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學習七年級下冊語文,應該下載什麼
《竹影》教案安徽省廣德縣獨山中學吳昊教學目標:1、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領會藝術和美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2、初步了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教學重點: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領會藝術和美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教學難點:體會中國畫與西洋畫的不同。教學方法:採用「感知一品讀一遷移—小結」的教學模式,課前讓學生查找收集資料。倡導教師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板書:童真童趣畫竹影藝術體驗讀——品——想——結一、導語有些同學看到我,可能會在心裡說,這個老師怎麼長得這么小巧啊?我的回答是:因為我還保留了一顆童心,一顆熱愛自然熱愛藝術熱愛孩子的童心。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自然有關孩子有關藝術的課文《竹影》。二、、初讀課文a)有多少同學閱讀過這篇文章?請這位沒有讀過的同學猜想一下,這篇文章到底是寫什麼的,是寫景的嗎?是寫人的嗎?還是寫事的?為什麼要以竹影為題呢?b)由於這是篇自讀課文,需要同學們以自己的能力去完成這一課文學習。現在請同學們自由地閱讀課文,可以朗讀、可以默讀、可以掃讀等,只要是自己喜歡,怎樣的閱讀方式都可以。不動筆墨不讀書,請同學們在讀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不明白的詞可以做下標記,並把自己認為寫的好的地方,或是和你產生了共鳴的地方,作下標記,可以劃線,可以作批註,簡要地記錄下你讀書時的情感體驗。讀完了,我還想請同學們對這篇文章進行簡單的概括。c)同學們讀得很仔細,現在請你們中說話最精練最簡短的同學來概括這篇文章。他概括得好不好呢?你來評價一下吧,你認為怎麼概括才又簡短又深刻呢。可不可以用更簡練的詞語來概括呢?(這篇文章以幾個少年描描畫畫的游戲,,及爸爸給我們講畫畫的知識,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三、品味文章一個蘋果兩個人分,一個蘋果只剩下半個。而一種思想兩個人分,一種思想會變成兩種。現在請同學們將你讀到的記下的與同學們一起分享。學生們讀一讀自己劃的好句子,或是自己作的批註。他們可能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1、文章對孩子們的活動寫得很有童趣很真實:如:弟弟發現一個只有孩子才能注意的問題:………成年人也許不會注意這樣的事情,誰又有這樣的細心這樣的時間去注意月光下的人影頭上冒出煙氣?這樣的問題成年人聽了,也許不以為然地一笑了之,而孩子們卻會追根究底的。大家爭論了一會兒,沒有解決。如果成年人爭論一個問題,一定會水落石出的。華明的注意略去了轉向了別處,水門汀上熱心地描寫自己的影。如果是成年人一定挨批評,做事三分鍾熱情,但是孩子的天性如此,他們對世界如此好奇,不可能要求他們像成年人那樣專注某件事。搞不明白不一定非弄明白,吸引他們的事多著呢。作者把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寫得真實恰當。作者並沒有一味地寫孩子新一輪的熱情,他們用木炭描這些天然的國畫,並聯想到平時見到的畫圖。孩子由童心童趣,不由得走到藝術的殿堂門口。於是領路人——爸爸出現了,他給孩子們講了一番中國畫的藝術特徵,因勢利導地給孩子們上了一堂藝術入門課。2、一些句子很生動,也是用孩子的眼光用藝術的眼光來看待景物。略見教參.3、爸爸很會引導。經過爸爸的引導,你了解了哪些繪畫的知識?(1)爸爸沒有批評他們在水門汀上畫畫,而是引導他們走進藝術的殿堂。爸爸和他們一起畫畫。(2)爸爸在講中國畫和西洋畫的時候,打了個比方,「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講授二者的區別:西洋畫注重寫實,畫人則要按解剖學來畫,畫景要畫出立體感,而中國畫則不講究這些,畫人,則張揚人物的特點,畫景則山水重重疊疊,象是飛機中所見的,而且又不是一時所見,卻是飛來飛去,飛上飛下,幾次所看見的。想到哪畫到哪。而且很多中國畫只有寥寥數筆,卻傳達出畫者深刻的思想和感情。所以,西洋畫更講究形式,畫出的畫和照片一模一樣,而中國畫講究神似,如做文章一樣,只突出主題)(1)爸爸在講中國畫時,沒有用專業的術語,也沒有長篇大論,只是用了幾句話就概括了竹畫也是中國畫的要點:講究畫意(竹葉的方向、疏密、濃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體等)表現著一種美的姿態,一種活的神氣。(2)請繪畫最好的同學上黑板畫一幅竹影,大家按課文中的標准評價。4、你還在文中讀到了什麼?為什麼以竹影呢?意境很美。幾個小夥伴,借著月光畫竹影,你一筆,我一筆,參參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幾分中國畫的意味。藝術和美就蘊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動中。四、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快樂的童年,也做過許多充滿童趣的游戲。但當時沒能像作者那樣從中獲得藝術美的體驗,所以大多已成了過眼煙雲,學了這篇文章,你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你兒時做過的哪一個充滿童稚的游戲也是可以讓你獲得類似的發現、體驗的後來它發芽成長了嗎五、學習語文,很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善於小結。現在我們請同學們將自己在這節課中所學的所想的小結在作業中。作業一:用一句話概括這節課的收獲。再分項寫出從內容上、思想上、寫法上的體會。作業二:課後自己進行一次藝術上的創造,將自己的創造的過程、體驗用語言表達出來。字數300左右。六.結全文。這節課,我們運用了:讀——品——想——結的方法,自己學習了這篇散文。以後,同學們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學習課本上的自讀課文、課外書上的美文。至於文中的一些細小的知識點如作家作品介紹,詞語解釋等,請同學們課後自己查資料,互相交流。最後,引用一下豐子愷在《藝術三昧》中的話來結束這節課:宇宙是一大藝術。人何以只知鑒賞書畫的小藝術,而不知鑒賞宇宙的大藝術呢?人何以不拿看書畫的眼來看宇宙呢?師:同學們喜歡猜謎嗎我們來猜個謎語: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頭,燈前月下跟你走,就是從來不開口。(影子。)請同學們再來聽首兒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後:影子是個小黑狗,常常跟著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個好朋友,常常陪著我。每當我們唱起這樣的兒歌,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兒時的夥伴玩影子、玩各種有趣的游戲,從中獲得了對生活的美好體驗。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於影子的文章—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學習對同學們有所啟發。(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猜謎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充滿童稚的兒歌,更能激發他們對童年趣事的美好回憶,以此為切入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與學習本文的熱情,為下面環節的作一個良好的心理准備。)二、作者介紹(學生交流收集的豐子愷的資料,講述有關作者生活創作的故事。)師:豐子愷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在繪畫、散文創作方面成就頗豐,這些成就與他從小就愛在生活中去發現、思考是分不開的。下面,就讓我們從閱讀作者的文章開始,走近豐子愷。(用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作者,突破傳統的介紹方式,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也檢驗了課前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三、自由朗讀,整體感知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配以輕音樂,學生輕聲朗讀。學生回答有因難,教師可提示,文題是「竹影」,它是以寫景為主,還是以寫人物活動為主)明確:敘述幾個少年描竹影的充滿童真、童趣的游戲。從中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從中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朗讀是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過自讀,學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寫作意圖,為品讀課文作好鋪墊。)四、品味朗讀,體驗童趣童心是天真爛漫的,童趣是發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戲,卻有了藝術美的發現。那麼,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最生動地表現了童趣找出來,有感情地朗讀。(學生找到後在小組內朗讀,然後教師點名朗讀得好的學生示範朗讀,也可鼓勵學生自告奮勇來朗讀。)(「課程標准」中要求學生「對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在品讀交流中,讓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引起共鳴,產生的火花,當學生有了心得之後,讀相關的語段時感情就會充沛、真摯。教師對學生的朗讀應鼓勵、肯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五、拓展欣賞在一位獨具慧心的藝術啟蒙人「爸爸」的引領下,「我」和夥伴們從一次無意的游戲,走進了藝術的殿堂,並領略了中國畫與西洋畫各自的魅力。下面讓我們借這次語文課。也來簡單欣賞一下東西方文化不同的藝術魅力。(多媒體展示幾幅中國畫和西洋畫,配音樂。)(中國畫與西洋畫的區別,是一個很專一的理論,教師如果過多解釋,反而會「越描越黑」。藉助多媒體的視聽效果,加以音樂的陪襯,學生憑借自身的審美力、想像力,去感悟藝術的美。同時,擴充藝術的欣賞內容,也增加了語文課的容量,使學生得到藝術的熏陶,有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六、口語交流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快樂的童年,也做過許多充滿童趣的游戲。但當時沒能像作者那樣從中獲得藝術美的體驗,所以大多已成了過眼煙雲,學了這篇文章,你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你兒時做過的哪一個充滿童稚的游戲也是可以讓你獲得類似的發現、體驗的後來它發芽成長了嗎(語文學習要基於教材,但又不能僅局限於教材,應向生活延伸。由童年的游戲引發的體驗,應避免圍繞竹子品格的空洞的說教,而應注重對藝術發現的認識,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引導,對學生自身修養的培養。)七、課堂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用一句話來歸納一下你的感受、收獲嗎(學生回答,教師歸納演示板書。)藝術並非是高不可攀的東西,它就蘊含在孩子們童稚的游戲中。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擁有一顆童心,你就能擁有陽光般的快樂;只要你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你就會發現在平凡的生活中,美無處不在。羅丹也曾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希望同學們能走進生活這個語文大課堂,用你們的慧眼去發現、去描繪、去贊美生活的美。(學要有所得。大家的合作交流,觸動了學生的靈魂,就能讓學生說出自己最深的體會,教師的寄語,讓課堂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同時,讓學生由課堂走入生活去進行語文學習,拓寬了語文課堂的寬度。)
㈡ 初一下冊語文18課竹影課後第三題 寫你童年時玩的一種游戲(100字以上)
童趣是什麼?是樹上的蟬,是水中的蛙,是牧笛的短歌,是夥伴的迷藏…….總之,童年是無憂無慮的,幸福美好的。每當我繪聲繪色的回想起童年時代的趣事時,臉上總泛器紅潤的光彩。畢竟,那往事就像潺潺的流水聲在我心中旋繞,一旦迸發就是那麼滔滔不絕…….
