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五年級上冊第一課白鷺全文
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
白鶴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紅的朱鷺或灰色的蒼鷺,也覺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尋常了。
然而白鷺卻因為它的常見,而被人忘卻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勿則嫌白,黛之一勿則嫌黑。
在清水田裡,時有一隻兩只白鷺站著釣魚,整個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畫。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為白鷺設計的鏡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見它孤獨地站立於小樹的絕頂,看來像是不安穩,而它卻很悠然。這是別的鳥很難表現的一種嗜好。人們說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嗎?
黃昏的空中偶見白鷺低飛,更是鄉居生活中的一種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或許有人會感到美中不足,白鷺不會唱歌。但是,白鷺本身不就是一首很優美的歌嗎?
—————不,歌未免太鏗鏘了。
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裡的散文詩。
編輯於 2019-09-02
查看全部32個回答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材_20最新版免費下載
根據基礎教育相關內容為您推薦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材,幼小思維開發,假期特惠5.6折起,0元試聽,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材,4-10歲兒童智力開發選掌門少兒,0元試聽
上海掌小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廣告
愛作業_高速下載
根據文中提到的五年級為您推薦
隨時隨地,在線聽課,提問互動,專屬您的私人課堂!
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廣告
B. 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秋天】預習筆記
基礎知識
一、背景材料
何其芳(1912~1977),現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秋天》是何其芳在歲左右寫的一首現代詩。
①詩人將視野投向鄉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動場景,以觀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現一派明朗純凈的詩意詩風。
②詩作採用直陳其事的寫法,表面看來似乎簡單、直白,缺少象徵的奧義,實則意味情味既深且長。詩中透出那麼一種氛圍,那麼一種神韻,這是最能勾住讀者心魄的東西。
③在《秋天》里,詩人用最精粹的語言描寫農家生活,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面,三節詩又組成三幅復合畫面。畫面的組合造成了既流動又整合的特殊氛圍。
這是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詩不長,只有三節,卻將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緻皆收筆下。這是棲息在農家的秋天,是游戲在漁船上的秋天,是夢寐在牧羊女眼裡的秋天,是充滿詩意的秋天。
震落了清晨滿披著的露珠,
伐木聲丁丁地飄出幽谷。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
用背簍來裝竹籬間肥碩的瓜果。
秋天棲息在農家裡。
第一幅畫面是「農家豐收圖」。
「滿披」形象生動。「飄」字貼切傳神。伐木聲與清晨、露珠等意象構成一幅清凈潤澤的有聲畫。「稻香」使人心情愉快。「飽食」寫豐收之景,擬人。「肥碩的瓜果」也見出豐收之景。最後一句總束,畫龍點睛。「棲息」一詞意味雋永,是擬人。
