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作文大全 > 岳陽樓記改寫作文600

岳陽樓記改寫作文600

發布時間:2020-12-24 23:38:58

❶ 把岳陽樓記改編成作文,800字!!

宋仁宗慶歷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貶謫到岳州當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已廢弛不辦的事情都興辦起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來的規模,在樓上刻了唐代名人和當代人的詩賦。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觀賞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著遠處的山,吞長江的水,水勢浩大,無邊無際,早晨陽光照耀、傍晚陰氣凝結,景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的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既然這樣,那麼北面通到巫峽,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江,降職的官史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觀賞自然景物所產生的感情能沒有不同嗎?

象那連綿的陰雨下個不斷連續許多日子不放晴,陰慘的風狂吼,渾濁的浪頭沖白天空;太陽和星星失去了光輝,高山隱藏了形跡;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桿倒了、船槳斷了;傍晚時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奸人的誹謗、害怕壞人的譏笑,滿眼蕭條冷落,極度感概而悲憤不端的種種情緒了。

就象春日晴和、陽光明媚,波浪不起,藍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綠廣闊無邊;成群的沙歐,時而飛翔時而停落,美麗的魚兒,時而浮游,時而潛游;岸邊的香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蔥。有時大片的煙霧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著千里大地,浮動的月光象閃耀著的金光,靜靜的月影象現下的白璧,漁夫的歌聲互相唱和,這種快樂哪有窮盡!在這時登上岳陽樓,就有心胸開朗,精神愉快;榮辱全忘,舉酒臨風,高興極了的種種感概和神態了。

唉!我曾經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跟上面說的兩種思想感情的表現不同,為什麼呢?他們不因為環境好而高興,也不因為自己遭遇壞而悲傷;在朝庭里做高官就擔憂他的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就擔憂他的君王。這就是進入朝延做官也擔憂,辭官隱居也擔憂。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他們大概一定會說:「在天下人的憂愁之先就憂愁,在天下人的快樂之後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寫於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❷ 岳陽樓記整編改寫成作文 急急急謝謝!

很早就聽說過名譽世界的岳陽樓,一直想去看看,今天,我們
一家人便來到了岳陽樓。
來到岳陽樓前,那雄偉的氣勢一下把我給震住了,這素有「洞
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盛譽的岳陽樓可真不是吹的。岳陽樓,樓
三層,飛檐,盔頂,純木結構,全樓高達25.35米,平面呈長
方形,寬17.2米,進深15.6米,佔地251平方米,全樓
由4根柱子承負全樓重量,樓頂檐牙啄,金碧輝煌,遠遠而瞭,恰
似一隻凌空欲飛的鯤鵬,尤顯雄偉壯麗。岳陽樓踞於岳陽古城的西
門之上,其氣勢之十分壯闊,構制之十分雄偉,堪稱江南三大名樓
之首。名冠天下的岳陽樓構制獨特,風格奇異。
據說岳陽樓真正聞名天下是在北宋藤子京重修、范仲淹作《岳
陽樓記》以後。藤子京無愧為一位具有遠見卓才對名臣,他認為「
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為久,文字非出於雄才巨卿者不成著」,於
是,他便請當時的大文學家范仲淹寫下了名傳千古的《岳陽樓記》
,文章一出,廣為傳誦,雖只有寥寥369字,但內容之博大,哲
理之精深,氣勢之磅礴,語言之鏗鏘,真可謂匠心獨遠,堪稱絕筆
。其中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句成為千古名句
,自此,岳陽樓更是名揚中外。
走進岳陽樓,使我更為驚嘆,一種自豪感由上而生,民國二十
一年砌的原三面磚頭,改用了仿明、清式樣的雕花貼金門窗,正中
間掛著宋代張照的《岳陽樓記》的仿品。
上了二樓,我才發覺,一樓對二樓來說是多麼渺小,二樓的裝
橫更華麗,很巧,正中間還是掛的《岳陽樓記》,不過,這次是由
12塊紫萱木構成的真傳。其實,這個《岳陽樓記》也是有故事的
。相傳,在張照寫完《岳陽樓記》後,有兩個強盜得知了這個消息
,於是當天晚上,兩個強盜用仿品把真傳調換了過來,便馬上行船
離開了這里。哪知,天有不測風雲,突然間,雷聲滾滾,兩個強盜
連人帶船一起翻了下去。不久後,一個漁夫打漁時撈到了這個真傳
,可是卻有十一個字被損壞了,於是,他請了當地最有名氣的學生
補好這些字。那學生,結果花了三年時間,才終於把這十一個字補
齊。看,簡簡單單十一個字,卻花了三年補。

