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作文大全 > 安徽寫作文

安徽寫作文

發布時間:2020-12-27 17:25:01

1. 寫家鄉景物安徽的作文。

有一個美麗而又充滿神聖的地方,它非常純潔,善良,它用心哺育著幾千萬人民。他就是我的家鄉——美麗的安徽。下面就讓我來介紹一下我的家鄉吧!
我的家鄉居住在偏北地區,全省南北長約570公里,東西寬約450公里,總面積13.96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國土面積的1.45%。我家鄉的名字還有來歷呢,我的家鄉也就是安徽,於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因最初江南左布政使司地轄安慶、徽州、寧國、池州、太平、廬州、鳳陽七府,及滁、和、廣(德)三州,官方文書便簡稱為「安徽寧池太廬鳳滁和廣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其後又成為「安徽布政使司」,最後從安慶、徽州各取兩個首字,簡稱「安徽」。安徽地名由此出。東周時期安慶是古皖國所在地,「皖」為「美好」之意,「皖山皖水」意為「錦綉河山」,安徽省簡稱「皖」即由此而來。
我的家鄉還有好多美麗的風景線,比如我們的首都北京的八達嶺長城,它居住北京市延慶縣軍都山關溝古道北口。八達嶺長城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防禦工程萬里長城的一部分,是明長城的一個隘口。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向遊人開放最早的地段,八達嶺景區以其宏偉的景觀、完善的設施和深厚的文化歷史內涵而著稱於世。八達嶺長城還有一個傳說。
傳說:「十口金钁露著袢,十口金鍋露著沿,百樣草葯到處見。」這是流傳在八達嶺上的歌謠。怎麼回事呢?有一段故事傳說。秦始皇修長城時候,徵集了全國各地的民工和能工巧匠。北方人還好說,特別是南方人來到北方,不服水土,再加上吃不飽,勞動又重,死的人就多了。閻王小鬼把死在長城上的魂拘去,到城隍廟里注銷戶口。城隍爺打開戶口簿,挨個一查,說;「這些人都不到死的歲數,不能注銷。」小鬼回稟閻王,閻王來找城隍說理,說他們已經死了,填了長城餡,為什麼不給注銷戶口?城隍說:「他們壽數未盡,根本就不該把魂拘來。」倆人各說各的理,誰也不服誰。沒辦法,就去找玉皇大帝打官司。玉皇大帝聽了倆人爭執的理由,官司一時不好斷,就讓他倆先回去,然後讓太白金星下到凡界去做調查。太白金星變化成一個老頭,來到長城上一了解,確是死人太多,冬季一日上千,夏季一日上萬。死的原因,主要是兩個:一是吃不飽,二是活太重。同時還了解到修長城是為了防禦外族侵略

2. 贊美安徽的作文

我贊安徽

省會合肥,包公故里,包河池邊,龍圖 青天,萬人敬仰,公正為民,清廉慰天。

文房四寶,唯皖獨攬,歙縣徽墨,徽州歙硯,宣州宣紙,桐城狼尖,樣樣齊全。

世界遺產,黃山在榜,迎客招手,四海賓往,奇松怪石,夢筆生花,覽黃似仙。

佛教聖地,佛山有四,九華其一,香火縈繞,紫宵雲煙,祈禱和諧,德善心填。

新安江畔,屯溪老街,古色古香,奇珍古玩,價公物廉,徽商誠信,至今未眠。

牌坊林立,述說當年,樂善好施,學士牌匾,儒雅彰顯,底蘊深邃,悠史連連。

鋼城馬鞍,依卧長江,磯山李白,容顏再現,奔駛鐵龍,飛輪鞍裝,文明率先。

安慶黃梅,委婉纏綿,鄉音悅耳,黃梅清甜,赤子思鄉,遠眺黃山,洗聽梅腔。

煤都淮南,歷經滄桑,壽春南唐,淮河相伴,八公山下,草木皆兵,古戰猶酣。

煤城淮北,古有相王,惠我南黎,乾隆到訪,史運通商,南坪古船,口子稱王。

江南良港,蕪湖米行,一橋飛度,南北通暢,奇瑞汽車,駛向遠洋,智造江南。

大別山巒,史城六安,將軍先烈,正氣方剛,六安瓜片,逼署清香,細飲慢嘗。

葯都亳州,雲集葯商,華佗醫德,千秋弘揚,老子遺訓,迄今猶耳,代代相傳。

古曰芒碭,斬蛇起義,劉邦稱王,今名碭山,酥梨啥湯,風味別樣,待君嘗鮮。

春秋古都,壽縣居前,廣袤西湖,堪稱糧倉,狀元及第,孫門搶先,史冊華章。

靈壁奇石,藝韻內涵,奇石登場,點石成金,雅俗共賞,寓意深遠,寶石汗顏。

蕭縣葡萄,味美果艷,塑雕鼻祖,開渠領先,皖北書畫,獨樹奇葩,古今延綿。

安徽古跡,宏村當先,世界遺產,歷史淵源,慕名探訪,遊人如 織,依戀忘返。

安徽同胞,真摯善良,向來好客,親近熱腸,遠道賓至,如同返鄉,兄弟同堂。

黃山毛峰,祁門紅茶,六安瓜片,安徽小吃,徽菜當先,美食佳餚,與您共享。

滿桌家宴,都有特產,口子皖酒,十年陳釀,酒逢知己,賓朋豪爽,千杯難擋。

我贊安徽,我戀皖鄉,這里出生,這里成長,人傑地靈,雖非天堂,勝似天堂。

皖鄉好,風景舊曾諳,夢寐難忘,思故鄉,今日如願,至近前,驚家鄉巨變!

