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七詞語盤點拼音
出生入死 [ chū shēng rù自 sǐ ]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 chū shēng rù sǐ ]
原意是從出生到死去。 後形容冒著生命危險,不顧個人安危。
出 處
《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途)十有三;死之徒(途)十有三。」
例 句
許多革命老前輩都曾~地為人民的解放事業日夜征戰。
近反義詞
近義詞
歷盡艱險 殺身致命
2. 五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七口語交際
長是長了點 汗 不過你這個短的小故事很難找啊,累
數學家小故事——
華羅庚從小聰明好學,念初中時,一天王維克老師給全班出了一道數學題,這是一道出自《孫子算經》的題目:「今朝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讀完題目後,王老師把目光掃向全班同學,一個學生站起來,說:「這物品是23個。」這個最先說出答案的同學就是少年華羅庚。華羅庚在解這道題時是這樣想的:從「七七數之剩二」開始,就是說,七數餘二,那麼七的倍數再加二定是這個數,這個數是7×3+2=23。
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死於進攻西西里島的羅馬敵兵之手(死前他還在主:「不要弄壞我的圓」。)後,人們為紀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內切於圓柱的圖形,以紀念他發現球的體積和表面積均為其外切圓柱體積和表面積的三分之二。 德國數學家高斯在他研究發現了正十七邊形的尺規作法後,便放棄原來立志學文的打算 而獻身於數學,以至在數學上作出許多重大貢獻。甚至他在遺囑中曾建議為他建造正十七邊形的稜柱為底座的墓碑。
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精力,把圓周率算到小數後35位,後人稱之為魯 道夫數,他死後別人便把這個數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對螺線(被譽為生命之線)有研究,他死之後,墓碑上 就刻著一條對數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來一樣」。這是一句既刻劃螺線性質又象徵他對數學熱愛的雙關語
——————————————————————
周恩來總理——
「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
當年在國務院會議廳入口處,有一塊鐫刻著「艱苦樸素」四個大字的木屏風,這是總理身體力行的工作作風的寫照。在國務院的會上,人們不止一次地聽到總理拒絕裝修會議廳的建議,總理說:「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1959年,在大躍進的氣氛下,水利部未經報告請示,在密雲水庫附近興建一座水利建設成就展覽館。有一天,在西花廳開會,總理突然轉過頭向水利部副部長錢正英說:「錢正英,賀老總告訴我,你們在密雲水庫那裡修建一個相當高級的樓,有沒有這回事?」錢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覽館。」總理沉默了一會兒,搖搖頭,輕聲地說了一句:「沒有想到你們也會辦這種事。」錢聽了羞愧得無地自容,心裡像刀割一樣難受。如果按現在某些幹部的想法,總理既未嚴厲批評,又未責成處理,既無紀委處分的威懾,更無丟官的危險,完全可以矇混過關。但在周總理偉大人格的感召下,錢回部後,立即在黨組會上作了傳達。水利部黨組隨即決定:將這座價值400多萬元的建築,無償轉讓給第一機械工業部一個研究所,並向中央寫了一個深刻檢查的報告。
——————————————
勞模小故事—— 工人 軍人 很多職業都有了
有一次,肖長功因腹疼到團部衛生連開了些葯回來,見本溪路小學的大樓正施工,便推起一輛小車幫著運磚。當市二建公司敲鑼打鼓送來感謝信時,部隊領導才知道這件好事。肖長功是孤兒又是單身漢,在工廠有工資,入伍時有200元的積蓄。後來,他把100元錢捐獻給公社,遼陽地區遭受水災時,他又將100元寄給了遼陽市委。肖長功入伍當年每月有6元錢的津貼,全用於做好事。自己的襪子補了又補,平時捨不得喝一瓶汽水。
2005年,當90多歲的蘇廣銘走完他「奮斗、奉獻」的人生路程時,很多人在回憶里都對這位老勞模貫其一生的執著精神表達了深深的敬意。
曾10餘次采訪蘇廣銘的哈報記者慕及春總是講起在「文革」中受批鬥的老蘇:「他白天默默掃廁所,晚上偷偷地到車間幫人搞革新!」
老勞模宋洪才忘不了隨蘇大哥先後到10個地市、32個縣、100多個單位進行技術攻關的歲月:「他領我們經常吃住在車間,最長的那次竟待了20多天啊!」
蘇老的女兒蘇鳳琴記得父親八九十歲高齡了還整天想著要為哈爾濱設計高效率的除雪機:「他雙目失明後,仍堅持由自己敘述,由別人畫圖……」
正因為充滿不懈的激情,在後人眼中,哈爾濱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才會是一個「勞模」頻出的不平凡年代,才會有那麼多艱苦創業的故事流傳。
當多數人在不安和惶恐中度日的時候,焊接工梁彥德卻始終沉浸在自己那片花火燦爛的焊接世界裡。從1956年到1973年,2500多個日子大部分都奉獻給了機床,他痴迷於對焊接方法進行不斷的改進,從「雙手焊接法」到「無焊條頭焊接法」,他讓焊接工人們的工作變得簡單而迅捷。工友們聽說,小梁甚至還在寫一本書!這對文墨有限的焊接工人來說可謂是一個巨大挑戰啊!幾乎沒有人會對這本書寄予太大的希望。但有誰能想到,正是這本圖文並茂、通俗易懂的《電孤氣刨》一書,後來讓全國焊接界為之震動和改變——電孤氣刨代替了風爐,焊接生產效率普遍提高15倍!
從為國家創造數億元效益的「刀具大王」孫茂松,到被扣上「修正主義黑典型」帽子卻依然推進企業技術革新的顧凱;從造就「兩毫米精神」的瓦工班長王發祥,再到用真情和赤誠譜寫「東萊」精神的好民警尹燕珩,我們看到,困局往往也會催生出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在危難時刻,以勞模為代表的哈爾濱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們對祖國的忠誠,對工作的熱愛,以及對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那份使命感則越發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