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作文大全 > 二年級作文大全貼春聯

二年級作文大全貼春聯

發布時間:2020-12-27 17:19:00

㈠ 貼春聯作文結尾

大年三十那天,爸爸媽媽一大早帶回了一幅春聯,大紅的紙上寫著金回色的大字,透出喜慶和吉答祥。上聯寫的是「人和家和萬事興」下聯是「財旺業旺千家樂」橫批是「萬事如意」大人們都很忙,春聯在桌子上放了一上午還沒有貼出去,看到這個情況,我自告奮勇地要求貼到大門上。但是我個子小,拿著春聯夠不著大門的頂端,爸爸這時趕過來,接過春聯,要我去准備好剪刀和粘膠,協助他貼春聯。我很快拿來了粘貼的工具,發現爸爸拿著春聯,站在門邊自言自語:「上聯到底是貼在左邊還是右邊呢?」,我運用平時所學的書法知識,及時給爸爸指出上聯所貼的位置。爸爸很高興地表揚了我。位置定好以後,我拿出粘膠,用剪刀喀嚓喀嚓地剪成小段,幫助爸爸順利地把上聯、下聯和橫批貼了出來。我和爸爸站在大門外,欣賞著我們的傑作,紅彤彤的對聯映在我們的臉上,鄰居家的鞭炮聲此起彼伏。過春節了!我們全家人的心情多麼快樂啊!我祝爸爸媽媽新年快樂,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就像對聯橫批所說的那樣,祝我們全家萬事如意!

㈡ 小學二年級貼對聯作文不少於一百字

小學二年級貼對聯作文,參考資料:

對聯是我國人民普遍喜愛的一種民族文化形式,在人民群眾遇到婚喪喜慶、節假、壽辰等重要事件或時刻,都喜歡用它來表示慶賀或悼念之情。這種對聯在春節時期應用最廣,稱之為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是一種獨特的中國文學形式。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以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看到一家家、一戶戶、一副副字體不一、內容豐富的對聯,可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淳厚的鄉風民俗和濃郁的年味,感受萬家團圓、和和美美、喜氣洋洋的歡欣和對美好願景、幸福生活的殷殷期盼。
余亞飛《迎新歲》稱:「喜氣臨門紅色妍,家家戶戶貼春聯;舊年辭別迎新歲,時序車輪總向前。」 家門口貼上春聯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傳統春聯是由人手以毛筆書寫,現在亦有機器印製的春聯。春聯的種類較多,有街門對、屋門對等,每幅春聯都有橫批。
有些地區「春聯」也是各種春貼的統稱,而有些地區又把條狀、不成對的春貼稱為春條、春揮。朝鮮則有立春榜、立春書、立春貼等名稱,簡稱春榜、春貼等。
春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所載,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降鬼大神「神荼」、「郁壘」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國時,宮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題寫聯語。《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辛寅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
據說五代時的後蜀國國君孟昶是個喜歡標新立異的國君,在公元964年歲尾的除夕,他突發奇想,讓他手下的一個叫辛寅遜的學士,在桃木板上寫了兩句話,作為桃符掛在他的住室的門框上。這兩句話是「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著先代的遺澤。第二句的大意是:佳節預示著春意常在。由此開始,桃符的形式和內容都發生了變化,這不僅表現在開始用駢體聯語來替代「神荼」、「郁壘」,而且還擴展了桃符的內涵,不只是避邪驅災,還增加了祈福、祝願的內容。這就成了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寫對聯,已經相當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寫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戶戶掛桃符(即今春聯)的盛況。同時,隨著門神的出現和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來書寫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負的驅邪避災的使命逐漸轉移給門神,而桃符的內容則演化成用來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降臨和五穀豐登的美好心願。
「春聯」一詞的出現,則是在明代初年。當年明太祖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喜歡排場熱鬧,也喜歡大戶人家每到除夕貼的桃符,就想推廣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頒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戶戶都要用紅紙寫成的春聯貼在門框上,來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視,挨家挨戶察看春聯。每當見到寫得好的春聯,他就非常高興,贊不絕口。在巡視時見到一家沒有貼春聯,朱元璋很是生氣,就詢問什麼原因,侍從回答說:「這是一家從事殺豬和劁豬營生的師傅,過年特別忙,還沒有來得及請人書寫。」朱元璋就命人拿來筆墨紙硯,為這家書寫了一副春聯:「雙手劈開生死路 ,一刀割斷是非根。」寫完後就繼續巡視。過了一段時間,朱元璋巡視完畢返回宮廷時,又路過這里,見到這個屠戶家還沒有貼上他寫的春聯,就問是怎麼回事。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這副春聯是皇上親自書寫的,我們高懸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聽了非常高興,就命令侍從賞給這家三十兩銀子。由此可見,「春聯」的得名和推廣,是朱元璋採取行政命令的辦法,頒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戶戶推廣開來的。