3. 關於安徽風景的作文

我們家鄉群山環繞,那山連綿起伏,根本找不到一絲分界線。我們那兒的山是一座接一座,就像兩個高高的駝峰。看看那座,很美!看看這座,真奇異!

我們那兒早晨的霧迷迷糊糊、隱隱約約的,我們就像被關在霧製成的大氣層里,每到七八點鍾,太陽光像利箭一樣射向各家各戶的窗戶上。過了中午,天空變得更美麗,變得更碧藍,變得更清新。

那兒的樹長得太茂盛,幾乎能把大山封起來,就像給大山穿上碧綠的衣裳,站在遠處看,又像一片綠色的海洋。

我們那兒的山上有許多小生命,啊!原來是一群小動物。有尾巴像大掃帚的松樹,有灰白色的野兔,有活潑機靈的小鳥,有成為「長腳」的白鷺。

我們那兒的山上有一條瀑布,瀑布的沖擊力非常強,山下有幾個小水譚,那水譚清可見底。山腳旁有一條很寬的溪,山上的水會流到那兒。如果你到山上接過泉水將它喝下,你就會久久難忘那味道。

我們家鄉的山景是不是很美呢?如果想看就快來吧! 2.說起我的家鄉官林,它雖不是名鎮,但那裡也有迷人的景色
春天的家鄉穿起了萬紫千紅的艷裝.你瞧!樹枝上已微微露出了一些青色,一串串杜鵑花嫣紅奼紫,窗子外面開始聽得見唧唧的鳥鳴了,那是小鳥正在唱著春天的歌兒呢!下過一陣雨後,在我家鄉的田園里,萬物生輝,美極了.在陽光的照耀下,家鄉的小溪顯得更加清澈,微波盪漾,泛著金色的光.春天的家鄉顯得生機勃勃,富有活力.
夏天的家鄉披著青蔥輕俏的夏衣.清晨,蜜蜂忙著采蜜.午後,知了在樹上長鳴.夜晚,蟋蟀在草叢高歌.家鄉有片池塘,荷花開得正旺,蜻蜓滿天飛,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家鄉的孩子們在荷花池裡盡情地享受歡樂:游泳,摸魚,捉蝦,采藕.
秋天的家鄉穿著金紅色的庄嚴的晚禮服.家鄉的田野里,到處是金紅的果子.大街兩旁的樹葉,蕭蕭地落下,發出"簌簌''的響聲.家鄉的秋天是成熟的季節,是收獲的季節,是充實的季節,也是播種的季節.
冬天的家鄉換上了樸素的雪白長袍.在家鄉小鎮的街道上到處是雪,電線桿上也結了冰.下雪了,雪像柳絮一樣,像蘆花一樣飄落下來,美極了.雪停了,村子的屋頂上,籬笆上,木棚上,到處都覆蓋著一層雪.這真是一幅美麗的雪景.
家鄉的一年四季有著不同的特點.我的家鄉雖然沒有多麼美麗的風景,但是,在我眼裡,我的家鄉的景色永遠是最美麗的! 3. 我的家鄉有一個休閑娛樂的好地方一一太陽山。那裡風景優美,景色宜人,讓去過的人們留連忘返。 在鳥雨花香的春天,一進太陽山門就是一片綠油油的草地,中間有一 大花園,花園里盛開著 五顏六色的花朵,紅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黃的勝金… …在綠色的襯托下,多姿多彩,顯得更加美麗。小蜜蜂和蝴蝶在花叢中嬉戲,盡情飛舞,惹人喜愛。 花園的前面是一片湖,湖水清澈明凈。裡面有魚兒暢游,偶爾還會跳出水面,像在跟遊人嬉戲。要是有遊人乘坐汽艇觀光,就打破了湖面的平靜,後面濺起一朵朵白色的浪花。 湖岸有長長的大橋,可以在上面閑庭信步,與遊伴漫步談心,愜意極了! 走過橋,拾級而上,就到了半山腰的涼亭,涼亭裡面有個圓形的石桌和四個小石凳,遊人可以在上面休息,下棋打牌……山上樹木鬱郁蔥蔥,不時傳來鳥兒婉轉的歌唱,動聽極了! 山腳下有一座廟叫「常泰寺」,外觀古樸雄偉,庄嚴肅穆。裡面有很多佛像,這些佛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許多虔誠的香客到這里上香拜佛,祈求平安幸福。 太陽山就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遊客就成了畫中人。 多麼美麗的太陽山啊!我愛我們家鄉的太陽山!

