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作文大全 > 高考滿分作文關於文化

高考滿分作文關於文化

發布時間:2020-12-27 14:29:51

1. 中高考優秀作文 寫文化名人的

陸游與唐琬

本是兩小無猜,本是青梅竹馬,一切本是千古佳話,卻終成悔恨。

他說版:紅酥手,黃滕酒,滿權城春色宮牆柳。

她說: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他說:東風惡,歡情薄,一杯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她說:曉風干,淚痕濺,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伉儷相得,琴瑟甚和,在蒼茫的歲月之中,在人流中,能得此知己,已是人間幸事,何必在乎朝朝暮暮?既已為愛無悔,我們在時光背後就應該為他們紀念,紀念相識,也紀念相離。

梁祝

蝶雙飛,兩行淚,今朝別暮,曾幾何時,為他們的執著而傷感,痛心。

今朝夢,別時還,還是那座學堂,還是曾經的墓碑,在一切後就顯得多了些悲傷的氤氳。

我站在時間背後,也許在某年的夏天,看到了那兩只翩飛的蝴蝶,幸福的飛------

化蝶是生命的延續,既然愛情無法以生命的形勢存在,那便用另一種方法延續。真是「山無棱,天地合,才敢與君絕!」其實,梁祝本身不是悲劇,他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達到了一種人類絕頂完美的愛情。所以,我們即便傷感,也是因為過程,而不是結尾。

2. 高考往年語文作文有關於中國風或者文化自信的主題嗎

高考語文作文主題在高考作文書上都有,其實近幾年的高考作文題都偏向於富有哲版理權性的文章,很多時候都是對人生的思考,主題方向都較為積極。
我是2012應屆廣東考生,我們高考作文時比較這里的題目,需要用辯證的思維去思考。其實各省作文題都需要辯證思維思考,只是你需要選取其中一個點擴大細寫,可以提及其它點,但不建議每一點都細寫,這樣會顯得沒有中心。
建議多看看高考滿分作文,很有幫助。

3. 歷年來有哪些值得一看的高考滿分作文

我比較有印象的幾個滿分作文有:2010年陝西高考的一個滿分作文,孫悟空的成才之道;2010年北京高考的滿分作文,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這幾個作文之所以我比較喜歡,一個是其內容,一個是形式比較創新。

