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一篇高考作文是用文言文寫的,內容是把中國歷史大事寫出來的。(好像是零分作文)
下面是這篇文章的全文,這是2010年的高考作文,寫的很經典!
西子泛舟范蠡老,三千越甲虎狼師。滄桑變幻慨國是,東方又曉唱雄雞。
回首清末亂象出,辱國從來未如此。金甌殘缺山河破,春花秋月無人題。
豈道正義世間無,善惡有報天自知。梅自高潔玉自白,列強吞象可笑痴。
春風離離原上草,春雨新燕啄春泥。綠野千里奔烈馬,何懼風霜嚴相逼。
十月革命將民教,五四運動火種育。佞臣身與名俱臭,馬列主義救危局。
鐮刀斧頭天鑄就,山城重慶談統一。可笑蔣家王朝蠢,技窮猶自效黔驢。
通電下野金蟬脫,遺憾寶島還分離。我黨改革能務實,中華雄起立國際。
國不再鎖關不閉,財源滾滾進我門。世界遍布中國造,更能收購美國車。
打黑風暴除公害,懲治貪官蛀蟲死。持續發展講科學,低碳經濟對路子。
美帝面前嚴說不,分清大非與大是。谷歌不是好東東,黨的政策亞克西。
玉成寶璧靠心琢,修成金剛不怕磨。爾有反華心腸詭,我有錦囊萬條計。
金融危機毫不亂,借風借力把帆扯。豈怕台獨喪家狗,分裂分子空放屁。
春風十里如畫卷,台灣同胞游故里。感懷和諧無限意,停車杏林有所思。
早聞大陸多禮讓,和睦不分我和你。今見桑梓確如報,遊子心頭喜上喜。
鏡頭芳菲隨心拍,怎比安居歇鞍馬。機遇在手豈能溜,葉落歸根是所須。
良辰美景碧雲天,台胞定居桑梓下。中華自古家為大,四海歸一龍脈吉。
三通惠政春意到,自此骨肉不兩處。七夕挽手渡銀河,中秋同樂烹紫蟹。
正邪相生自古有,台獨妖風又如何。縱使小丑挾民意,台胞豈能忘大義。
聖人展目細查考,權衡天下劍小試。內政外交藏玄機,霸權不敢覷神器。
當年甲午腕空扼,馬關割台秋肅殺。今朝三軍各逞能,龍騰虎躍彰國力。
社稷利器數二炮,領先戰鷹早研製。北斗導航定目標,百步穿楊神箭准。
航天產業振群科,神舟巡天大鵬舉。俯瞰九州景無遺,澄清玉宇掃邪毒。
寶島豐饒世間無,豈容肖小暗窺視。機遇當前須奮進,落後挨打休停步。
勿忘日寇九一八,竊我東北折我股。倭鬼再敢犯海疆,釣魚島上定鞭屍。
勿忘北約謀東擴,美帝處處耍陰招。炸我使館獸行暴,欲吞全球毒牙利。
美日合圍無復加,我自一笑鼎三分。拔劍揚眉聞雞舞,激濁揚清除時弊。
泰山壓頂合掌推,沖破島鏈大道出。橫掃蚍蜉眾螻蟻,振興華夏我民族。
中華當興信無誤,兩岸同是漢家人。台灣好比一遊子,琉球諸嶼是群弟。
當年聞氏一多老,泣血作墨歌七子。港澳已歸算當今,跨越海峽應指日。
討賊檄文丹心寫,重整乾坤續史詩。賊子分裂猶可罵,阿扁之流不如豬。
壯士手提屠龍刀,誓收台海成一快。眾心好似長江水,澎湃激盪沸騰熱。
亂彈穿空大作為,驚濤拍岸為人民。萬里紅霞五星出,台獨潰敗喪元氣。
手拈飛蛾銀燈剔,笑爾也敢生反骨。外衣燒盡馬甲扒,不過螳臂一潑皮。
青龍刀下將汝斬,爾曹屍身墊馬蹄。席捲千軍城寨拔,定擒餘孽與爪牙。
英雄上山慣擒虎,豪傑為國樂捐軀。美帝若敢阻統一,管叫白宮大地震。
美日蝦兵和蟹將,中華航母秒殺汝。寶島回歸禮花爆,漫天牡丹與金菊!