4. 關於安徽習俗的作文怎麼寫

春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最為盛大的節日,因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所以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春節習俗.我們安徽地區的春節習俗大致如下:
從臘月初八開始准備到正月十五結束,「春節」延續達一月之久.
臘八早晨要喝「臘八粥」.這種粥一般用糯米、大米煮成,裡面還要放上紅棗、栗子、綠豆、花生仁等.有的人家全天吃粥,早餐甜粥,午餐鹹粥,晚餐淡粥.寺廟的僧人都講究吃「臘八粥」.
常言道「吃了臘八飯,就把年來辦」.一般人家從這天開始就著手辦年了.磨年面,殺豬宰羊,做新衣服,采購各種年貨.
臘月二十三,是「祭灶」和掃除的日子.相傳「老灶爺」是一家之主,他每年上天述職,「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官祭三,民祭四」,一般人家常在臘月二十四日祭祀,以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在這一天還要「去塵穢,凈庭戶」.把大小傢具抬到院子里刷洗干凈,室內要掃屋頂,擦門窗,打掃得窗明幾凈,迎接春節的到來.
祭灶後,家家都大忙起來.蒸饃,炸丸子,炸麻葉,炸饊子,做菜等,准備各種過年的東西,各家都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盡力操辦.

月三十日(小月是二十九日,如今年)是「除夕」.這一天全家團聚,除舊迎新,還要到墳地里祭祖.春聯也在這一天貼.舊社會欠債的人家多,他們認為貼上春
聯,有了門神把門,討債的人就不敢來.中午合家要吃團圓飯,晚上要「安神」,在神主和祖先牌位前面擺供,燒香、點蠟,表示敬意.晚輩要給長輩「辭歲」,長
輩給孩子們壓歲錢,天倫之樂融融.主婦此時都忙著包餃子,把包好的餃子放在鍋拍上,人再少也要包上三拍子,意思是「連中三元」,也有包四拍子、五拍子的,
意思是「四季如意」「五子登科」.
除夕之夜,鞭炮齊鳴,此起彼伏,通宵達旦.人們睡得很晚,有的徹夜不眠,這叫「守歲」.
正月初一最為隆重.人們天不亮就起床了,身著新衣,向神主、祖先牌位、長輩拜年.五更時分下扁食(餃子),也有深更半夜下的,同村人家有的爭著早起,說是搶財.有些人家在某一個餃子中包上銅錢(或硬幣),誰吃著這個帶錢的餃子,誰就最「有福」.
春節時,拜年最熱鬧.吃過扁食,「近門」的成年男子要集結一起去祖先墳地上墳.天亮後,晚輩要到長輩家拜年,有近親關系的要下跪磕頭,長輩拿花生、麻葉、糖等給晚輩吃.

初二起,就要去親戚家拜年了.這種拜年十分講究.要先到最親的親戚家去,如姥姥家、岳父家,然後再按親疏情況一家一家地拜.拜者要帶禮物,受拜者要設宴款
待.拜年都要在上午,下午不興拜年,對居喪人家也不拜年.有時受拜者還要根據情況進行象徵性的「回拜年」,拜年一般在正月十五以前結束.

5. 寫安徽的作文

傅庄遺址

位於譙城區花戲樓辦事處傅庄渦河岸邊。新石器時期古文化遺址,文化遺存極為豐富,出土有玉器、石器、骨器、陶器等珍貴文物,尤其是人體葬式為他處罕見。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青鳳嶺遺址

位於譙城區城父鎮漳河岸邊。新石器時期古文化遺址,文化遺存極為豐富,出土有玉器、石器、蚌器、骨器、陶器等珍貴文物。有傳說故事。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釣魚台遺址

位於亳州市譙城區東南釣魚台村。遺址坐落在渦河北岸邊,高出周圍約2。5米,釣魚檯面積2500平方米,為古代聚落遺址。

1955年,安徽省博物館籌備處對釣魚台遺址進行小面積試掘。通過試掘和採集,獲得有石斧、石刀、石錛、骨針、陶鬲、陶防輪等文物。釣魚台遺址,文化內涵豐富,尤其是陶鬲中貯存的碳化小麥,是極其珍貴的,被中國科學院等有關單位命名為「中國古小麥」。釣魚台遺址屬大汶口文化時期的遺址。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湯王墓

又稱「湯陵」。殷商古墓葬。在亳州湯陵公園,成湯為商君主,文治武功,頗受後人敬仰。墓為一個隆起大土堆,相傳為成湯衣冠冢。墓前有「商成湯陵碑」。碑文系清書法家梁文山所書。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曹氏宗族墓群

位於亳州魏武大道兩側。主要包括董園漢墓群、曹四孤堆、劉園孤堆、薛家孤堆、觀音山孤堆、張園漢墓、馬園漢墓、袁牌坊漢墓群、元寶坑漢墓群等。佔地約10平方公里,甚為龐大。

亳州城南有曹騰、曹褒、曹嵩、曹燦、曹胤等人的墓群。近年考古發掘證實,亳州城南除有《水經注》記載的曹騰等人墓以外,還有曹鼎、曹鸞、曹勛、曹水、曹憲以及許多不知名的墓。可見曹氏家族,自曹騰發跡後,形成一個龐大的官僚群,其宗族墓地廣大。

