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四年級語文下冊成語故事

四年級語文下冊成語故事

發布時間:2021-01-21 08:22:09

Ⅰ 人教版四年級必讀成語故事有哪些

1.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綉,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2.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3.洛陽紙貴
晉代文學家左思,小時候是個非常頑皮、不愛讀書的孩子。父親經常為這事發脾氣,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氣得很,不肯好好學習。

有一天,左思的父親與朋友們聊天,朋友們羨慕他有個聰明可愛的兒子。左思的父親嘆口氣說:「快別提他了,小兒左思的學習,還不如我小時候,看來沒有多大的出息了。」說著,臉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聽到了,他非常難過,覺得自己不好好念書確實很沒出息。於是,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刻苦學習。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左思漸漸長大了,由於他堅持不懈地發奮讀書,終於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人,文章也寫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時間寫成了《齊都賦》,顯示出他在文學方面的才華,為他成為傑出的文學家奠定了基礎。這以後他又計劃以三國時魏、蜀、吳首都的風土、人情、物產為內容,撰寫《三都賦》。為了在內容、結構、語言諸方面都達到一定水平,他潛心研究,精心撰寫,廢寢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學巨著《三都賦》終於寫成了。

《三都賦》受到諒也評,人們把它和漢代文學傑作《兩都賦》相比。由於當時還沒有發明印刷術,喜愛《三都賦》的人只能爭相抄閱,因為抄寫的人太多,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一時間全城紙價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4.草木皆兵
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制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率領步兵、騎兵90萬,攻打江南的晉朝。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兵8萬前去抵抗。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

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5萬在壽春一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余。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見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晉軍的士兵一樣。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麼強大的敵人啊!怎麼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他後悔自己過於輕敵了。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借地理優勢扭轉戰局。這時晉軍將領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後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苻堅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常識,想利用晉軍忙於渡河難於作戰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於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後退的軍令一下,秦軍如潮水一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屍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5.邯鄲學步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壽陵少年吧!

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

家裡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以為是家裡人管得太多。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他一聽,對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麼也想像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6.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7.指鹿為馬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准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裡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裡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說明書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8.請君入瓮
唐朝女皇武則天,為了鎮壓反對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兩個最為狠毒,一個叫周興,一個叫來俊臣。他們利用誣陷、控告和慘無人道的刑法,殺害了許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則天手裡,內容竟是告發周興與人聯絡謀反。武則天大怒,責令來俊臣嚴查此事。來俊臣,心裡直犯嘀咕,他想,周興是個狡猾奸詐之徒,僅憑一封告密信,是無法讓他說實話的;可萬一查不出結果,太後怪罪下來,我來俊臣也擔待不起呀。這可怎麼辦呢?苦苦思索半天,終於想出一條妙計。

他准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家裡。兩個人你勸我喝,邊喝邊聊。酒過三巡,來俊臣嘆口氣說:「兄弟我平日辦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兄有何辦法?」周興得意地說:「這還不好辦!」說著端起酒杯抿了一口。來俊臣立刻裝出很懇切的樣子說:「哦,請快快指教。」周興陰笑著說:「你找一個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瓮里,你找一個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瓮里,你想想,還有什麼犯人不招供呢?」來俊臣連連點頭稱是,隨即命人抬來一口大瓮,按周興說的那樣,在四周點上炭火,然後回頭對周興說:「宮里有人密告你謀反,上邊命我嚴查。對不起,現在就請老兄自己鑽進瓮里吧。」周興一聽,手裡的酒杯啪噠掉在地上,跟著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說:「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9.掩耳盜鈴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鍾。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鍾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鍾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鍾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鍾聲,可鍾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鍾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鍾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鍾」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10.胸有成竹
北宋畫家文同,字與可。他畫的竹子遠近聞名,每天總有不少人登門求畫。文同畫竹的妙訣在哪裡呢?原來,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後種上各種樣的竹子,無論春夏秋冬,陰睛風雨,他經常去竹林觀察竹子的生長變化情況,琢磨竹枝的長短粗細,葉子的形態、顏色,每當有新的感受就回到書房,鋪紙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畫在紙上。目積月累,竹子在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不同時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筆,在畫紙前一站,平日觀察到的各種形態的竹子立刻浮現在眼前。所以每次畫竹,他都顯得非常從容自信,畫出的竹子,無不逼真傳神。

