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六年級 蘇教版語文 第16課的教案
1.課文簡說。
《魯濱孫漂流記》是一部長篇小說,本課內容由梗概和精彩片段組成。
《魯濱孫漂流記》敘述十七世紀有個叫魯濱孫的英國人,在航海中遇險,孤身一人流落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為了戰勝死亡,他依靠破船上剩下的一點生產和生活資料,同大自然展開了頑強的斗爭。每做一件事,都要遇到很大的困難,但他經得起失敗的考驗,憑著艱苦的勞動,成功地在荒島上建起了房舍,開墾了農田,營造了羊圈,使荒島面貌有了改變,他的生活也有了改變。經過二十八年多的孤苦生活,他終於脫險,返回故鄉。
梗概按魯濱孫歷險的時間順序記敘,寫了「遇險島上」「建房定居」「養牧種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國」,突出了魯濱孫惡劣的生存環境,表現了他不畏艱險、機智堅強、聰明能乾的特點。
精彩片斷寫的是魯濱孫初到島上的生活狀態和面對現實的思考。片段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前半部分寫魯濱孫在島上的憂郁而寂寞的生活:初到島上,魯濱孫由於缺乏紙筆,就用刀子刻在柱子上記錄時間;從船上雖得到了不少東西,但缺少的東西還不少;工具的缺乏使他建木柵欄圍牆的工作非常吃力;每天要為自己尋找食物。後半部分,是魯濱孫對自己目前的情形和環境的理性思考:他把自己的幸與不幸、好處和壞處公正地排列出來,找到了值得感謝的東西,對自己的處境稍稍有了好感,然後開始知足安命,一心一意安排自己今後的生活。
魯濱孫在嚴酷環境中心裡的斗爭,是這個片段的重點,這也是他身處絕境能知足安命、勇敢地生活下去的力量所在。
選編本文的目的,一是通過閱讀課文,使學生了解外國名著的內容,了解人物遇到的困難及戰勝困難的辦法,關注人物的命運,體會人物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二是激發學生讀整本書的興趣。
教學重點是了解名著大意,體會人物的人生態度,激發學生閱讀整本書的慾望。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魯濱孫給他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
魯濱孫救下野人的時間正好是星期五,所以他給野人取名「星期五」。這個名字,與魯濱孫一貫對時間的重視是有關的。在原著中,有很多關於時間的記錄,他記得是「9月30日」來到海島,上島十一二天後,想到用刀子在大柱子上刻斫痕來記錄年月日……所以給野人用時間取名字,也在情理之中了。
②現在我要開始過一種世界上聞所未聞的憂郁而寂寞的生活了。
這句話正是魯濱孫孤島生活的寫照。他所要過的生活是從未聽說過的,他的心情是憂郁和寂寞的。一人置身於孤島,可以說,魯濱孫面對的困難除了吃穿住的窘迫,還有孤寂和絕望。如何戰勝心靈上憂郁和失望,是他能否在島上活下去的關鍵。
③我並不想它替我銜什麼東西,也不想它替我做個什麼伴,我只想它同我說說話,它卻辦不到。
在孤島上有一隻狗在身邊,應該說是一個很好的伴兒。魯濱孫這樣說,是他極度寂寞的表現。人是需要交流的,這種想法太強烈以後,就希望身邊的狗能開口說話。這也反映出魯濱孫的孤寂和無奈。難怪後來魯濱孫遇見「星期五」時,有這樣的描寫:「但是,此刻那頭一個被擊昏的人蘇醒過來了,我就指著他,讓被救的野人看。這個人馬上對我說了一串我聽不懂的話,我感到說不出的親切,因為這是我來到荒島上二十五年以來頭一回聽見人說話的聲音。」
④總起來說,事實證明,我當前的不幸處境,是世界上很少有的。可是,即使在這樣的處境中,也有一些消極的東西或積極的東西值得感謝。
這段話要結合前文魯濱孫把流落荒島的「幸」和「不幸」排列出來來理解:孤身一人,流落荒島,艱險重重,是大不幸,是消極的東西,可是,比起葬身大海的夥伴,還是幸運的,畢竟還活著,活著就有希望,所以應該心存感激。這句話是魯濱孫「知足安命」思想的集中體現。
⑤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從我最不幸的處境中取得一個經驗教訓,這教訓就是:在最不幸的處境之中,我們也可以把好處和壞處對照起來看,從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這句話是魯濱孫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的集中體現。他之所以能孤身荒島28年,跟他這種生活態度有密切的關系。他把好處和壞處對照起來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對現實,從絕望中看到希望的火花,從而得到內心的安慰,獲得堅持下去的勇氣和信心。這種生存的勇氣和經驗,對於處在現代社會的人們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啟示。