㈢ 關於貼春聯的作文

新年的腳步聲漸漸走近,新年老人悄然來到了我們身邊,大街小巷都洋溢著節日的氣氛,各個商場里人山人海,無論是老人還是孩子臉上都洋溢著快樂的笑容.
除夕那天,是我最快樂的一天,也是我最難忘的一天,家家戶戶伴隨著歡笑聲與朝陽,我們家也忙得不可開交.下午,媽媽和爸爸買回了春聯,很莊重地取來剪刀、雙面膠等物品.我馬上拿起春聯,興致勃勃地大顯身手去了.
我展開對聯並在其背面貼上一層雙面膠,再將雙面膠上的那層紙輕輕地掀起.我來了個除舊迎新,把舊的春聯用手撕下來,可那舊的春聯就像個淘氣的孩子,跟我對著干,緊緊地貼住牆,就是撕不下來.要不就用水攻呢?這個主意不錯,我為我的好主意沾沾自喜.於是,我提來了一桶水,用抹布把舊的春聯抹濕,再用刷子將它弄下來.解決了這個問題,新的問題出現了,究竟哪幅是上聯,哪幅是下聯呢?該貼哪邊呢?我拿著春聯,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不知該如何下手為妙.這時,爸爸來了,他說:「春聯講究平仄,平是一、二聲,仄是三、四聲,一般上聯的最後一個字一般是仄聲,下聯的最後一個字一般是平聲,這樣我們讀起來順口.」我把對聯交給爸爸去粘貼,我和媽媽則站在一旁或幫忙或指導,在那時不時的「右一點,左一點」中度過.直到把上聯、下聯和橫批一一完好地粘貼到門邊的牆上為止.我們就這么忙了一下午,這會兒總算大功告成.紅彤彤的對聯映在我們的臉上,鄰居家的鞭炮聲此起彼伏.我忍不住輕輕念了出來,下聯是:「龍啟吉祥雲蒸霞蔚.」上聯是:「花開富貴人壽年豐.」橫批是:「龍騰瑞氣.」我突然想起王安石寫的那首詩-——《元日》,這雖是常見的春聯,但表達不都正是「興旺」嗎?

㈣ 貼春聯的作文 急啊!

貼春聯
過年了,過年了,新年的腳步聲終於近了,新年老人悄然來到了我們的身邊,這可樂壞了我們小孩子那顆渴望的心。大街上,人來人往,喜氣洋洋,大家都忙著准備過年的年貨。

除夕夜那天,我們家真是忙得不可開交啊!下午,媽媽在做團圓飯,爸爸剛買回春聯,就去接待叔叔阿姨們了。我看著春聯,想:這么多年來,我還沒試過貼春聯,不如,趁爸爸沒空,現在就讓我來個大顯身手吧。我迅速拿起春聯,興致勃勃地貼去了。

我先來個除舊迎新,把舊的春聯用手撕下來,可是,舊的春聯像個頑皮的孩子,跟我對著干,緊緊的貼住牆,就是撕不下來。我想:用火燒?不行!會鬧火災的。用水攻?棒!就是這樣,我為我的好主意而沾沾自喜。於是,我提來一桶水,用抹布把舊的春聯抹濕後,再用刷子把它弄下來。解決了這個問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哪幅是上聯,哪幅是下聯呢?該貼哪邊呢?我拿著春聯,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知該如何下手為好。正當這時,爸爸來,他笑了笑,告訴我左右聯的張貼位置。我按照爸爸的指示,先用漿糊塗在牆上,把春聯小心翼翼地貼上去,再用手從上至下地把它抹平。大功告成後,我正仰著頭欣賞著自己的「傑作」,只見表姐在下面擠鼻弄眼地竊笑,我納悶地走回屋裡照了照鏡子,哈哈,原來我變成了大花臉了。

熱鬧的除夕夜,焰火映紅了人們的張張笑臉,它帶著幸福,帶著歡樂,帶著吉祥向新的一年邁進,它展現著我們的祖國將會更加繁榮,更加昌盛!

㈤ 貼春聯作文

貼春聯
「噼哩啪啦……」一陣鞭炮聲把我從美夢中吵醒,我一骨碌爬了起來,穿好衣服,興奮專地奔出屬房去,你們要問我干什麼這么興奮,因為今天是鼠年的最後一天。
吃完早飯,爸爸樂呵呵地對我說:「兒子,今天是大年三十,咱們一起去貼對聯吧!」「好呀!」我高興地回答道。
我拿出春聯,在背面貼上雙面膠,這時爸爸拿起春聯對我說:「你知道那張是上聯,那張是下聯嗎?」我想了一會兒說:「判上下聯是按照最後一個字的平仄聲來區分,上聯是仄聲,下聯是平聲,那麼上聯是『合家歡樂迎新歲』,下聯是『內外平安好運來』對不對?」「呵呵,完全正確!爸爸笑著說。
於是,爸爸忙把舊春聯揭下,帖上了新春聯,我呢則在幫助爸爸貼「福」字,正要貼在門上,爸爸連忙阻止我說:「福」字應該倒貼,就是「福到」的諧音,福光臨我們家了。」我一聽頓時恍然大悟。最後,在門的正上方貼上橫批「福星高照」。
這大紅底兒黃金字的春聯一貼,我家門口立刻變得喜氣洋洋,年味十足,看!春節的腳步已經來到大門口了!