後記:
幻想推動現實,幻想照亮生命,我中華民族即使於危難之際,也不曾失去對大同社會美好生活之幻想,多少仁人志士為此流血犧牲!歷史證明,非我黨不能救中國。現實證明,非我黨不能領導中國。幻想未來,亦非我黨不能完成統一台灣,復興中華之大業!
今日之詩句,實乃出乎本生一片愛黨愛國之心!至於每句末字又連綴成四言小詩,實巧合耳。望老師懷容人之雅量,展伯樂之慧眼,參照周海洋兄《站在黃花崗門口》打分之先例,給予滿分為盼!
② 老師讓我以 讓 為話題,寫作業。我想用幾句文言文寫在作文上,求段落 帶名字
有這樣一則寓言,說的是兩匹馬同行,一匹將另一匹的脖頸咬傷了,結果被咬的反而主動安慰因咬傷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那匹馬。故事雖小,卻揭示了天地間動人的品德,那便是讓。
寓言中動物的讓是以德報怨,佛教中彌勒的讓是「肚裡能容天下事」,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怎樣來理解讓呢?其實,讓是一種境界。
讓如水。
通常的「讓」,即原諒他人一時的過錯,不錙銖必較,不耿耿於懷,和和氣氣地做個大方的人。讓如水的溫柔,在遇到矛盾時往往比過激的報復更有效。它似一捧清泉,款款地抹去彼此一時的敵視,使人們冷靜下來,從而看清事情的本來緣由。同時,也看清了自己。寓言中那匹被咬的馬理智地選擇了讓,最終兩者和好如初。試想一下,倘若它針鋒相對,以同樣的方法還擊對方,那麼除了兩敗俱傷,頭破血流之外,還能帶來什麼呢?因此可以說,寓言中的國馬其實是很明智的。它的明智在於「以德報怨」。
讓似火。
因為更進一層次的讓意味著不僅不計較個人的得失,更能用自己的愛與真誠來溫暖別人的心靈。心平如水的讓,已屬難得;雪中送炭的讓,更可貴,更令人動容。從寓言中我們看到,犯下過錯的那匹馬已認識到自身的荒謬而羞愧難當,這時被咬的馬體現出的讓與安慰,便恰似一團火焰,明亮而溫暖。讓,不僅融化了彼此的冰凍,更將愛的熱力輻射進對方的心窩。在被某些人評論成「物慾橫流」的時代,自下而上空間正日益縮小的人們所缺的不正是發生在兩匹馬之間的讓嗎?選擇讓,也就選擇了理解和溫情,同時也選擇了人生的海闊天空。
讓是詩。
讓是一首人生的詩。至高境界的讓,不是僅僅表現在日常生活的某一事件的處理上,而是升華為一種對宇宙的胸襟,對人生如詩般的氣度。讓的涵義也不僅限於人與人的理解與關愛,而是內心對於天地間一切生命產生的曠達與博愛。寓言中的馬無法到達這種境界,而這種境界對於人類卻是如此的真實和深刻。
為生活的平淡與多舛而心存積隙的人呵,請你選擇讓吧。這絲毫無損於你的尊嚴,反而有助於人們在漫長的生命之河中穿越平庸。具有讓的思想境界,才會懂得人生的真諦,讓也是一門生活的藝術。
當然,讓同「方以律己,圓以待人」是不矛盾的。輕易原諒自己,那不是讓,而是懦夫。「圓以待人」,也得先看對象。讓不珍惜讓的人,是濫情;讓不值得讓的人,是姑息;讓不可饒恕的喪盡天良的人,則是放縱。所以,讓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門學問。
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發生的決不是兩匹馬這樣簡單的事。生活,往往紛繁,又常常平淡。正因為讓如水,使紛繁經過過濾變得純凈;正因為讓似火,使平淡通過鍛燒日趨鮮明;更因為有這詩般的讓,才賦予人生以藝術,賦予生命以永恆。
