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五課翻譯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五課翻譯

發布時間:2021-01-02 01:24:21

『壹』 七年級上冊英語第五單元reading中文翻譯。。。。。。。。。。。。

歡迎陽光城新市鎮偉大! 有很多事要做,我們要告訴你陽光城約在這個新城市. 你想::生活在現代城市? 日照市是一個新城市在北京,中國的首都. 它只有40分鍾,從市中心的地下北京. 有那麼多的城市空氣污染陽光北京其他地區. 有一個國家公園. 美麗的公園. 它的名字叫陽光公園. 你可以走路. 你可以看到綠色山丘,樹木和湖泊. 住在單位? 這里有許多高大的建築物. 通常有18至35層. 看這高樓. 大部分人生活在這樣的包圍. 我們喜歡住在高樓大廈,因為我們可以接近我們的朋友. 例如,西蒙和妙住在同一大廈. 妙家住在九樓,西門家是第十一樓. 他們不必遠遠如果他們需要幫助孩子復習功課! 購物? 嘿,這是偉大的. 有很多好的商店陽光小鎮. 你可以在晚上10時至商店大多數商場. 明星是我們最喜歡的購物中心商場. 明星商城. 這里你可以找到很多紀念品. 最紀念品並不昂貴. 你付一點錢,他們是你們的. 吃中國菜? 星期三,你在這里到位! 有多少人在陽光城酒樓? 松垮很難說. 你可以選擇任何你喜歡的食物,在陽光小鎮. 你可以嘗試之一的北京鴨中餐館星購物中心. 北京鴨吃你多少? 如果你不喜歡中國菜,也有不少西餐! 京劇欣賞! 你為什麼不訪問本地劇院好嗎? 你可以在這里欣賞京劇. 你能唱京劇嗎? 沒有? . 不要緊. 我們可以教你 Ed Smith有許體育收藏。他有八個網球拍,九個籃球和七個棒球。他有三個足球和五個排球,但是他不喜歡做運動,他只在電視上看體育節目。

『貳』 人教版初一上冊的第五課翻譯

我回憶童年時,能睜大眼睛直視太陽,能清楚地看到最細微的事物,(每當)見到細小專的事物一定要仔屬細觀察它的紋理,所以經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樂趣。 夏天蚊子成群的飛,嗡嗡的叫聲像打雷一樣,我暗暗把它們比作群鶴在空中飛舞,心裡這樣想,那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然都變成鶴了。我昂著頭看它們(蚊子),脖子也為此變得僵硬了。我又把蚊子留在未染色的帳子里,慢慢地用煙噴向它們,讓它們沖著煙霧邊飛邊叫,當作青雲白鶴的圖,果然它們就像白鶴一樣在雲端飛鳴,我為此高興得連聲叫好。 我常常在土牆高低不平的地方、花台上小草叢生的地方,蹲下自己的身體,使身子和花台一樣高;聚精會神仔細地看,把草叢當作樹林,把蟲子和螞蟻當作野獸,把土塊突起的地方當作山丘,把低窪的地方當成山溝,精神在這個「山林」中游覽,感到安適愉快而滿足。 有一天,我看見小蟲在草間爭斗,(便蹲下來)看它們,看得興致正濃時,突然有個龐然大物,推倒石塊壓倒小草沖過來,原來是一隻癩蛤蟆,它舌頭一吐,兩只小蟲就全被它吃掉了。(當時)我年紀尚還年幼,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聲驚叫出來,(等我)神情安定下來,捉住癩蛤蟆,抽了它幾十鞭子,把它趕到別的院子里去了。

『叄』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5課翻譯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見過書寫工具版,忽然哭著權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他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作為內容,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寫詩,他能立刻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作客,有人用錢財和禮物求仲永寫詩。他的父親認為那樣有利可圖,每天牽著方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說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跟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叫他寫詩,已經不能與從前聽說的相稱了。再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又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舅舅說:「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樣了。」
先生說:仲永的通曉、領悟能力是天賦的。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像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平凡的人;那麼,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