㈥ 貼春聯的作文一百字

我們稱張貼在大門、中門及窗戶兩側的紅色「春聯」為「對聯」。有的人會專自己動屬手寫對聯,有的人則用買的。春聯上的對仗句均是吉祥話。

春聯,起源於桃符。「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

"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我國的第一副春聯。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幢幢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之後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

明代,桃符才改稱「春聯」。朱元璋不僅親自微服出城,觀賞笑樂,他還親自題春聯。他經過一戶人家,見門上不曾貼春聯,便去詢問,知道這是一家閹豬的,還未請人代寫。朱元璋就特地為那閹豬人寫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的春聯。聯意貼切、幽默。經明太祖這一提倡,此後春聯便沿習成為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在對聯的正中央張貼著四字「橫批」,橫批的下方分別貼了幾張「掛錢」。在房間的門或牆壁上大都會貼著菱形的「斗方」。一般而言,「福」字及「春」字是張貼數最多的斗方。有人會故意將「福」及「春」字倒過來貼,因為這樣象徵著「福到」、「春到」。

自己再去修剪修剪。撒you啦啦。←(日文)

㈦ 二年級看圖寫話過年帖春聯的150字小作文

就是二年級看圖寫話也非常的容易你只需把時間這個過春節第一點肯定是在家裡門口上貼春聯貼的時候大家的心情是如何大家臉上的面部表情如何處就可以了

㈧ 過年貼對聯作文二年級

篇一:貼春聯

今天是除夕,准備年夜飯、貼春聯、打掃衛生讓我們一家人忙得回不亦樂乎。其中答最有趣的要數貼春聯了。

爸爸把春聯裁好,我便迫不及待貼雙面膠。一會兒,雙面膠便貼好了。爸爸拿起其中的上聯,讓我站在後面看著。「歪了,向左一點……」,我不斷的發出提醒。在我們倆的合作下,春聯終於貼好了。頓時家裡便有了濃濃的年味,有了喜慶的氣氛,更有了一家人的歡聲笑語。

篇二:貼春聯

過年的時候,我、奶奶和爸爸一起貼春聯。我來給春聯倒膠水,奶奶用一個塑料袋子把膠水擦均勻,爸爸爬上梯子貼春聯。因為春聯要牆上,要是把膠水倒少了就貼不住了,所以我往春聯上倒了好多的膠水,我一邊倒奶奶一邊擦,擦完了我們就給爸爸了。爸爸怕把春聯貼歪了,每次都小心翼翼比劃好了再貼在牆上,貼完春聯我們就興高采烈地進屋了。

貼春聯真好玩。

㈨ 貼春聯作文求

貼春聯

今天是大年三十,家家戶戶都熱鬧起來。有的貼春聯,有的放鞭炮,有的給親朋好友送去祝福……全國一片喜慶祥和的和睦景象。爸爸要貼春聯了,我自告奮勇來幫忙。

爸爸先搬來梯子,把舊春聯揭掉。我則拿出掃把把地上的舊春聯紙屑掃干凈,並用小刀把牆壁刮干凈。在我們倆同心協力下,樓上樓下的牆壁很快就光滑如新了。

接著,我從家裡拿出漿糊,有拿出新春聯,把漿糊均勻地抹在春聯背面,然後遞給爸爸。爸爸登上梯子,小心翼翼地移動橫聯的位置。一邊貼,一邊問我橫聯位置貼得正不正。我左看右看,果斷地回答:「正了!」爸爸才將橫聯用力壓緊在門楣上抹平。「迎祥接福」四個大字端端正正擺在我面前。緊接著,我又迅速幫另外的上、下聯抹上漿糊。這下爸爸不用我幫忙校正了,我們倆分別負責上下聯的粘貼。望著煥然一新的門框,我十分得意,搖頭晃腦念起了新春聯:「上聯:春光輝耀家昌盛;下聯:吉星高照人欣榮。橫聯:迎祥接福。」「既然你這么能幹,乾脆樓上的春聯由你來貼吧。」爸爸說完就悠閑地走開了。留下我一個人目瞪口呆站在那。

說歸說,做歸做。終究我還得單獨做完。我拿出春聯抹上漿糊,登上梯子的時候不免人有些搖晃。我膽戰心驚地伸出手貼橫聯,可是我不知道貼得正不正?遲疑中我靈機一動,按去年舊春聯遺留的痕跡,對准後牢牢貼緊。很快我也將上下聯貼好了。我拍拍手,得意地爬下梯子,忽然一個重心不穩,險些摔下去,還好我扶住牆才穩住,以後可不能魯莽行事了。

貼新春聯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代表在新的一年裡辭舊迎新,日子越過越美好。我看著兩副亮紅的新春聯,心裡說不出的高興!明年,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學習,勤勞耕耘,爭取更好的成績。

閱讀全文

與二年級作文大全貼春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