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麼寫作文
學生都怕寫作文,為什麼,因為無事可寫?不是,生活中處處有可寫的事情,那究竟是為什麼?是因為寫一件事情,卻怎麼也寫不長,兔子尾巴一點點,一件再大的事情幾句話就寫完了,任是搔耳撓腮,也寫不出半個字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將作文寫具體,或者說如何將作文寫長。
(一)添枝加葉,讓你的句子長起來。
例子:1、老師穿禮服。
改:我們的老師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都德《最後一課》)
第一句只有主幹,乾巴巴的,沒有一點味道。
第二句,就把韓麥爾先生不尋常的打扮和不尋常的態度表現了出來。
2、她不打罵我們。有一次,她的教鞭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敲在石板邊上。
改:她從來不打罵我們。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魏巍《我的老師》)
「從來」表現老師熱愛學生始終如一。「僅僅」,表明不是從很多事情中舉出的一個例子。好像說明老師只是做個樣子,並不是真得要打。
(二)擴展情節,讓作文內容豐富起來
「有一次,我在教室里做作業。做著,做著,遇到了一道難題。我做不下去了,這時我的同學就耐心地幫助我。最後,我把那道題給做了出來。」 (64字)
(1)師生點評:太籠統,不具體,缺少過程,沒有讓人如聞如見之感。
(2)學生嘗試多問幾個「怎樣」:
碰到的是一道怎樣的難題?——我是怎樣對待這道題目的?——難題做不出,我的心情是怎樣的?——同桌是怎樣幫助我的?——他對我是怎樣說的?又是怎樣耐心指導我的?——我是怎樣開竅的?等等。
(3)通過一系列的自問,可以喚起作者對當時生活情景的回憶,從而在腦海中呈現出一幅幅生動形象的畫面。讓學生把這情節給寫下來,然後交流。
參考例文:
當我做到第三道應用題時,我想了好久,就是不知道該怎樣做。我把題目看了一遍又一遍,幾乎是一個字一個字發苦想了,可不知怎地,腦子里就像打了死結似的,一點也想不出來。
眼看天色一點點暗了下來,我心裡急得火燒火燎的,這么晚回去,媽媽一定又要追根問底了。唉!
這時,同學王明見我正對著作業體子發愣,就走了過來,輕輕地問:「你哪道題不會做?」我抬起頭,看了他一眼,就用手指著那道令人討厭的難題,無可奈何地說:「喏!」他仔細地看了那道題目,默默地想了一會兒,然後又輕輕地問我:「這道題要我們求什麼?」我望著他的臉,搖了搖頭。他指著題目最後一行字提醒我說:「你再看看這句話什麼意思?」我看著他手指的地方仔細地想了想,忽然明白過來,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出「要我們求這個街道每戶儲蓄多少元。」「對啊!」他的語氣也興奮起來,「那麼要求平均數,只要……」「拿總數除以戶數。」我不等他說完就搶上去說。他笑著點點頭:「對,對,那你看這道題怎麼做呢?」經他這樣一啟發,我完全明白了,高興地拿起筆,刷刷刷地做了起來…… (444字)
明確:擴展法,就是多問一些「怎樣」,但要注意,對與中心思想關系密切地需要詳寫,用擴展法,反之,需要略寫的地方還是用概括寫法為宜。
(三)分解事物法
「跳高架前只剩下李鶴同學一人了,這時橫桿已升到1.47米,比去年的乙組跳高記錄高出了1厘米。哨聲響了,只見李鶴同學向前飛奔而去。在離橫桿不到0.5米的地方,他縱身一跳,一下子飛過橫桿,打破校運動會的記錄。」
真正寫破跳高記錄的情景很少,很不具體。怎樣將此寫具體呢?
