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做好小學三年級語文閱讀理解題
小學語文三年級閱讀理解方法
一、學情分析
三年級孩子的一般年齡在9-10歲,在小學教育中正處在從低年級向中高年級的過渡期,是培養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三年級孩子的書面語言水平逐步增強,但是還不夠穩定。在閱讀理解題的讀題、審題、讀懂題意、理解分析、解答等方面的能力都有待增強。如果在這個階段能讓孩子掌握好的方法,形成好的學習習慣,將有助於今後的學習。
二、閱讀學習內容
(一)課內閱讀
課內閱讀的考查主要是選擇比較經典或精彩的課文段落,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檢測學生對字詞句段的掌握情況。如:解釋重點字詞的意思。 體會關鍵詞句。
(二)課外閱讀
1、選擇正確的字音或字詞
2、寫近反義詞
3、補充詞語
4、解釋詞語
5、根據詞意寫詞語
6、加標點
7、按要求標畫或仿寫詞語或句子
8、體會段落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或說明的道理,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思想感情。
9、寫出文章的敘述順序
10、找出短文的中心句
11、寫出讀了短文後的心情或感受
12、寫出對重點詞語或句子的理解和感悟
13、概括一段話的意思
14、體會文中人物的內心活動
15、 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字詞和句子,把握一段話的主要意思,並能用比較准確的語言概括和表達;
三、做閱讀題的策略
(一)答題步驟
1、認真閱讀,整體感知
一般要求孩子至少讀三遍。通常閱讀一篇文章,第一遍需要速讀。答題時切忌文章都沒完整的閱讀過,就匆匆忙忙地寫答案。最好先把文章從頭到尾通讀一遍,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來講,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為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平時要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意思。
解答這類題的中心步驟就是閱讀,既要閱讀短文,又要閱讀題目。閱讀時要注意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效率。有的學生要用「順讀法」,就是先讀短文後讀題目,然後再讀短文尋找正確答案。有的學生採用「倒讀法」,就是先讀題目後讀短文,最後尋找答案。三年級的孩子還沒達到倒讀的水平,所以我現在還是引導孩子先讀文章。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基礎上,就可以對文章後面所給的問題,分別用「一次判斷」、「逐個分析」以及 「排除法」等方式來進行判斷解答了。
2、仔細審題,切忌粗心
首先要靜下心來,認真讀題。先從容易的入手,逐漸的打開思路。粗心是學習的大忌,對於語文的閱讀理解也不例外。在審題的時候,要像對待數學試題中的數字一樣,認真看清每一個字、詞、句、甚至每一個標點,要看清題目的要求,分析問題的提問要點。有很多孩子都是因為粗心而導致失分的,例如要求給加點的字注音,有的同學反而把加點的字給解釋了。有的本是要求寫近義詞,結果卻寫成了反義詞。因此在做題的時候要仔細認真,弄清題目要求。
3、按題目要求,完整答題
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將要回答的問題放到閱讀的文章中來,再去瀏覽所要回答的試題,經過初步的思考,確定解決問題的閱讀空間。再次瀏覽閱讀理解的全文,了解閱讀理解全文的概貌。看完後,應記住閱讀理解文章的要點,可讓學生用筆在文章中做一點相應的標志符號。同時我們一定要提醒孩子掌握好閱讀理解的解題速度,有效地控制閱讀理解的答題時間,先易後難是做閱讀理解題目時的一般方法。碰到閱讀理解的難題時,千萬不要鑽牛角尖,耽誤太多時間。一時做不出的閱讀理解的題,要學會放棄,以免影響解別的較容易的閱讀理解題。待全部閱讀理解題解完後,再回來做放棄的閱讀理解題。
4、用心檢查,避免錯漏
