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孝心與孝行作文1300字
羔羊跪乳,烏鴉反哺,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敬父母,贍養父母是每個子女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都說養兒為防老,可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老人卻老無所依老無所養呢?
在我們小的時候,父母把我們視為珍寶,把我們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的養育了我們,總想把他們最好的留給我們。或許每個父母的能力有大有小,但是他們對兒女的那份深情深愛都是一樣,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幸福快樂的生活與工作。
父母一輩子都把心放在兒女身上,為兒女吃盡了苦,受盡了累,卻從無怨無悔。可我們做子女的又為父母做了什麼呢?甚至很多人連自己父母的名字和生日都不記得,他們唯一記得的是,沒錢了就伸手向父母要。總覺得父母欠他們的一樣,總覺得花父母的錢理所應當天經地義。當他們拿著父母的錢去瀟灑揮霍的時候,可曾想過那些錢都是父母一分一厘省下來的血汗錢。
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們養大,又操持著我們結婚生子,一輩子為我們操盡了心操碎了心。可當父母年邁需要我們照顧的時候,我們又做了什麼?當我們有了自己的小家之後,又有幾個人真正的時刻想到過父母,牽掛關心過父母。
有的子女嫌棄只能吃飯而無法做事的父母是累贅,不拿好臉色給他們看,有的甚至對他們進行辱罵,叫父母去死,好讓他們少些負擔。有的子女更乾脆更不負責,直接把父母送去養老院,對他們不聞不問不管他們的死活。還有的老父母如果有點房產和存款的話,那他們的老年生活更沒辦法太平,因為那些貪婪的子女會整天吵著鬧著要分財產,不惜鬧上法庭的也不在少數。
我很想問問那些人,你們的良心都蒙蔽了都被狗叼走了嗎?你們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可曾為老父母想過,可曾顧及過他們的感受,可曾想過你們也有老的一天,你們今天這樣對待自己的父母,就不怕明天你們的子女也這樣來對待你們嗎? 你們可曾知道父母恩深,父母對你們愛重如山血濃於水啊。
此刻我的耳邊回盪著那首經典老歌{常回家看看},我很喜歡這首歌,這歌也唱出了不少老人們的心聲。當父母老的時候,他們不是希望我們給他們多少錢,也不是吃多好穿多好,而是希望我們做子女的能多去關心他們問侯他們。我希望我們做子女的能在父母健在的時候,多盡點孝心多陪陪他們,多和他們說說話,對他們多點關心多點愛心多點耐心,不要「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
在此我想向全國道德模範孟佩傑說:你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很多成年人都無法辦到的事,你在8歲時就做到了,你用你那幼小的身軀為養母撐起的那片天,感動了無數的中國人,也教育了無數的中國人。在你身上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堅強勇敢,更多的是孝心和感恩。如果每一個人都能有你那樣一份孝心和良知,那麼我相信這個社會的明天一定是很和諧美好。
② 以孝為話題的作文800字題記
百善孝為先。孝是什麼?是兒女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每一個人都心存孝敬,可又有多少人盡了自己的孝心呢?
