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作文大全 > 關於古詩的作文記敘文

關於古詩的作文記敘文

發布時間:2020-12-26 05:14:54

❶ 作文:我最喜愛的一首古詩(記敘文600字)

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從古至今,我國涌現出無數偉大的是大詩人: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這些響亮的名字早已深深地刻在詩歌的歷史名碑上。他們的作品,更是被後人千古傳誦。我最喜愛的,是明代詩人於謙的《石灰吟》。
這首詩是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於謙之作。詩的全文是這樣的: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碎骨粉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採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還象徵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碎骨粉身全不怕」極形象地寫出了石灰石燒成石灰的過程,而「全不怕」又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而最後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這首詩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詩。句句都在寫石灰,而實際上卻句句在寫人。前兩句就石灰的特徵說人,「若等閑」三個字,抒發了作者在困難面前的大無畏精神。末句表現了丹心照汗青的高風亮節。作者用這寥寥數十字,就深刻地反映了忠心報國的高貴品質,為人們樹立了一個榜樣。
當我第一次讀到這首詩時,心中熱血澎湃,被這種豪邁氣概所深深吸引。「千錘萬擊」、「烈火焚燒若等閑」、「碎骨粉身」這些詞彙語句映入我眼簾時,我心中感受到的是無所畏懼的精神和豪邁不已的氣概。
作者於謙身為明代大臣,以身作則,精忠報國,清白做人。他以這首大氣的七言絕句比喻自身,其語言明白,內涵深刻,其人與詩,永垂不朽。這首詩表達的正是:做人要像石灰一樣堅貞不屈,即使「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碎骨粉身」都無所畏懼,只為留下清白在人間。這也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高估品質:要清白做人。
這就是我最喜愛的一首詩——《石灰吟》。


o(∩_∩)o 希望能幫助到你!

o(∩_∩)o ★★★★★請及時給予好評或採納,萬分感謝! (*^__^*)

❷ 一篇關於古詩詞的作文,800字

古詩,乃文化之精髓,語言之精煉,內容之濃縮,意義之深長。它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精彩,更加絢爛繽紛。現在,讓我們揚起知識的風帆,一起去感受古詩的海洋。
——題記
英雄兒女,精忠報國;幾代詩豪,報國心切。
文天祥一句驚天動地、氣壯山河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達了他至死不渝的精神。范仲淹的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表現了他胸懷四海,為國家肝腦塗地,嘔心瀝血之情。在魂歸西天之際,陸游拖著病軀,揮筆顫顫巍巍地寫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物忘告乃翁。」的千古絕唱。悲哉,壯哉,雄哉,好一個愛國情深的陸游,好一個胸懷四海的陸游。盡管流泊天涯,但王安石依舊報著對國家的眷戀之情,大喊:「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邊塞詩人」王昌齡一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表達了邊塞軍民視死如歸,盡忠報國的決心。一代偉人,周恩來小時候就猛志壯四海,一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猶如晴天霹靂一般,震醒中華民族,喚醒中華民族心中的那片滿腔熱血,叫醒中華名族愛國情懷。從此他帶領中華民族走向了新世紀。
天涯海角,友誼長伴;海枯石爛,友情常存。
大漠黃沙,荒涼之地,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悲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是對友人的殷殷祝福;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是對友誼的贊頌,對友人的期盼;高適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友人旅途寂寞的溫暖關懷。「詩仙」李白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倫送我情」是對友誼的不言而遇。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友誼最真摯的描寫,是友誼跨越時間的執著。
神州大地,景色娟秀;錦綉中華,風光秀麗。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是對茫茫戈壁沙漠的贊美。「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是江南的旖旎風光。「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是西湖的娟娟景色。
我們的生活本身就五彩繽紛,但配以含有文化氣息的古詩,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充實,更加精彩。讓文化走進我們,讓古詩走進我們,讓含有文化是的古詩走進我們的生活。
生活因古詩更精彩!

❸ 求一篇關於古詩的作文!

快樂是什麼?快樂就是「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風火闌珊處」的釋然。快回樂是什麼?快樂就答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快樂是什麼?快樂就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瀟灑。快樂是什麼?快樂就是「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的壯志凌雲。

❹ 關於春天的作文 寫成記敘文 中間至少有3句古詩 600字!!!!!

春天絮語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昨日下午天氣陰霾,按照過往的經驗應該是下著綿綿春雨;古言說,「春雨貴如油」這兩天全國各地都是乾旱急報。人們渴望著一場春雨綿綿,潤濕那天氣乾涸的大地,給那春播下著及時雨,剛剛離開的冬天雪沒來,今年春季第一場雨卻悄然而至。正如人生里有些不期而遇的美好,總在你淡忘時,在你不存在希翼時也許會悄然而至。

早上下到樓梯間門口時,才驀然發覺,昨夜裡下了一場雨。地上濕淥淥的,天空中依然灑著細細的雨點,有些涼涼的濕氣撲面而來,涼爽的天空夾雜著春的氣息。今年春天的第一場和風細雨就這樣悄然而至。也許是在我昨夜不曾察覺的睡夢里。

