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七年級下冊語文期末總結

七年級下冊語文期末總結

發布時間:2021-01-17 23:55:35

❶ 七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總結

成都只有八十多公里的一個小村裡,我那裡屬於丘陵地帶,從小到大,在我的印象里我們那裡的端午節一定要喝雄黃酒(在頭一年將中葯雄黃浸泡在酒瓶里,到了第二年端午節就可以用喝),小孩還要在額頭擦一點雄黃酒.同時在當天中午自家要煮吃鴨蛋,記得小時候每年我們都要吃2個,因為我家條件不好,平時是很少有機會吃到蛋的,那時的我挺喜歡過這節,因為不光可以吃鴨蛋,還要吃粽子,雖然從小到大我都沒有看到過我媽包粽子,但是我們姐弟倆卻從來沒有少吃一次,每年都是吃外婆送來的.
記得我家剛建完房子的那一年,由於家裡的儲蓄全用完了,還欠了不少債,父母只好從節約上出發,那一年,我婆也到小姨家去過節了,我想肯定吃不了,結果鄰居家的大媽專給我們姐弟倆送來幾個,從那以後我對粽子和鴨蛋總是百吃不大厭,甚至到了現在,我都愛吃這兩樣食品,條件好了,我也工作了,有能力購買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了.也就是在去年,我蘇州一個朋友結婚,去她家才真正第一次看到包粽.因為她們那裡有一種習慣,結婚時要吃粽子.
還有一次,那是在我過生日的時候,我一個人在外地讀書,那天我特想吃粽子,就去超市裡買了幾個粽子和鴨蛋,同時請我同學吃,她們還笑我說,那有這樣過生日的人呀,太對不起自己了,同時也說我小氣,不請她們吃大餐.而今天也是我的生日,我卻不能吃到粽子,雖然有太多好吃的東西,以及禮物,但是,從內心來說我還是想吃個粽子.可是沒有會請我吃,所以我昨晚專門去買了粽子,做為自己送給自己的生日早餐.

學生作文:兒時的端午節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周,因為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麼也吃不到的。說起粽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著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後放在大鍋里足足煮上3、4個鍾頭,之後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採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為了避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著做,不懂其中的含義。
端午節早晨,起床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後一直帶著,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裡,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裡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裡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端午節紀念屈原作文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後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葯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系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它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熏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盡管端午節年年過,但是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一,紀念屈原說。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驚《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後為蚊龍所困,世人
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濤神說。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

三,龍的節日說。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 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祖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系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發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系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跡。

四,惡日說。據《史記》記載,孟嘗君田文生於五月初五,其父曾令其母遺棄田文,理由是這一日生的孩子要害父。東漢《風俗通義》也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說法。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宋徽宗趙桔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術、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說。持這一看法的劉德謙在《「端午」始源又一說》和《中國傳統節日趣談》中,提出三個主要理由:(一)權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並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節日風俗,卻把吃粽子寫在夏至節中。至於競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燭寶典》把它劃人夏至日的娛樂活動,可見不一定就是為了打撈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二)端午節風俗中的一些內容,如「踏百草」、「鬥百草」、「采雜葯」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三)歲時風物名著《歲華紀而》對端午節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夏。」也即端午節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又可稱為天中節。由此看來,端午節的最早起源當系夏至。

諸說紛出,而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由於屈原的人格偉大,詩藝超群,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

端午節介紹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懸鍾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我國人作法,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❷ 七年級下冊語文期末考試作文

