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六年級課文<<和田的維吾爾>>的課文主要是什麼
1.課文簡說。
和田是新疆維吾爾人最為集中的一個地區。提起和田,我們可能知道那是古絲綢之路的重鎮和產玉石的地方;提起維吾爾族,我們眼前會浮現載歌載舞的情景。除了這些,課文還給我們介紹了許多饒有趣味的維吾爾族風俗。
課文首先講「我」在和田的一次經歷,親身感受到維吾爾人特有的豪氣與樂觀。「沙塵暴鋪天蓋地地撕扯著黑暗中的一切」,飛奔的馬車上「一個漢子嘶著沙啞的嗓子在迎風引吭」。作者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惡劣的天氣,反襯出維吾爾漢子的豪氣與樂觀,表達出「我」的驚奇。第2、3自然段詳細介紹維吾爾人熱愛土地的程度令人驚嘆,「香噴噴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饢坑裡烤熟的」,「饢,也是在土饢坑裡烤成的」,連牧人最喜歡吃的「庫乃其」也是在沙土火灰中烤熟的,而且維吾爾老鄉還「喜歡把洗過的衣服直接攤鋪在沙漠上晾曬」。課文用列舉法說明維吾爾人熱愛土地的程度,字里行間透出作者的敬佩和驚嘆。第4自然段寫惡劣的自然環境並沒有扼殺維吾爾人愛美的天性。第5自然段寫維吾爾的姑娘漂亮,小伙俊朗,能歌善舞。姑娘「像花兒般綻放在風沙里」,「歌舞已成了他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動的比喻和准確的描述,說明了維吾爾人漂亮俊朗、浪漫風趣的特點。第6自然段寫維吾爾人喜歡聚餐,目的不在於吃而在於載歌載舞。最後一個自然段與第一自然段前後照應,總結維吾爾人豁達樂觀的性格特徵: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
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結構嚴謹,生動形象是本文在表達上的特點。作者生動、准確、感情充沛地對和田維吾爾人的特點及民族風俗加以說明,融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和感染力。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了解和田維吾爾人勤勞質朴、豁達樂觀的特點及民族風俗,汲取傳統民俗文化中的精神營養;二是體會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並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那是個停電的晚上,沙塵暴鋪天蓋地地撕扯著黑暗中的一切,我縮在被窩里驚恐地豎耳聽著。
這句話運用了擬人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地處大漠邊緣的和田惡劣的自然環境,反襯出維吾爾漢子的豪氣與樂觀。並用「我縮在被窩里驚恐地豎耳聽著」的神態、動作描寫,與下文維吾爾漢子在沙塵暴中駕車飛奔迎風引吭的形象進行對比,凸現維吾爾人的性格特徵。
②誰能想像那黃燦燦、香噴噴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饢坑裡烤熟的!誰又能想到維吾爾人著名的日常食品——饢,也是在土饢坑裡烤成的!
作者用兩個反問句式來表達和田維吾爾熱愛土地的程度。色香俱全的烤肉出自土饢坑,日常食品也出自土饢坑。兩個感嘆號表達了作者對和田維吾爾人熱愛土地的敬佩和驚嘆。
③遠遠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畫,給寂靜而單調的沙漠平添了幾分韻味。
這句話用了打比方的方法,進一步說明和田維吾爾人對土地的熱愛。作者不但非常精練、形象地寫出了大小、顏色、形態等維吾爾民族服飾的特點,而且把它們比作「一幅巨大的抽象畫」,讓原本「寂靜而單調的沙漠」「平添了幾分韻味」。