一年之際在於春;萬元復始。人們出戶外透透氣,享受大自然給人們帶來的春意盎然,我沿著平常早出的路線,向江邊的防洪牆上走來,清涼空氣撲面而至。由於寒冬停止了晨練,近有一月之餘了。相隔長時間沒有來到這里,對日新月異變化生疏了些,順著廣寬的利民路向西所見去年下半年剛剛才拆遷完的江埂旁;那些破爛不堪陳舊房屋已經盪然無存,按規劃濱江大道二段的初見成效,一條毛石路基呈現在面前。我漫不經心地上了防洪牆,沿著江埂的栽種大小不一的柳樹行行,根根柳條上掛著晶瑩剔透的水珠,柔嫩的枝條漸漸綻出新芽兒,細小的兩個瓣兒,黃中透綠,在料峭的寒風中讓人感到絲絲暖意。還有枝條垂掛在路中間,撩來撩去。那招搖過市,引起路人的注意,向人們報春來了。

細柳彷彿輕聲細語地對人們說;我開始冬眠經過休整蘇醒了,顯露出青春活力,嫩芽也悄悄開始發青了。青枝掛頭,枝條上冒著小小的細細絨絨苞蕾,那柳梢兒越抽越長,越長越綠,軟軟的,綿綿的,婀娜多姿,意氣風發,盪漾在微風中,彷彿剛剛出浴的少女的長發,把春天的原野裝扮得格外靚麗。「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樹在春風中飄飄灑灑。柳枝絨苞順風盪漾,輕輕撫著臉寵上我人們逗著樂。提醒人們早春二月的到來。盡情地享受著那和煦的春風,帶來了清新撲面的絮語。

柳樹它有著無比的適應性,許許多多的須根深深地扎在泥土裡,伸向四面八方,緊緊地擁抱大地。它沒有松樹的偉岸挺拔,也不像楊樹那樣正直不屈。主幹通常在二三米處就長出分枝,當紛紛揚揚的柳絮在春風里輕盈舞動著和大地輕輕接吻,經過一番「雲雨」後,便孕育出細嫩的芽芽,幾年之後長成小樹。光滑柔軟的枝條狀若絲絛,紛披下垂。柳葉是單葉互生,葉片狹長但寬窄相宜,形如少女細長的眉毛,正如「芙蓉如面柳如眉」。更有那「無心插柳柳成蔭」許許多多的須根深深地扎在泥土裡,伸向四面八方。細柳枝條絨絨,似如青春美貌女子善歌善舞擺弄的裙子,撒落於廣袤原野的懷抱里。

春天絮語
見物思情不禁想起了我老家門前池塘邊的柳樹,池塘四面就有三面是柳樹環抱,一頭仰卧在池塘的水面上,龐雜毛根深深扎在池塘旁土地上,也有一些則赤條條毛根露出馬腳伸長在池塘沿邊的水面旁。每當在這個時節,從樹桿上,透出的青枝細柳,萬條垂下綠絲絛,條條掛在池塘水面上。微風吹拂,左右搖擺,垂下枝頭的柳絮,逗樂著漂浮在水上的大小小鴨子,鴨子在那柳樹下游盪,還不時地輕聲絮語和柳條聊天鬥鬥樂,鴨子總是伸長著頸子,天生好吃地張開了那扁扁長嘴,饞涎欲滴的舌頭向柳條添來添去。想一口吃下柳絮開著的黃綠色的花,漂浮水面的鴨子始終得不到口中。互相爭奪戰的鴨子嘰嘰喳喳吵鬧不息。得也有的是睡熟一般。單只鴨子沉思不語,顯得沉思,兩只鴨子躲開一旁呱呱不息,互聊情感。大部分還是在細柳的陪伴下悠悠自得盡心地玩耍。

早春二月細柳長勢總是那麼整齊劃一,使人聯想到

[唐]賀知章「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我在防洪牆上站立了好半天,在細細的小雨綿綿,春風吹又生;江邊的垂柳青青,俏麗枝條在江上的微風吹拂之下,在面前搖曳。隨看著江上的船隻,穿梭於黃金水道繁忙,一幅早春圖畫呈現在人們的面前,風景這邊獨好。春滿人間這樣的情景交融的遐思。更使人們對美好春天的企盼。呼喚著春天的來到!

我愛春天,我愛看周圍生物欣欣向榮的景象,愛聽小河潺潺的流水聲和鳥兒嘰嘰喳喳的唱歌聲,愛嗅各種植物的清香。
轉眼間,春天終於回來了,春姑娘悄悄地來到了人間,給大地披上了綠裝,撒下蒙蒙的細雨為大地輕輕地洗滌。我們來到郊外,到處的花草樹木長出了嫩葉、嫩芽,開出了鮮花,大地上出現了星星點點的嫩草。小燕子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唧唧喳喳地叫著,好像在說:「春天的景色真美啊!空氣真清新,我愛這里的春天。」在湖面上自由自在地飛翔,偶爾用尾尖沾了一下水面,波紋一圈一圈地盪漾開去。河裡的小魚兒在綠波中嬉戲,不時嘴裡還冒出幾個泡泡,小鴨子在水面上歡快地游動。許多五顏六色的小蝴蝶在美麗的花頭上站著,好象在贊美花朵的美麗。鮮艷的花引來的許許多多的蜜蜂,他們在五顏六色的花朵上向大地展示著他們優美的舞姿,花兒陶醉了,也輕輕地舞動著。一陣清涼的微風習習吹過,陣陣襲來的芬芳使我不由得駐足細細品味。那些帶有淡黃色的柳絲被輕輕的微風吹過都不自覺地扭動著她那纖細的腰肢。

