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年級語文書的內容
一、四年級語言上冊內容
1、全冊共分8組。每組包括導語、課例、語文園地三大部分。
8個專題依次是:自然奇觀、觀察與發現、中外童話、作家筆下的動物、我國的世界遺產、人間真情、成長的故事、科技成就。課文均圍繞專題編選,分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兩類。
2、全冊共有課文32篇,其中精讀課文18篇,略讀課文14篇。在部分課文後面,安排有「資料袋」或「閱讀鏈接」。教材後面還附有8篇選讀課文。
3、每個語文園地由5個欄目組成。其中4個是固定欄目:「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另有「寬頻網」、「 趣味語文」、「展示台」、「成語故事」,分別在8個語文園地中各安排兩次。
二、四年級語言下冊內容
本冊共有課文32篇,其中精讀課文17篇,略讀課文15篇;教材後面還附有8篇選讀課文,共40篇。教材設計了8個專題。依次是:走遍千山萬水、以誠待人、大自然的啟示、戰爭與和平、熱愛生命、田園生活、執著的追求、故事長廊。
(1)四年級語文閱讀教材擴展閱讀
四年級語言上冊課文:
第一單元課文:《觀潮》、《雅魯藏布大峽谷》、《鳥的天堂》、《火燒雲》
第二單元課文:《古詩兩首》、《爬山虎的腳》、《蟋蟀的住宅》、《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
第三單元:《巨人的花園》、《幸福是什麼》、《去年的樹》、《小木偶的故事》
第四單元課文:《白鵝》、《*白公鵝》、《貓》、《母雞》
第五單元課文:《長城》、《頤和園》、《秦兵馬俑》
第六單元課文:《古詩兩首》、《搭石》、《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卡羅納》、《給予是快樂的》
第七單元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烏塔》、《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
第八單元課文:《呼風喚雨的世紀》、《電腦住宅》、《飛向藍天的恐龍》、《飛船上的特殊乘客》
選讀課文:《延安,我把你追尋》、《五彩池》、《小青石》、《麻雀》、《迷人的張家界》、《一個蘋果》、《真實的高度》、《人造發光植物》
2. 四年級的語文教材
1 我們的民族小學
一、教材簡說
課文通過描寫西南邊疆的一所民族小學,反映了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這是一所美麗的學校:美得很有特點,各民族的小學生身著鮮艷的民族服裝,把學校裝點得絢麗多彩;古老的銅鍾,還有鳳尾竹,更增添了學校的鄉村氣息和民族特色。這是一所團結的學校:同學們來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國的大家庭里,在鮮艷的五星紅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這是一座充滿了歡樂、祥和氣氛的學校:孩子們課上認真讀書,課下盡情玩耍,連小動物也來聆聽讀書和來看熱鬧,可見對孩子們的幸福生活是多麼羨慕。課文中就詞句的理解,以學習夥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導學生讀到這里對所提示的內容要進行思考。本文對第一自然段的最後一句話作了提示:「我好像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即好像看到了同學們向小鳥打招呼,向老師問好,向國旗敬禮。
課文層次清楚。先寫上學的路上和來到學校時的情景;再寫課上和課下,最後以自豪贊美的感情點題: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古老的銅鍾,鳳尾竹的影子,使人感到鍾聲悠悠不絕,影子綿綿縈繞,這的確是一所令人難以忘懷的學校。
編排本篇課文的意圖是,通過學習本篇課文,學生要能體會到學校生活的美好與幸福;並感受到我國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和友愛。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了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贊美之情。難點是體會描寫窗外的安靜和小動物湊熱鬧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二、學習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歡唱、招呼、飄揚、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戲、招引、熱鬧、古老、銅鍾、粗壯、鳳尾竹、潔白、搖晃」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學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豪和贊美之情,並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4.抄寫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可布置學生搜集有關少數民族的資料,比如,我國有哪些少數民族、少數民族服飾的圖片及民族之間團結友愛的故事。