當人們誇獎他的畫時,他總是謙虛地說:「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畫下來罷了。」

有位青年想學畫竹,得知詩人晁補之對文同的畫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補之寫了一首詩送給他,其中有兩句:「與可畫竹,胸中有成竹。」

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yún dāng谷偃竹記》。「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著。

Ⅱ 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四日積月累哪個有成語故事

語文園地一
描寫自然風光的詩句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幾行紅葉樹,無數夕陽山.(王士禎)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黃庭堅)
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辛棄疾)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
語文園地二
關於誠信的古詩文名句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離婁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語文園地三
農業氣象諺語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天上魚鱗斑,曬谷不用翻.
雞遲宿,鴨歡叫,不久風雨到.
螞蟻搬家蛇過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春霧風,夏霧晴,秋霧陰,冬霧雪.
語文園地四
與戰爭有關的成語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圍魏救趙聲東擊西四面楚歌腹背受敵草木皆兵風聲鶴唳
兵貴神速突然襲擊神出鬼沒所向無敵
語文園地五
關於生命感悟的名人名言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雷鋒)
我的一生始終保持著這樣一個信念,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在於給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於爭取.(巴金)
對於我來說,生命的意義在於設身處地替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愛因斯坦)
語文園地六
關於田園山村的詩句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山水詩)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
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飛半掩扉.王駕
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白居易
語文園地七
形容人的精神和意志的成語
目標堅定,不懈努力:雄心壯志堅定不移堅忍不拔自強不息持之以恆全力以赴
積少成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反義詞:知難而進無堅不摧——知難而退碌碌無為
批評缺少恆心、毅力的行為:一曝十寒寸進尺退有始無終半途而廢
語文園地八
歇後語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早開的紅梅——一枝獨秀
砌牆的磚頭——後來居上
關羽失荊州——驕兵必敗
王羲之寫字——入木三分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Ⅲ 四年級人教版下冊有哪些成語故事,園地

出自四年級人教版下冊成語故事:
1· 熟能生巧
北宋時候有一個叫陳堯咨的人,非常善於射箭,當時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百發百中的射箭手,所以大家都對他很敬佩。陳堯咨受到大家稱贊之後,覺得自己的本領已是天下無雙,便驕傲自滿起來。
一天,陳堯咨又在靶場表演他那百步穿楊的絕技。一箭射出,把又細又軟的柳枝條射斷了。觀眾們看得大聲喝彩,並要求他再來一次。這時有個賣油的老頭正從那裡經過,看了後,卻笑著說:「這有什麼了不起,只不過手法熟練些罷了!」陳堯咨聽了,不禁大怒,喝道:「你這老頭有什麼本領,竟敢藐視我?」老頭回答:「我哪裡敢藐視你,我只是從幾十年的斟油經驗中,知道做熟了的事情,便會找出竅門來的道理。」說著,便從他的油擔上取下一個葫蘆,葫蘆口上放一枚方孔銅錢,然後打了一勺油,高舉油勺往葫蘆里倒,倒下的油直得像一條線似的穿過錢孔進入葫蘆中。油倒完了,把銅錢拿起來給大家看,錢孔周圍竟沒有一絲油漬,大家看了都贊嘆不已。老頭微笑著對陳堯咨說:「我這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只是熟能生巧罷了。」陳堯咨聽了,一聲不響便掉頭走了。
後來的人便根據這故事引申出「熟能生巧」這個成語,用來說明熟悉了所做的事情,便能找出做得更好的辦法來。
2·知己知彼
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著書《兵法》,認為使敵人舉國完整的屈服就是上策,出兵打破那個國家就要差一些。要善於運用計謀不戰而屈人之兵,同時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百戰百勝還不是最高明的,只有不通過戰斗而使敵人屈服才高明。
3·百戰百勝
秦國,秦孝公時用商鞅變法,奠定了國家富強的基礎。爾後,不斷向外發展勢力,國力強盛。秦昭王時,任用白起為將。白起素以深通韜略著稱,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做左庶長,領兵攻打韓的新城(在今河南伊川縣西)。次年,由左庶長遷左更,出兵攻韓、魏,用避實擊虛,各個擊破的戰法全殲韓魏聯軍於伊闕(今河南洛陽龍門),斬獲首級二十四萬,俘大將公孫喜、攻陷五座城池(參見伊闕之戰)。因功晉升為國尉。又渡黃河攻取韓安邑以東到乾河的土地。十五年,再升大良造,領兵攻陷魏國,占據大小城池六十一個。十六年,白起與客卿司馬錯聯合攻下垣城。二十一年,白起攻趙,佔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縣西)。二十八年,攻楚、拔鄢、鄧等五座城池。次年攻陷楚國的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焚毀夷陵(今湖北宜昌),向東進兵至竟陵,楚王逃離都城,避難於陳(參見鄢郢之戰)。秦國以郢都為南郡。白起受封為武安君,又攻取楚國,平定巫、黔中(今四川、貴州地區)二郡(參見黔中之戰)。三十四年,白起率軍攻趙魏聯軍以救韓,大破聯軍於華陽(今河南新鄭北),魏將芒卯敗逃,擄獲三員晉將,斬首十三萬(參見華陽之戰)。又與趙將賈偃交戰,溺斃趙卒二萬人。四十三年,白起攻韓之陘城,攻陷五城,斬首五萬(參見陘城之戰)。四十四年,白起又攻打韓南陽太行道,斷絕韓國的太行道。四十五年,攻韓的野王(今河南沁陽)。野王降秦,上黨通往都城的道路已被絕斷(韓都新鄭,上黨必須由野王渡河始能通新鄭)。郡守馮亭同百姓謀議道:「上黨通往外界的道路已被絕斷,我們已不可再為韓國百姓了。秦兵日漸逼近,韓國不能救應,不如將上黨歸附趙國,趙國如若接受,秦怒必攻趙。趙國受敵一定親近韓國。韓、趙聯合,就可以抵禦秦國了。」於是派人報告趙國。趙孝成王與平陽君、平原君為此計議。平陽君說:「還是不要接受吧,接受後帶來的禍患一定大於得到的好處。」平原君則認為:白白得來的土地,怎有不要之理,接受了會對我們有利。趙國果然接受了上黨,封馮亭為華陽君。

