,了解詩歌的特點,知道這是一組描繪自然景物的詩。(2課時)
(3)通過閱讀報刊、書籍以及采訪等途徑,搜集詩歌。(2~3課時,以及課外時間)
(4)小組討論搜集到的詩歌,按一定的類別分類,進行整理和補充。在小組內向同學推薦自己喜歡的詩歌。閱讀《詩中的「秋」》,學習欣賞詩歌。(2課時)
(5)舉辦詩歌朗誦會。(2課時)
(6)分組開展下列活動,或者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其中一項:合作編本小詩集;進行詩歌知識競賽;自己動手寫詩。(2~3課時)
(7)寫簡單的活動總結。(1課時)
這次綜合性學習可以採取個人、小組和班級三種活動結合的形式。小組活動要注重實效。組內同學要有分工,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
(二)實施要點
1.瀏覽本組教材,討論和制訂活動計劃。瀏覽中要明確可以開展哪些活動,可以參考哪些材料,教材中的閱讀材料在什麼時候使用等。活動計劃是使活動有序開展的
前提。在五年級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有了制訂活動計劃的基礎,所以,更可以讓學生按小組去做。活動計劃中要安排好搜集和欣賞詩歌、給詩歌分類、舉行詩歌朗誦會這三項必學內容和一項選學內容的活動時間,確定小組成員的分工。計劃制訂之後可以張貼在教室里。
2.詩海拾貝。
(1)搜集詩歌。活動的目的是了解古今中外詩人創作的優秀詩歌,給我們美的熏陶。可以先師生共同閱讀「詩海拾貝」中的6首詩歌,大體了解詩歌從古至今的變化,知道這6首詩都是吟詠大自然美好風光的。在此基礎上用查找資料、采訪等形式搜集詩歌。要充分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沒有網路、圖書館的地方可以記錄當地的民歌、童謠等。還可以搜集有關詩歌的知識和故事等資料。教材中的《給詩加「腰」》就是一個有關詩歌的故事。
指導學生閱讀《詩經·採薇》等六篇詩歌。《詩經·採薇》選自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天凈沙·秋》分別屬於唐詩、宋詞、元曲。《天上的街市》和《白樺》都是現代詩,一首是中國作家郭沫若所作,一首是俄國作家葉賽寧所作,這兩首現代詩和前四首古詩在形式上有明顯的不同。這六首詩歌描寫的都是自然景物。
閱讀古詩,可以讓學生知道我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已經有兩千多年詩歌的歷史。古詩語言凝煉,內涵豐富。要讓學生反復誦讀,引導學生藉助注釋讀懂詩歌,了解詩意,感受詩歌中包含的情感。還可以讓學生初步了解一點有關唐詩、宋詞、元曲的知識。
閱讀現代詩,讓學生知道現代詩的寫法比較自由,更適合抒發現代人的情感。教學中除了讓學生反復誦讀,體會詩人豐富的想像和飽滿的情感之外,還要讓學生發現現代詩與古詩的不同之處。
通過「閱讀材料」的教學,讓學生了解到這一組詩歌是按內容分類的,我們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搜集詩歌。比如,按題材分,有山水詩、邊塞詩、思鄉詩、詠物詩等;按形式分,有格律詩(律詩、詞、曲等)、自由詩;按體裁分,有童話詩、寓言詩、散文詩等。我們還可以按國家和作者分,如,中國的屈原、李白、杜甫、蘇軾、陸游,外國的歌德、雪萊、拜倫、海涅、普希金……在資源特別缺乏的地區,可以讓學生回憶小學五年課內外讀過的詩歌,按題材或作者歸類。搜集詩歌的時候,要提醒學生不要局限於創作的詩歌,還要記錄當地的民歌和童謠。但教師要和民歌手溝通,要求他們為孩子演唱健康的民歌、民謠。詩歌可以先摘抄或記錄,然後分類。
(2)整理、欣賞詩歌。這項活動比較難操作,卻又很有意義。學生通過這樣的討論,可以在互相交流中品嘗到成功的喜悅,也可以更多地了解詩歌的豐富性。活動前,可以先引導學生從閱讀材料中的六首詩歌中找到它們的共同點──描寫的都是自然景物,然後在小組中討論,像這樣按內容分還可以從哪些方面去搜集,除了按內容分,還可以按什麼來分。整理資料可以在小組中進行,對有困難的小組,教師要給予必要的指導。
個人或小組整理好的資料,要在小組、班級中進行交流。可以利用牆報張貼,也可以相互傳閱。分好類後,可以組織學生再補充搜集一些詩歌。前面有了交流的過程,學生就可以互相補充,既擴大搜集面,又加強合作。
經過整理資料的過程,學生對自己搜集的詩歌,又多了一份了解。這時開展詩歌欣賞,學生感受會更多。學生可以把自己最喜愛的詩歌朗讀給小組同學聽,然後說說自己喜愛這首詩的理由。小組活動的重點是詩歌推薦與欣賞,對朗讀的要求不必太高,小組成員要人人參與。在詩歌欣賞開始時,可在小組內閱讀《詩中的「秋」》,看作家是怎樣欣賞詩歌的,重點是學會明詩意和悟詩情。這項活動可以和「與詩同行」中的班級詩歌朗誦會結合起來,先在小組內做好准備,然後再參加班級朗誦比賽。如果條件許可,還可以開展「我最喜愛的詩歌」推薦活動。
四、教材解讀
(一)詩海拾貝
《詩經·採薇》寫一位遠征戰士歸來,在回鄉途中,他撫今追昔,回想自己在軍中的情況與心情。周宣王(公元前八二七至公元前七八二年在位)執政的前夕,玁狁曾
乘周王朝政治動亂和遭遇大旱災的機會,侵擾北方邊境。公元前八二七年宣王曾出兵征討,這首詩反映的大約就是這次戰爭的情況。原詩共六章,閱讀材料節選的是第六章的前四句,分別描寫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楊柳依依」寫出柳條隨風飄動,「雨雪霏霏」描繪雪花飄舞,都十分傳神。這種四言詩,在我國以《詩經》為代表的古詩中是很常見的。
《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詩,這是唐朝詩人杜甫在成都所作的名篇之一,歷來為人們傳誦。作者細致地刻畫了春雨的夜景,表達了他對春雨來得及時的喜悅心情。一、二兩句,「知」字和「乃」字,一呼一應,極為傳神,詩人喜雨的心情躍然紙上。三、四兩句既描寫了春雨的動態,又傳出了它的潤物之神,「潛」字和「細」字都用得准確、貼切,前者透露出風很微,後者說明了雨極小。五、六兩句進一步從視覺上描繪夜雨景色。雨意正濃,而一片墨黑的世界裡,唯有江邊船上放射出一線光芒,顯得格外明亮。最後兩句是寫雨後曉景。全詩描寫細膩、動人。全詩不露喜字,卻又始終充滿喜意。這首詩後有簡短的賞析,可以幫助學生欣賞這首名作。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宋代辛棄疾的一首吟詠田園風光的詞。閱讀這首詞,要注意時間和地點。時間是夏天的夜晚,地點是有山有水的農村田野。這首詞描寫的是人們熟悉的月、鳥、蟬、蛙、星、雨、店、橋,然而詩人把這些形象巧妙地組織起來,卻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恬靜的美。詞的上片寫月明風清的夏夜,以鳥驚、蟬鳴、蛙噪這些山村特有的音響,把黃沙道寫得生機勃勃,頗不寂寞;詞的下片以輕雲小雨,天氣時陰時晴和舊游之地的突
然發現,表現夜行鄉間的樂趣。作者筆下的一個個畫面,流露出詩人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農村生活的熱愛。這正是作者忘懷於大自然所得到的歡樂。閱讀這首詞,可以引導學生憑借注釋,藉助工具書讀懂這首詞的大意。
《天凈沙·秋》是元代散曲家白樸描寫秋景的一首小令。小令原來是流行於民間的小曲,句子長短不齊,有一定的腔調。它和詞不同的地方是用韻加密了,幾乎每句都押韻。曲可以在本調之外加上襯字。秋天的傍晚有點蕭瑟,詩人先用了孤村、落日等6個典型景物來表現。接著用「飛鴻」這一句,把靜寂的景物和飛翔的大雁聯系起來,靜中有動。最後用「青山」「白草」兩句,把美麗的秋景呈現在眼前。「白草紅葉黃花」只是3個詞語並列,卻色彩鮮明地描繪出秋天的美景。這支曲有秋景的清肅,卻沒有悲涼的情緒。
《天上的街市》作於1921年10月1日,那時郭沫若留學日本,滿懷憧憬,於春末秋初兩度回國,但國內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現象使他失望了。詩人凝視「縹緲」的星空,幻想神異的世界,詩中寄託了他美好的社會理想。但學習這首詩不需要介紹背景,可以把它當做寫景的詩來讀。本詩的重點是感受詩人的聯想和想像,把夜晚的天空想像成美麗的街市,把天上的明星比作無數的街燈,然後聯想到天上的人們在提燈夜遊。還要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發現現代詩和古詩的不同之處,如,句子長短自由,分為若干小節。
《白樺》是俄國著名詩人葉賽寧的抒情詩。詩歌以白樺為中心意象,從不同角度描寫它的美。滿身的雪花、雪綉的花邊、潔白的流蘇,在朝霞里晶瑩閃亮,披銀霜,綻
花穗,亭亭玉立,豐姿綽約,表現出一種高潔之美。詩中的白樺樹,既具色彩的變化,又富動態的美感。白樺那麼高潔、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徵。讀這首詩,除了感受詩歌意境的美之外,還可以強烈地感受到詩人對家鄉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二)與詩同行
這部分閱讀材料有三首詩,兩篇關於詩的文章。
《我們去看海》是詩人寫的兒童詩,適合於朗誦。全詩以「我們去看海」的呼喚貫穿始終,情緒飽滿激昂。去看海,既有對海的嚮往與追求,又是對生命的期望與啟迪。海給我們的啟示是多方面的:海匯百川,胸懷寬大;海蘊藏著財富,是取之不盡的寶庫;海躍動著鮮活的生命,海永遠不會停止呼吸……閱讀這首詩,要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仔細體會詩歌表達的熱愛大海的思想感情,感悟大海給我們的啟迪。
《致老鼠》是一首有趣的童詩。小詩人用一顆童心,寫出了和一般人眼中不同的老鼠:雖然老鼠要做壞事,但還是喜歡它們。小詩人希望它們改正缺點,愛清潔,愛勞動,光明正大地做事。如果改正了缺點,還可以和貓做朋友。小詩人把老鼠當成了自己的朋友,對有缺點的朋友沒有歧視。讓老鼠和貓交朋友,更是孩子美好的願望。閱讀這首詩,學生一定能感受到童詩的想像力和創造性。
《爸爸的鼾聲》是一首溫情的童詩。小詩人敏銳地捕捉到「爸爸的鼾聲」,作為寫詩的題材,因為他覺得爸爸的鼾聲十分有趣。小詩人善於運用形象的比喻,他覺得爸爸的鼾聲「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車」;爸爸的鼾聲停了,他又覺得好像火車到了站。全詩童趣盎然,充滿父子親情。
閱讀這首詩,要讓學生體會到「鼾聲」也能做詩,生活中詩的題材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善於發現和聯想,到處都有詩的素材。可以引導學生想一想,還有哪些地方也有詩。
《給詩加「腰」》說的是蘇小妹出題,在「輕風細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說出詩眼。蘇東坡說了前句「搖」,後句為「映」,就是「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小妹不屑,認為太平淡;黃山谷加為「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小妹仍搖頭。後她吟出「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東坡玩味之後,不禁叫絕。「扶」字恰到好處地描繪出輕風徐來,柳枝拂然的柔態,與「輕」「細」十分和諧。「扶」字又把風擬人化了。月色淡淡,月下的梅花朦朦朧朧,「失」字勾畫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詩是語言之藝術。詩特別注重遣詞用字,凝練而鮮明生動。蘇小妹加的是「詩腰」,因為它在詩句的中間,其實是「詩眼」,因為它僅用一字,卻能出神入化。閱讀這篇文章,主要是激發學生搜集詩歌故事的興趣,此外也要引導學生感受詩歌故事的有趣,學會欣賞詩歌。
《詩中的「秋」》是台灣作家桂文亞回憶自己兒童時代讀古詩的樂趣,側重讓學生學習讀懂古詩和欣賞古詩的方法。讀詩貴在感受意境,作者回憶自己小時候在秋天讀詩,風吹竹葉,螢火蟲在紗窗外飛舞,著實富有詩意。作者慢慢領悟到:聯系生活來讀古詩,就容易讀懂;讀詩時在頭腦里描繪一幅幅畫面,就能進入詩的意境;把不同的詩比較著讀,可以更好地體會詩人的感情;如果了解詩人的身世際遇,我們就不難與詩人的心相通。這篇文章以作者讀詩的切身感受為內容,娓娓道來。她所舉的都是關於
「秋」的古詩,詩中流淌著涓涓清泉,詩中洋溢著淡淡的思念,作者體會到了蘊涵在「秋」詩中的濃濃的親情、友情和思鄉之情。這篇文章教會我們怎樣讀詩。
五、相關鏈接
(一)詩歌的起源
詩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學特質的文學樣式。來源於古代人們的勞動號子和民歌,原是詩與歌的總稱。開始詩和歌不分,詩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統稱為詩歌。中國詩歌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如,《詩經》《楚辭》和《漢樂府》以及無數詩人的作品。西歐的詩歌,由古希臘的荷馬、薩福和古羅馬的維爾吉、賀拉斯等詩人開啟創作之源。
(二)詩歌的特點
詩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像,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我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著豐富的想像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於散文的語言。」這個定義性的說明,概括了詩歌的幾個基本特點: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第三,豐富的想像、聯想和幻想;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三)詩歌的表現手法
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這「六義」中,「風、雅、頌」是指《詩經》的詩篇種類,「賦、比、興」就是詩中的表現手法。
賦:是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手法。宋代學者朱熹在《詩集傳》的注釋中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詩經》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這種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說:「且何謂為比也?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說:「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詩經》中的《螽斯》《碩鼠》等篇即用此法寫成。
興:是托物起興,即借某一事物開頭來引起正題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現思想感情的寫法。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朱熹更明確地指出:「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如《詩經》中的《關睢》《桃夭》等篇就是用「興」的表現手法。
這三種表現手法,一直流傳下來,常常綜合運用,互相補充,對歷代詩歌創作都有很大的影響。
詩歌的表現手法是很多的,而且歷代以來不斷地發展創造,運用也靈活多變,誇張、復沓、重迭、跳躍等等,難以盡述。但是各種方法都離不開想像,豐富的想像既是詩歌的一大特點,也是詩歌最重要的一種表現手法。在詩歌中,還有一種重要的表現手法是象徵。象徵,簡單說就是「以象徵義」,但在現代詩歌中,象徵則又表現為心靈
的直接意象,這是應予注意的。用現代的觀點來說,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種:
1.比擬。劉勰在《文心雕龍》一書中說:比擬就是「或喻於聲,或方於貌,或擬於心,或譬於事。」這些在我們前面列舉的詩詞中,便有許多例證。比擬中還有一種常用的手法,就是「擬人化」:以物擬人,或以人擬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裡盪漾。把「雲彩」「金柳」都當作人來看待。以人擬物的,如,洛夫的《因為風的緣故》:……我的心意/則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燭光/稍有曖昧之處/勢所難免/因為風的緣故/……以整生的愛/點燃一盞燈/我是火/隨時可能熄滅/因為風的緣故。把「我的心」比擬為燭光,把我比作燈火。當然,歸根結底,實質還是「擬人」。
2.誇張。就是把所要描繪的事物放大,好像電影里的「大寫」「特寫」鏡頭,以引起讀者的重視和聯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其中說到「深千尺」「三千尺」,雖然並非事實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卻生動地顯示了事物的特徵,表達了詩人的激情,讀者不但能夠接受,而且能信服,很驚喜。然而這種誇張,必須是藝術的、美的,不能過於荒誕,或太實、太俗。如,有一首描寫棉花豐收的詩:「一朵棉花打個包/壓得卡車頭兒翹/頭兒翹,三尺高/好像一門高射炮。」讀後卻反而使人覺得不真實,產生不出美的感覺。
3.借代。就是藉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與比擬有相似
之處,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處在於:比擬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體的、可見的;而借代卻是一方具體,一方較為抽象,在具體與抽象之間架起橋梁,使詩歌的形象更為鮮明、突出,以引發讀者的聯想。這也就是艾青所說的「給思想以翅膀,給感情以衣裳,給聲音以彩色,使流逝變幻者凝形。」
塑造詩歌形象,不僅可以運用視角所攝取的素材去描繪畫面,還可以運用聽覺、觸覺等感官所獲得的素材,從多方面去體現形象,做到有聲有色,生動新穎。唐代詩人賈島騎在毛驢上吟出「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但又覺得用「僧敲月下門」亦可。究竟是「推」還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狀,不料毛驢擋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韓愈,當侍衛將賈島帶到他的馬前,賈據實相告,韓沉吟良久,說還是用敲字較好。因為「敲」有聲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記敲門聲,便使得那種情景「活」起來,也更顯得環境的寂靜了。前述《楓橋夜泊》的「烏啼」「鍾聲」,也是這首詩的點睛之筆。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樂描寫,「大珠小珠落玉盤」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現代的如黃河浪的《晨曲》:「還有那尊礁石/在固執地傾聽/風聲雨聲濤聲之外/隱隱約約的/黎明/靈泉寺的晨鍾/恰似鼓山湧泉的/悠遠回應/淡淡淡淡的敲落/幾顆疏星/而漲紅花冠的/雄勁的雞鳴/彷彿越海而來/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湧。這首詩也寫得很好。所以我們如果掌握了用聲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將為詩歌創作開拓一個更加廣闊的領域。
無論是比擬、誇張或借代,都有賴於詩人對客觀事物進行敏銳的觀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膽的想像,甚
至幻想。可以這樣說,無論是浪漫派也好,寫實派也好,沒有想像(幻想),便不成其為詩人。比如,以豪放稱著的李白,固然想像豐富,詩風雄奇,而以寫實稱著的杜甫,也寫出了諸如「安得廣廈千萬間……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和「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乾。」(《月夜》)等等浮想連翩的佳作。
❷ 小學六年級綜合實踐活動 研究性學習下冊教案
小學六年級研究性學習中的教學設計
一、研究性學習教學設計有什麼特點?
