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三峽擴寫800字
酈道元的《三峽》(首段)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以不到區區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寫了三峽錯落有致的自然風貌。
作者用「自三峽七百里中」起筆,既交代了描寫對象,又介紹了其總體長度。
接著,作者先寫山,用「兩岸高山,略無闕處」寫山之「連」,「重岩疊嶂,隱天蔽日」寫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烘托,讓人進一步感到三峽的狹窄,寥寥數筆形象地勾勒出三峽磅礴逶迤、雄偉峭拔的整體風貌,使讀者很快被三峽的雄險氣勢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時令來寫水,先寫水勢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正面極寫水勢之險惡、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通過對比、誇張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漲後的水流之疾。再寫水勢減小的春冬,此時的三峽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綠潭」,兩種色彩、兩種情態,動靜交織,對比鮮明;「怪柏」「懸泉」「瀑布」,也是有靜有動、有聲有色,山水樹木交匯其中,蔚為奇觀。「清榮峻茂」一句話四字寫三物:「清」字寫水,「峻」字寫山,「榮」「茂」寫柏樹。「良多趣味」,又摻入了作者的審美意趣,使得詩情畫意融為一體。寫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寫三峽秋景的清寒,並用猿鳴來烘托蕭瑟的秋高,讓人不勝凄涼。
作為描寫山水之作,本文並非單純寫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嘯」「凄異」托出秋季景色之涼),緣情入景(如開頭幾句體現了初賞三峽的總體之情,使人頓有雄偉奇險之感,以下再分寫時而悚懼,時而欣喜,時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順序來布局謀篇。
引用漁歌作用:進一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季肅殺、凄涼氣氛。
一切景語皆情語,初學寫作者,寫景狀物要做到寫出其特點,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⑵ 根據酈道元的《三峽》改編,以導游身份寫一篇游覽三峽的作文
長江三峽
三峽是萬里長江一段山水壯麗的大峽谷,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它西起重慶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關,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全長193 公里。它是長江風光的精華,神州山水的瑰寶,古往今來,閃爍著迷人的光彩。長江三段峽谷中的大寧河,香溪,神農溪的神奇與古樸,使這馳名世界的山水畫廊氣象萬千。三峽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無不如詩如畫,並伴隨著許多美麗和動人的傳說。
長江三峽,人傑地靈;這兒,是中國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閃爍著奇光異彩。大峽深谷,曾是三國古戰場,是無數英雄豪傑用武之地;這兒有許多著名的名勝古跡:白帝城、黃陵、南津關等。他們同旖旎的山水風光交相輝映,名揚四海。
長江三峽是世界大峽谷之一,以壯麗河山的天然勝景聞名中外。它西起四川奉節縣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是瞿塘峽、西陵峽和巫峽的總稱。
三峽全長204公里,兩岸懸崖絕壁,江中灘峽相間,水流湍急,唐代大詩人李白經過這里留下了優美的詩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瞿塘峽
長江三峽之一,西起奉節縣白帝山,東迄巫山縣大溪鎮,長8公里,是三峽中最短的但又是最雄偉險峻的一個峽。