我愛春天,我愛看周圍生物欣欣向榮的景象,愛聽小河潺潺的流水聲和鳥兒嘰嘰喳喳的唱歌聲,愛嗅各種植物的清香。
轉眼間,春天終於回來了,春姑娘悄悄地來到了人間,給大地披上了綠裝,撒下蒙蒙的細雨為大地輕輕地洗滌。我們來到郊外,到處的花草樹木長出了嫩葉、嫩芽,開出了鮮花,大地上出現了星星點點的嫩草。小燕子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唧唧喳喳地叫著,好像在說:「春天的景色真美啊!空氣真清新,我愛這里的春天。」在湖面上自由自在地飛翔,偶爾用尾尖沾了一下水面,波紋一圈一圈地盪漾開去。河裡的小魚兒在綠波中嬉戲,不時嘴裡還冒出幾個泡泡,小鴨子在水面上歡快地游動。許多五顏六色的小蝴蝶在美麗的花頭上站著,好象在贊美花朵的美麗。鮮艷的花引來的許許多多的蜜蜂,他們在五顏六色的花朵上向大地展示著他們優美的舞姿,花兒陶醉了,也輕輕地舞動著。一陣清涼的微風習習吹過,陣陣襲來的芬芳使我不由得駐足細細品味。那些帶有淡黃色的柳絲被輕輕的微風吹過都不自覺地扭動著她那纖細的腰肢。
處在春季盎然的環境中,我倍感心曠神怡。真想變成一隻小鳥,飛到九霄雲外俯視大地,痛痛快快地欣賞春天所創造的各種奇跡。春姑娘到來帶給大地一片新的景象,到處都充滿生機,充滿希望,到處都光彩奪目、鳥語花香,使我好像進入了仙境一樣。

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綿軟軟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在嘹亮地響。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子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鄉下去,小路上,石橋邊,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還有地里工作的農夫,披著蓑,戴著笠的。他們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他們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計在於 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

春天的陽光格外明媚,春姑娘展開了笑臉,太陽,紅紅的光束射過來,那溫柔地撫摸你,像年輕的母親的手。

春天的雨是柔和的,只見春雨 在竹枝、竹葉上跳動著。那雨時而直線滑落,時而隨風飄灑,留下如煙、如霧、如紗、如絲的倩影,飛濺的雨花彷彿是琴鉉上跳動的音符,奏 出優美的旋律。

轉瞬間嚴冬已逝,春天已悄悄地來到人間。春天,是美好的季節,是充滿詩情的季節;春天,又意味著一個生機勃勃的開始。自古以來,詩人喜愛春天,贊美春天,是因為春天景色宜人,處處皆可入詩。漫步古詩百花園,只見詠春詩奼紫嫣紅、爭奇斗艷,令人目不暇接,隨意采擷幾朵,慢慢品讀,不知不覺已陶醉其中。

「朝來庭樹有鳴禽,紅綠扶春上遠林。忽有好詩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難尋。」這是宋代詩人陳與義的《春日》。這首詩寫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鳥語,目滿青枝,綠紅相扶,異馥誘人。詩人寥寥幾筆,一幅春意欲滴的畫面便展現在讀者面前,然後,詩人索性止筆,不再描寫春景,轉而抒情。春意濃郁,靈感忽生,但詭譎的詩人卻用「已難尋」的遁詞來誘使讀者自己去感受春意,這種虛實相生的方法,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
「遠目隨天去,斜陽著樹明。犬知何處吠?人在半山行。」這是南宋詩人楊萬里的《春日》。這首詩寫春天傍晚之景。斜陽披叢樹,綠地與天接,犬歡叫,人晚歸。這首詩自然貼切,常中見巧,平中見奇,將讀者帶進全景式的春之氛圍,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絢爛,有春之味的濃烈,有春之聲的和悅,置身其間,人們會敞開胸襟,盡情歡歌。
「春水初生乳燕飛,黃蜂小尾撲花歸。窗含遠色通書幌,魚擁香鉤近石磯。」這是唐代詩人李賀的《南園》。南園的春天,生機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飛,蜂兒採花釀蜜,魚兒擁鉤覓食,這些都是極具春天特徵的景物,而遠景透過窗戶直入書房,使人舒心愜意,歡欣不已。這首詩生動傳神,清新流轉,讀來令人神清氣逸。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絕句》。這是一首描寫春遊的絕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興,於是走出廟宇,觀賞春光。駕著小篷船出遊,將船停泊在古樹下,拄著藜杖橋東漫步。雖是平鋪直敘,但古木陰中停泊著小船,這個畫面很雅,很古樸,頗如一幀中國古代的文人畫。後兩句准確精練地表現了春天杏花盛開,小雨紛紛,楊柳飄舞,東風和暖的美麗而宜人的景象,是傳誦千古的名句。這首詩情與景匯,物與心諧,詩人抓住春風春雨的特點,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內心的喜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這是清代詩人高鼎的《村居》。一、二句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春天裡的大自然,寫出了春日農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二月里,春光明麗,草長鶯飛,楊柳以長長的枝條輕拂堤岸,好像被美好的春色陶醉了。三、四句描述了一群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風箏的生動情景,他們的歡聲笑語,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氣。這首詩落筆明朗,用詞洗練。全詩洋溢著歡快的情緒,給讀者以美好的情緒感染。