我們站在三樓,遙對君山,俯視著洞庭湖,洞庭湖上行駛著一
輛輛大貨船。從遠處看,就像一塊大明鏡上雕出了一朵朵小花。看
著這景象,我彷彿是「人在樓上走,猶如畫中游」啊!一切的一切
都拋擲腦後,頓時覺得全身充滿了活力。看著洞庭湖,我不由得想
起了唐代劉禹錫的「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真是描
寫的准確形象,令人嘆服。
岳陽樓屹立在西城門之上,位置極好,從上往下眺,一望無際
,白帆點點,讓人有如一種置身於仙境中的美好幻覺。
岳陽樓雖不如長城那樣恢弘,也沒有故宮那樣氣派,但是它有
一種獨特的美,讓人不由自主地喜歡上那兒,讓人沉浸在其中而不
能自拔!

❸ 岳陽樓記234段改寫成短文

岳陽樓乃是岳陽市最為珍貴的景點,從公元一七八九年就有了它的身影,是我國古代一大名勝之一。今天媽媽答應帶我去岳陽樓,一大早,我就拉著媽媽去了岳陽樓,遊玩一番。
我們坐10路車很快就到了岳陽樓,一進去,看到的是路旁一盆盆的鮮花,鮮花散發出的香氣。讓人心曠神怡。天空中忽飛忽落的小鳥,也不停地歌唱起來。我們高興地走進前方的展覽廳,一眼就看見架子上的岳陽樓照片。只見照片上的岳陽樓鮮亮、挺拔,能使岳陽樓保持幾百年,著實不易。許多照片上還有令人尊敬的主席總理們,他們的親切讓人感到舒服,我甚至有些羨慕照片里的小朋友們了,他們竟然可以和這些偉人親密接觸!另一面就是抄寫的各種各樣的《岳陽樓記》了,我十分困難的讀了幾句,其中好多古字我還不認識,但望著這些氣勢磅礴、一氣呵成的書法,我不得不驚嘆作者的才藝。
岳陽樓的名勝太多,才走出展覽廳,沒幾步就到了名人字畫展廳,這兒的字畫太多。有的畫兒是一位修長的婦女。似乎是在贊美女性的柔美;有的畫兒是我國的大好河山,似乎是在歌頌我國雄偉的歷史;有的畫兒就是華麗的岳陽樓,似乎在歌贊岳陽樓的美麗、大方……這些畫兒讓我眼花繚亂,我驚嘆不已。
還有各種各樣的字,有的字方方正正、有的字龍飛鳳舞、有的字形如流水、有的字氣勢磅礴……各有千秋,讓我自愧不如,體會中國文字的深淵博大。
往前走,我們來到了岳陽樓。樓上樓下共三層,各有一塊匾,上面刻著岳陽樓記,走到第二層時,我有種感覺「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我快速登上三樓,這里刻著李白寫的一幅對聯:水天一色、風月無邊,我遙望遠處的洞庭湖,的確體會到了水天融合、一望無際的境界。
旁邊還有一樓,聽說是原來的大臣為了巴結太後特意建的一座樓,樓里掛著一幅呂洞賓喝醉了酒的畫。導游的阿姨告訴我們,畫上的呂洞賓神仙有三處不同常人的地方:一、他的眼睛能夠一隻看右上的酒杯、一隻看左下的酒葫蘆,二、他的手上帶著一般女性才帶的玉鐲子,三是他腳上的汗毛能夠根根豎立。也許這也就是就畫言畫吧,後人猜測而已吧。
看完神仙,我們接著往看美女了。往前走,我們來到小喬墓碑前,這里有小喬的畫像,小喬真不愧為絕色美女,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生前嫁給了周瑜,在歷史書上,有高度的評價。小喬墓幾經遷移,十九世紀才遷到岳陽樓。
接著,我們還去看了金龜、看了斑竹……時間不早了,望著挺拔巍峨的岳陽樓、浩浩盪盪的岳陽樓,我默默地希望它能永遠這樣鮮亮、挺拔。
簡評:能把岳陽樓鮮明地呈現在大家眼前,條理清晰。