瞿塘峽兩端入口處,兩岸斷崖壁立,相距不足一百公尺,形如門戶,名燮門,也稱瞿塘峽關,山岩上有「墜門天下雄」五個大字。左邊的名赤甲山,相傳古代巴國的赤甲將軍曾在此屯營,尖尖的山嘴活像一個大蟠桃,右邊的名白鹽山,不管天氣如何,總是迂出一層層或明或暗的銀輝。
瞿塘峽雖短,卻能「鎮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有「西控巴渝收萬壑,東蓮荊楚壓摹山」的雄偉氣勢。古人形容瞿塘峽說,「案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
西陵峽
在湖北秭歸、宜昌兩縣境內,東起香溪口,西至南津關,約長70公里,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一個以灘多水急聞名的山峽。
整個峽區由高山峽谷和險灘礁石組成,峽中有峽,大峽套小峽;灘中有灘,大灘含小灘。自西向東依次是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肝峽、崆嶺峽、燈影峽四個峽區,以及青灘、泄灘、崆嶺灘、腰叉河等險灘。
兵書寶劍峽在長江北岸,有一疊層次分明的岩石,看似一堆厚書,還有一上粗下尖的石柱,豎直指向江中,酷似一把寶劍,故得名。傳說是諸葛亮存放兵書和寶劍的地方。
崆嶺峽內有崆峪灘,是長江三峽中「險灘之冠」。灘中礁石密布,枯水時露出江面如石林,水漲時則隱沒水中成暗礁,加上航道彎曲狹窄,船隻要稍微不小心即會觸礁沉沒,加之有民說,「青灘泄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
燈影峽又名明月峽,河谷狹窄,岸壁陡峭,峰頂奇石騰空,岩間瀑布飛泉。南岸馬牙山上,有四塊岩石屹立,形似《西遊記》中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
巫峽
在四川巫山和湖北巴東兩縣境內,西起巫山縣城東面的大寧河口,東至巴東縣官渡口,綿延四十餘公里,包括金藍銀甲峽和鐵棺峽,峽谷特別幽深曲折,是長江橫切巫山主脈背斜而形成的。
巫峽又名大峽,以幽深秀麗著稱。整個峽區奇峰突兀,怪石磷峋,峭壁屏列,綿延不斷,是三峽中最可觀的一段,宛如一條迂迴曲折的畫廊,充滿詩情書意,可以說處處有景,景景相連。
清人許汝龍「巫峽」詩中說:「放舟下巫峽,心在十二峰。」這里群峰競秀,氣勢崢嶸,雲霧繚繞,姿態萬千。
除此之外還有大寧河的「小三峽」和馬渡河的「小小三峽」。
長江三峽不僅有已經建成的葛洲壩,還有正在興建的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工程—三峽工程。這兩項新興的人文景觀和原有的自然景觀交相輝映,構成了長江三峽蔚為壯觀的新景觀。
⑶ 《三峽》改寫成作文(記敘文)500字數
各位遊客歡迎來到三峽,請聽我對三峽的介紹。
在七百里長的三峽版中,兩岸群山權連綿,完全沒有空缺的地方。重重疊疊的岩石直立的像屏障一樣,遮住了藍天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或者半夜,就看不到太陽和月亮。
等到了夏天,江水暴漲,漫上了兩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隻都被阻隔斷了。 有時如果有皇上的命令要緊急傳達,白天從白帝城出發,晚上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著賓士的快馬,駕著快風飛翔,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春冬時節,白色的激流迴旋著清波,碧綠的山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懸掛著的泉水和瀑布,從上面飛瀉下來,水清樹茂山高草盛,的確樂趣無窮。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樹林山間一片清寂,經常有猿猴叫聲,叫聲連續不斷,音調凄涼怪異,空盪的山谷里傳來了回聲,悲哀婉轉,很長時間才消失。所以,打魚的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假如大家到了重慶,不煩去三峽看看。你一定會有不少收獲的哦!
⑷ 擴寫《三峽》為散文 500—600字
我第一次到三峽的時候,我不禁驚嘆於眼前的美景了。
從三峽的上游順流而下,兩岸山連著山,嶺連著嶺,重重的懸崖和層層的峭壁,使我聯想到,不是正午或午夜,太陽或月亮上升最高處時,這里恐怕還難以看到它們哩!