1、粗放性。在常規教學中教學設計的對象是固定的,重點難點也是明確的,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只要通過對內容的研究就可以確立教學目標。整個教學設計過程基本上是線性的。而在研究性學習中,由於學習的內容具有不穩定的特點,研究的范圍也難以界定,因而教學設計只能是對下一階段工作進行試粗線條的估計,至於自己的設計是對還是錯教師心中也沒有底,從這一點看,研究性學習的教學設計是一種對未知過程的想像與摸索,它需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創造力,教學設計的內容形式可以百花齊放,整個設計過程是粗放的也是立體的。
2、動態性。研究性學習強調的是研究過程,而不是研究的結果,由於這一過程是不斷變化的,研究性學習的教學設計內容和方式必須根據過程的變化而變化,因而它還具有動態性的特點。研究性課程教學設計的過程實際上也上對課題研究的一個設計過程和跟蹤過程。
3、協作性。不僅在研究性學習中要強調協作性,就是在教學設計中協作性也非常重要。這里既有師生間的合作與老師間的合作,還有學校與社會的合作。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門全新的課程,許多東西對我們廣大老師來說都是第一次接觸,只有充分發揮集體備課的優勢才能妥善解決好研究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從而找到最佳的解決方式。教師間的合作,在研究性學習中至關重要,因為集體的智慧總要超過一個人的智慧。
4、靈活性。在常規教學中,教師只是對規定內容進行處理,教學方式相對單一,在研究性學習中,由於研究性學習的教學形式千差萬別,學生的研究內容與方式也各不相同,隨時都可能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這就決定了教師的教學設計也必須靈活機動,可以說在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設計時,靈活性尤為重要。
二、研究性學習教學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1、針對性原則
①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研究性學習在不同階段的內容和要求是不一樣的,教學設計理應針對這些變化進行調整。例如:在選題階段,主要是指導學生如何選擇恰當的、便於研究的課題,這就要教師針對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和能力、已搜集到的資料及能為研究提供的資源環境等進行設計。在結題階段,主要是指導學生如何寫好結題報告,這就要教師針對學生收集到的所有資料,對學生進行資料的整理、歸納、分析等方面指導。
②針對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研究性學習的每一次教學活動所要完成的目標是不一樣的,教學設計就要針對不同的目標,制訂不同的計劃,設計不同的方法和過程。例如:外出采訪搜集資料,就要對學生基本的外出調研知識進行指導,特別是在文明禮貌、交通安全等方面加以強調;上網查閱資料,就要對學生進行如何上網、下載指導。
③針對學生。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各不相同,學生的個性存在差異,學生的交往能力也不盡相同。例如:在指導學生小組分工時,就要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合理分工。性格活潑開朗、交際能力強的學生負責對外聯絡,動手能力強的學生負責攝影或做實驗,理論水平強的學生負責書寫和結題,性格內向,做事認真、細膩的學生負責資料保管。
④針對現有的教育資源和環境。研究性學習要以學校、社區為依託,要充分考慮學校、社區的現有教育資源的種類和數量及教育環境設施,盡可能地加以充分利用。在選題時特別要加以考慮,否則可能會造成選擇的課題不能研究,導致半途而廢。例如:農村、小城鎮的學校千萬不要像大城市的學校那樣選擇科研要求極高的課題。因為它們沒有大城市那麼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作依託。
2、科學性原則
教學設計的科學性體現在教學目標明確、方法得當、重點突出、過程清晰、內容准確、課時合理、科學用語規范等。要使每次教學設計科學合理,有利於教師的管理指導和學生研究的順利進行。我們認為在每次教學活動之前師生應該協商備課,發揮集體的智慧;每次教學活動之後,應該及時總結,寫教學後記並作適當的調整,以便充實和完善教學設計。
3、主體性原則
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教學設計應以學生為本,強調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為主。整個教學始終要圍繞學生自己發現-----選擇----探究----解決問題這一研究過程來設計,教師在研究中只起點撥、指導、領路的作用。每次活動的教學設計同樣也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外出采訪。教師給學生提出這次外出采訪的幾點指導性建議:①需要帶些什麼東西(訪談表、介紹信、錄音機、錄像機、照相機等);②需要解決什麼問題;③在采訪中若遇到突發性問題應如何合理解決(如:被采訪的單位或人不接待怎麼辦)。接著讓學生各盡所長,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采訪。
4、鼓勵創新原則
研究在不斷變化中進行,有許多的新鮮事物不斷出現,要求教學設計作不斷的調整和創新,特別是鼓勵學生在研究中大膽地對教師提出質疑並不斷調整研究方向。充分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創造性地去研究。沒有創新的設計和學生自身的創新,研究性學習就沒有生命活力。同時,每次的教學設計也不必千篇一律,應該要創新出各種不同的形式。
5、可持續發展原則
研究的事物隨時間、空間在不斷變化和發展;學生的知識、能力及認識事物的水平隨著研究的深入也在不斷地變化和發展。故研究性學習的教學設計要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不僅僅是為了一屆又一屆的師生積累豐富資料和寶貴經驗,更是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其今後的人生可持續發展提供有益幫助。教學設計的思想和理念要新,不能著眼於現在,應放眼於未來,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教育學生要有堅定的政治方向、敢於創新和實踐的作風、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等;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善於思考的思維方式等。
三、研究性學習教學設計要進行哪些方面的准備?
這是在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設計時最為重要的一個階段,為了不打無准備之戰,使自己的備課更有針對性,教師必須對方方面面的情況都進行充分的調查和估計。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尋找備課依據。
1、學生情況研究
學生是研究性學習的主體,他們研究熱情的高低、活動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強弱將直接決定這門課程的成敗。為此,必須對學生的知識現狀、能力層次、研究興趣、活動區間、生活環境作一正確的評估。由於這門課程是面向全體學生,因而不能憑主觀臆斷。我們可以採取一些手法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一次摸底,以找到一些教學設計的依據。
(1)興趣方面:了解他們對開設研究性課程所持的態度。一般來說,學生對一門新的課程總會抱著一定的好奇心來參加,態度普遍比較積極。可由於研究性課程是一項社會實際活動,對動手能力相對薄弱的中國學生來說,他們的反應可能並不如想像的強烈,對此,我們應作好充分的估計。
(2)活動能力方面:了解他們在平時日常生活中的行為習慣和性格特點。如他們是否常常與同學或家長進行交流,是否願意與陌生人聊天,是不是敢在大庭廣眾之下高聲說話,是否願意到一個不熟悉的部門去進行采訪等。我們知道學生的活動能力有強弱之分,性格有內向和外向之別,而活動能力又往往受到家庭環境和心理性格等方面的影響。一般來說,性格外向的學生社會活動能力要強一些,但自製能力往往要差一些,工作也相對要浮躁一些;而性格內向的學生雖然拙於言辭,不善交際,但卻非常沉穩。了解這些,可以幫助我們在教學設計時能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不同的指導策略。
(3)知識結構方面:雖然現在學生的知識結構還處在一個未定型的時期,但他們對某些學科又或多或少有些偏愛,因此有必要對他們的知識現狀摸底,以便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創造才幹。如了解他們是比較喜歡人文科學還是自然科學,學得最好的是哪些學科,最不感興趣的是哪些學科,喜歡看哪種類型的課外書等。這樣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們就可以避免許多重復勞動。
(4)日常生活方面: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的特殊地位使得他們往往目中無人,惟我獨尊。他們大多不願向別人袒露自己的思想,心理封閉。這一點在常規教學的重要性並不十分突出,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也大可不必對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研究,而研究性學習的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強調集體的協作精神,一個課題研究小組有無凝聚力往往決定著這個課題能否順利進行。因此,了解學生是否具有合作意識就成為我們進行研究性學習教學設計前必不可少的一環。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從不同側面去進行了解,如他們是否願意與大家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悅,是否願意向父母或朋友傾訴自己的心思,是否喜歡自己的父母或鄰居,是否有過孤獨的感覺等等。
(5)困難預見方面:研究性學習的困難不僅體現在研究過程中,還體現在這門課程的推行中。因為在大多數學生看來,它與高考聯系並不緊密,花那麼多的時間去搞調查、做實驗,有不務正業之嫌。學生最擔心的恐怕就是會影響常規課程的學習,為此,我們有必要了解學生的心理想法,在進行這門課程啟動前的教學設計時,就應想方設法打消他們的顧慮。
學生的另一個困難來自客觀方面,我們可以向學生了解一下他們希望學校能為他們提供哪些方面的幫助,如做好校內圖書館、電腦室、實驗室、後勤部門的服務工作和家長的說服工作以及社會有關部門的聯系工作。另外,還有必要了解一下他們希望從教師那裡得到哪些方面的幫助和對老師的要求。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研究,我們就掌握了研究性學習教學設計的第一手材料,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也就可以對症下葯、有的放矢了。
研究學生的常用方法是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找學生聊天。只要我們尊重他們,以誠懇的態度去對待,他們一般都會樂意與教師進行交流。
2、教師情況研究
一個課題指導小組往往由幾位教師組成,這些教師在專業知識、心理性格、業余愛好等方面往往有很大的區別,因此,有必要對同組的每個教師的優點和不足進行認真的研究,取長補短,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課題指導小組的作用。
專業知識方面:高中教師大多是教授一門課程,知識面相對比較窄,對邊緣學科知識了解有限,因此在對學生指導時要進行合理分工,讓每個教師盡量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但由於教師在學歷層次、能力結構方面有很大的差異,在分工方面不能一刀切。如本校在學生的開題和結題報告中都要求要有一篇英文概述,英語教師雖然能解決學生的英語語法問題,但對學生的報告是否抓住了研究的核心內涵可能並不清楚,這就要求其他教師也必須參與進來。
心理性格方面:每個人在心理性格方面都與別人有區別,即或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不同場合也可能表現出不同的心理性格特點,因此,對本組每一位教師的性格志趣進行研究,會幫助我們找到一些最佳的指導方法。如性格內向的老師往往比較有耐心,能幫助學生認真分析研究中的得失。性格外向的教師往往交際廣泛,能幫助學生與社會上的有關部門取得聯系,讓學生順利地進行采訪,在指導學生方面往往不拘一格、富有創意。
興趣愛好方面: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門社會實踐課程,它涉及的范圍相當廣泛,如果單憑幾個教師所學的專業知識,在指導的時候可能會感到捉襟見肘。因此,必須充分利用教師的興趣愛好這一有利資源。如有的老師電腦玩得不錯,有的老師喜歡收藏,有的老師喜歡攝影,這些技能都是研究性學習所必須掌握的,這些教師完全有能力給學生提供幫助。
3、指導策略研究
指導策略是提升學生研究興趣的一種有效途徑。學生的研究興趣能否得以長期保持、研究過程能否順利完成都離不開教師的精心策劃,要當好這一導演的角色,就必須掌握一些指導的技巧。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指導策略進行研究,在不同的場合,對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策略,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保持學生研究的積極性。常見的指導策略有如下幾種:
激勵法。一般來說人都是渴望得到別人認可的,當學生在研究中有突出的進展時,教師不應吝惜自己的表揚,要表揚得讓學生受寵若驚,讓學生都有一種「我是天才」的自豪感。學會欣賞學生是指導教師教育觀念轉變的第一步。即或學生的某次活動毫無收獲,我們也不應多加指責,在與學生一道分析失敗原因的同時,一邊鼓勵學生去繼續自己的實踐,盡量去發現學生研究的長處,哪怕只是很細微的優點。
激將法。當學生在研究中受到挫折,比如去采訪某人受到拒絕時,教師要想辦法激起學生的勇氣。如我們可以向他們說某個小組的同學去采訪某人時受到了很熱情的接待,你們就承認自己不如哪些同學嗎?現在的中學生自尊心都很強,利用他們的這一心理特點,就可以培養他們知難而進的爭勝意識。
求助法。教師有時候不妨拿一些自己已經知道的問題去向學生求教,當一回學生,讓學生也感受一下當教師的滋味。這一方法既可滿足學生的虛榮心,又可密切師生間的關系,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指導藝術。
4、困難與優勢研究
(1)困難研究
研究性課程自始至終都面臨著困難,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中必須對可能出現的困難做出充分的估計,並找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
一般來說在課題論證階段學生會面臨許多方面的困難,如不知怎樣選擇課題,不知怎樣去研究,不知從哪些地方去尋找自己需要的資料,去采訪做調查也搞不清該了解些什麼。此外還有一些來自社會方面的壓力,如家長的反對等。對這些,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都必須認真准備,做到心中有數。
在開題准備階段,由於學生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的研究,對研究性學習的輪廓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因而在這個階段出現的困難主要表現在資料的收集、開題程序和開題報告等方面。如他們往往搞不清在收集的材料中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沒用的,搞不清開題報告到底該怎麼寫,寫什麼內容,哪些內容要重點寫,哪些內容只要稍微提一下就可以了。這些問題也是這一階段教師教學設計的核心問題。
在學生的開題順利實施後,課題的研究就進入中期實施階段,這是研究性學習的一個飛躍階段,學生需要佔有大量的材料來論證自己的課題。這一階段學生的最大困難恐怕是研究熱情的維持問題。學生由於剛剛通過了課題的開題,普遍認為可以松一口氣了,因而課題研究最容易有始無終。又由於這一階段大多處在學生的長假期,他們很可能因其他活動而把自己的研究給忘了。如有些研究花卉的同學讓花蔫了,有些研究汽車尾氣的同學讓用來做實驗的老鼠餓死了。對此,指導老師應認真設計學生的實施計劃,對學生的研究過程進行全方位的跟蹤。
最後是課題的結題階段,進入到這一階段,學生面臨的困難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結題報告的撰寫;成果展示;經驗與教訓總結。
(2)優勢研究
中學生處在一個思想情緒很不穩定的時期,他們自身所能具備的最大優勢就是對世界充滿好奇,對未來充滿遐想,任何一點成功都會使他們的心理得到滿足,正確的引導會點燃他們創造的火花,為此,應好好對他們的這些自身優勢進行研究,充分激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除此之外,還應進行有針對性地研究。如了解學生的專長、興趣愛好,以便他們在選題時能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同時教師還應對本課題組教師的優勢進行研究,以便進行合理分工,優勢互補。
5、活動形式研究
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可謂五花八門,種類繁多。不同內容採取的活動形式也往往不同,那麼教師該怎樣去開展活動呢?最常見的活動形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討論式。這是研究性學習中採用得最為廣泛的一種形式。教師根據課題進展的情況,向學生提出一個有代表性的問題,讓學生小組集體解決。
調查式。學生根據自己的課題需要,帶著問題,都有關場所去進行社會調查。
采訪式。學生到有關部門去采訪與課題有關的專家,或到網上尋找在自己課題方面有傑出成就的專家學者。
交流式。各個課題小組定期交流自己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互相介紹自己的研究經驗和心得。
查閱式。學生到校圖書館、新華書店、市圖書館、互聯網等場所查找與課題有關的資料。
實驗式。學生到實驗室等場所在老師的指導下做實驗。
教師在安排每一次活動時,一定要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不能急於求成,做到三個「切忌」:活動范圍切忌過寬;活動內容切忌模糊;活動目標切忌過高。
另外,教師在進行活動安排時還要考慮到學校總的課時設計,以便急早安排好每一階段的活動目標。如本校高一年級是用一年的時間來完成這門課程的,因而,學生的活動內容和方式也就相對豐富一些。一般來說,起始年級所花的時間要長一些,以便學生有充裕的時間來適應這門課程。
6、學習資源研究
(1)人才資源
所謂人才資源指的是本課題組研究人員所具備的智力優勢及與本課題有關的社會人才資源。在向學生進行開題動員的時候,要能充分宣傳自身的優勢。
教師的智力資源固然重要,但研究性學習的主體畢竟是學生,為此,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能力優勢更是課題研究的關鍵。
此外,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還要對與本課題有關的部門和社會專家進行了解,向學生提供一些采訪的渠道和專家在某些方面取得的成就,以供學生研究時作參考。另外,有些學生的家長可能就是在某個領域做出了傑出成就的專家,對此千萬不能忽視,因為聯系家長比聯系其他部門的領導要方便得多。
(2)物力資源
首先要充分利用學校的現有資源,如圖書館、閱覽室、實驗室、微機室;其次是到社會上去尋求幫助,如新華書店、市圖書館、科教中心等;再次就是取得家長的支持。如本課題第一小組的幾個同學家庭條件都不錯,家長對孩子的活動也很支持,家長給他們提供了活動所需的有些設備,如采訪機、數碼相機、錄像機、攝像機、電腦等。這樣他們的課件製作高出其他同學許多也就在情理之中。
四、研究性學習教學設計的內容有哪些?
