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作文大全 > 請圍繞一個節日寫作文

請圍繞一個節日寫作文

發布時間:2020-12-28 19:36:15

❶ 自己編一個節日來寫作文

創建一個環保節

創建環保節的原因:因為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被污染得太嚴重了版,如權果我們的環保意識再不提高,再不從自我做起,也許這個地球很快就不再適合人類居住了。

創建環保節的目的:就是要讓大家知道保護好地球環境是我們每個地球人的神聖責任。

英語作文:在中國,有很多的傳統節日,你最喜歡哪一個請圍繞這個話題寫一篇不少

My best festival is Spring Festival.It is in Janurary or February.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for the Chinese people.On that day everybody dresses up.First they extend greetings to their parents.Then each child will get money as a New Year gift,wrapped up in red paper.
People in northern China will eat jiaozi,or mplings,for breakfast,the shape of the mpling is like gold ingot from ancient China.So people eat them and wish for money and treasure.

❸ 寫一篇節日作文

中國的傳統文化包括好多好多節日,有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
農歷正月初一,我最喜歡的就是過春節,也是過新年。新年到了,到處喜氣洋洋,家家戶戶都貼上了春聯和「福」字。過年是最快樂的時光,可以放鞭炮、逛花市、穿新衣、還可以拿到好多好多的紅包,象徵大吉大利。喜慶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人們在歡聲笑語中互相道一聲「新年快樂」,大家心裡都甜滋滋的,像喝了蜜一樣。當新年的鍾聲敲響,我又長大了一歲,要更加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也要更加懂事為媽媽分擔家務活。在新的一年裡,祝願大家健康快樂,心想事成。-
農歷正月十五,到了元宵節,家家戶戶吃湯圓、賞花燈、猜燈謎、放煙花。我最喜歡的就是放煙花了,一個個煙花沖向夜空,照亮了整片天空,緊接著五顏六色的星光慢慢飄落下來,就像爭奇斗艷的花朵,讓人賞心悅目,使我心中充滿了幸福和歡樂。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又到了,粽子飄香,令人垂涎三尺。除了吃粽子,有的地方還舉行龍賽,現場人山人海,擂鼓震天,一艘艘龍舟好似箭一般飛了出去,場面非常壯觀。
農歷八月十五, 終於迎來了期盼已久的中秋節,中秋是我們團圓的節日,月餅也做成圓圓的,象徵著萬家團圓。最讓人開心的就是「賞月」了,到了晚上,一輪又大又圓的明月掛在天上,好像用金子做的大盤子,發出耀眼的光芒。一朵朵雲彩圍繞在月亮的旁邊,彷彿看見了嫦娥和月兔,讓我想起了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嫦娥奔月。
中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文化,我們要記住這些節日,並永遠傳承下去。

❹ 請選擇一個你印象最深的一個節日,寫一篇500字的作文

中國,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歷史長河。從落魄到戰爭,從和平到富強。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節日,而我最喜歡的就是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春節。
春節前夕,大街小巷的店鋪都掛滿了紅燈籠,貼上了閃閃發光的對聯,有著一派辭舊迎新的氣氛,商店裡的牆壁都粉刷一新,玻璃也擦得晶瑩透亮。這時候,龐大的人群帶著迎春的喜悅涌進大商店購年貨,商店裡的年貨琳琅滿目,多得讓你眼花繚亂,無法選擇。煥然一新的大街上,許許多多的小朋友高興地拿著零花錢這里逛逛,那裡玩玩,見到好東西就買下來。來來往往的汽車的鳴叫聲、小商販的叫賣聲、孩子們的嬉鬧聲為這熱鬧的大街譜上一曲歡快的交響曲。
在除夕的晚上就更熱鬧了!我家的桌子上擺著許多美味佳餚:淌著汁水的紅燒羊肉,有香氣撲鼻的火鍋,還有很多美味水果,讓人垂涎三尺!我們舉杯祝福長輩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長輩也希望我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餐桌上大家邊吃邊聊著這一年來的變化,聊到高興之處,大家都開懷大笑。吃過年夜飯,我們坐在電視機前看著春節聯歡晚會,演員們那一身身精湛的舞藝和那迷人的身姿、動聽的歌聲,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夜晚,狂歡的氣息川流不息,人們把一個個煙花點燃。煙花在天上噴出了一個個美麗的花朵,美麗極了。我看見小夥伴都在放,我想:讓我的煙花也為這燦爛多彩的夜空畫上美麗的一筆吧!於是我把煙花點燃,「砰!」的一聲,煙花在空中爍出一道道絢麗無比的彩虹。「哇!好漂亮!」小夥伴們不約而同地向這里看過來,異口同聲地喊道。我哈哈一笑,又點燃了第二個……
放完煙花的時候,是我們這群小朋友最快樂的時候,我和哥哥姐姐高興地玩起了「跳山羊」的游戲。
春節真開心呀!我真希望天天都是春節啊 望採納 謝謝