其實做有孝心的兒女並不難,只看你有沒有這份孝心。也許是一件華麗的皮草,也許是一件普通的外衣;也許是一桌豐盛的酒席,也許是一桌家常便飯;也許是一棟豪宅,也許是一間平房。可它們在孝心的天秤上是等值的。古時候無論是人主、人臣、還是士民,都是很有孝心的。《孝行覽?孝行》中說:「務本莫貴於孝。人主孝,則名章榮,下服聽,天下譽。人臣孝,則事君忠,處官廉,臨難死。士民孝,則耕耘疾,守戰固,不罷北。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務,而萬事之紀也。」是啊,確定做人的根本,沒有比孝道更重要的了。
父母含辛茹苦養育子女,子女長大成人,為事業拼搏,為名利奮斗,功成名就,衣錦還鄉時,面對的卻是父母的一方墳墓。這人間悲劇不知何能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請不要等到功成名就時再盡孝心,就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盡你一份孝心吧!作為學生的我們,應該怎樣孝順父母呢?我們不僅要努力學習,用最好的成績回報他們,還要聽從他們的教誨,更要學會關心他們,就像他們關心我們一樣。開門時的一句問候,疲憊時的一杯白水,沖突時的一次退讓就會讓父母心滿意足。
不要忘記時間的流逝,不要忘記生命的不堪一擊,更不要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抓緊時間吧,抓緊你每一刻可以盡孝的時間吧,時間是不會等待你的。
③ 踐行和弘揚中華孝道的1000字作文
弘揚孝道文化建立和諧家庭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在物質生活越來越好的今天,有些人對孝道卻避而遠之,視為封建糟粕,以致產生了不少嚴重的社會問題,正如全國政協委員、民政部副部長李寶庫所說:「對老年人的年齡歧視已成為影響代際關系的世界性社會問題。」(見2005年3月14日《廣州日報》)當今在家庭關繫上,一些人的價值觀念、道德觀念、法制觀念嚴重滑坡,從而由代際關系引發的矛盾非常突出。一些不孝子孫,不但不盡贍養義務,反而虐待、打罵老人,掠奪老人財物,造成侵犯老人合法權益的事件屢屢發生,從而影響了社會穩定及和諧家庭的建立。大力宣傳和建立孝道文化,繼承和發揚我國善待老人、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不僅是建立和諧家庭的重要元素,而且也是建立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台灣作家龍應台談過一件小事:有一天,她帶著85歲的父親去台北看《四郎探母》的演出,當演到楊四郎深夜潛回宋營探望老母、跪在地上對母親痛哭時,她發現父親老淚縱橫,泣不成聲。因為她父親受到劇情的感染,想起自己16歲那年,在湖南衡山鄉時,一天准備幫母親到市場去買菜,路上被國民黨抓了壯丁。後來,輾轉流離去了台灣,從此,再也沒有見到過來不及道別的母親……深受劇情感染的不僅是她父親,曲終人散時,她發現不少中年兒女及老人眼裡都有淚光閃動。這就是孝道文化的力量。正如龍應台指出的,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強韌的細絲,將珠子串起來成為社會。而孝道文化便是社會最重要的黏合劑。為此,當今弘揚孝道文化要從落實家庭孝道上著手,建立和諧家庭,只有這樣,才能樹立起尊重老人、尊重父母的社會風氣。當然,要做起來並不那麼簡單,它需要有堅強的精神支柱才能實現。首先,是要牢固樹立起敬老觀念。這種觀念是自覺的、發自內心的真摯感情。其次,是要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不能強調工作忙而冷落老人。據報紙報道:重慶沙區一位八旬老太獨居多年,向法院起訴,討要精神贍養。其兒子因忙事業,經常不見人影。但法院在調查中發現,各方面都證實其兒子對老母照顧有加。對此,老太太解釋說,兒子是對我好,我就是想看看他,想天天看到他。經法院調解,要求其兒子要常聽聽老母嘮叨,盡到精神贍養的義務。當然,我們不能要求做子女的天天陪在父母身邊,現在市場經濟競爭激烈,特別是年輕人,為了創一番事業,經常在外面辛苦奔波。但不論如何忙碌,隔十天半個月,擠點時間看看父母,聽聽父母嘮叨,總是可以的!再者,是要有持之以恆的耐心。侍奉好老人是兒女一輩子的事,因此,我們需要把孝敬父母的事業進行到底,使家庭和諧,使孝道文化不斷傳承。
④ 關於孝道的作文800字以上
把孝心獻給父母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片孝心動天下.
我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對母女去滑雪時,突然遇到了雪崩,她們只好原地不動,等待救援部隊的援助. 她那困在雪地里的女兒因飢餓和勞累而昏迷不醒.由於她們穿的都是淺色的衣服,救援部隊幾次經過,都沒有發現她們.當她醒來的時候,才知道母親為了救她,毅然用刀割開了左手的動脈,在雪地里爬行了幾十米遠,在母親生命終絕的那一刻還在爬行,一條長長的血路使救援部隊發現了她們.