③ 怎樣用文言文寫作文格式怎樣
文言文寫作抄能為高考作文加分嗎?本市高考作文閱卷負責人明確表示,「對這一嘗試,我們不鼓勵,但持保護態度。」
如何理解這一立場?他具體解釋,「一篇文章最重的是內容,不管表現形式如何,先看是否切題?立意、章法如何?是否有與眾不同的創新思維?在這些方面達到一類卷標准了,才有可能得高分。」在此基礎上,如果考生用文言文或者古文字寫作,典故得當、措辭巧妙,就能「錦上添花」,原本63分,可能給到65分;如有個別文法差錯,考慮到古漢語並非如今日常交際語言,學生行文能大致准確已屬不易,文字上的扣分不會太緊;但若原本就文不對題,還刻意賣弄文字、謬誤百出,那隻能是「雪上加霜」了。據透露,近幾年高考確有考生嘗試文言文寫作,但其中絕大部分屬於最後一類。
這位負責人表示,不鼓勵寫文言文作文的原因在於,現代白話文是當代的交際文字,學好它、掌握它,是中學語文的首要之義。同時,成功的古文寫作,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在這個領域,只有多年積累、才能功底深厚,水到渠成。若想投機取巧,在久經沙場的閱卷老師面前,只會露怯露拙。
④ 一般的考試時,可以用文言文寫作文嗎
可以用文言文,但是對個人語文基礎要求較高。寫的好絕對可以得高分,如果寫的差,那麼會扣很慘。
如果你語文功底好,文學修養高,可嘗試寫。但是不建議語文差的寫,實在太冒險咯。
⑤ 用文言文寫作文,該注意什麼
一:經
詩先於詞,文先於詩;散文先於駢文,經文先於史文。順流而下,勢如破竹;逆流而上,扞格局促。譬如今人學詩詞古文,或多因愛宋詞而起興。然若來便學詞,終致纖弱;病而學詩,亦常為女郎詩矣。茍不學文,其為詩亦不足大觀。古今詩客如許多,大文家有幾箇哉?經而史而集,文而詩而詞,庶乎有序,浸於有得。
劉彥和(勰)雲:「論說辭序,則《易》統其首;詔策章奏,則《書》發其源;賦頌歌贊,則《詩》立其本;銘誄箴祝,則《禮》總其端;紀傳銘檄,則《春秋》為根。」高倡宗經,是矣。不讀經,不足以成人;不宗經,不足以為文。今人學文,種種語法、辭典究之已甚,何以展卷讀之,哂然不肖?蓋文中無精神故也。義理、考據、詞章,義理實為之根。義理何從來?從精神中來。精神何從來?從經典中來。一國民族之精神,實由一國經典所化毓。關關雎鳩,自然感興;風乎舞雩,悀如浩嘆,何必瑣屑於字詞語句焉?如是方為得之。儻如學英語般先觀一厚冊「語法大全」,奄然生厭,棄之可矣。
學文即須循道,為文不異為人。文心通乎人心,心動而後文成。先求動乎己之心,觀古人何以;再求動乎人之心,看我文奚成。精神義理具足,別無他故,直是讀經。詳之,則經亦畧有緩急。《詩》《書》周文舊典,最稱古雅,實國文一切總源,不可不讀。雖囏,然業為詩文巔峯,勀此之後天下書文無難者。《禮記》明理,《左傳》敘事,開後世理論史傳之體。有極精醇者,宜深諷詠。《易》理甚深,然於為文似無大涉。然其《文言》《系辭》諸傳,意深言妙,義文兩勝,不可或闕。《論語》《孟子》,亦復平易而深。讀之至易,知之已難,行之更難。然生為華人,當學華文,則不應不循中華之道。學其文,循其道,成其人。舍道求文,空空如其文亦不可得而成矣。文之與道,斯須莫離。若夫經,文之至合於道者耳。循道者必所務先,學文者則容或緩。是《儀禮》《周禮》《公羊》《穀梁》《爾雅》諸餘經,於為文關切稍小歟。
要之,至文至道,存乎聖經。學文不宗,空入寶林。法上得中,宜所究心。諸體漸具,道與日新。