❺ 自己設一個節日寫作文(200)字

每當我看到復那些殘疾人-手斷了,制腳斷了,腿斷了的人。看到這一個個的場面,我很悲傷,所以,我有了一個想法:設立一個節日「愛心節」。日子就定在10月5日這一天。
只要到了10月5日這一天,我就處處留心每一個角落,特別是敬老院和人民醫院。記得有一次,媽媽讓我下樓買早餐,我遇到了一位老爺爺,他正扶著拐杖吃力地走著。突然,一位小夥子正騎著摩托車飛快的從老爺爺旁邊經過,老爺爺被撞倒了,小夥子下車對老爺爺罵了一句:「老頭子,沒長眼睛呀」。然後又騎著他的摩托車飛快的走了。看到這一幕,我連忙放心了手中的三杯豆漿,去把老爺爺扶起來。我把老爺爺扶起來後,只見老爺爺連忙點頭說謝謝。我見老爺爺還有一些害怕,就把他送到了馬路邊的一棵大樹旁。我說:「老爺爺,現在安全了」。老爺爺慈祥的說:「謝謝你,小朋友。」我希望每個人准能別一個筆記本,把把做過的好人好事都記在上面。
我覺得這個愛心節不僅讓別人得到幫助,還能讓自己有一顆寬大的心。

❻ 描寫節日的作文(600字)

假日
除了奧運,還有另一樣令人關注的事情——黃金周縮短了,而我國的幾大傳統節日也有了正式的法定假期。可以放假,固然是歡天喜地的事,但節日與被放假的關系也引起了一些人的討論:節日是不是一定要放假呢?
我個人認為,我們的節日需要正式的假期。中央實施新的假期政策,或多或少是受了外國搶占我們的傳統節日的行為的刺激。與其任由其激起我國民族的情緒的無限宣洩,不如拿出實際的政策加以彌補。我想,不管是傳統節日還是現代節日,是中國節日還是外國節日,放假是首先是對於一種節日的基本尊重。節日再有文化內涵,再有傳統氣息,不放假人們始終感到不是滋味。況且這也是人心所向——以前人們特地請假過節日的不在少數。過好一個節日,有假日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必要前提。
但需要假日不等於節日就是假日。我們看節日本身,它是一種文化的衍生物,它有著與生俱來的特定意義與特殊的文化內涵。過端午節是對屈原的紀念,過清明節是對先人的緬懷或是對春天的嚮往,而勞動節則是對廣大勞動人民的尊敬,國慶節是對國家歸屬感、國民自豪感的提升……要說還有一大堆。正式節日有這些特殊的內涵,我們才要特意地去「過」。但現在有人卻把目光放在「有假還是沒假」上面——有時連我都不禁這樣想。我也知道大家工作勞累,需要休息,但「放假」顯然不是這些美好節日的重點。我們現在「假」的意識似乎太強,也難怪楊錦麟先生也感嘆:「關於『五四』節的問題,人們只圍繞放假半天還是放假一天紛紛擾擾,沖淡了不少『五四』的氣氛」
假期對於節日,其實是給我們提供過好這個節的客觀條件。春節中有人寫對聯、貼年畫、剪窗花,一家人年夜飯後猜謎、講過年故事的畫面可否重現?端午節里人們對偉大的愛國詩人的理解又能否再深一層?中秋月圓時是否更珍惜家人團員的時刻?法律給了我們假日,我們再也沒有因學習工作忙而忽略這些節日價值的借口。假日給了我們時間,我們更應充分體會節日,而不是用睡覺、上網來填充這些盼望已久的日子。有了假日,是為了讓我們正確認識節日,而不是「勞動節不勞動」。
節日需要假日,但節日遠不像普通假日一般空虛、單薄。我想每一個受惠於新假日政策的人,都不應忘記這一點。