第一:確立課題研究目標
這里所說的課題研究目標,是指每次活動的主題構想。這是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必須明確的問題。那如何來確立每次活動的主題構想呢?一般來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展開。
1、每個課題都有課題的中期和長期目標,在確定每次活動的主題構想時,應結合課題的中長期目標來設計本次活動的課題目標。
2、在課題的實施過程中,可能會和原先預計的目標有所不同,那就要求在教學設計時結合實際情況,調整活動目標。
3、在課題的實施過程中,要對學生的操作過程進行分析總結,結合組內學生的工作能力、知識水平以及上次活動完成情況等,來確立下次活動的目標,使之更加適合學生,使他們在實施過程中,少走彎路,多有收獲,為整個課題的完成打好堅實的基礎。
在制定活動目標的時候,一定要具體,有可操作性。一次活動最好著重解決一個問題,達到一個小的研究目標。
第二:預計重難點
預計重難點,就是對每次課題研究的活動目標的重點進行分析,對學生研究中可能出現的困難進行估計,這是研究性學習教學設計的核心內容。為了避免設計的盲目性,課題組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前應做好兩項工作,一是要對學生在上一次活動中碰到的困難進行了解、分析,從中找出一些共性的問題,進而分析這些出現這些問題的症結和根源;二是要對課題研究的外部環境進行分析,對可能影響課題研究的客觀情況進行估計。這樣在進行每次活動的教學設計時,就可能更具有針對性,對重難點的把握就可能更接近於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
第三:操作過程
研究性學習教學設計的操作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形式。
一種是教師指導。這既有指導老師結合本次活動所確定的主題構想,對學生進行一些知識性的指導和對學生前一階段研究工作總結,對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作一集體回答,又有專門為學生開設與課題有關的專題講座,如《怎樣寫開(結)題報告》、《怎樣收集材料》等。
一種是學生活動。這是指課題組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對課題活動內容進行安排,對活動過程進行指導,以及對活動過程中各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估計。這時教師教學設計的重點應放在對學生活動過程的管理上。如有些學生可能利用這個機會到外面去玩耍,或到網上去漫遊,所以對學生活動內容的設計,一定要盡可能從各方面考慮,多想方法,使課題的操作過程,既符合規范,又有創新。
第四:知識更新
由於課題組老師是由不同科目的課任老師組成的,各個老師都有知識的局限,單憑一個老師的專業知識是不能很好地指導學生開展課題研究的,因此教師應認識到自身知識的缺陷,不斷地提高自己,豐富自己。在進行每一次教學設計時,都應對本次活動所需要具備的知識作充分的准備,對自己陌生的知識應虛心向同行或專家請教,對一些基本的技能應認真去學習,如有關電腦的一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指導教師都必須熟悉。另外,教師在指導研究過程中所獲得的新觀念,新知識,新技能,要及時反映在教學設計及指導中。因此在進行每一次教學設計時,都要把自己的知識更新作為一個專項列出來,以促成自己的研究素質的提升。
第五:反思總結
這部分內容是教學設計的最後一環。盡管我們對研究性學習的方方面面都作了充分的准備,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總會有許多意料不到的情況發生。因此,對每一次的活動進行總結反思也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我們應多問幾個為什麼,如為什麼會出現種情況?為什麼沒有預見到這種情況?是自己的能力問題還是自己的主觀認識問題?這一反思可增強指導教師的責任感。
此外在每一次的教學設計中還應對自己前一階段所指導的工作作個總結。看自己在指導學生的課題研究中,自己有哪些收獲,教育教學行為和教育方式有哪些轉變。這一總結,可增強教師指導的自信心
❸ 市(縣)三好學生事跡材料500-600字
我叫XXX,今年12歲,是武安市實驗小學六年級三班的學生,範文之事跡材料:市級三好學生事跡。我在學習上認真刻苦,各科成績都很好;在實踐中能夠勤於動手,敢於大膽實踐,勇於開拓創新;在班級工作中,能出色地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並多次受到表彰。我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現,是同學們的好榜樣。
一、品學兼優,屢獲佳績。
在學習上,我能夠嚴格要求自己,虛心接受老師的教育、幫助。從小就懂得遵守紀律,講文明,熱愛集體,助人為樂;學習上勤學善思,有獨立鑽研的精神,年年學業成績都優秀;我熱愛勞動,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各項有益活動,加強體育鍛煉,身體素質較好。我多次獲得學校「三好學生」的榮譽稱號。此外,還積極參加各種比賽,獲得劍橋少兒英語三級證書、英語奧林匹克(五年級組)三等獎、希望杯全國數學邀請賽銅牌等獎項。在成績面前,我從不驕傲,我認為,這算不了什麼,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必須不斷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標。
二、老師的助手,同學的榜樣。
無論在家在校,我都能夠受到正確思想的教育和熏陶,因此,我像一棵充滿生命力的小苗兒,在陽光雨露的哺育下茁壯地成長。在同學中,我是一名挺懂事的「小大人」,老師和同學都很信任我。幾年來,我勤勤懇懇地為班級為同學服務,成了老師的小助手,對老師交給的任務,我總是做得有條不紊。我處處以身作則,為同學樹立了榜樣。幾年來,我上學從不遲到或早退,上課專心聽課,獨立思考,認真完成各科作業。見到有同學違反了學校規定,我也敢於上前指正。有時遇上個別同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吵鬧起來,我總是主動上前勸阻,並像個小老師似的跟他們講些「同學之間要團結」、「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道理。常常能使犯錯的同學靜下心、沉下氣來承認錯誤並表示堅決改正。
三、團結同學,樂於助人。
我具有很強的集體榮譽感。我覺得,祖國的未來需要大批的建設者,僅靠個別人的本領是不行的,只有讓全體同學都進步,那才是一件大樂事。我不僅和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在一起談心得、交流學習經驗,爭取更大進步,還經常與其他班幹部一起主動關心班上學習較差的同學,事跡材料《市級三好學生事跡》(http://www.unjs.com)。為了幫助後進生解答疑難,我總是不厭其煩、耐心細致地講解。在我的熱忱幫助下,班上的幾名差生各方面都有較大的進步。
樂於助人也是我的一大特點。我家距離學校較近,有些路遠的同學回家要坐計程車,我就經常幫助這些同學做好值日工作;星期天節假日,我常常帶著需要幫助的同學來家裡,和他們一起做作業、搞實驗,或是和大家一起到圖書館閱覽圖書,增長知識、開拓視野。我的熱情和愛心,使大家認為我是少先隊員的貼心朋友。
我的每一個進步,都是和各位老師的辛勤培育分不開的。班主任老師給了我極大的鼓勵,每年班主任給我的評語都是:思想進步,成績優秀,關心集體,熱愛勞動,要作同學們學習的好榜樣等等。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一定不會辜負老師的期望,取得更大的進步
,是四年六班學生。 她品學兼優、樂於助人、熱愛集體、向上的思想品質優異的學習成績發展的綜合素質同學中的佼佼者 .
她刻苦好學,努力學好每門功課。她深信這樣一句話:「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因此在學習上苦下功夫,上課認真聽講,積極舉手發言,不懂就問,刻苦鑽研。良好的學習習慣,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契而不舍的學習精神,為不斷提高個人素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她酷愛讀書,書籍是她最親密的朋友。讀書是她課余的一大樂事,從童話故事到歷史讀本,從自然科學到天文知識,她都讀的津津有味。每逢周末假期就會到圖書館感受書香,沉浸在書的海洋中。不僅如此,她還會把自己讀過的最喜歡的故事講給家人和同學聽。把讀書感受記錄在日記本上。 廣泛的閱讀開闊了她的眼界,同時也提高了她的寫作水平。
在家她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認真、獨立完成家庭作業,從不亂花錢,不挑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習之餘總是幫父母幹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關心父母和長輩,她是一個無私而又有愛心的孩子。「5.12」四川大地震中,她為災區的小朋友捐款捐物。並把自己最珍愛的圖書一並捐贈出來。她要讓災區的小朋友和她一樣,有書讀有學上。她更想讓四川的小朋友知道,有許許多多的同齡人在關心、記掛著他們。對待鄰里她文明禮貌與人為善深得鄰里喜愛
作為一名班幹部,她能夠堅持以身作則遵守學校的校紀校規。會很出色的完成班級管理工作,成為老師得力的小助手。老師不在時,主動維護好班級的紀律,對於不文明的行為敢於及時勸阻。團結同學,熱心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積極參加學校、學區舉行的各項活動。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成績優異,並積極參加學校興趣小組活動。她熱情友好,微笑著迎接困難,微笑著面對每一個同學。課間和同學和諧相處,開心的和小夥伴玩耍,用歡快的笑聲放飛心情。
她興趣廣泛,全面發展。既陶冶了情操,又讓她對學習對生活保持樂觀的態度。2008年在「愛讀書愛科學」故事大賽中,榮獲年級組二等獎,2008年在學校組織的「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演講比賽中榮獲三等獎。在校第四、第五屆校園藝術節活動中被認定為繪畫類特長生。在2007年「我自主我踐行」活動中,被評為「自主管理小標兵」。她是英語、數學、語文特長生,是二、三年級的區級三好生。2008,2009年連續兩年的被評為市級文明學生,是2009年區級優秀「三禮"生.
好學生的標准德、智、體、美、勞發展一直這她努力的方向和小學的幾年裡她一步步地朝在前進、在努力認識、在學習中增長知識在人生旅途中陶冶情操在社會實踐中吸取了甘甜擁豐潤豐滿了羽翼!
❹ 人教六年級上學期語文輕叩詩歌的大門綜合性學習資料
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活動計劃
一、閱讀單元導語,激發學習興趣
1.引語:同學們,詩歌是文學寶庫中的瑰寶,而我國正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回憶一下我們都學過哪些詩歌呢?你知道哪些詩人呢?
2.除了中國的詩人,詩作,你還知道其他國家有哪些著名的詩人和詩歌嗎?
3.師: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詩歌,天真的兒歌、樸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詩歌,那就讓我們在第六組的學習中一起去輕叩詩歌的大門吧。
二、合作討論,制訂活動計劃
1.引語:在進行綜合性學習之前,要做好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動計劃。有了好的活動計劃,就為活動的成功奠定了基礎。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在制定綜合性學習活動計劃時有哪些要求?
2.學生匯報制定活動計劃的要求。教師相機強調:(1)自由組成小組(2)討論活動內容(3)制訂活動計劃(4)活動計劃包括:活動時間、活動內容、參加人員、分工情況等(5)活動結束後要展示活動成果)
3.教師提示:為了更好地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課本中特向我們提出了一些建議,請大家一同走進課本P99頁和106頁。
4.學生自由讀P99頁和106頁的「活動建議」。
[要求:從活動建議中知道一些什麼?哪些建議要特別注意?]
5.明確建議,突出活動重點。
(1)指名讀「活動建議」。
(2)匯報讀懂哪些要求。
(學生匯報,教師相機提示:圍繞「詩海拾貝」,「與詩同行」可以有選擇地開展哪些活動,如何開展活動。)
師進行總結這次綜合性學習開展的活動有:(1)通過多種途徑,搜集詩歌或記錄當地的民歌、童謠,以及有關詩歌的知識和故事等。(2)按照一定的類別,對搜集到的詩歌進行整理、歸類。(3)欣賞自己喜歡的詩歌,大體把握詩意,體會詩人的感情。(准備一個筆記本)(4)舉行詩歌朗誦會。(5)根據興趣,選擇開展寫童詩、詩歌知識競賽、合編小詩集等活動。
6.學生自由分組(適時關注學生分組的情況,並建議作適當調整)
7.學生分組討論活動計劃。
(提示:討論時要作好分工,如專人記錄討論結果,專人負責整理整理討論意見,並形成完整的計劃。)
三、討論交流,修改完善活動計劃
1.以小組為單位匯報活動計劃。
2.師生共同評議。
(教師相機引導,提示注意計劃的完整、合理、科學以及活動形式盡量不重復)
3.小組根據評議,修改完善活動計劃。
三、課外閱讀,搜集、查找、整理資料
學生根據擬定的計劃,進行相關的課外閱讀、資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評: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指定活動計劃,使學生心中更加明確了本次綜合性學習的目的及意義。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能夠有的放矢,有章可循,有利於更好的 完成本次綜合性學習活動,引領學生邁進詩歌的殿堂。】
詩海拾貝 閱讀材料
《詩經·採薇》 《春夜喜雨》
一、教學目標:
1.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
2.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養成自主、合作的學習品質和習慣。
4.培養學生再造想像、創新思維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培養學生的再造想像和創新思維能力。
三、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設計:
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詩歌就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已經有兩千多年詩歌的歷史了。從古至今涌現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許多問答的詩人。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欣賞先人們給我們留下來的文化瑰寶。
二、學生初讀古詩,質疑
1.出示古詩,指名讀,齊讀,教師相機指導學習「薇、矣、霏」三個生字。
2.學生自由讀古詩,在書上標出不懂的地方。
3.學生質疑。
三、引導學生根據搜集的資料自學
1.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問題,說明大家讀書認真,善於思考。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呢?(小結方法:結合注釋,查找資料,上網等。)
2.自學。
四、引導學生小組內合作學習
同學們,你們通過剛才的自學,了解了哪些與這首詩有關的知識,在小組內和其他同學交流交流。如果還有疑問,也在小組內提出來,請大家幫幫你。
五、檢查學習效果、組織討論
1.通過自學與討論,你們有了哪些收獲?誰願意來和大家說一說?
