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君子三樂中寫其中一樂的作文800字以內
做人做事做到問心無愧
我們每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社會里,就必然要與人和事打交道。人,是一種高級的社會性動物,不僅有感性,更具有理性,並且不可能獨立的生存。所以,在一個人的整個的生命過程中,就要不斷的在做著事情。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錘煉出做事的一個准則:先做人,後做事。然而,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呢?做人做事的標準是什麼?結合自己的現實,我堅持:做人做事做到問心無愧。
做人與做事是不可分割的。一個人的每一個社會活動,都是在做事,做事的積累,就體現了做人。也就是說,人在做事,事成就人,既不存在不是人做的事,也不存在不做事的人。
通常而言,人們往往把做事分為做好事或壞事,做事對或錯。如何區分好與壞、對與錯、是與非?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標准。有的認為自己做的事是好的、對的,而在別人來看則是壞的、錯的,於是就產生了分歧和矛盾,甚至發展到糾紛和對抗。所以,要對做人做事確立一個標准,這個標准應該是:問心無愧。
所謂問心無愧,就是「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如果一個人的良心都大大的壞了,還有什麼可言?問心無愧,就是一個人在做某一件事的時候,要時時捫心自問:我這樣做事,對當事人是沒有愧疚的,是對的起他的,即使他一時不理解、不接受。問心,問的是自己的良心。良心,是一種良知,是一個標准,一個尺度,一個最基本的、被大多數人所確認的規范,是歷史的、傳統的、社會公認的、合情合理合法的、道德的准則。
做事首先要合情。人首先是一種感性動物,感情是最基礎的東西,一個人做事,起碼不要傷害他人的感情;其次做事要合理。人之所以是高級動物,就在於有理性。這個理是公理,是公眾承認的道理。只有做事合理了,就會得到公眾的認可和承認;最後做事要合法。人是高級的社會性動物,那麼,對整個社會而言,就必須有一個強制性的准則,這個准則就是法則、法律。法,是整個社會的、用來約束和規范個人行為的、強制性的、用來調整人與人的社會關系的道德規范。
反過來看呢?一個人做任何事情必須合法,然後要合理,再次要合情。如果做事不合法,那麼就要受到強制性的制裁,法是紅燈、紅線,一定不能超越。在合法的前提下,要合理。當然,我們做的大多數事情是合法合理的,但,也往往有一些是合法不合理的。因為,理是大部分人認同的、沒有強制性的道德規范。對理的解釋,稱之為「理解」,現實中,對同一事情往往存在不同的「理解」。但,即使「不理解」,也不能違法。合情,是對具體的當事人而言。我們做事,要顧及當事人的感情和接受能力,才能得到具體的認可。當然,合法合理也未必合情,即使不合情,也要合理合法。從做事涉及的領域來看,合情涉及個別人或一小部分人,合理涉及到大多數或者公眾,合法則涉及到整個社會。反之亦然。
問心無愧,就是要求我們做任何事情要無愧於法、無愧於理、無愧於情。
整個人類社會充滿了矛盾,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如何准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關鍵就在於一個人的所作所為是否問心無愧,是否合情合理合法。合情不能合自己的情,合理也不能合自己的理,當然,法更不是自己的法。既不能憑自己的感情用事,也不能「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做事之前要換位思考,假設我是對方,自己對所做的事情會如何理解。只有如此,才能化解矛盾,才能真正在「做人」。
「不求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是做人做事的一個最基本的准則
『貳』 以不愧對別人為樂寫作文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災患),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慚愧)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孟子盡心下》)
孟子認為君子有三樂,其實這也是今天成為我們崇尚的人生之樂。請選擇三樂中一樂作文。
要求:1、寫議論文或記敘文;2、題目自擬;3、不少於700字;4、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於都實驗中學-賴華
2011年是江西省實行新課標教材高考的第一年,在寫作這一塊的考查上略有變化。設計了一道綜合性「語言表達題」來考測語言表達,分值15分,字數200左右。將大作文減少10分,為50分。字數由原來的「不少於800字」降至「不少於700字」,目的是提高語文試卷的效度和區分度,提高語文命題對整個高考的貢獻率。今年的高考作文試題,正是沿著「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自我成長」的命題趨向而設置。大作文要求以「孟子三樂」為主題寫一篇記敘文或議論文,字數700字左右。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
給文言文材料的作文,審題難度加大了不少。先看看這段話的意思。孟子說:「君子有三件快樂的事,而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在,兄弟沒有病患,這是第一件快樂的事情;上不愧(怍:慚愧)對於天,下不愧對於人,這是第二件快樂的事;得到天下優秀的人才並教育他們,這是第三件快樂的事。君子有三件快樂的事,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作文審題,關鍵就是能否看懂這段話的意思。看懂了,相對來說還是容易提煉出觀點的。