中秋

過幾日便是中秋了。今晚,月光如銀,我獨坐於陽台牽牛花花架下,一盞清茗,一冊薄詞。清輝似水,在我的衣衫上靜靜流瀉……
不由想起家鄉來了。
家鄉的中秋是熱鬧的、恬適的。家家都要量一笸籮的新糯米,做「麻糍」。糯米蒸熟了,倒進竹簍里,當家的早歇了農活,在河塘邊洗干凈了泥腳,掮著糯米飯簍過來了。舂糯米團一般在曬谷場上進行。白天,白熾燈就拉起在屋檐下了,黃瓜架兒、晾衣桿兒,能架起的地方都拉上。蹲在角落睡大覺的石臼被搬出來了,木頭楔子搗得香噴噴的糯米團,又滑又嫩。那搗楔子的都是身強力壯的男人,也有身桿精瘦、面色紅潤得象蝦子一樣的老頭。蹲在邊上,手往石臼里捋著的是女人。女人的手臂上卷著袖子,不白,夏忙曬了一季,黑得油亮。油亮的手在白花花的糯米團上翻騰,象泥鰍一樣潤滑。男人的背脊光著,汗似水一般的淌,滑亮亮,清光光的一片。他們側身一個馬步,雙手輪起楔子,前腿膝蓋一伸一曲,腳板「哼哧哼哧」地踩著節奏,簡直是翩然起舞。優美的「哼哧」聲招徠許多看客。看客們三五成群,坐著、蹲著、靠著四周的矮牆垛。女人們拉家常,比誰的衣服料子鮮;男人們話莊稼,比誰家的稻子收成好;孩子們不錯過這個好機會,放著膽子追逐嬉戲。一家舂完了,早有下一家等在邊上了。人們贊美男人的好筋骨,贊美女人糯米煮得香,贊美這家的黃瓜杈攀得高,贊美那家田裡的晚穀苗兒下得早下得青……
我那時寄宿在不遠的中學里。中學立在鳳林溪畔一個平坦的山頂上,原先是一個庵堂,人們習慣稱它作「南楠庵」。每逢中秋,總是要盼到晚自修下課,趁著皎潔的月色,一路沿著山道狂奔。或者抄近路,沿著水邊石徑,一路聽著瀑布驚心動魄的喧騰、小溪的丁冬,越過田野,來到那歡樂的燈光下面,分一口最新鮮的香糯「麻糍」。
更有趣的是捕魚。那是孩子們的游戲。我們那時都是十四五歲的少年。月光,白沙似的皚皚一片。霧氣還沒有上來。青蛙在秧田和池塘里「呱呱」歡唱。我們背上漁網,提上竹簍,就出發了。田野下面就是鳳林溪畔的沙地,竹筏一條條橫卧著。我們選中一條又寬又大的,一起推下溪去。堂哥堂姐撐篙,表弟負責撒網。我是生手,就坐穩了看。竹篙支動,水裡的月亮就破了,碎了,象一潭玉屑沉浸在清波里。兩邊是黑鬱郁的田野、靜穆的村莊、凝滯的綿延而高聳的山峰。清風習習,迎著臉頰溫柔地滑過。
我們橫穿溪流張網。然後,避到一處水流緩慢的地方,躺在筏上聽姐姐唱歌。姐姐小的時候熱衷於演戲,招了幾個差不多大的玩伴,在自家堂前搭了檯子,居然有許多人來看!我至今記得,她唱的那一曲「好山好水好風光」。那甜潤清亮的嗓音劃破水面的寂靜、月下的寧謐,象清風一樣,吹拂在我們的心田上。接著,是哥哥開始的鬼把戲。皓月映波,霧氣渺茫,恍非人境。哥哥的「鬼怪」登場了。有一個灘里淹死了許多人,鬼怪一個接一個出現哪!專門捉小孩!——這個灘就在這里!堂弟嚇得先哭開了,我們毛骨悚然地叫嚷著趕快離開。哥哥突然得意忘形,「哈哈哈哈」笑開了,捧著肚子前仰後偃。
夜深了,我們收網回去。網拉起來,沉沉的。大大小小的魚,象寶物似的一個接著一個被收拾到魚簍里,總不少於半簍。於是,接下來的兩天,飯桌上便有幾碗鮮色。阿姨用辣椒、大蒜紅燒了,不放醬油,放的是缽里現曬著的六月醬,特香特甜。我們四個少年娃,見了這「勞動成果」,都跟貓似的,不消兩頓,就給解決了,哥哥更是吃魚不吐骨頭。
念完大學,教起學生,每念及《赤壁賦》「月出東山之上,徘徊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傾之茫然。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便懷念起那些歲月來。離開家鄉已經十五年了,不曾再有那樣的山水、月光之娛。望著眼前城裡長大的學生,雖試圖盡力去描繪那空靈神妙、物我兩望的妙境,總覺枉然。
於是更慶幸自己有那樣一個美妙的少年。手頭有一本老師的詞集,其中一則記錄了82年「南楠庵」下月夜捕魚的情景:
漁歌子*觀音漁

