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建國65周年為主題的1000字作文
建國60周年作文1000字
我的家鄉在**省**縣一個偏遠的小山村。「炊煙」,不僅是勾起我思鄉的一種景象,而且還是反映我家鄉變化的見證之一。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木柴是家鄉不可缺少的燃料,做飯、取暖都離不開它。因為家鄉不通公路,不通電,不產煤,再沒有比木柴更方便的燃料。無論春夏秋冬,朝朝暮暮,每家房頂上總是炊煙裊裊。用木柴生火,濃濃的煙霧直朝眼鼻里鑽,讓人嗆得流鼻涕、掉眼淚,房屋、傢具都被柴煙熏得黑不溜秋的。盡管如此,只要有柴燒就算是「幸福人家」。還有許多農民因為缺柴,不知傷過多少腦筋。有的要到很遠的「公山」(沒有劃分到戶的荒山野嶺)上去打柴,有的要向有柴的人家討要或者採取其它方式交換,還有極少數村民居然採取「偷」的手段……
在我的小學和中學時代,上山打柴是我最主要的家務活,稚嫩的肩膀不知留下多少磨痕。同時在我的記憶中,家鄉一片片茂密的山林在刀砍斧剁下都漸漸變成了光禿禿的山丘……
打柴不僅費時誤工、破壞生態環境,而且還不時發生傷亡事故。我父親曾上山打柴被粗大的木柴砸傷腿腳,三個多月動彈不得。我哥哥有次打柴被柴刀砍傷手腕血管,差點喪命。更慘的是,我們鄰村的一位姓劉的農民打柴時不慎摔下懸崖身亡!
那時,在我們家鄉,有「打柴擔水一半工」的說法。也正因為如此,「柴山水源」就成了姑娘們選擇「婆家」最為看重的條件。
光陰荏苒。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我的家鄉隨著時間的流逝,也一天天發生著變化。八十年代末,家鄉修通了主公路,部分村民開始從外地運煤作燃料。九十年代初、中期,絕大多數村民用上了電,生活條件逐漸得到改善。到了本世紀初,公路逐漸向村、組、戶延伸;經過大規模的農網改造,用電得到根本保障,家用電器漸入百姓家。特別是近幾年來,縣政府實施農村公路「通暢工程」,主幹道全部「黑色化」,家鄉基本實現了戶戶通公路;電力部門實施了「戶戶通電」工程,全縣人民用上了優質高潔的電能;村民們積極投入生態家園建設,大部分村民建起了沼氣池,有的還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在基礎設施大大改觀的同時,村民們發家致富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現在,凸顯富裕的鄉親們再也不用木柴作燃料了,取而代之的是煤炭、沼氣、液化氣和電,既方便,又衛生。
近年來,我時常從縣城回鄉探親,到處見到的是「山清水秀」的景象。放眼望去,每家房頂上再也見不著昔日那冉冉升起的炊煙。
2. 家鄉的炊煙作文
夢繞抄煙雨,情系鄉愁。好久沒有襲回到過家鄉了,不知家鄉的炊煙是否仍在冉冉升起。我年少時模糊的記憶隱隱約約的告訴我,我有一個家鄉,但自我懂事以來我就再也沒有回去過,在我腦海里總是時不時的浮現出淡然清雅的場景:長亭外,古道邊,炊煙自屋頂升起,與天相接。余煙裊裊,一個小男孩坐在田間獃獃的望著炊煙的飄散。先佔個位置,等等繼續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