分解事物法:
所謂「分解事物法」,就是把某一事物的整體從地點、時間、事件、人物等不同的角度,分成若干小部分,而後一部分一部分來寫。我可以將上文破記錄的動作分解為:准備,助跑、起跳、翻越、落地,然後按先後次序一一描寫。
哨聲響了,李鶴同學原地蹦了幾下,習慣的壓壓左腿,再壓壓右腿,直起腰,深呼一口氣,這才邁出輕快的有力的步伐,向跳高架沖去。當快接近跳高架時,他一個急轉身,雙腳一蹬,兩個動作幾乎同時完成,觀眾還來不及眨一下眼睛,他的頭部、肩部已越過橫桿,再一挺腰、翹腰,好一個「背越式」,他成功了!破了校記錄。四周一片掌聲,震得跳高架上的橫桿似乎也在跳躍……
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是個老裁縫,每天都要做衣服,做得很好。她年齡很大。
她很疼愛我。有時給我講很好聽的故事。
冬天的一個晚上,那天很冷,她給我做棉衣。
我穿著棉衣很高興。奶奶也很開心。
「寫作文,最大的苦惱是寫不長」,很多學生愁眉苦臉地說。就象上面的作文,好象一個病人,只有皮和骨,沒有一點血和肉。那麼,怎樣使你的文章,寫得飽滿,猶如一個生機勃勃,身體健壯的年輕人呢?其實,並不高深。只要在關鍵的地方,加入具體的描寫。
【方法點撥】
下面我們就給上面的作文,添加「血肉」。
第一段,抓住「她年齡很大」的特點,添加一段外貌描寫。修改如下:
我的奶奶是一個老裁縫,她做的衣服可棒了!奶奶已經六十多歲了,頭發幾乎全白了,魚尾紋已經很深,但那雙眼睛總是那麼親切,那麼慈祥。她那雙手十個指頭特別長,一看就是會做活計的人。
第二段,聽了奶奶好聽的故事,總有感受,可增加一段心裡描寫。 修改如下:
我是奶奶惟一的孫子,她最疼愛我了。晚上,奶奶常常把我摟在懷里,講她小時候的故事。我聽著聽著,好幾次淚水禁不住流出了眼框。奶奶的童年和我真不好比呀,難怪奶奶額上的皺紋那麼深。
第三段,奶奶縫棉衣時,增加一段環境描寫,來烘托當時的氣氛。 修改如下:
冬天的一個晚上,我睡在暖和的被窩里,可是奶奶卻怕我白天身體受涼,坐在燈下戴著老花鏡給我縫棉背心。呼嘯的北風拍打著窗戶,奶奶的手凍得通紅,她還是坐在那兒一針一線地縫著,不知什麼時候,我進入了夢鄉。
最後一段,可添加「我和奶奶」高興的動作描寫。 修改如下:
第二天早晨,我從夢中醒來,一件棉背心放在我的床邊。我連忙捧起了棉衣,看了又看,小心地穿在身上。一股暖流在我胸膛不斷地涌動。啊!大小正合適。我仔細地摸了摸,又輕軟又結實。我蹦蹦跳跳地來到奶奶面前,依偎在奶奶的懷里,奶奶撫摸著我的肩膀。我深情地抬頭望著那熟悉的臉,奶奶臉上的皺紋笑開了花。
總結:
所以說,學會描寫是掌握寫作技巧的關鍵,是「由短變長的秘密」,是提高寫作水平的突破口。
B. 關於寫人的作文怎麼寫
1、寫好人物的形象。人物的形象,一般指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徵,包括容貌、衣著、姿態、神情等等。外貌描寫首先必須從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發,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質特徵,有選擇、有重點地描寫。人物的語言包括人物的獨白,對話,交談以及語氣。「言為心聲」。人物的語言是人物內心世界的直接表現。因此成功的語言描寫能恰當地表現人物的身份、年齡、思想、品質、作風和個性特點。描寫人物語言時,要注意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相互間的關系。描寫人物的動作時,不僅要寫出人物「做什麼」,還要寫出「怎麼做」。心理活動是無聲的語言,是直接表現人物精神面貌,思想活動的手段。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時,要注意把心理活動產生的原因敘述清楚,還要注意與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結合起來。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寫好了,人物的形象就突出、鮮明了。
2、抓住人物的特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這個特點可以從人物的年齡、外貌、語言、動作、興趣、個性、生活習慣等諸方面去考慮。一個人的特點是多方面的,作文時,我們應根據中心思想有所選擇地寫。
3、選用典型事例。人與事是分不開的。一個人做的事很多,在作文時我們應選擇那些最能表現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