她過去一直認為作為清潔工的媽媽是卑微的,現在才知道.是平時言語不多的母親用鮮血把自己救了,母親那平凡又嬌小的身軀里,卻蘊含著那麼偉大,無私,一絲不苟的愛.
同學們,我跟你們說這些只是想讓你們都能好好的去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份母愛,都能夠趁自己父母還健在的時候,好好孝敬他們,讓他們快樂無憂的過日子.不要因為他們不滿足你的希望而說:「廢物」不要因為他們的叮嚀教誨不停時而說:「煩死人」;也不要在他們需要我們的時候而不聞不問,有意躲開。更不要揮起你的拳頭去對待他們,虐待他們,即使父母做得不對,有時說得過火,我們做兒女的都要體諒他們,尊敬他們,如果你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的話,能指望你去孝敬誰呢?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我們做兒女的,穿的用的都是父母辛辛苦苦掙來的,衣服上的每一根絲線,都滲透著父母的汗,父母的血,都寄託著父母的殷殷祝福和企盼。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我們在學校讀書,又使父母多了一份牽掛。父母把愛無私地奉獻給我們。而他們得到的卻是額頭上條條皺紋,頭上縷縷銀絲,多麼高尚的愛啊!
同學們,你們又怎樣回報父母呢?我們應該用心,用行動去償還我們得到的一切,因此我們要努力學習,做個好學生,讓父母在家少一份擔心,多一份放心,要在生活經費上盡量減輕父母的負擔,要從生活上不同角度上去關心父母,不要忘記在父母生日或節日獻上一份禮物,這些都是孝心的體現啊!領到獎學金黃色時,如果你能拿出一點,買一份小小的禮物給你們的父母,同樣會給他們帶來莫大的欣慰。
要知道,父母的愛是偉大的,也是無私的。它沉浸於萬物之中,充盈於大地之間,想報答完他們的恩情,就像在用勺子一點點地舀著大海一樣,無論如何都是報不完的,何不在有機會的時候讓報恩之水填滿一個個小池呢?其實,父母並不求我們報恩,只要看見孩子開心幸福、就是對他們最大的恩惠。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同學們,就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履行我們那報不完的孝行,讓我們與父母擔誠相處在一起過上融融樂樂、幸福無比的家庭生活吧!用我們的孝心,用實際行動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自己取捨吧
⑤ 作文:我向父母獻孝心(300字左右,記敘文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每當聽到這首歌,我就想到爸爸媽媽為了培養我有多麼辛苦。
我的媽媽每天要上班,做家務,平時還要接送我上下學,看著媽媽忙碌的背影,我心裡常常浮起一絲絲難過!
今天是中秋節,我要為他們盡點孝心。
趁著媽媽休息的時候,我對媽媽說:「媽媽,你好辛苦,我幫你按摩按摩捶捶背吧!」
媽媽說不用了,我沒辦法,只好耍賴,說:「你不讓我按摩我今天就不吃飯。」媽媽對我有些無可奈何,只好答應我。我讓媽媽坐在椅子上,我先幫她捶捶背,從上往下,從下往上,仔仔細細,一遍一遍地捶,媽媽不住地說舒服,我又幫她捏捏肩膀,捏捏腿,直到我的雙手都沒有勁了,才結束。媽媽誇我長大了,真懂事。看著媽媽很舒服的樣子,雖然手很酸,可心裡比喝了蜜還甜。
我的爸爸是開車的,每天在路上來回奔波,十分勞累。中午,我一聽到那熟悉的爸爸的腳步聲,連忙幫他盛好飯。他剛進家門,我就沖過去,遞上一雙拖鞋,說了一聲「您辛苦了,中秋節快樂!」爸爸聽了,朝我爽朗地笑了。
爸爸媽媽,我所做的,只是你們為我付出的千萬分之一,可你們卻那麼容易滿足。謝謝你們培養我,讓我上學,我一定會好好學習,以優異的成績來報答你們!在平時我會堅持盡孝心,做我力所能及的事,讓你們為有我這樣的兒子而自豪。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看待父母,看待父母為我們付出的心血。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
「感恩的心,感恩命運……」,我的思緒順著音樂綿延......