「第一樂」,應該說是親情之樂,父母、兄弟,一家人和睦相處。可以提煉出觀點,健康是福,身體健康比什麼都重要。生命的重要性,要珍惜生命。與人相處,和諧社會。而此觀點正好可以反思當下社會的一些現象,子女結婚後不少都不願與父母一起住,子女不懂得感恩,人情淡薄了許多。
「第二樂」,可以說是自身之樂,做人處事,一切都問心無愧。詣在告訴人們要憑良心做事,要誠信做事,要正直做事,做事要對得起天、對得起地。如果人人行事都能誠信正直,那整個世間就充滿了溫馨和諧。近年來相繼發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彩色饅頭」、「絕育黃瓜」、「爆炸西瓜」等事件,這些惡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這些制假售假商販們正是愧對於天,愧對於人。
「第三樂」,是說的是教育問題,可以說是「極樂」,得到天下優秀的人才並教育他們。孔子說過:「中人以上者,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者,不可以語上也;生而知之者為上,熏染而學者次之,困而學者又次之,困而不學者,民斯為下也。」孔子所表達的意思相近於孟子的觀點,說明教育者關注教育對象素質的高低,希望得到天下優秀的人才來教育。這也正好與近年許多高校自主招生,爭搶優秀生源的事件不謀而合。而「統一考試,擇優錄取」的教育公平原則也正合廣大群眾的共同要求和高等教育界「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迫切希望。我想對於教育的話題,學生應該有話可說的。
學生可以從這「三樂」中選出自己較熟悉的觀點來立意。這次作文審題很關鍵,對文言功底不好的學生來說是個挑戰。
『叄』 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孟子曰:「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災患),一樂也;仰不
由孟子的「俯」「仰」之樂談起 先哲孟子所謂的君子三樂中,其中的第二樂是「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慚愧)於人」。一俯一仰之間,彷彿看見天地間一個充滿浩然之氣而又悠然自得的智者孟子向我走來。 怎麼樣算是「不愧於天」呢?天道剛健,充滿著凜然正氣,是正義的代表。君子要順應天道,修身養性,培養正氣,養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怎麼樣算是「不怍於人」呢?那就是重義輕利,做人真誠,與人為善。能夠完全做到以上兩方面的人,自然是古今一流的君子,其快樂是不言而喻的了。 這使我想起了孟子本人。他游說諸侯近20年,堅持不懈地向諸侯國推行王道政治,以「正人心、息邪說,距詖行,放淫辭,以承三聖」為己任;他「四十不動心」 「善養吾浩然之氣」;他「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這些都說明「君子三樂」是夫子自道,是他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的人生經驗總結。 這使我想起了為抗擊元朝而寧死不屈的文天祥,想起了他那光耀千古的的《正氣歌》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壯告白。我想起了變法改良而為使中國走向光明的戊戌六君子,想起了「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譚嗣同,想起他英勇就義前「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壯烈豪邁! 這使我想起了白求恩醫生,想其他不遠迢迢萬里來到中國,加入中國的**隊伍中來。他是具有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的戰士,他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為搶救中國的傷員,犧牲了自己。我還想起了雷鋒同志,想起他苦難的童年,想起 「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想起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的崇高理想和激情。 上面所說的人,都是無愧與他們自己的選擇的人,都是「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的人,都是快樂的人。返觀現實,我們仍有許多這樣傑出的人,他們和建國60周年評選的「雙百人物」一道,成為了共和國的脊樑。 「仰不愧於天」,代表的是時間上的永恆;「俯不怍於人」,代表的是歷史長河中的當下。我們做人做事,能夠經受現實和永恆的考驗,所謂的「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那就是無憾無愧的人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慚愧)於人」,生得其所,快哉快哉! 『肆』 今天的作文是啥寫子曰:什麼人生三樂的
只能在「三樂」中選一「樂」來寫,一道作文題實際上就是三道作文題。 『伍』 江西高考作文到底是孟子三樂還是擁抱 有說孟子三樂的,也有說擁抱的。說孟子三樂的多。新浪網剛開始說專是擁抱,現在已經糾屬正為孟子三樂。從考生那邊得到的反饋是考這兩個的都有。不知道是不是江西某些地方拿備用卷子出來考,還是有意這樣考兩個不同題目。 『陸』 君子有三樂抓住實質作文