到了夏天,江水源頭有大量冰雪融化的水流下來,把岸邊的小丘陵都漫過了,於是往上和往下的航路就被阻絕了,這時江面上只見滔滔的江水,卻看不到來往的船隻了。但有時,皇帝的命令需要急速傳達時,又不得不冒險乘船而下了,因為皇上的命令,是誰也不敢違背的呀!以至於有時早上從白帝城出發,晚上就到了江陵,這中間的一千二百多里路,就算是乘著疾風,騎著快馬,也沒有這樣快啊。
到了春天、冬天的時候,那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迴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在兩岸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各種各樣的怪怪的柏樹,還有懸在其中的瀑布,從中飛沖下來。這里,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真是有太多的趣味了。
到了初晴的日子,或結霜的早晨,又能看到另一種景色了: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常常會有猿猴在高處放聲長叫。那聲音持續不斷,異常凄涼,在這沒人的山谷中傳開,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這里的漁人在歌中描繪道:巴東三峽中,巫峽最長,猿猴叫上幾聲,淚水便沾濕了衣裳!
我第一次到三峽的時候,我不禁驚嘆於眼前的美景了。
⑸ 用第一人稱改寫《三峽》,作文,650字
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市的奉節縣,東至湖北省的宜昌市,全長204千米。自西向東主要有三個大的峽谷地段: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峽因而得名。三峽兩岸高山對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最窄處不足百米。三峽是由於這一地區地殼不斷上升,長江水強烈下切而形成的。水力資源極為豐富。
自白帝城至黛溪稱瞿塘峽,巫山至巴東官渡口稱巫峽,秭歸的香溪至南津關稱西陵峽。兩岸山峰海拔1,000∼1,500公尺,峭崖壁立,江面緊束,最窄處只有100公尺左右。水道曲折多險灘,舟行峽中,有「石出疑無路,雲升別有天」的境界。
長江三峽,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40佳旅遊景觀之首。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是長江上最為奇秀壯麗的山水畫廊,全長192公里,也就是常說的「大三峽」。除此之外還有大寧河的「小三峽」和馬渡河的「小小三峽」。這里兩岸高峰夾峙,港面狹窄曲折,港中灘礁棋布,水流洶涌湍急。「萬山磅礴水泱漭,山環水抱爭縈紆。時則岸山壁立如著斧,相間似欲兩相扶。時則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無。」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詩中,把峽區風光的雄奇秀逸,描繪得淋漓盡致。我國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經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時酈道元寫的,書中有一段關於三峽的生動敘述:「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三峽地跨兩省。兩岸崇山峻嶺,懸崖絕壁,風光奇絕,兩岸陡峭連綿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江面最狹處有100米左右;隨著規模巨大的三峽工程的興建,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遊熱線。 三峽旅遊區優美景區眾多,其中最著名的豐都鬼城,忠縣石寶寨,雲陽張飛廟,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宏偉的三峽工程,大寧河小三峽等。 游三峽有三條路線可選:1、從重慶順江而下快節奏地觀賞三峽的奇特風光;2、從上海、南京、武漢逆流而上游覽長江沿途美景;3、從三峽的東口宜昌出發飽覽神奇美麗的長江三峽風光。長江三峽,無限風光。瞿塘峽的雄偉,巫峽的秀麗,西陵峽的險峻,還有三段峽谷中的大寧河、香溪、神長江三峽風光農溪的神奇與古樸,使這馳名世界的山水畫廊氣象萬千——這里的群峰,重岩疊嶂,峭壁對峙,煙籠霧鎖;這里的江水,洶涌奔騰,驚濤拍岸,百折不回;這里的奇石,嶙峋崢嶸,千姿百態,似人若物;這里的溶洞,奇形怪狀,空曠深邃,神秘莫測……三峽的一山 一水,一景一物,無不如詩如畫,並伴隨著許多美麗的神話和動人的傳說,令人心馳神往。
長江三峽,地靈人傑。這里是中國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著奇光異彩;這里,孕育了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和千古名女王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劉禹錫、范成大、歐陽修、蘇軾、陸游等詩聖文豪的足跡,留下了許多千古傳頌的詩章;大峽深谷,曾是三國古戰場,是無數英雄豪傑馳騁用武之地;這里還有許多著名的名勝古跡,白帝城、黃陵廟、南津關……它們同這里的山水風光交相輝映,名揚四海。
