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生五年級下冊的語文的預習作文的表格怎麼寫
並做好讀書筆記,把一些優美的詞語、句子、語段摘錄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專作讀書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屬.平時要捕捉大眾口語中鮮活的語言,並把這些語言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或卡片上,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說話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會妙筆生花.
(二)要加強材料方面的積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許多學生由於平時不注意積累素材,每到作文時就去搜腸掛肚,或者胡編或者抄襲.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積累素材.平時有條件的可帶著攝像機、錄音機、深入觀察生活、積極參與生活,並與寫生、、寫日記、寫觀察筆記等形式,及時記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見聞.記錄時要抓住細節,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徵.這 樣,寫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B. 五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一課預習
杴鎬:杴,鏟土用來的工具,鎬,自刨土用的工具。
寂寞:孤單冷清。
滋潤:增添水分,使不幹枯。
一(1):我們踏著春風向荒山野嶺進軍。
二(2-7):我們為荒山野嶺換上綠裝,動物有了家園。
三(8):我們綠化環境的決心和情懷。
作者簡介:滕毓旭,1937年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會員,大連市兒童文學學會名譽會長,高級講師。出版的作品有:滕毓旭兒童詩 滕毓旭兒歌 一株紫丁香 等。
C. 語文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17課課文預習
一共17自然段,1到6自然段為一段,7到13自然段為一段,14到17自然段為一段,表達了瑞恩的一顆善良.堅定.執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D. 5年級下冊課文草原的預習情況
草原
【相關銜接】
課文摘選自老舍寫的《內蒙風光》.
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1918年師范畢業後,曾任北京十七小學校長、天津南開中學語文教員.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並進行文學創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駱駝祥子》問世,被譯成十幾種文字,產生較大的國際影響.抗戰爆發後,他在周恩來的直接關懷和幫助下,從事抗戰文學活動.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回國後,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文聯副主席、全國作協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員會委員、市文聯主席等職.由於他的勤奮創作,解放後寫了二十多個劇本,被譽為文藝隊伍中的勞動模範,人民藝術家.1966年去世,終年67歲.
蒙古包一般為圓形,大多用條木做成網壁與傘形頂,上蓋毛氈,用繩索勒住,頂中央有圓形天窗,容易拆裝,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奶茶摻和著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飲料.
奶豆腐是用牛奶製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盤子里做點心,並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習慣把羊肉切成大塊,煮熟了吃.吃的時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鄂溫克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和黑龍江訥河縣等地.
陳巴爾虎旗在內蒙古呼倫貝爾盟西部,海拉爾河下游,濱州鐵路經過南境.這里水草豐美,畜牧業發達;農產品有小麥、油菜籽、甜菜等
【課文解讀】
這篇散文,字里行間浸潤著濃郁的草原風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純朴、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難以忘懷.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並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
本文層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敘述,先描寫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寫草原迎客場面和草原聯歡的情形.作者移步換景,由景及人,最後,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詩句結束.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課文寫景語言優美,善於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同時又不失純朴簡練,生動感人.三是情景交融,無論是描寫自然風光還是主客相見、聯歡、惜別,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
本文作為「走進西部」的第一篇課文,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感受充滿詩意的草原風光與民族風情,體會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對民族團結的贊頌之情;二是在閱讀中體會表達上的一些特點,並積累語言;三是走進西部,通過這一篇課文的學習,引發學生對西部了解的慾望,激起對西部探討的興趣.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隨著作家的敘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草原風光與人情的美好.教學難點一是品味優美的語言,體會表達方法;二是通過學習此文,引起認識西部,了解西部的興趣.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綠.「千里」指草原的范圍遼闊無邊.「一」是「全」和「都」的意思.總起來是說整個草原全是碧綠碧綠望不到邊的青草.這句話寫出草原遼闊、碧綠的特點.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但不因空曠而顯得蒼茫.這句話也是這一段的中心句.
②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
「渲染」「勾勒」均是繪畫用語,「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塗抹畫面,以取得不同尋常的藝術效果;「勾勒」是指用線條勾畫出輪廓.「翠色慾流」是指青草鮮嫩,顏色青翠,似在流動,富有生機.老舍將草原擬為一幅揮毫潑灑的寫意畫,突出了草原的遼闊碧綠,小丘線條的柔美,整個草原猶如巨幅中國畫那樣讓人賞心悅目.置身於這充滿詩情畫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會驚嘆、並產生舒服之感,因此,既願久立欣賞,又想吟誦詩篇.
③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回味」,細細地回憶,品味.這里是駿馬和大牛的天然牧場.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風光如詩如畫,有著無限樂趣,因此連靜立的牛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樣在享受和回味.這種擬人的寫法構成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增強了草原風光的感染力.
④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這句話是寫蒙古族老鄉身著節日盛裝,策馬疾馳,遠迎來客.鮮艷的服飾,飛馳的駿馬,飄舞的衣襟衣帶,作者將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僅形似而且神似.
⑤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這句詩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麼捨得馬上就分別!大家站在夕陽下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相互傾訴著惜別之情.涯,邊際.天涯,天邊,大地與天空相接的地方.這句話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體現,同時給讀者以回味的餘地.從迎客、聯歡到話別,處處洋溢著「蒙漢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舉目皆是詩情畫意,所以才讓人流連不已,難分難舍.
(2)對詞語的理解.
境界:事物所到達的程度和表現的情況.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氣清鮮,一碧千里,翠色慾流的那種如詩如畫的情境.
灑脫:本指言談舉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遼闊平坦,在開車時可以隨心所欲,而不必擔心有什麼危險.
迂迴:迴旋,盤繞.文中指河像帶子,彎彎曲曲的樣子.
拘束:過分約束自己,態度顯得不自然.
E. 五年級下冊語文預習第23課
古詩詞三首:1、牧童
草鋪橫野六七里,
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晚飯黃昏後,回
不脫答蓑衣卧月明。
2、舟過安仁
一葉漁船兩小童,
收槁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
不是遮頭是使風。
3、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F. 五年級語文下冊如何預習
先大略讀一遍課文,提出問題,再細細品讀課文,試著解決問題,再試著做做內練習題,留下不會做的,第二天容上課時帶著問題聽課,效率會高很多。上課40分鍾一定要高度集中精力。還有預習時別忘了字詞,最好多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段意,主旨有弄懂。
參考資料可以買看一看,但不能依賴,學會獨立思考
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