半命題作文常見失誤
題型盤點
半命題作文既有所限制又有所開放,在選材、立意方面給了考生較大自由,在審題上思考度較小,既便於考生展示文采又能較好地避免宿構和猜題押題。近幾年來,命題者對半命題作文內容和形式進行了改革與創新,半命題作文形式多樣:有命前半題式,如2009年浙江金華的「 ,讓生活更美好」;有命後半題式的,如2009年福建莆田的「給我快樂的 」;也有命首尾題式,如2009年廣東省「我和 一起 」;還有命中間題式的,如2009年湖北襄樊的「一路與 同行」。更要說明的是,近幾年的半命題作文,命題人還精心設計了富有激情的提示語,幫助考生開啟思維,拓展選材空間,激起考生的寫作慾望;給出的另一半不拘一格,充分顯示其魅力;命題內容更加貼近考生,讓考生有事可寫。近幾年來,半命題作文既沒有話題作文的大起大落,也沒有全命題作文的一路高歌,而是穩中有升。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半命題作文依然會風光如舊。
難點攻堅
也許,最簡單的也是最容易忽視的。從近幾年中考閱卷情況看,半命題作文最容易忽視的問題不少,對此,我們應該採取何種對策?
失誤之一:不審要求,不合情理。審題是寫好作文的第一關。半命題作文也不例外,所選詞語與已給出的詞語既要搭配得當,也要合乎情理。但有不少考生卻偏偏忽視了這一點,如寫半命題作文「 ,也美麗」,選用「失敗」「放棄」「挫折」「綠葉」「小草」等符合語境;如選用「奮斗」「追求」「成熟」「鮮花」「掌聲」,明顯與「也」語境意義不符。也有考生一味求新求異,導致觀點偏激、荒謬,如寫「 ,我的快樂之源」,選擇「讀書」「運動」「助人」「樂觀」,則立意健康;有考生一意求新,選擇「煩惱」「睡覺」等,與題意完全相悖;更有考生居然選擇「讓人痛苦」,新則新矣,立意卻出現重大問題。在寫「享受 」時,有考生一味求新求異,竟將文題補成「享受地震」,如此觀點荒謬的作文,怎能贏得閱卷老師青睞呢?
所用對策:要搭配得當,合乎邏輯。
半命題作文補題首先要「合格」「得體」。所謂「合格」,就是要搭配正確,表達通順,符合習慣。「得體」就是要前後照應,合乎題旨。如「 謝謝你」,揣摩題旨,所填內容當與所感謝的對象照應,應補填稱呼或姓名,如「老師,謝謝你」「對手,謝謝你」。如不顧及題目中對應關系,填成「辛苦了,謝謝你」「再一次,謝謝你」等,明顯與題旨相悖。
考場作文是「速成」作文,難有充足時間來選材和構思。考生補題,應與平時積累或情感體驗相契合;所選內容,最好是自己熟悉、感興趣的內容。只有熟悉的人和事,才能寫得深刻,寫得精細。
失誤之二:擬題俗套,重復雷同。這種現象在半命題作文中十分突出,補題選材撞車幾率相當高。如,「當我面對 的時候」,大多數考生選擇的是「挫折」「成功」;以「人生路上 多」為題,大家不約而同選擇的是「朋友」「坎坷」。
所用對策:發散思維,創新求異。
半命題作文補題,應大膽捨去試題提示語中的詞語,捨去大家耳熟能詳的詞語,打破思維定勢,全方位、多角度地發散思維,文章方能獨樹一幟,內容新穎鮮活。同時,要避俗求新,就應大膽選擇帶有自我色彩的素材,一般說這類素材大多帶有個人「版權」,所以容易寫新穎。其次,要學會比較鑒別,靈活取捨。如「我生活在之中」,填「家庭」「學校」「社會」——淺薄直露,味同嚼蠟,而且「學校」「社會」范圍太大,不易入題;填「集體」「親人」「友誼」——詞語平常,容易雷同;填「麻將聲」「追星族」——選材新穎,切中時弊,發人警醒;填「題海」「夾縫」「夢魘」——選詞新奇,比喻形象,容易出彩。如此比較一下,高下立判。新穎的題目、新鮮的內容和新巧的構思,極易為考場作文贏得高分。
失誤之三:擬題過大,難以下筆。半命題作文另一半擬題,既要凸顯立意,還要縮小選材范圍,便於下筆。如寫「感悟 」,有考生擬成「感悟大自然」「感悟人生」等,顯然,如此大的題目,寫起來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談,很難寫深寫透。
所用對策:小處切入,寫細寫深。
要知道,記人敘事作文,細節細膩生動,情節曲折感人,是得分重要條件。在六百字左右的篇幅中,要寫細寫透,誠非易事。補題應從小處切入,如此才能寫得具體生動。如寫「 龍門陣」,以「四川龍門陣」「重慶龍門陣」補題,因題目涵蓋范圍太大,很難寫具體;而「夏夜院壩上的龍門陣」「爺爺的龍門陣」,開口小,易切入,不少考生有切身體驗,自然容易寫精彩。
失誤之四:脫離文題,我行我素。半命題作文將題目補充完整後,就是全命題作文,文章內容應圍繞題目來寫,但有些考生卻拋開題目,任意為文。如寫「我 ,因為我 」,有考生擬題為「我美麗,因為我獨特」,文題新穎,可惜具體行文時,卻大談一些名人的獨特,獨獨忽略了「我」,顯然與文題相距甚遠。擬題之後,撇開文題隨意行文的考生每年都為數不少,希望我們這一屆的考生對此類問題一定要多加註意,避免重蹈覆轍。
所用對策:綵線串珠,巧妙點睛。
避免這種毛病,最好的辦法就是採用「綵線串珠」法構思。所謂「綵線」即線索,「珠」即材料。選用一個與文章主旨密切相關的句子,既可在段首或段尾運用相似的句子或短語,前後呼應;也可讓同一中心句靈活地穿插在不同的段落;還可將某一線索句或中心句獨立成段,分布在文章各處,前後照應。文章所寫內容必須圍繞「綵線」展開,不能游離於「綵線」以外。
新題演練
1. ,也是一種享受。
要求:補全題目,認真審題,寫出自己的真切感受;字數600字以上。
寫作導航:這是一道半命題作文。「一種享受」對立意和選材都有所限制。既然是「享受」,顯然應該是美好、溫馨、浪漫的東西,而題目中最關鍵的字眼「也」,它表明題中所填的內容與人們通常意義上的「享受」有所不同,需要同學們反向立意,如「平淡」「冒險」「離別」等……寫作中要重點圍繞「也」字做文章,做到內容新穎、見解獨到。同時,行文上也可以利用前後鮮明的反差,來突出「也」字的效果。
2.生活中,有些事情我們始料未及,有些事情往往不會順著我們的意願發展,結果常常出人意料。但可以肯定地說,偶然的事件往往有必然的結果,當我們循著事情發展的軌跡追溯其根源時,立馬便豁然開朗——雖在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這樣的事情往往蘊涵著深刻的人生道理,促使我們思考。
請以「沒想到, 是如此 」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記敘文,要求思想健康,內容充實,在記敘中兼有適當的議論或抒情。
寫作導航:「沒想到」意味深長,富有言外之意——結果與意料大相徑庭,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材料中「這樣的事情往往蘊涵著深刻的人生道理」有立意的導向作用,只有把其中「深刻的人生道理」揭示出來,文章才具有啟示性。「沒想到」的事情非同一般,應是曾令我們感到震動的事情。文題前一橫線是要陳述的對象,後一橫線要填意料之外的結果。寫作時開頭宜出人意料,可採用倒敘,或先聲奪人,設置懸念,緊緊拽住讀者眼球,吸引人們讀下去。中間可採用對比,或巧用插敘,使文章情節搖曳多姿:一向成績優異的「我」卻考試砸鍋,成績一塌糊塗;一向和藹可親的父親卻因「我」任性而打「我」……前半部分可簡略敘述,然後追溯原委,結尾適當議論抒情,既照應開頭,又畫龍點睛。
半命題作文的補題與構思
進入二十一世紀,一切都在演進變化。開放的社會、開放的思維、開放的大語文教育觀,促成廣大中學生心連廣宇、視野開闊、生活豐富多彩;而地域的不同、民俗的不同、經濟發展的模式與速率的不同,更使得每個中學生置身其間的生活場景,千姿百態,千變萬化,千差萬別。由此,引發了中學語文作文教學的變革,促使作文的命題由封閉向開放型演變,由機械式向機變式發展。半命題作文的興起與流行,就是這種變革的一個標志。
半命題作文的填題,填充一個字一個詞,貌看簡單,但內中頗有奧妙。填題,實質上是作文構思的預熱與啟動,是一種秤砣雖小壓千斤的高層次的運思技巧。高明、機敏的填題,當順著以下原則去運思、操作。
一、填題,要充分吸取題中的隱含信息
半命式作文題,題面不長,其間還有空白,呈殘缺式。但,就是在這殘缺的短小的題面中,卻隱含著不少的有用信息呢。
命題者通過題面中的某個字詞或字詞之間的某種關系,向考生:①暗示一定的類,即文章的體裁及表達屬類,是記敘文、議論文,抑或說明文。細而分之,是記人還是記事;是敘事為主,還是抒情為主;是緣事說理,還是以理帶事,等等。②敲定一定的質,即文題點示考生應表達怎樣的旨意,抒發何種感情,形成哪種走向的文面氛圍。③框定一定的量,即對出現在筆下的這一篇作文中的人與事、情與理、時與空的量,作出某種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數事,或一理或數理,或瞬間或久遠,或局狹或廣擴,等等。④標示一定的載體。文以載道,具體到一篇半命題作文,文章的旨意憑借何種具體的人、事、時、空,加以顯現?這種載道的載體是題目中既定的,還是由學生自定的?對此種種,在半命題的題面中都有所點示。
審視《我這個__迷》,題面中的「我」、「迷」兩詞前後綴連,表明是記人敘事的記敘文。題中的迷,其含義是對某種事物、活動、景物特別感興趣,全身心投入,達到如醉如痴的迷戀程度,無疑暗點了文旨。題首的人稱詞「我」,表明文章的「量」局限於特定的一個人——「我」,局限於「我」的一種興趣愛好。至於這種如醉如痴迷戀的對象——載體,題目有意空缺,留給學生自主定奪,填之而出。
再揣摩文題《__之風不可長》,隱含信息,次第抽出:
類:「不可長」一語,對社會上的某種風氣作出一個明確的否定判斷,表明一種決絕的態度,行文必然議論說理,當屬議論文。
質:「……之風不可長」,分明是抨擊、批判不正之風,伸張正義,激濁揚清,此及本文宏旨。
量:「之風」是偏正短語的後肢,前面填充後,自然形成不正之風、邪惡之風中的一種。
載體:用空格隱去,由學生自揣自定,學生大可從「我」出發,為我所用。
二、填題,要與命題要求暗合神契
命題者總是從教學大綱出發,緊扣教材,巧擬半命文題,從一個角度去測試學生的認識能力、表達能力、應變能力。面對半命文題,我們必須整體揣摩出命題者的意圖,以利正確定向下筆。知己知彼(命題者),方能百寫不殆。
《在——面前》是前幾年湖北省的中考題,稍一端詳,可知文題是一表示態勢的介賓短語。為何以態度命題?最終目的是什麼?讓思緒馳騁,不難看出,命題者設計這一帶空白的文題,其初衷是要學生自我營造一種環境、態勢,造成特定的氛圍,讓生活中某一人(或數人)置於其間,述其言,敘其行,從而顯示人物的某種精神、氣質。大千世界,芸芸眾生,這種環境和態勢,可能是有形的,如金錢、鮮花;也可能是無形的,如威脅、困難;可能是愜意的,如獎狀、成功;也可能是惡劣的,如挫折、歹徒。運思到這個程度,就不難通過填充題,設置一個恰當的對立物、映襯面,為構思中的人事創下典型的環境,從而有力刻畫人物形象,凸現文旨意念。
面對這一文題,有的學生無視命題,隨意填題為《在哥哥面前》、《在房屋面前》《在校門面前》,如此,也能行文,但徒然增大了深層構思的困難。前一題除了點名兄弟(兄妹)關系外,礙難形成對立、映襯關系;而後兩題只是點出了人事發生的地點,除此,難以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也就使文章難以契合命題者的匠心與要求。
三、填題,要切中題旨文意
如前所述,多數半命式文題,對題旨文意都有所顯露,有所暗示,一題當前,我們首先要機靈掃瞄,將其捕捉到手,接著要深層透視,切中底蘊,以利正確填題,深層構思。
《__長大了》一題,載體部分空缺,怎樣填題為好?關鍵是對點明文旨的「長大」怎樣理解。對「長大」一語,有三種詮釋可供思辨取捨:1.增高長重(一般生理現象),2.思想成熟(高級智能現象),3.學業(事業)有成(有為社會現象)。對三者運思比較,可以斷定,按第一種含義填題,難脫膚淺;按第二第三種含義填題,能揭示人與事的底蘊,從動態變勢中演繹出明確的意念。
那麼,題中的空白是不是只能填寫人稱呢?不一定,抓住事物間的邏輯聯系,又何嘗不可填寫動物植物靜物呢?如生物小組的良種免、種植小組的新種瓜、校園內外的共青林,可透過這些特指的物體增高長大,曲折地反映出科學少年、時代小主人的茁壯成長,迅速成長。
又如文題《我學會了__》,題中「學會」一詞常見慣用,但納入文題,其旨意就當仔細琢磨了。這里當指學習並掌握了某種有用的知識、技能、本領,連上前面的「我」,滲出一種可貴的自豪激情。對題旨揣度有高下,填題也就有優劣。
《我學會了騎車》、《我學會了燒菜》、《我學會了打球》——填題正確,流於一般。
《我學會了講文明》、《我學會了自衛》、《我學會了珍惜時間》——填題深刻,題旨凸現。
《我學會了打牌》、《我學會了賺錢》、《我學會了吸煙》——填題錯誤,題旨走穴。
四、填題,要正中自己的生活儲存。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下筆能否成功,有無感己感人的素材入文,至為重要。而半命題作文正是在動用生活儲存方面,為我們提供了方便、自由。填題時就要珍視這一自由,加以充分利用,使填出的文題正中素材倉庫之所備。
且看《一段美好的生活給我的__》一題,顯示題旨的空白處可有多種填法,但要正中儲存,就要慎選。一學生暑假下鄉,與勤儉的祖父相處,對自己的亂用胡花深感內疚,並力戒之,可填「鞭策」。一學生考試失利後,忘情觀察大風雨中蜘蛛反復織網的鏡頭,感觸頗深,可填「啟迪」。一學生在校運動會3000米賽跑中不支落伍,是班上的拉拉隊熱烈的擂鼓、整齊的吶喊使他干勁倍增,最後奪得第二,可填「力量」。
又如《我__同桌》,題目已經限定了載體,如何填充為好,仍視素材而定。如果同桌系新來乍到,雖印象鮮明,但交往很少,可填「的」,以便從旁觀察描述。如果與同桌交往頻繁,碰碰磕磕,時有沖突,填「和」為宜,以展示矛盾沖突中的人物形象。如若對同桌的某一印象和某種情感強烈,不妨選填「敬佩」、「恨」、「同情」、「鄙夷」等。
五、填題,要力求創意新穎
填題運思,在符合要求、切中題旨的前提下,還應避俗求新,使題與文,讓人觸讀後俱為之一震。這,主要講究填題的深加工了。
一組中學生面對《我生活在__之中》的半命題,有如下填題,試作比較:
填「家庭」、「學校」、「社會」——淺薄直露,味同嚼蠟。
填「集體」、「親人」、「友誼」——正確平常,流於一般。
填「麻將聲」、「追星族」——切中時弊,發人警醒。
填「題海」、「夾縫」、「夢魘」——比喻形象,深邃出格。
且題面的新與俗制約文面的新與俗。
拿起《__的滋味》這一文題,如果匆匆填上「咖啡」、「中葯」、「甲魚」、「黃瓜」,且只是就其滋味寫滋味,必然俗氣淺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含,掘而深之,寫出《打工的滋味》、《得獎的滋味》、《當幹部的滋味》、《掏污水溝的滋味》,則既深又新。再進一步,如能逆向填題:《作弊的滋味》——心驚肉跳,《說謊的滋味》——惶惶不安,《挨批的滋味》——打翻五味瓶,則文章的新鮮度、吸引力就更不同凡響。
六、填題,要符合情理、邏輯
填題新也好,深也好,都有個「度」,過度則不真,甚至有悖情理,違反邏輯。
有這樣一道題,《我第一次__》,如若有人填上諸如「哭」、「淘氣」、「唱歌」、「做夢」之類,必然令人皺眉,因為這些選項都是難以界定「第一」的,填進題中,勢必陷入偽科學的泥沼。變換一下,選填印象深刻的「第一」,如「上學校」、「登台演戲」、「領獎」、「下水」則成,因為這一類「第一」都是不難確認的。如能變向運思,選填「說謊」、「當家」、「打工」、「獨自遠行」入題,則文旨文趣當會更新鮮可人而又合於邏輯,不違情理。
填題運思應當謹記:文章是生活的反映,真實是文章的生命,巧而偽是不足取的。
如何寫好半命題作文
縱觀近年省內外中考作文題,不難發現半命題作文在各省市中考題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可見,作為一種傳統的命題形式,在話題作文、選題作文備受推崇的今天,半命題作文不但沒有被人們冷落,反而呈上升趨勢,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因此,在四種常見的作文類型中,半命題作文是最不容忽視的一種題型,也應是我們備考練習的重點內容。
一、題型特點
半命題作文就是命題人限定題目一部分的內容,學生根據要求將題目補充完整,然後再進行寫作的作文命題形式。半命題作文的靈活度介於話題作文與全命題作文之間,對學生來說既有所限制又不失開放性,在立意、選材、構思等方面給考生適當的選擇餘地。半命題形式既有利於考生個性的張揚,又能較好地避免宿構和猜題押題,能較為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結構形式
1.命前半題:如《____是一把雙刃劍》(2005年江蘇省徐州市中考作文題),《____也美麗》(2006年浙江省嘉興市中考作文題)。
2.命後半題:如《走近____》(2005年湖北省黃岡中考作文題),《藏在心中的____》(2006年山東省濟南市中考作文題)。
3.命中間部分:如《給____的一封信》(2003年湖北省荊州市中考作文題),《生活因____而精彩》(2006年浙江省金華市中考作文題)。
4.命首尾部分:如《____,別再讓我》,《____閱讀____》。