⑥ 以遲來的孝道為800字的作文
現代社會發展如此之快,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解決父母溫飽已經不是問題了。 "養"只是為人子女者對於父母最底限的機械勞動而已了。現代人的腦海中雖然種植著孝順的種子,終究沒有真正的發芽、開花。那種子只是一種潛意識中強加給自己的責任------父母就得我養活。
活是活著呢,活得咋樣?你給父母拿來山珍海味,但是就隨手往桌上一礅,然後冷淡無比的來一聲:「吃吧。」看見老娘在洗衣服,很不耐煩地來句:「我來。」這就是孝?孝敬本應使父母快樂,你就那麼多不耐煩,他們能樂得起來嗎?父母只需要物質上的「養」,就不需要精神上的「敬」?不但需要,而且老人需要的比我們更多。缺少了「敬」的「養」,一定是態度出現了問題,這個態度問題主要還是在於為人子女者的孝心不是根於誠篤。
孝道作為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作為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系家庭關系的道德准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孝道被當作封建糟粕遭到否定。的確,傳統孝道不免糟粕。孝經有雲:「毛發色膚取之於父母,稍有損耗是為不孝」,這有些苛刻;丁蘭「刻木求親」稍有做作與誇張;郭巨「埋兒奉母」之舉也未免迂腐。「順者為孝」也有些不人性;至於「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讓子亡,子不能不亡」就更讓我們難以接收了。我們這么想不為過。我們不需要那麼做,更不必要那麼做,可是孝道本身所具備的美德特質我們沒有資格否定。
孝道作為維系和促進以家庭為細胞的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絕對應該發揚光大,而且誓在必行。從風俗角度上說,這更是極為重要的。元代張養浩說:「蓋自上而下者謂之風,因上而成者謂之俗,故風俗,國家之元氣,風俗厚則元氣盛……風俗薄則元氣衰……」元代御史上奏時也說過:「國家以風俗為本,……而風俗厚為治之至要也。」對於當今社會的風俗如何,筆者不敢妄下言論。簡單說來我們起碼得有個全國上下都一致的觀點吧!
一個民族的強大是因為整個民族心往一塊想、勁往一塊使,有相同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這就形成了強大的民族凝聚力。說到此處似乎與孝道甚遠了,也過於理想化,然而離我們最近的、最實際的、也是最容易普及的統一民風不正是孝道嗎?一個人還不能愛自己的家、自己的家人,又如何去愛別人的家,乃至於國家這個大家庭呢?連最容易的「風」也形成不了,那隻能眼看著「瘋」了。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也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發揚光大了孝道,再談其他的也就不遠了。
⑦ 記敘文:孝敬父母 800字 (兩到三件事)
1.我懂得了孝敬父母
自我們懂事以來,我們一直在學會懂得。例如:懂得感恩、懂得幫助別人、懂得尊敬師長……還有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不過,我卻遲遲才學會懂得去好好的孝敬我的父母!
從小到大,我總是聽到爺爺奶奶對我說:「你長大以後,一定要孝敬你的父母,做一個孝順的乖孩子!」爺爺奶奶這么說,街坊鄰居也這么說,連老師們也都這樣的教導我們。可是,我竟一直都很迷惑,心想:為什麼我要孝順他們呢,父母用得著讓我們去孝順嗎?可是,直到這么一天,我才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我們要孝順生我養我的父母了!