春天的雨是連綿的、柔和的,它滋潤著大地,撫摸著大地,小聲地呼喚著大地,在人們不知不覺的時候,他們竟悄悄地匯成了小河,積成了深潭。啊,原來是春雨給潭水帶來綠色的生命。

但是,如果你俯下身子去仔細審視,你會發現在悅目的色彩中,還有零星的枯黃,那是殘冬留下的痕跡。你也許會嘆息:「真是美中不足啊!」是的,望著那幾莖折肢斷臂、垂頭喪氣的小草,誰還會有好心境?可是,你不妨削去枯黃的冬衣,你會有更新奇的發現,嘿!裡面卻是綠的!原來外表枯黃的小草也在孕育著,孕育著更美的春天。

我終於明白了春天的色彩為什麼這樣豐富:是春姑娘手中的彩筆勤奮地揮動著;是稚氣的孩子們天真地打扮著;是被人們忽視的小草默默地孕育著。盡情地享受著春的色彩的怡悅的人們啊,你為春天的色彩貢獻了什麼?

描寫春天的作文(1)

冬色爺爺送走了大地的嚴寒,春姑娘踏著輕盈的腳步來到了人間。春天的景色十分美麗,就像一幅栩栩如生的畫。

春天的陽光格外明媚,春姑娘展開了笑臉,太陽,紅紅的光束射過來,那溫柔地撫摸你,像年輕的母親的手。

隨著春姑娘輕快的步伐,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偷偷的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在公園里,到處都可以看見這一些生命力頑強的小草。

在這一個溫暖的季節里,在樹林里,許多的樹木都開滿了鮮艷的花朵;大家都不肯相讓,紅的、黃的、白的、紫的,各種各樣的花真像一個美麗的大花壇。許許多多的蝴蝶和蜜蜂都聞到了花的香味,都不約而同地飛來采蜜,在半空中飛來飛去。

春天的雨是柔和的,只見春雨在竹枝、竹葉上跳動著。那雨時而直線滑落,時而隨風飄灑,留下如煙、如霧、如紗、如絲的倩影,飛濺的雨花彷彿是琴鉉上跳動的音符,奏出優美的旋律。

春天到了,各種絢麗的花朵都開放了,都是那麼絢麗奪目。田裡農民伯伯種的油料作物——油菜花也開了。金黃的油菜花,成了蝴蝶的天地,美麗的蝴蝶在金黃色的舞台上跳著柔和而優美的舞姿。它們一會兒在空中飛舞,一會兒靜靜地停留在油菜花上。正是這樣,給春天也增添了不少樂趣。油菜花的美麗,同時也吸引了不少「勞動人民」——蜜蜂,蜜蜂總是不分晝夜地不辭辛勞地給油菜花授粉。偶爾一陣微風吹來,金黃的油菜花立刻湧起了高低起伏的「金浪花」。遠遠望去,實在令人美不勝收!

在春天裡,動物們也從沉睡中醒來。小草開始發芽了,大地上到處都顯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一眼望去,到處都是一片綠景象,就像一幅水彩畫。

❺ 作文:我最喜愛的一首古詩(記敘文600字)