④花兒不僅盛開在南疆的沙土裡,還盛開在維吾爾人的門框邊、房梁頂、牆壁的掛毯上。
這個句子採用虛實結合的寫法,贊美維吾爾人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依然愛花、愛美的天性。沙土裡種著花(實寫),門框邊、屋樑頂雕刻著花(虛寫)、牆壁的掛毯上綉著花(虛寫),有維吾爾人的地方,就有盛開的花。
⑤豁達樂觀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
這句話與課文第一句話遙相呼應,用一個表示條件關系的句子(縱使……也……),進一步說明和田維吾爾人豁達樂觀的性格特點。
(2)對詞語的理解。
饢:一種烤製成的面餅,維吾爾、哈薩克等民族當作主食。
豪氣:英雄氣概。
扼殺:壓制、摧殘,使不能存在和發展。
俊朗:相貌英俊,性格開朗。
豁達:性情開朗,度量大。
縱使:即使。
深邃:邃:深。本課形容維吾爾姑娘眼睛的明亮、深沉、透徹。
抽象畫:與自然物象極少或完全沒有相近之處的繪畫。
渺渺回盪:渺渺:因距離遠而模糊不清。
美不勝收:不勝:不能盡,不能完。形容好的東西太多來不及欣賞。
二、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驚恐、惡劣、深邃、鋪天蓋地、迎風引吭、肅然起敬、形態各異、隨風搖曳、美不勝收、載歌載舞、豁達樂觀」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和田維吾爾族的民俗特點,感受維吾爾族人豁達樂觀的民族精神。
3.積累語言,學習文章准確的說明和生動的描述相結合的特點,領悟表達方法。
三、教學建議
1.教學這篇略讀課文。課前可以布置學生在地圖上找到新疆及和田地區的位置,搜集有關維吾爾族的民風民俗文字、圖片資料,還可以搜集其他民族饒有趣味的風俗,在教學過程中交流。為了讓學生對維吾爾族有更多興趣了解,可以先從學生比較了解的阿凡提故事講起,並告訴學生阿凡提就是維吾爾族人智慧的化身。
2.在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認真讀讀課文前的閱讀提示,按照閱讀要求進行自主閱讀。學習時,要引導學生讀熟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介紹和田維吾爾族的,寫了哪些特點,體會作者對和田維吾爾族人的敬佩和贊美之情。
3.在感悟和理解課文之後,引導學生畫出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說一說感興趣的原因,從而體會作者語言的生動形象,領悟表達方法,提高欣賞和評價能力。
B. 六年級語文第二單元的《和田維吾爾》維吾爾族的姑娘是怎樣能歌善舞
土一樣的維吾爾 來新疆的人沒有一個不想看看真正意義上的維吾爾。 民間流行一種說法:真正的維吾爾在南疆,南疆的維吾爾在喀什與和田。喀什有維吾爾城市,和田有維吾爾鄉村。在工業化進程加劇的今天,渾身披滿塔克拉瑪干大漠沙塵的和田維吾爾人給人展示的無疑是原裝的「西域貨」。 和田維吾爾人特有的豪氣與樂觀是我6年前在皮山科克鐵熱克發現的。那個沒電的夜晚,沙塵暴鋪天蓋地地撕扯著黑暗中的一切,我縮在宿舍的被窩里驚恐地豎耳聽濤。忽聞一陣馬車飛奔、銅鈴叮咯,車上一漢子嘶著沙啞的嗓子在迎風引吭。馬車遠去,風中的歌聲仍在夜空中渺渺回盪……當時雖然我聽不懂他在唱什麼,但在這樣可怕的夜中竟能聽到這漢子如此熱烈激昂的歌唱,真令我發現「新大陸」似的驚奇進而肅然起敬。 在「和田人民苦,一天半斤土,白天吃不夠,晚上還要補」的沙塵整天飛揚的天氣里生活,該是怎樣的辛勞啊!內地人每天早起要輕輕掃一下地,而和田人每天要花很大工夫掃沙子。男人的花帽女人的紗巾便成了長年摘不下的「防塵裝」。 和田維吾爾崇拜土地的程度令人驚嘆。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親口品嘗,誰能想像那黃燦燦、香氣四溢的烤肉是從土饢坑裡烤制而成的,誰又能想到維吾爾人一年四季的大眾食品——饢,無一不是從古堡似的土饢坑燒制而出的。