4、運用細節描寫。細節描寫就是對能充分表現文章中心思想的人物外貌,語言、動作、表情等細小環節作具體、細致的描寫。
C. 關於閱讀的作文怎麼寫
以前,復我是一個不愛看書的小制孩子,媽媽硬拉著我看書,我也不願意看,實在不能不看的情況下,我就坐在書桌旁裝模作樣的簡單翻幾下,簡單的瀏覽一下就出去玩了。媽媽很不高興,每當媽媽問我為什麼不想看書的時候,我的理由只有一個,就是讀書太枯躁,太沒有意思了!但是,自從那次我從書櫃中無意間抽出一本書時,我改變了對書的看法。
那本書叫《小香咕軟軟的心事》當我讀了它的第一句時,我就喜歡上了這本書,我每天都手不釋卷的讀著這本書,我被故事情節深深的吸引了,有了這本書我就忘記了吃飯,忘記了睡覺,每天廢寢忘食的閱讀著…,讀完這本書,我又在好朋友的推薦下愛上了《查理和巧克力工廠》這本書,這本書的故事生動有趣,引人入勝。我讀的如醉如痴,故事中的查理乖巧聽話,勤勞勇敢,我下定決心生要向查理學習。讀完這本書剛好是我的生日,媽媽問我想要什麼禮物。我毫不猶豫的回答:「我想要一套羅爾德.達爾的書。」就這樣我有了《女匹》、《獨闖天下》、《魔法手指》等系類的圖書。從此我愛上了閱讀。
就這樣,閱讀改變了我。閱讀開闊了我的視野,拓展了我的知識面並且使我變安靜了,我愛閱讀。
D. 怎麼寫觀察作文
如何寫好觀察類作文一、觀察要有一定的順序。可以按照「整體---部分---整體」的順序,觀察靜態事物。首先看到整體,大略了解事物的外部輪廓和形態,對事物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然後再對事物做具體觀察,也可以按「起因—發展—高潮---結果」的順序對事態進行觀察,還可以按時間推移順序,空間位置轉換順序進行觀察。觀察的順序還有由表及裡,有主到次,由上到下,由遠及近,由局部到整體„„學生只有觀察有序,才能對事物更全面的了解。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作文時機,確定觀察順序。二、觀察抓特點。觀察事物不僅要了解它的整體輪廓和外部形態,更重要的是還要仔細了解十五個部分的基本特點。比如,觀察一個人,就要抓住人物的外貌特點以及言談、舉止和內心活動特點。怎樣才能抓住事物的特點呢?特點,是指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獨特的地方。俗話說「有比較才有鑒別。」因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發現事物的異同之處,捕捉其特點。這樣,才會使寫出的文章生動,防止千人一面的現象。例如寫雨,讓學生通過觀察明白「小雨細無聲」「大於似珠簾」 「暴雨傾盆下」,這些雨的不同特徵。通過引導學生抓特點觀察事物,提高了學生辨別事物,區別異同的能力,使學生在作文中寫出事物的個性來。三、帶感情觀察展開聯想。在觀察中,應指導學生把自己的感情與事物交融,深刻體驗自己的感情變化及心理活動的過程。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憎惡、愛好及心理活動,還要寫自己受到的啟發。只有帶著情感用心體驗,認真觀察才能對觀察對象感受深刻,寫出來的文章才會有真情實感,引起讀者感情上的共鳴。通過觀察捕捉到事物的外部特點或人物的外貌特點,這才了解到事物或人的外表。但還不深刻,為了加強對事物或人物的認識。因此,還需要進一步分析推測或做一些調查研究,探索外貌或外部特點的由來,認識事物外部特點包含的內在意義或象徵意義。如觀察花,除了對花的形、色、味觀察外,還要引導學生由花想到像花一樣的人—心靈如畫的人,少年兒童等,育花的人—花園中的園丁,辛勤的老師。弄清事物的內在意義後,就要圍繞這個中心,對事物的外部特點加以選擇,去掉與內在意義無關的其它特點,防止寫作文時出現與中心無關的廢話。寫觀察作文不拘一格,力求不落俗套,盡力克服思維定勢,看到什麼,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只要對觀察所得稍加整理,寫得通順、具體、,有中心,有感受就行。其實,作文並不難,觀察是關鍵,抓住重點,貴在堅持練。
閱讀已結束,獲取文檔需
E. 關於小學生怎樣寫好作文
小學五年級屬於小學高年級,對於寫作不應像三四年級那樣,應該是能夠將文章要表達的內容,除了寫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外,還要使文章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這才是作文能拿到分數的關鍵.那麼小學作文培訓五年級寫好作文的技巧是什麼呢?