『肆』 7年級第五課翻譯。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為業.仲永五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有一天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借鄰居家的給他,仲永立即寫了四句詩,並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和使同族人按照輩分、親疏的宗法關系和諧地相處為內容,傳送全鄉的秀才觀賞這首詩.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仲永立即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縣的人對此感到驚奇,漸漸地人們便以賓客的禮節對待他父親;有的用錢請仲永題詩討取仲永的詩作.他的父親對此感到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說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隨從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見到了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讓他作詩,寫出來的詩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當.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來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說: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賦條件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很多.(他)最終成為常人,就是因為他後天所受的教育沒有達到要求.像他那樣天生聰慧,如此有才能的人,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尚且成為常人;那麼,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教育,能夠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
[編輯本段]三、重點句詞

一、句解
1.父異焉,借旁近與之.
譯:父親(對此)感到驚異,(於是)就向鄰居借來交給仲永.
2.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譯:並且自己在詩後署上名字,他的詩以贍養父母、與同一宗族的人搞好關系為內容.
3.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譯:從此別人指向任何東西,仲永就能寫出詩來,而且是立即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
4.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譯: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紛紛地有禮請他的父親去做客,有的人還花錢請仲永題詩.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譯: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鄉人,不讓(他)學習.
6.不能稱前時之聞.
譯:不能符合以前的傳聞了.
特殊句式一、省略句:(括弧內粗體字為句子省略的部分)
①不使(之)學 ②令(之)作詩 ③受之(於)天也 ④(余)還自揚州
7.泯然眾人矣!
譯:和普通人一樣了或者完全如同常人了.
泯然:消失的樣子.指原有的特點完全消失.然:……的樣子
8.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譯:他的(通達聰慧)是天賦予的,(所以)勝過許多有才能的人.最終成為普通人,就是(因為)他後天的教育沒有達到要求啊.
二、倒裝句:
還自揚州 現代語序:自揚州還(狀語後置)

二、詞解
1.傷:哀傷,嘆惜.
2.民:老百姓(平民).
3.世:世世代代.
4.隸:屬於.
5.世隸耕:世代以耕田為業.
6.未嘗:不曾;嘗,曾經.
7.求:索要.
8.異:(意動用詞)對……感到奇怪.
9.借旁近:借附近的.這里指鄰居.
10.與:給.
11.書:寫.
12.為:題寫.
13.以……為意:把……作為詩內容.
14.觀:欣賞.
15.自是:從此.
16.是:這.
17.立就:立刻完成.
18.者:.的人.
19.稍稍:漸漸(地).
20.或:有的人.
21.賓客:這里是以賓客之禮相待的意思.
22.邑人:同縣的人,鄉里人.
23.乞:求取,這里指花錢求仲永題詩.
24.利其然:以此為有利可圖.
25.扳:通「攀」,牽,引.
26.環謁:四處拜訪.
27.使:讓,此解允許.
28.從:跟隨.
29.稱:相稱;相當.
30.聞:傳聞.
31.泯然:消失的樣子.指原有的特點完全消失了.
32.不至:沒有達到(要求).
33.王子:王安石的自稱.
34.通悟:通達聰慧.
35.夫:那些,句首發語詞,
36.固:本來.
37.文理:文采和道理.
38.利:認為.有利可圖.
39.可:值得.
40.秀才:這里指讀書的人.
41.謁:拜訪.
42.書具:書寫工具,這里指筆、墨、紙、硯(「文房四寶」).
43.異焉:對此感到驚異.異,感到驚異.
44.彼其:他.
45.賢:勝過、超過.
46.材人:有才能的人.
47.自:從.
48.金溪:地名,現在江西金溪.
49.嘗:曾經.
50.自為其名: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自,自己,為,題上.其,自己的
51.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親.
52.受之天:指先天得到的.受,承受.
53.異:感到詫異.
54.於:比(出自「賢於材人遠矣」).
55.於:被(出自「受於人者不至也」).
56.前時之聞:以前的傳聞.
57.養父母:贍養父母.
58.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關系.收,聚、團結.
59.父利其然也:利-以為……是有利的.
其-與「然」連用,無其他意思
然-這樣 .
60.(復到舅家問)焉:指代仲永的情況.
61.(父異)焉:代詞,之(與之)兼詞.
62.年:歲.
63.利