(2)對詞語的理解
畜養:飼養動物。
圈養:放在圈裡飼養。本文指魯濱孫把山羊放在圈裡飼養。
教化:用倫理道德等約束和引導人,使人受到教育和感化。本文指魯濱孫教「星期五」說英語和學習文明人的生活習慣等,試圖把「星期五」從野人變成文明人。
知足安命:對已得到的感到滿足,安於命運對自己的安排。
聊以自慰:姑且用來安慰自己。
二、教學目標
1.閱讀作品梗概,瀏覽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關注人物命運,體會魯濱孫不怕困難、頑強生存、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3.激發學生閱讀原著的願望。
2.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三課課文
19世紀初,波蘭遭到歐洲列強的瓜分,有十分之九的領土落到了沙皇俄國的手裡。波蘭人民從此陷入了被欺凌、被壓迫的深淵。年輕而富有才華的音樂家肖邦,滿懷悲憤,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祖國。
1830年11月的一天,維斯瓦河上彌漫著薄薄的霧靄。20歲的肖邦告別了自己的親人,坐著馬車離開了首都華沙。在城郊,馬車突然被一大群人攔住,原來是肖邦的老師埃斯內爾和同學們來為他送行。他們站在路邊,詠唱著埃斯內爾特地為肖邦譜寫的送別曲《即使你遠在他鄉》。埃斯內爾緊緊地握住肖邦的手說:「孩子,無論你走到哪裡,都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啊!」肖邦感動地點了點頭。這時,埃斯內爾又捧過一隻閃閃發光的銀杯,深情地對肖邦說:「這里裝的是祖國波蘭的泥土,它是我們送給你的特殊禮物,請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動的淚水溢滿了眼眶。他鄭重地從老師手裡接過了盛滿泥土的銀杯,回首望瞭望遠處的華沙城,然後登上馬車,疾馳而去。
就在他離開祖國的那幾天,華沙爆發了反抗沙俄統治的起義。可是,沒過多久,起義失敗了。肖邦得知這一消息,悲憤欲絕。他將自己的一腔熱血化成了音符,寫下了著名的《革命練習曲》。那催人奮起的旋律,表現了波蘭人民的吶喊與抗爭。
肖邦日夜思念著祖國。他把亡國的痛苦和對祖國前途的憂慮,全部傾注在自己的音樂創作之中。他勉勵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他常常把自己關在幽暗的房間里,點上一支蠟燭,徹夜地作曲、彈琴。時間在流逝,可是他已根本沒有了時間的概念。
肖邦在法國巴黎一住就是18年。為了祖國,也為了生計,他四處奔波。疲勞加上憂憤,使肖邦原來的肺結核病又復發了。1849年10月,他終於躺倒在病床上。彌留之際,肖邦緊緊握著姐姐路德維卡的手,喃喃地說:「我死後,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
肖邦就是這樣帶著亡國之恨在異國他鄉與世長辭了。當時他才39歲。
3.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課(蘇教版)
我們愛你啊,中國
當燦爛的太陽跳出東海的碧波,
帕米爾高原依然是群星閃爍;
當北國還是銀裝素裹的世界,
南疆早已洋溢著盎然的春色。
啊,我們愛你,中國!
我們愛你——
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
杭州西湖的濃妝淡抹,
黃山、廬山的雲霧飄渺,
長江、黃河的波瀾壯闊。
我們愛你——
龍井茶的清香,
茅台酒的醇美,
江南絲綢的光潔絢麗,
景德鎮陶瓷的天工巧奪。
我們愛你——
傣家竹樓前如水的月色,
世界屋脊上布達拉宮的巍峨,
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
大草原的羊群、戈壁灘的駱駝。
我們愛你——
戰國編鍾奏出的古曲,
改革開放譜寫的新歌,
神州萬里涌動的滾滾春潮,
祖國大地燃起的希望之火。
我們愛你——
奮斗書寫的史冊,
汗水澆灌的碩果,
松樹的偉岸、梅花的高潔,
博大的胸懷、恢弘的氣魄。
我們驕傲,我們自豪,
我們奮發,我們開拓,
你是世界民族之林的強者,
我們愛你啊,中國!