這里不是寫某個農夫,而是寫普遍的農家活動。寫了兩個場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籬間背瓜果。山谷伐木置於篇首,丁丁之聲悠遠地飄來,訴諸聽覺;震落了清涼的露珠,訴諸視覺和觸覺。真是一片世外風光,啟迪人追思那邈遠的印象,《詩經》中不是有「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之句嗎?「飄」和「幽谷」在何其芳早年詩中常出現,不過那都是寫虛的,用的是比喻義、引申義,而這里卻是寫實的,別有一番情韻。農夫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詩中未點明,但讀者可以想到,那是欣欣然、笑盈盈的。「棲息」本用來描寫有生命的物類,現用在這節詩的末尾,概括秋天在農人家裡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秋天)視象化了,創造出鬆弛、嫻靜的氛圍。
向江面的冷霧撒下圓圓的網,
收起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
蘆篷上滿載著白霜,
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
第二幅畫面是「漁家秋景圖」。
「冷霧」烘托出一派朦朧的詩意,又與季節吻合。「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比喻似拙實妙,耐人尋味。「歸泊」既寫景,又暗示時間,與上文「清晨」呼應。「游戲」一詞虛實相生。
畫面還包括一系列活動:撒網,收漁,搖槳。這些平常活動的畫面,在詩人筆下都蘊含著淡而遠、清而靜的神韻。「輕輕」一詞常在何詩中出現,彷彿「信手拈來」,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也許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這么寧靜、悠遠。
草野在蟋蟀聲中更寥闊了。
溪水因枯涸見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聲何處去了,
那滿流著夏夜的香與熱的笛孔?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裡。
第三幅畫面是「少女思戀圖」。
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鳴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悅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裡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
秋天特有的景緻。充滿詩情畫意。以問句出現,語言搖曳多姿。「滿流」與「香與熱」「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襯下,詩味盎然。「牧羊女」可曾見過「棲息在農家裡」「游戲在漁船上」的秋天?那牛背上的笛聲是否表達過、勾起過少女的情懷?她的眼裡一定寫滿了秋天的景象,她的心裡一定微顫著喜悅與夢想。
總之,《秋天》這首詩通過描繪不同場景、畫面,創造了一種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氛圍。這一氛圍具有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特點。它寫的是繁忙夏天之後的農閑景象,所以具有清靜的氛圍;它寫的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見農家些許的艱難苦恨,所以具有清遠的氛圍;它寫的是少男少女朦朧而純真的愛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圍;它像何其芳其他詩作一樣專用輕柔之詞寫清麗意象,避開喧囂的景境,避開拙重之詞,所以具有清柔的氛圍。詩中各幅畫面,以及畫面里的各個意象,無不和諧統一;因而這種氛圍所賴以形成的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等多方面特點也無一不達於極致。技蓋至此,非高手不能為。可是何其芳寫這首詩時才是20歲左右的大學生!
3.難點精講
①作者寫景順序:由遠及近的順序。
②第三節詩從野草、蟋蟀和溪水寫起,相當於古人所謂「感興」的寫法,即先言他事,由興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這本不是人的活動,其後必有續言,那就是少女心懷戀情。大自然繁囂的夏天過去了,秋天到來卻變得清靜了,人在寂靜時大都反觀自身,傾聽心靈之聲。牧羊女聽了一夏的「牛背上的笛聲」,心靈的某一角落開始萌動起來,寫戀愛尤其是初戀,是早年何詩所擅長的,這一次他寫得更含蓄也更精彩了。這一節才五行,就寫出了由外景向內情的過渡,寫出了初戀從無到有的過渡。詩人選取了「牧羊女的眼裡」這一特定角度,雖未明寫眼神,但讀者自能見出那裡面的清純、明凈,那是初戀少女似戀非戀的特殊眼神。
③「收起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比喻青鯿魚像烏桕葉;另一層意思,江岸上烏桕樹,樹葉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網起的是烏桕葉的影子。用倒裝句體現漁民悠閑的心情。