曹氏宗祖墓群的形制基本相同,規模都很大,為磚石結構的多室墓,一般均具有前室、中室、後室以及數量不等的耳室或偏室組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石結構的曹騰墓和磚結構的曹嵩墓。

墓門多為石結構,飾有畫像刻石,墓室牆壁、券頂繪有彩色壁畫。出土有玉剛卯、玉豬、銀縷玉衣、玉枕、象牙石等珍貴文物。墓中出土的800多塊帶文字墓磚,最引人注目。有隸、篆、草、真、行等書體。文字內容記有曹氏宗族成員或地方官吏姓名,也有一些反映人們對當時社會不滿的詞句,對研究我國古代書體演變和對外關系具有重要價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以我的家鄉安徽合肥為題寫一篇四百字的作文

簡單復:我愛我的家鄉
我是今天制的導游xxx(自己名字)我來介紹一下我的家鄉吧!
春天來了,春姐姐用花香鋪滿了田間小路,孩子們跑出家門,開始享受春天的美好。大樹長高了,小草變綠了,農民忙碌了,這,就是春天的氣息,柳樹妹妹用梳子梳頭,鏡子讓她更加美麗,小花妹妹探出了頭,窺視著我們所愛的春天。
夏天來了,夏哥哥的陽光照亮了陰暗的角落,照亮了大地,溪水嘩嘩的流著,知了在樹上歌唱,蟈蟈彈奏了他的歌曲,小鳥在天空自由的飛翔,夏天來了!
秋天,秋弟弟跑向田野,用野菊花抹掉夏天的足跡,香了田間羊腸小路,牛兒羊兒都長了肥膘。農民也再次開始忙碌了起來,金黃的麥粒是他們的辛勞,果子是他們流下的汗水。秋弟弟在田野里打滾,在小路上奔跑,跑遍了整個世界......
冬天到了,冬妹妹用雪花裝飾了家家戶戶,你看,那些孩子跑出了房門,打起了雪仗,堆起了雪人,一切都那麼和諧!梅花的無畏告訴人們遇到困難不需要別人幫忙,爭取自己解決。動物大多數冬眠了,一年就要過去了,時光飛濺啊!
我愛我的家鄉!你呢?我的家鄉叫xxx(寫自己的家鄉),如果你很喜歡,記得常常來哦,我還會做你的導游,拜拜!

7. 關於安徽的作文。得寫的非常細。300字

2.中秋情幾何被冷風吹慣了,也就不覺得冷了;被匕首傷害多了,也就不會感到心痛了;月亮看多了,也就不認為圓了。不知是誰把天空撕裂出星星的傷口;不知是誰抹殺了我的自由還有靦腆的溫柔;不知是誰噬咬了弧形的月亮踩碎了沙漏;不知是誰留下月餅帶走中秋。一、斷橋·行人已是深夜,已是深秋,本想找一點溫暖的感動,無奈抵不過秋的涼意,也許只有我冷而已。獨自走上斷橋,橋是堅實的石頭砌成,卻如此冰冷,欄桿上雕鏤著數十隻石獅,每一隻都有著不同的形態,有的怒視前方,漠然盯著一望無際的天空,彷彿要撕裂這虛偽的黑暗;有的顯得很憔悴,靜靜地舔著身上的心中的傷口,莫非心中的愁雲還未散去;亦有的眼神很茫然,很散亂,身上的獅毛凌亂不堪,彷彿噙著淚的眼裡掠過一絲滄桑,蒼老的臉上的深深的皺紋無法用獅毛取代,瘦弱的身上的粗粗的傷痕無法用時間來掩蓋。橋上的人來來往往,有親密無間的戀人,有無話不說的家人,也有談笑風生的朋友,擦肩而過形形色色的人,感受到他們中間交織著的某種溫馨的情感,獨享著一個人的索然無味。二、江岸·江水斷橋兩岸是像我一樣孤獨的事物,幾株錯落的垂柳,懶散地垂下來幾枝細長的枝幹,有幾枝垂到水中,打破了水面的平靜,盪漾起了點點漣漪,一圈圈散開,越散越大,越散越開,越散越淡,直到恢復到原有的平靜,然後,比原來還要平,還要靜。垂柳枝幹上的葉已基本落光,殘留著禿頂一般的空虛。岸上燭影搖紅,隔著淡淡的黃暈,有一種朦朧的傷痛。也有賣唱的男男女女,聲音很乾澀,吉他聲總走調,卻分貝很高,夾著江水傳來,聲音變得很渾濁,卻依然聽得出絲絲縷縷哀思和惆悵。江水是流了不下百年的,依然還是斷斷續續地吟頌著,吟著歲月的流失,頌著青春的消逝,茫然等待著未知的將來。秋風起了,我下意識裹了裹單薄的衣衫,出門時並沒有想到夜晚會這么冷。秋風吹得江水緩緩地流了,江面上泛起了幾縷波紋,不知是江水真的老到出現皺紋了,還是它也凍得瑟瑟地抖了,我已無心去猜。是不是每年的中秋,江上和江岸的事物都是如此孤獨寂寞?是不是每年的中秋他們都要在別人的歡笑中度過?是不是每年的中秋他們都要強忍住心中的淚水強顏歡笑?是不是每年的中秋他們都像我一樣失落?三、桂花·楓葉陣陣桂花的香撲面而來,稍稍緩解了心底的痛,那種淡淡的清新的味道,好象一個精靈,很機靈地鑽進了我的身體,融入我的體膚,洗濯我的心靈。然後走近桂花樹,細細體味它的嬌小,它的純潔。風把它的花都吹落了,一大片一大片散落在樹下,堆積起厚厚一層,像冬日飄雪,紛然降落,翩然落地,脆弱得一碰就會碎,經不起一點風吹,可是這讓人更憐愛它。盡管它的軀體失去了生命的意義,可是它的靈魂卻得到了永生,因為,在它腐爛前,它還在為人們傾吐最後一絲芬芳,就算它永遠消失在人間,可是它的芳香卻永遠留在了人間。此時,一片黃色楓葉從遠處飄來,落在我的手心上,像一隻黃色的蝴蝶,喚醒了我的桂花夢。楓葉撐開它的五隻掌,赤裸裸地攤在我的手心中央,略帶疲倦,好象飄累了,想找個地方歇歇。可是,風又起了,楓葉絲毫不帶眷戀,毅然離開了,滿地桂花也都隨風飄走了,頭也不回。風停了,手心裡空空的,連楓葉的痕跡也沒有留下,心裡也是空空的,好像從來沒有滿過,身邊只有零星的幾瓣桂花還來不及走,但是等風再起的時候,它們也會走的,走得很乾凈,去過它們的中秋。只留我,孤獨的我,陪著孤獨的樹。四、月餅·月亮看來,我也該走了。走在喧嘩的街上,我才想起自己連月餅都沒有吃,於是在街邊的小店散買了一個,本來是想去超市買的,可是我不願感受那種溫暖,超市裡都是很溫馨的,我不能再用別人的快樂來安慰自己,敷衍自己,傷害自己。小店裡的月餅價也瘋竄,一隻蓮蓉月餅賣到了六塊錢一隻,存心坑人,我摸摸褲袋裡只省下三個一元硬幣,使勁往衣袋裡掏,掏了半天也只掏出個六個一角的,感到自己很窘,可是總不能虧待自己,於是就厚著臉皮和老闆娘討價還價,費勁唇舌,老闆娘才很不情願地答應了,嘴裡還嘟囔著:「唉,看你是孩子,只好賠本賣給你了。」我也就裝成很感激的樣子,心裡在說著,誰不知道你平時多小氣,你賺虧本錢,鬼才相信!月餅算是買到了,可是還挺坎坷,不過有了這段小插曲,心情彷彿也順暢多了,於是帶著月餅,賞起了月亮。照理說,中秋的月應該是一年中最圓最大最亮的,旁邊賞月的人也都這么說,可是我卻不覺得,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月亮有缺口,好象被蟲子噬去了一塊似的