2.識字和寫字在中年級仍然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要十分注意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本課的生字較多,涉及的新詞語也比較多。可引導學生採用多種方法認記。比如,要求會寫的生字中有3個是形聲字,「蝴、蝶、銅」,就可根據形聲字的特點識記這些字的字音、字形。「傣」讀dǎi,不要讀成tǎi;「昌」是翹舌音,不要讀成cāng;有些字的筆畫較多,比如,「戴、舞」,要引導學生注意筆畫、筆順,避免寫錯。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創造更多的簡便易行、實用有效的識字方法引導學生學習生字。
3.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抒發了作者自豪與贊美的情感,一個情字貫穿全文。教學中可以作者所抒發的自豪與贊美的感情為線索,並將這條線索貫穿於整個教學之中。
初讀課文,目的有二:一是初步了解內容;二是請學生邊讀邊思考,自己所在的小學和民族小學有哪些不同之處,使學生通過這樣的比較,能盡快地進入課文所描寫的情境中;並在理解課文的開始階段,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抓民族小學的特點上來。然後,在大體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了解每一部分的內容。課文的敘述順序很清楚,是按上學的路上,來到學校;上課,下課;文末點題這樣的順序寫的。
細讀課文,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生在初讀課文後,教師可問:作者是懷著什麼樣的感情寫這篇文章的,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的?這個問題可組織學生先分小組討論,然後全班討論。作者是懷著自豪和贊美的感情寫的。體現自豪感情的語句,比如,課題:我們的民族小學;課文中也出現了「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的句子,學生找出這樣的語句後,教師可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要讀出自豪的感情。
作者為什麼會產生自豪的情感呢?可用這個問題引出課文的重點內容,即這是一所美麗的學校,這更是一所團結的學校;大家雖然來自不同的家庭,來自不同的民族,但都是好朋友,共同生活在社會主義大家庭,緊密地團結在五星紅旗下。學校的美麗和團結既是作者所要贊美的內容,也是引起自豪的原因之一。需要強調的是課文里所描寫的「美」和「團結」都帶有民族特色,這一點在教學中,教師要著力加以引導。
下面幾個自然段的教學可以順著體會「自豪、贊美」情感的線索繼續進行。
第二、三自然段贊美了民族小學的學生課上認真讀書,課下盡情玩耍、游戲的情景。第三自然段在寫了學生活動的同時,還寫了許多的小動物。可以讓學生思考:課文是在什麼情況下寫小動物的,為什麼要寫這些小動物呢。一是這些小動物的出現更加突出了地處邊疆民族小學的特點,為學校增添了歡快、活潑的氣氛;二是突出了孩子們讀書讀得認真,讀得入情入境,讀得有聲有色,小動物靜止不動是為孩子們的書讀得好所吸引和不忍心打擾孩子們的學習;三是突出下課後孩子們跳舞、游戲時的歡樂愉快和自由自在,引得小動物心生羨慕,前來看熱鬧。
課文最後一段用「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點題,直接抒發了自豪之情,寫銅鍾和鳳尾竹的影子,使人聯想到鍾聲悠悠不絕和影子綿綿索繞,自然就會對民族小學產生一種難忘和懷念的情感。教學這一段,可以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自豪之情;通過思考課文的結尾為什麼要寫「銅鍾」和「鳳尾竹的影子」,體會難忘和懷念之情。
課後的一、三題,目的是引導和檢查學生互相交流背誦的內容,抄寫的句子,保證訓練不落空。
4.資料袋安排了5幅少數民族服飾的圖片,目的是讓學生對少數民族的服飾有些了解;課上用一點時間交流課前收集到的有關少數民族的資料。
5.課文後面安排了本學期第一次「綜合性學習」,內容是把自己的課餘生活記錄下來。教師可在本篇課文教學結束後,向學生進行布置。這次活動是根據本組專題安排的,目的是通過記錄課餘生活這一形式,把課內外結合起來,把動腦、動口和動手結合起來,使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等訓練內容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綜合性學習」提出了活動內容、要求以及記錄活動的方式。並例舉了用文字敘述、填表格、畫圖畫三種形式,教師可引導學生選擇一兩種,也可以選教材沒有提到的其他形式。再根據「綜合性學習提示」 中的要求,進行階段性的交流,為「語文園地」 中的匯報、交流做好准備。
四、參考資料
傣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耿馬、孟連、新平、元江等地的河谷平壩地區,小部分散居在景谷、景東、金平等地和金沙江流域一帶。語言屆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有文字。多信小乘佛教。