❸ 七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總結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像、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並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二十四、特殊句式:判斷句(者…..也,為…..是, 「即」 「乃」 「則」 「皆」 「本」 「誠」 「亦」 「素」 「必」)、被動句(「於」 「見」 「為」 「受」 「被」 「受……於」)、省略句(承前,蒙後,自述,對話「人物/曰:….」)、倒裝句(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疑問句
二十五、句子成分:
主語:表示句子主要說明的人或事物,一般由名詞.代詞.數詞.動名詞.動詞不定式等充當
謂語:謂說明主語的動作,狀態或特徵.行為。
表語:是謂語的一部分,它位於連系動詞如be之後,(主語+連系動詞+表語)說明主語身份,特徵,屬性或狀態。它又叫作主語補足語。表語位於系動詞之後,主要由名詞、代詞、形容詞、數詞、副詞、介詞短語、分詞(短語)或動名詞(短語)等來充當。
賓語:賓語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跟在及物動詞之後,能作賓語的有名詞,代詞,動名詞,數詞,動詞不定式等。
定語:在句中修飾名詞或代詞的成分叫定語
狀語:修飾動詞,形容詞,副詞以及全句的句子成分,叫做狀語。用作狀語的通常是副詞,介詞短語,不定式和從句等。狀語一般放在被修飾的詞之後或放在句尾。副詞作狀語時可放在被修飾的詞前或句首。
賓補:補充說明賓語,用形容詞,名詞,動詞不定式充當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❹ 跪求!!! 語文版七年級下冊語文要點總結 十分完整在2天內作答的給50分。 是題目加總結 不是光題目