大漠深處的維吾爾牧人還特別喜食沙土灰里燒出的「庫乃其」。他們先在沙土裡挖個坑,撿來一些干胡楊樹枝在沙坑裡燃起一堆火,待大火滅了之後,就把包肉的面餅埋在火灰中烤熟即食。吃了這種「庫乃其」,據說一天不吃飯也渾身有勁。 有些維吾爾老鄉喜歡把洗過的衣服直接攤鋪在沙漠上晾曬。遠遠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顏六色、形態各異、橫七豎八的衣服像一張巨幅抽象創意畫,給寂靜而單調的沙漠平添了幾分韻味。穿了這種帶有大地和太陽氣味的衣服,也許會精氣更足吧,這與那些愛住平房不願住樓房的要求,道理似乎相通。 純朴如尼雅古城土陶的和田維吾爾啊,你們如此熱愛大漠,崇拜大地,眷戀沙土,莫非「天人合一」的偉大真理正出自你們之手? 花一樣的維吾爾 和田維吾爾人在沙漠環境里尤為愛美。愛花從來就是他們的天性。花兒不僅盛開在南疆的沙土裡,還盛開在維吾爾的門框邊、房樑上、牆壁的掛毯上。巴扎的鬧市裡,那一頂頂鮮亮的綉花「都帕」,那一團團飄然而過的「艾得來斯」,猶如天幕上朵朵亮艷的彩雲,又似花園里一片片隨風搖曳的花兒,真是美不勝收。 醉了「玫瑰香」,紅了「石榴酒」。美玉、絲綢、地毯,隨便哪一樣都會營造出鮮花般融融的幽香與情調…… 花一樣的維吾爾姑娘漂亮得叫人不敢正視。她們生來就有花一樣的名字——古麗。正如一首歌里所唱道的:叫古麗的女孩很多,我不知道哪個古麗是你。叫古麗的都是維吾爾姑娘,古麗總是和花朵生活在一起。即使狂風吹散了花園的花朵,頭上那頂小花帽依然絢爛無比…… 三年前我帶妻在尼雅參加朋友的一次聚餐會。席間,維族友人邀請妻跳舞,我妻卻再三推託不會跳。朋友便講,看來你妻太害羞了,乾脆我們送她一個維吾爾名字叫「古麗」吧,意思是「鼓勵鼓勵」!此激將法果然使我妻起身助興。從此,我便知道了古麗不僅是漂亮的花朵,還有激勵、自信的意味在其間。 謎一樣的維吾爾 和田維吾爾人特耐看。《新疆經濟報》女記者王春華女士來和田看了幾眼後,她逢人便講和田維吾爾老鄉很善良、很好客,連他們眼睛裡射出來的光都那麼和善、純真、質朴。但令王女士不解的是:這些老鄉生活並不富,為何待客時總是傾其所有呢? 迷人的維吾爾姑娘對外人永遠是團難解的謎,可人們總願意樂此不疲地探尋這難解之謎。一次我到西安團校拜訪我多年未見的老同學,當他的朋友知道我在新疆工作後,都跑來問我一大堆離奇古怪的問題。諸如:為什麼維吾爾族人的睫毛長?維族姑娘跳舞時「擺脖子」是什麼意思?我實在被追問得不耐煩,就隨口編了幾句:新疆的沙塵暴多,維族姑娘的長睫毛可有效地抵擋沙塵侵人眼球。你們就不行了,遇到沙塵暴就只有倒霉的份!有個胖乎乎的小個子非要我解釋「擺脖子」是什麼意思?我答確實不知。他便扎了個「雙手割喉」勢自作聰明地解釋道:我想「擺脖子」大概就是維族姑娘向「意中人」求婚時,怕「意中人」不答應,就把刀架在自己脖子上威脅說——你要不答應,我就自殺! 還沒等小胖解釋完,滿屋人鬨堂大笑。我同學戲弄小胖道:「人家維吾爾姑娘都是大眼長睫大個子,就是自殺了,也不嫁給你!」 維吾爾人的洗臉方式一直令我大惑不解。好幾次我與維吾爾朋友半開玩笑:看你們單手提壺洗手洗臉多笨拙。可朋友不以為然:「我們這樣洗,臟水都流下去了,每次換新水。不像你們洗臉臟水流到盆子里,又捧起臟水洗臉,你說哪個干凈?」見我愕然,他又挑著兩道濃密的眉毛問:「你見到我們維吾爾人當中有幾個戴近視眼鏡的?有幾個是單眼皮的?」 是呀,不光沒有幾個戴近視眼鏡的,沒有兒個是單眼皮的,就是自小用「奧斯曼」草染過幾回眉頭和頭皮的維吾爾族「巴朗」(意為小孩),待長大後發質竟變得那麼濃黑發亮,多令人不可思議啊! 歌一樣的維吾爾 王洛賓創作的維吾爾民歌《達坂城》中的一段歌詞「你若是嫁人不要嫁給別人,一定要你嫁給我,帶著百萬錢財,領著你的妹妹,趕著那馬車來」,一直令人生疑——維族男子要娶姐,為何要人家領著妹妹來? 這是由於維族人的新房一般都很大,裡面的客廳和床鋪特別多,一則為日後接待賓客,二則為朋友親戚聚餐後瀟灑唱歌跳舞。和田民間流行一句俗語:維吾爾人能走路就能跳舞,會說話就會唱歌。 的確,維吾爾人天生就有能歌善舞的細胞。