8. 寫安徽節日風俗的作文,急急急

蚌埠人主要過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清明節等。另外,舊時農歷七月七過牛郎織女節,各戲班演《天河配》;七月十五過中元節,亦為「鬼節」,由佛門或地方人士集款,請和尚、尼姑搭台誦經,晚上在淮河放河燈,在街上放路燈,為「孤鬼」超度亡靈;九月九過重陽節,城裡人結伴秋遊,登高望遠。50年代後,除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外,僅有清明節相沿至今。按公歷規定的國家法定節日,習俗與外地基本相同。

一、端午節

孩子打扮是節,孩子要穿「老虎頭」鞋;褂子用虎、蛇、蚌、蟹、蜈蚣為圖案的花布製作,胸前佩帶老虎或其它動物形狀的香荷包,內裝香草,或用絲線系長命鎖掛於脖上,或佩帶五色絲線之類,以示驅除「災魔」和不祥。也有用絲線編小網兜盛咸鴨蛋,佩帶胸前。家裡人為孩子用雄黃酒擦抹耳、鼻、腳手心、肚臍等處,以祛瘟解毒,意在安度炎暑,不染疫疾。

淮河競龍舟皖北在古代曾為楚地,蚌埠歷史上競龍舟風氣頗盛。民國前期年景盛時,城區商店全日或半日放假,准學徒去淮河邊觀看龍舟。百餘家糧行的行劃子(小船)上面插有三角小紅旗,寫上自己糧行的字型大小,老闆攜家人盛裝乘上,向有往來關系的糧船賀節,同時觀看龍舟。一般市民亦有人雇小船流動觀看。有時,河中龍舟有數十條之多,競舟者多為鹽糧駁運船工。節日期間,岸邊桅桿林立,河心龍舟相競,上百條行劃子穿插其間,擁擠河面。城裡已是萬人空巷,擁至岸邊,圍成人牆。水上紅旗招展,岸邊鑼鼓震耳,呼應喝彩。龍舟競渡頗為壯觀。每條龍舟上,各有一排年輕漢子,頭扎紅巾,身穿彩服,手搖木漿,劈波斬浪,好似離弦之箭向前猛沖,鑼鼓聲、號子聲及兩岸觀眾的喝彩聲響徹數里之外。競渡自上午起,到夕陽西下結束。除競龍舟外,遊船上還常有《下水摸洋錢》、《四老爺鑽麵缸》等小劇目演出,扮演的漁公漁婆相互斗戲,有時故意落水嬉鬧一番,以顯示水性,在觀龍舟的人群中逗起陣陣喧笑。此俗相沿至50年代初消失。