【學習方法指導】
1.詩歌要透過詩中具體事物的描寫來理解意境、這離不開描寫客觀事物和抒發主觀感情,閱讀這類詩歌要從情與景的交融中去領略感受詩人的思想感情。
2.要反復地有感情地朗讀,展開聯想和想像,品味語言,結合全詩的意境和具體的語境進行體會。
3.學習詩人明朗純凈的詩風和直陳其事的寫法,表面看似簡單、直白,缺少象徵的奧義,實則意味既深且長。
【知識拓展】
何其芳,原名何永芳,出生於四川萬州一個守舊的大家庭。幼年時即喜愛中國古代詩詞小說,1929年到上海入中國公學預科學習,讀了大量新詩。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大學期間在《現代》等雜志上發表詩歌和散文。1936年他與卞之琳、李廣田的詩歌合集《漢園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畫夢錄》於1937年出版,並獲得《大公報》文藝金獎。大學畢業後,何其芳先後在天津南開中學和山東萊陽鄉村師范學校任教。抗日戰爭爆發後,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繼續寫作詩歌、散文、雜文等。1938年北上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任教,後任魯藝文學系主任。新中國成立後,主要從事文學研究和評論,並長期參加文藝界的領導工作。曾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等職,並任文學研究所所長職務。
詩歌是何其芳最先喜愛和運用的文學樣式。他自稱開始創作時「成天夢著一些美麗的溫柔的東西」,早期的作品鮮明地表現出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青年的思想感情和個性。他不滿丑惡的現實,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熱切地嚮往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熱烈的追求。於是較多徘徊於懷念、憧憬和夢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憂郁。
何其芳對於藝術形式的完美,表現出執著的探求。在詩歌方面,他創作之初即十分講究完整的形式、嚴格的韻律、諧美的節奏,並注意表現出詩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詩明顯地具有細膩和華麗的特色。在散文創作上,他自稱「我的工作是在為抒情的散文發現一個新的園地」,他善於融合詩的特點,寫出濃郁纏綿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顏色和圖案,使他的散文別具風格。
真正明顯地表現出思想和藝術風格的變化,是在抗戰開始,特別是到了延安以後。這時他漸離夢境,面對現實,詩文風格趨向朴實明朗。
【課內問題指導】
一、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想想寫景的次序,再背誦全詩。
此題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並背誦全詩。這是從鑒賞詩歌的主要方式著眼提出的要求,應引導學生反復吟誦。
二、品味下列加粗的詞語。
1.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
2.秋天棲息在農家裡
3.秋天游戲在漁船上
此題是引導學生品味語言,要結合全詩的意境和具體的語境進行體會。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秋天棲息在農家裡——「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人家裡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鬆弛、嫻靜的氛圍。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並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三、將下面這首詩與課文比較,說說兩位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共同的地方。(詩略)
此題意在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鑒賞,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一首同樣優秀的外國詩歌。這兩首詩在思想感情、意象組合、藝術風格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從思想感情來說都表達了對秋天的熱愛與贊美之情。
何其芳詩《秋天》賞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 劉貞福