2.指名講解詩句的意思,簡單介紹《詩經》。
3.教師相機提問重點詞「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談談詩的大體意思。
六、創設情境,加深感悟,引導讀背
1.播放多媒體課件。生想像當時的情景。
2.師作簡單講解:一位遠征戰士歸來,在回鄉途中,他撫今追昔,描寫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軍中的情況與心情。
3.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練習朗讀。
4.指名讀,師生互讀,讀後評議,齊讀。
七、總結學習方法
自讀質疑——結合資料自學——合作學習——組織討論——感悟背誦
八、根據剛才總結的學習方法自主合作學習唐詩《春夜喜雨》,師引導學生重點體會「喜」字
九、背誦這首五言律詩。
十、布置作業,拓展學習
搜集幾首自己喜歡的古詩與同學交流。
----------------------------------------------------------------------------------------------------------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天凈沙·秋思》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憑借注釋,藉助工具書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詩歌。
2.了解古詩的特點。
3.引導學生大體把握詩歌大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4.通過閱讀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
教學重點:
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大體把握詩歌大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情感,感受詩歌的魅力。
教學准備:
課前搜集詩、詞、曲的有關資料。
教學設計: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欣賞了《詩經?採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學們已感受到了詩歌的美妙了,同學們還想不想繼續去了解詩歌,去感受詩歌的魅力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欣賞欣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天凈沙?秋》,跟隨詩人一起到詩歌的王國去繼續遨遊吧。
二、初讀詩歌
1.自由地讀詩歌,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已查字典解決,把詩歌讀通順。
2.小組合作讀,比比誰讀得流利,有節奏,優美,並讀出古詩的韻味來。
3.讓幾名學生朗讀,並讓其他同學作出評價,師相機引導學生讀出這首詞的節奏。
三、讀中悟意
1.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結合注釋、詞典理解詩歌大意。
2.讓幾名學生說說詩歌大意,師相機在學生展示資料的基礎上引導:
① 讓學生了解詩、詞、曲。
西江月:詞牌名(相當於一首歌的調,如1=G,它不是這首詞的題目,它與這首詞的內容沒有關系,這首詞的題目是夜行黃沙道中。如我們學過的《憶江南》)
天凈沙:曲牌名(它也是相當於一首歌的調,如1=G,它不是這首曲的題目,它與這首曲的內容沒有關系,這首曲的題目是秋。)
詩、詞、曲是古代詩歌的三種形式。
《春夜喜雨》是一首唐詩,詩盛行於唐代,它的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的規定。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一首詞,詞盛行於宋代,它的調有定格,句子有定數,字有定聲。詞有單調、雙調之分。單調就只有一段,如《憶江南》,雙調就是分為兩大段,即上下兩片(闕),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天凈沙·秋》是一首小令(曲的一種),曲盛行於元朝,體式與詞相近,它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多使用於口語,句式較為靈活,語言也比較通俗。
② 解釋個別詞語。
別枝驚雀:驚動喜鵲飛離樹枝。
見:同「現」。 聽取:聽到。
七八個星天外:天外七八個星。 兩三點雨山前:山前兩三點雨。
茅店:鄉村小客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道路轉過溪頭,忽然出現社林旁邊舊時住過的茅店。
飛鴻影下:雁影掠過。
3.學生同桌或小組內說說詞的大意。
4.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讀詩歌。
四、品讀詩歌,讀中悟情,欣賞詩歌意境
1.默讀詩歌,體會兩首詩歌的異同。
2.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詩品讀,體會詩歌所蘊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在小組內交流自己品讀的收獲:
① 選擇自己喜歡的詩,說說你在閱讀時彷彿看到了什麼?又聽到了什麼?眼前出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② 通過閱讀,你從中會到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4.在班上交流自己閱讀的體會,師相機指導: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宋代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的一首吟詠田園風光的詞。詞人把人們熟悉的月、鳥、蟬、蛙、星、雨、店、橋巧妙地組織起來,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恬靜的美。整首詞體現了詞人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農村生活的熱愛。這也正是作才忘懷於大自然所得到的歡樂。
《天凈沙·秋》這首曲是元代散民家白樸描寫秋景的一首小令,但其中沒有秋景的清蕭,沒有悲涼的情緒。有的卻是色彩鮮明的美麗的秋景。如曲中的「白草」「紅葉」「黃花」三個詞語,讓我們感覺到秋天是那麼的色彩鮮明。同時,全曲沒用一個「秋」字,卻傳達出了濃郁的秋意。整首曲詩人巧妙地並列六組名詞來描摹了一幅地面與天空的和諧畫面:日頭平西,落霞滿天,小村披拂著斜暉;炊煙裊裊幾如凝止,老樹枝椏不動紋絲,烏鴉樹羽輟立枝頭。在這一片寧靜的秋景當中,突然掠過一隻大雁,飛下地面。曲中,靜中有動,動靜結合。
5.分小組賽讀,看看哪組最能讀出作者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1、課後背誦這兩首詩歌。
2、課外收集感興趣的宋詞、元曲。
---------------------------------------------------------------------------------------------------------------
《天上的街市》《白樺》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詩。
2.感受詩歌的意境美,體會詩人的情感。
3.了解現代詩的特點。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比較現代詩和古詩的不同。
4.通過閱讀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
教學重點:
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及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
比較現代詩和古詩的異同;了解現代詩的特點。
教學准備:
課前搜集現代詩的有關資料,搜集詩歌的特點的有關資料。
教學設計: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朗誦,導入新課
1.師配樂朗誦冰心的《紙船兒》。
2.讓生體會這首詩和上節課學的詩有什麼不同。
3.師小結導入
老師剛才朗讀的是一首現代詩,它和古詩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們就來讀讀《天上的街市》《白樺》這兩首詩,相信通過同學們的學習,就會明白的。
二、初讀兩首詩,了解大致內容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可以小組合作讀,自讀,賽讀,要求讀准字音,讀通順。
2.小組賽讀,男女同學賽讀。
3.小組交流:通過朗讀兩首詩,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詩,你有什麼新的發現?
三、品讀詩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讀詩歌,並邊讀邊想像:
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什麼畫面?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體會到作者什麼情感?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班上交流,師相機引導:
《天上的街市》中,詩人運用聯想和想像,把夜晚的天空想像成美麗的街市,把天上的明星比作無數的街燈,然後聯想到天上的人們提燈在夜遊。整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光明、自由、幸福、快樂的生活的嚮往、追求。
《白樺》以白樺為中心意象,從不同角度描寫它的美。滿身的雪花、雪綉的花邊、潔白的流蘇,在朝霞里晶瑩閃亮,披銀霜,綻花穗,亭亭玉立,豐姿綽約,表現也一種高潔之美。詩中的白樺樹,既具色彩的變化,又富動態的美感。白樺那麼高潔、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徵。這首詩流露出了詩人對家鄉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四、體會現代詩和古詩的區別
1.自讀《詩經·採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天凈沙·秋》《天上的街市》《白樺》
2.小組內交流交流你的發現。
3.班上交流,師相機指點古詩與現代詩的不同:
古詩,一般講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現代詩不像古詩那樣在字數和押韻上要求那麼嚴格,它的寫法比較自由,句子長短自由,分為若干小節。
五、快讀閱讀材料,體會詩歌的特點
1.學生默讀閱讀材料。
2.讓學生說說讀了這六首詩的發現,師相機指導。
① 詩歌的特點: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豐富的想像、聯想和幻想;
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② 這六首詩所寫的內容都與什麼有關?(自然景物)
六、拓展延伸
1.背誦這兩首詩。
2.課外閱讀描寫其他內容的詩歌。
【評:教師先引導學生學習六首詩歌,通過六首詩歌的學習,對詩歌從古至今的發展變化有了一個大致了解,為緊接下來的搜集詩歌的活動打下了基礎。】
-----------------------------------------------------------------------------------------------
詩海拾貝 活動一 搜集詩歌
活動目的:
1.了解古今中外詩人創作的優秀詩歌。
2.讓學生從詩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活動重難點:
通過閱讀報刊、書籍以及采訪等途徑,搜集詩歌。
活動過程:
第一課時
一、再次共同閱讀「詩海拾貝」中的6首詩歌。
1.分小組感情誦讀這6首詩。
2.這幾首詩都是圍繞著一個什麼主題?
吟詠大自然美好風光。
二、和學生一起回顧一下中國詩歌從古至今的變化。即由古代詩歌到近代詩歌的演變。
(1)什麼是古代詩歌: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
①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學生稍作了解。
②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學生稍作了解。
(2)什麼是現代詩:
①按照作品內容的表達方式劃分:敘事詩和抒情詩。。
②按照作品語言的音韻格律和結構形式分:格律詩、自由詩和散文詩。
三、在此基礎上確定搜集詩歌的方法和形式
1.小組討論。
2.得出結果:採用閱讀報刊書籍、采訪、上網查找等形式。
3.組內分工,形成書面。
第二課時
一、利用校園資源開展活動。
1.分組利用圖書館、網路教室等信息渠道搜集詩歌。
2.搜集到後,用本子記錄下來。
二、利用課余時間採用多種形式繼續搜集並記錄。
-------------------------------------------------------------------------------------------------------------
活動二 整理詩歌、欣賞詩歌
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對搜集到的詩歌按一定的標准進行分類,了解詩歌的豐富性。
2.激發學生搜集詩歌的興趣,引導學生感受詩歌故事的有趣。
3.學會讀懂古詩和欣賞詩歌的方法,激發學生對詩歌的熱愛。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整理詩歌,給詩歌分類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詩海拾貝」中的6首詩歌。
1、自由朗讀這6首詩歌。
2、小組交流討論這6首詩歌的特點。
(明白這幾首詩的共同點——內容都是描寫自然景物的)
3、學生分小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詩歌。
4、組內誦讀這些詩歌,討論:詩歌除了可以按內容分類,還可以按哪些方面來分類?
5、師生交流歸納:
(可以按內容分: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山水田園詩、關於秋天的詩、關於春天的詩……
可以按題材分:山水詩、邊塞詩、思鄉詩、詠物詩……
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詩、自由詩……
按體裁分;童話詩、寓言詩、散文詩……
按國家和作者分:外國詩、中國詩
按創作方法分:詩歌、民歌或童謠
按時間分:古代詩、近代詩、現代詩、當代詩)
二、學習整理詩歌,將詩歌分類
1、小組學生在組內將自己搜集的詩歌進行分類整理
2、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分類。
詩歌分類表 整理人:
類別
詩歌的題目
作者
3、將自己分類整理好的詩歌交流交流。
4、師生交流:每一小組選一代表匯報小組的整理情況,並展示。
5、小組補充資料,補充搜集一些詩歌。
三、利用牆報張貼大家搜集整理的詩歌,供大家閱覽。
【評:組織學生在交流詩歌之後在補充搜集,這有利於學生之間的資料的相互補充,既擴大了搜集面,又能夠體現學生之間、小組之間的合作。】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欣賞詩歌,推薦自己喜愛的詩歌
教學過程:
一、學習欣賞詩歌
1.學生自讀《給詩加「腰」》,思考:蘇小妹給詩加的「腰」好在哪裡?
2.讀了這篇課文,你了解了有關詩歌的哪些知識?
3.你在課餘生活中還知道哪些有關詩歌的故事?能交流一下嗎?
4.組內學習《詩中的「秋」》,交流:怎樣欣賞、理解詩歌?
(重點是學會明詩意和悟詩情)
5.討論:你還了解哪些有關詩歌的知識?
6.師生交流。
二、推薦「我最喜愛的詩歌」(詩歌推薦活動)
1.出示「我最喜愛的詩歌」推薦表(每人一張)
詩歌
作者
推薦理由
推薦人:
2.學生填表,並在小組內交流,相互補充。
3.交換朗讀自己喜愛的詩歌。
4.說說自己喜愛的理由。
5.欣賞詩歌(教師推薦)
6.教師推薦書目:《唐詩鑒賞辭典》、《宋詞鑒賞辭典》、《毛澤東詩詞鑒賞》等
【評:學生經過整理資料的過程,對自己搜集的詩歌又多了一份了解,也了解了同學們搜集的詩歌,通過相互補充,拓展了視野,這時再開展詩歌欣賞活動,學生的感受會更加豐富、深刻。】
---------------------------------------------------------------------------------------------------------------
與詩同行
活動一 舉辦詩歌朗誦會
活動目的:
1.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詩歌,熱愛詩歌。
2.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活動重難點: 詩歌朗誦會的形式、內容的確定。
活動過程:
一、在班裡分組討論一下,怎樣開好詩歌朗誦會
1.確定內容,詩歌朗誦會朗誦的詩,可以是搜集到的詩,也可以是自己寫的詩。可以利用教材,本學期教材中,《中華少年》就是一首典型的朗誦詩,本組教材中的《我們去看海》,選讀課文中的《我們的方陣》都可作為選材。還可以是自己寫的詩歌。
2.小組內商定形式,可以展示,也可以比賽。
3.全班商議可以是小組合作參加,也可以是小組初選後,推薦代表參加班級的朗誦會。
4.確定朗誦的形式,要豐富多樣,可以個人朗誦,可以男女對誦,可以小組合誦,可以是詩表演,還可以配樂朗誦。
5.組織分工,力求每個同學或小組都有任務,如,環境布置、編排節目單、化妝,人人為班級朗誦會出力。
6.確定時間、地點、形式等。
二、制定一張班級朗誦會安排表,如:
主題
「秋詩冬韻」詩歌朗誦會
時間
11.21
地點
學校多功能室
形式
四人小組參賽
主持人
王小一
教師布置
1小組
串詞准備
2小組
道具准備
3小組
評委安排
4小組
場地清潔
5小組
活動報道
6小組。照相,寫報道。
活動二 自己動手寫詩
活動內容:1.閱讀《致老鼠》《爸爸的鼾聲》,知道生活中處處有詩歌。
2.嘗試寫詩。
一、復習導入
1.師:同學們,近段時間以來,咱們在詩歌的海洋中拾到了許多美麗的貝殼,了解了許多關於詩歌的知識,誰能談談自己前一段活動的收獲?(預設:)
2.在大家的心目中,詩歌是那樣神奇,那樣美好,詩人是那麼的了不起,可今天老師想給大家介紹兩首你們的同齡人寫的詩,你一定會對詩產生不一樣的感受。
二、自讀《致老鼠》《爸爸的鼾聲》
1.你欣賞哪首詩?為什麼?
(預設:生:我喜歡《致老鼠》,因為作者把討厭的老鼠想像成了人來寫,很有趣。
生:我喜歡《爸爸的鼾聲》,作者很會想像,把爸爸的鼾聲比作了火車開動的聲音。)
2.師相機歸納板書:大膽想像
3.讀了這兩首詩,你受到了什麼啟發?
(預設:我知道寫詩並不是那麼神奇的事,我們也可以學著寫。寫詩就是寫平時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4.教師小結: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詩歌,只要我們有一顆童心,能夠大膽想像,錘煉語言,就可以寫出有趣的童詩。
三、補充詩歌,讓學生欣賞。將下面的詩歌復印給學生,在小組里讀一讀,交流交流寫作方法。
1.巧用比喻:
雲
雲象一個忙碌的畫家
在天空中畫出一幅又一幅的圖畫
雲象一個貪玩的小搗蛋
常常忘了回家
媽媽
媽媽是一個鬧鍾
每天早上叫我起床
2.妙用擬人:
風
風兒 微笑
在樹上盪鞦韆
在草原上賽跑
在院子里拿樹葉玩飛鏢游戲
風
風最討厭了
每次都偷偷掀起我的裙子
然後在旁邊大叫
羞!羞!羞!
真是氣死我了
3.運用誇張:
交通警察
世界上力氣最大的人
就是交通警察
因為他有「氣功」
只要單手輕輕一推
幾十輛車子就一動不動了
4.運用假設
如果我變成風
如果我變成風
就到媽媽工作的地方
替媽媽
把臉上的汗珠
一顆一顆吹乾
四、你喜歡哪首詩,就試著學它寫一寫,注意想像要大膽,語言要精煉,表達出自己的情感。
五、在小組里交流你寫的詩,聽聽同學的看法,再改一改。
六、小組推薦優秀詩作全班交流。
【評:詩歌朗誦是可以供每個學校、班級操作活動,但建議將活動一與活動二進行調換,學生可以在寫完詩歌之後進行詩歌朗誦比賽,學生可以藉此朗誦自己的詩歌,以增強其成功感,提高寫作詩歌的興趣。】
-----------------------------------------------------------------------------------------------
活動三 合作編詩集 詩歌知識競賽
活動目的:
1.通過編詩集,培養學生編輯、合作能力,進一步感受詩歌的魅力。
2.通過詩歌知識競賽,增強對詩歌的興趣,加強詩歌的積累和理解。
第一課時
一、合作編本小詩集
1.咱們已經收集了許多詩作,欣賞了著名詩人的佳作,還自己動手寫了詩當了小詩人了!這么多我們喜歡的詩猶如一顆顆散落的珍珠,就讓我們來編本詩集,把這些珍珠串成一串美麗的珍珠項鏈吧!
2.小組合作編輯
1)准備好選入詩集的詩,可以編入搜集到的詩或故事,也可以編入自己寫的詩,還可以是同學寫的詩。小詩集中還可以適當穿插詩歌故事或相關資料。還可以配上插圖,或者輔以書法。(注意引導學生要將搜集的詩歌、自己創作的詩歌、搜集的詩歌故事、詩歌資料等要分類編排、有序組合。)
2)可以請父母、老師或同學寫序。
3)注意封面設計的精美,詩集名字的引人注目,編排好目錄。
3.成果展示
1)詩集編好了,我們來欣賞吧!小組把詩集放在展示台上,並派代表介紹。
2)同學們評一評,可從書寫、編排、美化等方面評。
3)選出優秀的詩集交流,可在學校里展示,開展班與班之間的交流,還可以請家長參觀和評議。
第二課時
詩歌知識競賽
一、賽前准備
1.根據實際情況,將學生分成幾組。
2.搜集競賽題目:可以是詩句接龍、詩歌常識、詩句釋義等。
3.出題方式:學生出一半的題,教師出一半的題。
二、知識競賽
1.必答題.每組5道題,每題10分。
2.搶答題。共20道題,每題10分。答對得10分,答錯扣10分。
3.風險題。每組2題,分成10分、20分、30分三個分值檔,答錯扣相應分值。
4.評出優勝組。
三、小結
通過這次詩歌競賽,我們無論是對詩句的積累、理解,還是在詩歌知識的積累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希望我們能繼續積累更多的詩歌。
❺ 小學六年級語文
教案示例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藉助注釋理解課文,初步領悟課文所講的道理。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寓言」這一文體了。
2.學習第一則寓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過去學過寓言故事,哪位同學還記得什麼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寓言兩則」又是什麼意思?(課文一共有兩個小故事,所以就是寓言兩則。)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則寓言,看看它們又將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通過預習,誰能說一說「矛」和「盾」各指什麼?(矛,古代一種兵器,在長柄的一端裝有槍頭。盾,盾牌,古代作戰時遮擋刀箭用。)
2.自由讀短文,藉助注釋理解詞句,然後思考,本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大概說出即可。)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l.先自己說一說每句話的意思,然後同座討論:每句話意思是什麼?