4. 求助: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最後的姿勢》教學設計和教學課件
陳俊學校六年級語文集體備課教案(上冊)
年 級
六
主備人
陳 俊
復備人
單 元
二
課 題
6.最後的姿勢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品讀語言文字,能夠說出「最後的姿勢」的內在含義,感受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
3.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課後3)
4.能夠體會環境及其場景描寫對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學習側面烘託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通過品讀語言文字,能夠說出「最後的姿勢」的內在含義,感受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
能夠體會環境及其場景描寫對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學習側面烘託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准備
收集汶川地震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流程
通用設計
設計意圖
復備修改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背景導入,初入情境
1.師:同學們,還記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嗎?(四川汶川里氏8級地震)
2.看圖片(書上的兩幅),感受大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巨大災難。
3.請學生交流預習中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至少兩個)
二、揭示課題,了解譚千秋
1.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最後的姿勢》,也是發生在地震中的一個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譚千秋
2.簡介譚千秋,先請學生講,教師補充。教參57頁
三、課題引領,初讀課文
1.通過預習,你能來模仿一下,譚老師最後的姿勢是怎樣的嗎?(請生模仿)
2.初讀課文,讀完後思考:譚老師「最後的姿勢」是什麼樣子的?用「 」在文中畫出相應的語句。(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文中還有兩處也可。
四、朗讀詞語組塊,概括主要內容
1.分組出示詞語,朗讀,交流預習中理解的詞語
(1)廢墟 坍塌 塌陷 塵埃
(2)震撼 詮釋 生死攸關
(3)妙語連珠 大公無私 師德靈魂 愛與責任
詞語解釋見教參57頁
2.瀏覽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教學樓即將坍塌的時候,譚千秋老師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五、理清課文脈絡,體會寫作方法
1.學習給課文分段,學生自主練習。
第一段(1)5.12譚千秋老師早早地趕到學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來臨時,譚千秋老師用自己的身體保護四個學生的經過。
第三段(8-10)地震後,救援人員、獲救學生和老師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們對譚千秋老師的深情贊頌。
2.體會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細節描寫,環境烘托等寫作方法。
(1)第二段:正面描寫 第三段:側面描寫
(2)第二段:環境烘托
(3)第6節最後一句:細節描寫
作業:
1.高質量完成本課的《習字冊》。
2.抄寫文中的詞語2遍。摘抄文中的成語。
3.《補充習題》作業 。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主要內容,直入文本中心
1.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關注寫人的文章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2.通過上一課的學習,說說譚老師給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3.朗讀課文的最後一節。找找他是個怎樣的老師?
(根據找到的信息板書:橫著寫普通、愛與責任 豎著寫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二、學習第一段,感受譚老師的愛與責任
1.自由讀課文,你覺得他是個怎樣的老師?從哪些詞語中讀出來的?
(關愛家人、工作積極)關鍵詞:給小女兒、早早、平常
三、學習第二段,感受潭老師的愛與責任
1.朗讀課文,先在小組內分讀課文,再在全班展示讀。
2.說說段意,比較這段的段意和文章主要內容的關系,體會抓住重點內容,刪除次要內容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3.自主圈畫批註式學習譚老師的語言和動作。
(1)用「——」畫出語言,用「~~~~~」畫出動作。
(2)仔細閱讀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在旁邊寫上你的批註。
(3)交流:左邊
(4)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人物的語言和動作。
4.朗讀鑒賞式學習四處環境描寫。
(1)天空陰沉沉的。預示著地震的來臨。
(2)忽然,課桌搖晃起來!整個樓房都搖晃起來!地震!體會連用3個感嘆號的表達效果。
(3)樓房搖晃得……騰空而起。樓房馬上要坍塌,情況危急到了極點,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4)地動山搖。……樓房塌陷了……這樣的環境描寫預示著譚老師遇難了,他的姿勢成為永恆的瞬間。
(5)朗讀體會環境描寫在寫作中的烘托作用。
四、學習第三段,體會這一段側面描寫的作用
1.默讀課文,思考:如果去掉這段,你覺得行嗎?(顯然不可以,這段側面描寫使故事變得真實可信。)
2.這一段引用了哪三位人物的話語?為什麼這樣選擇?(救援人員、學生、老師)(他們的所見最後說服力)
3.朗讀課文,抓住救援人員的語言,抓住飛身,抓住生死攸關組織有感情地朗讀。
五、學習第四段,深情贊頌潭老師的愛與責任
1.朗讀第11小節,體會文本表達的情緒線索:親切—痛苦—贊頌
2.課後3(教參56頁)
3.「英雄不死,精神千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4.倘若請你把題目中的「最後」換成文中另外的詞語,你會換成什麼?