明月盈灘水閃光,匆匆漁火兩人張。溪鷺闖,簍魚慌,漁歸問酒舉炊忙。
詞末做了詳細的注釋,雲築石圍堰以摸洞抓魚時,雙手合掌做觀音狀,遂稱為「觀音漁」。這填詞的老師是家鄉一代名醫之後,縣志上都作了詳載。我半途轉學回老家有幸做了他的關門弟子。我記得一次寫了一篇捕魚的作文,他將我叫喚了去,輕輕地笑著,問我是真的嗎?我響著喉嚨很肯定地回答:是真的。他便笑得更燦爛了。他說,月光皎潔的夜晚,魚是不多的,更不會自己跳出水面。後來才知道,他不僅自己捕魚、種地、摘茶還能親手設計房子、搭模型、砌房子、治病,作詩、作詞、作文、作畫、剪紙,竟是無一不精。甚至退休了,為了解決春汛夏旱,還為村裡籌謀,興修了水利。能受教於這樣的老師,不是三生有幸嗎?尤其他的品德為人,更如這滿月的清光,讓人嘆為觀止。
如今,二十年過去了。鳳林溪水不再浩浩湯湯,上游架起了幾座電站,水淺了,流緩了,河細了。我和哥哥姐姐也早已拖兒挈女。表弟早逝也快十五年了。老師也遇了車禍,頭顱受損,萬幸撿得一條性命,但還時時記掛著我。白天,打個電話回去,詢問哥哥姐姐阿姨伯父可都好。姐姐說,瘦了,人都精瘦了,忙著加工場的生產管理。又聽舅舅說,哥哥琢磨著要把工場開到縣城去,勞力都外出打工了,招不到人。
於是,我知道,我只能坐在陽台上,徒然空想了。我想,也許有一天,我們都老了,都安閑了,都可以停歇下來了,都完成了自己為人子為人女為人父為人母的責任,也許,某一個夜晚,我們還會一齊推下一條又大又闊的竹筏,一路唱著輕歌,盪漾在鳳林溪上吧!
夜涼了,月已中天了。我還是進屋吧!明月有知,該為我圓了此夢吧!

清明遐思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漫漫哀思,悠悠傷懷,在這凄冷的節日里,迷惘的思緒如縷縷涼風吹拂到杏花村外。酒家的店後,定是一片荒涼的墳墓,那裡屹立著民族的魂魄。縹緲如煙的細雨,為這凄清的節日披上一層傷感而又銷魂的挽衣。
思緒紛飛,抵達汨羅江畔不朽的堤岸,聽屈大夫低沉地哀嘆:「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而猶不悔!」世態炎涼,統治黑暗,污濁的現實中容不下屈原挺直的身軀,只有汨羅江滔滔巨浪才能讀懂屈大夫千瘡百孔的心靈。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人們用端午節祭奠屈原,然而在這清明落寞的節日里,又有誰去聽聽屈原跳動的心?
滔滔江水,咆哮的不是豪邁,不是激情,是悲壯,是哀慟,是為屈原,一代民族魂魄逝去而奏響的輓歌。端午佳節,喜慶不是人們的過錯。汨羅江畔,龍舟拂水而過,人們的吶喊與助威卻與屈原投江的蒼涼悲壯形成強烈的反差。喜慶不屬於屈原,只有這清明的蕭瑟才足以撫慰逝去的靈魂。
「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弓兮射天狼。」青衫白衣,這是清明的裝束,是忠貞的色彩。沒有春節的聲聲爆竹,沒有中秋的朗朗明月,也沒有元宵佳節的張燈結綵。清明這個特殊的節日里,有的是燃灰,是香熏,是淚水,是面對深邃蒼穹最真摯、最誠懇的緬懷和祈禱。
清明,屬於精忠報國的岳飛,屬於虎門銷煙的林則徐,屬於赤血丹心的文天祥——八百里路,開拓與進取是不盡的動力;三十功名,國家與民族是不滅的情懷。
收回思緒,站在列祖列宗的墓前,我為中華民族的脊樑燒一柱香。清明節,你們就是不朽的忠魂!

心靈的節日

花的繽紛,葉的凋零,乃至一滴露水的墜落都能引發無限感觸,那麼節日呢?
三千年的咀嚼,那些節日,早已不再是一個個單純的日子,它牽系的是一個民族的情感,是一個民族跳動的心。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寄託了一個民族對故人的哀思;「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詮釋了一個民族對團圓的渴望……
端午節,一個節日何以持續了兩千年?也許在你的心中,端午節就是飄飄渺渺的屈原、密密麻麻的粽子、浩浩盪盪的龍舟。可是當你想到那個「從合則楚王,橫成則秦帝」的時代,想到那個面容枯槁、行吟河畔的楚大夫,想到《離騷》《九章》《天問》,想到愛國愛民、嫉惡如仇、寧死不屈……你才恍然發現,自己錯了。原來那沉向江底的粽子恰恰是民族文化的積淀,那馳於江面的龍舟托起的卻是熾熱的靈魂。
端午節,心靈的節日——文化的積淀,民族的紀念,持續了兩千年!
一千多年前的一個夜晚,寂寞的長安城被花燈點燃。這一夜,封建社會似乎沒有了等級的森嚴,緊閉的皇城也為元宵節而敞開,就連卑微的宮女都可以盡享長安街頭的繁華。夜市上,王公貴族、平民布衣眼中的花燈,是同樣的炫目!
唐朝——一個無法企及的高度,封建社會的盛世,象徵著開放、包容、繁盛,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為了這頁歷史不致荒蕪,不致被人遺忘,今夜,長安城的花燈是那樣明亮,顯示出了中華民族開放的胸懷!
元宵節,心靈的節日——平等的嚮往、民族的開放,顛覆著腐朽的封建王朝!
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欣賞聖誕節、情人節、感恩節等「洋節」,請不要輕易嘆息崇洋媚外、人心不古、世風日下,要知道,這正顯示了中華民族對外來文化的寬容和接納,表現了一個民族的博大。
每一個節日,都是一次民族心的跳動、都是一次民族靈魂的升華。
節日,心靈的節日!