2.交流。(學生說,師生評議)
教師應講解以下有關知識,幫助理解:
(①「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者」用在句尾,意思是「楚國有一個賣盾和矛的人」。②「譽之曰」中「之」指盾。「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中的「之」字均可理解為「的」。③『物莫能陷也」「莫」是「沒有什麼……」意思。意思是:「沒有哪一種東西能夠穿透它。」「也」語氣詞,表示句子說完。④「其人弗能應也」。「其人」,那個人。「也」,語氣詞,表示句子終結。)
3.把每句話意思連起來說一說。譯成現代白話文,要把上下文說通順。(學生練說)
4.交流。(能說出大體意思即可。)
(楚國有一個賣矛和盾的人,誇耀他的盾說:「我的盾非常堅固,沒有哪一種東西可以穿透它。」他又誇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非常銳利,沒有什麼東西不能穿透的。」有人說:「用您的矛穿您的盾,會怎麼樣?那個人回答不上來了。」)
5.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自己的言行前後要一致,以免鬧出笑話。)
6.指導朗讀。(讀出買盾人的自誇炫耀語氣,人們的質問語氣。)
四、總結
那個楚國人說話前後不一致,自己打了自己的嘴巴,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呢?你從中應吸取什麼教訓?
五、布置作業
1.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2.熟讀課文,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第二則寓言。
2.學習生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背誦《矛與盾》全文。
2.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3.這節課我們學習第二則寓言《鄭人置履》。(板書課題)誰能解釋一下題目的意思?有一個鄭國人買鞋。那他又是怎樣買鞋的呢?讓我們來看看課文。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結合注釋,了解每句話的意思,想一想,短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哪些詞句不理解?提出來討論。
2.檢查自學情況。
①指讀短文。(要讀通句子)
②本文講什麼事?(有個鄭國人去買鞋,到集市上不相信自己的腳而相信尺碼,最終沒有買到鞋的事。)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默讀課文,結合注釋,理解詞句和短文內容。
2.交流:教師應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引導理解:「鄭人有且置履者」,意思是:「有一個鄭國人打算買一雙鞋」或「有一個打算買鞋的鄭國人」均可。「已得履」,「已經拿到了鞋」。「乃曰」是「於是說」的意思。「及反」是「等到返回來」,「人曰」即「有人說」。「何」是「為什麼」。
譯成白話文。(有一個鄭國人打算買鞋,先自己量了腳的尺碼,把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上才發現忘了拿尺碼。他拿到了鞋說:「我忘了拿尺碼了」,於是,返回家裡取尺碼。等到返回時,集市已經散了,因此他沒有買到鞋。有人問:「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那個人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3.那個買鞋的人可笑在什麼地方?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具體情況下應採取具體的辦法。)
4.指導朗讀。背誦短文。(讀出買鞋人的可笑。)
四、總結
鄭國那個買鞋人和楚國賣矛和盾的人同樣可笑。在生活中,你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嗎?舉例說一說。
五、指導書寫生字
重點提示「寓」、「譽」、「遂」字字形,「寓」字第10筆是「豎」。「譽」上半部不能少一點,「遂」裡面「點、撇」不要丟掉。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學生依據注釋自讀短文,理解詞句,了解全文內容,理解寓意。教師講解有關古漢語知識,幫助理解句意。學生列舉生活中實例,加深對寓意的理解。
探究活動
召開一次古代寓言故事會。
1.講故事,明事理。
2.學習文言文。
3.根據故事,想像意境,繪制圖畫,幫助理解。
回答者:青蛙掃帚星承德 - 魔法學徒 一級 5-15 20:14
本課選編了兩則古代寓言。這兩則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諷刺了生活中某些荒唐可笑的現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矛與盾》說的是一個人同時誇耀自己所賣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觸而不能自圓其說,告誡人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自相矛盾。《鄭人買履》則借一個寧可相信自己腳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的人,譏諷墨守成規、迷信教條而不尊重客觀事實的人。兩則寓言故事生動有趣,言簡意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從反面給人啟迪,耐人尋味。
這種古文原文的寓言,文字特別簡練卻又不失形象生動,托寓的道理明了深刻,而又頗能讓人體味到某種含蓄和幽默。《矛與盾》全文僅四句話,分兩層意思,前兩句講這個人如何誇耀他的盾和矛,後兩句寫他如何被人問住,無言以答。《鄭人買履》也分兩層,先陳述這個人從量尺碼准備買鞋到後來「遂不得履」的全過程;然後用簡單的對話點明他沒買到鞋的原因。前後兩部分的內在聯系都很緊密。兩則寓言都沒有作者的任何評論,而用對話作為點睛之筆,用人物自己的話來點明寓意,給讀者留出思考的餘地。
除了繼續了解古今詞義和表達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則寓言的寓意,並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是學習本課的難點。而引導學生抓住對話中的關鍵性的話語展開思考、討論,可作為教學的重點。
選編這兩則寓言的意圖是,在第十一冊初步接觸文言文的基礎上,繼續讀一點文言文,為初中學習打一點基礎;同時,引導學生從這兩則寓言中領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二、學習目標
1.學會七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藉助注釋理解課文,初步領悟課文所講的道理。
三、教學建議
1.這兩則寓言是文言文,在文字表達上與現代文有很多不同,然而有注釋可供藉助,
小學生讀起來就容易多了,加上在第十一冊已接觸過文言文,學生多少有了一些經驗。因此,和現代文的教學一樣,仍應堅持以自讀為主,重在感悟、積累的策略。教學中,要盡量讓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讓他們自己質疑、釋疑,教師適當點撥、扶助,必要時精當講解。不要講語法知識。教材中的注釋,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詞、句,還可讓學生從中逐步體會古今詞義、表達方法的不同。要啟發學生善於充分利用,但不要讓學生死記硬背這些注釋。
2.本課教學安排兩課時,每課時可以集中學習一則寓言。兩則寓言除具體內容不相同外,有許多相同之處。現以《矛與盾》為例,建議如下教學步驟:首先,教師范讀,讓學生藉助注釋試讀課文,力求了解句子的意思;接著,指導朗讀,把句子讀正確,讀流利,在反復讀文中進一步感悟句子的意思;而後,把句子的意思連起來,練習講寓言故事;最後,討論、理解寓意,並聯系實際談談感受。
3.指導朗讀和背誦是教學重點。「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古人讀古文的經驗。現在的學生閱讀古文的障礙在於古文詞語、句式運用與現代文存在差別。這種障礙的消除,對小學生來說,不能講古漢語的詞法、句法。主要方法是:首先讓學生參考注釋揣摩句子的大意,然後通過反復朗讀,整體感悟句子以至全文的意思。在學生練習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指導。兩則寓言的朗讀,除了須正確停頓、突出重音外,還應注意語氣和節奏。
矛與盾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其中,前面部分,那人吹噓自己的盾和矛的兩句話,要適當突出對應的部分,語氣語調比較張揚;後面部分「其人弗能應也」則語氣改緩變沉,與之形成對照。「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應讀出問句的語氣(尾音稍上揚)。還可以設想是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人的不同語氣、節奏:年輕氣盛者問得俏皮一些,稍快些;年老或斯文些的人問得舒緩些……都可表現一定的幽默感。
鄭人買履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4.「思考·練習」第二題「讀一讀,說說句子的意思。」此題目的在於將文中較難的句子列出來重點理解。引導關注文言文的詞句運用特點,領悟用現代漢語表達文言句子意思的方法。做這一練習,可以引導學生聯系注釋理解句意並結合指導朗讀進行,也可以安排在讀好課文、理解寓意之後進行。但無論在什麼時候進行這項練習,都宜採用整體感悟、通句揣摩的方法。千萬不要講文言虛詞、實詞及句式的知識。以下是列出的五個句子的大意,供參考。
(1)「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意思是:我的盾(非常,很,特別)堅固(結實),沒有什麼東西能穿透(它)。或:我的盾堅固得很,什麼東西都穿不透。
(2)「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意思是:我的矛(特別,非常,很)鋒利,對於物體(東西)沒有不能穿透的。或:我的矛鋒利得很,什麼東西都穿得透。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意思是: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麼樣?或:用您自己的矛戳您自己的盾,會怎麼樣呢?
(4)「至之市而忘操之。」意思是:等到到集市上去的時候,卻忘了拿尺碼。
(5)「何不試之以足?」意思是: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鞋呢?
5.「思考·練習」第三題,意思是通過「用自己的話說說那個賣矛又賣盾的人和那個買鞋的人可笑在哪裡」,理解寓言的寓意,受到啟發和教育。感悟寓言的寓意,關鍵在於熟悉寓言講的故事。所以,進行這一步教學,應安排在指導學生熟讀課文之後,先讓學生把每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講講寓言故事,然後組織討論:寓言中人物說話、辦事可笑在哪裡,為什麼可笑,從中悟到了什麼道理。為使人人參與思考,可先小組交談,再全班討論。學生感悟不準、不到之處,教師要作適當引導、點撥。
6.課後選做題的設計意圖是,引導學生從學習寓言的感悟和所受到的啟發想開去,舉出生活中遇到的這類現象,學以致用。這一環節很重要,因為只有能辨識生活中的類似現象,才算是真正的理解,也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
7.本課生字大多數都可以通過與學過的字比較,來識記字形,區別字義,練習書寫,例如,矛—予、譽—謄、履—復。
四、參考資料
韓非子(約公元前280—前233)即韓非。我國戰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當時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學生。韓非繼承和發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學說,成為法家的集大成者。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讒害,被殺於秦。他的著作後人稱作《韓非子》,現存55篇。他反對以血統為中心的等級制度,提倡「貴族」「民萌」(氓)平等;反對「用人唯親」,提倡「用人唯賢」;反對儒家的「禮治」,提倡「法治」;同時還提出「術」(君主駕馭臣民的手段)和「勢」(君主的權力)來和「法」相輔相成。
❻ 冀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1~15課中心
1.長江之歌 教案
一、教學要求: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理解詩歌的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二、教材說明:
這首詩是電視系列片《話說長江》主題歌歌詞。作者以雄渾的氣勢,贊頌了長江的宏偉、壯觀,以真切的情感表達了對長江的熱愛、依戀之情。全詩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小節,寫長江的源遠流長,宏偉博大,多姿多彩;第二部分即第二小節,寫長江的古老悠久,氣勢磅礴,力量無窮。
本課的教學重點在指導朗讀,引導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反復吟誦,聯繫上下文細細玩味,尤其是領悟文中兩次出現的詩句「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的深刻含義。
三、教學時間:兩課時
四、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首贊美長江的詩歌。(板書:長江之歌)
《長江之歌》是電視系列片《話說長江》的主題歌歌詞。
2、出示地圖,指出長江的位置和所流經的地方。二、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詞。
(1)自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查字典並聯繫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豐采依戀盪滌塵埃磅礴灌溉
3、各自輕聲試讀課文。
4、分節指名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點。
5、四人小組自由讀課文,討論:哪些地方讀懂了?互相交流。
三、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
乳汁哺挽滌埃灌溉
2、指導寫字:
乳:左右基本等寬。
汁、哺、挽、滌、埃:左窄右寬。
灌、溉:左窄右寬,因筆畫較多,寫時要緊湊一些。
3、學生練習寫字,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一、二、指名朗讀課文。
三、精讀訓練。
1、出示: 我們贊美長江,
你是無窮的源泉;
我們依戀長江,
你人母親的情懷。
引讀。
3、自由讀。說說讀了這句詩想了解什麼。
4、交流:(1)為什麼說長江是無窮的源泉?
(2)「情懷」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長江有母親的情懷?
5、精讀第1節:
(1)自由讀,四人小組討論: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
(2)交流。
出示:你從雪山走來,
春潮是你的豐采;
你向東海奔去,
驚濤是你的氣概。
(「雪山」在祖國的最西部,「東海」在祖國的最東部,長江能從祖國的最西部走來,向祖國的最東部奔去,說明她源泉是無窮的。)
指導朗讀:這兩個分句我們該怎樣讀?哪些詞提示了你?
(第一個分句要讀得柔和一些,因為長江是「走來」,第二個分句讀時要讓人感覺有氣概,因為長江是「奔去」。)
(3)默讀第1節,思考: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有母親的情懷?
(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兒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兒女」:只有母親才會哺育兒女,在這里把長江看作了母親,而且長江哺育的是各族兒女,可見這位母親的胸懷是多麼的寬闊。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這里又把長江擬人化了,長江很長,它就像母親伸長那健美的臂膀,從西至東,把祖國的高山大海拉在手裡,讓它們緊密聯系在一起,永不分離。)
指導學生看地圖,並聯系實際想像體會「哺育、挽起」的意義。
指導朗讀:這一句我們要讀得很深情。
(5)指導朗讀最後一句,要讀出「贊美」「依戀」的感情。
(6)齊讀第1節。指導背誦第1節。
6、精讀第2節。
(1)思考: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它有母親的情懷?
(2)交流:
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
(「遠古」是指很遙遠的古代,長江從遠古走來,向未來奔去,時間跨度很大,長江永遠不會停息,所以說它是無窮的源泉。)
指導朗讀第一句:「走」、「奔」句與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對比讀,體會長江的宏偉氣勢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灌溉花的國土」:祖國的領土那麼大,長江能將它們一起灌溉,所以說它是「無窮的源泉」。
「推動新的時代」:長江能推動時代的發展,力量是無窮的。)
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具有母親的情懷?
(「你用純潔的清流,灌溉花的國土」:母愛是純潔的、神聖的,長江像母親一樣滋潤著祖國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動新的時代」:母親的力量是巨大的,長江就像母親一樣,對新時代的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師引讀:所以,「我們——贊美長江……」
(4)指導朗讀第2節。
(5)指導背誦第2節。
四、練習朗讀全詩。
1、同學們,作者從空間和時間上歌頌了長江,學完了這首詩,你們有什麼感想呢?
2、是啊,長江源遠流長、宏偉博大、多姿多彩;長江古老悠久、氣勢磅礴、力量無窮。讓我們以飽滿的熱情去贊美長江,表達出我們對這位偉大母親的依戀之情。
3、練習朗讀。
五、學唱歌曲。
六、作業設計:
改病句。
1、媽媽買了許多食品、蘋果、梨子和水果。
2、體育用品商店擺滿足球、排球、籃球、地球儀等許多體育器具。
3、愛迪生經過努力,發現了電燈。
4、革命烈士十分頑固,誓死不說出黨的秘密。
5、我們要繼承和發揚革命前輩的革命事業。
七、板書設計:
長江之歌
豪邁雄壯
教學反思
2.五彩池 教案
教學要求:
1、了解五彩池的奇特景觀,從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2、了解每段落之間的聯系並劃分段落。
3、學習12個生字,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二、三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五彩池的特點和池水顯出不同顏色的原因。
教具准備:風景圖、幻燈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布置預習。
1、同學們喜歡旅遊嗎?去過哪些地方?
2、提出預習要求:輕聲把課文朗讀幾遍,做到讀正確、流利。想想五彩池在哪兒?它是什麼樣子的?二、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讀音。
2、每人讀一個自然段,開火車讀課文。
3、五彩池在什麼地方?五彩池是什麼樣子的?
三、再次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如何描寫五彩池的?
四、學生默讀思考討論:
1、五彩池是什麼樣子的?(第二自然段,共四句話)
(1)第一句為什麼用「漫山遍野」「大大小小」來形容五彩池?
(2)第二句為什麼說水池像鋪展著的巨幅地毯上的寶石?
(3)第三句寫的是什麼?
(4)第四句為什麼說水池像葫蘆,像鐮刀,像盤子,像蓮花?
2、五彩池中的水都有什麼顏色?是什麼「令我驚奇」?
五、布置作業:
朗讀課文,想想五彩池中的水為什麼會顯出不同顏色?
第二課時
一、指名朗讀課文。
二、學生理解第四自然段。
1、默讀,把講原因的句子畫出來,讀一讀。
2、課文有幾句話說明原因的?(4句話)這四句話是怎麼把原因說清楚的?(第一句說池中長著不同形狀的石筍;第二句說石筍表面附著石粉;第三句講陽光折射;第四句講池邊樹木花草的倒影。)
三、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討論:
為什麼說五彩的瑤池就在人間,不在天上?