沒有歌舞,維吾爾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最起勁的是,這種歌舞從來不受人員、場地和時間的限制,不論什麼人,什麼地方,什麼時候,想跳就跳,想唱就唱。歌舞來源於生活,在這兒體現得淋漓盡致。 和出維吾爾聚餐形式花樣繁多,規格下限,有時給巴朗子起個名字、施個禮,甚至耳朵要扎個眼,親朋好友都要聚餐唱歌跳舞,以示慶賀。聚餐的目的不在於吃了什麼,而在於通過歌舞聯系和加強了親朋之間的感情。 生活在豁達樂觀、載歌載舞之中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
C. 小學六年語文下冊第九課和田的維吾爾什麼順序
事物發展順序,是按事物幾個方面的順序來寫的。
1.課文簡說。
和田是新疆維吾爾人最為集中的一個地區。提起和田,我們可能知道那是古絲綢之路的重鎮和產玉石的地方;提起維吾爾族,我們眼前會浮現載歌載舞的情景。除了這些,課文還給我們介紹了許多饒有趣味的維吾爾族風俗。
課文首先講「我」在和田的一次經歷,親身感受到維吾爾人特有的豪氣與樂觀。「沙塵暴鋪天蓋地地撕扯著黑暗中的一切」,飛奔的馬車上「一個漢子嘶著沙啞的嗓子在迎風引吭」。作者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惡劣的天氣,反襯出維吾爾漢子的豪氣與樂觀,表達出「我」的驚奇。第2、3自然段詳細介紹維吾爾人熱愛土地的程度令人驚嘆,「香噴噴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饢坑裡烤熟的」,「饢,也是在土饢坑裡烤成的」,連牧人最喜歡吃的「庫乃其」也是在沙土火灰中烤熟的,而且維吾爾老鄉還「喜歡把洗過的衣服直接攤鋪在沙漠上晾曬」。課文用列舉法說明維吾爾人熱愛土地的程度,字里行間透出作者的敬佩和驚嘆。第4自然段寫惡劣的自然環境並沒有扼殺維吾爾人愛美的天性。第5自然段寫維吾爾的姑娘漂亮,小伙俊朗,能歌善舞。姑娘「像花兒般綻放在風沙里」,「歌舞已成了他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動的比喻和准確的描述,說明了維吾爾人漂亮俊朗、浪漫風趣的特點。第6自然段寫維吾爾人喜歡聚餐,目的不在於吃而在於載歌載舞。最後一個自然段與第一自然段前後照應,總結維吾爾人豁達樂觀的性格特徵: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
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結構嚴謹,生動形象是本文在表達上的特點。作者生動、准確、感情充沛地對和田維吾爾人的特點及民族風俗加以說明,融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和感染力。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了解和田維吾爾人勤勞質朴、豁達樂觀的特點及民族風俗,汲取傳統民俗文化中的精神營養;二是體會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並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那是個停電的晚上,沙塵暴鋪天蓋地地撕扯著黑暗中的一切,我縮在被窩里驚恐地豎耳聽著。
這句話運用了擬人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地處大漠邊緣的和田惡劣的自然環境,反襯出維吾爾漢子的豪氣與樂觀。並用「我縮在被窩里驚恐地豎耳聽著」的神態、動作描寫,與下文維吾爾漢子在沙塵暴中駕車飛奔迎風引吭的形象進行對比,凸現維吾爾人的性格特徵。
②誰能想像那黃燦燦、香噴噴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饢坑裡烤熟的!誰又能想到維吾爾人著名的日常食品──饢,也是在土饢坑裡烤成的!
