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三年級上冊語文書古詩三首是哪三首
第17課《古詩三首》課文原文
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篇二】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第17課《古詩三首》教案:望天門山
教學要求:
1.會認本課的7個生字,會寫「斷、楚、孤、帆」等13個字。
2.能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古詩表達的意境以及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4.能正確默寫《望天門山》。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2.理解古詩大意。
教學難點:
體會古詩表達的意境以及詩人的思想感情。
課前准備:
多媒體課件;田字格貼。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觀賞圖片,揭示課題。
1.導語: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山河壯麗。大家看--(課件播放天門山圖片)
2.師:大家知道這是哪裡嗎?這就是位於安徽和縣與當塗縣西南的長江兩岸。兩山隔江相對,形同門戶,所以又被叫做天門山,誰來說說自己看了這些圖片之後有什麼感受?
3.師抽答。
4.大家都說了自己看了天門山的圖片之後的感受,很多年前,詩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門山,看到了這樣的美景,很有感觸,於是寫下了《望天門山》這首詩。
5.下面請大家齊讀課題--《望天門山》(教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准字音,讀通詩句。
2.指導生字的讀音。
3.全班齊讀,分小組讀,反饋讀。
4.教師出示節奏劃分,指導學生讀出節奏及古詩的韻律。(課件出示)
三、逐句品讀,理解詩意。
1.再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標示出不理解的字、詞。(教師將詩句寫在黑板上)
2.指名反饋:哪些字、詞無法理解?(天門:天門山。中斷:從中間割斷。至此回:到這里迴旋。出:聳出來。孤帆:單獨一隻船。帆:船上的風帆,指代船。)
3.多媒體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圖文結合,理解古詩的意思。(先抽同學逐句解釋,再指導全詩一起說一說。)
詩文解釋:浩盪東流的長江沖破天門山奔騰而去。碧綠的江水到這里突然轉了個彎,向北流去。兩岸的青山相互對峙,一隻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悠駛來。
四、再現畫面,體會意境。
1.教師示範閱讀,學生閉目想像。
2.指名反饋: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一句詩,一幅畫)
3.感悟動詞「斷、開、流、回」的氣勢磅礴。
4.指導學生讀出雄偉磅礴的氣勢。
5.教師:同學們,這首古詩,緊扣一個「望」字,通過對天門山兩岸景色的描繪展示了祖國山河的壯麗雄偉,詩人借景抒發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板書「雄偉秀麗、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6.配樂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❷ 三年級小學古詩三首
1、《憫農》唐 李紳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內 粒粒皆辛苦。
白話文:
農民在正午烈容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
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2、《草》唐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白話文:
原野上長滿茂盛的青草,年年歲歲枯萎了又蒼翠。
原野上的大火無法燒盡,春風一吹它又生機勃發。
3、《春曉》唐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白話文:
4、《古朗月行》唐 李白
小識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台鏡, 飛在青雲端。
白話文:
小時候我不認識月亮,將它呼作白玉盤。
又懷疑是瑤台仙人的明鏡,飛到了天上。
5、《夜書所見》南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白話文:
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遊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
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❸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古詩三首
四,《古詩三首》山行《贈劉景文》。夜書所見。
❹ 三年級上冊語文古詩三首夜書所見怎麼背
舟夜書所見,我覺得你在背誦的過程當中一定表達作者思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