愉快的春節
今天,聽婆婆說明天要帶我去趕集,我頓時樂得喜笑顏開,一蹦三尺高,活像只快樂的小兔子,情不自禁地高聲喊道:「哦,婆婆對我真是太好了!」婆婆忙說:「哎哎哎,別跳別跳,你別高興得太早了,我丑話說在前面,趕集是要早起的,你能起得來就去,起不來就別去了,趕集的人多又雜亂,你可能會走丟的!」我嘟囔道:「哎呀,婆婆,四天才趕一次集,好不容易才有一次機會,您就別掃我的興了,讓我去吧。」「好好好,明天早點起來」,婆婆颳了一下我的鼻子說。
晚上,我躺在床上,想著明天就要趕集了,興奮不已,難以入眠。第二天一大早,我便興高采烈地搖醒還在睡夢中的婆婆,說:「好婆婆,快起吧,您忘了今天要去趕集嗎?」「別煩我,你看才幾點呀?」婆婆睡意惺松地從枕下掏出手錶,我一看才凌晨五點,便抱歉地扶婆婆躺下,說:「對不起哦,我不吵你了,只是我太興奮了,想早點去趕集,您再睡一會,我可睡不著了,我得起來了。」「呼—呼」,這定睛一看,哈,婆婆又像個孩子般地沉浸在夢鄉中了……<o:p></o:p>
過了半小時,我們梳洗完畢就一人挎著個籃子出發了。到了街上,我叫道:「哇,只道行路早,更有早行人呀。才六點多一點,街上已經是人來人往、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熱鬧非凡、水泄不通了耶!」婆婆說「別大驚小怪的,注意形象。」「對不起,我從來沒看見這么早就有這么多人的場面,一下子用了五個形容車多、人也多的成語了,失態失態。」「趕緊走吧,我們可不能落在後面了」,婆婆笑盈盈地說。於是,我們也不甘示弱地加入了搶購大軍。不一會兒,我們的籃子便快裝滿了,這時,我們走到了一個地方,只見里三層外三層圍了很多人,我們好奇地走過去,婆婆好不容易才打聽到原來是賣蔥的,因為價廉物美,才一元錢一斤,所以引來了許多買蔥的人,婆婆見了也動了心,可是她因為心寬體胖,便叫我往人堆里擠,我說:「這樣不太好吧,這么做畢竟是不講文明禮貌的表現呀。」婆婆急急地說:「沒事,趕集是『趕急』的諧音,意思是不僅要起得早,還要買得快,快擠進去吧」。我深知「婆命難違」,便靈機一動,使了個雕蟲小技,我先擠了進去,過幾分鍾便空手出手,對婆婆說:「人太多了,幾乎鞋子挨著鞋子,我拿不到」,說著自己也仍不住笑了起來,可不知是婆婆有特異功能深藏不露還是怎麼著,我說完話,她居然猜透了我的心思,摸了一下我的頭說:「我看,不是拿不到是不想和別人搶吧」。我伸了伸舌頭。婆婆說:「既然你不想和別人搶,那我們就排隊吧」。等我們買了蔥,便急急忙忙地去賣肉的市場了。過了一會兒,我忽然覺得少了什麼,仔細盯著婆婆看:啊,丟了一個籃子!「這下糟了,籃子丟了,婆婆!」「什麼,籃子丟了?」婆婆也大吃一驚。「我還以為您拿著呢」。我小聲說。「我還以為你一直拿著呢?快想想,會丟在哪兒?」婆婆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可能是在賣蔥的那兒,我們回去找找吧」,我無可奈何地說。「算了,沒用了,肯定找不到了」,婆婆說。「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還是好人多」,我堅決地說,「我們還是去看一看吧」。婆婆總算同意了,我們立即「快馬加鞭」地趕到了賣蔥的地方,只見這時只有老闆娘一個人站在那裡,面前端端正正地放著我們的籃子,老闆娘熱情地說:「是不是你們的籃子,在我這兒呢,我看到後,立即代你們保管好,菜一樣也不少,全在籃子里」,說著便把籃子遞給了婆婆,婆婆和我一個勁地說「謝謝,謝謝」,她看見籃子都快滿了,菜都快掉了,便又盛情地拿出兩個新塑料袋讓我們把菜放在塑料袋裡。看到老闆娘這么熱情、善良,我彷彿看到了新年的美好希望,人與人之間和平相處,多好啊。
回到婆婆家以後,我不禁思緒萬千:農村變化可真大呀,大家的日子好過了,社會風氣也改變了,真是太好了!