清平樂.村居 作者: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音同無)
賴,溪頭卧剝蓮蓬.
注釋
①清平樂·村居:清平樂,詞牌名.村居,這首詞的題目.「樂」在此處讀yuè.
②茅檐:茅屋的屋檐 .
③吳音:作者當時住在江西東部的上饒,這一帶古時是吳國的領土,所以稱這一帶的方言為吳音.
④相媚好:這里指互相逗趣,取樂.
⑤翁媼(ǎo)(也讀yùn和wò):對古代老婦的敬稱.
⑥鋤豆:鋤掉豆田裡的草.
⑦織:編織.
⑧亡賴:亡,同「無」「.亡」讀wu,在這里意思這里指頑皮、淘氣.
⑨卧,趴.
譯文
茅屋的屋檐又低又小,
溪邊長滿翠綠的青草,
用吳地的方言,
互相逗趣取樂 ,
這是誰家,一對白發蒼蒼,公公,姥姥?
大兒子在河東的豆地里鋤草,
二兒子正忙於編織雞籠,手藝真巧.
最令人歡喜的是頑皮淘氣的小兒子,
趴在溪頭草叢, 剝著剛剛採下的蓮蓬.
賞析
由於辛棄疾始終堅持愛國抗金的政治主張,南歸以後,他一直遭受當權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從四十三歲起,他長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饒市)閑居達二十年之久.作者長期居住農村,對農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對農民也有較多的接觸.所以在《稼軒詞》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農村生活的.其中,有風景畫,也有農村的風俗畫.這首《清平樂》,就是一幅著色的農村風俗畫.
上片勾勒環境烘托氣氛.開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幾筆便形象地描畫出江南農村的特色,為人物的出現安排下廣闊的背景.三、四句寫詞中出現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們講話的聲音帶著醉意,愈加顯得溫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們面前時,才發現說話的已不是什麼年輕人,而是白發皤皤的老年人了."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詳,從"媚好",可以看出他們精神的愉快.
下片集中寫這一農戶的三個兒子,比較全面地反映了當時農村生活的各個方面,畫面在繼續擴展.整勞力在溪東的豆地里鋤草,半大的孩子在編織雞籠.人著力於"小兒"的描繪,共用了兩句,佔全詞四分之一篇幅."溪頭卧剝蓮蓬"形象地刻畫出他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神態.對此,詞人感到由衷的歡喜.
這首詞具有濃厚的農村生活氣息,字里行間處處洋溢著作者對農村生活的喜悅&嚮往之情,客觀上反映了作者對黑暗官場生活的憎惡.
這首詞是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農村風俗畫.
思想感情
詞人描繪了一家五口在鄉村的生活情態,表現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體現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羨慕與嚮往.

❻ 寫一篇關於古詩的作文

杜牧的《阿房宮賦》一出世,就引得士林驚嘆,爭相誦讀。杜牧秉承唐代古文運動的傳統,使用散體筆調,把散文的筆法、句式引進賦里,經綸世務,針砭時弊,突破了六朝以來賦文日益駢儷化、聲律化、形式化的趨勢,開創了我國古代賦體的新體式——散賦。《阿房宮賦》文句奇偶錯落,駢散互用,長短結合,融敘述、描寫、議論於一體,全文洋溢著史論的理性風采,又煥發著詩畫靈動的光芒。縱觀全文,以下三點作者獨具匠心,歷來被人們所景仰,所稱道。
首先,文章對阿房宮的鋪陳描寫奇偉壯麗,氣象開闊綿邈,充分顯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廣。開首第一句「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用韻急峻,先聲奪人,突兀有力,讓人有「泰山壓頂之感」,不僅簡捷地交代了阿房宮的背景,並把全文置於一個國家興亡、朝代更替的視角與高度。接著,作者採用了現今所謂的「攝像」技術,多角度地帶動讀者的視覺去感受阿房宮建構的宏大與精緻之美。「覆壓」「驪山」兩句高空俯瞰,極繪阿房宮佔地之廣,規模之大;「廊腰」一句屬仰觀,重樓疊閣,長廊高檐,氣勢非凡;「盤盤焉」一句把鏡頭拉長、拉闊,以宏觀的角度去遠看一組組的亭台樓閣;「長橋」「復道」兩句則讓讀者的視野隨鏡頭而推轉,把讀者直接帶入繽紛畫圖之中。這里,作者先總後細,由遠及近,虛實結合,逐一展示了阿房宮的宏偉豪華,內外奇觀與豐姿盛態。