『伍』 初一下冊語文第5課課文全文翻譯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見過書寫工具,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內對此感到容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他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作為內容,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寫詩,他能立刻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作客,有人用錢財和禮物求仲永寫詩.他的父親認為那樣有利可圖,每天牽著方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說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跟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叫他寫詩,已經不能與從前聽說的相稱了.再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又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舅舅說:"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樣了 王先生說:仲永的通曉、領悟能力是天賦的。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像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平凡的人;那麼,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想成為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陸』 七年級下冊語文第五課翻譯

金溪縣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為業。仲永五歲時,不曾 認識書寫工具(紙、墨、筆、硯等),(有一天)忽然哭著要這 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很詫異,從鄰家借來書寫工具給他, 仲永立即寫了四句詩,並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的意思 是贍養父母、與同一宗族的人搞好關系,傳給全鄉的秀才觀賞。 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完成,(詩的)文 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觀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對這件事)感到奇怪 ,漸漸地,(同縣的人)都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父親,(有的人) 花錢請方仲永作詩。他的父親以此認為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 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說這件事也已經很久了。明道年間,我隨先父回到家鄉 ,在舅舅家裡見到了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讓(他) 作詩,(他寫的詩)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 (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舅舅 )回答說:「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說: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 他先天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說: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他先天的才能, 遠勝於一般有才能的人。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常人,是因為他受到 後天的教育沒有達到要求。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的人, 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普通人,現在那些天生就不聰 明,本來就是普通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能夠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

『柒』 七年級上冊英語教材第5課翻譯

丹尼:打擾了,我能要這本書嗎,珍妮?
珍妮:好的,給你。內
丹尼:謝謝
珍妮:不客容氣

丹尼:我能借兩支鉛筆嗎,珍妮?
珍妮:好的,你可以。給你。
丹尼:謝謝,我能要三個彩色蠟筆嗎,珍妮?
珍妮:對不起,丹尼,我沒有彩色蠟筆。
丹妮:那好的,我可以去商店買一些,我也可以給你一些,再見!
珍妮:謝謝你,丹尼。一會兒見!

『捌』 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課的翻譯是什麼

原文(童趣 作者:沈復)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上面的是語文書里的原文,以下是《浮生六記》里的原文: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怡然稱快。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塹,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註:「蝦」讀"há"
「強」與「僵」同音(jiang),指僵硬的意思。
『物外』: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項』:頸,脖頸。
『徐』:慢慢地。
『素帳』:未染色的帳子。