三峽是渝鄂兩省市人民生活的地方,主要居住著漢族和土家族,他們都有許多獨特的風俗和習慣。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的龍舟賽,是楚鄉人民為表達對屈原的崇敬而舉行的一種祭祀活動。巴東的背婁世界、土家人的獨特婚俗、還有那被稱為魚類之冠神態威武的國寶---中華鱘。 1982年,三峽以其舉世聞名的秀麗風光和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從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高山連綿不絕,沒有一點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至於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有時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須急速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兩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也沒有這樣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時候,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迴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長著姿態怪異的柏樹,懸泉和瀑布在那裡飛流沖盪。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橫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結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持續不斷,異常凄涼,空盪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的漁民唱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瞿塘峽 巫峽 西陵峽
瞿塘峽為長江三峽之一,西起奉節縣白帝山,東迄巫山縣大溪鎮,總長八公里,是三峽中最短的一個,但最為雄偉險峻。難怪古代詩人發出"縱將萬管玲瓏筆,難寫瞿塘兩岸山"的贊嘆。湍急的江流,闖入夔門,在緊逼的峽谷中奔騰咆哮。船駛峽中,真有"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之感。
巫峽西起巫山縣城東面的大寧河口,東迄巴東縣官渡口,綿延四十公里余,包括金盔銀甲峽和巫山十二峰,峽谷特別幽深曲折,是長江橫切巫山主脈背斜而形成的。巫峽又名大峽,以幽深秀麗著稱。整個峽區奇峰突兀,怪石磷峋,峭壁屏列,綿延不斷,是三峽中最可觀的一段,宛如一條迂迴曲折的畫廊,充滿詩情書意,可以說處處有景,景景相連。特別是巫山十二峰,千姿百態,其中神女峰最高。神女峰宛如一位少女,婷婷玉立於雲霧縹緲之中,時隱時現,給人間留下了許多神奇的傳說。兩岸風景優美,大詩人屈原、李白、杜甫、蘇東坡、陸游等都曾游此留詩。
西陵峽東起香溪口,西至南津關,約長七十公里,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一個,以灘多水急聞名。整個峽區由高山峽谷和險灘礁石組成,峽中有峽,大峽套小峽;灘中有灘,大灘含小灘。自西而東依次是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崆嶺峽、燈影峽四個峽區,以及青灘、泄灘、崆嶺灘、腰叉河等險灘。解放後,經過多年的整治,航道已大為改善,從而結束了"三峽千古不夜航"的歷史。
⑹ 600字寫三峽景色的作文
中國長江上游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合稱,簡稱三峽。西起四川省奉節縣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縣南津關,長204公里。自白帝城至黛溪稱瞿塘峽,巫山至巴東官渡口稱巫峽,秭歸的香溪至南津關稱西陵峽。兩岸山峰海拔1,000∼1,500公尺,峭崖壁立,江面緊束,最窄處只有100公尺左右。水道曲折多險灘,舟行峽中,有「石出疑無路,雲升別有天」的境界。三峽江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有修築高壩的地質地貌條件。峽谷東口建有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