那時,我還在讀小學五年級,作業天天多的是滿天飛,真是怎麼做也做不完。一天,老是仍是布置了大量的作業,我以做完勞動就立即快馬加鞭的趕回了家,開始奮筆疾書的坐了起來,媽媽慢慢的把飯菜拿進來,小心翼翼的放在書桌上,輕輕的撫摸著我的頭,關切的詢問我:「孩子,慢點做,先把飯吃了吧,等會兒給你泡杯茶,別心急,媽等著、陪著你。」我聽了這番話,頓時一股酸勁兒湧上我的心頭,我想哭,但忍住了。只是默默的吃著飯。「十點了」「十點了」鬧鍾又叫了起來,我還在為三道題傷腦筋,這時,我已很困了。媽媽說:「你先去睡吧,我來幫你想把!」我直點頭倒在床上一忽兒睡著了。兩點整,我無意中醒了過來,看見書房的大燈還開著,心想:媽媽不會……想到這,我沖了進去。只見媽媽靜靜地卧在書桌上,身上不時地打著冷顫,我二話沒說,拿了件外套披在了媽媽的身上,媽媽被驚醒了,說:「你怎麼又起來了,我算出來了……!我一下子抱住了媽媽,一直強忍在心中的眼淚終於不禁嘩嘩的流了下來,我抽泣著說:「媽媽,你為了我,明天還要上班,你只是幫我想題,卻讓我先去睡,自己趴在桌上睡著了,我……?」我一時間突然說不出話來了,媽媽卻笑著安慰我說;「我是你的媽媽嘛,當然要好好愛你、呵護你啦,傻孩子!」我此時終於擠出一句話:「媽媽,我以後一定要永遠孝敬您!」我們就這樣緊緊地抱在了一起。久久沒有鬆手!
作為子女,我們一定要孝敬我們的父母,他們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無私的愛,把他們的一切都給了我們,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孝敬他們,做一個孝子呢?
就是在那一刻,我才真正懂得了孝敬父母的真諦!
2.我懂得了孝敬父母
人總是在長大。在我成長的過程中,也漸漸悟出了許多道理。
自小,我一直認為父母為孩子洗衣服、做飯,忙這忙那是天經地義的。但從那天起,我終於明白了,在天經地義的背後,是父母一直在付出……
那天,許多同學到家裡玩。人都走了後,只見房間里亂七八糟,什麼碎紙、書本、圓珠筆……滿地都是。我正想叫奶奶快幫我整理一下,不料她又有事出去了--還是自己來吧!
極少做過類似勞動之事的我,手不免有些生疏。捧在手裡的東西好像故意跟自己過不去似的,老掉在地上。還有那書,東一本,西一本,好不容易才湊齊。
把東西放好,掃地,用抹布擦…… 我幹得不亦「累」乎。在克服了重重困難後,房間終於打掃好了。可此時的我,已是汗流浹背,精疲力盡。誇張點,差不多要癱瘓了!我是按照奶奶平時的步驟做的呀!沒想到那麼累!再看看手錶,用了將近2個小時呢!(可奶奶平時干這活只需要幾分鍾就夠了)
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幹什麼我總是挑三揀四的,可是奶奶並沒有煩,因為奶奶不會因為這樣子就討厭我。我在奶奶手下生活了12年了,天天都是這個樣子。所以從今往後我要多幫奶奶干一些事情。讓奶奶減輕一些負擔。
我真慚愧!
汗珠又一次滴下來,還摻雜著咸鹹的淚水。淚咸,我心也咸……
從那以後,我懂得了孝敬父母。
3.我懂得了孝敬父母
以前,我總認為爸爸媽媽養我給我錢是理所當然的;總覺得爸爸媽媽的工作多輕松呀!我們讀書這么累,他們應該為我「效勞」。所以我常常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例如——
一天,放學回家。爸媽還沒回來,於是我便坐在椅子上看電視。直到晚上八點鍾爸媽才回來。我的肚子已經餓得呱呱大叫。我氣急了,說:「你們怎麼不早點回來?」疲憊不堪的媽媽說:「寶貝兒,媽媽臉洗了就給你做飯。」飯好了,按例媽媽又要喂我吃飯了,可媽媽太累了,於是就沒喂我。我覺得委屈,便大哭起來。爸爸連忙逗我、喂我,這時我的氣才消了一半。早上,我媽很早就起來做飯,見我起來便熟練地給我穿上衣服,然後去上班。可直到有一天,一件事讓我改變了我的看法。這天——
在學校,老師說帶我們去工地上觀賞。我既高興又興奮。我們剛到,老師便讓我們戴上安全帽。我多麼渴望能見到爸爸媽媽呀!在「茫茫人海」中,我仔細地一個一個看,終於在一個角落裡看見了我爸媽,我嚇了一跳,爸媽都穿著一件灰溜溜的衣服,汗水滲透了他們的衣衫,臉花得像唱京劇的一樣。這時爸媽也看見了我,對我說了一句:「小利,小心一點。」頓時我的心像被針扎了一樣疼。我現在明白,爸媽的工作多麼辛苦呀!我們的學習多麼輕松呀!