在我5歲的時候,媽媽把我帶到奶奶家去,奶奶是住在鄉下的,所以那裡有很多人從這個村子到那個村子的時候騎著馬去,我看了很羨慕,也想騎馬試試,但是馬背太高了,我上不去,我正想辦法上去的時候,正好看見了奶奶在喂豬,我覺得豬個子小,上去時容易,見奶奶喂完豬一進屋,我就上豬窩,把門打開了便進去選了一頭豬騎上便往外跑,奶奶看見了,趕忙跑出來叫我,我看見奶奶,想讓豬停下,但是停不下來了。豬跑進奶奶的菜園里,裡面的黃瓜、柿子……都被豬踩斷了,我也被果樹的樹枝刮破了手、肚皮,這回奶奶可抓住了這頭豬,奶奶把豬趕進窩之後,說我太調皮了,連豬也敢騎。
還有一次是在我七歲的時候,我剛學會騎自行車。那時我不太會騎,我和媽媽騎著自行車去廣場玩,那裡有很大的空間。我便在那裡騎自行車,越騎越快,突然看見從前面有一個大人騎著自行車過來,因為騎的太快了,剎不住車了,眼看就要撞上了,媽媽也在叫我,我想:「要是撞上了,我也會受傷,我也不太會騎,要是拐過去摔倒了怎麼辦?」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這時我突然想起來:「跳下車子,肯定沒事」我跳下了車子,我沒有受傷,但是我的車子跟那個人給撞上了。 每當我回憶起這些,總是「咯咯」地笑,笑得那麼甜蜜,那麼燦爛。彷彿一切令人魂牽夢系的往事歷歷重現。我繼續想著年少時如詩歲月,夢幻的季節……我想,童年就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永不消失……
㈢ 七年級下冊語文文科愛好者《竹影》答案,幫幫忙啊!😭😭
《竹影》閱讀練習(含答案)
「馬的確難畫,竹有什麼難畫呢?照我們現在這種描法,豈不很容易又很好看嗎?」「容易固然容易;但是這么『依樣畫葫蘆』,終究缺乏畫意,不過好玩罷了.畫竹不是照真竹一樣描,須經過選擇和布置.畫家選擇竹的最好看的姿態,巧妙地布置在紙上,然後成為竹的名畫.這選擇和布置很困難,並不比畫馬容易.畫馬的困難在於馬本身上,畫竹的困難在於竹葉的結合上.粗看竹畫,好像只是墨筆的亂撇,其實竹葉的方向、疏密、濃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體,都要講究.所以在中國畫法上,竹是一專門部分.平生專門研究畫竹的畫家也有.」
「竹為什麼不用綠顏料來畫,而常用墨筆來畫呢?用綠顏料撇竹葉,不更像嗎?」「中國畫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畫那樣畫得同真物一樣.凡畫一物,只要能表現出像我們閉目回想時所見的一種神氣,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符號只要用墨筆就夠了.原來墨是很好的一種顏料,它是紅黃藍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畫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實包羅三原色,即包羅世界上所有的顏色.故墨畫在中國畫中是很高貴的一種畫法.故用墨來畫竹,是最正當的.倘然用了綠顏料,就因為太像實物,反而失卻神氣.所以中國畫家不喜歡用綠顏色畫竹;反之,卻喜歡用與綠相反的紅色來畫竹.這叫做『朱竹』,是用筆蘸了硃砂來撇的.你想,世界上哪有紅色的竹?但這時候畫家所描的,實在已經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種美的姿勢,一種活的神氣,所以不妨用紅色來描.」爸爸說到這里,丟了手中的木炭,立起身來結束說:「中國畫大都如此.我們對中國畫應該都取這樣的看法.」
1.《竹影》選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是________家、________家.
2.課文中特地提到的善於畫竹的畫家是[ ]
A.趙子昂 B.趙孟頫 C.徐悲鴻 D.管夫人
3.第一節「依樣畫葫蘆』上的引號表示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
4.「依樣畫葫蘆」的文中義是________
5.第一節加粗的「平生」能否刪去?為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說「西洋畫」像________,「中國畫」像________.「西洋畫」的特點是注重(用兩個字回答):________;「中國畫」的特點是注重(用兩個字回答):________.
7.中國畫家不喜歡用綠顏料畫竹的原因是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二節「中國畫大都如此」中的「大都」揭示了什麼意蘊?請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二節加粗的「之」的意思是________;加粗的「此」指代的內容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選文主要運用________描寫,主要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11.第一節、第二節有聯系也有區別.其區別是:______________
12.用兩個成語來形容文中父親的話,它們是________、________.
附答案:
1.豐子愷文集(藝術卷) 豐子愷 豐潤 現代畫 散文 2.D 3.引用 照葫蘆的樣子畫葫蘆.比喻單純模仿,不加改變.4.照著真竹描畫竹子.(註:聯繫上下文,此處只指畫竹子,不指畫馬) 5.不能.「平生」這個詞突出研究畫竹所費時間長、難度大.6.照相 符號 形似 神似 7.因為倘然用了綠顏料,因為太像實物,反而失卻神氣.8.「大都」說明中國畫絕大部分追求美的姿勢,活的神氣,但也有一小部分例外.這樣說留有餘地,十分准確.9.喜歡用綠顏色畫竹 中國畫注重畫美的姿態和活的神氣 10.語言 父親談對中國畫的看法 11.第一段側重寫父親談畫竹與畫馬的區別,第二段側重寫父親談中國畫與西洋畫的區別.12.因勢利導 循循善誘
㈣ 七年級下冊語文18課竹影課後生字詞注音
撇
piē
意思:
丟開,拋棄:~開。~棄。
由液體表面舀取:熬粥時把沫兒~掉。
piě
意思:
1. 平著向前扔:~手榴彈。
2. 漢字筆形之一,由上向左而斜下。
3. 像漢字的撇形的:~嘴。兩~黑眉。
蘸
zhàn
意思;
1. 用物沾染液體 [dip in]脫了衣裳,坐在石上,把七尺混天綾放在水裡,蘸水洗澡。——《封神演義》
2. 又如:蘸甲(斟酒滿杯,手端酒杯時,指甲沾到酒。比喻暢飲);大蔥蘸醬
3. 在液體、粉末或糊狀的東西里沾一下就拿出來:~水鋼筆。~糖吃。
幽暗
yōu àn
意思:
昏暗
《竹影·豐子愷》:「一種幽暗的光彌漫在窗際,彷彿電影中的一幕。」
愜意
qiè yì
意思:
心裡滿足而感到暢快。
疏密
shū mì
意思:
稀疏與稠密,疏密不勻地排列;疏遠與親密,不間疏密;鬆散與堅密。
包羅
bāo luó
意思:
包括(指大范圍):民間藝術~甚廣,不是三言兩語所能說完的。
硃砂
zhū shā
意思:
硫化物類礦物辰砂族辰砂,主要含硫化汞(HgS)。
口頭禪
kǒu tóu chán
意思:
原指有的禪宗和尚只空談禪理而不實行,也指借用禪宗常用語作為談話的點綴。今指經常掛在口頭的詞句。
參差不齊
cēn cī bù qí
意思:
參差:長短、大小不齊。又引申為有差別,不一致。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齊。不用於時間等。
㈤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同步答案
《竹影》是豐子愷散文作品中一篇內涵深刻、耐人尋味的佳作,全文敘述幾個小夥伴,借著月光,在自家的"水門汀"上游戲,描畫映著的竹影,你一筆,我一畫,竟然有幾分中國畫的意味。孩子的游戲,在成年人眼裡也許不屑一頤,但在豐子愷的眼裡就有了非比尋常的意義。也許,藝術和美就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竹影》為我們指出了只要留心自己的生活,即使看似天真的游戲,有時也會給人們帶來無窮的受。- 《竹影》教案
安徽省廣德縣獨山中學 吳昊
教學目標:1、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領會藝術和美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
2、初步了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教學重點: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領會藝術和美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
教學難點:體會中國畫與西洋畫的不同。
教學方法:
採用「感知一品讀一遷移—小結」的教學模式,課前讓學生查找收集資料。倡導教師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板書:
童真童趣
畫竹影
藝術體驗
讀——品——想——結
一、 導語
有些同學看到我,可能會在心裡說,這個老師怎麼長得這么小巧啊?我的回答是:因為我還保留了一顆童心,一顆熱愛自然熱愛藝術熱愛孩子的童心。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自然有關孩子有關藝術的課文《竹影》。
二、 、初讀課文
a) 有多少同學閱讀過這篇文章?請這位沒有讀過的同學猜想一下,這篇文章到底是寫什麼的,是寫景的嗎?是寫人的嗎?還是寫事的?為什麼要以竹影為題呢?
b) 由於這是篇自讀課文,需要同學們以自己的能力去完成這一課文學習。現在請同學們自由地閱讀課文,可以朗讀、可以默讀、可以掃讀等,只要是自己喜歡,怎樣的閱讀方式都可以。
不動筆墨不讀書,請同學們在讀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不明白的詞可以做下標記,並把自己認為寫的好的地方,或是和你產生了共鳴的地方,作下標記,可以劃線,可以作批註,簡要地記錄下你讀書時的情感體驗。讀完了,我還想請同學們對這篇文章進行簡單的概括。
c) 同學們讀得很仔細,現在請你們中說話最精練最簡短的同學來概括這篇文章。
他概括得好不好呢?你來評價一下吧,你認為怎麼概括才又簡短又深刻呢。可不可以用更簡練的詞語來概括呢?