其次,本文觀照現實,立意高遠,充分表現出了一個清醒的政治家的真知灼見。杜牧生活在內憂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時代,從青少年時代起就關心國事,懷抱著中興唐王朝的理想。《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可見本文是借古諷今,以秦警唐,提醒唐王朝統治者應充分認識到荒淫無度必然導致民怨沸騰,國亡族滅的道理,表現出了一個正直文人憂國憂民、曠世濟俗的情懷。本文前後兩個部分,前部分著重描寫與鋪陳,分別從宮室建築、宮中美女和宮中珍寶三個方面詳細敘寫了秦朝統治者奢靡荒淫的生活。後一部分著重說理與議論,總結了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更是猶如巨鈸洪鍾,永遠響徹在歷史的天空,回盪在人們的耳際,警醒著一代又一代的統治者。
第三,多種修辭手法的縱橫交錯運用,更是本文的突出特點。作為「散賦」的開山之作,本文突破了駢文的四言句式,全文句式長短不一,駢散結合,句與句之間有相當的跳躍性,具有散文的意脈,有時又參用純散文句式,使文章帶上了散文、散文詩靈動多變的特點。特別是在修辭上,本文綜合運用了排比、誇張、對偶、比喻、比較等多種手法,而且常常是把幾種修辭縱橫交錯糅合在一起,從而使文章語言顯得凝練簡潔,新穎奇特,給人以強烈的美感。「長橋」「復道」兩句整體上看用了對偶,單句看又用了比喻中的「詰喻」,對偶使前後句子整齊劃一,詰喻則婉曲而形象地描繪出了橋梁與復道的奇麗壯觀。「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六句整體上看用了排比,單句看用了比喻中的「強喻」,強喻中又暗含比較、誇張修辭;這一段正是因為把排比、比喻、比較、誇張等幾種手法綜合起來交錯運用,才有力地突出了阿房宮內供統治者享用的各種物品之多,從而說明了秦統治者的生活是極其奢靡的,封建帝王的奢侈享樂是建築在人民痛苦的生活之上的。「明星熒熒,開妝鏡也……」五句,也是兼用了排比、比喻(暗喻)、誇張等多種修辭,特別是使用暗喻手法,把喻體放在本體前邊,突出喻體,先給人鮮明、生動的畫面,然後出現本體,喚起讀者的豐富想像,加深了讀者的印象,渲染了阿房宮美女之多,間接地揭露了秦統治者的荒淫無道。
杜牧的《阿房宮賦》在藝術風格上擺脫了纖細、綺靡的文風,一掃六朝舊習,有著極大的獨創性;在意趣和識度上,一反千古謾嗟榮辱的悲嘆,站得高,看得遠,借古諷今,寄意遙深,《四庫全書總目》評價他「縱橫奧衍,多切經世之務」,是恰如其分的。 答案補充 唐代王維的《山居秋暝》,這首山水名篇,於詩情畫意之中寄託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詩中明明寫有浣女漁舟,詩人怎下筆說是「空山」呢?原來山中樹木繁茂,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跡,正所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柴》)啊!又由於這里人跡罕到,「峽里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點出此處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見。 答案補充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洌,淙淙流瀉於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多麼幽清明凈的自然美啊!王維的《濟上四賢詠》曾經稱贊兩位賢隱士的高尚情操,謂其「息陰無惡木,飲水必清源」。詩人自己也是這種心志高潔的人,他曾說:「寧棲野樹林,寧飲澗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嶇見王侯。」(《獻始興公》)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嗎?這兩句寫景如畫,隨意揮灑,毫不著力。象這樣又動人又自然的寫景,達到了藝術上爐火純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學到。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竹林里傳來了一陣陣的歌聲笑語,那是一些天真無邪的姑娘們洗罷衣服笑逐著歸來了;亭亭玉立的荷葉紛紛向兩旁披分,掀翻了無數珍珠般晶瑩的水珠,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劃破了荷塘月色的寧靜。在這青松明月之下,在這翠竹青蓮之中,生活著這樣一群無憂無慮、勤勞善良的人們。這純潔美好的生活圖景,反映了詩人過安靜純朴生活的理想,同時也從反面襯托出他對污濁官場的厭惡。這兩句寫得很有技巧,而用筆不露痕跡,使人不覺其巧。詩人先寫「竹喧」、「蓮動」,因為浣女隱在竹林之中,漁舟被蓮葉遮蔽,起初未見,等到聽到竹林喧聲,看到蓮葉紛披,才發現浣女、蓮舟。這樣寫更富有真情實感,更富有詩意。
詩的中間兩聯同是寫景,而各有側重。頷聯側重寫物,以物芳而明志潔;頸聯側重寫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時,二者又互為補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都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都是詩人理想境界的環境烘托。