景頗族:主要分布在雲南德宏地區。語言屬漢藏語系漢緬語族景頗語支。有文字。解放前已進人階級社會,1898年曾取得反對英帝國主義侵略軍侵人隴川的勝利。解放後,與傣族聯合建立了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阿昌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雲南隴川、梁河等縣。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多信小乘教。解放前已進入封建社會。
德昂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雲南潞西、鎮康等地。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昂語族支。解放前已進入封建社會。擅長種茶。多信小乘教。
山狸:野生動物名,即豹貓。
17 孔子拜師
一、教材簡說
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
課文在敘述孔子拜師這件事時,線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決意拜師。用簡練的語言交待了孔子當時的身份,以及他拜師求學的願望及原因。雖然當時他已經是「遠近聞名」 的老師了,卻還要拜師求學,更可見他對知識的渴望。
第二部分,孔子歷盡艱辛前往洛陽拜師。先講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幾個詞語:「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遙遠;「風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艱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終於」,說明孔子雖然在路上遭遇了許多困難,但憑著毅力和信心,最終還是來到了洛陽。課文接著詳細描寫了孔子與老子初次見面時的情景,通過人物間的對話,表現出孔子和老子的謙遜有禮。
第三部分,寫孔子認真求學。他虛心向老子請教,老子則毫無保留地把學問傳授給他。
第四部分,寫人們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又敬重他們的人品。
編選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讓學生從孔子拜師這個故事中,對我國歷史上產生深遠影響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發探索祖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了解孔子拜師的過程,體會孔子謙虛好學、老子誨人不倦的品行,並在讀懂故事的基礎上對孔子和老子作出簡單的評價。
二、學習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僕僕、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孔子拜師的經過,激發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系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三、教學建議
1.建議學生查閱資料或請教長輩,了解孔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以及他對我國幾千年的歷史發展有什麼貢獻。教師可以搜集關於山東曲阜孔府、孔廟、孔林的文字資料、圖片資料或音像資料,以便為學生補充關於孔子的背景知識。
2.本課要求認識的7個字的指導,可以有機地穿插在課文學習當中,和詞語、句子的學習結合起來。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交流讀音是否准確,並結合詞語的學習理解字義,認記字形。可以通過擴詞的方法增加生字的復現,體會生字的用法,如:納:納涼,納稅,出納,吸納;兼:兼職,兼並,品學兼優;佩:佩帶,敬佩,王佩。另外,「仆」易被誤讀為三聲,在教學時要加以注意。
要求寫的12個字,要重點指導學生寫好幾個容易寫錯的字。如,「塵」 字,第一筆是豎,不是豎鉤;「迎」 字的裡面是「」,不是「卯」或「印」;「境」字的右半邊是「竟」,不是「競」。可以引導學生觀察,並交流觀察所得,互相提醒容易寫錯的筆畫。有的字不容易寫好,如,「等」字容易寫得過長,中間的幾橫長短也不一樣,學生不易把握,教師可以通過板書示範,引導學生仔細體會漢字的結構和筆畫及部件的佔位。
3.整體感悟,理清順序。
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可以把課文的最後一句話作為重點思考題目,讓學生思考、交流:「人們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麼品行?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提醒學生仔細品讀課文,細致了解孔子拜師的經過,以及課文中重點描寫的孔子和老子對話的部分,從課文中找出有哪些具體的語句或事件反映了孔子和老子的崇高品行。