(寫作時間)
技巧一:作文得分看字跡,字跡是得分的重要要素.在任何形式的論文考試中,評分老師都會第一時間看到作文的字跡,整體的內容能反應孩子的寫作態度,是否認真.
技巧二:考試文章,五六段,干凈整潔.在考試的文章中應注意及時分割段落,三段或四段似乎較少,而八九段看起來繁瑣.除非有特殊情況,此外,整體文字看起來十分的整潔利落是寫作文的重要一點.我的觀點是,每篇考試文章最好不超過5行,最多5行半.
如何寫出好的作文:
(1)多重觀察:注重觀察生活,成為有思想的人.魯迅曾經說過:"要小心各種各樣的東西,看看它,然後在看到它時寫下來."對於你周圍的人,動物,植物,風景......我們必須注意對其觀察.
(3)進行筆記:俗話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許多學生養成寫觀察日記和閱讀筆記的好習慣,應該堅持下去.因為"習慣了之後,即使你不記得,你也可以抓住這一點.如果你長期積累,你的腦子里會有更多的東西."如果你不練習寫,就不可能熟能生巧的寫出好的作文.
(寫作)
(4)多想:思考才能賦予你的做作於靈魂.要不然你的寫作就容易跑題,容易造成一種現象那就是像擠牙膏一樣的寫作,做不到文思泉湧.所以當你要寫作文時候,對於文字的整體首先要做的是構思,此外這點和你在進行閱讀的時候是否勤於動腦有很大的聯系.以上就是小學作文培訓五年級學生如何寫好作文的參考內容,希望能給你帶來有用的參考價值.
F. 關於愛看書的作文怎麼寫
《愛看書的我》
圓圓的臉蛋,高高的個子,中等身材,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樑下有一個可愛的嘴巴——這就是愛看書的我。別看我能唱出優美而動聽的歌聲,在畫紙板上能泡上幾小時,但我最愛的莫過於看書了。
說起我的好朋友——書,我家也可算是個小小的圖書館啦!我家的圖書角上可藏書有幾百本了。其中有科技書,文學書,名人傳記,故事書等等各種各樣的精彩書集。我幾乎天天都翻看它們一次,只要一有空,我就拿起一本書來看。
我愛看書,甚至愛看書愛到了忘記吃飯的地步。一天中午,媽媽讓我去小賣部去買醬油,說等著要用。於是,我活蹦亂跳的拿著空瓶自一支箭似的沖向了小賣部。可我跑著跑著,眼簾里映入了一本《少年網路全書》,於是,我急急忙忙地跑向了那兒去了。一問書價,要五元多。此時,我早已把要幫媽媽買醬油的這回事而拋之腦後了,忙把媽媽給的錢和零用錢一塊兒給了營業員啊姨,買下了這本書我盼望已久的書。我一手提著空瓶子,一手捧著書,興高采烈地回家了。這時,站在門口等待著我的醬油的媽媽看見了空瓶子,瞪了我一眼,怒發沖冠地問:「我的醬油呢?」這時,我才想起了買醬油的事。不知如何回答媽媽,只好啞口無言。此時,媽媽怒容滿面,火冒三丈夫的說:「你這個孩子呀,只顧看書,飯也不吃了?」說完,她急匆匆地拿著空瓶子走向了小買部。雖然被媽媽數落了一番,可我一點也不後悔,看著這本盼望已久的書,我心裡還樂滋滋的呢!
這就是我—— —個「嗜書如命」的小女孩,你願意和我交朋友嗎?和這個愛看書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