譯文
我回憶童年時,能張開雙眼直視太陽,連最細微的東西也能看清,只要見到細微的東西一定要仔細察看它的紋路、條理,所以常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樂趣.
夏天,成群的蚊子的叫聲像打雷一樣,我私底下地把它們比作一群在空中飛舞的仙鶴,心裡這樣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變成鶴了。我昂著頭看這個景象,脖子也累得發僵了.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帳子里,慢慢地用煙噴它們,讓它們沖著煙霧而邊飛邊叫,我把這個景象比作"青雲白鶴"的景觀,果然它們就像白鶴一樣在雲端飛鳴,我為此高興得不停地拍手叫好.
我常常在凹凸不平的土牆邊、花台旁和小草叢生的地方,蹲下身來,讓身子和花台一樣高;聚精會神地仔細觀察,把草叢看作樹木,把蟲蟻想像成野獸,把凸起的土地比作山丘,把低窪的地方當成壕溝,我便完全沉浸在其中.感到愉快又滿足。
有一天,我看見兩個小蟲在草間爭斗,我就仔細觀察,看得興致正濃時,突然有個龐然大物,掀倒"山"壓倒"樹"地走來,原來是一隻癩蛤蟆,它舌一吐,兩只小蟲就全被它吞掉了.當時我年紀小,正在出神地看那兩只小蟲爭斗,癩蛤蟆的到來不覺讓我猛然一驚.等我神情安定下來,便捉住了這蛤蟆,,用樹枝打了它幾十下後,把它趕到別的院子里去了.
1、節選自《浮生六記·閑情記趣》(自傳性散文)。題目是編者加的。沈復(1763-1825)字三白,號梅逸,長洲(現在江蘇蘇州)人,清代文學家。
2、余:我。
3、稚:幼小。
4、張目:睜大眼睛。
5、秋毫:鳥類到了秋天,重新生出來的非常纖細的羽毛。後用來比喻最細微的事物。
6、藐:渺小。
7、細:仔細。
8、故:所以。
9、物外: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10、之:的。
11、項:脖頸,頸。
12、強:通「僵」,僵硬的意思。
13、於:在。
14、素帳:未染色的帳子。
15、徐:慢慢地。
16、唳:鳥鳴。
17、以······為=把······當作。
18、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
19、興:興趣。
20、方:正。
21、蓋:原來是。
22、鞭:鞭子。
23、之:代蝦蟆。
註:脖頸的「頸」讀「gěng」 項為之強的「強」讀jiang 蝦讀ha
物外之趣的三件事:1.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1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怡然稱快。 2.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3.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玖』 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十五課古詩四首後兩首的翻譯和賞析