《秋天》選自何其芳早年創作的詩集《預言》(1931-1933)。它不像那個時期的詩人們那樣愛用象徵手法,寫得神秘莫測,或愛尋味哲理,顯示思想的深高厚重;也不像他向前拘守個人狹小天地,纏綿悱惻於男女私情,除了幽怨、苦思就是期待,而是難得地將視野投向鄉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動場景,以觀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現一派明朗純凈的詩意詩風。詩作採用直陳其事的寫法,表面看來似乎簡單、直白,缺少象徵的奧義,實則意味情味既深且長。詩中透出那麼一種氛圍,那麼一種神韻,這是最能勾住讀者心魄的東西。
所謂氛圍,在文學作品尤其是抒情作品中,通常是指作品中的整體性的境象、風神、氣韻。它與嚴羽的「氣象混沌,難以句摘」的氣象有所類似,又有所不同,氣象所指更為廓大,包括內容、形式各個方面;氛圍似乎主要關乎內容,涉及意象、意境、情感等。氛圍可感而不可言,正如司空圖所言:「神而不知,知而難狀。」亦如唐人所言:「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但讀之有感,瞭然於心,也應能言追心意,形之於文。
在《秋天》里詩人用最精粹的語言描寫農家生活,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面,三節詩又組成三幅復合畫面。畫面的組合造成了既流動又整合的特殊氛圍。
第一幅畫面是「農家豐收圖」。這里不是寫某個農夫,而是寫普遍的農家活動。寫了兩個場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籬間背瓜果。山谷伐木置於篇首,丁丁聲悠遠地飄來,訴諸聽覺;震落了清涼的露珠,訴諸視覺和觸覺,真是一片世外風光,啟迪人追思那邈遠的印象,《詩經》中不是有「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之句嗎?「飄」和「幽谷」在何其芳早年詩中常出現,不過那都是寫虛的,用的是比喻義、引申義,用在這里才是寫實的,別有一番情韻。背瓜果所伴隨的心情和表情在詩中未點明,但讀者可以想到,那是欣喜、笑盈盈的。「棲息」本用來描寫有生命的物類,現用在這節詩的末尾,來概括秋天在農人家裡的狀況,將虛無的東(秋天)西視象化了,創造出鬆弛、閑靜的氛圍。
第二幅畫面是「霜晨歸漁圖」。其中「霧」「霜」這些表現環境氛圍的詞(還有上一節的「露」),也是何其芳早年詩中常出現的,傳達出清涼、冷寂、朦朧的氣氛。畫面還包括一系列活動:撒網,收漁,搖槳。這些平常活動畫面在這里都蘊含著淡而遠、清而靜的神韻。「輕輕」一詞常在何詩中出現,在此彷彿「信手拈來」,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也許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這么寧靜、悠遠。
第三幅畫面是「少女思戀圖」。這節詩從野草、蟋蟀和溪水寫起,相當於古人所謂「感興」的寫法,即先言他事,由興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這本不是人的活動,其後必有續言,那就是少女心懷戀情。大自然繁囂的夏天過去了,秋天到來卻變化清靜了,人在寂靜時大都反觀自身,傾聽心靈之聲。牧羊女聽了一夏的「牛背上的笛聲」,忽然聽不到了,心靈的某一角落開始萌動起來,真是「如樹根在熱的夏夜裡震動泥土」(何其芳詩《夏夜》)。寫戀愛尤其是初戀,是早年何詩所擅長的,這次他寫得更含蓄也更精彩了。這一節才五行,就寫出了由外景向內情的過渡,寫出了初戀從無到有的過渡。詩人選取了「牧羊女的眼裡」這一特定角度,雖未明寫眼神,但讀者自能見出那裡面的清純、明凈,那是初戀少女似戀非戀時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較這三節詩我們可以看到,前兩節主要寫外在景物與人事,這第三節真正寫入心靈深處,寫出了微妙的感覺,使全詩收束在感情的實處。不這么寫,難以入情、入神,詩就「飄浮」起來了。
總之,《秋天》這首詩通過描繪不同場景、畫面,創造了一種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氛圍。這一氛圍具有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特點。它寫的是繁忙夏天之後的農閑景象,所以具有清靜的氛圍;它寫的是世處桃源般的生活,不見農家些許的艱難苦恨,所以具有清遠的氛圍;它寫的是少男少女朦朧而純真的愛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圍;它像何其芳其他詩作一樣專用輕柔之詞寫清麗意象,避開喧囂的景境,避開拙重之詞,所以具有清柔的氛圍。詩中各幅畫面,以及畫面里的各個意象,無一不和諧地統一;因而這種氛圍所賴以形成的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等多方面特點也無一不達於極致。技蓋至此,非高手不能為。可是何其芳寫這首詩時才是20歲左右的大學生!《秋天》選自何其芳早年創作的詩集《預言》(1931-1933)。它不像那個時期的詩人們那樣愛用象徵手法,寫得神秘莫測,或愛尋味哲理,顯示思想的深高厚重;也不像他向前拘守個人狹小天地,纏綿悱惻於男女私情,除了幽怨、苦思就是期待,而是難得地將視野投向鄉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動場景,以觀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現一派明朗純凈的詩意詩風。詩作採用直陳其事的寫法,表面看來似乎簡單、直白,缺少象徵的奧義,實則意味情味既深且長。詩中透出那麼一種氛圍,那麼一種神韻,這是最能勾住讀者心魄的東西。