春節文化的傳承八駿嘶風傳捷報,五羊跳躍展新圖。
花紅桃艷,金桔滿盤,喜氣洋洋華夏兒女策馬赴羊年,春節年年過,今年過節又不一般。俗話說「俗隨時變」,春節習俗傳承、演變到今天,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有了許多變化,回望過去,每個時代都各有風格:
50年代的年夜飯:幾斤肉快活吃幾天
60年代的瀟灑:在廣闊天地里過年
70年代的年貨:新奇玩藝造出來
80年代的娛樂:看春節聯歡晚會
90年代的拜年話:身體健康排第一
現代社會花樣更多,過幾年一個樣,呼機拜年,電話祝福,簡訊傳情,餐館年夜飯,旅遊過大年。但這畢竟是少數時尚弄潮兒的好戲,大眾的呼聲是,年越過越淡了。可不是,這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第一是社會生活的急劇變化,使得某些十分重要的春節民俗面臨危機。慶豐收,祭祖和驅鬼,這是春節的靈魂。如今的人們,特別是城市的新生代們,不僅擺脫了農耕,而且也遠離了宗法家族,春節慶豐收祭祖的意義消失了,人們現在相信科技,也不怕鬼敬神了,驅鬼也取消了。守歲,它是年節的核心。如果說,連它也省略的話,那肯定會影響到年節的地位,會減弱民眾的節日心理,使人們覺得節日跟常日沒有多大的區別,就會影響到節日的傳承。它本來的意義是為了祈求長命百歲,現在人們已經失去了這樣的信仰,就不太願意熬夜了,但是我們把"守歲"當作一年中的不眠夜,大家在一起聊天、說話、娛樂、總結過去、暢想未來,這沒有什麼不好。
第二,20世紀以來中國的主流文化一直盛行激進主義。他們把現代化與傳統對立起來,把科學與信仰對立起來,反傳統、反宗教信仰;結果春節民俗中許多傳統內容、信仰內容被破壞。例如,把公歷第一天稱為"新年",而把傳統的歷法新年改稱春節,淡化了、模糊了春節的"新年"含義。以致於有人想取消春節,用陽歷年取代春節。
第三,國外節日文化的引入對我國傳統年節產生了沖擊。物質享受為主的春節氣氛淡化的一面,是以精神享受為主的西方節日的興盛,現代生活的個性化與多元化,也需要多樣化的節日。不同層位的人們大可從那些節日中獲得情趣。越是多元化,本土固有的文化應該是最具有魅力的,一個民族的永久性,首先在於它文化的本土性。本土性越強化、越固有化,他的主導地位才能更突現出來。
第四,如今,平時工作日的縮短,休息、娛樂時間的增多,使得過年便不再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休息、娛樂時間。城鎮人民溫飽基本解決,也不再等著過年吃大餐,穿新衣,走親戚,而是精神壓力尋求解放,想著可以哪裡去玩,玩什麼,怎麼玩?
時代不斷賦予春節新的內容,時代也不斷給予它新的挑戰,不同的時代雖然內容上不斷增新,但基本的形式和主題卻始終保持不變,「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國泰民安」,正是春節具有強大生命力和民族凝聚力的思想表現。 無論怎麼變,它祝福吉祥如意的深層含義沒有改變。春節家庭團聚的習俗至今相傳,人們再苦再累,春節那幾天一定要好好過,這是個人生理調整的需要,也是心理調整與社會關系調整的需要。無論是旅遊過年、上網過年、還是晚會過年,人們尋求的還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人們在同一的時間以大致近似的方式作大體一致的選擇,是個人的需要,也是社會的需要與民族的需要。
一種民俗的傳承是需要民俗心理和社會生活環境的。當社會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民俗心理必然發生變化。然而這種心理變化並不似社會變遷那樣快,需要與新的生活方式進行長時間的整合。春節作為一個民俗,在社會的發展逐步擺脫農業主導而向更高的層次邁進的時候,去與留就是純自然選擇,而不能人為干預,其保留的也將是最有生命力的。
每個時代都為春節增添新的魅力,塗抹上新的色彩,我們身處於一個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偉大時代,自然應該為春節這個古老的節日增光添彩,因為民俗應該是民眾在生活中自發形成和傳承的,來體現民眾的文化訴求。 我們只有在保持傳統與接受現代生活方式方面找到一個契合點,我們才可能建構出一個新的民族文化體系,也就是在與時俱進的過程中,傳承我們的春節文化,強化它的本土性,再向世界進軍,讓它成為世界人民同樂的佳節!