七下期末課內現代文復習
《社戲》
復習重點
1.文體(小說)、作者(魯迅)、線索(看社戲)。
2.理清並掌握文中的主要情節。
3.景物描寫的方法和作用。
4.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
雙喜(聰明機靈、考慮周到、辦事果斷)、六一公公(善良淳樸、熱情好客)
5.重點閱讀段:第10——14段、第22、23段、第24-27段。
6.中心。對童年自由有趣的美好生活的回憶留戀。
重點理解:
一、1.為什麼平橋村在我是「樂土」?
受優待,免讀詩書,平橋村有淳樸好客的村民,美麗的景緻,有趣的事情(看社戲、釣蝦、放牛)。
2.平橋村村民都具有哪些特點?平橋村的孩子們具有什麼特點?
淳樸善良、熱情好客;善良、好客、活潑、聰明、駕船技術高。
3.「淡黑的起伏的連山……踴躍的鐵的獸脊……但我卻還以為船慢。」寫出了的什麼心情,為什麼用「踴躍」來寫山?
寫出了我急切的心情。「踴躍」原為動詞,在句中作形容詞,化靜為動,把靜物寫活了,形象地寫出了「山」連綿起伏的形狀,既寫出了船行速度之快,也表達了「我」歡快迫切的心情。
4.課文第22段前兩句採用了什麼描寫,表達了什麼心情?
景物描寫,表達了我的留戀之情。
5.課文第23段「老漁父」為什麼喝采?運用了什麼描寫有什麼作用?
寫老漁父的喝彩則是通過旁觀者的贊美來襯托孩子們駕船技術的嫻熟高超,從側面描寫歸航之快。
6.「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一句中的修辭及作用,「躥」能否改成「游」好不好,為什麼?
比喻形象寫出了船行之快表現孩子們駕船技術高。;不能改,「躥」更能表現船行之快。
7.「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鬆了,身體也似乎舒展的到說不出的大」的表達效果。
「輕松」「舒展」兩詞用得非常精彩,與上文的沮喪、壓抑形成鮮明的對比,傳神地表現出了「我」得以能去看戲時歡喜輕快的心情。「說不出的大」誇張地表現身體的輕松。
8.賞析「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
從修辭的角度看,連山彷彿是獸脊,運用了比喻的手法;連山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又是運用了擬人方法,這兩種修辭方法的運用,使得語言生動形象。
從景物描寫的角度說,這是以坐船人的感覺來進行描寫,連山的形狀像獸脊,在朦朧的月光下顏色淡黑如鐵,因為高低起伏,則像是踴躍飛跑,襯託了船行之快,又襯出了想看到社戲的急切心情。
9.「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沉靜」與「自失」在這里如何理解?
寫出了「我」完全陶醉在了這美麗的景色之中。
10.分析「回望戲台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著了」的作用。
「回望」兩字表現「我」依依不捨的心情,「罩」字通過視覺表現戲台如夢如幻的情景,再次以仙境比擬社戲,與來時呼應。這句充滿了夢幻般色彩的描寫,表達了兒時眼中社戲的美。
11.六一公公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六一公公的形象本文主要是通過語言來刻畫的。對於孩子們偷他的豆,只是責備「不肯好好地摘,踏壞了不少」,聽說摘豆是為了請客,馬上說「這是應該的」,他並不是吝嗇的人;後來他又親自送豆,表現了他熱情好客的性格。「我」誇了他一句,他「竟非常感激起來」,體現了他老實厚道的農民本色。
二、課內閱讀訓練
閱讀課文「母親送出來吩咐要小心的時候」到「過了那林,船便彎進了汊港,於是趙庄便真在眼前了」這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問題。
1、選文第二段從哪三個方面(感覺的角度)來寫看戲途中的景色?這對表現文章中心有何作用?
視覺、聽覺、嗅覺,這些景物描寫,寫出了江南水鄉清新醉人的夜景,寫出了船行速度之快,以及「我」急於看到社戲的迫切心情,表現了「我」的喜悅之情。
2、「我們已經點開船,在橋石上一磕,退後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一句中的「點」、「磕」用得好在哪裡?
「點」「磕」二字,准確而生動地寫出了農家少年駕船技藝的熟練、敏捷,表現了他們的聰明能幹。
3、「但我還以為船慢」一句屬於什麼描寫?寫出了「我」的什麼感受?
心理描寫,側面寫出了「我」急於看戲的心情。
4、「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庄,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台,但或者也許是漁火。」句中的「似乎」和「也許」「料想」能否去掉?為什麼?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不能。因為這些詞語都表示推測,說明聽到的、看到的都不確切。這樣寫突出了「我」急於到趙庄看戲的心情。
5、 「我」的心理變化:輕松 — 急切 — 陶醉