4·運籌帷幄
劉邦當皇帝後,在都城洛陽南宮擺設酒宴,招待文武官員。劉邦 說:「諸位不要瞞我,都要說真心話,我為什麼能取得天下?項羽又是為什麼會失去天下的呢?」 有兩位頭領馬上回答說:「項羽待人輕慢而且好侮辱人,陛下仁厚而且愛護別人。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奪取土地,所攻下和征服的地方就分封給大家,跟天下人同事利益。而項羽妒賢嫉能,有功的忌妒,有才能的懷疑,打了勝仗不給人家授功,奪得了土地不給人家好處。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劉邦搖搖頭,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說在軍帳中出 謀劃策,決定勝負在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張良,鎮守國家,安撫面姓,供給糧餉,保證運糧道路不被阻斷。我比不上蕭何;統率百萬大軍, 戰則必勝,攻則必取,我比不上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的俊態,我卻能夠使用他們。這就是我能夠取得天才下的原因,項羽雖然有一位重要的謀士范增,但他卻不信任。這就了被我攻滅的原因。」
5·決勝千里
【成語故事】劉邦當皇帝後在都城洛陽南宮擺酒宴,招待文武百官.他問百官他與項羽的區別,百官紛紛誇贊他大仁大義.劉邦說運籌帷幄與決勝千里不如張良,安撫百姓不如蕭何,率軍打仗不如韓信,但他能合理地使用他們三位俊傑,所以能得天下.
6·出其不意
《孫子·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典故】
東漢末年,曹操打敗了袁紹,平定了北方,高幹在並州據地稱王,河東衛固、范先表面要求任太守,實際與高幹暗通,曹操沒有讓他們任太守,由杜畿擔任河東太守.杜畿說自己孤身前去赴任,讓衛固感到出乎意料,然後分化他們來鞏固地位.
7·攻其不備
攻其不備意思是趁敵人還沒有準備時進攻.出自<孫子.計篇>「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西元一九六年,孫策攻打固陵,屢打不下,部下孫靜獻計說:王朗在固陵防守很堅固,不宜從正面攻打.離這里幾十里的查瀆有條路,你給我一支兵隊從那裡包抄固陵,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定能取勝.孫策同意了,同時下令弄來數百個大缸,盛滿水給人長期作戰的感覺,還命人多點燈,看似大軍還在原地.當孫靜的部隊到達固陵附近時,王朗大吃一驚,忙派周昕迎戰,周昕不敵,戰死,不久固陵就陷落了,會稽一帶被孫策佔領.
在對方毫無准備時,給予迅速的一擊是一種戰略.生活中只有保持高度的警覺性,才冷靜能面對突發事件.