(這篇文章以幾個少年描描畫畫的游戲,,及爸爸給我們講畫畫的知識,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
三、 品味文章
一個蘋果兩個人分,一個蘋果只剩下半個。而一種思想兩個人分,一種思想會變成兩種。現在請同學們將你讀到的記下的與同學們一起分享。
學生們讀一讀自己劃的好句子,或是自己作的批註。他們可能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1、 文章對孩子們的活動寫得很有童趣很真實:
如:弟弟發現一個只有孩子才能注意的問題:………成年人也許不會注意這樣的事情,誰又有這樣的細心這樣的時間去注意月光下的人影頭上冒出煙氣?這樣的問題成年人聽了,也許不以為然地一笑了之,而孩子們卻會追根究底的。大家爭論了一會兒,沒有解決。
如果成年人爭論一個問題,一定會水落石出的。華明的注意略去了轉向了別處,水門汀上熱心地描寫自己的影。如果是成年人一定挨批評,做事三分鍾熱情,但是孩子的天性如此,他們對世界如此好奇,不可能要求他們像成年人那樣專注某件事。搞不明白不一定非弄明白,吸引他們的事多著呢。作者把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寫得真實恰當。
作者並沒有一味地寫孩子新一輪的熱情,他們用木炭描這些天然的國畫,並聯想到平時見到的畫圖。孩子由童心童趣,不由得走到藝術的殿堂門口。於是領路人——爸爸出現了,他給孩子們講了一番中國畫的藝術特徵,因勢利導地給孩子們上了一堂藝術入門課。
2、 一些句子很生動,也是用孩子的眼光用藝術的眼光來看待景物。
略見教參.
3、 爸爸很會引導。經過爸爸的引導,你了解了哪些繪畫的知識?
(1)爸爸沒有批評他們在水門汀上畫畫,而是引導他們走進藝術的殿堂。爸爸和他們一起畫畫。
(2)爸爸在講中國畫和西洋畫的時候,打了個比方,「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講授二者的區別:西洋畫注重寫實,畫人則要按解剖學來畫,畫景要畫出立體感,而中國畫則不講究這些,畫人,則張揚人物的特點,畫景則山水重重疊疊,象是飛機中所見的,而且又不是一時所見,卻是飛來飛去,飛上飛下,幾次所看見的。想到哪畫到哪。而且很多中國畫只有寥寥數筆,卻傳達出畫者深刻的思想和感情。所以,西洋畫更講究形式,畫出的畫和照片一模一樣,而中國畫講究神似,如做文章一樣,只突出主題)
(1) 爸爸在講中國畫時,沒有用專業的術語,也沒有長篇大論,只是用了幾句話就概括了竹畫也是中國畫的要點:講究畫意(竹葉的方向、疏密、濃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體等)表現著一種美的姿態,一種活的神氣。
(2) 請繪畫最好的同學上黑板畫一幅竹影,大家按課文中的標准評價。
4、你還在文中讀到了什麼?為什麼以竹影呢?
意境很美。幾個小夥伴,借著月光畫竹影,你一筆,我一筆,參參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幾分中國畫的意味。藝術和美就蘊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動中。
四、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快樂的童年,也做過許多充滿童趣的游戲。但當時沒能像作者那樣從中獲得藝術美的體驗,所以大多已成了過眼煙雲,學了這篇文章,你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你兒時做過的哪一個充滿童稚的游戲也是可以讓你獲得類似的發現、體驗的?後來它發芽成長了嗎?
五、學習語文,很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善於小結。現在我們請同學們將自己在這節課中所學的所想的小結在作業中。
作業一:用一句話概括這節課的收獲。再分項寫出從內容上、思想上、寫法上的體會。
作業二:課後自己進行一次藝術上的創造,將自己的創造的過程、體驗用語言表達出來。字數300左右。
六.結全文。這節課,我們運用了:讀——品——想——結的方法,自己學習了這篇散文。以後,同學們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學習課本上的自讀課文、課外書上的美文。至於文中的一些細小的知識點如作家作品介紹,詞語解釋等,請同學們課後自己查資料,互相交流。最後,引用一下豐子愷在《藝術三昧》中的話來結束這節課:宇宙是一大藝術。人何以只知鑒賞書畫的小藝術,而不知鑒賞宇宙的大藝術呢?人何以不拿看書畫的眼來看宇宙呢?
師:同學們喜歡猜謎嗎?
我們來猜個謎語: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頭,燈前月下跟你走,就是從來不開口。(影子。)
請同學們再來聽首兒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後:影子是個小黑狗,常常跟著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個好朋友,常常陪著我。
每當我們唱起這樣的兒歌,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兒時的夥伴玩影子、玩各種有趣的游戲,從中獲得了對生活的美好體驗。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於影子的文章—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學習對同學們有所啟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猜謎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充滿童稚的兒歌,更能激發他們對童年趣事的美好回憶,以此為切入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與學習本文的熱情,為下面環節的展開作一個良好的心理准備。)
二、作者介紹
(學生交流收集的豐子愷的資料,講述有關作者生活創作的故事。)
師:豐子愷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在繪畫、散文創作方面成就頗豐,這些成就與他從小就愛在生活中去發現、思考是分不開的。下面,就讓我們從閱讀作者的文章開始,走近豐子愷。(用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作者,突破傳統的介紹方式,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也檢驗了課前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
三、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配以輕音樂,學生輕聲朗讀。學生回答有因難,教師可提示,文題是「竹影」,它是以寫景為主,還是以寫人物活動為主?)
明確:敘述幾個少年描竹影的充滿童真、童趣的游戲。從中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從中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
(朗讀是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過自讀,學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寫作意圖,為品讀課文作好鋪墊。)
四、品味朗讀,體驗童趣
童心是天真爛漫的,童趣是發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戲,卻有了藝術美的發現。那麼,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最生動地表現了童趣?找出來,有感情地朗讀。
(學生找到後在小組內朗讀,然後教師點名朗讀得好的學生示範朗讀,也可鼓勵學生自告奮勇來朗讀。)
(「課程標准」中要求學生「對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在品讀交流中,讓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引起共鳴,產生更多的火花,當學生有了心得之後,讀相關的語段時感情就會充沛、真摯。教師對學生的朗讀應鼓勵、肯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五、拓展欣賞
在一位獨具慧心的藝術啟蒙人「爸爸」的引領下,「我」和夥伴們從一次無意的游戲,走進了藝術的殿堂,並領略了中國畫與西洋畫各自的魅力。下面讓我們借這次語文課。也來簡單欣賞一下東西方文化不同的藝術魅力。
(多媒體展示幾幅中國畫和西洋畫,配音樂。)
(中國畫與西洋畫的區別,是一個很專一的理論,教師如果過多解釋,反而會「越描越黑」。藉助多媒體的視聽效果,加以音樂的陪襯,學生憑借自身的審美力、想像力,去感悟藝術的美。同時,擴充藝術的欣賞內容,也增加了語文課的容量,使學生得到藝術的熏陶,有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
六、口語交流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快樂的童年,也做過許多充滿童趣的游戲。但當時沒能像作者那樣從中獲得藝術美的體驗,所以大多已成了過眼煙雲,學了這篇文章,你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你兒時做過的哪一個充滿童稚的游戲也是可以讓你獲得類似的發現、體驗的?後來它發芽成長了嗎?