《安塞腰鼓》
復習重點
1. 全文結構:打鼓前(安靜)— 打鼓中(舞動)— 打鼓後(寂靜)
2.主題思想:歌頌生命、力量之美(歌頌激盪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歌頌陽剛之美)
3、課文寫了哪幾個場面。
4、理解一些句子的含義(課文後的練習二)。
5、寫法:
A、短句與長句交錯,富有節奏感、音樂美、詩意美。B、語句鏗鏘,有氣勢。C、動靜結合。
6、黃土高原人的性格:朴實、粗獷、開朗。
7、安塞腰鼓的特點:壯闊、豪放、火熱。
8、排比句和感嘆句的作用:增強句子的語勢,使文章氣勢恢弘,雄渾有力,節奏感強,充滿旋律美,表現出「安塞腰鼓」氣吞山河的場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9、短句的運用。
如:「一群茂騰騰的後生」——簡潔地表現了年輕生命的熱烈奔放。
「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有力地表現了生命沸騰、力量噴涌不可遏制的情景。
重點理解:
一、1、課文描寫了安塞腰鼓的哪些方面,安塞腰鼓具有什麼特點?
場面、鼓聲、後生、舞姿;表現了安塞腰鼓壯闊、豪放、火烈的特點。
2、作者寫安塞腰鼓主要是為了贊頌些什麼?
歌頌生命中奔騰的力量,歌頌黃土地上生活的人們的陽剛之美。
二、重難點句子
1.他們的身後是一片高粱地。他們朴實得就像那片高粱。
以高粱地為背景,寫出了極具陝北特色的風情。寫他們朴實,寫他們難以掩飾的生命的活力。
2.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遺落了一切冗雜的觀眾的心上。
突出了腰鼓聲的雄壯振奮人心,安塞腰鼓的奔放的力量讓與鼓聲產生共鳴。
3.它使你驚異於那農民衣著包裹著的軀體,那消化著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麼奇偉磅礴的能量!
黃土高原上的生活是艱苦的,條件是落後的,可是陝北人有著原始的、未經人工雕琢的、沒有半點污染的生命力量,這是他們能量的源泉。
4.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
當鼓聲停止後,人們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熾熱後的沉寂,這是以「雞啼」反襯寂靜。
三、閱讀文章「一群茂騰騰的後生。」到「隆隆隆隆的陣痛的發生和排解」
1、「一群茂騰騰的後生」中的「茂騰騰」一詞寫出了後生們的什麼特點?
身強體壯,生命力旺盛。
2、作者用「一群茂騰騰的後生」這句話做文章的開頭,有什麼作用?
突出後生茂騰騰的形象,將他們的形象鮮明的推出舞台,具有吸引人、震撼人的力量。
3、選文為什麼要先寫南風催吹動了高粱葉和他們的衣衫,又寫他們的沉穩安靜的神情和「獃獃」的腰鼓?
動靜結合,更襯托出後生的英姿。人和鼓的靜則是為下文腰鼓表演蓄勢。
4、「但是:」「看!——」單獨成段,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單獨成段,引人注意,人和鼓由靜而轉到動。
5、第七自然段從哪些表演來描寫安塞腰鼓的宏偉場面?
從鼓點聲、擊鼓動作、跳躍的舞步、表演者的眼神和英姿。
6、文中反復寫安塞腰鼓「隆隆隆隆」的聲音,其目的是什麼?
渲染氣氛,突出安塞腰鼓的鏗鏘有力、激越的氣勢、震撼人心的力量。
7、驟雨一樣,……是強健的風姿」這些內容運用哪些修辭手法?作用是什麼?
比喻、排比;突出腰鼓驟響時的聲,行,光彩和力量。
8、如何理解「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的含義,「掙脫」「沖破」「撞開」三個詞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含義:突出了腰鼓場面的宏偉,捶擊的有力,寫出了陝北人民粗獷、豪邁、開朗的性格,表現了他們昂揚向上、堅強不屈、奮力拚搏的精神。
不能調換,這三個詞語體現事物的發展規律,與上句的「束縛、羈絆、閉塞」等詞語照應。
9、「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兒,打不得這樣的腰鼓」為什麼?
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現柔媚的風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載這樣原始、粗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
10、品味句義「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睏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運用排比,突出了安塞腰鼓熱烈豪放、富有生命激情。
11、第三段從鼓點、流蘇、腳步、瞳仁、風姿方面寫安塞腰鼓,突出其情景和場面的壯闊、豪放、熱烈。
12.「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作用:以動襯靜,寫出了世界的寂靜和高原的曠遠。