所謂氛圍,在文學作品尤其是抒情作品中,通常是指作品中的整體性的境象、風神、氣韻。它與嚴羽的「氣象混沌,難以句摘」的氣象有所類似,又有所不同,氣象所指更為廓大,包括內容、形式各個方面;氛圍似乎主要關乎內容,涉及意象、意境、情感等。氛圍可感而不可言,正如司空圖所言:「神而不知,知而難狀。」亦如唐人所言:「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但讀之有感,瞭然於心,也應能言追心意,形之於文。
在《秋天》里詩人用最精粹的語言描寫農家生活,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面,三節詩又組成三幅復合畫面。畫面的組合造成了既流動又整合的特殊氛圍。
第一幅畫面是「農家豐收圖」。這里不是寫某個農夫,而是寫普遍的農家活動。寫了兩個場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籬間背瓜果。山谷伐木置於篇首,丁丁聲悠遠地飄來,訴諸聽覺;震落了清涼的露珠,訴諸視覺和觸覺,真是一片世外風光,啟迪人追思那邈遠的印象,《詩經》中不是有「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之句嗎?「飄」和「幽谷」在何其芳早年詩中常出現,不過那都是寫虛的,用的是比喻義、引申義,用在這里才是寫實的,別有一番情韻。背瓜果所伴隨的心情和表情在詩中未點明,但讀者可以想到,那是欣喜、笑盈盈的。「棲息」本用來描寫有生命的物類,現用在這節詩的末尾,來概括秋天在農人家裡的狀況,將虛無的東(秋天)西視象化了,創造出鬆弛、閑靜的氛圍。
第二幅畫面是「霜晨歸漁圖」。其中「霧」「霜」這些表現環境氛圍的詞(還有上一節的「露」),也是何其芳早年詩中常出現的,傳達出清涼、冷寂、朦朧的氣氛。畫面還包括一系列活動:撒網,收漁,搖槳。這些平常活動畫面在這里都蘊含著淡而遠、清而靜的神韻。「輕輕」一詞常在何詩中出現,在此彷彿「信手拈來」,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也許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這么寧靜、悠遠。
第三幅畫面是「少女思戀圖」。這節詩從野草、蟋蟀和溪水寫起,相當於古人所謂「感興」的寫法,即先言他事,由興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這本不是人的活動,其後必有續言,那就是少女心懷戀情。大自然繁囂的夏天過去了,秋天到來卻變化清靜了,人在寂靜時大都反觀自身,傾聽心靈之聲。牧羊女聽了一夏的「牛背上的笛聲」,忽然聽不到了,心靈的某一角落開始萌動起來,真是「如樹根在熱的夏夜裡震動泥土」(何其芳詩《夏夜》)。寫戀愛尤其是初戀,是早年何詩所擅長的,這次他寫得更含蓄也更精彩了。這一節才五行,就寫出了由外景向內情的過渡,寫出了初戀從無到有的過渡。詩人選取了「牧羊女的眼裡」這一特定角度,雖未明寫眼神,但讀者自能見出那裡面的清純、明凈,那是初戀少女似戀非戀時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較這三節詩我們可以看到,前兩節主要寫外在景物與人事,這第三節真正寫入心靈深處,寫出了微妙的感覺,使全詩收束在感情的實處。不這么寫,難以入情、入神,詩就「飄浮」起來了。
總之,《秋天》這首詩通過描繪不同場景、畫面,創造了一種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氛圍。這一氛圍具有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特點。它寫的是繁忙夏天之後的農閑景象,所以具有清靜的氛圍;它寫的是世處桃源般的生活,不見農家些許的艱難苦恨,所以具有清遠的氛圍;它寫的是少男少女朦朧而純真的愛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圍;它像何其芳其他詩作一樣專用輕柔之詞寫清麗意象,避開喧囂的景境,避開拙重之詞,所以具有清柔的氛圍。詩中各幅畫面,以及畫面里的各個意象,無一不和諧地統一;因而這種氛圍所賴以形成的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等多方面特點也無一不達於極致。技蓋至此,非高手不能為。可是何其芳寫這首詩時才是20歲左右的大學生!