8·圍魏救趙:公元前353年,魏國圍攻趙國,齊國派田忌率軍救趙。田忌乘魏國空虛而引兵攻魏,魏軍回救本國,齊軍乘其疲憊,大敗魏軍,趙國因而解圍。
9·聲東擊西
東漢時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團結西域諸國共同對抗匈奴。為了使西域諸國便於共同對抗匈奴,必須先打通南北通道。地處大漠西緣的莎車國,煽動周邊小國,歸附匈奴,反對漢朝。班超決定首先平定莎車。莎車國王北向龜茲求援,龜茲王親率五萬人馬,援救莎車。班超聯合於闐等國,兵力只有二萬五千人,敵眾我寡,難以力克,必須智取。班超遂定下聲東擊西之計,迷惑敵人。他派人在軍中散布對班超的不滿言論,製造打不贏龜茲,有撤退的跡象。並且特別讓莎車俘虜聽得一清二楚。這天黃昏,班超命於闐大軍向東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顯得慌亂,故意放俘虜趁機脫逃。俘虜逃回莎車營中,急忙報告漢軍慌忙撤退的消息。龜茲王大喜,誤認班超懼怕自己而慌忙逃竄,想趁此機會,追殺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兩路,追擊逃敵。他親自率一萬精兵向西追殺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籠罩大漠,撤退僅十里地,部隊即就地隱蔽。龜茲王求勝心切,率領追兵從班超隱蔽處飛馳而過,班超立即集合部隊,與事先約定的東路於闐人馬,迅速回師殺向莎車。班超的部隊如從天而降,莎車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車王驚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請降。龜茲王氣勢洶洶,追走一夜,未見班超部隊蹤影,又聽得莎車已被平定,人馬傷亡稍重的報告,大勢已去,只有收拾殘部,悻悻然返回龜茲。 沒回救本國,齊軍乘其疲憊,大敗魏軍,趙國因而解圍。
10·四面楚歌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於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裡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么多呢?」說著,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裡面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一會兒,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孫子·謀攻篇》中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意思是說,在軍事紛爭中,既了解敵人,又了解自己,百戰都不會失敗;不了解敵人而只了解自己,勝敗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敵人,又不了解自己,那隻有每戰必敗的份兒了。?