《孫悟空的成才之道》是一演講稿的形式寫的,是以孫悟空為角色發表一個演講,透過講述孫悟空的人生經歷,來表達對成功的看法。

而且不僅是文字本身優美,內容也具有精神和情懷。所以無論從體裁的新穎度,文字的底蘊,內容的思想深度,都可以被稱為一個佳作。

4. 關於守望文明的高考滿分作文

文明就在我們心中

文明,一個簡簡單單的名詞。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古人認為萬物自有天地之道,人能夠靠自己的內心去感知這個世界。
說到「文明」,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人,問一問自己,我們是否問心無愧呢?人們常說:「中國是禮儀之邦,文明古國。」不知道是不是也會有人這樣理解:從前的中國人確實講文明,有著無與倫比的創造,然而如今,這一切只能藉由我們炫耀祖先。如今有些人,口中有文明,心中「空盪盪」。「傳遞文明是大人的事,我們還小呢……」小朋友天真地說。卻殊不知,文明就在我們身邊......
孔子曾說:「不學禮,無以立」,一說起「愛護公物」,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是老生常談。類似「愛護公物光榮,破壞公物可恥」、「愛護公物,人人有責」這樣的口號恐怕連幼兒園的小朋友也能說上幾條。然而,我們是否去做了,是否行動了?
類似這樣的報道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美國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關於文明禮貌的標語,例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麼呢?記者問到當地的管理人員,回答說:「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遊客。」一位出國考察的中學校長回國後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
古人雲:「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從小就懂得文明,總覺得人要有多麼宏大的心靈,其實不是,文明禮儀就在你心靈深處,不需學習,也許只是一瞬間。有時候,一句話,一種手勢,一個微笑,一份等待,一聲問候,一把雨傘,就可以溫暖許多人;還有時候,一張紙的厚度,一米的距離,一分鍾的時間,就可以讓文明在我們的身邊閃爍。只要社會上下每一個人都有一顆功德之心,一顆純潔的心,就能浮現出一個溫馨的生活氛圍,一個文明的社會。
代表中華民族未來的我們,需要學習和繼承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要怎樣去接過人類文明的接力棒?」每當我們播下一個動作,都會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會收獲一個品格。每個人邁出一小步就會使社會邁出一大步,文明的力量是偉大的,它能匯聚所有人的熱情,像火炬一樣在每個人的手中傳遞。文明會在我們生活中不經意地流露著,就在我們心中,它需要我們用內心去挖掘、去領悟。
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
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歸納起來,道德具有五個方面的主要功能:
1.認識功能
道德是引導人們追求至善的良師。它教導人們認識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對 國家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教導人們正確地認識社會道德生活的規律和原則,從而正確地選擇自己的行為和生活道路。
2.調節功能
道德是社會矛盾的調節器。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和自己的同類發生這樣那樣的關系。因 此,不可避免地要發生各種矛盾,這就需要通過社會輿論、風俗習慣、內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惡標 准去調節社會上人們的行為,指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使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臻於完善與和諧。
3.教育功能
道德是催人奮進的引路人。它培養人們良好的道德意識、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樹立正 確的義務、榮譽、正義和幸福等觀念,使受教育者成為道德純潔、理想高尚的人。
4.評價功能
道德是公正的法官。道德評價是一種巨大的社會力量和人們內在的意志力量。道德是人 以評價來把握現實的一種方式,它是通過把周圍社會現象判斷為「善」與「惡」而實現。
5.平衡功能
道德不僅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且平衡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要求人們端正對自 然的態度,調節自身的行為。環境道德是當代社會公德之一,它能教育人們應當以造福於而不貽禍於子孫後代 的高度責任感,從社會的全局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開發自然資源,發展社會生產,維持生態平衡,積極治理 和防止對自然環境的人為性的破壞,平衡人與自然之間的正常關系。
中國公民基本道德規范
愛國守法 明禮誠信 團結友善 勤儉自強 敬業奉獻

5. 求一篇高中水平的關於傳統文化的語文作文,要求800字,文筆優秀。

當時間的沙漏漏下最後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才會如此燦爛;當貝殼的淚痕劃過最後一瞬,珍珠的色彩也會如此耀眼。當六年的養分在體內積累,毛竹的生機也會如此蓬勃。

正是由於歷史的洗禮,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最終誕生了華夏女兒的獨一無二的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材料中所說的那個歌星的經歷,正是由於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觀念的更新形成的。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正確對待外來文化。現如今,知道重陽節的人越來越少了,知道感恩節的人越來越多了;知道情人節的人越來越多,可知道七夕節的人越來越少了。對於我們先輩留下來的許多傳統節日,我們中的許多人都幾乎全都置於腦後了,這難道不是一種崇洋媚外嗎?這難道是我們口口聲聲說到的責任感嗎?然而,我們身邊其實有許多人在為我們做榜樣,他們能堅守自己的信念,鼓勵人們學習繼承優秀傳統文化,著名學者馬寅初不就是嗎?他積極提倡我們青少年應當多多學習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雖然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們傳統的中化文化不能丟!因此,我們是否想過,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否會被他國文化所取代?這個答案須靠我們用行動來回答。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繼續發展的基石,是我們共同保護,共同繼承的使命。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讓我們堅定信念,共創美好未來!憶往昔,若不是司馬遷的瀝盡心血,怎會有《史記》的鴻篇警後人,若不是李時珍的跋山涉水,怎會有《本草綱目》的福祉遺萬年代;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會有《石頭記》的哀婉催人淚?看今昔,是誰苦心鑽研十餘載,終使兩星成?是誰奮斗十八年,終抱金牌歸?是錢學森!是申雪與趙宏博。他們是繼承了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中的堅定,他們是傳承了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中的不懈。正是由於繼承和傳揚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們能夠這般堅定,這般執著。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雖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點亮一片星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雖如一片綠葉,但能點綴整個春天;傳統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雖若駕一葉扁舟,但仍能驚動一片大海。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生命的支撐,成功的基石。