春節趣事
每當我看到人們過春節那喜洋洋的照片和節目時,我都會不由自主的想起今年初五我乾的一件「傻事」。
初五也叫「破五」,是送年的意思,傳統的送年也要吃餃子,而且餃子里還要包上錢、棗、糖,每樣包上6個。意思是:如果吃到帶錢的餃子,這一年就會發財,如果吃到帶棗的餃子,這一年就會好運早來;如果吃到帶糖的餃子,這一年就會過的「甜甜蜜蜜」一家人就會和和睦睦。6是吉祥的數字。雖然這只是人們對新年的期望,但我們家還是繼承了這種傳統。
初五晚上,我們吃餃子送年。爸爸在吃第一個餃子時,只聽見「咯噔」一聲,第一個錢被爸爸吃著了,他露出了得意地笑容。這時,媽媽也學著爸爸的樣子說:「你猜這個餃子里有沒有東西?」我想:媽媽一向愛開玩笑。自信地說:「沒有!」結果第一塊糖又被媽媽吃著了。現在就我還沒有吃著東西呢!我非常著急。最後,我吃了20個餃子,只吃出了3塊糖,媽媽吃了25個餃子,吃了4個錢,2塊糖,爸爸吃了30個餃子,吃出了2個錢,1塊糖和3個棗,現在只剩下了10個餃子,我不甘心落後想:這10個餃子里肯定有3個棗,雖然,我已經吃的很飽了,但還是抵不住棗餃子的誘惑。我揉了揉肚子,不由自主的又吃了兩個餃子,可還是沒有吃到棗餃子。我看了看一向爭強好勝的爸爸和媽媽,他們悠閑的吃著別的菜,好像並不在乎我是否把剩下的3個棗吃出來。我不管那麼多,又吃了5個餃子,還是沒有吃到棗餃子。我開始懷疑他們是不是已經把剩下的3個棗吃出來了?我看了看他們的「戰利品」沒有多呀?就在這時他們不約而同的來夾這3個餃子,我看了他們的動作,想:這最後的3個棗,一定就在這三個餃子里!我連忙拿起筷子夾起這三個餃子就往嘴裡送,一咬,怎麼一個棗也沒有。這時,爸爸笑著說:「廚房裡還有一盤餃子沒煮。」我跑到廚房一看,果然還有一盤餃子沒煮呢,我後悔不已。恰好這3個棗就是不在這10個餃子里。

❼ 自己設定一個節日寫一個作文

每當我看到那些殘疾人-手斷了,腳斷了,腿斷了的人。看到這一個個的場面,我很悲傷,所以,我有了一個想法:設立一個節日「愛心節」。日子就定在10月5日這一天。
只要到了10月5日這一天,我就處處留心每一個角落,特別是敬老院和人民醫院。記得有一次,媽媽讓我下樓買早餐,我遇到了一位老爺爺,他正扶著拐杖吃力地走著。突然,一位小夥子正騎著摩托車飛快的從老爺爺旁邊經過,老爺爺被撞倒了,小夥子下車對老爺爺罵了一句:「老頭子,沒長眼睛呀」。然後又騎著他的摩托車飛快的走了。看到這一幕,我連忙放心了手中的三杯豆漿,去把老爺爺扶起來。我把老爺爺扶起來後,只見老爺爺連忙點頭說謝謝。我見老爺爺還有一些害怕,就把他送到了馬路邊的一棵大樹旁。我說:「老爺爺,現在安全了」。老爺爺慈祥的說:「謝謝你,小朋友。」我希望每個人准能別一個筆記本,把把做過的好人好事都記在上面。
我覺得這個愛心節不僅讓別人得到幫助,還能讓自己有一顆寬大的心

