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見識大小作文800字
這學期,我去完了大新。媽媽說要帶我去見一位爺爺,我很不愉快,但還是去了。
「我帶你去的是白耀天白爺爺家裡。他大學畢業後,當了23年的老師,桃李滿天下。「文化大革命」以後,走上了廣西民族研究所的領導崗位。走入研究民族和歷史問題的行列。對了,白爺爺還是我國著名的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費孝通的高徒」,媽媽邊走邊說。我心想:費爺爺教出的學生一定很棒吧,不同凡響!
來到白爺爺家,那裡擺設得古香古色,書架上擺滿了書,整整齊齊,讓我對他有了一定的敬佩之心。雖然白爺爺已經年過花甲,頭發也白了很多,但雙眼炯炯有神,身體還很筆直,走起路來腳步生輝,精神抖擻,銘滅不了我對他的敬佩之情。
與他交流時,他反應敏捷,妙語連珠,完全不像一個將近80歲的老人,那動作、眼神和姿勢不禁讓我嘖嘖贊嘆。
到面對面交流時,我了解到白爺爺的著作有:《西施考辯》《壯考》《壯族土官族譜集成》《依智高:歷史的幸運兒與棄兒》等。今年有一本叫《南天國與宋朝關系研究》即將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而由廣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壯族土官族譜集成》《依智高:歷史的幸運兒與棄兒》都受很多人喜歡。
還有一本《壯族社會生活史》字數最多,有180萬余字,已經完稿,正在校對。白爺爺還告訴我們:「有一次,一個人想用100萬買白爺爺的《壯族社會生活史》一書,他都不賣。」為了寫這本書,他不顧自己是花甲之年,親自到泰國去考查傣族文化、緬甸的克欽族文化,因為壯族的「媽媽」的發音是:「滅」,而他們的發音也相似等等。在那裡,他每天都要翻山越嶺,行走在崎嶇的山路上,為了弄清某一個問題,他要從這個村寨走到另一個村寨。他這種不怕困難,不怕艱辛,務以求實的精神是值得我學習的。《壯族社會生活史》講的是我們壯族從出現到解放前發展變化過程。雖然,他講的這些我聽得不大懂,但是我以後要慢慢地弄懂我們民族的來歷和發展史。
去白爺爺家,讓我了解到我們壯族的許多知識,讓我見識到了編寫一本書,要花上幾年甚至一輩子的精力和心血,也學習到了很多課外知識,讓我在新的一年的第一天,有了新的見識,這真是一堂受益匪淺的課啊!
⑵ 見識大小作文800字
這學期,我去完了大新。媽媽說要帶我去見一位爺爺,我很不愉快,但還是去了。
「我帶你去的是白耀天白爺爺家裡。他大學畢業後,當了23年的老師,桃李滿天下。「文化大革命」以後,走上了廣西民族研究所的領導崗位。走入研究民族和歷史問題的行列。對了,白爺爺還是我國著名的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費孝通的高徒」,媽媽邊走邊說。我心想:費爺爺教出的學生一定很棒吧,不同凡響!
來到白爺爺家,那裡擺設得古香古色,書架上擺滿了書,整整齊齊,讓我對他有了一定的敬佩之心。雖然白爺爺已經年過花甲,頭發也白了很多,但雙眼炯炯有神,身體還很筆直,走起路來腳步生輝,精神抖擻,銘滅不了我對他的敬佩之情。
與他交流時,他反應敏捷,妙語連珠,完全不像一個將近80歲的老人,那動作、眼神和姿勢不禁讓我嘖嘖贊嘆。
到面對面交流時,我了解到白爺爺的著作有:《西施考辯》《壯考》《壯族土官族譜集成》《依智高:歷史的幸運兒與棄兒》等。今年有一本叫《南天國與宋朝關系研究》即將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而由廣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壯族土官族譜集成》《依智高:歷史的幸運兒與棄兒》都受很多人喜歡。
還有一本《壯族社會生活史》字數最多,有180萬余字,已經完稿,正在校對。白爺爺還告訴我們:「有一次,一個人想用100萬買白爺爺的《壯族社會生活史》一書,他都不賣。」為了寫這本書,他不顧自己是花甲之年,親自到泰國去考查傣族文化、緬甸的克欽族文化,因為壯族的「媽媽」的發音是:「滅」,而他們的發音也相似等等。在那裡,他每天都要翻山越嶺,行走在崎嶇的山路上,為了弄清某一個問題,他要從這個村寨走到另一個村寨。他這種不怕困難,不怕艱辛,務以求實的精神是值得我學習的。《壯族社會生活史》講的是我們壯族從出現到解放前發展變化過程。雖然,他講的這些我聽得不大懂,但是我以後要慢慢地弄懂我們民族的來歷和發展史。
去白爺爺家,讓我了解到我們壯族的許多知識,讓我見識到了編寫一本書,要花上幾年甚至一輩子的精力和心血,也學習到了很多課外知識,讓我在新的一年的第一天,有了新的見識,這真是一堂受益匪淺的課啊!