作者用兩個反問句式來表達和田維吾爾熱愛土地的程度。色香俱全的烤肉出自土饢坑,日常食品也出自土饢坑。兩個感嘆號表達了作者對和田維吾爾人熱愛土地的敬佩和驚嘆。
③遠遠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畫,給寂靜而單調的沙漠平添了幾分韻味。
這句話用了打比方的方法,進一步說明和田維吾爾人對土地的熱愛。作者不但非常精練、形象地寫出了大小、顏色、形態等維吾爾民族服飾的特點,而且把它們比作「一幅巨大的抽象畫」,讓原本「寂靜而單調的沙漠平添了幾分韻味」。
④花兒不僅盛開在南疆的沙土裡,還盛開在維吾爾人的門框邊、房梁頂、牆壁的掛毯上。
這個句子採用虛實結合的寫法,贊美維吾爾人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依然愛花、愛美的天性。沙土裡種著花(實寫),門框邊、屋樑頂雕刻著花(虛寫),牆壁的掛毯上綉著花(虛寫),有維吾爾人的地方,就有盛開的花。
⑤豁達樂觀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
這句話與課文第一句話遙相呼應,用一個表示條件關系的句子(縱使……也……),進一步說明和田維吾爾人豁達樂觀的性格特點。
(2)對詞語的理解。
饢:一種烤製成的面餅,維吾爾、哈薩克等民族當作主食。
豪氣:英雄氣概。
扼殺:壓制、摧殘,使不能存在和發展。
俊朗:相貌英俊,性格開朗。
豁達:性情開朗,度量大。
縱使:即使。
深邃:邃,深。本課形容維吾爾姑娘眼睛的明亮、深沉、透徹。
抽象畫:與自然物象極少或完全沒有相近之處的繪畫。
渺渺回盪:渺渺,因距離遠而模糊不清。
美不勝收:不勝,不能盡,不能完。形容好的東西太多來不及欣賞。
二、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激昂、抽象、韻味、鋪天蓋地、肅然起敬、美不勝收」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和田維吾爾族的民俗特點,感受維吾爾族人豁達樂觀的民族精神。
3.積累語言,學習文章准確的說明和生動的描述相結合的特點,領悟表達方法。
三、教學建議
1.教學這篇略讀課文。課前可以布置學生在地圖上找到新疆及和田地區的位置,搜集有關維吾爾族的民風民俗文字、圖片資料,還可以搜集其他民族饒有趣味的風俗,在教學過程中交流。為了讓學生對維吾爾族有更多了解,可以先從學生比較了解的阿凡提故事講起,並告訴學生阿凡提就是維吾爾族人智慧的化身。
2.在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認真讀讀課文前的閱讀提示,按照閱讀要求進行自主閱讀。學習時,要引導學生讀熟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介紹和田維吾爾族的,寫了哪些特點,體會作者對和田維吾爾族人的敬佩和贊美之情。
3.在感悟和理解課文之後,引導學生畫出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說一說感興趣的原因,從而體會作者語言的生動形象,領悟表達方法,提高欣賞和評價能力。
四、教學案例
片段:
讀懂內容,體會情感,領悟寫法
師:和田維吾爾人還有哪些特點呢?我們繼續交流。
生:和田維吾爾人還有熱愛土地的特點。請大家看第2自然段,我給大家讀一讀。和田維吾爾人連弄吃的東西都充分利用土地,烤肉和饢都是在土堡似的土饢坑裡烤熟的,「庫乃其」也是在沙土中燒火,然後把包肉的面餅埋在火灰中烤熟。可見他們確實非常熱愛土地。
生:我補充。和田維吾爾人不僅熱愛土地,而且其程度「令人驚嘆」,這是第2自然段的總起句直接告訴我們的。我們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他們「熱愛土地的程度令人驚嘆」呢?還是請大家看第2自然段。作者寫這三種食物是有選擇性的,烤肉是「黃燦燦、香噴噴」的,饢是「維吾爾人著名的日常食品」,「庫乃其」是他們喜歡吃的,而且,據說吃了它,一天不吃飯也渾身有勁兒。
生:聽你一說,我發現作者寫「和田維吾爾人熱愛土地的程度令人驚嘆」,還可以從描寫的語氣中感受到。作者用「誰能想像……」「誰又能想到……」兩個反問句來寫,用的又是感嘆號,可見情感的強烈。我還感受到整段話中都蘊含著作者的驚嘆之情。
師:同學們體會得很深入,來,我們一起朗讀這段話,注意體會和田維吾爾人對土地的熱愛,體會作者的驚嘆之情。(生朗讀第2自然段。)
生:我還有補充。從第3自然段也能夠感受到和田維吾爾人對土地的熱愛。
師:請你具體說說。
生:大家看,有些維吾爾老鄉連洗過的衣服都直接攤鋪在沙漠上晾曬。要是我們,恐怕連衣服上沾點灰都要重洗一遍。可見他們對土地的熱愛之情多麼深厚!