既然詩人是那樣地高潔,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個稱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說:「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本來,《楚辭。招隱士》說:「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詩人的體會恰好相反,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凈純朴,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

這首詩一個重要的藝術手法,是以自然美來表現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范水,對景物作細致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詩人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❼ 帶有古詩的作文

一、 精選,古詩積累中的精華
俗語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厚積薄發」。只有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才能「厚積薄發」,「下筆如有神」。但我們發現,在「厚積」的過程中,尤其在新課程大力倡導語言積累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今天,許多老師開始一股腦地把好詞佳句、名段名篇名作等提供給了學生,其實,在學生記憶力最強的小學階段,大量的積累材料有如「亂花漸欲迷人眼」,沸沸揚揚的閱讀和背誦中,學生未必能收獲多多,有可能是打開積累本,積累在眼前,合上積累本,積累就為「0」。那麼什麼樣的淺草才能沒馬蹄呢?「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解答的就是這個問題。所以,我和同事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精選古詩文!我們以新課標規定的《小學生必背古詩詞70首》為藍本,又在詩文海洋中精選了「季節詩」、「壯志詩」、「抒情詩」「思鄉詩」「愛國詩」「精典名句薈粹」等精品詩作為高年段學生詩文積累的重點。
二、 興趣,古詩積累中的關鍵
許多人認為,兒童課外積累詩文的途徑很簡單,就是讓他們多接觸,多念多背,只此一訣,別無他巧。其實,採用多種形式增強積累的趣味性,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以「流行」製造興趣
抓住誦讀機會 兒童心理是很重模仿的,如果他看到很多人都讀,就比較有興趣,就好像兒童不一定喜歡上學,但人人都上學,他就上學了。所以一人讀古詩文較難,小孩一起讀,則興趣將會大為提高。為此,我們把《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發到每個學生手裡,讓學生利用早讀每天讀一首。首次誦讀要點燃學生養成習慣的慾望,必須注意發揮教師對同學們的控製作用,保證好習慣在足夠的時空內發展。時間長了,孩子們自然會養成誦讀的習慣。早晨一到學校,他們就會拿出書大聲地讀起來。
(二)、 以「大人的熱力」感染興趣
家長和老師都須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熱忱,若起初兒童未進入情境,須有耐心去等待,一天不行兩天,只要堅持下去,定能感染孩子。因為我們學校主要是寄宿班,老師的積累熱情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興趣,所以,我們和孩子共同徜徉的詩文的意境當中,學生們興趣更是高漲!老師經常給學生的誦讀積累以強化,親自與學生一起參與積累,開展「誦讀積累爭星」等活動,感染他們誦讀積累的興趣。
到後來有些家長不但有興趣,甚至真的和小孩一起讀古詩文,互相考試比賽,雖然每次都是大人輸,但大人也因此溫經受益,而且一家人興致高昂,這也成了最好的親子活動。
(三)、以「適當的明意」維系興趣
老師在引領學生積累詩文的過程中,對於詩文所表達的意思,都適當地講解它的意思,所代表的情感,所描寫的意境,使學生明晰自己所積累的東西的感覺,這樣會使積累有種「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用。
(四)、以「成就感」提高興趣
積累得愈好愈喜歡積累,所以教師要維持其成就感,對積累好的兒童,固然要多加稱贊,讓他有成就感;對積累差些的兒童,只要有進步,就應當場表揚,加以贊賞,這樣也會讓他得到一種成就感。
(五)、以「變花樣」激勵興趣
積累古詩文所能變的花樣是在讀、背的方式上,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帶讀,或齊讀,或接龍,或默讀,或當場試背,或提問徵答,都可以。比如:我們利用每天語文課課前三分鍾讓孩子們大顯身手——老師出詩題學生齊背;學生出題學生背,出系列詩每組一首……最近,在五年組李春枚老師的提議下,我們又開展了「古詩對對碰」活動——全班50人,每人起來說一句名句的上句,全體學生對下句,整齊而有序、抑揚頓挫的名句誦讀中,我們不僅聽到了孟浩然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王之渙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李紳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更聽到了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劉禹錫的「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杜牧的「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六)、以「獎勵」吸引興趣
獎勵的方式很多,最常用的可以是記點數(發分數卡)而給獎,獎品是一張列印的奧運會圖案,別小瞧了這圖案,這可是我們年組在舉行「我到北京看奧運,祖國發展我成長」活動當中往北京進一站的標志啊!所以學生們積累的興趣與日俱增,但關鍵是要讓學生體驗到這種積累的成功!只要學生每天堅持在積累一首古詩,教師就要給其鼓勵,學生的興趣才會持久。
(七)、提供機會升華興趣
我們在校讀書節的時候,開展古詩文誦讀比賽,並且在班級進行「名詩鑒賞」。利用每天吃間點的時間和班會時間讀,也利用每周五下午課外活動時間讀,還利用晚自習的時間讀。不過,每天早讀課利用幾分鍾,一天讀一首,不但不會增加工作壓力,反而可以收到讀古詩文之樂。我們也可以採用分層作業的形式,讓學習程度較好的孩子以「背古詩文」代替寫作業,這樣就為孩子們提供了更多的積累機會。孩子現在能做到平均每天背誦一首,堅持下去,收益無窮。
三、 運用,古詩積累中的實效
毛主席說過:「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對於古詩文,光有記憶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學會運用它。
(一)日常會話用古詩 我們到不是要求學生說話要像古人,非要之乎者也,文鄒鄒的,只是提倡大家,想表達自己意思的時候,不妨採用一句名句加以概括,能讓你的語言表達能力「更上一層樓」!當然,老師首先要帶這個頭——比如,在語文講讀課《釣魚的啟示》一文的分析中,許多孩子對於「啟示」的那句話理解得差不多時,我用上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來總結孩子們的發言,學生們自然也就知道了詩句該怎樣運用了。
(二)創設情境用古詩 在課堂內外,我都願意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試著運用積累的古詩——一天早自習,我正要講古詩,忽然發現黑板上還寫著昨天晚上留下來的題目,於是我開始找黑板擦,可是找了兩圈沒找到,學生們去辦公室找也沒有,正當學生著急時,數學李老師手拿黑板擦進來了,順手放在講桌上。我靈機一動,「哪位同學能用詩句形容剛才的整個過程?」學生毫不猶豫:「踏破鐵些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學習《狼牙山五壯士》一文結尾,學生們自主地用詩句來概括五壯士的精神——「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寫作當中用古詩 在學生寫作文時,我通常的做法是鼓勵學生多用古詩,用上恰當詩句的要重重獎勵。於是,在習作中經常會看到閃光的句子,如:描寫夏天晚上刮風下雨,學生寫「昨夜雨疏風驟……」;寫秋天的曠遠、美好時,學生寫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寫到對母親說的心裡話時,學生用「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來表達自己對母親養育的感恩之情、當談到激勵自己和別人時,學生寫到「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在一句句詩文的誦讀、運用的積累中,我們不知不覺地體驗到了人對自然對生命的關心,體驗到登高望遠的心胸舒展,體驗到了要尊重勞動,體驗到了朋友之間深厚的友情,一切美妙的修養和哲學會毫無痕跡地從學生們的口中筆下滲入血液,滲入生命感受的深處,成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
「腹有詩書氣自華」,我也想用上這句名句表達我心中的感受——是的,在與同組老師、學生們共同積累古詩文的日子裡,我深深地感覺到,作為教師,要從對下一代負責的高度出發,抓好學生對優秀詩文的積累,不要讓學生錯過了積累的黃金時段。我們的孩子自小朗誦書聲琅琅,開卷有益,文以載道,繼往開來。一代新人的成長,將受益於千古美文的文學滋養——「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理念;「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心胸;「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母子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要留清白在人間」的高潔;「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這一切,都將成為新一代中國人人生信念的重要精神資源,能把孩子們的精神釋放到一個自由飛翔的空間,成為點燃創造性的生命燈火不正是「有效教學」的真諦嗎?