對敵我雙方的優劣短長均能透徹了解。《孫子·謀攻》:「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孟氏 註:「審知彼己強弱利害之勢,雖百戰實無危殆也。」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八:「 郭仲晦 雲,用兵以持重為貴,蓋知彼知己,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此百戰百勝之術也。」 毛澤東 《論持久戰》八一:「但戰爭不是神物,仍是世間的一種必然運動,因此,《孫子》的規律,『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仍是科學的真理。」亦作「 知己知彼 」。 元 高文秀 《澠池會》第三折:「但上陣要知己知彼,若相持千戰千贏。」 魯迅 《准風月談·關於翻譯(上)》:「我是主張青年也可以看看『帝國主義者』的作品的,這就是古語的所謂『知己知彼』。」
11·腹背受敵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前、後都受到敵人的攻擊.典源出自《魏書.卷叄五.崔浩列傳》.崔浩,字伯淵,北魏東武城人.他博覽經史百家之書,足智多謀,軍國大計皇帝皆會與之商討而後行.泰常元年(西元416年),東晉將領劉裕征伐姚泓,想要溯黃河北上,於是向北魏請求借道,明元帝與群臣議論是否可行.大臣們都認為:函谷關是天險,劉裕不可能破關西入,他聲稱要征伐姚泓,真實的意圖難以預料.應該搶先發兵在黃河上游加以阻截,不要讓他向西.明元帝打算採納大家的意見.崔浩卻持不同的看法,他以為:「司馬休之等人侵擾劉裕鎮守的荊州,劉裕恨他恨得咬牙切齒已經很久了.現在趁著姚興死了,兒子姚泓能力不行,興兵去征伐,可以看得出劉裕必定是想攻入關中.一般來說,猛烈躁進的人,不會考慮後患.現在如果阻斷劉裕西去的道路,他必定上岸向北侵略,這樣反而使姚泓平安無事,而我國卻招來敵人.如今我方兵馬糧食都不足,不適合戰爭,因為一旦戰爭,北敵就會趁機進攻,趕去救援北方,則東州又會發生危險.倒不如將水道借給他,讓他西進,然後出兵堵住他東師之路.這就是所謂『卞莊刺虎,一舉兩得』的局勢.如果劉裕得勝,一定會感激我們借道之恩,如果姚泓得勝,我們也不會失去救援鄰邦的美名.劉裕就算取得關中,遠離本土,難於固守.劉裕不能固守,最終會是我們的囊中之物.所以現在不用兵馬勞頓,就能坐觀成敗,讓兩虎相鬥而我們坐收長遠之利,這才是最好的策略.」但是大臣們還是認為:「劉裕如果真的西入函谷關,就會進退無路,腹背受敵,這應當不是他的目的;而且萬一劉裕上岸北侵,姚泓的兵馬絕對不會出函谷關來援助我們,那時我們就糟了.劉裕揚言西行,其實是想北進來偷襲我們.」最後明元帝還是採納大家的意見,派兵阻攔劉裕,結果被打敗,這時才悔恨沒有用崔浩的策略.後來「腹背受敵」被用來形容前、後都受到敵人的攻擊
12·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把草木都當成敵兵。形容極度疑懼,驚恐不安。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
公元383年,基本上統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堅,率領90萬兵馬,南下攻伐東晉。東晉王朝任命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率領8萬精兵迎戰。
秦軍前鋒苻融攻佔壽陽(今安徽壽縣)後,苻豎親自率領八千名騎兵抵達這座城池。他聽信苻融的判斷,認為晉兵不堪一擊,只要他的後續大軍一到,一定可大獲全勝。於是,他派一個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謝石勸降。
朱序原是東晉官員,他見到謝石後,報告了秦軍的布防情況,並建議晉軍在前秦後續大軍未到達之前襲擊洛澗(今安徽淮南東洛河)。謝石聽從他的建議,出兵偷襲秦營,結果大勝。晉兵乘勝向壽陽進軍。
苻堅得知洛澗兵敗,晉兵正向壽陽而來,大驚失色,馬上和苻融登上壽陽城頭,親自觀察淝水對岸晉軍動靜。當時正是隆冬時節,又是陰天,遠遠望去,淝水上空灰濛的一片。仔細看去,那裡桅桿林立,戰船密布,晉兵持刀執戟,陣容甚為齊整。他不禁暗暗稱贊晉兵布防有序,訓練有素。