何其芳(1912—1977),現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原名何永芳,出生於四川萬州一個守舊的大家庭。幼年時即喜愛中國古代詩詞小說,1929年到上海入中國公學預科學習,讀了大量新詩。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大學期間在《現代》等雜志上發表詩歌和散文。1936年他與卞之琳、李廣田的詩歌合集《漢園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畫夢錄》於1937年出版,並獲得《大公報》文藝金獎。大學畢業後,何其芳先後在天津南開中學和山東萊陽鄉村師范學校任教。
抗日戰爭爆發後,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繼續寫作詩歌、散文、雜文等。1938年北上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任教,後任魯藝文學系主任。
新中國成立後,主要從事文學研究和評論,並長期參加文藝界的領導工作。曾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等職,並任文學研究所所長職務。
詩歌是何其芳最先喜愛和運用的文學樣式。他自稱開始創作時「成天夢著一些美麗的溫柔的東西」,早期的作品鮮明地表現出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青年的思想感情和個性。他不滿丑惡的現實,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熱切地嚮往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熱烈的追求。於是較多徘徊於懷念、憧憬和夢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憂郁。
何其芳對於藝術形式的完美,表現出執著的探求。在詩歌方面,他創作之初即十分講究完整的形式、嚴格的韻律、諧美的節奏,並注意表現出詩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詩明顯地具有細膩和華麗的特色。在散文創作上,他自稱「我的工作是在為抒情的散文發現一個新的園地」,他善於融合詩的特點,寫出濃郁纏綿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顏色和圖案,使他的散文別具風格。
真正明顯地表現出思想和藝術風格的變化,是在抗戰開始,特別是到了延安以後。這時他漸離夢境,面對現實,詩文風格趨向朴實明朗。
六卷本《何其芳文集》(人民文學出版社)收錄了何其芳的大部分創作和論著。
C.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白露。白鷺的小練筆。
《白鷺》是部編版抄新課標第九冊的第一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也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生動地描寫了白鷺的顏色、身段的精巧及覓食、棲息、飛行時的韻味,表達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
全文語言朴實流暢,優美如詩。尤其是字里行間飽含的那份濃濃的詩意,使人回味無窮。整篇文章條理清楚、語言生動流暢。全文看似狀物,讀來卻優美如詩。
白鷺給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一個字——美!它的顏色美,形體美,覓食、棲息、低飛的畫面更美!它給大自然增添了活力,給人留下無限的遐想,無窮的樂趣。
D. 語文中的課文筆記要記嗎比如 老師寫的板書 段落大意 段落分析、等等要記嗎麻煩各位大哥大姐幫幫小妹
同學,筆記是一定要記的。不僅僅是老師的板書,老師說的話也要記。當然,如果你覺得有必要而且能夠的話,你可以全部都記。但是,一般人都不會選擇這樣。
最好的方法是,把老師板書中你覺得重要的部分記下來。老師說的話有很多是沒有板書的,但也有很多重要的東西,比如老師會提到的課文的重點,好的列子,能啟發你思維的東西等等,只要是你覺得好的,重要的就記下來。
記下的東西,在你平時看書時,或者復習時都有很大的作用。它們可以幫助你,讓你學會自己分析。在你考試時,你有可能會遇到某個題,你看到它可能就會發現,呀,這跟我以前學過的很相似,我可以照著分析,做題。
相反,如果你不記的話,那你怎麼學習?怎麼反思?怎麼進步呢?
所以,上語文課時你要學會記筆記喲。
E. 明德小學五年級全部課文的讀書筆記怎麼寫
我覺得讀書筆記大來概分為兩種形式自,第一種是原文摘抄.就是把你認為好的句子啊,段落啊,摘錄下來.這個是最簡單的讀書筆記.第二種是在摘抄的基礎上寫下自己的感受,也可以直接寫感受,簡言之,就是讀後感.
初中生的讀書筆記應該不是摘抄那麼簡單吧,應該還要加些自己的感受.向你推薦兩種寫法吧,你可以把你認為好的一段話摘錄下來,然後寫下你對這段話的感悟,或者你認為它好,好在哪裡,反正可以寫的很多.你也可以針對一整篇文章寫感想.這個也很簡單,開頭就寫你讀了什麼文章,文章的主要內容,你大體的感受是什麼,中間部分可以寫很多,談談你最感動的地方啊,對某一問題發表你的看法啊等等,最後就是要聯系實際,從文章引申到生活,寫你從中受到的啟發.