❽ 一首關於"古詩"的作文

您看看這個可以嗎?
秋日戀歌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題記(劉禹錫《秋詞》)
秋,是一個凄涼的季節,樹上的黃葉經風一吹便簌簌的落了下來,像斷魂的金蝴蝶,圍繞著飛向大地母親的懷抱。它融入春泥,化作玉露瓊漿,護著樹,護著春天萌發的希望。
秋天給人以凋零、蒼涼、蕭瑟的傷感,也給人以成熟、絢麗、深思。
秋,是一個收獲的季節,田裡的麥子張大了口,睜大了眼,等待著前來收獲的農民。冬的貯藏、春的播種、夏的耕耘,終於迎來了金色的秋天,金色的收獲。多少的血汗,多少的忙碌,都在這金色的海洋中淡泊著,消散著,最終化為烏有,只剩下眼前的美景。秋是出於對其他三季付出的汗水而做出的回報。
秋天是成熟的季節。春之夢,夏之情,冬之憶,俱往矣。秋擺脫了春的幼稚,夏的狂熱,冬的沉默,變得更加成熟,絢麗,綽約多姿。
秋月晴朗皎潔,不似春月朦朧,夏月淡雅,冬月慘淡;
秋雨放達飄逸,不似春雨纏綿,夏雨放肆,冬雨沉悶;
秋花靈秀脫俗,不似春花嬌美,夏花高雅,冬花冷艷。
秋天是一個極其浪漫的季節,南飛雁將勾起你思緒萬千。
我愛秋,愛秋的凄美,愛秋的真實,愛秋的浪漫。
秋天是一個極其現實的季節,以它肅殺的秋色來容納萬物的飄零。凄涼,成熟,無半點遮掩。
我愛秋,愛秋的絢麗多姿和肅穆庄嚴。秋,似朦朧而是清明,充滿了浪漫的味道。

❾ 關於古詩的作文題目

引用古詩詩句可以增加作文的文采,是考場作文的提分點.
如:
「詞,猶如一江春水,耀著粼粼波光,淙淙地流淌著.曾經愛極了它的委婉、纏綿與多情.跟著「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跟著易安笑看那海棠花「綠肥紅瘦」,跟著辛帥憂國憂民,去「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❿ 一篇作文關於遨遊在古詩里的日子的記敘文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題記

我們跌倒時,是誰鼓勵我們爬起?我們犯錯時,是誰耐心地教導我們?我們哭泣時,是誰小心翼翼地擦去我們的淚水……

沒錯,是我們的父母,他們從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就一直陪伴著我們,為我們默默地付出了十二個春夏秋冬。每一位兒女的外貌和心靈深處,都深深地刻上了自己父母的烙印。我們在父母的呵護下逐漸長大成人,在每天的晨曦中和夜晚的燈光下,我們都能深深地感受到父母為養育我們甘願付出一切的那種精神。作為兒女,我們要學會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以來,「孝」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最基本的道德規范。「孝」的觀念源遠流長,在商朝時期的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了「孝」字,這表明在公元前十一世紀以前,華夏先民就已經學會了怎樣孝敬父母了。我國古代還把「孝」看成是「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意思是為人子女者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的法則,人們是務必身體力行的。

還記得「感動中國」人物田世國么?這是「感動中國」評委會給他的頒獎詞: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一個被追問了千年的問題。一個兒子在2004年用自己的身體做出了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母親,在溫暖的謊話里,母親的生命或許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誠已經堅如磐石。田世國,讓天下所有的母親收獲慰藉。」

其實,孝敬父母也是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重要組成部分。孝是做人的根本,古人常說:「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如果對養育自己的父母都不關心、不照顧、不體貼、不尊敬、不愛戴、不常懷有感謝之情,又怎麼會去愛他人、愛集體呢?一個人對生身父母都沒有深厚的情感,又怎麼能夠升華出高尚的愛國之情呢?一個人只有愛自己的父母,才會愛別人,愛社會,愛國家。尊敬、贍養父母,不只是報答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規定的必須履行的義務,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我們要牢記:百善孝為先!

閱讀全文

與關於古詩的作文記敘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