接著,苻堅又向北望去。那裡橫著八公山,山上有八座連綿起伏的峰巒,地勢非常險要。晉兵的大本營便駐扎在八公山下。隨著一陣西北風呼嘯而過,山上晃動的草木,就像無數士兵在運動。苻堅頓時面如土色,驚恐地回過頭來對苻融說:「晉兵是一支勁敵,怎麼能說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堅中謝玄的計,下令將軍隊稍向後退,讓晉兵渡過淝水決戰。結果,秦兵在後退時自相踐踏,潰不成軍,大敗北歸。
這一戰,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是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13·風聲鶴唳
「風聲鶴唳」這則成語的唳是鳥叫。把風的響聲、鶴的叫聲,都當做敵人的呼喊聲,疑心是追兵來了。形容驚慌失措,神經極度緊張。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謝玄傳》,堅眾奔潰,余眾棄甲宵遁,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飢凍,死者十七八。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組織90萬大軍,南下攻打東晉。東晉王朝派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帶領8萬精兵迎戰。
苻堅認為自己兵多將廣,有足夠的把握戰勝晉軍。他把兵力集結在壽陽(今安徽壽縣)東的淝水邊,等後續大軍到齊,再向晉軍發動進攻。
為了以少勝多,謝玄施出計謀,派使者到秦營,向秦軍的前鋒建議道:「貴軍在淝水邊安營紮寨,顯然是為了持久作戰,而不是速戰速決。如果貴軍稍向後退,讓我軍渡過淝水決戰,不是更好嗎?」秦軍內部討論時,眾將領都認為,堅守淝水,晉軍不能過河。待後續大軍抵達,即可徹底擊潰晉軍。因此不能接受晉軍的建議。
但是,苻堅求勝心切,不同意眾將領的意見,說:「我軍只要稍稍後退,等晉軍一半過河,一半還在渡河時,用精銳的騎兵沖殺上去,我軍肯定能大獲全勝!」
於是,秦軍決定後退。苻堅沒有料到,秦軍是臨時拼湊起來的,指揮不統一,一接到後退的命令,以為前方打了敗仗,慌忙向後潰逃。謝玄見敵軍漬退,指揮部下快速渡河殺敵。秦軍在潰退途中,丟棄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亂,自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那些僥幸逃脫晉軍追擊的士兵,一路上聽到呼呼的風聲和鶴的鳴叫聲,都以為晉軍又追來了,於是不顧白天黑夜,拚命地奔逃。就這樣,晉軍取得了「淝水之戰」的重大勝利。
14·兵貴神速
「兵貴神速」這則成語的意思是用兵以行動迅速為可貴。意思是用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就會取得勝利。
這個成語來源於《三國志.魏書.郭嘉傳》,兵貴神速。今千里襲人,輜重多,難以趣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知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縣)人。他足智多謀,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敗了據有冀、青、幽、並四州的袁紹,殺了袁紹長子袁譚,袁紹的另外兩個兒子袁尚、袁熙逃走,投奔遼河流域的烏丸族首領蹋頓單於。蹋頓乘機侵擾漢朝邊境,破壞邊境地區人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曹操有心要去征討袁尚及蹋頓,侶有些官員擔心遠征之後,荊州的劉表會乘機派劉備來襲擊曹操的後方。
郭嘉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對曹操說:「你現在威鎮天下,但烏丸仗著地處在邊遠地區,必然不會防備。進行突然襲擊,一定能消滅他們。如果延誤時機,讓袁尚、袁熙喘過氣來,重新收集殘部,烏丸各族響應,蹋頓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屬於我們了。劉表是個空談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劉備,不會重用劉備,劉備不受重用,也不肯多為劉表出力。所以你只管放心遠征烏丸,不會有後顧之憂的。」