如果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有一定困難,也可以啟發學生用總結歸納的方法,理出課文的敘述順序:孔子決意拜師--歷盡艱辛前往洛陽拜師--認真求學--受到人們的敬重,並在了解課文思路的基礎上,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課文後面的資料袋簡要介紹了孔子的生平、貢獻以及對後世的影響,既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又有助於學生擴展知識面,激發進一步了解孔子的興趣。可以在布置預習時建議學生閱讀,也可以在課文學習之前閱讀這段文字。閱讀後,可以請學生談談自己從中知道了什麼,也可以交流一下各自知道的關於孔子的其他資料。
4.理解重點詞句。課文中有一些詞語不太好理解,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的方法體會詞語的意思。如,「遠近聞名、淵博、拜訪、納悶、佩服、敬重」等詞語,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並試著在自己的語言表達中運用。「風餐露宿、日夜兼程」 等詞語,可以查字典,並結合課文中的具體語境,體會詞語的含義。
課文中有兩對意思相近的詞語,也可以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領會。
(1)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
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
「拜訪」是敬辭,「訪問」 的意思。「拜見」 是「拜會,會見」的意思,是從客人方面說的。這兩個詞語意思上有細微的差別,可以通過朗讀課文中的句子,細細品味。
(2)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
多謝老師等候。
「迎候」和「等候」都有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個地方等候、迎接,「等候」則不表達迎接的意思。老子說「我就在這兒迎候」,表現出他非常謙和、知禮。在這里,如果換成「等候」,就不能充分體現出老子的美德。「多謝老師等候」一句中,「等候」也不宜換成「迎候」,因為這里是晚輩向長輩致謝。
以下幾個句子對學生加深了解孔子的品行很有幫助,可以重點引導學生交流、體會。
「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 這里,可以抓住重點詞「終於」,提醒學生聯繫上文的描寫來體會。文中學習夥伴提出的問題,就是引導學生邊讀邊體會這句話的意思。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遙遠;「風餐露宿」,這個詞語一般用來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說明孔子一路上的艱辛;「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趕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短短的一句話,把孔子對知識如飢似渴的追求表現得淋漓盡致。要引導學生通過這些詞句體會孔子的心理和情感,並通過恰當的語氣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是孔子對學習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師的根本原因。正是因為他認為「學無止境」,所以三十歲的時候,他還要千里迢迢去拜師學習。可以引導學生圍繞這句話,體會孔子拜師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謙虛好學、不怕吃苦、彬彬有禮等品質;並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對這句話的體會。
教學時,還可以重點抓住孔子和老子的對話,通過分角色朗讀或表演讀的方式,體會二人在對話中表現出的謙虛、禮貌的品行。
正因為孔子和老子一個虛心求教,一個誨人不倦,都表現出了高尚的品行,所以獲得了人們的敬重。學生讀最後一段時,可以引導學生對孔子、老子作一下簡單評價。
5.課後的三個題目,是從朗讀、交流閱讀感受和積累語言三個方面來提示的。
朗讀的題目,提出了關於朗讀的情感和態度方面的要求,「很受啟發」,「我要認真讀一讀」。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認真朗讀課文,深人體會課文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的人物性格和品德。
交流閱讀感受的題目,主要內容是對兩個主人公孔子和老子的印象和看法,為學生的個性化感悟提供交流機會。課文對孔子的描寫比較具體,從幾個方面表現出孔子的高尚品行;老子雖然不是課文的主角,但學生也可以從孔子和老子的交往活動中感受到老子的博學多才及謙和大度、誨人不倦的品行。在交流時,要盡量避免脫離課文空談感受,應能結合課文中的相關語句來交流。
抄寫句子題目的要求有較大的自由度,可以由學生自己決定抄寫哪些句子。如果時間允許,抄寫後可以安排交流的環節,讓學生談談自己為什麼要抄寫這些句子,在交流中領會這些詞句表達的妙處。
6.課後安排的選做題,列舉了幾句傳誦最廣的孔子名言。這幾句名言對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做了精闢的論述,和本課孔子拜師求學的內容緊密相關,意在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積累古典文化的精髓。如果有條件,還可以安排學生繼續搜集、背誦一些孔子的名句。