在做完閱讀理解題後,不要馬上就放到一邊。要讓孩子養成即時檢查的習慣,馬上就把這一部分的題目再通讀一遍,以免發生做錯或漏題的情況。當然在完成整張試卷後,還會有一次檢查的機會,但即時檢查也有好處,因為大腦的記憶理解還存在當前的狀態。有很多孩子就有漏做題的情況出現,尤其是那些加標點、劃橫線、劃波浪線、找出中心句、選擇正確拼音等這類題目,因為題目中沒有括弧和空格,孩子是最容易把它們放過的。
( 二)選擇適當方法,答題力求完整准確
在做閱讀理解題時還是有一定方法可尋的,我們在教學時可指導學生根據不同類型的題目,選擇不同的方法來解答。有很多試題在文章中就可以找得到答案,如近義詞反義詞等,有些試題它要求用文中原話來回答,我們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這時就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
如果它沒有明確要求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我們也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如若它指定必需要使用學生自己的話來回答的話,我們也可以讓學生將文中的原話加以改頭換面。
回答問題時,對於用詞造句要反復推敲,根據不同文章的特點,不同的語境,要准確的使用詞語。還要提醒孩子答案的完整性,尤其是問答題,句子必須做到通順、完整。一般會引導學生按照題目回答,如「我明白了」「我懂得了」「我的想法是」「我的體會是」。我這里大致總結為4種。
1、將問題放在上下文中思考。此方法適用於「理解詞義;理解含義深刻句子;找近義詞、反義詞、體驗情景」等。
2、讓學生與作者進行角色互換,站在作者的立場上思考問題並做出回答。此方法特適用於問答以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等題目。
3、聯系生活。即從文本中跳出來,把思維的范圍再擴大,想想與此有聯系的東西:如學過的課文、知識的積累、生活經驗是否可幫助自己解題。此方法特別適用於談自自己的感想、體會或者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類題目。
4、結合中心。這是解答閱讀題最不能忽視的一種方法。從文章中心出發來思考每一個問題,答案就有了落腳點。
2. 小學三年級語文閱讀練習題孩子不會做怎麼辦
家長您好 建議您選擇 二年級的小段落閱讀題類的書給孩子 因為二年級是閱讀提高期 孩子閱讀基礎不好 是因為讀書過少導致 加大閱讀量 您可以選擇讓孩子先做一篇閱讀中的一、兩道題 ,漸漸的加多 引導孩子慢慢接受這些東西 多鼓勵 培養他的興趣
3.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閱讀要掌握哪些做題方法
閱讀理解解題技巧一——讀材料
所謂「讀材料」,就是要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讀全文內容,把握文章主題。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層次和段落。在瀏覽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後,應記住文章的要點,重要的結論以及一些關鍵性的人名、地點、定義和數字,不同的人名、地點可用鉛筆在試卷上分別打上不同的記號,以便查找。
閱讀理解試題的文字材料主要用來測試學生的閱讀速度、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有的採用一個句子,有的採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內容廣泛,題材各異。以題目的難易程度分析,人們常常把它們分為表層理解和深層理解。所謂表層理解就是對文中的客觀事實 的感知和記憶;所謂深層理解是根據文中的客觀事實, 在認真思考後進行邏輯推理、總結或概括,得出結論。