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十五課古詩四首後兩首分別是《錢塘湖春行》、《天凈沙 秋思》
《錢塘湖春行》原文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注釋
選自《白氏長慶集》。錢塘湖,即杭州西湖。
1、孤山寺:南朝陳文帝(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時改名廣化。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間,因與其他山不相接連,所以稱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賈亭:又叫賈公亭。西湖名勝之一,唐朝賈全所築。唐貞元(公元785~804年)中,賈全出任杭州刺史,於錢塘潮建亭。人稱「賈亭」或「賈公亭」,該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漲,水面剛剛平了湖岸。初:副詞,剛剛。雲腳低:指雲層低垂,看上去同湖面連成一片。點明春遊起點和途徑之處,著力描繪湖面景色。雲腳:接近地面的雲氣,多見於降雨或雨初停時。
4、早鶯:初春時早來的黃鸝。鶯:黃鸝,鳴聲婉轉動聽。
5、爭暖樹:爭著飛到向陽的樹枝上去。
6、新燕:剛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
7、啄:銜取。燕子銜泥築巢。春行仰觀所見,鶯歌燕舞,生機動人。側重禽鳥。
8、暖樹:向陽的樹。
9、亂花:紛繁的花。漸:副詞,漸漸的。欲:副詞,將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繚亂。淺草:剛剛長出地面,還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剛夠上。沒:遮沒,蓋沒。春行俯察所見,花繁草嫩,春意盎然。側重花草。
10、行不足:百游不厭。
11、陰:同「蔭」,指樹陰。
12、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稱沙堤、斷橋堤,在西湖東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時所築白堤在錢塘門外,是另一條。人由北而西而南而東,環湖一周,詩則以湖東綠楊白堤結束,以「最愛」直抒深情。
13、雲腳:接近地面的雲氣,多見於將雨或雨初停時。
14、沒(mò):隱沒。
15、湖東:以孤山為參照物。
16、不足:不夠。
全詩以「行」字為線索,從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終。以「春」字為著眼點,寫出了早春美景給遊人帶來的喜悅之情。尤其是中間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寫出了自然美景給予人的感受。如不說綠草如茵,而說「淺草才能沒馬蹄」,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從結構上看,從描寫孤山寺一帶景色到描寫白沙堤一帶景色,中間的轉換不露痕跡,銜接非常自然。
譯文
走在西湖邊。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公亭的西面,湖水漲潮時剛好與堤齊平,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幾只早出的黃鶯爭著飛上向陽的樹,不知誰家新來的燕子正銜著春泥在築巢。一些多彩繽紛的春花(野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我最愛漫步在西湖東邊欣賞美景,欣賞得不夠,就再去看那綠色楊柳下迷人的斷橋白沙堤。
賞析
《錢塘湖春行》生動地描繪了詩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見的明媚風光,是一首唱給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贊歌。詩的首聯緊扣題目總寫湖水,前一句點出錢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樓觀參差」景象,兩個地名連用。又給讀者以動感,說明詩人是在一邊走,一邊觀賞。後一句正面寫湖光水色: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空中舒捲的白雲和湖面盪漾的波瀾連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天容。頷聯寫仰視所見禽鳥,鶯在歌,燕在舞,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黃鶯用它婉轉流利的歌喉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穿花貼水,銜泥築巢,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寫出了初春的生機。「幾處」二字,勾畫出鶯歌的此呼彼應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誰家」二字的疑問,又表現出詩人細膩的心理活動,並使讀者由此產生豐富的聯想。頸聯寫俯察所見花草。因為是早春,還未到百花盛開季節,所以能見到的尚不是奼紫嫣紅開遍。而是東一團,西一簇,用一個「亂」字來形容。而春草也還沒有長得豐茂,僅只有沒過馬蹄那麼長,所以用一個「淺」字來形容。這一聯中的「漸欲」和「才能」又是詩人觀察、欣賞的感受和判斷,這就使客觀的自然景物化為帶有詩人主觀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讀者受到感染。這兩聯細致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以「早」「新」「爭」「啄」表現鶯燕新來的動態;以「亂」「淺」「漸欲」「才能」,狀寫花草向榮的趨勢。這就准確而生動地把詩人邊行邊賞的早春氣象透露出來,給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詩人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二句之所以妙絕古今,受到激賞,正是由於他寫出了季節更換時這種乍見的喜悅。《錢塘湖春行》以上兩聯在意境上頗與之相類,只是白詩鋪展得更開些。尾聯略寫詩人最愛的湖東沙堤。白堤中貫錢塘湖,在湖東一帶,可以總攬全湖之勝。只見綠楊蔭里,平坦而修長的白沙堤靜卧碧波之中,堤上騎馬游春的人來往如織,盡情享受春日美景。詩人置身其間,飽覽湖光山色之美,心曠而神怡。以「行不足」說明自然景物美不勝收,詩人也余興未闌,集中飽滿的感受給讀者無盡的回味。