(語文學習要基於教材,但又不能僅局限於教材,應向生活延伸。由童年的游戲引發的體驗,應避免圍繞竹子品格的空洞的說教,而應注重對藝術發現的認識,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引導,對學生自身修養的培養。)
七、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用一句話來歸納一下你的感受、收獲嗎?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演示板書。)
藝術並非是高不可攀的東西,它就蘊含在孩子們童稚的游戲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擁有一顆童心,你就能擁有陽光般的快樂;只要你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你就會發現在平凡的生活中,美無處不在。羅丹也曾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希望同學們能走進生活這個語文大課堂,用你們的慧眼去發現、去描繪、去贊美生活的美。
(學要有所得。大家的合作交流,觸動了學生的靈魂,就能讓學生說出自己最深的體會,教師的寄語,讓課堂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同時,讓學生由課堂走入生活去進行語文學習,拓寬了語文課堂的寬度。)
㈥ 人教版初一下冊語文18課竹影課後練習題答案
【《竹影》課後練習題】:
一、語言積累與運用(28分)
1、下列字的注音都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幽暗(yōu) 藤椅(téng) 愜意(xiá) 手癢(yǎng)
B、徘徊(huái) 參差(chā) 橫幅(fú) 花瓣(bàn)
C、閃爍(shuò) 疏密(shū) 硃砂(shā) 蘸水(zhàn)
D、亂撇(piē) 一縷(lǚ) 彌漫(mí) 立軸(zhú)
2、下列有錯別字的兩項是( )(4分)
A、 也許,藝術和美就蘊涵在孩子的童稚活動中。
B、 那根竹跟了他的動作而發抖,上面的竹葉作出簫簫的聲音來。
C、 竹影漸漸與地上描著的木炭線相分離,現出參差不齊的樣子來,好像脫了板的印刷。
D、課文寫「我」和小夥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滿童趣。
3、下列詞語解釋全都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①幽暗:昏暗。
②坐不牢:坐不穩。
③愜意:心裡很高興。
④疏密:指距離不遠不近。
⑤包羅:包括(指大范圍)。
⑥參差不齊:長短高低不齊;不一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4、依次填入橫線的語句順序恰當的一項是( )(3分)
畫馬的困難在於馬本身上,畫竹的困難在於竹葉的結合上。
①所以在中國畫法上,竹是一專門部分。
②粗看畫竹,好像只是墨筆的亂撇。
③平生專門研究畫竹的畫家也有。
④其實竹葉的方向、疏密、濃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體,都要講究。
A、③①④ B、④②③① C、①③④② D、②④①③
5、下列句子沒有運用比喻的一項是( )(2分)
A、 門口一個黑影出現,好像一隻立起的青蛙,向我們跳將過來。
B、 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變成寒色,由長音階(大音階)變成短音階(小音階)了。
C、 凡畫一物,只要能表現出像我們閉目回想時所見的一種神氣,就是佳作了。
D、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
6、最後爸爸「立起身來結束說:『中國畫大都如此……』」。下面不屬於「如此」的一項是( )(3分)
A、 中國畫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畫那樣畫得同真的一樣。
B、 凡畫一物,只要能表現出像我們閉目回想時所見的一種神氣,就是佳作了。
C、 中國畫像符號。
D、畫竹只要照真竹一描,大多數成為竹的名畫。
7、指出下列說法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5分)
⑴《竹影》以幾個少年描描畫畫的游戲,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 )
⑵本文中,作者把孩子的心理寫得真實恰當,語言通俗易懂。應為描寫細致生動,意境清雅。全文於充滿童趣的孩子的游戲中滲透著濃濃的藝術氣息。( )
⑶中國畫中有「朱竹」,是因為在中國有一種特殊的竹子,它是紅色的。( )
⑷「一種幽暗的光彌漫在窗際,彷彿電影中的一幕。」這句話寫出了黃昏時分光線漸弱的變化過程,「彌漫」一詞用動態的形式表現光的朦朧。富於變化,充滿美感。( )
⑸「天空好像一盞乏了油的燈,紅光漸漸地減弱。」這句話用比喻的手法,把太陽落下去後天空慢慢變暗的情景表現得十分形象。( )
8、填空(5分)
「藝術和美往往就蘊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動中」,這是 (作者)的《 》一文所傳達的題旨。與此類似,我們學過沈復的《 》就是通過嬉蚊和 兩件趣事的描述,反映兒時從童稚活動中獲得的 。
二、整體感悟(10分)
1、本文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5分)
2、有人認為文章前半部分與中國畫無關,是「多餘之筆」,對此你有什麼看法?(5分)
三、課文精彩語段閱讀題(18分)
「唉,你們愜意得很!這椅子給我坐的?」他不待我們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劇烈地搖著他的兩腳。椅子背所靠的那根竹,跟了他的動作而發抖,上面的竹葉作出蕭蕭的聲音來。這引起了三人的注意,大家仰起頭來向天空看。月亮已經升得很高,隱在一叢竹葉中。竹葉的搖動把她切成許多不規則的小塊,閃爍地映入我們的眼中。大家贊美了一番之後,我說:「我們今晚幹些什麼呢?」弟弟說:「我們談天吧,我先有一個問題給你們猜:細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頭上出煙氣。這是什麼道理?」我和華明都不相信,於是大家走出竹林外,蹲下來看水門汀上的人影。我看了好久,果然看見頭上有一縷一縷的細煙,好像漫畫里所描寫的動怒的人。「是口裡的熱氣吧?」「是頭上的汗水在那裡蒸發吧?」大家蹲在地上爭論了一會兒,沒有解決。華明的注意力卻轉向了別處,因從身邊摸出一枝半寸長的鉛筆來,在水門汀熱心地描寫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來一看,真像一隻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徘徊之間,我們同時發現了映在水門汀上的竹葉的影子,同聲地叫起來:「啊!好看啊!中國畫!」華明就拿半寸長的鉛筆去描。弟弟手癢起來,連忙跑進屋裡去拿鉛筆。我學他的口頭禪喊他:「對起,對起,給我也帶一枝來!」不久他拿了一把木炭來分送我們,華明就收藏了他那半寸長的法寶,改用木炭來描。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門汀上參參差差地描出許多竹葉來……
1.從敘事的角度看,這段文字主要寫「我」和小夥伴 ,生動地表明 往往就蘊涵在孩子的童稚活動中。(4分)
2.月亮已經升得很高,隱在一叢竹葉中。竹葉的搖動把她切成許多不規則的小塊,閃爍地映人我們的眼中。」句中的「隱」字有怎樣的意味?(4分)
3.童心是天真爛漫的。文中最能表現童趣的情節是什麼?(4分)
4.文中說爭論的問題還沒有解決,「華明的注意力卻轉向了別處」「在水門汀上熱心地描寫自己的影」,這說明了什麼?(5分)
四、拓展閱讀題(19分)
畫家有一個6歲的孫女。6歲的孫女叫婷婷,婷婷也喜愛畫畫。
婷婷畫了一棵樹。
他說:「婷婷,你畫的樹不對。」
婷婷說:「怎麼不對呢?」
他說:「樹枝不對。」
婷停說:「樹枝怎麼不對呢?」
他說:「樹枝怎麼能比樹干還粗呢?」
婷婷:「樹枝怎麼不能比樹干還粗呢?」
他說:「那就不是樹了。」
停停說:「不是樹你怎麼說是樹呢?」
他無話可說了。
婷婷畫了一隻兔子。
他說:「婷婷,你畫的那個小兔子不對。」
婷停說:「怎麼不對呢?」
他說:「兔子有紅色的嗎?」
婷婷說:「兔子怎麼會沒有紅色的呢?」
他說:「你見過紅色的兔子嗎?」
婷婷說:「沒見過的就沒有嗎?」
他說:「那就不是兔子了。」
婷婷說:「不是兔子你怎麼說是兔子呢?」
他沒話說了。
婷婷畫了一匹馬。
他說:「婷婷,你畫的馬不對。」
婷婷說:「怎麼不對呢?」
他說:「馬有翅膀嗎?」
婷婷說:「馬沒有翅膀。」
他說:「那你為什麼給馬畫了翅膀呢?」
婷婷說:「我想讓馬長出翅膀來。」
他說:「那就不是馬了。」
婷婷說:「不是馬你怎麼說是馬呢?」
他又沒話說了。
婷婷還畫了一隻老母雞。老母雞產下了一個蛋,那蛋比老母雞還大。婷婷就拿那畫去參加西班牙的一個國際兒童畫展。結果,婷婷得了一等獎。
畫家心裡就犯嘀咕:「這洋人 ?」
1.根據小說旨意,將文中最後一句話補充完整。(3分)
2.從婷婷與爺爺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婷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4分)
3 . 《竹影》中說中國畫有「朱竹」,畫出了美的姿勢和活的神氣。婷婷筆下樹枝比樹干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說明她作畫 。
4.這篇小說表達了怎樣的主題?(4分)
5.本文在表達方式方面很有特點,主要運用 描寫來刻畫人物性格。全文的內容幾乎全部是祖孫兩人的 。(4分)
五、中考題(5分)
1、(2006,雲南省,2分)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教育主管部門要求各大學實行陽光招生。(陽光招生:指公開公平地招生)
B、 為了滿足人們飲食健康的需求,廠家紛紛推出了綠色食品。(綠色食品:指綠顏色的蔬菜)
C、球迷們強烈抗議比賽不公,要求吹黑哨的裁判立即下課。(下課:被免職或主動辭職。)
D、沉溺網路,迷戀韓日漫畫,已成為影響部分中學生健康成長的「心理殺手」。(心理殺手:指對心理健康造成危害的因素)
2、(2006,福州市,3分)烏山上的琵琶亭有一幅對聯,上聯是:一彈流水一彈月。下面最適合作為下聯的一句是( )
A、半入江風半入雲 B、一味清涼上月時
C、二分明月萬梅花 D、三月細雨春嫵媚
六、探究性學習(10分)
閱讀下面的材料,說說你有什麼發現,寫出你探究的結果。
一個村裡出來打工的3個人,同時在一個建築工地打工。
小李每天按部就班地和著灰沙,回到工棚,倒頭便睡。
小王每天干著手裡的活兒,一有空兒就去看師傅們砌磚,慢慢地也拿起了瓦刀,當上
了二手師傅。
小張注視著每一道工序,經常在幹活之餘,到各個工序打聽、了解各種工序的情況,了解管理的方法、材料的價格。
3年後,小李還是在建築工地和灰拉沙,一臉的疲憊。小王當上了工地的師傅,而且
成了包工頭。
小張坐著汽車,在各個工地忙碌,他成了建築開發商。