《竹影》
竹影」即「月光下竹子的影子」,是文章的線索,也是文中孩子們和爸爸繪畫的實物,又是爸爸藉以向孩子們傳授畫畫知識的一個媒介和引子。
重難點句子
1、天空好像一盞乏了油的燈,紅光漸漸地減弱。
運用比喻手法,十分形象地表現了太陽落下去以後,天空慢慢變暗的情景。
2、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變成寒色,由長音階(大音階)變成短音階(小音階)了。
這句話運用了比喻,以色調的冷暖、音節的長短形容天氣的變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院中光線越來越暗,寫出日光到月光的轉移。
3、「一種幽暗的光彌漫在窗際,彷彿電影中的一幕。」
寫出了黃昏時分光線漸弱的變化過程,「彌漫」一詞把幽暗的光寫的輕盈富於變化,充滿神秘的美感。
4、故用墨來畫竹,是最正當的。
在中國人的傳統思想認識中,竹是高貴、有氣節的象徵,而墨畫在中國畫中是一種很高貴的畫法,用墨來畫竹,正能表現竹的品格。
5、那些竹葉的方向、疏密、濃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體,似乎都有意義,表現著一種美的姿態,一種活的神氣。
文章從「我」和小夥伴們描畫竹影,寫到爸爸因勢利導、循循善誘,為我們講繪畫知識。文末的這句話是寫聽了爸爸的講解以後,再看吳昌碩的墨竹,有了這種新的領悟。
6、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比喻)
中國畫重寫意(神似),西洋畫重寫實(形似)。
7、爸爸的角色:藝術領路人,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對孩子富有愛心。
例:忽然一個大人的聲音在我們頭上慢慢地響出來:「這是管夫人的!」……看見爸爸反背著手立在水門汀旁的草地上看我們描竹,他明明是來得很久了。
——善於觀察,富有耐心
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對著他說道:「誰想出來的?這畫法真好玩呢!我也來描幾瓣看。」 ——尊重孩子,並善於引導
父親的諄諄引導教育對孩子成長發展非常重要。
重點段落
課文第3自然段是如何寫童真童趣的?
1.從敘事的角度看,這段文字主要寫「我」和小夥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生動地表明藝術和美往往就蘊涵在孩子的童稚活動中。
2.月亮已經升得很高,隱在一叢竹葉中。竹葉的搖動把她切成許多不規則的小塊,閃爍地映人我們的眼中。」句中的「隱」字有怎樣的意味?
動詞「隱」字,若隱若現,運用擬人,賦予了月亮生命力,把靜物寫活了,給人以美的遐思。月兒朗照,竹葉輕搖,如同一幅美妙的畫,自然成趣。
3.童心是天真爛漫的。文中最能表現童趣的情節是什麼?
是弟弟提出的一個問題:「細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頭上出煙氣。這是什麼道理?」大家於是先看,然後爭論。這樣的問題,成年人也許不會注意。
4.文中說爭論的問題還沒有解決,「華明的注意力卻轉向了別處」「在水門汀上熱心地描寫自己的影」,這說明了什麼?
孩子們的興趣轉移了。孩子的天性如此,做到三分鍾熱情,他們對世界如此好奇,吸引他們的事多著呢。作者把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寫得真實恰當。