曹操於是率領軍隊出征。到達易縣(今屬河北)後,郭嘉又對曹操說:「用兵貴在神速。現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戰,軍用物資多,行軍速度就慢,如果烏丸人知道我軍的情況,就會有所准備。不如留下笨重的軍械物資,部隊輕裝,以加倍的速度前進,乘敵人沒有防備發起進攻,那就能大獲全勝。」
曹操依郭嘉的計策辦,部隊快速行軍,直達蹋頓單於駐地。烏丸人驚慌失措地應戰,一敗塗地。蹋頓被殺,袁尚、袁熙逃往遼東後被太守孫康所殺。
15·突然襲擊
曹操夜襲烏巢之戰。東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戰中,司空兼車騎將軍曹操夜襲烏巢(今河南封丘西),焚毀袁紹軍糧,決定戰爭勝敗的關鍵性作戰。
建安五年十月,袁曹兩軍正於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對峙,處於決戰的關鍵時刻。袁紹派大將淳於瓊率萬餘人護送軍糧,集中於袁軍大營後方40里的烏巢。謀士沮授建議,增派將軍蔣奇率一支軍隊,守護烏巢翼側,以防曹軍抄襲。謀士許攸提出,曹操兵少,傾全力拒戰,後方許昌空虛。若派精騎輕裝襲許,則可奉迎天子討伐曹操,曹必被擒,即使不能生擒曹操,也必能將其擊敗。袁紹皆不採納。會許攸家人犯法入獄,許攸怒而投奔曹操,向曹操獻計說,袁軍糧草輜重車,皆存放在烏巢,防備不嚴。若派精兵奇襲,焚毀那裡的糧秣軍資,不出三天,袁軍就會自行崩潰。曹操欣然採納其計,留將軍曹洪、謀士荀攸守營,自率5000步騎兵,攜帶柴草,人銜枚馬縛口,打著袁軍旗號,趁夜從小道疾馳,沿途詐稱奉袁紹令前去加強守備,騙過袁軍的盤問。既抵烏巢,立即包圍袁軍營寨,從四面縱火圍攻。袁軍毫無戒備,一片混亂,至拂曉時,淳於瓊見曹軍兵少,集結部隊,出營布陣,企圖反撲。曹操率軍迅猛沖擊,淳於瓊退回營中。袁紹在此危急關頭,堅持要先攻下曹軍官渡大營,以斷其歸處。部將張郃認為,曹營堅固,難以攻克,應全力救援烏巢,若那裡糧草被焚,大家都將成為俘虜。袁紹固執已見,置鳥巢於不顧,只派少數兵力援助淳於瓊,仍督率部眾強攻曹營,不能攻克。當增援的袁軍迫近烏巢時,曹操堅持拒絕部下分兵阻擊的建議,嚴令士兵拚死沖殺,全力攻破淳於瓊營寨,斬殺淳於瓊,將屯積的全部糧草和車輛焚毀。曹操令割掉干余被俘士兵鼻子及所獲全部牛馬的唇舌,向袁援兵示威,袁軍將士甚為恐懼,旋即被擊潰。曹軍乘勝還師。烏巢糧草被燒的消息傳至官渡前線,袁軍軍心動搖,內部分裂,張郃因受誣陷而與將軍高覽臨陣反叛,燒毀軍械,向曹操投降。至此,袁紹大軍急驟崩潰,官渡戰勢急轉直下,曹軍士氣大振,取得了決戰勝利。
16·神出鬼沒
神出鬼沒最早出自於《淮南子·兵略訓》:「善者之動也,神出而鬼行。」意思是說象神鬼那樣出沒無常。形容出沒無常,不可捉摸。後泛指行動變化迅速
【解釋】:: 出:出現;沒:消失。象神鬼那樣出沒無常。形容出沒無常,不可捉摸。後泛指行動變化迅速。
【造句】: 抗日游擊隊神出鬼沒,打得日本鬼子魂飛魄散。
17·所向無敵
故事:
公元196年,曹操挾持漢獻帝建都許昌,然後以獻帝的名義發號施令,先削平了呂布等割據勢力,接著,他又威脅東吳的孫權把兒子送到許都當人質。
孫權不知道該怎麼辦,便召集文武大臣商量對策。面對實力強大的曹操,許多官員拿不定主意,覺得左右為難。
孫權的主將周瑜堅決反對向曹操送人質,並力勸孫權不要屈服於曹操。他說:「現在孫將軍繼承了父兄開創的偉業,應該實現他們的遺願。我們統轄這江東六部的廣大地區,資源豐富,土地肥沃,物產富饒,兵精糧足,交通便利,人心安定。只要我們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奮發圖強,那麼力量所達到的地方,沒有任何力量可與之匹敵。如果送去人質,我們只能聽從曹操擺布要挾,這就等於向他稱臣了。」
孫權的母親非常贊成周瑜的見解,囑咐孫權尊重周瑜的意見。孫權本來就不願意把自己的兒子送給曹操做人質,以表示聽命於曹操。他聽了孫權的分析後,更見堅定了自己的決心,依然拒絕了曹操的要求。

