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四年級語文頤和園是按什麼順序

四年級語文頤和園是按什麼順序

發布時間:2021-01-18 10:07:03

四年級語文18課頤和園哪段用了季節變化順序

本文沒有按季節變化寫的段落。 「移步換景」是游記最常用的一種寫作手法。是指不固定視點(即立足點和觀察點),按照地點的轉移和一定的視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敘述和說明下來。視點和要敘述、說明的對象都在移換。移步換景也叫游覽順序。(附原文)
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進了顧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抬頭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那就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雲殿。
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蔥郁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牆。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裡的白塔。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圍著長長的堤岸,堤上有好幾座式樣不同的石橋,兩岸栽著數不清倒垂的楊柳。湖中心有個小島,遠遠望去,島上一片蔥綠,樹叢中露出宮殿的一角。遊人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這么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
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游賞。

Ⅱ 四年級上冊頤和園這篇課文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

在按游覽順序介紹景物特點的文章中,常常採用所謂移步換景的方法,也就是到內一個地方寫一種景容色。《頤和園》中描寫景物乍一看是按:「長廊——萬壽山腳下——佛香閣前——昆明湖」這樣的游覽順序來介紹的,但在實際描寫中,卻藏著豐富的變化。
首先是對萬壽山上的描寫。「來到了萬壽山腳下」寫的卻不是山腳的景色,而是「抬頭看」,寫了半山腰的「佛香閣」和「排雲殿」;「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卻不寫山上,反而「向下望」去,寫山下樹叢掩映的黃的綠的屋頂和朱紅色的宮牆,寫昆明湖的靜和綠,還寫了眺望遠處的城樓和白塔。這樣看起來,其中的「移步」與「換景」不相一致,甚至有點對不上號,但細細品味,卻能發現這正對應著頤和園的特點。因為頤和園是一個皇家園林,它的佔地面積和精妙設計,都不是一覽無余的。如果站在山下寫山下,就會被樹叢遮住平視的視線,只能看眼前的景色,不能看到更多更遠的景色。

Ⅲ 四年級上《頤和園》 第4段的順序 (如:從大到小)

從遠到近,從上到下等等,總之不難

Ⅳ 四年級課文頤和園是什麼結構

給你一個教案 【教材內容】

《頤和園》人教版新教材四年級語文第七冊第五單元第18課(需兩課時)。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全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語言優美生動,具體形象,處處都洋溢著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課文移步換景,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一寫長廊的景色;二寫萬壽山的景色;三寫昆明湖的景色。

教學這篇教材的目的,一是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進一步激發探究中國「世界遺產」的興趣,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二是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學習按照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寫法。

【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語言生動優美,形象具體,可以讓學生自己通過朗讀的方式來完成學習任務,進一步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進一步體會作者按照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來寫的寫作方法。

【教學目標】

1、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長廊、柱子、神清氣爽、建築、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蔥郁、掩映、朱紅、隱隱約約、堤岸、雕刻、獅子、姿態不一」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4、學習按游覽順序抓住景色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理念】

1、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活動的積極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讀為基礎,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遷移運用。

2、根據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教學組織要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獲取基本的語文素養,並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語文素養與人文素養的教育融為一體。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運用搜集的資料理解課文內容,陶冶愛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難點:

引導學生學習按照觀察順序,抓住每處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寫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導語:在我國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個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它就是頤和園,那裡有著名的長廊、佛香閣、昆明湖、十七孔橋等人文景觀。今天就讓我們尋著作者的足跡,一同來飽覽頤和園的美景。

教師板書課題:

頤和園

二、出示幻燈片

認識頤和園的幾個著名景觀,從直觀入手,對頤和園的美景先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有條件的可以給學生播放有關頤和園的風景教學錄相片。或出示一組有關頤和園名勝風光圖片。)

三、學習生字新詞

1、自由朗讀課文:

將生字詞和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2、出示生字卡認讀:

注意生字詞易寫錯的地方。

四、初讀課文,理清文章條理

1、教師指導學法:

默讀課文,圖文對照,初步了解課文大意和記敘的游覽順序,劃分段落。

2、學生自學。

五、檢查交流課文學習情況

1、指名讀課文,正音。

2、檢查交流學生了解課文大意情況。

3、檢查學生了解課文記敘順序。

⑴課文記敘的游覽順序是:

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橋。

⑵從文中找出寫游覽過程的動詞,學習作者移步換景、過渡連接的表達方法:

進入、繞過、來到、走完、登上、下來。

4、劃分段落,理清條理。

Ⅳ 小學四年級語文課文頤和園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主要寫了對頤和園美麗景色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美好山河和贊美之情,也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Ⅵ 四年級語文頤和園是採用什麼的寫法

這篇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全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語言優版美生動,具體形象,處處權都洋溢著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課文移步換景,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一寫長廊的景色;二寫萬壽山的景色;三寫昆明湖的景色.

Ⅶ 四年級語文頤和園是採用什麼的寫法

解答:
依照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 寫的方法!!!!
從語言文字 中感受頤和園的優美景色, 受到情感的熏陶。

全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語言生動優美,具體形象,處處洋溢著作者 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Ⅷ 什麼順序描寫的作者游覽頤和園的順序請回答,我是四年級上冊的

按照游覽順序寫了長廊、萬壽山(佛香閣、排雲殿)、昆明湖(十七孔橋)。
偶盡力了,希望採納!!!!!!!!!

Ⅸ 四年級 頤和園課文按什麼順序游覽

課文移步換景,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一寫長廊的景色;二寫萬壽山的景色;三寫昆明湖的景色。

Ⅹ 根據小學四年級語文頤和園寫說明文頤和園長廊

在北京的頤和園里,最著名的景緻要屬長廊了。

前幾年,吉尼斯世界記錄的編輯們到中國來探密,發現頤和園的長廊可列為吉尼斯世界記錄,這是一個多麼令人驚奇的消息呀!那麼,長廊到底有什麼地方引人注目呢?長廊的美,可以說是建築藝術和繪畫藝術的集中體現。

長廊的建築非常精美,人們稱它有三絕,這一絕就是造型絕。全長728米的長廊整體造型從地面上是看不出來的,但是如果坐在飛機上從空中往下看,就會發現它的形狀像一隻倒掛著的蝙蝠,也就是像英文字母「W」的形狀。為什麼要把它建成蝙蝠形呢?因為民間有在建築物上畫刻蝙蝠的習俗,而蝙蝠倒掛的意思就表示福到了。

第二絕是風水絕。長廊北依萬壽山,南臨昆明湖。從氣候上看,冬天,萬壽山擋住了北邊的寒風;從南面的昆明湖上吹來陣陣涼風。因此,夏天天氣再熱,長廊中也是涼風習習。從環境上看,長廊依山傍水,構成了美麗的圖畫。當人們在長廊里行走時,就會發現,園中美景隨水波而動,隨四季而變,真可謂是變化無窮。

長廊的第三絕是機構絕。長廊是斗拱結構,全部是由木頭搭成的,竟沒有一個釘子,這是老輩們留下的精湛技藝!在273間長廊里,一間一景,一景一畫,景色變化和諧。真是人在廊中走,景在身邊移。

這就是頤和園的長廊,你想看看嗎?

閱讀全文

與四年級語文頤和園是按什麼順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