長江三峽,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40佳旅遊景觀之首。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是長江上最為奇秀壯麗的山水畫廊,全長192公里,也就是常說的「大三峽」。除此之外還有大寧河的「小三峽」和馬渡河的「小小三峽」。這里兩岸高峰夾峙,港面狹窄曲折,港中灘礁棋布,水流洶涌湍急。「萬山磅礴水泱漭,山環水抱爭縈紆。時則岸山壁立如著斧,相間似欲兩相扶。時則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無。」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詩中,把峽區風光的雄奇秀逸,描繪得淋漓盡致。我國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經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時酈道元寫的,書中有一段關於三峽的生動敘述:「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三峽地跨兩省。兩岸崇山峻嶺,懸崖絕壁,風光奇絕,兩岸陡峭連綿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江面最狹處有100米左右;隨著規模巨大的三峽工程的興建,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遊熱線。 三峽旅遊區優美景區眾多,其中最著名的豐都鬼城,忠縣石寶寨,雲陽張飛廟,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宏偉的三峽工程,大寧河小三峽等。 游三峽有三條路線可選:1、從重慶順江而下快節奏地觀賞三峽的奇特風光;2、從上海、南京、武漢逆流而上游覽長江沿途美景;3、從三峽的東口宜昌出發飽覽神奇美麗的長江三峽風光。長江三峽,無限風光。瞿塘峽的雄偉,巫峽的秀麗,西陵峽的險峻,還有三段峽谷中的大寧河、香溪、神長江三峽風光農溪的神奇與古樸,使這馳名世界的山水畫廊氣象萬千——這里的群峰,重岩疊嶂,峭壁對峙,煙籠霧鎖;這里的江水,洶涌奔騰,驚濤拍岸,百折不回;這里的奇石,嶙峋崢嶸,千姿百態,似人若物;這里的溶洞,奇形怪狀,空曠深邃,神秘莫測……三峽的一山 一水,一景一物,無不如詩如畫,並伴隨著許多美麗的神話和動人的傳說,令人心馳神往。
長江三峽,地靈人傑。這里是中國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著奇光異彩;這里,孕育了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和千古名女王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劉禹錫、范成大、歐陽修、蘇軾、陸游等詩聖文豪的足跡,留下了許多千古傳頌的詩章;大峽深谷,曾是三國古戰場,是無數英雄豪傑馳騁用武之地;這里還有許多著名的名勝古跡,白帝城、黃陵廟、南津關……它們同這里的山水風光交相輝映,名揚四海。
三峽是渝鄂兩省市人民生活的地方,主要居住著漢族和土家族,他們都有許多獨特的風俗和習慣。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的龍舟賽,是楚鄉人民為表達對屈原的崇敬而舉行的一種祭祀活動。巴東的背婁世界、土家人的獨特婚俗、還有那被稱為魚類之冠神態威武的國寶---中華鱘。 1982年,三峽以其舉世聞名的秀麗風光和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夔門位於瞿長峽 或者浮雕群 環繞壇子嶺的一群浮雕名叫《潤生源》--滋潤生命的源頭。正面是一凸出的大型銅板浮雕,形同水輪機渦殼,三個偉壯的男性攜手在水流中旋轉,力士金剛般的與水交融在一起,表現了萬物以水為生的強大精神力量,銅浮雕兩側,上為虎,下為鳳,表達出三峽工程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因為古有楚人崇鳳,巴人尚虎之說,而三峽壩區正在巴楚之間,虎虎生風,鳳歌錚錚,托現出幾億人的三峽夢。上右側的浮雕現出一個現代男人和大禹的形象,重疊成一個「大」字或「夫」字,那男人手持三峽基石岩芯,象徵現代水能利用的科學觀念,而大禹手持鐵鏟,則是在顯示中華民族治水的悠久傳統,他倆的背景是大壩建設的場面。從左起還出現了家庭及庫區移民搬遷的場景,有勤勞的婦女、乖巧的兒童、具備責任感的丈夫,還有一些漁業、畜牧業、航運業的活動畫面。神幻的是,上方竟有三個仙女從天而降,和整幅浮雕中的其她仙女合為12位,就代表著巫山十二峰,轉身再去看一下下面的浮雕,中心人物是一個青年女性和一位仙女的疊現,姿態優美,手中擎有花朵、果實,表現著愛情和幸福的理想。背景有植物、動物、魚類,反映了三峽的生態,遠處透出的東方明珠、上海碼頭、外灘大樓等,象徵長江三峽工程賦予長江中下游的效能。此外,浮雕上還有仙女奏楚樂,四人跳巴舞,以及長江上游四川大足的千手觀音等形象出現。 與壇體正面浮雕相對應,壇子體背面一塊浮雕中心部位是傳說中黃牛助禹治水合力開峽的景象。向兩側展開的是峽石和流水。峽石上刻有遠古畫,下部有纖夫、船夫、埋葬水難者的白骨塔,漂在水患中的孩童、房屋等,氣氛壓抑、悲壯,是三峽地區千百年來自下而上條件的映照。兩側有太陽、月亮連同壇體背面的北極星、北斗星,形成了一個小天體,再看那飛濺草坪的流水,將壇體上下連成一片,體現了天、地、人合一的強大文化內涵。 壇子嶺海拔高度262.48米,是三峽工程的制高點。登上壇子嶺,可將15.28平方公里的三峽壩區全貌一覽無余。 或者雄偉壯麗的長江三峽,以雄、奇、險、秀、幽著稱於世,是長江旅遊線上最奇秀、最集中的山水畫廊。長江三峽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總稱,西起重慶奉節縣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南津關,全長193公里。