二:史
《春秋》萬世史源。周秦餘史,則《國語》閎婯,《國策》縱橫,竝皆嘉文。漢以降二十五史,惟前四史辭事雙勝,昔人允為必讀。《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者是也,於為文也甚益。然則讀經而下,此六史為所宜讀者也。更求其略,則《史記》終當一覽。
三:子
諸子百家,求道者恆所博覽。然於為文,但取《莊子》《老子》足矣。《莊子》文味最豐。《老子》已竇騈偶消息。先散後騈,文章常理。蓋先秦經子,兩漢史論,渾朴之氣,自然單行,初不知四六為何物。《左》《史》熟,古文足。學文至此,已具周漢氣象。
四:集
1、散文
所謂騈散詩文之名,實皆昉於文人之文,經史固無之。蓋三代無所謂文人也。學文但讀經史,不失為高華大家;搦翰祇究唐宋,詎成其詩詞鉅椽。慕唐詩,法唐人,所成必遜於唐;好宋詞,摹宋士,厥績豈及乎宋。必溯亓源,法乎上,庶有得焉。故效太白而不知《文選》,趨稼軒而罕讀《左》《史》,其求為李辛也夢耳,遑論越之。或雖詬幼安掉書袋,此則竝書袋亦無可掉矣。若夫口誦不逾韓柳,心惟止乎唐宋,璅璅焉亦甚下矣。宜其唐宋而下無有邁彼八家者歟。要言之:學散文,直法周漢而已矣。唐宋明清可與為友,不必以為師。(錢仲聯於明清亦言有八大家:劉基、歸有光、王世貞、顧炎武、姚鼐、張惠言、龔自珍、曾國藩)
2、駢文
周漢經史既習,文章根柢大具。然後可以順流直下,任擇所欲。楚辭漢賦,詩之支流而文之別源也。駢文所求藻繢之語詞與夫偶儷之篇句,於焉略備。洎乎四聲明而平仄分,詞藻、句偶、音對三者立,駢文繇是告成。辭別於詩,賦別於文,駢文復別於散文。辭賦體狹,主於美文,重彰彩攡敶;駢文義廣,兼施應用,擅對仗音韻。賦而兼駢,聲龤素琯;駢而通賦,體奘黃鍾。至於燕許(張說、蘇頲)大手筆,雙媺兼宗,無復分別。
於文於詩,《楚辭》皆當讀。學駢文,亦遙以漢賦為翰林辭海。若以大賦宂劇,則漢魏以來抒情小賦清雅易誦。雖有韻曰文,無韻曰筆,然魏晉已下駢賦合流,其別漸微,要皆異於散文者耳。略舉其要,則曹子建之宏麗,陸士衡之清雅,徐庾之集大成,蘇張之大手筆,學者在所當讀。唐末溫李,竝稱詩豓。其四六亦皆可觀。賦由秦漢古賦至於六朝俳賦,至於唐之律賦,至於宋之文賦,日新日變。歐陽文忠公、吳履齋有述焉。清代儷語號稱中興,有駢文八大家(袁枚、邵齊燾、劉星煒、吳錫麒、曾燠、洪亮吉、孫星衍、孔廣森)名焉。求亓至者,則別有汪容甫(中)者在。《述學》六卷,媄不勝收。人以為清駢第一。茲舉《漢上琴台之銘並序》一篇,聊嚌鼎臠:
自漢陽北出二里,有邱焉。其廣十畝,東臨大別,左界漢水,石堤亘其前,月湖周其外。方誌以為伯牙琴台,鍾期聽之,蓋在此雲。居人築館其上,名之曰琴台。通津直道,來止近郊,層軒累榭,迥出塵表。土多平曠,林木翳然,水至清淺,可以眺望,可以泳游。無尋幽涉遠之勢,靡登高臨深之懼,懿彼一丘,實具二美。桃華淥水,秋月春風,都人冶遊,曾無暇日。夫以夔襄之技,溫雪之交,一揮五弦,爰擅千古。深山窮谷之中,廣廈細旃之上,靈蹤所寄,奚事刻舟,勝地寫心,諒符玄賞。余少好雅琴,粗諳操縵,自奉簡書,久忘在御。弭節夏口,假館漢皋,峴首同感,桑下是戀。於以濯足滄浪,息隂喬木,聽漁父之鼓枻,思游女之解佩。亦足以高謝塵緣,希風往哲,何必撫弦動曲,乃移我情。銘曰:
宛彼崇邱,於漢之隂。二子來游,爰迄於今。廣川人靜,孤館天沈。微風永夜,虛籟生林。泠泠水際,時泛遺音。三嘆應節,如賞彼心。朱弦已絕,空桑誰撫。海憶乘舟,巖思避雨。邈矣高台,巋然舊楚。譬操南音,尚懷吾土。白雲罷歌,湘靈停鼓。流水高山,相望終古。