❽ 求描寫傳統節日的作文

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中國人最盛大的節曰——春節,家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貼上紅紅的春聯,忙忙碌碌……
正月初一,又是一個快樂的曰子。
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爭了個第一,因為極想聞聞那香氣撲鼻的爆竹煙味兒。一串串鞭炮在人們手中點燃,聲音真大,四處飛濺,彷彿要把每一個祝福送到千家萬戶,一陣陣爆竹聲接連不斷,噼里啪啦的,熱鬧非凡。
在鞭炮聲過後,就沒有什麼好玩的了。還是吃早餐吧,待會兒出去玩一玩!
吃過飯後,我邀幾個朋友一起去玩,在街上點燃的爆竹在地上開出了美麗的花,漂亮極了,袋裡裝著父母給的零花錢,甭提多高興了。今天的小鳥也出來湊熱鬧,大概它們心裡也很高興吧。
街上不愧是街上,玩的吃的樣樣俱全。看到的大多數是一些小孩,我瞧了瞧,就數麻辣攤的生意最好:
「我要一串年糕!」一個胖孩子叫道。
再去別的地方瞧瞧如何?在一家文具店攤前,我又停下了腳步。那裡有各種玩的東西:飛機模型、望遠鏡、電動汽車……盡是一些玩的東西。我發現最受歡迎的是那些玩的東西。
在其它地方,我還看見有的在賣氣球、手槍、跳繩,有的在賣小吃、點心、水果,穿的用的吃的樣樣俱全,真是無奇不有。
玩了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親訪友拜新年了,這無疑也是一件高興的事。
今天真是玩得太痛快了!算是一飽眼福二飽口福三飽手福了。最為幸運的是那些賣主了,今天可是生意興隆啰!
真心希望今天全國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裡快快樂樂,沒有煩惱,但千萬不要「玩物喪志」喲!

範文二: 盼啊!盼啊,眼看春節就快到了,想到這,我不由得笑了起來,在春節前,人們個個喜氣洋洋,個個精神飽滿。逛街的人絡繹不絕,有的在買年畫,有的在買年貨,有的坐著火箱圍著火爐看電視,還有的人在打麻將打撲克,等等不一而足。
反正街上五彩繽紛,各種各樣的人都有,各種各樣的貨物都齊全,琳琅滿目,人們恐怕想買什麼都難選擇!
春節前,家家戶戶都燈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別具一格,各有各的個性。他們把買來的年貨放得滿地都地。買來的年畫怎麼貼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風格和喜好了。有的正著貼,有的倒著貼,還有的歪著貼,各有千秋。人們把買來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節一到,就可一飽口福了。家家備有鞭炮,人們穿上新衣服,准備迎新年,在春節前,人們一出門,如果遇上了好朋友,總是口中不忘說一句:「上街啊!」
人們殺豬宰羊,忙碌地准備著春節大吃大喝一番。
春節到了,小朋友們便早早起床,來到爸爸媽媽的房間,開始了傳統的拜年儀式了。小朋友們對父母說著一些吉祥話兒,爸媽就拿出壓歲錢,讓小孩子們高高興興。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夠吉祥如意,招財進寶。
一些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品嘗著美酒佳餚,談著一些開心的話兒。而最高興的則是我們,可以大把大把地攢取壓歲錢,然後就歡天喜地跑到街上去買很多好玩的東西,如小汽車、四驅車、玩具槍、足球等,而我們只要嘴巴甜一點,多說些祝福的話兒,那可就大賺一筆了!
人們一直玩到深夜,嘴裡啃著美味水果,手裡燃放鞭炮煙花……大人小孩們載歌載舞,忘情地玩個痛快!

範文三: 春節即將來臨了,我知道大家一定非常喜歡過春節。因為大家可以貼春聯、看春節聯歡晚會、走親訪友……
記得去年春節快來臨時,我在家裡學寫對聯,我站在一旁看大人們寫對聯,只見他們手拿一支毛筆,在墨水裡蘸了蘸,然後就在紅紙上寫了幾個大字。具體內容我已記不清了。那一幅對聯寫得非常工整,我見了就對伯父說:「能教我寫對聯嗎?」我清楚地記得伯父問:「你會用毛筆嗎?你知道應該怎樣寫對聯嗎?」我搖了搖頭說:「不會。」於是他又說:「你今年又長大了一歲,居然連毛筆都還不會使用,趁著這個機會,我就教你幾招吧。」聽了伯父的話,我高興地跳了起來。
伯父告訴我,寫字時身子要坐直,不要趴在桌子上。然後又詳細地告訴我應該怎樣使用毛筆。聽了伯父的一番話,我終於學會了使用毛筆的一些最為基本的方法。接著伯父又讓我寫了幾個字給他看看。我寫了五個字:「我最愛中國」。寫得歪歪扭扭,大概是剛使用毛筆吧!伯父見了笑了笑:「字倒是寫得不錯,就是筆畫不直。」
於是伯父又教導我:「寫每個字時並不是要用同樣的力量,在寫每個字時,用的力量要有輕重變化,這樣寫出來的字就更有變化,看起來也更美觀。伯父說完還示範地寫了幾個字讓我模仿。看著伯父寫的字,就是挺舒服。我照著伯父的樣子試著寫了幾個字,還真有進步,比剛才寫的看上去要好多了,我開心極了。
伯父還告訴我,寫字要經常訓練,多去模仿名貼。寫得多了,字就越寫越好看。
在這個春節,我初步學了點寫毛筆字的技巧,真是比得了壓歲錢還更高興,還更實惠。

閱讀全文

與請圍繞一個節日寫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