這幾句話,學生讀讀背背即可,教師不必講解。學生如有疑問、有興趣,也可以稍加指點。
7.綜合性學習建議。這組安排的綜合性學習,內容是了解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在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後,要把學生引向社會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豐富多彩,並使學生感受到,傳統不一定很古,它有時離我們很近,並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教材用舉例的方式提出了活動的指向:民間工藝、民族藝術、風俗習慣等。傳統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單是中華民族的風俗習慣,就有節日風俗、各地民俗、各族風土民情等;民族藝術,有各種門類的戲劇、園林建築、民族舞蹈等;又如民間藝術,可以分為剪、扎、編、織、綉、雕、塑、繪等種類,也是多姿多彩,異彩紛呈,如泥人、彩綉、陶藝、微雕、篆刻等,都可以納入學生了解的范圍。在開展活動時,教師可以根據本地的具體情況,與學生一起,充分利用適合學生開展本次活動的資源。
開展活動的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根據當地的教學條件,給學生提出恰當的建議,如,查閱圖書、圖像或音像資料,訪問長輩,實地考察,搜集或製作實物。
因為學生已經有了一次綜合性學習的經歷,所以在開展活動的方式方法上可以更放手一些,讓學生有更多的自主,如,自主選擇活動夥伴,自主選擇活動內容,自主選擇活動方式。在學生自由組成活動小組之後,教師可以引導各小組制定一個簡單的活動計劃,比如,打算了解哪方面的內容,哪位同學負責哪一部分,計劃用哪種方式開展活動,以及時間安排。可以設計一個活動計劃表,做到分工明確,心中有數。老師對制定計劃有困難的小組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指導,幫助他們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
四、參考資料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zōu)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學生編成《論語》一書,流傳於世。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逐漸成為中國的正統文化,並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及世界各國,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由於孔子的卓越貢獻和深遠影響,他被中國人尊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我國政府決定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
我國台灣地區把孔子的生日9月28日作為教師節;美國也於1971年由美國兩院法定通過把每年的9月28日定為教師節。
孔子曾經向老子請教過歷代禮樂制度方面的問題,這在歷史上是很有名的故事,不僅見於《史記》等正史記載,也見於老子彩圖(相傳春秋末期)和漢畫像磚。在洛陽市東關大街北側有一座碑樓,據傳就是孔子入周問禮處。
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道家創始人。春秋末年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人)。關於他的生平,史料記載不多,先秦古籍如《莊子·天下》,稱老子為老聃,以老為姓,以聃為名。還有一種說法是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據司馬遷《史記》記載:「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老子曾任周朝的守藏史,著《道德經》五千言。他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後世道教將他尊奉為祖師。太上老君是道教對老子的尊稱。老子思想不僅對中國影響深遠,在世界上的影響也很廣泛。
古人的名、字與號:中國古人的姓名比現代人要復雜一些,大體有姓、名、字、號四項。名,是嬰兒出生後由父親取的。字,是男子二十歲成年舉行冠禮,及女子十五歲舉行筓禮時取的,是人的正式稱謂。號,是有一定名望和文化的人,為表示自己的思想志趣而取的。
古人在名、字、號的使用上,有一定原則和習俗。不論尊卑,自稱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示自己謙虛有禮;對別人則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稱。