我初中的時候是這么寫的,不知道你的老師是怎樣要求的.以上僅供參考。
F. 五年級下冊課文的讀書筆記
大江保衛戰
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場接著一場。奔騰不息的長江,轉瞬間變成了一條暴怒的巨龍,瘋狂地撕咬著千里江堤。荊江告急!武漢告急!九江告急!…… 災情就是命令,災區就是戰場。在這萬分危急的關頭,幾十萬解放軍官兵日夜兼程,朝著大江挺進。他們和幾百萬人民群眾一起,打響了氣壯山河的大江保衛戰。
7月27日 凌晨兩點,九江賽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四百多名官兵聞訊趕到。支隊長一聲令下:「上!」頓時,一條長龍在崩塌的堤壩下出現了。官兵們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來回穿梭。有的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腳奔跑起來。嶙(lín)峋(xún) 的片石割破了腳趾,他們全然不顧,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大堤,保住大堤!」狂風卷著巨浪,猛烈地撕扯著堤岸。戰士們高聲喊道:「狂風為我們吶喊!暴雨為我們助威!巨浪為我們加油!」一個個奮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一道人牆。經過幾個小時的鏖戰,大堤保住了,官兵們渾身上下卻是傷痕累累。「風聲雨聲濤聲,聲聲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這是人民子弟兵在這場驚心動魄的大決戰中的真實寫照。
面對肆虐的洪水,更顯出人民子弟兵錚錚鐵漢的本色。
解放軍某部四連連長黃曉文正扛著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覺得腳底一陣疼痛,抬腳一看,原來是一根鐵釘扎了進去。團長見狀,馬上派人去找隨隊軍醫。黃曉文大聲說:「來不及了!」說著,一咬牙,猛地把鐵釘一拔,一股鮮血涌了出來。黃曉文隨即從身上扯下一綹(liǔ) 布條,三下兩下把腳捆了個結實,二話沒說,轉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 …… 在那幾十個難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這樣感人的事跡啊!
洶涌的激流中,戰士們的沖鋒舟劈波斬浪,飛向漂動的樹梢,飛向滅頂的房屋,飛向搖搖欲墜的電桿。在安造垸,他們救出了被洪水圍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兒園老師周運蘭;在簰洲灣,他們給攀上樹梢等待了近九個小時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 哪裡有洪水,哪裡就有軍旗飄揚;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軍徽閃爍。滔滔洪水中的群眾,看到了紅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們的大救星。
大江,永遠銘記著1998年的夏天,銘記著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G. 誰有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筆記啊,就是課文重點!
新人教復版九年制級上冊語文教案
http://wenku..com/view/7b269ce2524de518964b7df8.html
可不可以呀?