(愛的姿勢/責任的姿勢 /英雄的姿勢 師德的姿勢/千秋的姿勢/)
作業設計:
1.完成課後的第2.3題,記住答案的要點。
2. 完成《補充習題》剩下作業。
3.朗讀課文,每個同學都要做到有感情,優生用演講的方式誦讀。
板書: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回憶地震中相關感人故事導入
鍛煉語言概括能力
初步體會寫作方法
體會譚老師的人物品質特點
自主閱讀感悟
語言***
教後
反思
5.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的第13課{牛郎織女}的復述
教學要求: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有關詞語造句。
觀察夜晚的星空,找到天河、牽牛星、織女星,將觀察的經過寫成一篇短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復習導入:
指名復述《牛郎織女(一)》的主要內容。
牛郎織女後來的生活怎樣了呢?(揭題)
初讀指導:
輕聲自由讀課文,要求讀准字音,劃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說說各個自然段主要內容。
檢查自讀情況:
朗讀生字,正音。
按自然段朗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說說各個自然段主要內容。
學習第一段:
指名朗讀,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什麼。
從語言文字中體會牛郎織女「日子過得挺美滿」。(男耕女織、辛勤勞動、生兒育女------)
有感情朗讀第一段。
思考本段最後一句話的含義。
學習第二段:
1、一天,牛郎去喂牛,發生了什麼事?
老牛又講了什麼話?
老牛講話時的神情怎樣?
有感情地朗讀老牛的話。
老牛死了,牛郎和織女心情怎樣?
小結:
善解人意的老牛離開了牛郎,分手前還留下了「把我的皮剝下來留著,碰到緊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的話語,也給下文牛郎披上牛皮追織女打下了伏筆。
布置作業:
完成文後習題2,指導書寫。
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學習第三段:
牛郎織女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但織女有時也會發愁,為什麼?
王母娘娘知道織女下嫁人間有何表現?
默讀第3—5自然段,劃出描寫王母娘娘神態的句子。
王母娘娘更是氣得暴跳如雷,發誓要把織女抓回天庭,嚴厲懲罰。
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幹活,便帶領天兵天將闖進牛郎家裡,來抓織女。
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兩個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著織女,一起飛向天空。
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玉簪往背後一劃,霎時間,牛郎的面前出現一條天河。
4、通過王母娘娘的舉動,可以看出她是個怎樣的人?
5、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讀出對不講骨肉親情、心狠手辣的專制者的憎恨之情。
6、默讀第3-5自然段,劃出描寫牛郎與織女的句子。
A、「織女一邊------一邊------」朗讀體會織女不願離開人間,不願與親人分離的痛苦情感。
B、「牛郎-------趕緊------一出屋門就------」朗讀體會牛郎的心急如焚。
7、有感情地朗讀3-5自然段。
8、第三段講了幾層意思?概括出每個自然段的小標題。
A、知道下落,發誓抓回。
B、闖入家裡,抓走織女。
C、心急如焚,攜子追趕。
9、根據小標題說說這段課文的內容。
二、學習第四段:
1、指名讀6、7自然段,思考這兩段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2、想像:牛郎織女隔著天河相望,他們會想些什麼呢?七月初七在鵲橋相會時又會說些什麼呢?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略課文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三、總結課文:
1、這個故事講了什麼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按照「男耕女織,日子美滿——老牛訣別,忍痛剝皮——王母知情,發誓追回——闖入家裡,抓走織女——心急如焚,攜子追趕——劃出天河,牛郎被攔——隔河相望,化作星辰——喜鵲搭橋,一年一見」的順序復述課文。
四、布置作業:
1、造句:
心急如焚——
霎時間——
2、觀察夏夜的星空,找出天河、牽牛星、織女星,將觀察的結果寫下來。
附板書:
牛郎織女(二)
(生活美滿)
↓
☆(王母娘娘:殘暴、專制)
牛郎 隔河相望 織女
(老牛:病死、剝皮)☆
> >
教案錄入:昕晨 責任編輯:昕晨
上一篇教案: 《讀書要有選擇》教學設計之一 蘇教版
下一篇教案: 《牛郎織女(二)》教學設計之一 蘇教版
【字體:小 大】【發表評論】【加入收藏】【告訴好友】【
6.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目錄
1.我們愛你啊,中國 2.鄭成功 3.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4.古詩兩首 5.負荊請罪 6.最後的姿勢專 7.船長 8.愛之鏈 9.小草和屬大樹 10.輪椅上的霍金 11.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 12.姥姥的剪紙 13.牛郎織女 14.安塞腰鼓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16.草原 17.麋鹿 18.給家鄉孩子的信 19.錢學森 20.詹天佑 21.鞋匠的兒子 22.古詩兩首 23.學與問 24.大自然的文字 25.養成讀報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