⑶ 一天,貓媽媽領著小貓去外面走走,想讓小貓張長見識。以此內容命題,寫一篇作文。
貓媽媽和孩子的旅行
一天早晨,貓媽媽帶著她的寶貝孩子小貓出門了,因為她想讓自己的孩子到外邊的世界走走,長點見識。
貓媽媽和孩子們事先約定幾天後家裡見。貓媽媽一共有三個孩子,老大叫花花,老二叫玲玲,老三叫小小,由於老三不懂事,貓媽媽不讓她出門。
花花沒走多久,就遇到一個十分飢餓的大灰狼。大灰狼看到有食物,正要撲上去。小貓立刻大叫一聲:「慢!」大灰狼停下來問:「怎麼了?」「我剛才路過樹林時,看到一個人,把一些大魚大肉藏到了那裡。」大灰狼一聽,起了貪心,說:「你能告訴我在哪個位置嗎?」花花說,你進去就可以看到一個小池,小池旁有塊大石頭,大石頭旁有一個被乾草蓋著的坑,你只要跳進去就可以找到一個有蓋子的盆,打開就可以了。」大灰狼一聽,心想:如果我抓這只小貓,他就有可能逃跑,而那個坑裡的食物不需要我抓就可以得到,乾脆不抓小貓了。這時小貓問:「你想好了沒?」大灰狼說:「想好了,我走了,不抓你了」(其實那個坑是口井,如果狼跳進去就沒命了。)
玲玲走著走著,走到了一條小溪旁,這里的水很淺,裡面卻有許多魚,玲玲一看到魚就急忙跳下去,捉了好幾條,她突然靈機一動,心想:我可以多抓些魚,然後拿去賣呀。於是,玲玲把捉到的魚賣了,還賺了不少錢呢!
約定的時間到了,花花和玲玲都把自己的經歷講了一遍,貓媽媽說:「你們的見識長了不少,花花學會了自己動腦解決問題,玲玲學會了自己掙錢,你們都是好樣的!」小貓聽了臉上露出甜甜的微笑。
⑷ 真長見識作文600字
小貓長見識 一天早晨,貓媽媽帶著它的寶貝孩子出門了。因為她想讓自己的內孩子到外面的世容界走走,長點見識。 寶貝孩子小貓看見啄木鳥先生正啄樹木,就好奇的問:「啄木鳥先生,您啄樹木幹嘛」?啄木鳥先生說:「我是樹木的醫生,我啄樹木是因為我要把樹木里的害蟲吃掉,保護樹木」。小貓明白了說:「啄木鳥先生,您太了不起了」!貓媽媽帶著寶貝小貓有走了一會兒,小貓忽然以後看見了一個從來不認識的東西,就問媽媽:「媽媽,那個東西是什麼呀」!小貓一邊說一邊指著那個東西,貓媽媽抬頭一看,笑著對小貓說:「小貓,那是一顆鳥蛋,小貓明白了,那我們回家吧」! 回到家裡,貓媽媽對小貓說:「寶貝,你今天長了不少見識」。
⑸ 見識來源於生活的作文700字
識來源於生活,創造來源於生活,靈感來源於生活。「處處留心皆學問」,這似乎是流傳千古的名言,但它確鑿是一種從生活中獲得知識與發現的最好途徑。
是啊,生活中怎麼會有知識呢?但是,只要你留心生活、觀察生活,你也會受益匪淺的。著名的科學家牛頓,之所以能發現地球引力,正是因為他對生活處處留心,觀察仔細。被譽為「蒸汽機之父」的瓦特,也是一個善於從生活中發現的人。八歲的瓦特就能對「燒水時壺蓋為什麼會被頂起來」這一現象提出質疑,正是這個疑問,使瓦特開始研究它,並最終發明了蒸汽機,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許多偉人的成功大都是來源於生活的。
作文教學作為小學語文學科的重要實踐基地,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作文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語文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形成和提高。然而近幾年來,作文教學卻出現了許多值得深思的問題:教師只重視命題,忽視對作文內容的把握,使學生缺乏素材的選擇能力,所寫的內容也過於寬泛。
《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地指出:作文教學是使學生「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這與原來的大綱相比較,要求已降低了許多。然而,農家孩子還是怕寫作文,鄉村教師也還是怕教作文——「農村孩子見識面窄,作文素材貧乏;農村孩子貫用方言,表達能力不佳」成了怕作文的理由。