中國歷史上,在天堂杭州當剌史的可以說是不乏名人,不過,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兩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蘇東坡了。他們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後人緬懷的政績,而且也流傳下來許多描寫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詩詞文章與傳聞軼事,所以又有人們稱他們為「風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錢塘湖春行》就是為人們所熟知的一篇,這首詩不但描繪了西湖旖旎駘盪的春光,以及世間萬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機,而且將詩人本身陶醉在這良辰美景中的心態和盤托出,使人在欣賞了西湖的醉人風光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對春天、對生命的滿腔熱情所感染和打動了。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詩歌的第一句是地點,第二句是遠景。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後湖與外湖之間,峰巒疊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觀景,美不勝收。賈亭,又叫賈公亭,據《唐語林》卷六載,貞元中,賈全任杭州剌史時,曾在西湖造亭,杭人稱其為賈公亭,未五六十年後廢。貞元是唐德宗的年號,從公元780年到805年。白居易寫此詩時,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處名勝。白居易一開始來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賈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見春水盪漾,雲幕低垂,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初平」所表達的是白居易對春日裡西湖的一種特有的感受。由於連綿不斷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來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著就要與視線持平了,這種水面與視線持平的感覺只有人面對廣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覺,也是一個對西湖有著深刻了解和喜愛的人才能寫出的感受。此刻,腳下平靜的水面與天上低垂的雲幕構成了一副寧靜的水墨西湖圖,而正當詩人默默地觀賞西湖那靜如處子的神韻時,耳邊卻傳來了陣陣清脆的鳥鳴聲,打破了他的沉思,於是他把視線從水雲交界處收了回來,從而發現了自己實際上是早已置身於一個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四句是白居易此詩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為搶眼的句子,同時也是白詩描寫春光特別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幾處,是好幾處,甚至也可以是多處的意思。用「早」來形容黃鶯,體現了白居易對這些充滿生機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愛:樹上的黃鶯一大早就忙著搶占最先見到陽光的「暖樹」,生怕一會兒就會趕不上了。一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而不知是誰家檐下的燕子,此時也正忙個不停地銜泥做窩,用一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黃鶯是公認的春天歌唱家,聽著她們那婉轉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嫵媚;燕子是候鳥,她們隨著春天一起回到了家鄉,忙著重建家園,迎接嶄新的生活,看著她們飛進飛出地搭窩,使人們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在對天空中的小鳥進行了形象的擬人化描寫之後,白居易又把視線轉向了腳下的植被,「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也是一聯極富情感色彩與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寫,充分顯示了白居易對描寫對象的細致觀察以及准確把握其特徵的能力。