(選自《雜文月刊》2004年第6期)
七、綜合性學習(10分)
文中多次出現了月亮,請你以所積累的知識,寫幾個帶「月」的詩句。(不少於5句,最好寫出詩句的作者)。
【參考答案】:
1、C 點撥:A項中「愜」的讀音應為「qiè」;B項中「差」的讀音應為「cī」;D項中「撇」的讀音應為「piě」;「軸」的讀音應為「zhóu」;
2、BC 點撥:B項中「簫簫」應寫作「蕭蕭」;C項中「板」應寫作「版」。
3、B 點撥:三詞的正確解釋應分別是:坐不牢:坐不住。 愜意:滿意;稱心;舒服。這里指舒服的意思。 疏密:本文中的意思是指距離要合理安排。
4、D 點撥:應認真揣摩句子之間的聯系,尤其要注意句子的關聯詞,如:「其實」承接誰?「所以」又承接誰?仔細一琢磨,排序也就容易了。
5、C
6、D 點撥:ABC三項都是爸爸所講的中國畫的藝術特徵。
7、⑴√ ⑵√ ⑶× ⑷√ ⑸√
8、豐子愷 竹影 童趣 觀蟲斗 物外之趣
二、1、本文寫了「我」和弟弟以及小夥伴華明晚飯後在院子中相聚,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並且在地上描畫人影描畫竹影。後來爸爸的一番話讓「我」對中國畫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悟。 點撥:本題要求從整體感知和把握課文內容。
2、這不是「多餘之筆」。文章前半部分無論描寫景物,還是做游戲,皆與藝術美的欣賞有關,是為引出中國畫的創作規律及藝術特徵作鋪墊。 點撥:文章的內容都是為中心服務的。結合文意理解。
三、1、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 藝術和美 點撥:概括文段的主要內容,理解其主旨。
2、動詞「隱」字,若隱若現,賦予了月亮生命力又使人產生無限遐思,想到美麗的嫦娥。這句描寫,月兒朗照,竹葉輕搖,如同一幅美妙的畫,自然成趣。 點撥:最關鍵的是從擬人方法的運用入手,品出賦予月亮以生命,把靜物寫活了,給人以美的遐思。這樣,便能提高自己的賞析能力。
3、是弟弟提出的一個問題:「細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頭上出煙氣。這是什麼道理?」大家於是先看,然後爭論。這樣的問題,成年人也許不會注意。
4、孩子們的興趣轉移了。孩子的天性如此,做到三分鍾熱情,他們對世界如此好奇,吸引他們的事多著呢。作者把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寫得真實恰當。 點撥:詳見「寫作特點」。
四、1、怎麼跟小孩子沒兩樣呢 點撥:意思對即可。
2、天真率直,機靈可愛。
3、兔子是紅色的 馬長了翅膀 雞蛋比母雞大 想像豐富,稚氣十足。
4、贊揚了兒童不受束縛的思維和豐富的想像力,否定了畫家傳統的思維定勢。 點撥:也可以從別的角度來概括。
5、語言 對話
五、1、B 點撥:綠色食品是指無公害、無污染的安全營養型食品。
2、A 點撥:只有A項形式上對仗工整;內容上意義相關。
六、同一個村子出來,同一個工地打工,3個人的命運卻差別巨大。機會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成功完全取決於你對待生活的態度(行動)。
點撥:注意從三人的不同結果中得出結論。
七、示例:
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②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
③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王昌齡)
④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
⑤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
⑥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
⑦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
⑧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
㈦ 關於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的教案。。。。。。
《竹影》教案
安徽省廣德縣獨山中學 吳昊
教學目標:1、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領會藝術和美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
2、初步了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教學重點: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領會藝術和美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
教學難點:體會中國畫與西洋畫的不同。
教學方法:
採用「感知一品讀一遷移—小結」的教學模式,課前讓學生查找收集資料。倡導教師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板書:
童真童趣
畫竹影
藝術體驗
讀——品——想——結
一、 導語
有些同學看到我,可能會在心裡說,這個老師怎麼長得這么小巧啊?我的回答是:因為我還保留了一顆童心,一顆熱愛自然熱愛藝術熱愛孩子的童心。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自然有關孩子有關藝術的課文《竹影》。
二、 、初讀課文
a) 有多少同學閱讀過這篇文章?請這位沒有讀過的同學猜想一下,這篇文章到底是寫什麼的,是寫景的嗎?是寫人的嗎?還是寫事的?為什麼要以竹影為題呢?
b) 由於這是篇自讀課文,需要同學們以自己的能力去完成這一課文學習。現在請同學們自由地閱讀課文,可以朗讀、可以默讀、可以掃讀等,只要是自己喜歡,怎樣的閱讀方式都可以。
不動筆墨不讀書,請同學們在讀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不明白的詞可以做下標記,並把自己認為寫的好的地方,或是和你產生了共鳴的地方,作下標記,可以劃線,可以作批註,簡要地記錄下你讀書時的情感體驗。讀完了,我還想請同學們對這篇文章進行簡單的概括。
c) 同學們讀得很仔細,現在請你們中說話最精練最簡短的同學來概括這篇文章。
他概括得好不好呢?你來評價一下吧,你認為怎麼概括才又簡短又深刻呢。可不可以用更簡練的詞語來概括呢?
(這篇文章以幾個少年描描畫畫的游戲,,及爸爸給我們講畫畫的知識,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
三、 品味文章
一個蘋果兩個人分,一個蘋果只剩下半個。而一種思想兩個人分,一種思想會變成兩種。現在請同學們將你讀到的記下的與同學們一起分享。
學生們讀一讀自己劃的好句子,或是自己作的批註。他們可能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1、 文章對孩子們的活動寫得很有童趣很真實:
如:弟弟發現一個只有孩子才能注意的問題:………成年人也許不會注意這樣的事情,誰又有這樣的細心這樣的時間去注意月光下的人影頭上冒出煙氣?這樣的問題成年人聽了,也許不以為然地一笑了之,而孩子們卻會追根究底的。大家爭論了一會兒,沒有解決。
如果成年人爭論一個問題,一定會水落石出的。華明的注意略去了轉向了別處,水門汀上熱心地描寫自己的影。如果是成年人一定挨批評,做事三分鍾熱情,但是孩子的天性如此,他們對世界如此好奇,不可能要求他們像成年人那樣專注某件事。搞不明白不一定非弄明白,吸引他們的事多著呢。作者把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寫得真實恰當。
作者並沒有一味地寫孩子新一輪的熱情,他們用木炭描這些天然的國畫,並聯想到平時見到的畫圖。孩子由童心童趣,不由得走到藝術的殿堂門口。於是領路人——爸爸出現了,他給孩子們講了一番中國畫的藝術特徵,因勢利導地給孩子們上了一堂藝術入門課。
2、 一些句子很生動,也是用孩子的眼光用藝術的眼光來看待景物。
略見教參.
3、 爸爸很會引導。經過爸爸的引導,你了解了哪些繪畫的知識?
(1)爸爸沒有批評他們在水門汀上畫畫,而是引導他們走進藝術的殿堂。爸爸和他們一起畫畫。
(2)爸爸在講中國畫和西洋畫的時候,打了個比方,「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講授二者的區別:西洋畫注重寫實,畫人則要按解剖學來畫,畫景要畫出立體感,而中國畫則不講究這些,畫人,則張揚人物的特點,畫景則山水重重疊疊,象是飛機中所見的,而且又不是一時所見,卻是飛來飛去,飛上飛下,幾次所看見的。想到哪畫到哪。而且很多中國畫只有寥寥數筆,卻傳達出畫者深刻的思想和感情。所以,西洋畫更講究形式,畫出的畫和照片一模一樣,而中國畫講究神似,如做文章一樣,只突出主題)
(1) 爸爸在講中國畫時,沒有用專業的術語,也沒有長篇大論,只是用了幾句話就概括了竹畫也是中國畫的要點:講究畫意(竹葉的方向、疏密、濃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體等)表現著一種美的姿態,一種活的神氣。
(2) 請繪畫最好的同學上黑板畫一幅竹影,大家按課文中的標准評價。
4、你還在文中讀到了什麼?為什麼以竹影呢?
意境很美。幾個小夥伴,借著月光畫竹影,你一筆,我一筆,參參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幾分中國畫的意味。藝術和美就蘊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動中。
四、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快樂的童年,也做過許多充滿童趣的游戲。但當時沒能像作者那樣從中獲得藝術美的體驗,所以大多已成了過眼煙雲,學了這篇文章,你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你兒時做過的哪一個充滿童稚的游戲也是可以讓你獲得類似的發現、體驗的?後來它發芽成長了嗎?
五、學習語文,很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善於小結。現在我們請同學們將自己在這節課中所學的所想的小結在作業中。
作業一:用一句話概括這節課的收獲。再分項寫出從內容上、思想上、寫法上的體會。
作業二:課後自己進行一次藝術上的創造,將自己的創造的過程、體驗用語言表達出來。字數300左右。
六.結全文。這節課,我們運用了:讀——品——想——結的方法,自己學習了這篇散文。以後,同學們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學習課本上的自讀課文、課外書上的美文。至於文中的一些細小的知識點如作家作品介紹,詞語解釋等,請同學們課後自己查資料,互相交流。最後,引用一下豐子愷在《藝術三昧》中的話來結束這節課:宇宙是一大藝術。人何以只知鑒賞書畫的小藝術,而不知鑒賞宇宙的大藝術呢?人何以不拿看書畫的眼來看宇宙呢?
師:同學們喜歡猜謎嗎?