高考滿分作文。。。。。。。。。。。。要不要???

6. 給幾篇高考滿分作文(要有旁批和賞析),作文越多越好

一、勿以好惡論斷之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與厭惡之情,然而,當這種好惡之情摻入對真理的認識時,又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也許臘梅討厭冬風的肆虐與無忌,卻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也許魚兒討厭巨浪的洶涌與猙獰,卻依然與巨浪為伴,成全生命的真諱;也許落葉對這個天地無比依戀,然而,當秋風吹來時,它毅然地飄落,告別那個美好的世界,成全來年萌發的草芽……

勿以好惡論斷之,這是一種怎樣的人生境界!這是一種何等的明智選擇!

當一個人可以將對事物的判斷游離於感情的親疏之外,那他必是明哲之人了!

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箭射衣帶鉤,自是對其痛恨無比。然而,當他認識到管仲的才識時,放下心裡的厭惡,重用管仲,終成一代霸主。

劉邦不喜韓信的出言無忌,卻委其以重任,讓韓信統兵作戰,征討四方,終於滅了西楚霸王,成為天之驕子。

房玄齡曾為李建成出謀害李世民,李世民又豈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計前嫌,重用房玄齡為臣,遂有"貞觀之治"之盛世,感情的親疏可以蒙蔽你的雙眼,讓你看不清事物的真面目,阻礙你對真理的認識,成為你求知路上的絆腳石。

勿以好惡論斷之,楚王不聽信鄭袖之辭而疏遠屈原,自不會為秦國所吞並。

勿以好惡論斷之,李存勖不寵幸伶人,重用伶官,不談國事,自不會因1人之亂而七廟隳,為天下蒼生所笑。

勿以好惡論斷之,諸葛亮不聽信馬謖的信誓旦且,自不會痛失街亭,1敗千里,死不螟目。

舉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傑因內心之好惡而慘遭滑鐵盧?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許,將來也如此。

對真理的探求是獨立的,對事物的認識也不能摻雜上感情,「做學問就是做學問」,陳景潤的話也許揭示了這個真理。

自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不必苛求,不過,不可不求。

勿以好惡論斷之,也許你會發現,狗尾草也會開出美麗的花。

點評:

內容充實 語言優美。這是一篇內容十分充實的好文章。文章以簡短的問句起筆,接以充滿抒情意味而又具有啟發性的文段引人思考,繼而明確指出「勿以好惡論斷之」的論點,然後分兩個層次縱論史買。以公子小白、漢高相劉邦、唐太宗李世民之例談明智之人的明智之舉,以楚王聽信鄭袖,李存勖寵幸伶人、諸葛亮誤用馬謖為例談被感情蒙蔽雙眼的後果,進而發出「有多少英雄豪傑因內心之好惡而慘遭滑鐵盧」的疑問,最後以陳景潤的話結尾,使得文章前後文脈貫通,內容十分充實,極具說服力。

此外,本文語言很有特點,美感十足,一是語言有個性,凝煉簡潔善用短句,沒有眾多考生常有的大話、套話、俗話,抒真情、發真論,閱之可親。二是文中多用比喻句、排比句,形式上顯得整齊,表達上增添了生動性、形象性,加強了氣勢,堪稱美文。