所向無敵
解釋:
敵:抵擋。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誰也抵擋不住。形容力量強大,無往不勝。
出處:
三國蜀·諸葛亮《心書》:「善將者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之利,則所向無敵,所擊者萬全矣。」《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注引《江表傳》:「士風勁勇,所向無敵。」
反義詞:屢戰屢敗
同義詞:勇往直前

Ⅳ 四年級人教版下冊有哪些成語故事,園地里的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綉,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版,部隊在彎權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一篇文章一主題,串串事例不離題;

Ⅳ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 語文園地七 成語故事 鵬程萬里

鵬程萬里
[讀音][péng chéng wàn lǐ]
[解釋]相傳鵬鳥能飛萬里路程。比喻前程遠大。
[出處]《莊子·專逍遙游》:「鵬屬之徒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近義]前程似錦鶻程萬里來日方長長風萬里前程萬里鵬霄萬里前途似錦萬里鵬程
[反義]日暮途窮走投無路窮途末路不堪造就

Ⅵ 四年級下冊語文成語故事

你自己慢慢看吧,有很多,也許有你需要的呢~~~~

Ⅶ 四年級下冊學過哪兩個成語故事。

手不釋卷,鵬程萬里,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Ⅷ 小學四年級下冊學過的成語故事有

1.望梅止渴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綉,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2.退避三舍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3.洛陽紙貴晉代文學家左思,小時候是個非常頑皮、不愛讀書的孩子。父親經常為這事發脾氣,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氣得很,不肯好好學習。有一天,左思的父親與朋友們聊天,朋友們羨慕他有個聰明可愛的兒子。左思的父親嘆口氣說:「快別提他了,小兒左思的學習,還不如我小時候,看來沒有多大的出息了。」說著,臉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聽到了,他非常難過,覺得自己不好好念書確實很沒出息。於是,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刻苦學習。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左思漸漸長大了,由於他堅持不懈地發奮讀書,終於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人,文章也寫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時間寫成了《齊都賦》,顯示出他在文學方面的才華,為他成為傑出的文學家奠定了基礎。這以後他又計劃以三國時魏、蜀、吳首都的風土、人情、物產為內容,撰寫《三都賦》。為了在內容、結構、語言諸方面都達到一定水平,他潛心研究,精心撰寫,廢寢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學巨著《三都賦》終於寫成了。《三都賦》受到諒也評,人們把它和漢代文學傑作《兩都賦》相比。由於當時還沒有發明印刷術,喜愛《三都賦》的人只能爭相抄閱,因為抄寫的人太多,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一時間全城紙價大幅度上升。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4.草木皆兵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制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率領步兵、騎兵90萬,攻打江南的晉朝。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兵8萬前去抵抗。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5萬在壽春一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余。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見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晉軍的士兵一樣。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麼強大的敵人啊!怎麼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他後悔自己過於輕敵了。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借地理優勢扭轉戰局。這時晉軍將領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後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苻堅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常識,想利用晉軍忙於渡河難於作戰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於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誰知,後退的軍令一下,秦軍如潮水一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屍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5.邯鄲學步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壽陵少年吧!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家裡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以為是家裡人管得太多。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丑了。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他一聽,對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麼也想像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6.聞雞起舞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7.指鹿為馬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法,准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裡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裡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說明書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8.請君入瓮唐朝女皇武則天,為了鎮壓反對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兩個最為狠毒,一個叫周興,一個叫來俊臣。他們利用誣陷、控告和慘無人道的刑法,殺害了許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則天手裡,內容竟是告發周興與人聯絡謀反。武則天大怒,責令來俊臣嚴查此事。來俊臣,心裡直犯嘀咕,他想,周興是個狡猾奸詐之徒,僅憑一封告密信,是無法讓他說實話的;可萬一查不出結果,太後怪罪下來,我來俊臣也擔待不起呀。這可怎麼呢?苦苦思索半天,終於想出一條妙計。他准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家裡。兩個人你勸我喝,邊喝邊聊。酒過三巡,來俊臣嘆口氣說:「兄弟我平日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兄有何法?」周興得意地說:「這還不好!」說著端起酒杯抿了一口。來俊臣立刻裝出很懇切的樣子說:「哦,請快快指教。」周興陰笑著說:「你找一個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瓮里,你找一個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瓮里,你想想,還有什麼犯人不招供呢?」來俊臣連連點頭稱是,隨即命人抬來一口大瓮,按周興說的那樣,在四周點上炭火,然後回頭對周興說:「宮里有人密告你謀反,上邊命我嚴查。對不起,現在就請老兄自己鑽進瓮里吧。」周興一聽,手裡的酒杯啪噠掉在地上,跟著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說:「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故事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9.掩耳盜鈴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鍾。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鍾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法,那就是把鍾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鍾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鍾聲,可鍾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鍾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鍾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鍾」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10.胸有成竹北宋畫家文同,字與可。他畫的竹子遠近聞名,每天總有不少人登門求畫。文同畫竹的妙訣在哪裡呢?原來,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後種上各種樣的竹子,無論春夏秋冬,陰睛風雨,他經常去竹林觀察竹子的生長變化情況,琢磨竹枝的長短粗細,葉子的形態、顏色,每當有新的感受就回到書房,鋪紙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畫在紙上。目積月累,竹子在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不同時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筆,在畫紙前一站,平日觀察到的各種形態的竹子立刻浮現在眼前。所以每次畫竹,他都顯得非常從容自信,畫出的竹子,無不逼真傳神。當人們誇獎他的畫時,他總是謙虛地說:「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畫下來罷了。」有位青年想學畫竹,得知詩人晁補之對文同的畫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補之寫了一首詩送給他,其中有兩句:「與可畫竹,胸中有成竹。」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yúndāng谷偃竹記》。「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著。

閱讀全文

與四年級語文下冊成語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