葉聖陶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讓學生關注生活,在教學中,我選擇了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樹葉」為話題,並聯系蘇教版第九冊習作三《秋天的樹葉》,展開了一系列的習作活動。第一個活動是「走進自然看秋葉」,觀察秋天的樹葉的形狀、顏色等,完成習作;第二個活動是製作葉貼畫,通過你對作品的想像完成習作;第三個活動是創作贊美樹葉或秋天的小詩或童謠。讓學生走進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發現寫作素材,寫作靈感,只有實踐體驗,才能妙筆生花。
一、感受生活
生活本身是豐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觀生活的反映,這種反映是以人的心理為中介的,對小學生來說,則主要是內心世界的種種心理表象。表象在小學生作文中起著巨大的作用。
作文教學應著力促進兒童的自覺表象活動的發展,使他們能逐步獲得盡可能穩定、鮮明而深刻的印象。兒童記憶庫中表象的穩定度、鮮明度越高,就越利於加工,思維就越活躍,就越具有創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寫出內容真實、形象具體的好文章。因此筆者首先要做的是,教學生學會去"愛"。愛山,愛水,愛名勝古跡;愛父母,愛老師,愛周圍的人;愛植物,愛動物,愛小物件;愛看書,愛收集,愛手工製作;還有愛種植,愛採摘,愛參觀訪問等等……正是由於這些愛,孩子們的情感更豐富了,頭腦中儲存的東西更多了,他們就會感到信手拈來,下筆有神:
「望著漫山的紅楓,遠遠望去就像紅色的海洋,那種紅色鮮艷奪目。我不由自主地走了過去,捧起一把楓葉。哇,它好美!像一個巴掌,鮮紅、鮮紅;像一把扇子,平平展展;像一朵盛開的鮮花,永不凋謝!臨走,我撿起一片綠色的紅楓,我會將它作為青春、美麗、激情的象徵,永遠珍藏!」
「我彎下身,悄悄地拾起一片銀杏葉,它像一把打開地扇子,伸手去摸一摸,上面還有一層層,一道道,一排排的微小的紋路,似乎是這把摺扇上唯一的花紋。」
「一個可愛的小傢伙乘著風兒頑皮地落在了我的肩上,我低頭看了看,原來是一片楓葉。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捧在手裡,貼在臉上涼冰冰的,好舒服啊!」
可見,生活是廣闊的海洋,教育學生,只有熱愛生活,才能積極地投入生活的懷抱,才能從中獲得知識,增長才幹。
二、觀察思考
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的。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在這一前提下,指導學生留心觀察,認真體驗,引導他們積極運用學過的各種觀察方法,如有順序、展開聯想、抓住特點、注意發展變化、重點部分寫具體等等。讓學生在生活中增長見聞,豐富感受,練習表達。教師要充分相信孩子,不要做任何內容的限制,放手讓他們去觀察自己喜歡的東西。
《 秋天的樹葉》是貼近學生生活的好題目,要求學生對樹葉的顏色、樹葉的形狀進行一番仔細的觀察,發現其中的細微差別,感受樹葉飄落時的情景。
這也激發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提高觀察辨識能力,培養了他們初步的審美情趣。
三、
真情實感
「文章合為時而作」,「文以載道」,是我國語文教學歷來堅持的傳統。小學作文訓練雖然只是最初步的應用語言表達見聞感受的訓練,但它畢竟是小學生表達自己生活認識的活動,應當把語言文字的表達訓練與語言文字應用的目的性教育結合起來。