花而言其亂,乃至要亂得迷了賞花人的目光,在旁人的詩句中,很少有這種寫法,而這種獨到的感受,卻正是白居易在欣賞西湖景色時切身的體驗,五顏六色的鮮花,漫山野地開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襯下,千姿百態,爭奇斗艷,使得白居易簡直不知把視線投向哪裡才好,也無從分辨出個高下優劣來,只覺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住了,真是美不勝收,應接不暇呀。「亂花漸欲迷人眼」一句是駐足細看,而「淺草才能沒馬蹄」,則已經是騎馬踏青了,在綠草如茵、繁花似錦的西子湖畔,與二三友人,信馬由韁,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該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情呀,馬兒似乎也體會到了背上主人那輕松閑逸的興致,便不緊不慢地,踩著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長長的白堤。詩人在指點湖山、流連光景的不經意間,偶然瞥到了,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時隱時現的情景,覺得分外有趣,忍不住將其寫入了詩中,沒想到就是這隨意的一筆,卻為全詩增添了多少活潑情趣和雅緻閑情。著名美學家別林斯基曾說過,「無論在哪一種情況下,美都是從靈魂深處發出的。因為大自然的景象是不可能絕對的美,這美隱藏在創造或者觀察它們的那個人的靈魂里。」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恰恰說明了這一美學欣賞真理。整首詩寫出了白居易對西湖的喜愛和贊嘆之情。因為西湖的景色再美,也會有不盡人意之處,但是在白居易的眼中,它無疑是天下最美的景緻,因為他不但善於觀察,而且更善於發現和體驗。我們現在每每有逛景不如聽景的體會,或是聽朋友介紹,或是在影視風光片中,聽說和看到名勝山水美不勝收,心中不由得生起無限嚮往之情,可是往往一旦身臨其境,面對真山真水,卻反而覺得遠沒有預期的那樣動人美麗。這就是因為我們不能帶著一種發現欣賞的眼光去看待自然山水,而是帶著一種先入為主的過高的甚至是帶有幾分挑剔的眼光去遊山玩水的原因呀。試想古往今來,西湖向人們展示了多少次美妙的春光?而又有多少人見證了西子湖的春色?可是到頭來,我們仍然只能吟誦幾位大詩家不多的幾首作品,莫不是西湖只有等到像蘇東坡這樣的大文豪光臨的時候,才像孔雀開屏般地展現她那驚人的美艷?西湖的鳥兒,只有到了大詩人白居易面前,才「爭暖樹」、「啄春泥」不成?其實不論何時何地,西湖都是最美的,我們不是也知道這樣的名句嗎:「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白居易就是因為有著這樣一副難得的美學家的欣賞眼光,才能在無數西湖的遊客中,獨具慧眼地發現它的動人之處,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賜予人類的這一人間天堂。白居易並沒有看到很多的「早鶯」和「新燕」,只有「幾處」、只見「誰家」而已,要是我們,說不定還會因為沒有到「處處」聞鶯、「家家」有燕的時節,而感到遺憾,心想要是再晚來十天半個月就好了。可是白居易卻不這樣認為,少有少的好處,正因為少,才是「早鶯」,才是「新燕」,才有一種感知春天到來的喜悅,如果詩人沒有一種年輕的心態和熱愛生命與春天的胸懷,恐怕就不會被這為數不多的報春者所打動,所陶醉,而欣然寫下這動人的詩篇了。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聞花花香,見草草美,為四處點綴的各色野花而心亂神迷,為沒過馬蹄的草地而唏噓感嘆了。仔細想一想,沒過馬蹄的草地其實是最平常不過的了,觀賞這樣的草坪根本用不著在春天趕到西子湖畔,在我們的街頭綠地就可以了,不過,橫在我們與草坪之間的恐怕有一塊醒目的標牌:「請勿踐踏草地」,於是,一切與自然的拉近,也就在剎那間,變成了一句嚴肅的警告,而今天都市裡的人們對自然景觀而非人造景觀的漠視或無動於衷也就情有可原了。
不過,白居易是幸運的。因為他有一雙發現美、發現春天的眼睛,所以他會在西湖美景中,不能自已,乃至流連忘返:「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白沙堤,即白堤,又稱沙堤或斷橋堤,西湖三面環山,白堤中貫,在湖東一帶,總攬全湖之勝。而白居易任杭州剌史時,也確曾修堤蓄水,灌溉民田,不過其堤在錢塘門之北,可是後人多誤以白堤為白氏所修之堤了。
這首詩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記,從孤山、賈亭開始,到湖東、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綠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飽覽了鶯歌燕舞,陶醉在鳥語花香,最後,才意猶未盡地沿著白沙堤,在楊柳的綠陰底下,一步三回頭,戀戀不舍地離去了。耳畔還回響著由世間萬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贊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瀉出一首飽含著自然融合之趣的《錢塘湖春行》的優美詩歌來。
事實上,白居易在這首詩中所表達的那種對於春天或美好事物的敏銳觀察與體驗,在許多古代詩人中都是非常常見的,唯其如此,他們才能像白居易一樣,在春天剛剛來到人間時,就已經欣喜地發現,並為之感動不已,激起他們創作的慾望,寫下動人的詩篇,留給後人以豐富的美學享受。像白居易那樣,並不會因為只有幾只黃鶯在樹上啼唱,只有幾家房檐下燕子在搭窩而感到遺憾,反而會因此感覺到春天的腳步已經越來越近,而感到欣喜異常,從而寫出「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這樣動人的詩句的例子是很多的。
《天凈沙 秋思》原文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
枯藤纏繞的老樹的枝幹上棲息著黃昏歸巢的烏鴉,