❹ 模仿「岳陽樓記」「醉瓮亭記」寫一篇「XXX游記」的作文600~800

賞析一
歐陽修是我國北宋時的著名散文家和詩人,提到他,總忘不了他的《醉翁亭記》,他通過對優美的自然環境的描寫與和樂的社會風氣的描寫,含蓄委婉地表現了貶官之後的特殊心境。 這篇散文中,有景物的描寫,人事的敘述,情感的抒發,而這三者又都生動地表現了歐陽修當時的特殊情懷。隨著文章中對景物的描寫,我們看到了一個閑適快活的世界: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優美,望之蔚然而深透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這兒的山,沒有嶙峋怪石,沒有岩絕壁,這兒的水,不是驚心動魄之水。山,逶迤起伏,布滿了茂盛的綠蔭,幽深秀麗,靜靜地綿延環繞;水,猶如一條迴旋曲折的銀色飄帶,潺潺而下,泠泠悅耳;還有一亭,四角翹起,像鳥一般,悄然飛臨在這細水旁,多麼柔和寂靜的景色啊。《醉翁亭記》開頭這一段描寫,把我們帶到了一個景色優美的環境里,產生了愉悅的感受。另一段景物描寫,也是如此:「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幕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這里寫到了清晨飄散開來的淡霧,傍晚聚擾來的煙雲,春季發出幽香的野花,夏季蒼翠的綠樹,秋季潔白的霜色,冬季露出水面的石頭。一切都那麼恬靜簡朴,淡雅自然。 這是散文中的景物描寫,我們再看散文中人事的敘述: 「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它所描寫的不是轟轟烈烈的社會巨大事件,也不是不同凡響的英雄行為,而是比較平凡的、沒有矛盾,沒有沖突的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散文中描寫了在年事已高的太守管轄下,眾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太守自己生活的一個片斷,呈現的是一派閑適快活、安詳和平的景象,作者感到無限的快樂,不禁心曠神怡,寬辱皆忘,一切人世間的榮辱,煩惱都置之腦後,以至於忘自己「飲少輒醉」,盡興暢飲。結果,周圍歌聲繚繞,人們起坐喧嘩,而他卻「頹然乎其間」,醉態可掬,欲起而不能了,這是愉快的最高境界。 歐陽修通過景物的描寫,人事的敘述,抒發了自己由此而觸發的內心感慨。他的真摯的感情溶匯在景、事中,更使文章顯得情意盎然: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這是一個飽經滄桑,在仕途宦海中顛簸數十年的人的欣慰的心情。從天聖八年(1030),年僅23歲的歐陽修就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他上下往返,盡心竭力,積極協助范仲淹革新內政,終於遭到群邪所忌,革官貶滴。他的理想在以前不能實現,而在貶於滁州之後,卻有了可喜的政績,這對於奔波勞碌,疲憊不堪的歐陽修來說,是多麼舒心愜意的享受啊!滁州百姓的安樂生活,給了他極大的撫慰,而眼前的山水,又把他引入了一個恬靜的境界,他陶醉了,但不是醉於酒,而是醉於優美的景色,安詳的生活。這兒,禽鳥因山林而樂,人們因太守游而樂,而太守則是因百姓樂而樂,他處在優美的環境中,身心愉快,舒適安閑,不由便醺醺然了。 歐陽修蒼顏白發,頹然坐於眾之間,眼睛微閉,眼前的景物是優美的,人是歡欣的,歐陽修也被這和諧的氣氛所籠罩,陶醉了。 歐陽修以「醉翁」自稱,曠達自放,擺脫宦海浮沉,人世紛擾,在這遠離都市的山水之間,把自己的心靈沉浸到閑適、恬淡的情境里,獲得了一種平衡、和諧的感受。這種感受滲透在《醉翁亭記》里,使文章如田園詩一般,淡雅而自然,婉轉而流暢。
賞析二
詩情畫意,秀麗多姿 ——談歐陽修的《醉翁亭記》