師:有道理。仔細讀讀第3自然段,還有補充嗎?
生:我也從這段話的敘述中,感受到了作者的贊美和驚嘆之情。大家看第2句話,「遠遠望去……平添了幾分韻味。」作者不但非常精練、形象地寫出了衣服的大小、顏色、形態,而且把它們比作「一幅巨大的抽象畫」,讓原本「寂靜而單調的沙漠平添了幾分韻味」。
師:大家覺得這里的「韻味」指的是什麼呢?
生:我覺得是指衣服的色彩與形態把沙漠打扮得更美了。
生:我覺得是指因為和田維吾爾人的存在,讓原本寂靜而單調沙漠有了生機。
生:我覺得是他們熱愛土地的程度讓作者也讓我們不得不驚嘆!
師:好,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受,一起朗讀第3自然段吧。
五、相關鏈接
1.關於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是中國北方的一個古老民族,人口目前有800多萬,在我國少數民族中僅次於壯族、滿族、回族,接近或超過苗族,居前四五位。維吾爾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其中尤以喀什、和田和阿克蘇地區最為集中。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維吾爾族人民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了優秀的文化,有著獨特的民族風情。
維吾爾族主要是一個農業民族,有經營農業的悠久傳統,根據新疆的地理環境,發展了綠洲灌溉型農業。維吾爾族的先民開墾了綠洲,修渠引水,並發明了「坎兒井」這一獨特的地下引水系統。小麥是維吾爾族農家普遍種植的農作物。新疆的自然條件利於種植棉花,維吾爾族先民在1 000多年前就開始植棉。種植瓜果是維吾爾族的特長,主要有葡萄、哈密瓜、西瓜、香梨、石榴、櫻桃、無花果等。
維吾爾族有自己的語言,維吾爾文是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建國後,推廣使用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現兩種文字並用。
維吾爾族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樂舞蹈史詩「十二木卡姆」、維吾爾族舞蹈等聞名中外。維吾爾族傳統舞蹈有頂碗舞、大鼓舞、鐵環舞、普塔舞等;維吾爾族民間舞蹈有賽乃姆、夏地亞納;民間樂器有「達甫(手鼓)」「都他爾」和「熱瓦甫」等。維吾爾民族醫學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維吾爾族待客和做客都有講究。如果來客,要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饢、各種糕點、冰糖等,夏天還要擺上一些瓜果,先給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吃飯時,要待飯做好後再端上來,如果用抓飯待客,飯前要提一壺水,請客人洗手。吃完飯後,由長者領作「都瓦」,待主人收拾完食具,客人才能離席。吃飯時,客人不可隨便撥弄盤中食物,不可隨便到鍋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時注意不讓飯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來放在自己跟前的「飯單」上。共盤吃抓飯時,不將已抓起的飯粒再放進盤中。飯畢,如有長者領作「都瓦」,客人不能東張西望或立起。吃飯時長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飯前飯後必須洗手,洗後只能用手帕或布擦乾,忌諱順手甩水,那樣會被認為不禮貌。