在《孟子·盡心》篇有這樣一段話:「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這段話告訴我們,孟子所說的「君子三樂」指的是這樣的三種人生樂趣:父母都健在,兄弟也都沒有什麼災病事故,從而得以躬行孝悌,這是第一樂;為人處事合乎道義,上不愧對於天,下不羞對於人,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因而獲得內心的安寧,這是第二樂;第三樂是君子傳道、育人所獲得的快樂,即能得到天下的優秀人才並對他們進行教育,從而使君子之道遍傳天下、造福社會。 『柒』 孟子三樂這個作文怎樣寫 首先得要理解三樂是哪三樂?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 翻譯過來就是孟子說:「君子有三件快樂的事,(可是)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在,兄弟沒有病患,這是第一件快樂的事情;仰頭對天不覺得內疚,低頭對人不覺得慚愧,這是第二件快樂的事;得到天下優秀的人才並教育他們,這是第三件快樂的事。君子有三件快樂的事,而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 在中國古代社會,「君子」這個詞語代表的一是統治者和貴族階級,二是有較高社會地位的德高望重、品德高尚之士。在那個等級制度森嚴的社會里,可不是隨便說明人都能自稱是「君子」的,但是人家孟子在當時也是以德服天下的響當當的人物,當然可稱「君子」。孟子提出的「君子三樂」根據內容可以看出是說的後者的「三樂」,可是他當頭和結尾確兩次強調了「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王天下」可是統治階級的「君王」才可以有的思想。 孟子在提出「君子三樂」首先不說三樂是什麼,而是先強調「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為什麼這么著急的提出自己的立場,這個我讀起來真的「此地有點無銀三百兩」的意思,是怕別人知道他的心懷還是怕別人不知道呢?而且「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這句話細品的話,能解讀出兩個不同心境下發出的感嘆。一是:君子有三樂,但是統治天下不在這裡面;二是,君子有三樂,而統治天下卻不在裡面呀。第一語境下的這句話是在表明我孟子不把統治天下作為樂,是因為他不想。第二語境下解讀出來的卻帶著孟子的無奈:因為不能所以不可以想。而我認為,其實「王天下」才是孟子真正想要的「樂」。 孟子的有著自己很鮮明的政治思想「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有著很大的政治責任感「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他的政治抱負就是希望當時的所有的邦國國主們都能接受自己的「仁愛」思想,希望國主們都能以「仁政」治理天下。他像孔子一樣,帶著自己的弟子和自己的思想游說四方,不幸的是,他的遭遇也和孔子一樣,雖然受人尊敬但是沒有人接受他的政治主張。再後來,也像孔子一樣,他最後只能帶著自己的弟子不再去關注政治與軍事,一心治學。作為一個放眼天下能識時事的政治家歸隱之後,他能過什麼樣子的生活,安穩平靜的教書先生,但是他不快樂,所以他要審視自己的生活態度,重新確立自己的生活的目標,改變不了環境就只能改變自己,所以就: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這「三樂」才是他實實在在的生活。 「一樂」父母俱在兄弟無故,是「家」樂:每天都能看到雙親,為他們養老,兄弟也都能圍繞在身旁,舉家安康,其樂融融的。這里是表達他尊崇孔子八德中「禮義廉恥孝悌忠信」中的「孝悌」二德。 「二樂」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這是「己樂」:我上對得起老天,下對的起平民,問心無愧。這是在說希望自己的德行能服天下人,自己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但說為人處世,他能做到八德中的「禮義廉恥信」,卻無法去「忠」於自己的信念呀。 「三樂」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這里才擴及到「天下」,這一樂的重心在於「教育」二字。奔波數年,車馬勞頓,孟子對當時的社會徹底失望,哀莫大於心不死呀,他不肯放棄自己的思想,但是他要換一個方法來傳播就是教育天下之英才。政治改革改變不了社會,因為人心不變,只有以人為本,從人們的思想下手開始改革,這樣不用「革」社會就已經改了。孟子知道自己是怎麼成為大家的,因為自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教育改變了他的生活習性,改變了他對世界的看法,讓他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如果,他真的能「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那其實他已經就是「王天下」了。 「孟子三樂」背後包含著一個受了挫敗卻不肯放棄信念的政治家的無奈、心酸和自慰式的希望。說點題外話,放眼看看現在的中國,如果孟子生活在現在,他的政治抱負流產以後,如果還是寄希望於教育,寄未來於「天下之英才」,現狀還能滿足於他嗎?現在的「英才」誰還關心政治,都在忙著工作婚姻和房車呢。嘻嘻,貌似有點扯遠啦(*^__^*)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捌』 孟子三樂讀後感400字作文
孟子在《萬章上》中有雲:「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玖』 幫我寫篇高考作文「孟子三樂」600字左右
孟子在《萬章上》中有雲:「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與模仿我是三樂主義寫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