他的《醉翁亭記》是一篇優美的散文。這篇散文饒有詩情畫意,別具清麗格調,在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確是不可多得的。
優美的意境。好的散文應為詩,要創造優美的意境。所謂意境包含著意和境兩個方面的范疇,它是浸潤著作者主觀感情的藝術畫面。優秀的散文應該有風光綺麗的圖畫美,給讀者獨特的審美感受,以悅目而致賞心。《醉翁亭記》的思想意脈是一個「樂」字,「醉」中之樂,它像一根綵線聯綴各幅畫面。而「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間也」。放情林木,醉意山水,這是作者的真意。散文立意猶如設了張本,作者就根據這樣的「意」寫了秀麗的「境」,從而達到情與景的交融,意與境的相諧。作者是從這樣幾方面濡筆,描繪散文境界的。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在作者筆下,醉翁亭的遠近左右是一張山水畫。 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者又沒有孤立用墨,而是交織一體,既各盡其美,又多樣統一。「蔚然而深秀」的琅山,風光秀奇,迤邐連綿,蒼翠欲滴。群山作為背景,一泉環繞而過。林深路曲,泉流彎旋,則「有亭翼然臨於泉上」。這里賴於壯麗的群山映襯,就益顯出山泉的清朗,而亭台又偏偏踞臨泉上,則別含另一番風光。這樣,無山,則釀泉不美;無泉,則青山孤峙。無亭,則山泉失色;有泉,則亭台增趣。山與泉相依,泉與亭相襯,一幅畫中山水亭台,一應俱全,且輝映生色,構置成詩一般的優美境界。
其二,朝暮變化之美。作者寫出了醉翁亭早晚變化的優美景色。「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日上東山,陽光奔瀉大地。蓊鬱的樹林本來被薄紗般的霧氣籠罩,經日光一照,霧釋露消,又顯示出清新翠綠的顏色。而到了傍晚,日下西山,暮靄遍地,岩石穴壑一片昏暗。作者傳神地寫出早晚不同的景色。由於早晚不同,則作者運筆的色調、氣氛有別。早晨有寧靜之狀,清新之息,傍晚則有昏暗之象,薄暮之氣。作者對景色變化的觀察既深且細,筆觸如絲,根據不同的景象寫了相異的境界。
其三,四季變幻之美。作者不僅寫出了早晚的景色,而且以醉翁亭為中心,把筆墨進一步鋪展開去,描下了四季的景物變化。「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確是傳神筆致。作者在這里仍然細心地選取最富有特徵的景物來加以描繪。芳草萋萋,幽香撲鼻是春光;林木挺拔,枝繁葉茂是夏景;風聲蕭瑟,霜重鋪路是秋色;水瘦石枯,草木凋零是冬景。隨四季變換,景物自有不同,各有其境界在,出現了四幅扇面,變化有致,給人不同的美學享受。同時,四幅扇面又是互相映襯的,春光如海映襯了秋色肅殺;夏日繁茂映襯了冬景寒冽。
其四,動靜對比之美。散文寫景繪境最忌呆板單調,一樣景物,一種筆致,一式情態,又有何意趣?!歐陽修在這篇散文中時時注意事物的動靜變化。先說景物與景物之間的動靜對比。蔚然壯秀的琅山是靜態,潺潺流淌的釀泉水是動態,山色蒼郁悅目,泉聲琮琮動聽,相映成趣。「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樹木之靜對比出百鳥啁啾之動,相得益彰。再說景物與人物之間的動靜對比。「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殘陽息於山頭是其靜,人影移散,紛紛暮歸是其動。靜的景和動的人彼此映襯。最後,人物與人物之間的動靜對比。「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有唱有憩,有動有靜。「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以眾賓喧嘩之動,對比出太守頹然之靜,生趣盎然。由於作者多方面進行對比,使散文的意境繪形繪聲,山光、水色、人情、醉態並於一畫,各具情致。