曲阜「三孔」:曲阜市位於山東省中部,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公元前11世紀春秋戰國時期魯國的都城,是儒家學派始祖孔子的故鄉。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孔府,舊稱「衍聖公府」,是孔子後裔的官署和邸宅。佔地16公頃,各式建築463間,所藏歷史文物十分豐富。孔廟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子逝後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魯哀公將其故宅改建為廟。後來,歷代帝王對孔子不斷加封,孔廟規模也隨之不斷擴大。佔地21.6公頃,各式建築466間。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佔地二百多公頃,古木參天,碑揭林立。
曲阜「三孔」 以其豐厚的文化積淀和悠久的歷史而著稱,於1994年12月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18 盤古開天地
一、教材簡說
這篇神話傳說講的是名叫盤古的巨人開天闢地的故事。故事極富想像力,文字敘述具體而生動。
課文的脈絡非常清楚,分三個部分,把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 的過程描寫得非常清楚。
在說明「天和地還沒有分開」 的背景之後,先是講了盤古醒了以後所做的事,以及天地的不同變化;然後敘述天地分開以後盤古所做的事;最後講了盤古倒下後發生的變化。
課文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像,用生動准確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贊美了他為開辟天地而勇於獻身的精神。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注意文章在表達上的這些特點。
教學這篇課文,要使學生認識神話這種文學體裁,體會巨人盤古的獻身精神,感受我國古代人民的豐富想像力。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盤古開天地的故事內容,激發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想像力。學後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二、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氣息、四肢、肌膚、遼闊、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潤、創造」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
3.讀懂課文,體會盤古的獻身精神,培養想像力,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詞句。
三、教學建議
1.可以課前布置學生搜集中國著名的神話傳說,如果有時間,可以讀一讀。
2.本課要求認識的字數量較多,要抓住重點進行指導。對課文中的生字,可以先讓學生分一分,哪些是已經在生活中認識的字,哪些是不認識的字;可以通過什麼方法記住它?交流時,可以把幾個字按難易程度進行分類指導。如,「猛、肢、肌、遼、液」都是形聲字,聲旁和字的讀音有一定關系,是比較容易識記的。「丈、宗」可以通過熟字「仗、蹤」或組詞的方法來識記,「逐」也可以藉助認識的漢字如「家」遷移識記。另外,課文中出現了一個新的多音字「倒」,可以用組詞或說句子的方法體會三聲和四聲用法的不同。「血」字的讀音是四聲,不是三聲,也要提醒學生注意。
要求寫的字,教師要抓住難點進行指導。如,「降」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寫錯,要引導學生觀察仔細;「創」字的左邊是「倉」,不是「侖」。另外,「遼」「液」等字要指導學生寫端正,寫勻稱;「闊」「滋」 的筆畫較多,要指導學生寫字時擺好各部分的位置。
寫字的指導可以與抄寫詞語和句子的練習結合起來。
3.可以通過初讀課文,讓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再細致品讀,體會課文是怎樣把這件事寫清楚的。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為學生復述打下基礎。
這篇課文處處充滿了豐富想像。學生朗讀的時候,要引導學生發揮想像,通過想像理解課文內容,從課文的神奇、豐富、美好的想像中受到感染。
復述是中年級很重要的一個學習要求。這篇文章,比較適合用來訓練學生復述,可以在學生熟讀課文、了解課文敘述順序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練習復述。剛開始練習時,可以降低要求,就內容和順序做一些提示。如,可以先讓學生說說每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再將每段主要內容連起來說一說,這樣就容易把課文的內容復述出來。讓學生在自己練習的基礎上進行交流,並評議復述中出現的情況,如順序混亂,語言表達不清楚等問題。也可以用給畫面配音的方式讓學生練習復述,以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還可以建議學生回家以後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習慣。