二、文化行囊

彭麗媛說:「傳統文化是我最好的精神食糧。」生於斯,長於斯,渾金璞玉,天然美質。文化盛宴,浸了你的魂,攝了你的魄,卒成豐富的內在。 是的,文化是我一生的行囊。

也曾「之乎者也」翩翩儒雅風度,也曾大碗喝酒,暢快案酒果子刀切牛肉。文化熏陶渲染、陶冶心性,養育情懷。情感豐富來源於文化的底蘊。 正如古語「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恰似朗月清風,不知不覺文化融在了品性里,成為一生的底色。 就好比沙龍孕育了林徽因這樣的奇女子,骨子裡都帶著一種動人心魄的柔美。亦或是沈從文筆下的翠翠「好似山裡的黃鹿,從不想痛苦的事,從不發怒,從不傷心。」眸子里顯現著山水的靈性。這種無法否認又不抗拒的文化的力量,會讓異域之人賽珍珠在晚年念念不忘曾養育她的中國,帶著一種文化的憂傷。

文化是一個人的魂魄,無論是信天游還是沂蒙小調或是閔音,都在生命里唱響。 《雅舍談吃》中,梁先生大談令他魂牽夢繞的正陽樓的烤肉,薄如紙的燒餅和一鴨三吃的北平烤鴨。老北京的文化符號連同胡同與冰糖葫蘆刻到了他的腦海里,在內心中未然成杯。

抑或是葉子說她發了瘋地想念南京,想念路邊攤的蝦皮小混沌,想念夜晚柏油馬路上油沆氣混著半酸半甜的果皮的味道。嗔怪南京人將車站修在周圍綠得不像話的群山。這是石頭城的美,南京人的品性。文化地域的美及魅力讓生活豐富且安詳。 所以說,鴻蒙之初接受教育文化自然而然得了地域的靈氣。

傳統教育中《顏氏家書》更是以「令熟讀經史子集」為教育目標的,潛移默化,耳濡目染,我們成了文化的一部分或者或者說文化成為自我的內在。而這種巨大的影響,是夏懷罵蟲,玩物成痴的壬世襄的率性人生,是沈從文念念不忘的鳳凰古鎮,是莫言傳奇魔幻的山東高密鄉。今生今世,定時和骨子裡的文化白首相依,不離不棄。 而羅素感概「參差百態而幸福本源。」那就和鮮活的文化一起,幸福到老,行囊永恆。

點評:

1、主題突出。文章圍繞文化是我一生的行囊,寫出了文化對自己的影響。文章開篇以彭麗媛的話作為引子,指出文化浸潤了人的魂魄,成為人生成長的一種底色。

然後例舉林徽因、翠翠、賽珍珠等為例,說明各種文化對人的影響。再以梁先生為例,說明地域文化對個人的生命的作用。最後點題:與文化行囊一起,直到永遠。

2、文化底蘊。這是一篇典型的文化作文,與山東豐富的地域文化非常匹配。文章有大量的歷史底蘊、名著底蘊、飲食底蘊、民俗底蘊、名言底蘊等,共同組成了文化方陣,加上語言優美,文采飛揚,自然成為閱卷場的亮點,獲得高分。

三、天平和七弦琴

理智和情感是人類生活中的兩只腳印,人類在認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長都和他們的理智私感情有關。

認知事物當然必得有嚴格的理智,不能縱容自己的感情和好惡。如果僅僅以感情的親疏遠近來下結論,大多數情況下會得出錯誤的判斷,正如《韓非子》里那個宋國的富人,他的兒子與老人說的是相同的話,而他聽憑感情的親疏遠近卻得出了不同的結論,這當然是沒有道理的。又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的妻子私他,姬妄畏他,而客有求於他,都說他美於城北徐公。鄒忌最後排除了感情因素的干擾,悟出了一番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