(因為課文開頭說奶奶講過天上神仙住的地方叫瑤池,而我卻真的看到了像瑤池那樣神奇的五彩池。)
四、練習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1、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讀後說說這個自然段講的是什麼。
2、學生自由發言,劃分段落並說明道理。
一(1):講五彩池在哪裡。
二(2-4):講五彩池怎麼樣以及為什麼會這樣。
三(5):講五彩池就在人間不在天上。
五、指名讀「讀讀寫寫」中所列詞語,並抄寫兩遍。
六、布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二、三自然段。
板書設計:
位置:藏龍山
水池:大小不同,形狀不同
27五彩池池水:同源不同色
原因:池底石筍、石粉,陽光折射
贊嘆:人間瑤池
教學反思
3.七月的天山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生字新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感受優美詞句並積累。
過程與方法:
搜集資料、思考交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北國天山的美景,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能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雲:「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詩人筆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讓我們隨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進天山裡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課題,明確學習任務
1、讀課題,學生利用資料介紹天山
2、解題,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寫山川景物為主要內容的游記散文,選自於《天山景物記》,作者碧野。(簡介作者)
「閱讀課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它們有什麼特點。如果有興趣,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優美語句摘抄下來。」
(三)根據「閱讀提示」速讀全文,理清全文所記敘的游覽順序,引導理解內容
1、學生根據提示自讀課文;
2、引導閱讀:
(1)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讓學生找出地點變換的句子。這些句子表示空間的轉換,順序從山的外圍寫到山的深處。
(2)學生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課文描寫了哪些景物?主要採用什麼方法寫的?(讓學生議論,然後交流)
(明確:寫了雪峰、雲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繪方法:A、襯托,如:以藍天和雲影襯托雪峰之高大、靜美;以溪流、游魚的活躍襯托天山的寂靜。B、比喻,如:說白雲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開的「白蓮」。)
(3)第三段集中寫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導學生思考交流: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點來寫的?
(4)朗讀四自然段(或放配樂朗誦)
自讀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點進行描繪的?(學生用筆在書本上做出標記)
(四)細品語言文字,小結學習內容
1、課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現方法主要運用襯托和比喻。
2、引導學生從描寫景物形態、描繪聲音、描繪動態、描繪色彩、描繪感覺上去找比喻句、體會精妙之處。
3、積累自己喜歡的字詞和句子
4、課外閱讀《天山景物記》
(五)拓展訓練
小練筆:練習寫景狀物作文,要求寫一段特定環境下的景色,如校園的早晨、公園的景物、節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徵
教學反思
。
4.紹興的船啊紹興的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生字,掌握要求會寫的生詞。
2、背誦課文的第三、六、七自然段。
能力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知道紹興的橋、船各有哪些特點,它們與當地的小朋友的生活存在什麼關系。
2、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像,在腦海中展現文中描寫的情境,體會細節描寫及疊句的使用,體會文章的語言特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江南水鄉紹興的水、船、橋、人之間的和諧美,激發學生心中的美好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紹興的橋、船各有哪些特點,它們與當地的小朋友的生活存在什麼關系。
教學方法:
朗讀與分析,提問與討論,背景資料的引入。
學情分析:
學生曾經學過《水鄉行》這樣的關於江南風情的文章,對她的風土人情並不陌生。因此,注重加以聯系與遷移,讓學生深刻的體會蘊含其中的情感。
教學准備:舒緩優美的樂曲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激趣引入
(出示部分紹興的橋和烏篷船的圖片)
1、 簡單介紹魯迅的故鄉——紹興
2、 齊讀課題:紹興的船啊紹興的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標出生詞,為生字擴詞。標注自然段。
交流匯報
2、推薦朗讀。要求為本文分段。想一想每段主要寫了什麼。
3交流討論
4默讀課文。
思考「紹興的船,紹興的橋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你是從哪些詞句看出來的?你從中體會或感受到了什麼?
學生匯報
老師相機介紹坐烏篷船的規矩
4、指名讀
想一想:坐烏篷船有什麼樣的規矩?
5、推測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矩?
四、作業超市
1、書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找一找紹興的橋和船有著怎樣的特點。
3、查閱相關的資料,了解更多的知識。
第二課時
一、銜接引入
談談坐烏篷船的獨特規矩。(脫鞋,不準晃動)
二.深入理解,分析感悟
1、默讀其餘的自然段,找一找紹興的橋和船有著怎樣的特點
2、學生在小組里合作完成
3、交流匯報
紹興船的特點
紹興船是用手搖的。
船夫的劃船技術很高強
坐烏篷船是一種享受
船的種類多
4、讓學生通過具體詞句、通過想像畫面,體會到紹興的烏篷船
(是柔和的、是靈動的,是快樂的,是充滿情趣的,是童年的「夥伴」,是水鄉孩子的「搖籃」……)
預設:
橋多
橋頭有故事
體會到紹興的橋
(造型各異、縱橫交錯、四通八達、、踩滿了孩子成長的足跡、承載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留下了童年美好的記憶……)
5、紹興的橋、船和當地的小朋友的生活存在什麼關系。
6、學生獨立思考,交流匯報
預設:擁有水鄉孩子特有的「生在水邊,行在橋上」的經歷。
能夠隨時欣賞如詩如畫的水鄉風情。
晚上還可以在橋頭聽故事。
請用「紹興的孩子真_______
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談談你的感受。
三、情感朗讀,總結全課
師:水鄉的孩子不僅愛聽故事,還愛猜謎語呢。
學生猜謎語,謎底作結。
(帶著紹興孩子的盛情邀請,帶著對美麗水鄉的嚮往,我們再次走入那紹興的船啊紹興的橋)
配樂朗讀
教學反思
5.山海關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
1.學習本課生字詞語。
2.背誦三至五段。
過程與方法:自學與交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了解中華民族歷史,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師與學生活動過程
一、 談話導入,激發閱讀興趣。
同學們,你們去過長城嗎?去過萬里長城的山海關嗎?今天,我們就跟隨著名作家峻青,去認識這被譽為「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吧!
板書:山海關
二、出示學習目標,自學課文內容
1, 朗讀課文,體會文章所表達出的熱愛祖國疆土,熱愛中華民族的熾熱情懷,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 默讀課文,懂得作者按「先總起(贊嘆山海關),再分述(山海關的威武風采——山海關的動人歷史),後總結(歌頌山海關)」的全篇行文思路以及按先概括後具體及空間位置轉換記錄山海關的局部行文思路。
3, 用詞語概括山海關的特點,結合課文內容,領會重點語句的含義及表達的情感。
4, 認識並會寫部分難寫的生字詞。獨立閱讀鏈接小詩《長城》,能有感情地進行朗誦。
(一)初讀,感知全文思路。
要求:1、自由小聲朗讀課文,注意生字新詞的讀音,把句子讀通順。
2、再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並想想每個自然段寫了什麼內容?整篇課文中,哪些部分主要寫我看到的景象,哪些部分寫我由此展開的聯想?
(二)細讀,體會文章內容。
一邊默讀,一邊思考:從作者眼中看到的山海關和心中產生的種種想法,你認識到了山海關有怎樣的特點?
1、 讀第一,二自然段,注意作者用了怎樣的詞語,句子來介紹山海關的風采?
(「好一座威武的」「這號稱。。。。。。」等感嘆號)
這兩句話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2、讀第三至五自然段,注意作者用哪句話概括了山海關的風採的特點和給自己留下的深刻感受?文中哪些地方具體地寫出了這些特點?
3、讀第六至九自然段,注意作者站在這雄關之上,心情有怎樣的變化?找出相關句子。
4、他想到了什麼?用哪些話概括了山海關歷史的特點和給自己留下的深刻感覺?這段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里用了什麼詞語、句子來全面概括山海關的特點?
5、在閱讀課文1——4段時,要讓學生觀察課文插圖去體會有關語言文字。
在理解各部分內容時,要結合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相關語句或段落。不要把理解和朗讀分離、割裂開來。
(三)練讀,領悟表達方法。
(四)再讀課文,回答問題。
1、作者是怎樣贊頌山海關的?由此想到了什麼?
2、作者是如何描寫山海關的壯觀險要的?由此又想到了什麼?
三、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四、 板書設計
山海關
先總起:贊嘆山海關
再分述:山海關的威武風采——山海關的動人歷史)
後總結:歌頌山海關
先概括後具體及空間位置轉換記錄山海關的局部
教學反思
❼ 新課堂同步學習與探究語文六年級上冊答案
書上有的
❽ 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測試講義 (綜合性學習.難忘小學生活)答案
《綜合性學習:難忘小學生活》課文簡說
當我們開始這一次綜合性學習的時候,學生已經在小學學習了六年,並且即將離開小學,開始新的學習生活。六年來,學生從天真爛漫的幼兒成長為身心健壯的少年,這既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結果,也浸透著學校、老師的心血。這六年中,發生過多少令人激動、喜悅、憂愁和傷心的事;這六年,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開始起步而永遠難忘的歲月。在即將畢業的時候,開展一系列有意義的活動,把師生情、同學情以及對母校的感激之情表達出來,並且永久珍藏,成為美好的回憶,是師生共同的需求。這次綜合性學習就是充分運用多種語文形式,讓學生回憶美好的小學生活,互相激勵,繼續前進。
「難忘小學生活」分成「成長足跡」和「依依惜別」兩大板塊。每個板塊的主體是「活動建議」,教師可以根據這些建議,引導學生開展活動。「閱讀材料」供學生在開展活動時閱讀,可以激起對六年小學生活的回憶,激發對老師、同學和學校的感情,同時在寫講演稿、給母校老師寫信、臨別贈言等方面得到借鑒和啟發。開展活動的材料不止於此,學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師也可以再提供一些。在五六年級,學生已開展過三次這種任務驅動、活動貫穿始終的綜合性學習,也具備了一些綜合性學習的基礎。教學中要充分體現綜合性學習自主、合作、探究、開放的特徵,抓好策劃、活動、交流、評價等幾個環節,使這次綜合性學習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成為學生難忘的回憶。
綜合性學習要以學生自己的活動為主。
「成長足跡」板塊可以以製作「班級紀念冊」為中心開展活動。為了製作好「班級紀念冊」,可以做以下幾件事:
1、讀「閱讀材料」中的文章。
2、回憶和說說自己成長的故事,共同尋找班級「成長的足跡」。
3、搜集個人和集體「成長的足跡」,寫寫小學生活中難忘的人和事。最後製作成班級紀念冊。
「依依惜別」板塊可以有選擇地開展下面的活動:
1、為老師和同學寫臨別贈言。
2、為母校做點事,留作紀念。
3、舉行一次畢業聯歡會,在聯歡會上回憶成長經歷,表達惜別之情,互相贈言。
教學本組教材可用10~14課時,一般一星期完成一個板塊。開始時可以用1課時制訂和交流活動計劃,結束時用1~2課時展示、交流學習收獲。為了便於開展活動,可以適當調整課時,把幾節語文課連在一起,有一些活動,如,搜集個人和集體成長的資料、為母校做有紀念意義的事、為准備畢業聯歡會排練文藝節目,需要利用課外的時間。
1、通過讀「閱讀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對小學生活的懷念,對母校、對老師、對同學的感情。
2、回顧個人和集體的成長經歷,懂得成長需要自己的努力,也離不開學校的關懷、老師的教導和同學的幫助。
3、用多種形式表達對老師和同學、對母校依依不捨的感情,並立下美好的志向。
4、會寫臨別贈言、簡單的倡議書、建議書和演講稿。(選做)
5、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與同學一起組織策劃聯歡活動。(選做)
《綜合性學習:難忘小學生活》基本思路
本次綜合性學習與以往的綜合性學習單元相比,學生自主活動的比重更大。在這次綜合性學習中,教師既要引領學生回憶小學生活,學會表達情感,學會感恩,又要通過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組織、策劃能力。大致可以採用這樣的流程:
1、瀏覽本組教材,討論和制訂活動計劃。(1課時)
主要包括:
⑴閱讀單元導語,聯系實際,激發開展綜合性學習的興趣。
⑵閱讀「活動建議」,明確可以開展哪些活動。
⑶瀏覽「閱讀材料」,了解可以參考哪些材料。
⑷根據「活動建議」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確定開展哪些活動。制訂和交流活動計劃。
2、「成長足跡」板塊,可以以製作「班級紀念冊」為中心開展活動。(6~7課時加課外時間)
⑴閱讀《難忘的啟蒙》《老師領進門》《新來的王老師》和《忘不了的笑聲》《作文上的紅雙圈》,感受作者對小學生活的深厚感情,學習作者是怎麼表達這種情感的。(2課時)
⑵回憶小學生活,寫寫自己難忘的老師和同學、難忘的校園生活、難忘的一節課或難忘的一次活動等。(2課時)
⑶和同學一起暢談自己的成長故事,共同尋找班級「成長的足跡」,搜集材料。(1課時加課外時間)
⑷同學合作,製作班級紀念冊。(2課時加課外時間)
3、「依依惜別」板塊,可以有選擇地開展活動。(4~5課時)
⑴寫臨別贈言,送上真情與祝福。也可以寫好臨別贈言,在班級聯歡會上相互贈送。(1課時)
⑵在離校之前為母校做點事,如,為學校圖書館修補圖書,為校園里的花草樹木澆水培土,修理課桌椅等;以小組或班級為單位寫倡議書、建議書。(1~2課時加課外時間)
⑶策劃一台畢業聯歡會,排練節目,進行聯歡。(2課時加課外時間)
這次綜合性學習要把每一個人都吸納到活動中來。活動的形式可以多樣,個人、小組、全班穿插進行。集體活動要分工合作,使每個學生得到鍛煉,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
《綜合性學習:難忘小學生活》實施要點
1、瀏覽本組教材,討論和制定活動計劃:
計劃要把時間、地點、參加人員、活動內容等列清楚。除了教材活動建議中提出的活動形式以外,還可以把本校和本班的一些特色活動也吸納到計劃中來,如,出一期「再見吧,母校」的黑板報,為學校圖書館修補、整理圖書,開展「我為母校捐本書」活動。
2、「成長足跡」板塊:
活動建議中提出了三方面的活動:認真讀一讀閱讀材料;寫難忘的人和事;暢談成長故事,共同尋找班級「成長的足跡」,製作班級紀念冊。教學中可以以「班級紀念冊」為中心,把各項活動有序地穿插在一起。
⑴認識製作「班級紀念冊」的意義:
六年的小學生活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難忘的。讓每一個學生都把那些珍貴的回憶留住,那不僅是對過去日子的美好回憶,也將是對未來學習生活的激勵。許多年後,當一個個同學長大成才,在不同的崗位上工作的時候,班級紀念冊將永遠連接著小學老師和同學的情誼。
⑵討論「班級紀念冊」的內容和形式:
討論內容主要是確定欄目,如,「師恩難忘」「同學情深」「集體榮譽」、「運動場上」「藝術天地」「美好祝願」。班級紀念冊是為了留下美好回憶,所以形式可以多樣。可以是書刊式的紙制班級紀念冊,也可以是網頁式的多媒體班級紀念冊。不管是哪一種形式的班級紀念冊,都要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聰明才智,努力做到圖文並茂,有的還可以用實物。教師要鼓勵有創意地製作「班級紀念冊」。
⑶閱讀材料──邁好製作班級紀念冊的第一步:
閱讀材料中的5篇文章,是不同時代的作者回憶自己難忘的小學生活。
《難忘的啟蒙》《老師領進門》《新來的王老師》和《作文上的紅雙圈》側重於回憶老師的教誨,《忘不了的笑聲》記錄的是班上一個個個性鮮明的同學。
閱讀這些文章,要體會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對老師深深的感激之情,要了解作者通過哪些具體事例再現老師的品格。同樣是回憶老師的文章,表現的重點是不一樣的:有的是贊揚老師滿腔的愛國熱情和嚴謹的教學風格(《難忘的啟蒙》),有的是回憶老師的才華橫溢和對學生的循循善誘(《老師領進門》),有的是難忘當年老師對自己的鼓勵(《作文上的紅雙圈》)。這三篇文章的作者後來有的成了作家,有的成了教授,今天他們事業有成,都是小學老師為他們奠定了基礎,所以也一直懷念和感謝小學時代的老師。希望學生在閱讀別人懷念老師的文章中,聯想起自己的老師,回憶起老師教育自己的事,激發起對老師的感激之情,激發起表達的慾望。閱讀回憶同學的文章《忘不了的笑聲》,要留意作者寫作的切入口──通過笑聲寫出一個個同學的特點,體會同學間濃濃的情誼,領悟到寫同學可以有多種切入口,也可以有多種寫法。
⑷搜集和積累班級紀念冊的內容:
①寫難忘的人和事:
在閱讀的基礎上,勾起學生對往事的回憶。可以藉助照片,尋找小學生活的點點滴滴;可以開一次交流會,進行「難忘小學生活」為主題的「搜索」活動;可以在校園里漫步,在各個角落裡重溫童年的夢。這是用習作形式記錄自己的成長歷程,所以要鼓勵學生打開心靈,說真話,訴真情。
為了幫助學生拓展思路,挖掘素材,可以用下面的表格幫助學生回憶:
難忘小學生活:
難忘的理由、難忘的老師、難忘的同學、難忘的一節課、難忘的一次活動、難忘的運動會、難忘的文藝演出、難忘的……
②暢談自己的成長故事:
成長的過程中,有鮮花,也有荊棘;有歡笑,也有眼淚。但無論酸甜苦辣,都將成為珍貴的回憶。可以在班裡開展一次「我的成長故事」的主題班會,教師要做個良好的傾聽者,同時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主題班會後把印象最深的事記下來。
③共同尋找班級的「成長足跡」:
這是材料搜集與整理的最後階段。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搜集,搜集的內容包括照片、獎狀、實物等。搜集到的內容與每個學生提供的材料放在一起。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分類整理了。根據材料確定紀念冊的各個欄目名稱,做好班級紀念冊的策劃,並把相應的任務分解到各個小組或每個學生。也可以先確定班級紀念冊的欄目,再搜集相應的資料。
⑸製作班級紀念冊:
紀念冊的製作,關鍵在於計劃要周密,分工要明確。誰負責封面設計,誰負責哪個主題,都要事先確定。老師要即時關注情況,督促、指導學生完成。班級紀念冊完成後要展示,有條件的可以列印,發給每位同學和家長,送給曾經任教的老師。
3、「依依惜別」板塊:
活動建議中提出了三方面的活動,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有選擇地開展。
⑴寫臨別贈言:
閱讀材料中《畢業贈言》提供的給老師和給同學的贈言是一些範例,通過閱讀,讓學生明確贈言的主要目的及內容是:回顧學習生活,抒發惜別之情;感謝老師教導,贊美同學情誼;展望美好未來,表達真誠祝願。贈言的基本要求是短小精悍,情真意切,能根據同學和老師的特點寫。寫好的贈言可以在班內進行交流,評一評誰寫的贈言最有個性,誰寫的贈言最風趣,誰寫的贈言最幽默,誰寫的贈言最有文采。在評議中要注意杜絕庸俗的傾向,對一些比較消極的贈言,要及時予以引導。學生也會請老師寫贈言。給學生題寫贈言是老師給學生上的「最後一課」,如果上好了,會讓學生終身難忘,受益匪淺。老師為學生題寫畢業贈言要重在鼓勵,因人而「言」。
臨別贈言可以寫在同學錄上,也可以寫在自製的卡片上。無論是寫在同學錄上還是賀卡上,教師要提醒學生不要追求豪華時尚,以簡單樸素為宜,提倡自己動手製作。
⑵為母校做點事:
這項活動的范圍是很廣泛的。
「閱讀材料」中提出可以給母校、老師寫封信,表達自己的心聲;可以用演講的方式,向母校告別;可以把對學校的各種建議寫成建議書;可以暢想20年後每個同學都是什麼樣子的。寫信,要注意抒發真情實感;演講,要安排好時間、地點、形式,要調動場內的氣氛;寫建議書之前要對學校進行調查,針對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議,建議盡可能具體。
除了以上活動,「活動建議」還提出一些實踐性活動,如:為學校再搞一次衛生,再給小樹澆澆水;寫倡議書,號召全體同學為美化校園環境、創建文明校園出點力。
開展「為母校做點事」的活動要因地制宜,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是學校所需要的;同時要力所能及,是小學生能做到的。
⑶籌劃一台畢業聯歡會:
畢業聯歡會可以以班級形式進行,也可以以年級組形式(所有的畢業班合在一起搞活動)進行。前者准備方便,參與面廣;後者氣氛熱烈,場面隆重。
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聯歡會,事先都要進行周密的安排。先要總體設計畢業聯歡會的安排,再具體編創和排練節目;也可以讓學生自由報名參加表演,再根據報名情況進行編排。要考慮學生的參與面,盡量讓班上每一個學生在這次聯歡會上都有事做,都發揮參與者的作用,不要只當觀眾。一台精彩的、人人參與的聯歡會,將是學生一生美好的回憶。聯歡會盡可能由學生自己策劃、主持、布置環境,給每個學生鍛煉的機會。
上述這些活動,雖然安排在「依依惜別」板塊,但也可以把一些書面的材料和活動照片充實到「班級紀念冊」中,讓班級紀念冊更加豐富多彩。
《難忘小學生活:成長足跡》課文簡說
「閱讀材料」共選了5篇文章,都是回憶小學生活的。
《難忘的啟蒙》是一篇回憶啟蒙老師的文章。作者沙健孫。文章重點回憶了抗日講演比賽、老師對「我」的兩次批評、對日語課的抵制等三件事,表現了啟蒙老師強烈的愛國精神和嚴謹的教學作風,表達了作者對啟蒙老師的崇敬、感激和懷念。課文是按照「我」對啟蒙老師的感激和懷念對啟蒙老師的回憶啟蒙老師對「我」的影響這樣的順序寫的,其中回憶部分的三件事是全文的重點。
閱讀這一課,先要了解「啟蒙」的意思,在此基礎上理解「我」的啟蒙老師使「我」受到了哪些啟蒙教育?如,熱愛自己的祖國,嚴格要求學生,寫作要實事求是,學習要認真。要讓學生體會「從這種寬嚴之間,我們這些小學生也領悟到了老師們沒有明說的某些道理」這句話,明白在課文中「寬」指的是什麼,「嚴」指的是什麼,老師為什麼對作文、寫字那樣嚴格,而對日語課卻那麼寬容,從而進一步感悟到老師們的愛國精神和嚴謹認真的教學態度。
《老師領進門》是當代作家劉紹棠的作品:
這是一篇回憶錄,作者回憶了童年時代,在啟蒙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從小受到文學感染,在心田裡播下了文學的種子,表達作者尊敬老師,熱愛老師,對老師深深的感激之情。閱讀時要體會文章通過哪些具體事例的敘述,表達出對田老師深深的感激之情。文章重點寫了田老師教一首小詩,他以詩為內容,編了一段故事,娓娓動聽的講述,讓孩子「聽得入迷,恍如身臨其境」。田老師的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入地,在作者心中播下了文學的種子。讓我們深深感到,啟蒙老師對人一生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文末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插柳之恩,終身難忘」是全文的點睛之筆,作者用格言式的語句,說明了教育對人的巨大影響,感謝老師對自己的啟蒙教育。文章用深情的回憶、具體的事例說明田老師「很有口才,文筆也好」,一個優秀老師的形象躍然紙上。敘述生動,行文簡潔,是本文的特色。
《新來的王老師》是一篇小說:
寫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師在第一節語文課上提問「差生」蔡林,引起鬨堂大笑,放學後王老師送給蔡林一份「差生檔案」,鼓勵蔡林好好學習的事。蔡林的想法很有代表性:他認為自己是「差生」,「沒人提問我的」,「大家這么認為。我,我自己也承認。」所謂的「差生」首先是失去了自信心。針對蔡林的這種心態,王老師對症下葯,送給蔡林一份「差生檔案」。其實這個「差生檔案」是一個個名人小時候的「缺點」,他們的成就今天已經人所共知,他們是用自己的努力克服了自身的不足。這份「差生檔案」激發了蔡林的信心,我們相信他在王老師的教育下一定會有大的進步。很多學生雖然沒有像蔡林那樣被判為「差生」,但六年的學習和生活中也有不順利的時候,所以這篇文章很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在閱讀文章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回憶老師幫助、鼓勵自己進步的點滴往事。
《忘不了的笑聲》是一篇描寫同學的文章:
文章圍繞「小隊的同學都愛笑,各人的笑聲不一樣」,寫出了小隊同學別具一格的笑聲,通過笑聲表現出同學的特點。字里行間洋溢著同學之間的親切情誼,寫作角度別出心裁。閱讀時要注意文章選擇的寫作角度,並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自己班同學的特點,選擇合適的角度把他們寫下來。
《作文上的紅雙圈》的作者是當代作家黃蓓佳:
文中提到的《補考》一文是她的處女作,由於這篇作文的成功,給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至此以後陸續發表文學作品,最終成為知名作家。所以作文《補考》可以說是她成長中的一塊里程碑,而老師的九十八個紅雙圈,則開啟了她文學創作的大門。有時候,成功就來自於一點小小的鼓勵。文章以小見大,從一篇作文上的紅雙圈,贊頌老師對自己人生的引領作用。閱讀時要讓學生體悟這一點,同時也要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成長故事傾訴出來。
《難忘小學生活:依依惜別》課文簡說
「閱讀材料」中有5篇文章,都圍繞著「告別母校」這個話題,但文體各不相同。
《給老師的一封信》是上海市虹口區第三小學學生翁欽露寫給她的老師顧家璋的一封信。作者寫這封信的時候已經在華東師范大學讀書。在信中,她記下了顧老師曾經給予自己的種種關愛和教誨,贊美了老師的奉獻精神。給老師寫信,對學生來說也不是陌生的事,閱讀時著重要體會作者把敘述、描繪、想像結合在一起,用優美抒情的語句,用對具體事例的回憶,表達對老師真摯的感謝之情。
《在小學畢業典禮上的講話》是一篇激情昂揚的演講稿。文中回憶了六年小學生活中難忘的三件往事──上小學的第一天、三年級時的運動會和六年級的家長會,表達了對母校的留戀,對老師的感激,以及對同學的依依不捨。以情感人,激發共鳴是演講稿的基本特點。學生可以以此為範本,學寫演講稿。
《給校長的建議》是一位六年級畢業生寫給校長的信,側重於提出建議。信中針對學校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重新開放圖書室的建議。不但提出了自己的設想,還提出了具體的改進辦法,言辭懇切,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向母校表達了熱愛之情。以這封建議書為範例,可以讓學生通過調查訪問,發現學校存在的不足,學習本文的寫法,向校長寫一封建議書。
《同學錄》是一首短短的詩。同學錄,是種在校園里永遠的記憶,是留在歲月中忘不掉的純真。這首詩也是一個情味濃濃的倡議,通過誦讀可以讓學生了解同學錄的作用,也來做一個自己班級的同學錄。
《畢業贈言》中選登了兩組贈言,一組是學生寫給老師的;一組是老師給學生的。學生臨近畢業,有許多話要對同學、老師、母校說,「畢業贈言」為他們提供了一次表達情感、交流思想的機會,一個展示個性、展現才情的平台。雖然畢業贈言人人都能寫,但是由於其特殊的紀念意義,畢業贈言應盡量寫得精練、形象、富有時代感、飽含感情,能給人以啟迪。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體會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真摯的情感,指導學生能根據不同對象的特點,用比較生動、得體而簡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祝願。
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
望採納。
❾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詞語手冊第13課的日積月累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第三單元)
發表日期:2011-10-16 19:50:00 出處:本站 作者:未知 發布人:lgqxxy 已被訪問 2443 次
9 .窮人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課文中出現的新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教學重點: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漁夫夫婦的高尚品質和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
2、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像,學習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練習續寫課文。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交流收集的材料。
1、簡介本文作者以及其主要作品。
2、簡介時代背景。
二、自選方式,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學生讀書後,要求他們提出課文中易讀錯的字音,讀不通的句子以及不理解的詞語。
僅以易讀錯的字音為例,學生有可能提出以下幾個字:
自作自受魁梧黧黑仍舊模樣勉強傾聽
可採用教師帶讀、輪讀、個別讀等方式練習讀准字音。
三、檢查朗讀,從正確、流利兩個方面評價。
四、交流初讀收獲。
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了解本文的主要內容,文章的寫作特色,以及對漁夫夫婦的悲慘生活和優秀品格的初步感受幾個方面談談初讀的收獲。
五、置疑,交流。
學生提出的問題先在小組內討論解決,然後再提出小組內決不了的問題,全班交流。學生可能主要提出以下問題:
1、為什麼以「窮人」為題,而不以「桑娜和漁夫」為題?
2、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丈夫受的了,為什麼還要把鄰居的孩子抱過來?
3、當桑娜拉開帳子,漁夫看到鄰居的兩個孩子以後會有什麼表現?
4、文章中省略號處桑娜的心理活動是怎樣的?
其中,第一個問題學生較易理解,因此當堂課就可以解決。而後三個問題比較有深度,初讀課文後便回答比較困難。可待到以後深入理解課文時再給予解決。
六、學寫生字。
要求學生自己提出難寫的字,並自己想辦法識記。
第二課時
一、出示課題,回顧復習。
1、回憶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
2、回憶上節課還有哪些疑難問題尚未解決,明確本課時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
1、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和方式,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根據課文內容,想像文中省略號處桑娜的心理活動。(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有選擇的完成)
3、思考: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丈夫受的了,為什麼還要把鄰居的孩子抱過來?
二、分組自學,討論交流。
以小組為單位,選擇本組同學喜歡的一個問題討論交流。
三、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1、匯報、指導朗讀。
以小組讀,全班讀,個別讀等方式進行朗讀匯報,中間穿插評讀和教師范讀。使學生在評讀和教師范讀中進一步體會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師可提出這樣的問題引導評讀:「你覺得他讀的怎麼樣?你認為應該讀出怎樣的感情來,為什麼?」這樣以讀促理解,既練習了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又能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出人物善良的品質,一舉兩得。
2、匯報、交流第二個問題。
設計此項練習意在訓練學生能夠根據上下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像,練習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可將此項訓練和朗讀訓練相結合,讓學生邊讀邊想像人物此時的心理活動,然後再根據自己想像的心理活動指導自己的朗讀。
其中,課文第9自然段可作為重點段研讀。教師可引導學生抓住這段話中的重點詞句進行分析,幫助想像。如教師可引導學生抓住「已經夠他受的了」這句話想像桑娜此時會想到什麼。學生展開想像後會填寫出這樣的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語句:「丈夫整日整夜的打魚,既辛苦又有生命的危險,可即使這樣,孩子們還穿不暖,吃不飽。丈夫為了這個家已經付出了許多,自己的五個孩子已夠拖累他了,我再收留西蒙的兩個孩子,丈夫能負擔的起嗎?」然後,教師再引導學生反復讀自己填寫的語句,體會出桑娜此時的心理是十分為難和矛盾的。當學生體會出這一點後,再讓學生帶著為難的語氣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進行這項訓練時,教師不要強求學生,而要讓學生盡其所能,能體會出什麼來就是什麼,能填出多少來就是多少。無論學生完成的如何,教師都要給予表揚鼓勵。
同樣,課文第11、18、23自然段也可用來作此項練習。這幾個自然段可由學生自己分析、填寫、朗讀、交流。師生應及時給予評價。學習完後,教師可相機點撥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幾種方式。
3、匯報、交流第三個問題。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結合課文內容發表自己對桑娜以及漁夫的看法。答案不要求統一,學生可暢所欲言。只要不偏離中心,教師就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
四、教師小結,布置擴展練習
教師可使用這樣的結束語:「桑娜和漁夫的困苦生活以及西蒙一家的悲慘命運都是沙俄的黑暗統治造成的。沙俄將自己的魔爪伸向了千千萬萬個這樣的家庭,桑娜和漁夫便是這些窮人的縮影。那麼他們以後的生活會怎樣呢?那麼就讓我們展開想像,下節課學習續寫《窮人》這個故事。」
第三課時
一、提出續寫要求。
1、先要清楚整個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和思想品質。
2、掌握故事的主線。
3、情節發展要合情,想像要合理。無論最後發展成什麼樣子,主線不能變,人物的性格特點都不能有本質上的變化。
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續寫思路。
三、當堂練習續寫。
四、讓學生讀自己寫的文章,大家點評。
五、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並將它們積累下來,進行全班交流。師生給予評價。
板書:9 窮人
桑娜漁夫
非這樣做不可 揍我一頓也好皺起眉臉變的嚴肅總能熬過去
(心理活動)(動作、神態、語言)
善良
作業設計:
10別餓壞了那匹馬
一、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自學理解體會課題「別餓壞了那匹馬」分別出自兩人之 口的不同含義。
2、掌握自學方法,能做到有效率地進行閱讀。
二、教學重難點:
理解「別餓壞了那匹馬」的不同含義。
三、教學時間:一課時
四、教學用具:小黑板
五、教學過程:
一、自學,完成以下要求:
1、初讀,利用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掃除字詞障礙。
2、再讀,思考。
(1)找出有關提示時間的詞句,並根據這些給課文分段。
(我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從此;有一次;這天傍晚;很久之後的一天。)(分段:11;2-3;4-7;8-14)
(2)課文為何以「別餓壞了那匹馬」為題?這句話在文中出現了幾次?分別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意思一樣嗎?