3、詩
詩源三百,韻寄四言。氣象高古,思致無邪。世變汾沄,言辭枝蔓。五七代出,大雅雲絕。三百而後,漢晉以來,四言正宗不絕如縷。曹孟德之悲壯,嵇叔夜之峻潔,阮嗣宗之遙深,陶元亮之天然,異彩紛呈。尤其靖節先生擺落俗塵,興味天成,直追風雅,堪稱絕響:
靄靄停雲,濛濛時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靜寄東軒,春醪獨撫。良朋悠邈,搔首延佇。
揆諸柳依雪霏之景,死生契闊之情,何稍愧耶?奈何絕響既沒,天鈞日歇。至今學者,罕及四言。表聖《詩品》二十四篇韻文,變風異調,餘音嬝嬝。欥追風雅,聊為知音者道。
漢雖有樂府,而五言實成於《十九首》。一字千金,起步絕高。「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無端浩嘆,撲面悲風。淚盈於胸,欲哭無目。如是等詩,無所謂字眼警句,儷偶四聲,直是詩心感動人心。人心發而為詩,詩心躍而感人,人心不變,千載同感。嵇峻阮邃,曹麗陶穆,莫不皆然。蓋太初之民,混沌無分善惡;太始之歌,蒼茫不知律呂。夷而替之,乃知禮義;等而下之,乃辨字句。禮樂作而生民閡,警句成而渾體裂。後之人津津於一字之奇,一句之工,未知詩已死矣,猶嘖嘖於斷肢之鮮。不亦謬乎?人不可器,詩不可技。勿令人謂此詩實只一句。若夫陶靖節詩,渾然全篇,泳之忘俗。令摘其句,茫無措手。然陶以下,天然既減,人工日增,有句無篇,所在多有。雖謝康樂、顏延年,無逌避之。此後所謂名家,不過句警不忘篇渾者耳。謝玄暉、庾蘭成,名擅六朝。李杜王韓,聲絕皇唐。摩詰清澹一派,復有孟(浩然)、韋(應物)、柳(子厚)。退之險澀一派,復有孟(東野)、賈(閬仙)、李(長吉)。玉溪直法子美,飛卿豓詞竝麗。其餘白樂天、劉文房各自名家。
唐詩入宋,由情致而轉理趣。東坡肖李,天姿絕逸;山谷法杜,開派江西。其餘名家夥頤,不暇贅述。余獨於南北兩宋寇萊公、姜白石特覺風味,直饒唐韻豐神。寇如「蕭蕭遠樹疏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之悵望,姜若「君若到時秋已半,西風門巷柳蕭蕭」之喟嘆,迷影幽韻,俙然耳目。皆其所善之絕句佳作。蓋詩粹於文,絕凝於律,尺幅千里,最見難工。詩所以為文學之最高形式,即在於以最簡之辭達至豐之意。故詩以絕句最難,詞以小令最難。學詩從五古五律入手,至於七言律絕,參以樂府七古;倚聲自慢拍長調涉津,至於單調小令,博以澀調險韻。
⑥ 用文言文寫作文,該注意什麼
那要看你文言文功底如何了 2001年的滿分作文,建議仔細研究下。
《赤兔之死》原文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關羽走麥城,兵敗遭擒,拒降,為孫權所害。其坐騎赤兔馬為孫權賜予馬忠。
一日,馬忠上表:赤兔馬絕食數日,不久將亡。孫權大驚,急訪江東名士伯喜。此人乃伯樂之後,人言其精通馬語。