《觀舞記》
1、文章從五個角度描寫舞蹈美:神態、舞姿(身體)、服飾、外貌、動作(飛動的美)
2、側面描寫(第17段從「我們看她忽而雙眉……錚錚的弦響」)
3、文中引出白居易的兩句詩有什麼作用?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卡拉瑪姐妹舞姿的優美。
4、卡拉瑪是運用自己的面部表情向觀眾們展示印度古詩中的故事,文中用排比句寫出了卡拉瑪舞蹈所表現出的神韻——悲歡離合皆有,形象而生動了表現了卡拉瑪舞蹈的精妙,這種豐富的表情正表現出她技藝的精湛。
5、卡拉瑪舞蹈體現的內容:所表演的故事中人物的悲歡離合。哀愁、希勒、嬌羞、盛怒、閑適、抗爭。
6、如何理解「在舞蹈的狂歡中,她忘懷了觀眾,也忘懷了自己。」
卡拉瑪的舞蹈非常優美,好像「飛動」起來,但是僅有「飛動」還是不夠的,還要有心靈的完全投入,才能達到「美」的境界。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渾然一體,超越形式的載體而進入了自由飛動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靈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偉大的悲劇》
復習重點
1.以時間為線索展開記敘:9個時間點(人、地、事)
2.重點語句理解:練習二
3.中心句(主旨句):第16段,起點題作用
4.文體:人物傳記。作者:奧地利的茨威格。
5.理清故事情節。
6.關注令人難忘的細節及人物體現的精神。
7、如何理解「偉大」及「悲劇」。 題目中「悲劇」與「偉大」似乎是矛盾的,其實並不矛盾。失敗、死亡的「悲劇」性結局的確令人悲哀,但其中體現的誠實守信;勇於承認失敗,坦然面對成敗;在死亡面前絕不哀嘆;為了大局富於自我犧牲;集體主義精神足以變成一種「偉大」的力量,震撼人心。本文的題目點明了主旨。
重點理解:
1.第二節中「這是人類歷史上聞所未聞、最不可思議的事」一句中「這」指代什麼?
「而這一事業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一句中「這一事業」指代什麼?
「這」指「千萬年來人跡未至……兩次被人發現。」「這一事業」指「第一個發現南極點」。
2. 文中「挪威國旗耀武揚威、洋洋得意地在這被人類沖破的堡壘上獵獵作響」這句話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其作用主要是什麼?
擬人。烘托出斯科特等知道探險已被人佔先時的沮喪、懊惱心情。
3. 「對人類來說,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麼也不是」這句話是作者的觀點,還是斯科特的觀點?為什麼?
這是斯科特的觀點,體現了失敗後的沮喪和悲哀。作者為他們立傳本身就說明作者對他們的肯定態度,而且作者的一處處評論也表明了對他們的肯定態度。
4.既然知道阿蒙森先到達了極點,斯科特一行為什麼還要悶悶不樂地繼續他們的路?
他們懷著絕望的心情,卻沒有半途而廢,明知結局是失敗,但還是走完全程,體現了他們高尚的人格,對事業的熱愛與紳士風度。
5.「斯科特接受了這個任務,他要忠實地履行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斯科特為什麼要「接受」這項任務?體現了人物的什麼精神境界?
①是誠實守信的品格,使他接受了這個任務。②坦然面對成功與失敗的崇高境界。正因為他的這一行為,其人格才顯得無比的高尚,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6.但是在這白雪皚皚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樓,它召來那些由於愛情、忠誠和友誼曾經同他有過聯系的各種人的形象,他給所有這些人留下了話。海市蜃樓有何含義?
「心中的海市蜃樓」是指斯科特在離開這個世界前心中回憶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對遙遠的祖國、親人和朋友的懷想,它們與現實的嚴酷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海市蜃樓是美好的,卻是根本無法實現的。這樣寫更加突出了悲劇效果,給人心靈的震撼和沖擊。
7.結尾「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有什麼作用?
這兩句話運用議論的表達方式表達了作者對斯科特崇高的贊譽,意思是英雄們雖然失敗了,但是他們的心靈經受了考驗,精神變得無比的偉大。這兩句話在全文中可作為主旨句,起點題的作用。正如魯迅所說:「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8.斯科特一行探險的意義何在?
認識自然,挑戰自然,挑戰人類自我,實現生命的價值,給後人以精神的鼓舞。
重點段落
9、斯科特上校在最後的一篇日記中寫下了自己的願望,並把「我的妻子」改成「我的遺孀」,這是為什麼?
因為他意識到自己已經沒有希望生還,做好了犧牲的准備
10、選文從不同的角度表現了人們對這幾位英雄的敬重。試分別找出來。
「壘了一個石墓……十字架」「國王跪下來悼念這幾位英雄」
11、有人認為斯科特的所為並無多大意義。甚至覺得他是為了「尋找刺激」,請談談你的看法。
這是一種對科學的獻身精神,正因為有了這種精神,人類才走出封閉的家園,認識了美麗的地球,使人類走向了進步。
12、有一處細節描寫表現了這個英雄的團體,在臨死的時候仍然具有的那種集體友愛精神是:死去的斯科特還像兄弟似地摟著威爾遜

《在沙漠中心》
復習重點
1.「我」在沙漠中遇到了寒冷 疲倦 缺水 的困難,表現了「我」的 堅強 勇敢
2.「我」 採用了哪些應對困難的辦法?
①喝純乙醚喝90度的酒精②在沙漠中挖一個坑將自己埋住③試圖用布獲得一點點露水。
3.文中「我」的情緒經歷了哪些變化?請從文中各找出一個情緒變化的句子。
痛苦、絕望、平靜、樂觀。(句子略)
4.文章第2段哪句是環境描寫,說說作用。
(環境描寫句子略)渲染環境的惡劣。
5.閱讀2-6小節,注意環境的渲染、人物心理的描寫、比喻、擬人修辭、人物分析、內容概括等。

《貓》
復習重點
1、文章的開局有什麼特點?開門見山,總領全文,照應結尾,奠定感情基調——懷念中有淡淡的惆悵和憂傷。
2、文章的結局又有什麼特點?點明中心,照應開頭。
3、文章重點寫第3隻貓,揭示文章中心,寫第1、2隻貓是為了突出第3隻貓,與它對比.
4、作者寫分別從哪些方面描寫了三隻貓,他們各自都有什麼特點?
第一隻貓:從自身形態喝逗著玩時的形態表現出了它的可愛。
第二隻貓:從性情和本領兩方面寫出了它的有趣和活潑。
第三隻貓:從形態和性情兩方面寫出了它的可厭和懶惰。
(周家丫頭代表哪一類人,家人對此持什麼態度?
她代表那些事不關己漠不關心的一類人。家人責怪她。
不知名的奪小貓的人代表哪一類人?對此「我」持什麼態度?說明什麼?
代表不顧別人利益自私自利的一類人,作者悵然、憤恨的詛罵他們。說明作者對哪種不顧別人利益自私自利行為的譴責和鞭撻。)
5、對第三隻貓的結局「我」的感受是怎樣的?
難過、痛苦、內疚、自責、懊悔。
6、為什麼說「我對於它的亡失,比以前的兩只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
因為「我」冤枉了這只不能辯訴的動物至它死亡,內心充滿了內疚和自責。
7、最後一句話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是什麼?在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自己傷害了無辜的動物內心充滿了內疚和自責。結構上首尾呼應。
8、讀完本文之後你的感受和啟示是什麼?
對美好事物的珍惜,對弱小生命的關愛。不能主觀臆斷而因根據事實來判定。
9、體會下面語句的情感,並分析。
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 對失去美好事物的傷心。
自此,我家永不養貓。因主觀臆斷至貓死掉,而內心內疚自責。
10、語句「想到它的無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針,刺我的良心的針!」使用了什麼手法,作者要表達什麼意思?
比喻,突出我知道貓因我的主觀臆斷而死,不能挽回,強烈地表現了「我」的悔恨和自責。
11、語句「那隻花白貓對於這一對黃鳥,似乎也特別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對鳥籠凝望著。它躺在露台板上曬太陽,態度很安詳,嘴裡好象還在吃著什麼。」中加點的「似乎、好象」能不能去掉,為什麼?
表示猜測,因為這而判定貓吃了鳥,突出我的主觀臆斷。