通常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讀,首先要重點理解文章的體裁是記敘文還是說明文。答題時切忌文章都沒完整的閱讀過試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寫答案。最好先把文章從頭到尾通讀一遍,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來講,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為闡明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平時要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意思,歸納中心思想。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類的閱讀理解的解題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個辦法。
有的學生要用「順讀法」,就是先讀短文後讀題目,然後再讀短文尋找正確答案。有的學生採用「倒讀法」,就是先讀題目(四個選項不讀)後讀短文, 最後尋找答案。我比較贊成「倒讀法」,因為這種閱讀方法 是帶著問題閱讀, 目的明確,容易集中,能及時抓住文中與解題關系密切的信息,從而節省了閱讀 時間。「倒 讀法」對表層理解的題目(提問時間、地點、原因等)效果最好,對深層理解的題目,要從短文的整體內容出發,進行概括和總結,分析所提供選項,作出准確的判斷。
因此,解答這類題的中心步驟就是閱讀,既要閱讀短文,又要閱讀題目。閱讀時要注意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效率。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基礎上,就可以對文章後面所給的問題,分別用「一次判斷」、「逐個分析」以及 「排除法」等方式來進行判斷解答了。
4. 小學三年級語文期末如何復習
三年級肯定先抓基礎了。
首先就是字詞,拼音字詞一定要全部過一遍,必須會拼會寫;接著內就是背誦部容分,要求會背會寫;句子,能造句、能排序、會用關聯詞。
基礎完了就是閱讀理解跟作文。閱讀理解要先會用方法,一定要先看一遍短文再回答問題,掌握一些答題的技巧是很重要的,至於技巧網路文庫有的。作文方面注重引導與平時的積累,最好多看課外書並積累好詞好句好段。
5. 如何指導小學三年級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三年級,是學生小學階段學習的一個轉折點,課本發生了變化,書寫工具發生了變化,就連對孩子在閱讀方面有了要求,不再只是關注課內,課外的延伸成為了三年級閱讀的一個重頭戲。然而,當面對突然題量變大、題型變多、范圍變廣的閱讀題時,很多孩子竟然出現了反應遲鈍的狀態,怎樣才能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呢?通過在日常教學中的觀察與分析,找到了孩子做閱讀題出錯的原因,也有了一些相應的方法。 一、不會審題。 做閱讀題,讀題很重要,題目會提供給我們很多的信息,一道題的答案是什麼樣的形式,都可以從題目當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如,一題是「太湖水清澈平靜,變化多端,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問題中的「哪幾個方面」就告訴我們答案絕不可能是長篇大論,而是一組概括性的詞語或者是描寫的主題。而學生的答案卻是在文章中找了一些描寫湖水的句子。 二、不會找答案。 三年級的閱讀題難度不會很大,大部分情況引用文章中的原話就足以正確答題,關鍵就是這個答案怎麼找。教孩子的方法是先在文章中找一找問題中的這句話在哪裡(如「太湖水清澈平靜,變化多端,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就在文章中找「太湖水清澈平靜,變化多端」),找到問題的位置後,再反復讀讀它的前後句子,答案基本上就能找到了。當然也有特例,但是答案一定在題目的不遠處。這么教孩子是為了縮小閱讀范圍,提高答題的正確率。 三、不會舉一反三。 閱讀題型無非就是那麼幾種,只要掌握了解決它們的方法,遇到任何一篇文章都不用怕。如:一文章問某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麼?讓學生通過判斷這一自然段在整個文章中的位置來判斷它的作用:在開頭的作用是總起,在中間的作用是承上啟下,在結尾的作用是總結。三年級階段的文章,結構明朗,大多是寫景、講故事,讓學生根據段落位置判斷其作用的方法絕對是可行的。