我們來猜個謎語: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頭,燈前月下跟你走,就是從來不開口。(影子。)
請同學們再來聽首兒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後:影子是個小黑狗,常常跟著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個好朋友,常常陪著我。
每當我們唱起這樣的兒歌,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兒時的夥伴玩影子、玩各種有趣的游戲,從中獲得了對生活的美好體驗。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於影子的文章—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學習對同學們有所啟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猜謎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充滿童稚的兒歌,更能激發他們對童年趣事的美好回憶,以此為切入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與學習本文的熱情,為下面環節的展開作一個良好的心理准備。)
二、作者介紹
(學生交流收集的豐子愷的資料,講述有關作者生活創作的故事。)
師:豐子愷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在繪畫、散文創作方面成就頗豐,這些成就與他從小就愛在生活中去發現、思考是分不開的。下面,就讓我們從閱讀作者的文章開始,走近豐子愷。(用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作者,突破傳統的介紹方式,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也檢驗了課前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
三、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配以輕音樂,學生輕聲朗讀。學生回答有因難,教師可提示,文題是「竹影」,它是以寫景為主,還是以寫人物活動為主?)
明確:敘述幾個少年描竹影的充滿童真、童趣的游戲。從中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從中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
(朗讀是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過自讀,學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寫作意圖,為品讀課文作好鋪墊。)
四、品味朗讀,體驗童趣
童心是天真爛漫的,童趣是發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戲,卻有了藝術美的發現。那麼,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最生動地表現了童趣?找出來,有感情地朗讀。
(學生找到後在小組內朗讀,然後教師點名朗讀得好的學生示範朗讀,也可鼓勵學生自告奮勇來朗讀。)
(「課程標准」中要求學生「對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在品讀交流中,讓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引起共鳴,產生更多的火花,當學生有了心得之後,讀相關的語段時感情就會充沛、真摯。教師對學生的朗讀應鼓勵、肯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五、拓展欣賞
在一位獨具慧心的藝術啟蒙人「爸爸」的引領下,「我」和夥伴們從一次無意的游戲,走進了藝術的殿堂,並領略了中國畫與西洋畫各自的魅力。下面讓我們借這次語文課。也來簡單欣賞一下東西方文化不同的藝術魅力。
(多媒體展示幾幅中國畫和西洋畫,配音樂。)
(中國畫與西洋畫的區別,是一個很專一的理論,教師如果過多解釋,反而會「越描越黑」。藉助多媒體的視聽效果,加以音樂的陪襯,學生憑借自身的審美力、想像力,去感悟藝術的美。同時,擴充藝術的欣賞內容,也增加了語文課的容量,使學生得到藝術的熏陶,有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
六、口語交流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快樂的童年,也做過許多充滿童趣的游戲。但當時沒能像作者那樣從中獲得藝術美的體驗,所以大多已成了過眼煙雲,學了這篇文章,你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你兒時做過的哪一個充滿童稚的游戲也是可以讓你獲得類似的發現、體驗的?後來它發芽成長了嗎?
(語文學習要基於教材,但又不能僅局限於教材,應向生活延伸。由童年的游戲引發的體驗,應避免圍繞竹子品格的空洞的說教,而應注重對藝術發現的認識,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引導,對學生自身修養的培養。)
七、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用一句話來歸納一下你的感受、收獲嗎?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演示板書。)
藝術並非是高不可攀的東西,它就蘊含在孩子們童稚的游戲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擁有一顆童心,你就能擁有陽光般的快樂;只要你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你就會發現在平凡的生活中,美無處不在。羅丹也曾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希望同學們能走進生活這個語文大課堂,用你們的慧眼去發現、去描繪、去贊美生活的美。
(學要有所得。大家的合作交流,觸動了學生的靈魂,就能讓學生說出自己最深的體會,教師的寄語,讓課堂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同時,讓學生由課堂走入生活去進行語文學習,拓寬了語文課堂的寬度。)觀舞記(教案)
——朗讀教學中的音樂美
教學目標
I知識與能力:
1、積累字詞,以課本「讀一讀,寫一寫」中的為主。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品味文中描寫卡拉瑪姐妹優美舞姿的語句。
II過程與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
2、品讀感悟法
III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初步培養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
教學准備
1.預習課文,掌握「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字詞。
2.師生上網搜集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設想:
初一是學生開始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的時期,但他們的鑒賞能力還是很有限的,教師的引導很有必要。因此我在課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課堂中利用多媒體創造教學情境,以朗讀作品中最富表現力的、能引起學生共鳴的語言為「切入口」,逐步引導學生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感悟作品的思想內涵,從而提高自己的審美素養和審美能力。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注重培養學生協作的精神,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讓學生多想、多說、多做,以學生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付諸實踐貫穿課堂始終。對學生多給予肯定,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對學好語文更有信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以舞導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印度舞蹈。)
1、請同學們用心欣賞這段舞蹈,然後說說你們的感受。(引導觀察舞蹈演員的動作、服裝等方面)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當鼓勵。)
生:這種舞蹈的動作十分優美、歡快,活力四射。
生:演員的動作整齊,十分和諧。
生:手臂非常靈活。時而優柔婉轉,表現出一種柔和;時而剛勁有力,表現出一種生機。
生:身上的服飾很華麗,穿在身上顯得無比動人。
2、過渡:同學們講得都很好。但是如果我們沒有看過這段舞蹈而單憑同學們的描述,我們還是很難相象出印度舞究竟是什麼樣的,我們的語言在這樣的舞蹈面前顯得有些空洞。但大家別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冰心老人的《觀舞記》,相信通過本文的學習,大家會有許多收獲的。(能否開個好頭,是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重要前提。有聲有色的畫面,能渲染氣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導語的設疑,可激發學生的閱讀慾望:冰心會用怎樣的語言來描繪舞蹈藝術呢?這樣學生就能以積極主動的心態開始本課的學習。)二、配樂朗讀,整體感知。
1、學生輕聲自由讀課文,讀時以輕音樂陪襯。
2、朗讀後談初讀體會,各抒己見,教師不要作硬性評定。
3、思考問題:此文是寫給誰的?作者為何要送給他們?(由此問引出:姐妹舞蹈之「美」。)(學生對文本的感知是通過「讀」來完成的。本文語言質朴、明朗而優美蘊含著深厚的感情,輕聲朗讀比大聲朗讀或默讀更容易讓學生入境,獲得豐富的真實感受。各抒己見讓學生發現自我,肯定自我,激起主動說話的慾望。音樂的陪襯熏陶,如催化劑一般,渲染營造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三、品讀課文,賞析揣摩。
1、冰心的描繪,確實讓我們感受到了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之美,那她們的美是一種怎樣的美呢?能否從文中找出兩個字概括?(飛動。)
2、這種美在文中哪些具體語段得到生動的描繪?(16、17、18三個自然段。)(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指導學生用怎樣的感情、語調來朗讀,然後指名一位朗讀能力強的學生示範讀16自然段,接下來男女生分角色讀17、18自然段。初一學生有很強的表現慾望,分角色朗讀能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朗讀的語感。)
3.此時此刻,讓你對這三個自然段作一個選擇,你最喜歡哪一自然段?為什麼?
生:我最喜歡文中16自然段。「她用她的長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間的褶裙,用她細碎的舞步,繁響的鈴聲,輕雲般慢移,旋風般疾轉,舞蹈出詩句里的離合悲歡。」在這句話中作者用簡潔的語言對卡拉瑪姐妹的外貌、衣飾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她的眉毛是修長的,眼睛非常有神、充滿靈性,加上漂亮的衣飾,非常吸引人。
生:我也喜歡文中16自然段。在這段話中,作者不僅對卡拉瑪姐妹的外貌、衣飾進行了描寫,同時還細致刻畫了她的動作,這才是舞蹈的靈魂。她優美的動作與鈴聲的完美配合,正如作者所說「舞蹈出詩句里的離合悲歡」。
生:我喜歡文中17自然段。因為它寫出了卡拉瑪姐妹神情的多變,舞姿的優美。如「顰蹙」「粲然」「嬌羞」「嗔視」,豐富的表情顯示出她們舞蹈技藝的精湛。同時,在句式上採用排比句的形式,使語句讀起來很有韻味。)
生:我喜歡18自然段。這一段也是一個排比句,這段話中的詞語用得非常生動貼切。如「花開瓣顫」,「疾走驚躍」,「高視闊步」。它還用比喻表現了印度舞蹈的特點,以及卡拉瑪姐妹高超的舞蹈技藝。(引導:①這段文章中哪個句子最能表現印度舞蹈的美?「我們發現她們不但是表現的神和人,就是草木禽獸:如蓮花的花開瓣顫,小鹿的疾走驚躍,孔雀的高視闊步,都能形容盡致,盡態極妍!最精彩的是「蛇舞」,頸的輕搖,肩的微顫:一陣一陣的柔韌的蠕動,從右手的指尖,一直傳到左手的指尖!」②請一位同學配樂朗讀,其餘同學閉上眼睛聽同學想像舞蹈情景。③結合畫面同學口頭描述想像的情景。④齊讀第18段。)
……
(扣住文中的重點語段,引導學生由感知美、感受美到鑒賞美表達美。在師生的互動中,學生的情緒進一步高漲,在思維的碰撞中,學生產生更多的心得,朗讀時感情就更充沛、真摯。整個過程始終將學生擺在主體地位,並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有得提升審判品味。)
4.自由朗讀課文,提出不能理解的地方,全班討論。
1)生問: 「卡拉瑪在舞蹈的狂歡中,她忘懷了觀眾也忘懷了自己」這不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嗎?
生答1:因為好的舞蹈不僅要動作美,還要心靈的完全投入,使自己也成為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渾然一體,才能達到美的境界。
生答2:卡拉瑪姐妹已經在自己的舞蹈中陶醉了,她們太專注了,以至於忘懷了觀眾,但這決不是對觀眾的不尊重;相反,正因為尊重所以才專注。
2) 生問:「我們雖然不曉得故事的內容,但是我們的情感,卻能隨著她的動作,起了共鳴!」在作者觀看時,既然看不懂,為什麼會起共鳴?