「禍患常積於忽微,智勇常困於所溺。」因為有所溺,有好惡,感情上有親疏遠近,人們在認識事物時便易於被迷失雙眼。這時惟有理性的火光才能照亮黑暗混濁的末知世界,人類要到更高更遠的地方去,健全的理性才是可靠的階梯,布魯諾被燒死在鮮花廣場時,歡呼的人群又何嘗不以為自己才是真理的掌握者呢?但是布魯諾相信理性這個"內心的教師",他要讓"所向披靡的論據萬箭齊發",射穿習慣和感情上依賴的迷霧,把人類在認知事物的道路上引人正軌。

理性固然在認識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們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嗎?難道感情在認知過程中永遠起著反面的作用嗎?

康德仰望星空的時候,他的內心泛起的是崇高的感情,正是靠了這親近永恆、親近真理的感情,他才能在認知彼岸的道路上不斷前進。沒有感情的存在,人類生活會陷人刻板和抽象,我們認識事物不僅要分辨對和錯,也要知道美和丑啊,沒有了情感,藝術如何存在呢?只剩下了冷冰冰的法律條文,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一切熟悉的溫情都離我們遠去,我們能說我們認識了世界的本來面目嗎?生活又有什麼樂趣呢?即使是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也是看重情感在認知中的作用的,有人向他提出一個設想時,他並不判斷正誤,只說:"啊,真丑!"他不願意在丑的事情上花費時間,在他眼中,即使是物理學中丑也不能立足。

因此我們認知事物時,既要有冷眼,又需要熱心,雖不能任憑感情的親疏遠近去判斷,又不可僅僅是可憐的"數字化生存"。在理智和情感、天平和七弦琴的引導下,我們才能「詩意地棲居」。

點評:

精選例證 結構清晰。本文有四個特點:一是貫串全文、令人信服的辯證思維,結尾以形象化的語言完整准確地揭示了感情、理智在認知事物中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是精選例證,用鄒忌和康德、愛因斯坦例分別論證理智、情感的認知功能,典型貼切,給人啟迪;

三是思路嚴密,結構嚴謹。文章由理智到情感,運用"總—分—總"結構,都顯示出作者較高的謀篇水平;四是善用比喻、借代,"天平"、"7弦琴"、"數字化生存"、"詩意地棲居"等詞語的運用,增強了說理的形象性。

四、情與理

現實世界申,理智往往容易被情感淹沒,那麼,怎樣才能駕馭住自己的情感呢? ——題記

理智,是一朵花,盛開於智慧的春風申;情感,是一陣雨,常常將這一朵花摧殘。情與理,對立而又共生於現實世界。

渴望真情

情感、這一人類與生俱來的元素在一代仁人賢士的一生中抒寫得淋漓盡致。他們將真情吐露,活得滿滿灑灑,坦坦盪盪,屈原便是這樣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他高呼"亦余心之所善今,雖九死其猶末悔",他將一個臣子的心掏出來呈現在眾人面前,不矯飾,不造作,終於,他的性情鑄就了他的英名,他從此不朽。李白,面對貴妃研墨,力士脫靴,他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侍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從此寄情山水,便有無數華彩奇章流傳於世,他亦不朽。

冰心先生說:雨後的青山,像淚水洗過的良心。她告訴我們:惟有真實的情感,才是一生無悔的追求。倘若將自己的情感囚禁,人生便失去了光彩。

超越感情

周幽王為博妃子一笑,令人點燃烽火,戲弄諸侯,終至亡國。

唐玄宗寵幸楊貴妃誤國,終遺恨千古。

這些,都是沒有超越感情的結果"理智是一座堤壩,感情的潮水如不加控制,必定會造成堤壩的坍塌,行為的迷茫,以至釀成大禍。

人們常說:三思而後行,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駕馭感情

感情猶如一匹野馬,需要你去馴服。理智則是它的韁繩。以理智面對世界,人生便增添了一份自信,一份豁達。

范仲淹遭貶,然而他仍舊胸懷天下,以理智的大腦,平靜的眼光向人們昭示了一個智者的情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何等寬廣的胸懷啊!