工廠商店例規舊時,一般工廠商店端午節必擺出酒肉,讓徒工大吃大喝。從五月初六起店員可午睡,不打夜班,到九月重陽節止。各家商店往來賒欠帳目,節前結清。浴客洗澡對茶役小帳要多付一些。醬園店對常來采購的廚師、娘姨依照各家交易大小,奉送「外塊」,多少不等。

民間衛生習俗城鄉人家在端午節於庭院土牆角,多用雄黃酒噴灑消毒滅菌。孩子腳手脖及頸上拴香包,意以芳香氣味驅趕蚊蠅。各家門前及婦女、孩子的頭上常插艾,避邪驅瘟。有童謠雲:「端午不戴艾,死了變個老鱉蓋」。農家常采菖蒲、車前子、艾掛屋檐下風干,用於暑天燒開水喝,祛暑解熱。端午當日,捉蟾蜍(俗稱癩猴子)將墨塊塞入其肚中,風干後取墨塊研磨用來治療胙腮。但據農家傳說,此日蟾蜍極難見到,並有「癩猴子躲端午」之說。城區的富裕人家,從端午起吃素。節後,城鄉老少男女便更換春裝,有「吃罷端午粽,來把棉衣送」的說法。

端午節飲食端午節前,一般居民家庭包粽子。清明節前的咸鴨蛋,在端午節時取出,與粽子一起吃。早晨習慣買糖糕、油條為早餐。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端午節食品平時也常用,此俗淡化。

二、中秋節

舊時,一般人家過此節除吃月餅外,還烙發面小糖餅,並購魚肉蔬菜加餐。懷遠石榴為中秋節的水果佳品。各家商店除要結清往來賒欠帳目外,節前要對商會要人以及社會上有往來關系者送禮應酬。30年代後,以二馬路四美茶食店售出的煙、酒、罐頭、鐵聽餅乾等紮成的成套禮品為時髦。鄉村的小富之家一般設案焚香,陳月餅、石榴等貢品,敬月祭祖,在明月當空下全家圍坐,取意中秋團圓。也有年輕人摘毛冬瓜畫上人面五官,送不育夫妻,祝願早生子女。孩子有的去田野「偷青」(花生、蘿卜、向日葵),邊吃邊戲鬧。50年代後,城鄉中秋節多項舊俗逐漸廢棄或淡化,保存有吃月餅、改善節日伙食等習慣。中青年人家多逢此節向父母送禮,與家人吃「團圓飯」;如與國慶節相近,兩節同度。放假期間,人際往來多,市民愛上街購物,或帶子女游樂。

三、春節 舊時,蚌埠一般居民家庭在農歷十二月初八後開始辦年貨,稱之為「吃過臘八飯,就把年來辦」。十二月二十三過祭灶節,年三十晚全家團聚。正月初一開春,互拜新年,吃喝玩樂,走親訪友。初五過小年,「接財神」。十五過元宵節。各類習俗與皖北城鄉有許多相似之處。

吃臘八飯傳說明朝皇帝朱元璋幼年在鳳陽放牛,飢餓難忍,捉鼠充飢,卻從洞中挖出大米、玉米、豆子、花生等,於是熬粥充飢。他做皇帝後仍食此粥,並賜名「臘八粥」。蚌埠鳳陽籍人家舊時重視吃臘八飯,用大米和五穀雜糧熬粥。此俗今已不存。

祭灶舊時,城郊此風尤甚。俗語雲:「君祭三(23),民祭四(24),王八祭五(25),鱉祭六(26)」(後兩個日指妓院龜頭、鴇母、妓女的祭日),但一般人家都選在二十三日晚祭灶。祭灶時,虔誠之家設案焚香,擺出供品。祭灶時,人的心態因家境而異:富戶人家祈求長命富貴,勞苦大眾終年奔波難得溫飽平安,藉以聊以自慰。建國後此俗漸廢。祭灶前,城區街頭常有賣大米熬的「糖瓜」,市民買回家置碗里用沸水焐化,再拌入炒麵,擀薄後捲成條狀,切成小方塊即成酥脆香甜的面糖,蚌埠人稱之為「祭灶糖」,此俗至今未絕。

蒸饅頭農歷十二月二十六日後,城郊一般家庭主婦忙於發面蒸饅頭,間有帶紅棗及其它菜餡的包子,用笆斗盛滿,可供全家食用至正月十五,有的大饅頭要留到二月二才吃盡。新年開始一般不做飯,吃上年饅頭,農家謂之「家有存糧,小麥見黃」。城區居民蒸饅頭也以「家有存糧」圖吉利,又可在節日期間盡情玩樂,少動煙火。蒸饅頭忌孩子在一旁記數。

躲債鄉村貧苦人家常因欠地主和富戶人家債款,年前外出躲避,直至貼上新門神方敢回家,稱過年如過關。故有人家借春聯抒發哀怨之情曰:「吃上頓,沒下頓,頓頓間斷;借新帳,還老帳,帳帳不清」。