生答:我們看不懂的是舞蹈背後的故事,但是卡拉瑪姐妹高超的舞技,讓人可以感受到一切悲歡離合,讓觀眾隨舞蹈的起伏而起伏,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3)生問:文中為什麼有這么多「假如」?
生答:因為作者認為自己僅為一名作家很渺小,她想嘗試所有的職業。世間的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表現美的,作者想盡一切可能,來形容卡拉瑪姐妹舞蹈的優美.
生答:因為作者覺得卡拉瑪姐妹的舞蹈實在太美了,但自己貧乏的文字又不能描繪得那麼好,她想從多方面來描繪舞蹈的美,說明作者非常想把卡拉瑪姐妹舞蹈的美描繪得淋漓盡致。
4)生問:作者為什麼只描寫卡拉瑪姐妹的舞蹈動作,為什麼不描寫觀眾?
生答:因為作者完全被卡拉瑪姐妹的舞蹈吸引,根本沒有注意到觀眾的反應。從側面寫出卡拉瑪姐妹舞蹈的精彩。
5)生問:舞蹈是一種娛樂,為什麼這次舞台上的氣氛是靜穆庄嚴的?
生答1:卡拉瑪姐妹對於觀眾很尊重,所以舞台上的氣氛是靜穆庄嚴的。
生答2:因為印度舞是印度的傳統文化之一,表示著對印度古老文化的尊重,所以舞台上的氣氛是靜穆庄嚴的。(明確:這是一種宗教舞蹈。)
6)生問:我心中的「咿呀」指的是什麼?
生答1:作者想要用語言來形容,但她認為太美了,想不出怎樣表達,所以變成了「咿呀」。
生答2:作者對卡拉瑪姐妹舞蹈的贊美和熱愛之情。
7)生問:為什麼開頭作者說「難以形容卡拉瑪姐妹的舞蹈」,文中也說「我實在描寫不出」,文章作者對卡拉瑪姐妹舞蹈的描寫卻又生動形象,請問矛盾嗎?
生答1: 不矛盾 ,因為作者認為卡拉瑪姐妹的舞蹈實在太美了,她認為自己貧乏的語言不能表現出她的美,只能盡力,所以不矛盾。
生答2:不矛盾,文章作者對於卡拉瑪姐妹舞蹈的描寫卻又生動形象,實指卡拉瑪姐妹的神態。而「我實在描寫不出」實指心靈的舞蹈,真正的舞蹈。
8)生問:第19小節中說:「看了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體會到印度的優美悠久的文化藝術……」為什麼看了她們的舞蹈會體會到她們的文化?印度文化有什麼特點?
(這道題較難,教師要加以引導。)
首先,藝術上的交流,能增強世界各國各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和溝通,所以,「看了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體會到印度的優美悠久的文化藝術……」
其次,所有優秀的藝術家,都在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吸取養料,卡拉瑪姐妹也是一樣,「吸收著大地母親給予它的食糧的供養」。沒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沒有印度文化歷史的內涵,卡拉瑪姐妹的舞蹈就不會這樣優美動人。
(在課上,通過討論解決學生課前提出的問題,真正使課前、課堂、課後成為一個完整的整體。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付諸實踐,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遷移拓展,課堂延伸。
1、這篇文章的文字很優美,值得我們一讀再讀。能否結合自己的感受或學習生活體驗,說說為什麼冰心奶奶能寫出這樣一篇優美的文章,像卡拉瑪姐妹的舞蹈那樣打動人心?
我個人認為,冰心老人之所以能寫出這樣一篇優美的文章,首先可能是她從小就對文學懷有極大的興趣,觀察或寫作時能全身心地投入。
其次是她在文學以及其他方面堅持不懈的學習,從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吸取了許多寶貴的養料。
三是由於她的勤奮。從她十幾歲開始發表文章到她逝世,一直筆耕不輟,堅持寫作近八十年。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2、如果說貝多芬的音樂是靈魂的聲響的話,那麼卡拉瑪姐妹的舞蹈就是心靈之舞。只有心靈之舞才是真正的舞蹈。請問同學們我們中國有這樣的舞蹈嗎?能否舉例?為什麼她們的舞蹈也是心靈之舞?(如楊麗萍的《孔雀舞》、黃豆豆的《豐收》等。明確:他們的舞蹈是整個身心的投入。楊麗萍的舞蹈不僅舞姿優美,而且還讓人能感受到中國女性的美麗和溫柔。黃豆豆的舞蹈,讓人感受到中國男兒強壯的體魄和力量,感受到中華男兒堅強不屈的精神。)
3、討論回答後,欣賞楊麗萍的舞蹈《雀之靈》。(做到隨學隨練,切實提高寫作水平)
請同學們拿起你手中的筆,學習冰心奶奶,用精緻的形容詞、生動形象的修辭手法,去描繪生活美,來表現自己所看見的和所想到的,哪怕是一個詞語、一個句子、一段文字都行。------誰先寫好,誰就優先展示他的勞動成果。
生:在柔和的燈光、柔美的音樂包圍下,舞蹈大師楊莉萍在盡情地展示她那夢幻般的舞姿。在我看來,她在舉手投足間,把孔雀的靈韻刻畫得淋漓盡致。她的每一個手勢,每一個跳步,每一個轉動都出自於對生命的喜悅。比風更輕,比夢更美,比雲更柔軟,比幻想更動人。長裙之上,星點密布,衣衫動處,飄飄欲仙。我彷彿有被攜去雀仙園之感,身體已不復存在,唯有靈魂浮游在縹緲的天空。
生:那柔美的旋律在耳邊輕盈地回盪。一隻柔美的孔雀在那兒旋轉著高雅的身軀。兩只手在那兒不斷擺動,如同一隻展翅的海鷗,在那兒與一種力量搏鬥,站起來了,手指在頭頂上靈巧地擺動著,舞者把柔韌的美帶給了我們,也把那顆信念的種子,吹進了我的心中……婀娜的舞姿,柔美的臂膀,高傲的氣勢,在我的眼前回盪。
生:像一朵白雲在人眼前緩緩飄過,高貴的氣質讓人眼睛一亮,我們立刻就被舞蹈大師楊莉萍拉入了夢幻般的舞蹈境界。優美動聽的音樂瞬間響起,一隻高貴的「孔雀」開始翩翩起舞。「孔雀」美麗的姿態,如一朵嬌嫩的蓓蕾,在陽光下綻放。一陣柔韌的蠕動,時而緩慢,時而輕快,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如風似水,修長的手指靈活的變換著。孔雀的美態被刻畫得淋漓盡致。你已無法轉開目光,一隻美麗幽雅的孔雀已深深刻入了你的心裡。這就是美,自然,和諧,如微風拂過你的面龐。
(教是為了不教,學就是為了會用。學生在讀的基礎上,有了感悟再來動筆寫,就能真正讓知識成為自己思考的結晶。)
五、總結。
這節課,我們從卡拉瑪姐妹到美麗的孔雀舞,心靈一次次受到美的洗禮。藝術的美,讓我們心馳神往;藉助語言再現藝術,更是讓我們得到語言和舞蹈的雙重享受。美的文章,讓我們沉浸於字里行間,流連於書香文字。讓我們再次回到文章,選擇你喜歡的段落朗讀,並背會它。
六、課後作業。
1、 修改課堂內的這段描寫,並把它寫在綜合本上。
2、 教後感:
朗讀有助於學生更直觀地領略到文章的音樂美。我們知道音樂是以其特有的節奏旋律來打動人心,感染聽眾,從而顯示藝術魅力的。好的音樂,總給人余韻裊裊,繞梁三日的美感。好的文章也是如此。學生也只有通過恰當地朗讀,才能感受到文章的旋律美。
在《觀舞記》這篇散文中,冰心大量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來描寫卡拉瑪姐妹優美的舞蹈,准確的詞語,優美的文字,朗讀它們,猶如一個個跳動的音符貫穿於文章中,有效地增強了文章的美感。
通過個別朗讀,分組朗讀,齊讀,自由朗讀,表情朗讀等多種朗讀形式,學生能夠更好地領悟到冰心散文所具有的音樂美。特別是17自然段的表情朗讀。不僅讓學生讀出音調的抑揚頓挫,同時還要表現出面部喜怒哀樂。批情人文,情隨聲出,其聲琅琅,其樂融融。
相關鏈接:
1、艾青的詩歌《給烏蘭諾娃》,這也是作者在欣賞了一場優美的舞蹈表演後的所思所感。
2、再讀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選段,看看他怎樣用語言來描繪音樂的美。
3、高爾斯華綏《觀舞》
4、劉鶚《老殘游記》中「明湖居聽書」的精彩描寫。
5、葉君健先生的《看戲》。
㈧ 初一語文《竹影》一課中"對起"是什麼意思
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有篇豐子愷的散文《竹影》,其中有一個句子:弟弟看到華 明蹲在地上畫竹影,手癢起來,連忙跑進屋裡去拿鉛筆。我學他的口頭禪喊他:「對起,對起,給我也帶一枝來。」
這里的「對起,對起」是什麼意思呢?很多學生看不懂,課文也沒有註解。很多老師也不知道,以為這是方言。由於豐子愷是浙江桐鄉人,於是有人猜測這是浙江桐鄉的方言,更有人想到了東北方言中有這兩個字,於是懷疑是東北方言。但是最後還是弄不清楚是什麼意思。
課文中說這是弟弟的口頭禪,於是網路裡面最後採用的答案是《竹影》中的口頭禪,等於什麼也沒說。細讀課文,可以知道,這個「對起」確實應該是弟弟的口頭禪。那弟弟的這個口頭禪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在這里為什麼要學他的口頭禪?