不僅是整篇文章,這個「定律」同樣也適用於一些層次清晰的自然段,可是當我針對某一自然段詢問孩子某一句話的作用的時候,孩子蒙了,無從下手。反之,讓學生尋找一篇文章或自然段是圍繞哪一小節或哪一句來寫的時候,學生更是滿篇尋覓,毫無頭緒。其實,做題的原理還是一樣的,可是學生就是反應不過來。 四、練習太少,缺乏經驗。 題型的變化常常是將問題與答案換個位置形成的。有的時候幫你分析好,讓你總結,有的時候又直接給你一個大問題,讓你分析。這就好比數學當中的加法交換律一樣,一會問你1+2=?一會又問你2+1=?。有這樣一題,給了學生文章中的一句話,題目已經幫你分析好了,從無邊無際的稻田中體會出太湖的稻田多,從無窮無盡的魚蝦中體會出魚蝦多,問你這么寫為了突出什麼?答案是突出太湖是魚米之鄉。講解完後,我問學生如果先告訴我們文中說太湖是魚米之鄉,你能從文中找到反映它是魚米之鄉的語句嗎?學生頓時個個都呆在那裡了。我又反復講了好幾遍,部分人才慢慢回過神來。很多人起初回答我的居然還是「太湖是魚米之鄉」這句話。面對這樣的回答,我給他們舉了個例子:一個女孩很漂亮,大大的眼睛,紅紅的嘴巴,白白的皮膚。現在問你從哪看出這個女孩漂亮?難道回答從漂亮看出漂亮嗎?顯然不對。我之所以把這條歸結為經驗不足,是因為我有個小表妹,她剛學加法交換律的時候就是問她1+2=?她一口就報出了答案,再問2+1=?的時候就要楞半天,和今天孩子的反應一樣,然而現在,隨著不斷的練習,她對於加法交換律早已運用自如。所以我說學生做閱讀也需要不斷練習,積累經驗,才能熟能生巧啊! 五、詞彙量少,入不敷出。 現在的閱讀題,很注重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也就是文化底蘊究竟有多深。檢測的方法很簡單,仿寫詞語或者句子、結合語境解釋詞語、概括文章所要表達的道理等。從學生的回答來看,暴露出他們在詞彙量的積累方面存在很嚴重的漏洞,現階段孩子所掌握的詞語數量和層次還停留在一二年級水平,沒有因為增加閱讀量而使詞語在「質」「量」上有所提升。所以直接導致無法按要求完成練習。比如仿寫「苦笑、譏笑」表示笑的詞語,寫出三個,孩子只能寫一二個,解釋一些沒有見過的詞語,驢頭不對馬嘴,會引用名言的更是寥寥無幾。 針對以上出現的問題,我認為教師還是應該在日常的閱讀指導課上下功夫,以此來解決孩子閱讀差的問題。將閱讀技巧與方法在平時就滲透給學生,潛移默化形成一種閱讀意識,自然而然的掌握竅門,不露聲色的形成習慣,這是我們教學的目標。遇到孩子閱讀時容易出現的問題,課堂上就多強調,多講解,多練習;遇到孩子匱乏的知識點時,就及時補充,擴大范圍;遇到孩子概念不清,思路紊亂的時候,就幫著他們尋找適合自己的識記方法,理清思路……教師就是應該大膽嘗試,勇於創新,善於總結,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 我通過以下嘗試在踐行著我的閱讀指導之路: 一、自創閱讀口訣,做題前先讀讀背背。 「 先讀題,再找題;然後讀題前後句,最後其中找答案。」我這個口訣中所謂的找題就是將題目中的關鍵語句還原到文章中,然後反復讀這些關鍵語句前後的句子,在其中找答案。結合實例進行實踐,肯定口訣的可行性,讓學生適應口訣並卻熟練運用口訣做題。由於三年級閱讀題的難度有限,到目前位置這個口訣還是比較適合學生使用的。 二、延伸總結,適時拓展。 遇到課本中有反映道理、哲理、體現精神的內容時,結合課文相應整理補充一些適合於文章的名人名言、唐詩宋詞、警句賢文,拓展與文章主人翁有相類似經歷的名人名事,讓學生及時誦讀,積累詞彙,豐富知識量。 三、特殊題型,特殊對待。 盡管閱讀題是萬變不離其中,但是還是有少數難得一見的題目出現,困擾學生。面對這樣的題目就不能盲目運用口訣,而是更加細致的分析題目,尋找切入口,總結此類題目的解決方法。再次遇到時回顧鞏固,加深印象,避免出錯。 四、講練結合,以一反三。 俗話說:光說不練嘴把式!對學生來講,說的再多不如練習效果好,正所謂「是非經過不知難」。講解題目時,將方法貫徹,讓學生明白如何解題,不僅如此,再舉出題型類似,但是有些許細微變化的題目,讓學生對比、發現,提示學生找出共性與不同,明確解題思路,最後再出題考察學生掌握情況。通過這樣的方式落實閱讀的指導策略。 閱讀指導是十分寬泛、深遠的,我僅有半學期的挖掘一定還有很多不夠到位的地方。要想學生能熟練的做閱讀題,我仍需努力,努力訓練、努力糾正、努力總結經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