現在,爸媽回來,我便會自覺得給他們端上一杯茶。吃飯穿衣也不用他們麻煩了。自己還會學著做飯,幹家務。我真的該孝敬他們了。
4.
以前我都認為,我的衣食起居理所當然是父母做穩妥了之後我再去做,我簡直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家務活我也不願意去干,直到媽媽三令五申才去做,還表現出了一副不情願的樣子。我還經常和他們頂嘴,往往是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搞得我們的關系很緊張。但有件事過後,我懂得了應該做家務。
記得那是期中考試成績下來的那天晚上,我沒有考好,於是我和媽媽頂嘴說什麼這道題不應該錯,那道題不應該錯,慢慢地從小吵到大吵,我們的嗓門兒也越來越高,吵得媽媽滿臉通紅,而我吵得臉色煞白。我去自己屋生悶氣去了,而媽媽則幹家務活,我該乾的家務活也沒干,直接睡覺了。而媽媽又拖地又掃地,忙得不亦樂乎,直到十點半才去睡覺。
第二天早晨起來,媽媽對我說她的手腕疼,我也沒好氣的看了看。但當看到媽媽手腕那麼疼還為我做飯的時候。我心裡不覺得感到一陣酸痛,我也對我昨天晚上的事感到愧疚。
父母的愛是無私,是情願的,在他們為我做出了事以後,我都不懂得回報父母的愛,還去傷父母的心。而作為家庭中的一員,我也更應該懂得幫父母做一些家務,讓父母也體會到一些愛,就像烏鴉反哺一樣,我也要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5.從小到大,是父母養育了我們。父母給我們的愛比泰山還重,比海還深,我們為什麼不應該孝敬父母呢?
其實,在我上三年級的時候,對孝敬父母這件事並不在意。那時候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每天依然樂呵呵的,所以我很「霸道」,遇到不開心的事就要和他們大吵一架,可是,自從我叫過一次家長後,我慢慢懂得了孝敬父母。
三年級下冊,我的學習成績退步了,老師讓我叫了家長。 老師與媽媽的談話,我一字不漏地聽了,聽後我很難過。媽媽為了能好好照顧我而放棄了工作,家庭的資金來源全部由我爸爸承擔,爸爸為了使自己不被老闆挑出毛病扣工資,每做一件事都非常仔細,一天下來,不知爸爸有多麼疲憊,媽媽每天接我、送我,為我洗衣做飯,就算累的腰酸背疼,媽媽也不會叫一聲苦。想到這兒,我的鼻子不禁抽嗒了一下,父母這么辛苦,我還吵他們、鬧他們,如今,我的學習成績又下降了,這怎麼對得起父母呢?
現在,我已經上六年級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多,我更加體會到了父母為了養育我們的辛苦。父母辛辛苦苦的養育了我們,我們的成績如果不好,日常生活中不懂事,對父母大呼小叫,你可知為我們操碎了心的父親母親內心有多麼傷心、難過嗎?
父母養育了我們,我們必須報答父母,當父母難受時,要對父母多一點關心,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要麻煩父母;當父母休息時,為父母輕輕蓋上一件衣服……這么多孝敬父母的事,為什麼我們不去做呢?
父母養育了我們,我們要孝敬父母。當然,給父母最好的回報就是——好好學習,成績優異!
⑧ 中華美德作文孝道記敘文1200字
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源遠流長,作為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我們
的傳統美德以德作為根本,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養成良好的品德,樹立以道義為重的人生觀.