在寫作指導的設計中,首先應該使學生樹立"為用而學"的意識,使作文訓練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真正為生活服務。同時,要教育學生明白,作文不是文字游戲,而是把自己的真實生活感受、思想情感傳達給別人。因此首先要有表達的慾望、表達的需要,然後才有作文,這也就是我們說的:"有所為而作"。只有讓學生把作文當作自己參與生活和發展自我的工具,真正解決"為什麼寫"的問題,小學生的作文才能形成持久穩定的內部動力,使學生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
四、展開想像
作文教學心理研究表明,在指導學生觀察時,要引導他們想像,這樣會使意境更加廣闊,認識和感受更加豐富。為了使學生認識想像對深化觀察、豐富作文內容的作用,筆者一方面注意選擇一些觀察與想像緊密結合的文章介紹給學生,另一方面特別注意發掘學生中的閃光點。
例如:在《秋天的樹葉》習作中,學生通過觀察展開豐富的想像,寫到:
「紅彤彤的葉兒中間仍然有一點發黃發綠,像手指間掛著無數顆光彩奪目的紅寶石,而手指上有戴了一枚亮麗迷人的翡翠戒指。」
「你瞧,這邊的楓葉一層一層重疊著,顏色是火那樣的紅,多像一位大俠手中拿著的幾個重疊起來的飛鏢啊!秋風就像是那位大俠的勁,只要這么一使勁,樹葉就像天女散花一樣落了下來,多麼美呀!瞧,有的像翩翩起舞的蝴蝶在空中飛來飛去;有的像勤勞的蜜蜂,在這朵花上采一下,又去另一朵;有的像孫悟空似的,一下子就能來個三百六十度的大旋轉……」
「那一片片銀杏葉,好可愛,多像一把把精巧的小蒲扇呀!」
讓靜止的畫面活起來,讓一幅幅生動有趣的景象一下子浮現於我們的眼前。
在緊接著的葉貼畫這一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完成了「老鷹捉小雞」、「籠中鳥」、「小貓釣魚」、「牧童騎黃牛」、「兩個武士」等等精美的作品。而且把每幅葉貼畫所包含的有趣的活動或精彩的故事,展開你的想像,寫下來。
啟發想像可以使學生的眼界更開闊,思想更活躍,作文內容更豐富,更富有兒童的情趣。
總之,要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的意識和能力,精心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努力創設最佳的情境,尊重每一個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在為全體學生提供充足的參與的機會和參與的時間上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⑹ 《見識中考》作文600
1\:春暖心田
2\:支點
3\ 題一:以「路就在腳下」為題 寫一篇寫人記 事的記敘文,不少於60 0字。
題二:以「明天會更好」為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自選文體(詩歌除外)。
4\ 文題一:「在充滿 的日子裡
文題二:在熙熙攘攘的十字路口,你也許目睹了感人肺腑的一幕,也 許經歷過發人深省的故事 ……在錯 綜復雜的人生路口,平庸的人,往往猶豫不決,隨波逐流,錯 過芬芳花季;明智的人,常常堅定不 移,執著一念,把握青春年華……
每個路口都有故事,都有思考,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請以「路口」為題,寫一篇文章。
密雲:以禮待人生活更美好
5\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需要力量的支撐。生活中,一個人、一件事、一 本書、一句話、一道風景、一段經歷……都會給我們以前行的力量。
請你以「 給了我力量」為題,寫一篇作文。
6\題目:支點
《現代漢語詞典》關於「支點」的解釋:①杠桿上起支撐作用,繞著轉動的固定點。②指事物的中心或關鍵。