維吾爾族傳統服裝極富特色,男子穿「袷袢」長袍,右衽斜領,無紐扣,用長方絲巾或布巾扎束腰間;農村婦女多在寬袖連衣裙外面套對襟背心;城市婦女現在已多穿西裝上衣和裙子;維吾爾族男女都喜歡穿皮鞋和皮靴,皮靴外加膠質套鞋;男女老少都戴四棱小花帽;維吾爾族花帽有用黑白兩色或彩色絲線綉成的民族風格圖案,有些還綴有彩色珠片;維吾爾族姑娘以長發為美,婚前梳十幾條細發辮,婚後一般改梳兩條長辮,辮梢散開,頭上別新月形梳子為飾品。
維吾爾族的傳統建築具有明顯的乾旱地區建築特點。房頂多穹窿頂或平頂,牆壁較厚,拱形門窗,窗口少而且小,天窗較大,用來採光。屋內砌土炕,供起居坐卧,又有火牆、爐灶,以取暖、做飯。住房多成方形院落。大門忌向西開,房前屋後種植果樹、花木。屋前搭葡萄架,成一涼棚。有些住房還有較寬的前廊。
維吾爾族非常注重禮儀。路遇尊長、朋友,都要把右手放在胸前,上身前傾,以示問候。老年人吃飯或到他人家裡做客,要雙手摸面做祝福的宗教儀式「都瓦」。有時互相見面時也做「都瓦」。
維吾爾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維吾爾族舞蹈的群眾性很強,以輕巧、優美的舞姿和快速旋轉、多變的藝術特點而著稱。「賽乃姆」(集體舞)是最普遍的民間舞蹈形式,即興表演,有時獨舞,有時二人對舞,三五人或十幾人同舞也很常見。大型活動時,還會出現百人共舞的壯觀場景。舞蹈者情緒熱烈,觀眾拍手、吶喊助威。在農村、鄉鎮,每逢節日、婚禮、歡送賓客等喜慶場合,都要唱歌跳舞。
2.關於新疆和田地區
和田位於新疆最南端,古稱於闐,意思為「產玉石的地方」,是絲綢之路南道上的重鎮。
和田是西域最早的佛教中心,有豐厚的佛文化遺產。許多著名高僧,如,晉時法顯、唐時玄奘都曾涉足和田。而濃郁、獨特的民俗風情,更使人耳目一新,飽覽異域風采。
和田地勢南高北低,南依昆侖山,北部深入塔克拉瑪干沙漠。玉龍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源於昆侖山,在沙漠深處交匯成和田河,最後北流入塔里木河。和田河是縱穿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捷徑,是沙漠探險旅遊的理想線路。
和田自古以來就以「稼穡殷盛,花果繁茂」著稱,並以產玉、絲、地毯名揚中外,是著名的「玉石之鄉」「絲綢之鄉」「地毯之都」以及「瓜果之鄉」。它宜農宜牧,是一片富饒的寶地。如今,和田的歌舞仍有獨特的藝術魅力。這里有世界第二大沙漠的勝景,兩千年歷史的絲綢古跡,以及人與大自然搏鬥創造的沙漠綠洲、千里葡萄長廊等人文景觀。
六年前的一個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維吾爾人特有的豪氣與樂觀。那是一個停電的晚上,沙塵暴鋪天蓋地地撕扯著黑暗中的一切,我縮在宿舍的被窩里驚恐地豎耳聽著。忽聞一陣馬車飛奔、銅鈴丁冬,車上一個漢子嘶著沙啞的嗓子在迎風引吭。馬車遠去,風中的歌聲仍在夜空中渺渺回盪……當時雖然我聽不懂他在唱什麼,但在這樣可怕的夜中竟能聽到這漢子如此熱烈激昂的歌唱,真令我發現「新大陸」似的驚奇進而肅然起敬了。
和田維吾爾崇拜土地的程度令人驚嘆。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親口品嘗,誰能想像那黃燦燦、香氣四溢的烤肉是從土饢坑裡烤制而成的,誰又能想到維吾爾人一年四季的大眾食品——饢,無一不是從古堡似的土饢坑燒制而出的。大漠深處的維吾爾牧人還特別喜食沙土灰里燒出的「庫乃其」。他們先在沙土裡挖個坑,撿來一些干胡楊樹枝在沙坑裡燃起一堆火,待大火滅了之後,就把包肉的面餅埋在火灰中烤熟即食。吃了這種「庫乃其」,據說一天不吃飯也渾身有勁。
有些維吾爾老鄉喜歡把洗過的衣服直接攤鋪在沙漠上晾曬。遠遠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顏六色、形態各異、橫七豎八的衣服像一張巨幅抽象畫,給寂靜而單調的沙漠平添了幾分韻味。穿了這種帶有大地和太陽氣味的衣服,也許會更有精氣神吧。