H. 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第一課,《草原》讀書筆記400字
我們學了《草原》這篇課文,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真是美不勝收。
「那些小丘的版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權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這句話把小丘柔美翠綠的特點寫了出來,把小丘比作成一幅幅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
難怪老舍先生寫道:「在這樣的境界里,連老牛和駿馬也靜立不動」。是啊,連老牛和駿馬都被這草原美景深深的陶醉了,又怎能不叫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假如我是歌唱家,我要讓最美的歌聲回盪在遼闊的草原;假如我是攝影師,我要用最高超的技術來拍攝這如詩如畫的草原;假如……
草原上風景美,草原上人們的熱情更感人。「不知怎麼得就進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還端來了最出名的手抓羊肉。鄂溫克姑娘們唱的唱,跳得跳,表達著他們對漢族人民的友好和歡迎。「歌聲似乎比什麼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
怪不得老舍先生在文章最後感嘆: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I. 語文課文筆記怎麼做
葉聖陶說:「自學的本領是用之不竭的能,儲能就要儲這樣的能。」語文課前預習有利於培養自學能力,張揚學生個性,對表現自我等方面有其獨到的作用,預習更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益的有效途徑。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也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改變過去的傳授式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由此可見,課前預習這一方法的運用既有助於學生提高學習自覺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又能促進語文學習所必備的學習技能的形成。「預習」這一環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這樣一來,就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素質。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呢?為此,本人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以下幾種預習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每學一篇新課文時,都會有一些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初讀課文時,可以採用默讀了解的方法。初次默讀的要求有兩個:一是了解課文的大概意思,譬如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介紹了一個什麼人、描摹了一些什麼景、告訴了我們哪些知識、抒發了怎樣的感情等,目的在於對全文獲得一個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准確地找出全部生字,劃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語句。
一、查問求助。預習課文時,往往會遇到沒有學過的生字、新詞,要了解這些字詞的讀音、意思或用法,就要運用字典、詞典這些無聲的老師。學生預習課文時通過自己查閱工具書,就能掃除語言文字的障礙,牢固地掌握這些字詞的讀音、意思和用法。另外,對文中涉及到的文史典故就要嘗試著去查閱有關書籍獲取新知;還要查閱文章寫作的背景以及相關的知識。搜集有關課文的資料,拓展自己的視野,對於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過查字典、詞典,或問別人(包括同學、老師、家長),對不認識的字讀准字音,對不理解的詞語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
二、讀通課文。預習時要多讀幾遍課文,還要注意每一遍的讀都要做點什麼。課文一定要朗讀,而且應該放聲朗讀。朗讀不僅能訓練自己的發音,還可以通過語氣的變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朗讀課文時,可分為三步來進行:第一步為初讀,可以大聲朗讀,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標注出來。然後讀准字音、認清字形,再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等弄懂詞義,也有利於掃除語言文字上的障礙。第二步為有感情地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理清課文脈絡。第三步則是精讀,通過細致地朗讀、思考,解決課文中的問題。
三、摘抄詞句。就是把應該積累的詞語句子和自己認為值得學習、借鑒的詞句摘錄下來。「嘴過三遍,不如手過一遍」,動手摘錄,使眼、手、腦並用,效果比讀更好。學生的讀書筆記也在使用中對學生更有價值,不枯燥了。
四、圈畫批註。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要指導學生在預習時用不同的符號在文中作標記。預習時,在課文一些重點地方寫、畫、圈、點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給不懂讀音的字標上拼音,不理解的詞寫上注釋,含義深的句子劃上線,重點的字詞加圈加點,有疑難的地方打個問號等。做上這些記號,等到上課的時候再特別加以注意,把自己覺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徹底弄明白。
五、預習思考。俗話說:不會提問的學生就是不會學習的學生。「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我常鼓勵學生再次回到課文中,通過默讀思考明白了什麼、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如課文的內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題的概括、層次的劃分、段意的歸納、句子的理解、寫作特色的分析等問題能否解決,課後習題是否能夠回答等。當同學們朗讀課文的時候,可以帶著問題(課文後面的練習題)進行閱讀,看到課文中有問題的答案就直接在書上劃出來。
六、目標檢測。學生預習課文時,一定要根據具體要求,有的放矢地進行。要帶著問題去認真地讀課文,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課後的思考題往往體現了作者的思路、課文的重難點,預習時,想想這些題目,可以幫助理清課文的條理,了解課文的重難點。練習題側重詞句段的訓練,富有啟發性,預習完課文試著做一做,可檢查預習的效果。但不要去抄參考書,因為畢竟自己通過動腦筋得來的答案是勞動收獲,可以很好地鍛煉自己的思維。
課前預習是學好語文的重要環節,做好了語文學習的預習,一定能提高語文課堂學習效率,而有效率的學習,對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高學習興趣、鞏固素質教育的成果有重要意義。
J.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9課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書筆記
你去買小學教材全解嘛\那本還是滿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