收節帳與端午、中秋節相同,在春節前,城區各家商行店鋪對外往來帳務,凡人欠或欠人的,均務求了清。除夕晚年飯前,有店家徒弟登門收帳。

除夕團圓吃年飯舊時除夕晚上,全家老幼團聚吃年飯。飯前應先祭祖宗。年飯中必有魚,意為「年年有餘」;有雞為「吉利」,有豆腐為「有福」。有時年飯要吃過午夜,表示合家團聚辭舊迎新。飯畢,主婦在灶前焚香接「灶神爺」。晚輩向長輩叩頭「辭歲」,未成年子女可得紅紙包「壓歲錢」。除夕夜不熄燈,為「長命燈」。堂屋內全家人圍火盆聊天守歲,此俗相沿至今。但60年代後,祭祖和接「灶神」已漸消失。年飯時間在晚上或中午者均有。進入80年代後,除夕晚上各家一般都在觀看電視中的新春晚會節目,在歡笑中守歲。子夜時刻燃放鞭炮,迎接新春。

投賀年片舊時除夕晚上,城區各家商店和廠家老闆多派徒弟挑燈夜行,找一些商店和大戶人家,從門縫內投賀年片,一夜往往要投出數百張。此片為紅色,上印「恭賀春禧」及某某字型大小敬賀字樣。老闆賀而不親臨其門,以此禮搶先拜年,又乘機擴大業務影響。

新年開賭舊時,城鄉賭風盛行,尤以鄉村為甚,實為春節陋習。城區商店新年開賭,以賭輸贏試生意運氣。鄉村開賭除因當時社會原因外,還因淮河三五年一次洪澇,大片河灘地收欠無定,許多家難有安居樂業的戀土之心,甚至茅屋四周連樹也不種,故農民常有「賭贏了快活,賭輸了就討飯,不輸也會叫水漂去」的說法。賭癮重者,兩張牌九,翻轉過後即定輸贏。此間傾家盪產者不乏其人。民國15年(1926年),西郊席家溝曾有一農戶費盡財力於秋後娶妻,春節開賭失利,竟以新娘押上,結果又輸。當被人逼至家中交付新娘時,見新娘已聞訊弔死,自己也投井身亡。

初五過小年舊時逢此日,不出門拜年,全家團聚,俗稱「過小年」。商人在此日還有接「財神」的習俗。建國後此俗漸廢棄。

吃春酒從初二至十五期間,親友互邀飲宴,謂之「請春酒」。舊時,城裡人尤其富豪之家盛行此風,藉以聯絡和交際社會關系,或為生意場上應酬。請春酒不還席。

十五元宵節元宵俗稱「湯圓子」。舊時,各家於正月十五日晚上煮元宵,備酒餚。是日亦為燈節,十四齣燈為「亮燈」,十五為「正燈」,十六為「殘燈」。各家商店門前一般懸掛兩個紅燈籠,有的店鋪在燈上打「字唬」,吸引路人圍觀。一般居民家的孩子,晚上挑燈籠在門口及街巷玩耍,有「麒麟送子」、「鯉魚跳龍門」等式樣花燈。童謠雲:「正月十五大似年,轉腰拾個太平錢;太平錢上四個字,榮華富貴萬萬年」。游藝場內晚上玩花鼓燈,以鳳陽和懷遠籍人最精。男扮女裝的「蘭花」與「傘把子」對唱花鼓燈歌,邊扭邊唱,贏得一片喝彩。此外,還有旱船、蚌精舞、踩高蹺等玩耍活動。是日晚上,農村各家除門首掛紅燈籠外,孩子們常聚集燃篝火,用舊掃帚頭或柴草把子,燃著向天投擲,名曰「火把」。接著,大人小孩提燈結伴,到集鎮上玩耍。集鎮上有玩獅子、撐旱船的,還有騎「毛驢」的小姐,坐獨桿轎的「四老爺」,踩高蹺的「鬼神」。有的高蹺隊還走村串鄉到集市上比賽,名曰「踩街」,直至深夜方休。

春節習俗變革建國後,蚌埠由舊時的商埠逐漸變為工業城市,商人過節的那種「收節帳」、「投賀年片」等特有的現象消失。民間種種迷信禁忌日漸淡漠,新年開賭作為陋習被禁止,但新年團聚、游樂、飲食等習俗相沿。1958年後,黨和政府提倡移風易俗,開始改變民間傳統的春節習俗。各工廠企業曾提倡春節打破常規,加班增產,發雙份薪;師徒之間歡聚慶功,破除燒香祭祀等迷信活動。1965年,全市開展「提倡過一個革命化春節」的活動,進行憶苦思甜的階級教育,曾有一些工廠在春節組織職工吃「憶苦飯」。「文化大革命」期間,春節習俗被沖淡,曾以「大批促大幹」淹沒了春節喜慶氣氛。1977年後,春節作為人民傳統節日,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有關單位曾多次在春節期間舉辦玩龍燈、劃旱船、舞獅子等大型游樂活動。1984年、1985年的正月十五,各機關、工廠、團體單位,在統一組織下,進行過燈會比賽活動。