和田地處大漠邊緣,那惡劣的自然環境並沒有扼殺維吾爾人愛美的天性。他們天生愛化。花兒不僅盛開在南疆的沙土裡,還盛開在維吾爾的門框邊、房樑上、牆壁的掛毯上。巴扎的鬧市裡,那一頂頂鮮亮的綉花「都帕」,那一團團飄然而過的「艾得來斯」,猶如天幕上朵朵亮艷的彩雲,又似花園里一片片隨風搖曳的花兒,真是美不勝收。
維吾爾姑娘更是漂亮得叫人不敢正視。密密的眼簾,深邃的的眼睛,嫵媚的笑容,像花兒般綻放在風沙里。那裡的小伙,熱情俊郎,浪漫風趣。維吾爾的姑娘小伙不單漂亮,能歌善舞也是出了名的。沒有歌舞,維吾爾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這種歌舞從來不受人員、場地和時間的限制,不論什麼人,什麼地方,什麼時候,想跳就跳。
和田維吾爾聚餐形式花樣繁多,規格不限,有時給巴朗子起個名字、施個禮,甚至耳朵要扎個眼,親朋好友都要聚餐唱歌跳舞,以示慶賀。聚餐的目的不在於吃,而在於載歌載舞。
豁達樂觀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
D. 語文六年級《和田的維吾爾》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維吾爾人,物質條件雖然很差,但是他們有豁達、樂觀的品性;他們熱愛生活,善於在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享受美。所以無論生活有多苦,他們仍感覺是甜的。
E. 六年級語文下冊九課(和田維吾爾)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風情表現在哪些方面
古爾邦節 每家每戶都要宰羊 婦女結婚了 就會把自己吃的很胖 以顯示家裡很有錢 接受物品或清茶要用雙手、忌用單手
F. 人教版2019六年級下冊語文怎麼刪掉了《和田的維吾爾》
因為小學生不喜歡學這么多課文,而往往教育部很腦殘,只刪略讀課文
G. 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和田的維吾爾閱讀後感是什麼
生活在沙漠中的維吾爾人,物質條件雖然很差,但是他們有豁達樂觀、善良、友好的品性,能歌善舞的特點使他們熱愛生活,善於在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和享受美。
所以無論生活有多苦,他們仍然覺得生活是甜的。
H. 六年級下冊語文《和田的維吾爾》讀後感誰有 ...
今天,我們學習了《和田的維吾爾》這篇課文,我了解維吾爾人的特色,了解維版吾爾人的風俗習慣權,文中這樣寫道「誰能想像那黃燦燦、香噴噴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饢坑裡烤熟的!維吾爾人還喜歡吃沙土灰里烤出的「庫乃其」。」寫出了維吾爾人愛吃燒烤食品的飲食習慣,讓我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豐富多彩。
我想這種燒烤和我們在土灰里燒出的食物的味道一樣,非常好吃。哈哈,我可是很調皮的喲!怎麼樣?你在土灰里燒過東西吃嗎?
我們燒過土豆、燒過地瓜、燒過苞米、燒過花生、燒過雞蛋,甚至還想像電視里一樣吃叫花雞,只可惜不敢抓自家的雞,而且清洗不來,只得作罷。
燒過的東西味道香極了,維吾爾人的飲食應該比這個還好吃呢,真有特色!
I. 2019年為什麼刪除六年級下冊《和田的維吾爾》這篇課文
課文倒數第二自復然制段提到割禮。可能出於某種考慮吧。割禮分為男性割禮和女性割禮兩種。男性割禮即切除部分陰莖包皮,《聖經》中《創世記》有記載。實行割禮的民族廣泛分布於世界,早期割禮普遍使用石刀而非金屬刀,由此可知其歷史悠久。作為一種傳統,都在青春期或青春期之前進行,有些阿拉伯民族則在臨近結婚之時進行。女性割禮在非洲等地盛行,是千百年流傳的殘忍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