無數事實告訴我們,情與理相伴相生,互為兩極。理智需要情感的潤澤,人生才顯靈動,情感需要理智的依託,人生才顯智慧,願人人都能用情感之雨澆灌理智之花。

點評:

"情"與"理"的和諧統一。

情理結合,是本文的最大特點。題目涵蓋話題的核心,吻合命題意圖,簡潔明了,具有情感與理性的雙重韻致,情感表露與理性抒發相結合,奠定了全文寫作的基本格調。渴望真情,超越感情,駕馭感情,逐層推進,進而升華。

點面結合,是本文的又一特點。作者善於選材:屈原的性情鑄就他的英名;李自的灑脫,使他的華彩奇章流傳後世!這是真情的體現。周幽王亡國,唐玄宗誤國,這是沒有超越感情而釀成的大禍。范仲淹駕馭感情,以天下為己任,體現智者的用情。

從不同側面對"情與理"作了准確的論釋,是為點,而三點連綴成面,文字簡約卻大氣磅磅,為收束全文蓄滿情理之勢。全文由點及面,內容拓展有序,主題開掘極深。

作為散文。語言的典雅、凝練、流暢,體現了作者良好的語言功底。另外,題記的令人深思,小標題的提綱享領,都為文章增色不少。

不足是缺乏鮮活的時代色彩的舉例,切記:為有源頭活水來。

五、能思考的葦草

我很喜歡那樣一 個比喻:"人是能思考的葦草。"也許思考就是那個讓人可以凌駕於萬物之上的台階。但也正是這思考的能力賦予了人類以思想,從而把人類置於了很多旭旭的境地,比如親情與真理。

我清楚地記得康德曾經說過:"有兩樣東西我越是思考就越感到無上敬畏之情: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這句鎊刻在人類思想史上的話語,也許很精當地為人類擺脫尷尬境地,提供了柳暗花明的一招堅持自然真理與思想的道德法則。也許這樣,人類才可以真正做一棵生長在自然之基上的能思考的葦草。

我相信人類在判斷認知事物的時候一定都會烙上思想感情的印跡,更何況是那樣一種與生俱來揮之不去的神聖感情。中國歷史長河中清風明月般的人物當然有,但是完全割裂親情毫無私念的例子又實在不算多。而我也許真的不太主張做一個冷血無情的人,否則世界沒有了感情,也沒有了色彩。

我很喜歡魯迅,喜歡他那橫眉下的犀利思想。先生一定可以算是一個深刻的人。而先生客觀冷靜的觀點絕不是眾叛親離而來的,"無情末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這是先生的詩,而先生也是這樣做的。所以先生的面孔永遠是鮮活的,泛著血的殷紅。

世界失去了親情的牽絆將會變得多麼蒼白,多麼令人窒息。當然我們也很難接受一個親情泛濫的、失真與扭曲的世界。我相信人們可以找到一個折中的契合點,而不是偏激地走向極端。

去過草原的人一定會驚異於牧草的柔順和堅韌,人這棵可以思考的葦草也許也應該這樣遵循著自然與思想的雙重法則在風中生存。

柔情也許是一把雙刃劍,正負的功能淬於一身,但也許它更可以算是一把刻刀,在尊重真理的前提下刻出生活的特質與生命的特質:讓生命美麗而不輕佻,繁華而不浮躁。

點評:無情未必真豪傑 豪傑亦應勤思考。該文立論明確、鮮明,即以「人是能思考的葦草」為喻,借康德之語道出行人類要做一棵生長在自然之基上的能思考的葦草,就必須堅持自然真理與思想的道德法則"這一主題。