(課文以這個善意的謊言為題,寓意深刻,串起全文,展現了兩個人物的性格。)
二、再讀課文,體會人物性格。
1、你覺得文中的殘疾青年和「我」各是什麼樣的性格?找出文中的有關語句讀一讀。
2、自由討論,答案不強求統一。
三、總結全文
四、作業設計:
1、朗讀課文。
2、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忘返 身無()() ()流不息 ()武揚威
()()大吉 來之()() 理直氣()同心()力
片甲()() 廢()忘食千()一發調兵()將
五、板書設計:
殘疾青年 「我」
11唯一的聽眾
教學目的:
1、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給予他人真誠無私幫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體會作者對老教授的感激與敬佩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1、運用寫人文章的學法深入研讀。
2、理解文中老人的語言與神態描寫。
教學難點: 最後一句話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小提琴曲,教師引導:同學們,小提琴曲是多麼美妙動聽,可是要能演奏出這樣美妙的音樂付出多少艱辛,經歷多少磨難!而一個別人認為是音樂白痴的人卻能在舞台上演奏,這成功的背後是誰創造了這個奇跡呢?(老教授)
板書課題:唯一的聽眾
好,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這位小提琴手的成長歷程。
二、研讀:
(一)引導學生回憶寫人文章的學習方法:
1、我們已經是六年級的學生了,對於這樣一篇寫人的文章,該如何學,相信同學們自然心中有數了,該如何讀,如何畫批,請你用行動回答老師吧!
2、學生默讀,畫批人物的言、行、神。
(主要人物:語言、神態、動作。次要人物:心理描寫.)
(二)重點交流.
1、品味老婦人對「我」講的話,想一想她是在什麼情況下講的?體會每句話的含義。
①「是我打擾了你嗎?……一會兒」「我猜想你一定拉的非常好……請繼續吧!」「我能做你的聽眾嗎?」
(聽到了「我「糟糕的琴技,老婦人的語言里充滿了尊重和理解。她故意裝聾,是為了讓我練琴時無所顧忌,減輕負擔,鼓足勇氣。這種善意的欺騙是一種真誠的鼓勵。主動做聽眾,這是對我練習琴技的一種無言的督促。)
問:那麼我聽了這樣的話,心理有什麼變化嗎?
我由懊惱羞愧變得有了幾分信心。
從一開始的灰心,到現在有了信心,這是一個多麼大的轉變啊!這正是由於老人詩一般的語言打動了我。能否把不同的人物的口吻讀出來嗎?
②「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到了,謝謝你小夥子。」
(這是對我練琴的一種肯定,一種鼓勵,讓我產生了從未有的感覺,那種感覺是一種信心,一種勇氣,一份執著,一股力量。)
③「你的琴聲能給我帶來快樂和幸福」
(她的贊揚鼓舞,是我發奮練習的不竭動力,老教授善於循循善誘,使我愛上了小提琴。)
問:我的反應如何?
我常忘記她是聾子。
(我演得如此投入,得益於老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助。)
過渡:老人的語言是真誠的,作為一個自稱耳聾的音樂教授,她鼓勵、幫助我的另外一種形式就是平靜、深沉、明澈的眼神。也就是神態描寫。
2、找出老教授的眼神描寫,重點交流。(三次「平靜地望」)
1)當我拉出像鋸床腿的聲音時,她的平靜,給我勇氣和力量,讓我毫無顧忌的大膽練習.
2)當我有了幾分信心,每天去練琴.她的平靜,鼓勵我不斷努力.
3)當我漸感奏出了真正的音樂,她的平靜,體現了對我更高的要求,告訴我不要滿足,繼續提高.
3、解決學生的問題:
①為什麼不拆穿這個謊言?
聯系《我看見了大海》,因為這體現了老教授教育方法的獨特,她並沒有給予我琴技上的指導,只是給予了我最寶貴的信心。其實老教授的「不教而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啊!
②為什麼當我在成千上萬的觀眾面前演出時,總是忘了那唯一的觀眾?
表達了我對老教授無限欽佩,敬仰之情.是她的循循善誘,積極鼓勵,真誠無私地幫助,使我樹立了信心,刻苦練習,最終獲得成功.
配樂朗讀最後一段。
板書:真誠無私敬佩感激
三、拓展:
這篇課文我們已經學完了,你認識了一位怎樣的老教授和一位怎樣的小提琴手?(真誠有愛心的老教授勤學苦練有信心的小提琴手)
我想對老教授說(你真是高明的教育家),我還想對小提琴手說(你真幸運,遇到了伯樂),我更想對自己說(我要努力,做事相信自己,努力做到最好)。
四、升華:
說實話,我們作為讀者都為文中的「我」感到由衷地慶幸,他遇到了伯樂,這位老教授外表優雅,有藝術修養,有學者風范。她真誠無私的幫助給予了我無限的信心和勇氣,讓我最終愛上了小提琴,站在了萬眾矚目的舞台中央。
老師也我們班的同學們擁有自己的最精彩的人生舞台!
板書設計:
唯一的聽眾
老教授真誠無私
我 敬佩感激
12、用心靈去傾聽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了解「我」和蘇珊的交往過程,感受真情。
3、能夠運用自己掌握的讀書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學會關愛他人。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體會「我」對蘇珊的深切懷念之情。
2.領會文章的寫作手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准備:學生利用雙休日等休息時間,就近觀察車站、醫院、商場、銀行的問訊處,了解問訊處的服務時間與服務內容,實地感受問訊處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並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與問訊處工作人員交流。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激發興趣
1.出示課題,學生齊讀課題:用心靈去傾聽
2.讀題後你想知道什麼?(誰用心靈去傾聽?我想知道怎樣才能用心靈去傾聽的?)
二、初讀課文,質疑解疑
1.請同學們將課文自由地、快速地讀幾遍。
2.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3.說說蘇珊給了小時候的「我」哪些幫助?
[評:把握全文大意,了解「我」與蘇珊是怎樣進行交往的,有助於理解「我」對蘇珊的依賴之情是怎樣產生,有助於下文提煉蘇珊有耐心有愛心地幫助孩子的品質。]
三、精讀課文,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
1.課文哪些內容讓自己感動,把感動自己的語句畫下來,和大家交流。2.交流最受感動的地方(重點關注描寫人物言行、心理的語句)
①我找到了聽我說話的人,不由得放聲大哭。
(找到聽「我」說話的人,其實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希望得到幫助,把希望寄託在那個叫「問訊處」的小精靈身上。聽到蘇珊的溫柔的嗓音,「我」孤獨的心靈一下子得到了撫慰,終於放聲大哭。這既是傷痛帶來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獨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②小精靈總是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一遍遍地向我解釋。
(蘇珊就像一位母親那樣「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一遍遍地向我解釋。」在一次次心與心的交流中,兩個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結成了母子般的情誼。這句話形象地寫出了蘇珊的愛心,語言雖然朴實,讀來卻令人十分感動。) ③你知道嗎,這只可愛的小鳥,它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心愛的金絲雀突然死了,「我」不僅痛苦,同時對死亡充滿了恐懼。蘇珊採用了更美好的一種說法。是啊,小鳥到另外一個世界去唱歌了,這是多麼美好的事啊!聽著這樣的話,籠罩在孩子心頭的陰影立刻消散了,快樂又回到了孩子的身邊。蘇珊善良、樂觀。)
④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我第二個母親的人。
(「謀面」就是見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個母親」來形容蘇珊,看得出「我」對蘇珊的愛。蘇珊不是「我」的母親,我們也從沒見過面,是電話線把兩個人緊緊地連在一起:蘇珊就像母親那樣,耐心傾聽「我」的心聲,困難時給予幫助,痛苦時予以安慰。)
3.品讀令自己感動的句子。
4.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你心中的蘇珊
蘇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工作中一絲不苟,盡心盡力做好服務工作。蘇珊像母親不僅用心靈傾聽,更用心與孩子交流,撫慰孩子幼小的心靈,做孩子健康成長的心靈守護神。5.你是一個好的傾聽者嗎?在這個大千世界中,值得我們用心靈傾聽的有些什麼?
[評:「用心靈去傾聽」,是對蘇珊工作的高度概括與肯定,同時也點明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令自己最感動的詞句來學習課文,感受蘇珊的美好心靈,讓孩子明白用心靈傾聽能給他人帶去幫助,教會孩子在生活中學會當一個傾聽者。]
四、總結全文
雖然蘇珊是問訊台里普通的工作人員,但是她能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希望孩子們也學會用心靈去傾聽給人帶來快樂和幸福。目前,我國有相當數量的聲訊台,這些聲訊台良莠不齊。有的確實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也有不少聲訊台以賺錢為目的,希望大家能在家長的指導下正確利用現代信息渠道。
口語交際·習作三
學習目標
1、了解和認識辯論,對辯論產生一定的興趣,能積極嘗試,參與辯論。2、寫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的事情,要有真情實感,注意環境描寫與心理活動的刻畫。
課前准備
教師:准備大學生電視辯論大賽的實況錄像片斷。准備獎品。
學生:搜集與「誠信」或「善意的謊言」有關的事例、名言警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確立辯論雙方
1、讀教材中的提示,確立個人辯論觀點
2、根據觀點異同分組
正方:人人要講誠信,不能撒謊。反方:生活中可以說些善意的謊言。二、觀摩錄像,了解辯論特點
1、導語:大家各有各的觀點,也各有各的根據。那該怎麼辯論呢?是不是像平時爭吵那樣呢?請看錄像《大學生電視辯論大賽》。
2、總結辯論方法,辯論程序,明確注意事項。
三、推薦人選,全班辯論
1、全班推選出6人,舉行辯論,其他人和教師一起作評委。
2、點評辯論情況,評出優勝方
3、師生共同總結辯論情況。教師提示小組辯論要求。
四、分組辯論,人人參與
1、八個人為一組,三三合作,另外兩人作評委,小組內展開辯論。
2、各組評委評出優勝方,並給出理由。
五、師生總結,明確認識
通過這次辯論,你對講誠信與善意的謊言有什麼新的認識?
第二、三課時 習作指導與講評
一、明確要求
請自讀「習作」部分的內容,想想本次習作的要求
二、交流習作要求:
(1)體現相互關愛的事;
(2)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
(3)注意環境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
(4)要表達真情實感。
三、回顧課文,體會關愛
1、本單元的幾篇課文寫的都是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的事情,請靜靜地回憶,細細地品味。
2、學生瀏覽課文。
四、聯系生活,拓展思路
教師導語:生活中有很多樂於付出的人,有很多感人的事,深深地打動著我們的心,如長輩與晚輩之間的,長輩與長輩之間的,如陌生人與陌生人之間的,鄰里鄉親之間的……
根據習作要求,回憶自己看到的、聽到的甚至是自己從書上讀來的事 五、獨立擬題撰文
學生進行習作,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注意收集比較有創意的文題或題材。
六、組內品評習作
1、小組交流,品評小組各成員的文章。
2、推薦本組優秀文章,組長記錄推薦理由。
七、全班交流佳作
1、學生上台朗讀佳作,朗讀前先由組長讀推薦詞。
2、聽佳作時學生做好優、缺點的速記。
3、師生共同點評:要求先說優點,再補充修改建議。
4、師生共同推薦範文,投影出示。
5、教師根據學生點評,直接運用正確的修改符號在文中作示範性批註。 八、修改習作
1、學生再讀課文「習作」要求。
2、學生自改習作。教師作適當的幫助與指點,特別是習作困難生。
3、組內交流改前與改後的語句、語段,談談修改體會。
4、教師小結。
頒發獎品,共賞佳作
課堂組織一次簡潔又隆重的頒獎儀式,激發寫作興趣,增強寫作信心。給獲得「進步最快獎」「最佳文題獎」「最佳環境描寫獎」「最佳心理活動描寫獎」「最佳創作獎」等獎項的同學頒獎。
引導學生課外閱讀被推薦的佳作。
回顧·拓展三
學習目標
1、回顧本單元所學內容,交流感悟。
2、積累諺語。
3、推薦課外讀物。
課前准備
1、至少各摘抄一個有關環境描寫、人物心理活動描寫的片斷。
2、收集與「誠信」有關的名言警句,可活用在「辯論」運用過的。
3、根據「課外書屋」的推薦書目,布置學生提前了解相關書籍,給自己喜歡的書籍寫一段廣告詞、一份推薦書或簡介。
教學過程
對話導入
1、讀著一篇又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享受著一份又一份美麗的感動,浸潤著我們一顆又一顆善良的心靈,真的很快樂!今天就讓我們快樂地走進「回顧·拓展三」,進行一場知識大比拼!
怎麼比拼呢?請瀏覽一下課本中的「交流平台」「日積月累」「課外書屋」三部分內容。
2、師生討論比拼方式與方法。
3、總結討論結果:積累警句多的為「收藏家」,朗誦用情的為「朗誦家」,理由說得充分的為「演說家」。
比拼一:分享精彩片斷
4、討論分享程序:朗讀精彩片斷→分析精彩片斷→說明分享理由。M分享精彩片斷一──環境描寫。
(1)指名讀來自課文的片斷→分析片斷→說明分享理由。
其他同學評價、補充。
(2)學生自告奮勇讀來自課外的片斷→分析片斷→說明分享理由。
其他同學再評價、補充。
(3)再推薦一名學生讀自己習作中的精彩片斷→自我剖析→說明分享理由。
教師小結:同學們不僅能用心用情地讀,能充分地表達自己的分享理由,還能理解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真是厲害!希望各位繼續努力,各顯神通,爭取成為班級中真正的收藏家、朗誦家、演講家。預祝本次大比拼,人人有所得!
同桌分享自己收集的環境描寫的精彩片斷。分享精彩片斷二──心理活動描寫。
(1)組內分享,注意傾聽與評判。
(2)小組推薦一名學生進行班級分享,教師積極參與各小組,搜索「最佳分享者」。
(3)幾名學生向全班交流,其他學生評價、補充。
(4)教師適時點撥、歸納,關注學生的傾聽習慣、評價措辭、補充方法。民主評選第一輪的朗誦家、演講家、收藏家,並用熱烈掌聲表示祝賀與鼓勵。
比拼二:讀悟警句
1、把「日積月累」中的名言警句朗讀成誦。
(1)學生自選日積月累中的一句名言警句,向全班作深入淺出的解釋,如同學都舉手錶示懂了,此生即為本輪演講家的競爭對手。
(2)教師適當啟發、引導,根據學生實際,難理解的名句進行趣味性操練:同桌互說。
(3)至少背誦5句中的2句,指名背誦成功者為本輪朗誦家競爭的實力派選手。
2、朗讀課外收集的有關誠信的名言警句。
(1)小組長負責:比比本小組誰收集的名言警句最多,並記錄姓名、條數報學習委員,由班長宣布本輪的收藏家,宣布前請老師鑒定。
(2)同桌互談自己收集的名言警句,向小組長推薦優秀者。
(3)小組長負責:競選本組最佳名言警句朗誦家。
(4)各小組最佳朗誦者競選班級朗誦家,朗誦前由小組長說明推薦理由。
(5)全班參與評選。
3、民主選舉第二輪的朗誦家、演講家、收藏家。
比拼三:推薦優秀書籍
1、自由朗讀「課外書屋」中對《綠山牆的安妮》一書的介紹。
2、通過談話提問,了解學生通過前一段時間的准備,對文中提及的《根鳥》、《窗邊的小豆豆》、《小海蒂》的熟知程度。
3、知識大比拼──課外書屋中,你認為哪本書最值得推薦?我們來發表演說,說出你的理由。看誰勇敢;看誰最幽默;看誰的書最有吸引力;看誰的書最值得看!
(1)發表演說要有稱呼,有開場白,有結束語;還要注意聲音響亮,富有感情;態度自然大方。
老師傳授秘訣:設置懸念;用自己的話講而不是讀。
(2)自練。
(3)自薦,上台推薦書籍。
(4)學生舉手上台挑戰擂主。
(5)評價兩位選手,確定新擂主。
(6)鼓勵學生挑戰新擂主,再作分析與評價。
(7)根據小組交流,推薦新的挑戰者,產生新擂主。
(8)推薦本輪演講家、收藏家、朗誦家候選人名單。
(9)對當選者表示祝賀。
比拼四:合創精美小報
1、教師小結過渡:通過一次一次緊張而快樂的比拼,同學們的收獲更多了,體會更深了,對同學的了解更全面了,對嗎?我想如果把這一塊一塊分散的比拼內容進行信息處理,知識整合,製作成一張一張精美的小報,不僅我們的同學可以學到知識,還可以讓更多的老師、同學了解我們,認識我們,讓他們也獲得知識。讓我們趕快行動吧!
2、尋找合作夥伴,要求:
(1)至少2人,最多3人。
(2)強強合作或強弱合作,杜絕弱弱合作。
3、比拼時間為一星期,要求書寫整潔,內容豐富,富有創意
4、一周後評比,評選出一等獎、二等獎、優秀獎各若干名。
單元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