同學們,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我們應該承繼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首先要熱愛自己的祖國,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志士為維護祖國的榮譽和
民族的尊嚴在愛國和氣節方面為後人做出了榜樣,無數為國捐軀的□黨人都體現了這一民族的愛國精神,然而在中國歷史上面對物質世界的□□求榮的夜大有人在,
這就要求我們時刻要以祖國的利益為重.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還要求我們要立志奮發,一個人、一個國家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要有奮發向上的精神,有志者事竟成,
奮發圖強既要從大處著眼更要從小處著手,從自我做起.
中華民族是一個善於不斷吸取其他民族、國家先進文化勇於創新的民族.中華民族文化遺產極
為豐富,這與古人的勤學好問是分不開的,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和古人「頭懸梁錐刺股」的故事都說明勤學的道理,讀書還要善疑好問,不學不問怎
能有所提高?不恥下問、大膽質疑、多思考,才能有所超越,由此看來,勤學好問對我們來說尤為重要.
勤儉廉政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為金錢和物質所惑,不為權勢所動,這就要求我們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中學會勤儉,培養廉政美德.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還要敬長、知禮、誠實守信,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隨著□
主席的構建和諧社會、樹立八榮八恥,為我們帶來了民族的希望.
同學們,當你向老師和長輩們彬彬有禮問好的時候;當你向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當你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時候,當你學會「寬於待人、嚴於
利己」的時候;當你敢於承認自己錯誤的時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繼傳統美德和弘揚民族精神嗎!讓我們的生命煥發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為
擁有一座美麗的家園而自豪,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講文明、懂禮貌、誠實守信!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古人歷來重
視道德修養和文明禮貌,自古就有「施恩不圖報」的美德,但也有「知恩不報非君子」的古訓.有「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的名句,更有「受人滴水之恩,
當以湧泉相報」和「吃水不忘打井人」的處世信條.美國把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作為感恩節,在感恩節里,許多家庭、宗教組織及慈善機構還為窮人、孤兒及
流浪者們提供免費的火雞宴,讓那些不幸的人們在感恩節里也得到一份人間的溫暖.2005年的8月3日,上海市教育部門在修訂《中小學生守則》時,增加了
「學會感恩」的條款,填補了以往教育內容的一個空白.全國一些學校相繼也開展了 「學會感恩」這方面的研究,把
「感恩教育」作為德育教育的切入點.感恩教育理應成為人生的一門「必修課」,學校更應注意教育和引導青少年樹立感恩意識,並且教會他們如何學會感恩.
我相信中華美德會在這片神州大地上留下足跡;中華美德會在這個多姿人間流芳百世;中華美德都會影響著千秋萬代的中華兒女.所有的中華兒女,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讓中華美德永駐吧!
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
句格言的意思是:誰說小草的心意,能報答得了春天的陽光呢?這一句話來自「遊子吟」這首詩里.我們的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們撫養成人,父母的愛既溫暖,又偉
大.父母往往是那麼令人敬佩.無論發生什麼事,父母總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父母的愛是那春天的陽光,不讓我們受到刺骨的寒風給我們帶來的寒冷;父母的愛是一
把傘,這把傘不讓傾盆大雨淋濕我們;爸爸是船,媽媽是帆,他們讓我們游遍大江南北.我們在爸爸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下,逐漸生長.父愛是一棵大樹,讓我們在
舒適的環境下長大,母愛是一滴清水,滋潤著我們的身心,讓我們不受一點污染.作文網 home.sanwen8.cn
長大後,我們應該好好地報答
父母的養育之恩.但是,有些人不懂得潔身自愛,經常因一點小事而想不開,想放棄自己的生命,想放棄自己的前途.就在這個時候,你又沒有想到你的父母.常言
道: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如果沒有父母,世界上就不會有這么多個你、我、他.這使我想起了一首歌.「世上只有爸媽好,有爸媽的孩子像快寶,投進爸媽的懷
抱,幸福享不了」.是啊,有父母多好!只是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啊!父母對孩子總是心軟的,對孩子的乞求總是有求必應的.即使一開始鐵定了心,但過不了多
久,還是會答應孩子的.在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是那樣的任性、放肆.但是,我們的父母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我們,而是加倍努力地教導我們.