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間,但見赤兔馬伏於地,哀嘶不止。眾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諸人,撫其背嘆道:「昔日曹操做《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吾深知君念關將軍之恩義,欲從之於地下。然當日呂奉先白門樓殞命,亦未見君如此相依,為何今日這等輕生,豈不負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馬哀嘶一聲,嘆道:「予嘗聞,『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將肺腑之言相告。吾生於西涼,後為董卓所獲,此人飛鋨扈,殺少帝,卧龍床,實為漢賊,吾深恨之。」
伯喜點頭,曰:「後聞李儒獻計,將君贈予呂布,呂布乃天下第一勇將,眾皆言,『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想來當不負君之志也。」
赤兔馬嘆曰:「公言差矣。呂布此人最是無信,為榮華而殺丁原,為美色而刺董卓,投劉備而奪其徐州,結袁紹而斬其婚使。『人無信不立』,與此等無誠信之人齊名,實為吾平生之大恥!後吾歸於曹操,其手下雖猛將如雲,卻無人可稱英雄。吾恐今生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後曹操將吾贈予關將軍;吾曾於虎牢關前見其武勇,白門樓上見其恩義,仰慕已久。關將軍見吾亦大喜,拜謝曹操。操問何故如此,關將軍答曰:『吾知此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長下落,可一日而得見矣。』其人誠信如此。常言道:『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質高。』吾不敢不以死相報乎?」伯喜聞之,嘆曰:「人皆言關將軍乃誠信之士,今日所聞,果真如此。」
赤兔馬泣曰:「吾嘗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齊之高義。玉可碎而不可損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毀其節。士為知已而死,人因誠信而存,吾安肯食吳粟而苟活於世間?」言罷,伏地而亡。
伯喜放聲痛哭,曰:「物猶如此,人何以堪?」後奏於孫權。權聞之亦泣:「吾不知雲長誠信如此,今此忠義之士為吾所害,吾何面目見天下蒼生?」
後孫權傳旨,將關羽父子並赤兔馬厚葬。
特寫:一篇古白話 十年閱讀功
以一篇《赤兔之死》贏得作文滿分的蔣昕捷是南京13中理科班的學生,高考考完後,他就和幾個好朋友結伴去泰山玩了,昨天夜裡才趕回南京。今天上午,他在家中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蔣昕捷是在媽媽的電話中得知自己的作文得了滿分,他說,當時很難形容自己的心情,因為用古白話書寫高考作文,能否得到閱卷老師的認同,心裡也沒個底,但他堅持認為,寫這樣的故事用古白話更恰當,表現歷史人物更生動,當然自己運用起來也更自如。剛拿到題目時,他覺得這次作文題目入手比較容易,但要寫好很難,當做到現代文閱讀時,文章中恰好提到了赤兔馬,他一下子像見到了老朋友,隨之呂布和關羽的形象也浮現在腦海中,他聯想到這兩個人物都與「誠信」相關,可以用到作文上,但如果單純做成人物評論,作文就缺乏感染力。接著他想到赤兔馬早年跟從呂布,後來又追隨關羽,關於「誠信」的話題,它應該是最有發言權的,於是就編撰出赤兔之死的故事。整個寫作花了50分鍾的時間。