重慶
重慶位於長江和嘉陵江的匯合處,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市區內有南、北溫泉、縉雲山和大足石刻等處可供游覽,在琵琶山公園看山城夜景,蔚為奇觀。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是大足縣境內所有摩崖造像之總稱。石窟多達76處,共有造像6萬余軀,石刻銘文10萬余字。其中,尤以北山摩崖石刻和寶頂山墨鴉石刻最宏大,內容最豐富,雕刻最精美。大足石刻始於晚唐,歷經五代而大盛於兩宋,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中的優秀代表,是中國石窟藝術史上最後的一座豐碑。
酆都
俗稱鬼城。相傳漢代(206BC-220AD);陰長生和王方平二道士在此地修煉得道,羽化升天。眾多文學作品對此大肆渲染,「陰朝地府」之名不脛而走。
石寶寨
400年前,在臨江的一塊岩石上,建成一座高56米的12層木質結構式亭樓,巧奪天工,瑰麗雄偉。
張飛廟
在與雲陽縣城遙遙相對的長江南岸,有一座金碧輝煌的殿宇,這就是著名的古跡張飛廟。有「文絕世、書法絕世、雕刻絕世」三絕之譽,是1700年前古人為紀念蜀漢名將張飛而修建的。廟前臨江石壁上刻有晚清書法家彭聚星所書「江上風清」四個大字。主要建築有正殿、旁殿、結義樓、望雲軒、助風閣、杜鵑亭、得月亭等。
白帝城
傳說東漢公孫述,來到此地時,看到宮殿外的水井升騰的水汽狀似白龍而得名。白帝城以李太白詩句而名揚天下,以「劉備託孤」而千古傳頌。
小三峽
小三峽在巫山縣大寧河上,名曰龍門峽、巴霧峽、滴翠峽。峽中水清流急,絕壁摩天,乘柳葉舟游覽,其樂無窮。
神農溪
神農溪全長60公里,發源於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南部,它由北向南穿行於深山峽谷之中,再巫峽口以東注入長江,溪水碧綠澄清,毫無污染,落差很大,駕舟漂流,似箭離弦,使人於驚險中領悟與大自然搏鬥的無限樂趣。
宜昌
宜昌古名夷陵,漢朝設夷陵縣,1949年設為市。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大敗楚軍,宜昌在戰火中被夷為平地,楚先王陵墓也被平毀,夷陵之名既由此而來。三國時,在吳蜀夷陵之戰中,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的故事也發生在這里。
三峽大壩
三峽水利樞紐位於長江西陵峽中段,壩址在湖北宜昌三斗坪。三峽水利樞紐是具有防洪、發電、航運、供水等巨大綜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工程。工程由攔河大壩及瀉水建築物、水電站廠房、通航建築物等組成。將採用「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的方案實施。
荊州
荊州又稱江凌,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相傳其城牆為「劉備借荊州」時關羽所築。唐代大詩人李白作「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凌一日還」中江凌指的就是荊州。
岳陽樓
江南三大樓之一。相傳樓始為三國吳將魯肅訓練水師閱兵台。1045年(宋)著名文學家范仲淹撰《岳陽樓記》致使名聲益大。
武漢
武漢是湖北省會,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研和工業中心。武漢面積有8400平方公里,人口為700多萬,是全國特大城市之一。武漢是由位於長江和漢水匯合處的武昌、漢口和漢陽三鎮的合稱。武漢同時擁有長江和漢水這兩條黃金水道,因而成為中國中部最大的交通樞紐和貨物集散地,因此,武漢自古以來就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譽。
⑺ 將三峽其中一句改寫成作文300字
長江三峽,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40佳旅遊景觀之首。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是長江上最為奇秀壯麗的山水畫廊,全長192公里,也就是常說的「大三峽」。除此之外還有大寧河的「小三峽」和馬渡河的「小小三峽」。這里兩岸高峰夾峙,港面狹窄曲折,港中灘礁棋布,水流洶涌湍急。「萬山磅礴水泱漭,山環水抱爭縈紆。時則岸山壁立如著斧,相間似欲兩相扶。時則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無。」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詩中,把峽區風光的雄奇秀逸,描繪得淋漓盡致。我國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經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時酈道元寫的,書中有一段關於三峽的生動敘述:「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⑻ 將三峽改寫成現代文600字