論證過程嚴密、思辨,充滿辯證法。既呼籲理智控制下的柔情,認為"世界失去親情的牽絆將會變得多麼蒼自,多麼令人窒息",同時又 "難接受一個親情泛濫的、失真與扭曲的世界",希望人們"找到一個折中的契合點,而不是偏激地走向極端","讓生命美麗而不輕桃,繁華而不浮躁"。

六、勿以親疏定是非

《出師表》有言日:"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這一親一疏,導致"成敗異變,功業相反"。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在我看來,勿以親疏論事非。

縱觀一部卷帙浩繁的中華史,其中王朝更替、治亂相續往往能使人掩卷沉思。作為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君主,百姓們的生殺予奪之大權,也毫無疑問地掌握在其手中,真可謂:"君主一跬步,皆關民命。"就是這樣,我們往往能看見一些小人,他們溜須拍馬,阿識奉承,曲意逢迎,把君主們的每一個毛孔無不弄得舒坦至極。於是這些人深得君主之"親",甚至獨攬大權,破壞朝綱,明末的魏忠賢專權不就是明證嗎?而賢明的君主求賢若渴,對人才親之信之,恰恰是因為明是非,懂事理,才知孰親孰疏之分。

在人類社會中,自"大道既隱,各親其親子其子」以來,親情就成為了維系這個社會的穩固的牢不可破的精神紐帶,人們往往認為親人們總是對自己好,因而他們總是對的,沒有錯的,而對於旁人,難免存著此疆彼界之心,所謂"人心隔肚皮",難免對別人有著成見,故事中的富人即此類典型人物,而有兩位人物的行為卻值得我們的贊嘆。

祁黃羊的"內舉不避子,外舉不避仇"。想必大家是耳熟能詳了,不以親疏好惡來定是非,而是惟賢是舉,誠可貴矣。

另一位是中國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先生,他在廣大的人民群眾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在擔任了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之後,權力可謂達到政治生涯的頂峰。各界人士1致推舉孫中山的哥哥孫眉擔任廣東的都督,當此之時,孫中山先生只需微微首肯,便定能保證自己的哥哥飛黃騰達,然而這位偉人沒有這樣做,他只是婉言地謝絕了,說:"我哥哥才力有限,不堪擔此重任。"如此高風亮節怎能不讓人仰慕不已。

勿以親疏定是非就意味著拋棄小我,舍棄一己之私利,來成全大我,尋求真理;勿以親疏定是非就意味著克制感悟,注重理性,讓理性之光熠熠生輝!

勿以親疏定是非其實就意味著一種廣博的愛!

點評:

旁徵博引,論證有力。

前賢明訓,"文章合為時而著","千古之大事,經國之偉業也"。或示哲理,給人以啟迪;或明辨是非,給人以教益。以這個標准來衡,《勿以親疏定是非》是一篇相當成功的考場作文。

文章旁徵博引,刻闡述了剔除私情影響、尊重事實、維護真理的重要性。論據翔實,比鮮明,論證頗為有力。敘述自己的觀點時,古今史料,作者頗有信拈來左右逢源之感,顯示出了扎實的文史功底。

7. 高考滿分作文10篇

高考滿分作文,如果你需要的話,可以買一本滿分作文大全,上面有很多。我覺得重要的是掌握一些寫作技巧,平時多閱讀、多積累,多動筆寫一下,這樣作文一定會得到提高的。下面給你一些積累素材的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一、最常見的積累方法:背誦中積累。教材中優秀篇章、精彩片斷、優美語句,是積累作文材料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在平時的學習中一定要強化一下記憶,不要只是簡單地看看。

二、從現實生活中吸收積累。俗話說,生活有多廣,語文就有多廣。要想在生活中很好的積累,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論是學習、休息、文娛體育活動,還是走街串巷,還是旅遊觀賞、社會實踐、社區活動中,都要做一個有心人,時時處處多看、多聽、多想、多吸收。