圍繞你生活中「支點是什麼」的問題想一想,寫出你的親身經歷和感受,或者談談你對「支點」的看法。
要求:(1)不限文體(詩歌除外)。
(2)字數在600—1000字之間。
(3)作文中不要出現所在學校的校名和師生姓名。
⑺ 作文《我真長見識》400字
我們知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可以看得更遠;以書作墊腳石,我們可以攀得更高。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書是知識的寶庫,是她,開闊了我的視野,豐富了我的生活;書,是人類的階梯,是她,幫助我不斷提高,不斷進步;書,是快樂的源泉,是她,帶給我幸福,帶給我滿足。
課堂的書讓我學習,讓我思考,課堂上的本本厚書寫滿了難題,記滿了知識,我喜歡讀,坐在課堂里,聆聽老師的講解書,在知識的海洋里遨遊,使我的大腦日益充實,在這里,我曾經被皇帝的新裝逗的前仰後合,被賣火柴的小女孩感動的熱淚盈眶。
課外的書讓我思索,那是人生的品讀,那裡有人世的滄桑,有歷史的痕跡,在那裡,我為岳飛將軍的壯志未酬鳴不平,為阿Q的悲慘遭遇而嘆息,課外的書更能讓我成熟,讓我成長。讀書會讓你懂得許多道理。在主人公的磨難中,你會知道要做一個不畏困難,勇往直前的人;在主人公的勤勞中,你會知道只有付出,只有勤勞,才能換來成果;在主人公的快樂中,你也會感到無 比快樂;在主人公的悲傷中,你也會淚流滿面。這就是讀書的樂趣。
讀不同的書給人的感覺也不一樣,讀歷史書能讓人回到遙遠的過去,了解一些古代的事情;讀童話書能讓人變成書中的主人公,親身體驗主人公那驚險刺激的經歷;讀科幻書能讓人置身於新奇的幻想里……好書多的是,說也說不完,數也數不盡。
擁有書,我們就擁有了整個世界,擁有書,我們就擁有了美好的明天。
⑻ 見識的作文
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學會賞識別人,學會接納別人,你會發現生活更加有意思,而且別人也會更加喜歡你。
不要過高地要求別人,別試圖把一切事情都做得滴水不漏,只要找,總會找到缺點的,這樣做不僅會使自己也會使別人生氣。
不要老是糾正別人,不要隨意打斷別人的講話,不要頑固地堅持自己的權利,這會沒有必要地花費許多的精力。
常給陌生人一個微笑,學會寬容別人,理解別人,你會覺得生活輕松很多 。
範文: 前些日子去參加了一個同學的婚禮,同學的家在農村,一個朴實而平靜的村落,有著簡朴而誠懇的父老及鄉親。
席間,當一張憨厚而笑意彌漫的臉帶著一點點欠疚,端起灑杯也遞上香煙,滿臉的興奮與喜悅來到桌前招呼時,不曾想,那份純朴的真誠慢慢地凍結在了臉上,訕訕的已無法收回,那份他企盼里的熱忱居然盪然無存,我那些「成功」的同學們,沒有人滿懷感謝地伸過手去接那包香煙,而都冷冷地借口自己不抽煙。隨後懶懶地端起酒杯從坐位上站起來,沒有多少笑容也沒有多少熱情,有著的只是些許的牽強,而那眼裡所流露出的點點不屑與冷淡,似乎他們面對的不是農家人最純朴的一種禮儀,所以讓他們想不起來該以禮相待,該用笑臉去回饋熱忱。
而席後一位老同學的隨意之言卻讓我一下子沉重了起來,「那個煙,才三塊錢一包,咋抽,拿著也是丟,還不如不拿。」心跟著猛然一緊。
是什麼遙遠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什麼阻礙了心與心的理解,又是什麼冷卻了情與情的溫度?那份記憶里最原始的真切與純真倏忽間逃逸不見,遠遠的彷彿在看一張百年後的舊照片,已然模糊了真實。那是曾經會感動、會同情,會理解的身影嗎?為什麼只是十年的時間,就讓世事改變了一切,如果不是見識過他們在大酒店裡觥躊交錯的情景,如果不是目睹他們吞雲吐霧的灑脫,我是真的不願意相信這種改變……
該如何去理解他們做出的這種「拒絕」,他們又是如何的去理解別人的笑容後失望。我們總是在吹噓著理解,我們又總是在呼籲著被理解,而面對著周遭許許多多真實的存在,理解離我們的生活又有多遠?