但我們的父母生病時,還堅持去上班,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父母並沒有想那麼多,只是想到:我要讓我的孩子幸福.作文
爸爸媽媽,您們辛苦了,謝謝您們對我的養育之恩.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深沉的父愛與母愛.
我們要以最好成績的成績,來報答父母.作文
願天下的父母倖幸福福,開開心心!
節
約——窮人的財富,富人的智慧.讀了《儉以養德》這篇文章讓我了解了許多:直到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家裡還是經常穿補丁的衣服.是他家中貧窮嗎?
不是,他是國家領導人;是他不愛新衣服嗎?不是,誰不愛美麗.如果,一個人過慣了節儉和艱苦的生活,那麼就不會有邁不過去的坎,度不過的難關.據有關人員
統計:毛主席的一雙布鞋補了22次,一套軍裝補丁有76塊,睡衣則有67塊.毛主席能有補丁一身的光耀形象,是因為他補丁之多,實數罕見哪.毛主席的內衣
內褲上更是五彩斑斕,有赤色、橙色、黃色、紅色、青色、藍色、紫色……與標準的老百姓一樣「笑破不笑補」,只要不露肉,不透風就行.
這位偉人,有
著一生用不完的美筵,正是因為他的節儉.馮玉祥將軍教育兒子馮洪國也是如此:「兒啊,你要脫下軍裝、皮鞋到牛柵里去熏一下,聞一聞牛屎味,才會知道五穀
香.古人說:奢能滅志,儉以養德.你雖然還不曾管事,談不上奢華,但以你的穿戴上看,是危險的!」這蘊含著深刻道理的話「一板子」把馮洪國打醒了.他脫下
了軍裝、皮鞋,換上了青年的便衣,穿上了粗布鞋.事情是這樣的,馮洪國日本留學回國後,看望多年不見的老父親,當父親看到兒子身著西裝腳蹬皮鞋,渾身散發
著濃濃的香水味,便這樣地教育自己的兒子.
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補丁、牛棚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我們看到的是優越的生活環境,一
到夜晚,萬盞燈火大放光芒,一幢幢大廈頓時披上了寶石鑲嵌的衣衫;一條條街道猶如星光閃耀的銀河;再加上射燈如探照燈似的來回晃動,而在這閃耀著的美麗背
後,又有誰看到了浪費的影子.的確,許多人都會這樣認為:生活條件好了,就應該有這樣的享受.於是,節約也隨之被人們拋在了腦後.
這天中午,我經
過學校的小店,裡面真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啊!同學們進來時迫不及待,出來時滿載而歸,我嘗點你的薯條,你吃點我的雞腿,真是不亦樂乎.我在班級里簡單地
做了一個調查:平均每天到小店去4次以上的有6人;去3次的有10人;去2次的有30人;去一次的有7人;一次都不去的沒有(因為今天不去明天可能就去
了,雖然我去小店的次數不算多,但我也在去的行列中).去小店為了買學慣用品的佔四分之一;肚子餓買吃的佔四分之一;還有四分之二的是為了解讒,看到別人
在吃自己也要吃,更有同學是拿零食當午飯,中午菜不合胃口就一倒了之.前幾天班級里還掀起了一股名牌風,看誰穿得最有品味,今天你穿李寧,明天我就要換上
安踏,有人還嘲笑同學穿假名牌.哎,我真想告訴大家,勤儉才是咱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而不是攀比與浪費啊!
在班會課上,我和老師商量把《儉以養
德》這篇文章推薦給同學們,老師同意了,聽完了我對文章的介紹,同學們都談了自己的心得體會,是啊!艱苦的生活雖然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但我們仍應牢
記:平日里節衣縮食,困難時才容易度過難關;富足時豪華奢侈,窮困時將難以生存.勤儉節約這一美德在什麼時候都不會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