三、最豐富的積累方法:閱讀中積累。書籍、報刊等是作文材料的一個豐富資源。書籍報刊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古今中外,無論是歷史的文學的、哲學的、地理的、天文的、生物的、自然科學的,大量的書籍應有盡有,無所不有,而且這些材料又相對比較集中,只要你喜歡的,就有可能得到它。

閱讀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中學生,加強課外閱讀,是非常必要的,閱讀從大的作用來說,滋養著人的心田,提高自我修養,養成讀書的好習慣,終生收益,從小的方面來說,中學生閱讀可以增加知識面,提高語文素養,尤其對於寫作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讀書、學習、積累知識一般是用快速閱讀法,這里說的快速閱讀不是簡單地閱讀速度快,跟略讀、跳讀掃讀等有著本質的區別。快速閱讀是一種科學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快速閱讀不僅體現在閱讀速度的高效上,更是理解的高效:對抓住文章段落的脈絡和重點有非常好的作用,幫助我們對文章做整理、分析和歸納。掌握速讀記憶之後,可以把閱讀效率提高很多倍,無論是閱讀素材積累還是學習,都有極大的幫助的,特別是對於時間緊張的高中生來說,非常有必要練習提高一下。具體練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我自己用的是這個。

8. 高考滿分作文〈傳承與創新〉

上海09年高考滿分作文:傳承與創新

「板橋體」看似單個字形歪歪斜斜,但總體感覺錯落有致,別有韻味。如果有人因此而羨慕鄭板橋的成就,想借模仿他的風格來出名,那麼他必定會走入一條死胡同。因為有人說,這種作品「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說「不可無一」,是肯定了「板橋體」獨特的藝術價值和不朽的藝術地位;說「不可有二」,則揭示了藝術創作中的真理。正如賈平凹在信中對小妹所說:「對於大師,你只能學習,不能效仿。 」
「板橋體」與「揚州八怪」的其他藝術風格的誕生,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意義,在那個壓制人才發展、摧殘人才天性的清王朝,「揚州八怪」用一種不合乎世俗審美標準的藝術風格,表達自己的人格理想、高尚情操,是對自由的追求,也是對於權貴的蔑視和抗爭。可以說,「板橋體」的「非隸非楷,非古非今」是掙脫束縛,思想和心靈獲得自由的象徵,這也便是鄭板橋作品的韻味所在。後人如果模仿「板橋體」,只能有其形而無其神。這樣的作品,當然「不可有二」。然而,許多人並不信奉這個原則。當文學與時尚產生了關聯,似乎文學創作也能產業化發展,作家也能按一個模子批量生產了。書店裡,占據「暢銷書架」的一會兒是懸疑小說,一會兒又是通俗哲理。花樣總在翻新,卻大都千篇一律。那些書雖暢銷一時,不久卻被遺忘在角落,蒙上塵垢,掛上蛛網。馬克思說過:「所有的價值最終都只剩下時間。時間會濾去所有跟風的作品,最終只留下一部或幾部體現時代精神,關注人類和人生的作品。 」
這么說,我們是否就不要學習他人的作品了呢?當然不是。那些膚淺的跟風之作,正是因為對文化藝術傳承、研究不夠,才會畫虎不成反類犬,落於俗套。因此,傳承是文化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創新則為之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不僅藝術創作如此,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許多方面,都要傳承與創新並重。改革開放後,我國與外界的科技、文化等交流頻繁,汲取了不少成功的經驗,嘗到了甜頭。但是現在,我國的創新實力卻比較薄弱。前幾日的《文匯報》上說,上海的服務業管理照搬製造業管理模式,阻礙了服務業起舞。在此,製造業管理模式也是「不可無一,不可有二」的吧。有變通與創新,才有突破。
不論從事什麼行業,我們都要廣泛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並充分認識自身特點,選擇正確的發展方向,勇於創新。傳承與創新並重,是科技和文藝等發展的根源。

閱讀全文

與高考滿分作文關於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