《斑羚飛渡》
復習重點
1.文體(小說)。
2.品味詳細描述第一對斑羚試跳成功的全過程的有關動詞。
3.斑羚在危難中所表現出來的智慧、勇氣和自我犧牲精神。
4.景物「彩虹」描寫的作用:
5.鐮刀頭羊的形象:富於智慧,有決斷力,遇事鎮定,臨難從容。
6.掌握景物、神態、動作、側面描寫。
重點理解 :
一、問題研究
1.「彩虹」三次出現各起什麼作用?
第一處第5段:作用是推動情節發展,為下文的飛渡作鋪墊;
第二處第11段:作用是渲染飛渡的悲壯氣氛;
第三處第16段:作用是贊頌頭羊的自我犧牲精神。
2.鐮刀頭羊具有怎樣的形象?
富於智慧,有決斷力,遇事鎮定,臨難從容。
3.山澗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橋,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橋墩架設起來的橋。為什麼說那座橋是「用死亡做橋墩」?
因為每一隻獲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隻的斑羚身體為跳板完成飛渡的。是這些必死的斑羚組成了新生的橋,所以說是「用死亡做橋墩」。
4.我十分注意盯著那群註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許有個別滑頭的老斑羚會從註定死亡的那撥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撥去,但讓我震驚的是,從頭至尾沒有一隻老斑羚調換位置。 「從頭至尾沒有一隻老斑羚調換位置」一事為什麼讓「我」感到震驚?
「我」是個獵人,參照人類在此種情景下常有臨陣脫逃的表現,所以震驚。寫人的感受側面表現斑羚求生得到智慧和勇氣。
5.它(鐮刀頭羊)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燦爛中。在這句話里,「燦爛」只是指那一道彎彎的彩虹嗎?
這句話用美麗的彩虹與鐮刀頭羊從容走向死亡的殘酷現實形成鮮明的對比,用美麗的彩虹象徵鐮刀頭羊的美好心靈。「燦爛」不只是指那道彩虹,更是象徵鐮刀頭羊行為和精神的閃光。
6.斑羚飛渡的場面,我們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
悲壯。
7.為什麼文章結尾再次寫到彩虹,有什麼作用?
結尾的彩虹具有象徵意味。它的絢麗、燦爛象徵自願犧牲的斑羚們生命的燦爛、輝煌。把它放在末尾,具有點明中心、主旨的作用。
8.文中那兩句話與「心甘情願用生命為下一代開辟一條生存道路」相照應?
「從頭至尾,沒有一隻老斑羚調換位置」,「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快速飛渡」
9.用一句話概括作者所謳歌的「斑羚精神。」
作者主要謳歌斑羚群舍己為人,勇於犧牲的精神。
10.試分析鐮刀頭羊的第二次叫聲「這叫聲與我平常聽到的羊叫迥然不同,沒有柔和的顫音,沒有甜膩的媚態,也沒有絕望的嘆息。」
此句中的三個「沒有」構成排比,寫出了鐮刀頭羊叫聲的不同尋常,也暗示下文有不尋常的事情發生。

❺ 總結,7年級下冊一學期的語文學習經驗,1500字

時間一聲不吭,悄悄的溜走了。轉眼間,高一生活已經過半。在這一學期里,是我很不平凡的一學期。在過去半年的內,時間就是這么無情頭也不回的向前走著,而我們卻在為了不被它丟下死命的追趕著。是的,誰都不想被時間丟下。而我們也隨著時間的流逝一點一點的成長。而美好的純真隨著風雨的磨滅化成了成熟。或許這正是成長的代價。回想自己還是考生的那段日子,顯得是那麼的遙遠。
我在憧憬中懂得了來之不易的珍惜;在思索中了解了醞釀已久的真理;在收獲後才知道努力的甜美。突然覺得自己似乎明白了許多事情,但是仔細琢磨後又不盡然……原來過去所見所識都是那麼的偏見而又膚淺,以前的天真似乎在一瞬間幻化成無知和可笑,我想誰又不是這樣的呢?或許在以後也回嘲笑現在的渺小……我們不得不笑著回首我們所走過的路。: 出勤情況:我有過兩次遲到。其餘好像沒有。
在日常生活上:通過7天軍訓生活和這半年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使我養成了獨立性,,現在我已經可以自己做飯,洗衣服,自己照顧自己了。在學習上:經過了一個學期的學習,我想大家都適應了高中的學習節奏。在平時的學習中,除了要學會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科學的安排時間外,有一套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語文方面,我感覺我和期中相比,有了一些進步。我還要繼續努力,聽老師的話,做好預習、復習。
數學方面,我還是聽不懂,這個寒假我想我會好好補補數學,不要和別的同學落下差距。我應該背會公式並且會熟練的應用,掌握解題技巧有好的解題思路。英語方面,我的英語有所下降,不是一般的下降,這一學期我幾乎不知道學了什麼。哎…不知什麼原因,好多同學都和我有一樣的同感。在接下來的日子,我要好好學英語,爭取盡快適應英語老師的教學方式。物理方面,不好。一到考試,腦子就暈了,背的知識一下子就忘了。我想我還是學的不夠扎實。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我要加油了。化學方面,我想我的化學式背的不是特別的

❻ 人教版初一語文下冊期末復習。

第四單元是本冊書的重點,社戲,偉大的悲劇,口技,斑羚飛渡和文言文兩則是重點。關於馬的綜合性學習也是要看一看的,還有書後面的古詩滁州西澗到論詩都要會背。把這些看一看,看會了,應該沒問題

閱讀全文

與七年級下冊語文期末總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