第一次到三峽的時候,我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
從三峽的上游順流而下,兩岸山連著山,沒有一點兒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和層層的峭壁,使我聯想到,不是正午或午夜,太陽或月亮上升最高處時,這里恐怕還看不到它們哩!
而到了夏天,江水源頭有大量冰雪融化的水流下來,把岸邊的小丘陵都漫過了,於是往上和往下的航路因此就被阻絕了,這時江面上只見滔滔的江水,卻看不到來往的船隻了。但有時,皇帝的命令需要急速傳達時,又不得不冒險乘船而下了,因為皇上的命令,是誰也不敢違背的呀!以至於有時早上從白帝城出發,晚上就到了江陵,這中間的一千二百多里路,就算是乘著御風,騎著快馬,也沒有這等速度。
到了春天、冬天的時候,那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迴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而且在兩岸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各種各樣的怪怪的柏樹,還有懸在其中的瀑布,從中飛漱下來,這樣,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真是有太多的趣味了。
每到了初晴的日子,或結霜的早晨,又能看到另一種景色了: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常常會有猿猴在高處放聲長叫。那聲音持續不斷,異常凄涼,在這沒人的山谷中傳開,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這里的漁人在常唱的一首歌中描繪道:巴東三峽中,巫峽最長,猿猴叫上幾聲,淚水便沾濕了衣裳!
第一次到三峽的時候,我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
⑼ 三峽擴寫加翻譯600字作文
三峽(改寫散文)
在三峽七百里當中,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在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時候,上行和下行的船隻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時皇帝的命令要急速傳達,這時候只要清早坐船從白帝城出發,傍晚便到了江陵。中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著駿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兩個季節,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深潭,迴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在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在山峰之間,常有懸泉瀑布飛流沖盪。水清,樹榮,山高,草茂,趣味無窮。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嗚叫,聲音連續不斷,非常凄涼怪異。空曠的山谷傳來猿啼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打魚的人有首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三峽(翻譯)
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幾乎沒有空缺的地方。重疊嶂,遮天蔽天。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見不到太陽和月亮。
到了夏季水襄陵,沿溪隔斷。或王命急宣,有時早上從白帝城,晚上到江陵,這中間一千二百里,雖然騎上快馬,駕著風,不因生病了。(溯同:溯)
春冬季節,那急流綠潭,回清倒影。絕滿奇詭的柏樹,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葉茂,良多趣味。
每到天氣開始結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一直拒絕。所以漁夫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濕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