附:淮河船民舊時過春節獨特習俗

船民過春節,節令與陸地相同,但因其在水上行船營生,迷信較多,與陸地相比,獨特的習慣做法有以下幾項:

照船照船又名「燎船」。除夕早晨,船民們爭先早起,以圖早遇「財神爺」。當家人起床後,首先點一個火把,沿船四周走一遍,意為用火驅趕晦氣,恐邪氣附船不吉利。

掛紅船家進入臘月,就買好一隻單冠、翹尾、無一根雜毛的紅公雞,待除夕照船後,先點香磕頭,燒黃裱紙,然後在船頭殺雞,用血在船的前擋浪板上往下瀝,意為「走紅」開財門。船民以雞血在擋浪板上瀝得血跡越長越高興,認為新年內能多做長途好生意,發大財。

敬大王掛紅之後或初一早晨,船家在船頭設香案,供紅公雞(此雞為掛紅後的公雞,捋毛時在頭、尾、翅膀各留一撮雞毛,表示為活雞)、鯉魚、豬頭(配有四個蹄,一條尾,表示為整豬),另有饅頭等,敬大王。窮困船家僅用雞蛋、豆腐、槽頭肉作供品,稱為「小三牲」。敬時,黃河船幫多備有大鑼,每敲三遍一停,鑼聲節奏為先緊後慢再緊,停時放一個大炮仗。敬後不再行船,以圖吉利。

貼春聯船家貼春聯,內容依照貼在船的位置而定。書「船頭無浪行千里」、「舵後生風送九洲」者,分別貼在前後擋浪板上;書「開門看到河中寶」、「吊桶打起四方財」者貼艙門兩邊;書「抬頭見喜」者貼門上方;書「對我生財」者貼門內上方;書「大將軍八面威風」或「九天真元雷聲普化眾生」者貼大桅桿上;書「二將軍掛印封侯」者貼二桅桿上;書「三將軍定力如神」者貼將軍柱上(即纜繩柱)。另外,三個「福」字貼船頭,三個「祿」字(用綠紙寫)貼在船後。

蒸饅頭船家蒸饅頭的面計子只能用手掐,不用刀切,怕刀切面是切斷了「面龍」。頭鍋饅頭蒸好,先拿一個放在盤子里,擱在廒頭上作為標志,別人見了不再相互串船。開籠取熟饅頭要反復念叨「元寶滿倉自買自裝」等吉利話。

新年用水以初一起,船家不再從河中取水,初三燒香後才取用。同時要備好污水桶,用後的水暫存桶中,初三後才能倒,否則是把「財氣」倒出去了。

掛連紙又稱「掛廊」,除夕晚上進行。船家用紅綠紙剪成菱形圖案並連在一起,粘在芝麻桿上,然後掛正艙門上。芝麻桿意指「芝麻開花節節高」,連紙意為生意連續不斷。一般船家初三或初五取下,燒香後燒掉,謂之「送連」。有俗話說:「三天燒了連門紙,各干各的舊營生」。送連後,船家即開始正常生活。但有富裕船家往往在正月十五後才燒香放炮,起錨行船。

升大王旗淮河上的河南幫、黃河幫船民多在年三十晚上有此舉。旗為長方形,紅色(也有用白色)。一人邊升邊唱,其他人道好。初升一半即停,子夜升到大半,初一早晨升到旗桿頂端。初五中午降旗。

活船為船家除夕晚上的集體活動。一般由船老大或伙計頭任領號人,手拉鐵鏈抖動唱《活船歌》(打號子),眾人再應聲「呀呀喲」,用腳使勁在船上跺跳。平時船家愛船如命,此刻卻恐怕船板跺得不響。許多船在一起時,活船的歡唱聲、跺跳聲,此起彼伏,形成了船家過年的一種獨特景緻。

9. 寫安徽景色和特點的作文

們家鄉群山環繞,那山連綿起伏,根本找不到一絲分界線。我們那兒的山是一座內接一座,就像兩個高高的容駝峰。看看那座,很美!看看這座,真奇異!
我們那兒早晨的霧迷迷糊糊、隱隱約約的,我們就像被關在霧製成的大氣層里,每到七八點鍾,太陽光像利箭一樣射向各家各戶的窗戶上。過了中午,天空變得更美麗,變得更碧藍,變得更清新。
那兒的樹長得太茂盛,幾乎能把大山封起來,就像給大山穿上碧綠的衣裳,站在遠處看,又像一片綠色的海洋。
我們那兒的山上有許多小生命,啊!原來是一群小動物。有尾巴像大掃帚的松樹,有灰白色的野兔,有活潑機靈的小鳥,有成為「長腳」的白鷺。
我們那兒的山上有一條瀑布,瀑布的沖擊力非常強,山下有幾個小水譚,那水譚清可見底。山腳旁有一條很寬的溪,山上的水會流到那兒。如果你到山上接過泉水將它喝下,你就會久久難忘那味道。
我們家鄉的山景是不是很美呢?如果想看就快來吧! 2.說起我的家鄉官林,它雖不是名鎮,但那裡也有迷人的景色

10. 安徽作文怎麼寫

哪一篇,告訴我才能告訴你。

閱讀全文

與安徽寫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