一位閱卷老師在作文評語中寫到「明白曉暢,文采飛揚,這種老到的語言功夫是眾多考生無法望其項背的」,作為一名高中學生在高考臨場作文時如何能發揮得如此自如?蔣昕捷告訴記者這要歸功於平時的積累。從5歲的時候,他就迷上了聽袁闊成的《三國演義》,小小的半導體成了他最親密的夥伴,一天要聽七八場書。上小學後,他開始讀古典名著,《水滸》、《西遊記》、《紅樓夢》,尤其是《三國演義》,他酷愛文中描寫的那個猛將如雲、謀事如雨的時代,讀了至少三四十遍,很多章節都能熟讀成誦。除了古典文學,他還喜歡讀魯迅的雜文、錢鍾書的小說和一些名人傳記。也許是因為閱讀廣泛的原因,他的語文成績一向不錯。高中開始,老師要求他們寫日記、周記,文體不限,他就最喜歡用自己擅長的古白話抒寫,偶爾也作詩、填詞。但蔣昕捷也坦率地承認,自己的議論文常寫不好。
雖然對文學有如此之濃的興趣,蔣昕捷的高考志願卻填的全是計算機系。他說,從高中開始對計算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編程方面。古今中外不少學者都是文理兼通,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也是融會貫通的,自己也希望能成為這樣的人,但在現實中,這種矛盾卻總讓他一籌莫展,看文學書籍要花時間,做理科練習同樣也要花時間,由於理科較為薄弱,老師和家人常督促他多做題目,他卻總有點排斥心理,結果高考果然「吃了虧」,數學題有好幾道明明會做卻因為計算錯誤白白丟分。以後不管學文科還是理科,他兩樣都不想放棄,看來這樣的「時間沖突」以後一直都會存在了。
作文要想寫得好有什麼秘訣呢?記者問了很多熱心家長最關心的問題。蔣昕捷笑笑說,其實古人早就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最重要的是平時的積累,要博覽群書,尤其是中外名著,光靠課本上的幾篇文章遠遠不夠。另外「留心處處皆學問」,比如高考前一天的晚上,他看央視8套節目,正好是專家在評論一部電影,用到「物猶如此,人何以堪?」的句子,他立即就記在心裡了,結果就在高考作文中用到了。還有像「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質高」的句子都是從評書中聽來的
⑦ 作文上要寫文言文可是寫了古詩要扣多少分
你好!作文上要求寫文言文可是寫了古詩,這是不應該扣分的。
古詩本就是文言文的范疇,只是古詩更講究韻律罷了。
祝你學習愉快!
⑧ 為什麼高考作文用文言文寫就加分;反之,用現代詞語寫就扣分
不是所有的高考作文都是這樣的。首先,高考作文的文言文寫作,如果符專合題意,而且准確新穎,屬就會適當的加分。你看現在我們一般都用白話文寫作,如果有能力把高考的考題用文言文的形式描述,就會比較新穎。我以前在念書時,有一同學就是模仿了桃花源的意境,寫文言文,用詞准確,而且不矯揉造作,極為得體,我們老師就把他的文章給我們做了範文。其實,高考的作文用現代漢語寫就足夠了,用文言文寫的話,你需要掌握大量的文言詞語,包括文言文的一些固定句式以及實詞虛詞的運用,很不簡單的哦。所以呀,用現代詞語寫就差不多啦,而且又沒有說會減分。
以上純屬拙見,請你參考,如有不妥,請諒解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