小橋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飄盪著炊煙的幾戶人家。
荒涼的古道上,迎著蕭瑟的秋風,一位騎著瘦馬的遊子緩緩前行。
夕陽早已往西沉下來,
漂泊未歸的遊子還在極遠的地方。
賞析
頭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就給人造成一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這里的枯藤,老樹給人以凄涼的感覺,昏,點出時間已是傍晚;小橋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閑致。12個字畫出一幅深秋僻靜的村野圖景。古道西風瘦馬,詩人描繪了一幅秋風蕭瑟蒼涼凄苦的意境,為僻靜的村野圖又增加一層荒涼感。夕陽西下使這幅昏暗的畫面有了幾絲慘淡的光線,更加深了悲涼的氣氛。詩人把十種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巧妙地連綴起來,通過枯,老,昏,古,西,瘦六個字,將詩人的無限愁思自然的寓於圖景中。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這時在深秋村野圖的畫面上,出現了一位漂泊天涯的遊子,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著一匹瘦馬,迎著凄苦的秋風,信步漫遊,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透露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恰當地表現了主題,這首小令是採取寓情於景的手法來渲染氣氛,顯示主題,完美地表現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與此曲感情比較相似的還有杜甫一首詩中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馬致遠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蘊深遠,結構精巧,平仄起伏,頓挫有致,音韻鏗鏘,直貫靈心。其四射的藝術魅力,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騷人才子。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絕句妙景」(《人間詞話》),又兼具宋詞清雋疏朗之自然,歷來被推崇為描寫自然的佳作,堪稱"秋思之祖"(《中原音韻》)更被王國維稱贊其秋思為小令之最佳者。它勾畫了一幅浪跡天涯的遊子在深秋黃昏時刻孤寂無依的悲涼處境和思念故鄉的愁苦心情。你看: 夕陽下, 烏鴉歸巢, 小橋邊,農人回家; 而荒涼古道上, 瑟瑟秋風中, 我們的主人公卻是疲人瘦馬,踽踽獨行,夜宿何處, 明日何往?都還不得而知。這又怎不叫他愁腸寸斷、倍思故鄉! 全曲不著一"秋", 卻寫盡深秋荒涼蕭瑟的肅殺景象; 不用一"思", 卻將遊子濃重的鄉愁與憂思寫得淋漓盡致。正所謂:「不著一字, 盡得風流。」 「枯藤老樹昏鴉,」 小令伊始,由近處著筆,「在一株枯藤纏繞的老樹枝頭,幾只烏鴉守在巢邊『哇哇』怪叫」,就將一幅蕭瑟肅殺的深秋景緻展現在讀者眼前,緊緊扣住了讀者的心弦。 「藤」、「樹」、「鴉」,本是郊野司空見慣的景物,並無特別之處,可一旦與「枯」、「老」、「昏」結合匹配,一股蕭瑟肅殺之氣立即從字里行間油然升起,籠罩在讀者心頭,再加上平仄的轉換與音韻的配合,「平平—仄仄—平平—」,兩字一頓,語調由低轉高,再由高轉低,「枯、老、昏」依次遞進,緊壓過來,讓人頓感氣息閉塞,真有喘不過氣來的感覺。 「小橋流水人家,」詩人筆鋒一轉,讀者的視線也跟著帶向遠方,一組充滿和平安詳生活氣息的圖畫展現在我們面前,我們高度緊張的情緒也因此一緩,長長地吐出一口氣來。這既是對遠處風景的詩意描繪,也表現了漂泊的詩人對悠閑恬靜的田園生活的嚮往與渴望。在平仄的運用上,採用了「仄平—平仄—平平—」的組合方式,語調也因平仄的轉換而顯得歡快與和緩起來。「小橋流水人家」也因此而成為描寫詩意的田園生活的千古絕句。 「古道西風瘦馬。」詩人筆鋒一收,又將我們從美好的憧憬與嚮往中拉回到無奈的現實里來:古道蕭索、西風凋零、瘦馬宛然,無論情願不情願,喜歡不喜歡,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浪跡天涯的孤行苦旅還得繼續。「仄仄—平平—仄仄—」,音聲一變,氣息也由舒緩再次轉為短促,顯示出詩人的激憤的情緒,我們的心情也不由自主地跟著緊張起來。 「夕陽西下—,」「平平平仄——」我們的心再次被詩人揪起來:落日西逝,暮靄籠罩,顛沛勞頓的詩人今夜會宿在何處?明日還將去往何方? 「斷腸人在天涯。」 詩人此時愁苦之情溢於言表,是一種濃濃的離愁才下眉頭,又上心頭,所以「仄平平—仄平平——」詩人發出一聲仰天浩嘆,就此作結。 「傷心的旅人,在遙遠的異鄉漂泊流浪。」是傷心?是孤寂?是悲哀?是無助?還是無奈?又似乎是兼而有之。這既是詩人對人生際遇的感懷與嗟嘆,也是對當時黑暗現實的有力質問和無情揭露。整首小令初看起來,純用白描手法,仔細揣摩,卻又滿是比喻象徵。用詞之精煉准確,結構之精緻巧妙,寓意之深刻廣泛,實為罕見。
這首小令寓情於景,生動的表現了一個長期流落異鄉的人的悲哀。這首小令句法別致,前三行全由名詞性片語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義豐。 「斷腸」二字為詩眼。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這首小令寄情於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過眾多自然景物的鮮明形象,濃重的深秋色彩,刻畫得淋漓盡致。

閱讀全文

與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五課翻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