《竹影》在選入教材的時候,被編者刪去了前面的章節。翻看豐子愷的原文,這個問題就很容易解決。原文的開頭中有這么一段:早上我聽見弟弟和華明打過「電報」:弟弟對他說「今——放——後,你——我——玩」,華明回答他說「放——後——行,吃——夜——後,我——你——玩」。他們常用這種的簡略話當作暗號,稱之為「打電報」。他們的意思是:弟弟對他說的是「今天放學後,你到我家玩」,華明回答的是「放學後不行,吃過夜飯後,我到你家玩」。
原來弟弟的口頭禪是小孩自己創造的一種游戲——「打電報」,就是省略詞語。那麼再來看「對起,對起」,其實也是省略詞語,結合這句話的語言環境,應該是「對不起,對不起」的省略。
那為什麼要學弟弟的口頭禪呢?教參認為這篇文章主要表現孩子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確實如此,比如:在水門汀上熱心地描寫自己的影、在水門汀上畫竹影、看頭上冒一縷一縷的細煙等等,無不表現了童真童趣。其實這句口頭禪也是如此,是小孩子自己發明,自娛自樂的一個游戲,同樣充滿天真。
㈨ 七年級下冊語文第四單元總復習,提綱,要點~~謝謝大家啦
一.本章要求:
1.牢固掌握16-20課的字詞及文學常識。
2.整體把握16-20課的主旨,並積累優美語句。
3.進一步學習比喻、反復、排比等修辭手法,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手法,並學會從細節描寫中分析人物形象。
4.重點掌握並熟讀背誦《口技》中的文言常識。
5.領悟我國戲曲文化的博大精深,並熟記相關的戲曲知識。
二.基礎字詞
憚 踱 棹 歸省 行輩 攛掇 鳧水 狂舞 閃射 火烈 飛濺 晦暗 羈絆 驀然 冗雜 搏擊 燒灼
奔突 翻飛 大徹大悟 撇 蘸 幽暗 愜意 疏密 包羅 硃砂 口頭禪 參差不齊 清揚 咿呀 靜穆 端凝 顰蹙 粲然 嗔視 變換多姿 本色當行
離合悲歡 低回婉轉 叱吒風雲 渾身解數 高視闊步 盡態極妍
息息相通
三.必背詞語解釋。
憚 絮叨 禮數 攛掇 委實 依稀 自失 彌散 飄渺 棹著 亢奮 晦暗 羈絆 驀然冗雜 嘆為觀止 戛然而止 本色當行 顰蹙 粲然 嗔視 叱吒風雲 盡態極妍 驚鴻 渾身解數 離合悲歡 息息相通
四.文學常識填空
1.《社戲》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是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選自(魯迅全集)。
2.《安塞腰鼓》作者(劉成章)。
3.《竹影》作者(豐子愷),現代(畫家)、(文學家)。
4.《觀舞記》作者(冰心),原名謝婉瑩,現代作家,兒童文學家。代表作有詩集(繁星)(春水)。
5.《口技》作者(林嗣環),字(鐵崖),本文節選自《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五.課文重要內容
1.《社戲》以「我」到趙庄看戲為線索,先略寫在平橋村的快樂生活,再詳寫到趙庄看戲的全過程,表現了農村人的淳樸善良,反映了「我」對自由快樂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2. 《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頌激盪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全文以「好一個安塞腰鼓」為線索,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後三個階段展開描寫。不僅表現了安塞腰鼓這種民間藝術粗獷、雄渾、動力十足的特點,而且反映了陝北人粗獷、豪邁、開放的性格特徵。
3. 《竹影》全文以「竹影」為線索,以幾個少年充滿童真童趣描描畫畫的游戲,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說明藝術並非高不可攀,關鍵是要培養在生活中感受藝術的能力。
4. 《觀舞記》由正題與副題組成。正題點明中心話題——觀舞,副題充滿感情,是對正題的具體化說明。文章先從一個觀賞者的角度寫自己對卡拉瑪姐妹舞蹈的總的印象,然後具體描寫他們的舞蹈,最後寫出觀感。
5.《口技》本文以時間先後為序,先寫一家人由睡而醒,再寫一家人由醒復睡,接著寫一場大火災突然而至,再從賓客的神態、動作等方面烘托,從正面和側面表現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藝。
六.重點知識點
1.《社戲》
①環境描寫:具體描寫的景物
②描寫角度:聽覺、嗅覺、觸覺、視覺(具體景物)
③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的向船尾跑去,但我確還以為船慢。句子分析:a.比喻、擬人 b.寫出了劃船之快和「我」看戲心情的急切。
④「我」的心理變化:輕松 — 急切 — 陶醉
⑤人物性格:雙喜(聰明機靈、考慮周到、辦事果斷)、六一公公(善良淳樸、熱情好客)
2.《安塞腰鼓》
①修辭:比喻、排比(增強語勢)、反復(強調)
②全文結構:打鼓前(安靜)— 打鼓中(舞動)— 打鼓後(寂靜)
③主題思想:借安塞腰鼓表達生命、力量之美。
3.《竹影》
①竹子難畫在哪裡?(第5段)
②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比喻)
說明:中國畫重寫意(神似),西洋畫重寫實(形似)。
③記敘線索:孩子興趣轉移(看人影—畫竹影)
④爸爸的角色:藝術領路人,寓教於樂。
4.《觀舞記》
①修辭:排比、比喻、引用(白居易的詩句)
②五個角度描寫舞蹈美:神態、舞姿、服飾、外貌、動作(飛動的美)
③側面描寫(「我們看她忽而雙眉„„錚錚的弦響」)
七.《口技》文言常識
⑴詞語解釋:
京:京城。
善:擅長,善於。
者:„„的人
會:適逢,正趕上。
宴:舉行宴會。
廳事:大廳,客廳。
施:設置,安放。
而已:罷了。
團坐:圍繞而坐。團,聚集、集合。
少頃:一會兒。
但:只
聞:聽見。
下:拍。
寂然:安靜的樣子。
嘩:喧嘩。
寂然:靜悄悄的樣子。
遙:遠遠地。
驚覺欠伸:驚醒後打呵欠,伸懶腰。欠伸:打呵欠,伸懶腰。
囈語:說夢話
既而:不久。
啼:大哭。
撫:拍。
乳:餵奶。
嗚:指輕聲哼唱著哄小孩入睡。
絮絮:連續不斷地說話
當是時:在這個時候。
初:剛,剛開始。
叱:大聲呵斥。
一時:同時。
齊發:一齊出現。
眾妙畢備:各種妙處都具備,意思是各種聲音都模仿得極像。畢:全、都。備:具備。
無不:沒有一個不,否定加否定表示肯定。
伸頸:伸長脖子。
側目:偏著頭看,形容聽得入神。
默嘆:默默地贊嘆。
以為:認為。
妙絕:奇妙極了,好極了。絕:到了極點。
未幾:不多久。
齁(hōu):打鼾(hān),打呼嚕。
微聞:隱約地聽到。
作作索索:老鼠活動的聲音。(擬聲詞)
傾側:翻倒傾斜。
意少舒:心情稍微放鬆了些。意:心情。少:稍微。舒:伸展、鬆弛。
稍稍:時間副詞,這里是漸漸。
正坐:端正坐的姿勢。
忽:忽然,突然。
火起:起火,失火。
齊:一齊。
俄而:一會兒。
中間(jiàn):其中夾雜著。間:夾雜。
力拉崩倒:劈里啪啦,房屋倒塌。力拉:擬聲詞。
火爆聲:烈火燃燒物品爆裂的聲音。
齊作:一齊發作。
曳(yè)屋許許(hǔhǔ)聲:(眾人)拉塌(燃燒著的)房屋時一齊用力的呼喊聲。曳:拉。許許:擬聲詞。
凡所應有,無所不有:應有盡有,形容聲音之雜。
雖:即使。
不能指其一端: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種(聲音)。形容口技模擬的各種聲響同時發出,交織成一片,使人不能一一辨識。
名:說出。
於:在。
是:這。
變色:面色改變。
離席:離開座位。
奮袖出臂:揚起袖子,露出手臂 出:露出。
股:大腿。
戰戰:哆嗦,打戰。
幾(jī):幾乎。
先走:搶先逃跑。
群響畢絕:各種聲音全都沒有了。
撤屏:撤去屏風。
⑵通假字:「坐」通「座」
⑶詞類活用:宴(舉行宴會)、婦撫兒乳(餵奶)、名(說出)
⑷側面描寫(第2-4段 最後一句)、正面描寫(第2-4段 其餘部分)
⑸時間線索:少頃—既而—當是時—未幾—忽—俄而—忽然
八.綜合性學習《戲曲大舞台》
1.中國戲曲的主要特點:
戲曲的角色分為 生 、 旦 、 凈 、 丑 四大行當,講究用「 唱念做打 」四種藝術形式和「 手眼身法步 」五種技術方法來表現人物。
2.戲曲劇種簡介:
中國戲曲之母—— 昆劇 東方歌劇—— 京劇 芬芳的泥土氣息—— 黃梅戲
3.京劇臉譜上的顏色往往象徵這個人的性格和品質、角色和命運:
紅臉—— 含褒義,代表忠勇。
黑臉—— 中性,代表猛智。
藍臉和綠臉—— 中性,代表草莽英雄。
黃臉和白臉—— 含貶義,代表凶詐。
金臉和銀臉—— 表神秘,代表神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