4.在用心品讀、細致感悟課文內容的時候,要注意引導學生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如,第二自然段中,有一些意思相反的詞,用來描寫天地的變化,文中以學習夥伴的口吻作了引導。「輕」「重」,「清」「濁」,「上升」「下降」,這些詞語的恰當運用,寫出了天與地的不同。在細讀課文時,可以讓學生找一找,體會體會,說一說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第四自然段中,把盤古倒下後身體發生的巨大變化描寫得很具體。盤古身體的每一部分,分別變成了世界上的萬物。對地球萬物的描寫,較多地使用了形容詞偏正結構的短語,如「隆隆的雷聲」「飄動的雲」,恰當地寫出了事物的特點。這些詞語,可以引導學生加以注意,並抄寫下來。
5.課後的題目,分別是從朗讀、復述和積累詞語三個角度提出的。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復述課文。建議學生「用自己的話講」,並不是反對用課文中的優美詞語和句子,反對的是背誦課文。如能恰如其分地用上課文的句子,並把這些句子自然融入自己的復述中,還應該表揚、鼓勵。這樣可以在運用中加強對詞句的理解。可以提示學生按照「盤古醒後一天地分開後一盤古倒下後」 的順序進行復述。
6.建議學生閱讀其他的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如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如果有時間,可以在班裡召開一次神話故事會。
19 趙州橋
一、教材簡說
這篇說明性的課文,向我們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和美觀。課文語言准確,簡練,又不乏生動。短短的幾百字,不但寫明了趙州橋的位置,設計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趙州橋的外形特點清楚地展現在人們眼前;然後講這樣設計的好處:減輕沖擊力,節省石料;並對其設計的美觀加以描繪,使人們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
這篇課文,從建築藝術這個側面,介紹了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
3. 小學生語文四年級教材
1,詞 目 破天荒 使用頻率 常用
發 音 pò tiān huānɡ
釋 義 指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事。
出 處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四:「唐荊州衣冠藪澤,每歲解宋舉人,多不成名,號日『天荒解』。劉蛻舍人以荊解及第,號為『破天荒』。」
示 例
歇後語 半天雲里長滿草
英 文 occur for the first time
燈謎面 戰勝自然災害
用 法 動賓式;作賓語、定語;指從未出現過的事
2,及時雨:[jíshíyǔ]
(1) 、指莊稼正需要雨水時下的雨(本意)。如:
幾場及時雨奠定了今年農業豐收的基礎。
(2) 、比喻適時的幫助。如
在農作物急需有水的時候下的雨。比喻在關鍵時刻能解救危難的人或事。
湊熱鬧 [còu rènào]
(1) 、跟大家一起玩兒。例如
老人們也來湊熱鬧,同年輕人一塊兒打球了。
(2)、指在別人忙亂時添麻煩。如
這里夠忙的,別再來湊熱鬧。
誇海口:[kuā hǎikǒu]
:漫無邊際地說大話。如
上次大會上他誇海口,如今果中其言。
3,敲邊鼓
發音 qiāo biān gǔ
釋義 比喻從旁幫腔或助勢。
4,馬後炮 ( mǎ hòu pào )
解 釋 象棋術語。比喻事後才採取措施,但已無濟於事。
出 處 元·無名氏《隔江鬥智》第三折:「今日軍師升帳,大哥須要計較此事,不要做了馬後炮,弄的遲了。」
用 法 偏正式;作賓語;含貶義,比喻不及時的舉動
示 例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9回:「人已死了,在這里放那~,可是遲了。」
5,湊熱鬧 [còu rènào]
(1) 、跟大家一起玩兒。例如
老人們也來湊熱鬧,同年輕人一塊兒打球了。
(2)、指在別人忙亂時添麻煩。如
這里夠忙的,別再來湊熱鬧。
6,誇海口:[kuā hǎikǒu]
:漫無邊際地說大話。如
上次大會上他誇海口,如今果中其言。
4. 四年級學生,語文閱讀理解總失分,有沒有針對性突破的書
關於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我家孩子使用的小學教材幫里,有很多課內、課外的閱讀理解文段以及方法指導,孩子很受用。所以確實應該選擇一本好的資料來幫孩子逐步提升。當然,這個過程,一定不要操之過急,讓孩子慢慢領悟,慢慢消化。
其實,從小學三年級開始,語文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就進入了對文本的理解。對於三四年級的孩子來說,這是一個艱難的瓶頸期,因為孩子的認知水平很難對一篇文章進行准確、深入的理解。所以,閱讀理解題中抓中心句、中心詞、關鍵詞句、體會句子的含義等深層理解文本的考查,就會讓孩子覺得很難。
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需要經過一個時期的訓練才能有所突破,正是因為這樣,課堂上的課文學習,也有了精讀、品讀重點句段的環節,老師的目的是引領孩子逐步體會理解文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