理解是一種高貴的語言,是心靈靜默的一種升華。或許我們做不到「海納百川,能容乃大」的寬宏,但是我們卻可以用一顆坦誠、懇切一點的心去面對身邊的人與事,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溫暖;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感動;多一份理解,就會多一層美好。
理解是相互的,沒有純粹的去理解,也沒有純粹的被理解,理解是心與心的對話。只有首先去理解別人,才能被別人所理解,如果都只是一味的去索取又哪來回報。
做到真正的理解需要一種崇高的境界。就像崇尚金錢的人理解不了清貧,追逐名利的人理解不了廉志,勢利小人理解不了平淡,無志之人理解不了鴻志之士。只有在過濾了生活的紛繁雜念後,才會悟出一種高境界的理解,理解不圖回報的付出,理解漠視錢財的追求,也就理解了自己行為里的價值。
理解是一種換位思考。發生在別人身上能理解,而發生在自己身上卻不能理解,這其實不能稱其為理解。太多的時候,當我們需要去理解,不如換位的想想,如果那個人是你,你會期待別人怎麼待你,如果那事發生在你身上,你又期待別人怎樣來理解你,把自己想要的答案付諸到需要你理解的人身上,那樣的理解才會更貼切,更真實,更誠懇也更友善。
理解有時是對人生的一種領悟,或者說一種徹悟。只有胸懷坦盪的人,只有敞開心扉的人,才會用人性的善良,才會用火熱的愛心,去理解別人的痛楚,理解別人的需求,也理解付出的內涵與本質。
理解的背後擁有著一個純靜的靈魂。一個充滿著慾望糾集與攀比煩惱的心,是會放棄一些理解的,慾望會籠罩住理解所需的理性,也會遮掩住人純潔的心靈,讓理性從此隱閉,讓純凈堆積上歲月的塵埃,凡塵俗事里,想到的只是自己的所需,追逐的也是自己的私利,而忘卻了別人的目光與感受,忘卻了還有一種品質叫晶瑩,一種境界叫寧靜。
理解是尊敬的前提。這個世上有多少人是高貴的,又有多少人是卑微的呢?當我們會這種理解的心態去面對身邊人的時候,我們已經偏離了理解的界線,除了靈魂罪惡,除了心靈污穢,人與人之間劃不出一個清楚的界,你有錢並不代表你高貴,他清貧並不代表他卑微;你以車代步並不說明你充實,他以步代車也並不說明他空虛,面對著那一雙雙粗糙的、黝黑的、沾著泥土與野草味的雙手,我們誰又離得開他們的付出;誰又離得開那份艱辛?而面對著相濡以沫、相依相伴、不離不棄的平淡,我們誰又能說你一定比他幸福;所以請收起傲慢與偏見的目光,請帶上燦然而溫和的笑容,理解平凡,也理解朴實,讓我們尊重每一份實實在在的付出,因為付出沒有貴賤。
理解是幸福的基石。幸福是一種情感的回味與感動,幸福是人領悟的一種感覺,透徹地去理解會成就我們的幸福。因為理解與被理解是孿生的,理解會給別人帶去幸福,而被理解會讓我們自己幸福,在別人的快樂與自己的愉悅里,理解與被理解,付出與得到,當中會是一種情感的歸依,當心靈沒有累贅時,當回憶沒有悔恨時,那或許就是幸福的源泉吧!一個心存芥蒂的人,一個以自我為價值的人,一個只知道索取的人,何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