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90770.html?wtp=tt
希望對你有用哦

❺ 古文《岳陽樓記》續寫(作文)1000字

一個大好的晴天,我與同學歡暢遊玩在千古名樓之中,妙哉!
一段時間的舟車勞內累後,終於望見了岳陽樓的冰容山一角,這讓在車上的我們越發按捺不住想去揭開神秘岳陽樓之面紗。於是,下了車,在導游一番囑咐下,我們踏上了游覽岳陽樓的路途。一進景區,一道頗為刺眼的陽光迎面襲來,不經意的一望去,哇!夕陽沐浴下的洞庭湖一碧萬頃,遠處山島隱約,看了不大一會兒,才發覺自己早已被甩在人群之後,便不再留意,徑直走去。一路上,岳陽樓各朝代的建築結構之縮影以及各朝各代的名人墨寶紛紛看過,觸摸著名家墨寶,一股岳陽樓古色古香的書韻詩韻氣息便捲入鼻中,才覺前方路似乎太遠,真想一步就登上那神秘的岳陽樓!
就這樣,我們的步伐又加快了,不一會兒,我們就來到了頗負盛名的岳陽樓下。已走到岳陽樓下豈有不上樓之道理?登上二層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清朝書法大師張照所書寫的《岳陽樓記》,其字融入了歐陽修筆法的勁峭嚴正,虞世南字形婉雅秀逸,還有褚遂良字體的疏瘦勁練,集大家之所長,堪稱書法一絕。許多不同口音的遊客稱奇一番後,禁不住誦讀起來:「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❻ 仿寫岳陽樓記作文

岳陽樓記風景再造

高二  |  寫景  |  1093字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到了那連綿小雨繁密而又不絕時,數月天氣都不會放晴。雨絲如同銀針從天上掉落,狠狠地刺入大地,扎入旅人彷徨的心靈。這時的風如同灰色的猛獸,在天空、大地、湖面上奔騰怒號,鼓動著黑暗的巨浪,從遠處看去,海水如同連接著天空,以破竹之勢吞噬著河岸。原本迸發著熱浪的太陽不知躲到哪裡去了,難道是被那濁浪排空之景給嚇著了?夜晚,如同絕美緞帶般的燦爛星河也不知流向了何處,難道是被這陰風怒號之聲給陣住了?那踴躍著的獸脊似的山嶽,也因充斥著天空的陰暗隱沒了形體,整個世界不論白天黑夜都處於一種壓抑、沉悶、恐怖的氣氛之中。商人和遊客也沒法前行,船上的桅桿站不住身板而倒下,船槳劃不動鐵水而斷折。登上岳陽樓,看到這樣的景色,人們恐怕會感到被貶離國都,憑欄而望,思鄉之情化作淚水混含著惆悵。人們擔心他人議論自己,懼怕他人批評指責,這種心情就如同陰雲之上有把巨大的鐵錘,懸懸欲墜。懷著這份心境,望向四周,滿目凄涼。聽風,觀潮,感慨萬千,不禁長嘆而涕下!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而到了春天,春風和暖,如同溫潤的絲綢溜過樹梢,日光明媚,如同希望的種子灑向大地。湖面沒有一點波紋,安靜地如同一面明鏡,倒映著天,倒映著岳陽樓,使人不禁生疑:水中,可是有另一座亭台樓閣?萬里無雲,碧空如洗,湖水與天色相接,一股翠綠浩浩湯湯地奔騰而來!沙洲上的鳥時而振翅高飛,時而停息於樹,發出的啼鳴有如佩環,清脆地敲擊著遊人的心房。美麗的魚在水中自由暢游,給這一碧萬頃之景添上了幾處斑斕的妙筆。岸邊與小洲上的花草,青蔥、翠綠,幽幽地散發著沁人心脾的芳香,鑽入肺腑,洗滌著不安與污濁。是夜,有時湖上煙霧完全消散,天幕是一片深沉的藍,皓月當空,清輝瀉千里,舉頭仰望,彷彿可以在那輪明月中瞥見親人的笑顏,自己臉上也浮上欣慰的笑容。湖面上倒映著細如碎金的月光,水波緩緩流動,帶動著那抹金色舞動起腰肢。而無風時,水中靜默的月影像是沉入水中的玉璧,又如一隻璀璨的眸子,與星河之上的月亮遙遙相望。晚歸的漁家收著漁網,唱起了豐收的歡歌,而不遠處的漁父也不由自主跟著附和,自然與人融於一起,這樣的快樂哪裡有盡頭?!登上岳陽樓,遊人們自會感到心曠神怡,忘掉了榮辱,在清風的微拂中把酒對月,歡飲達旦,一片祥和喜悅之景。

❼ 岳陽樓記改寫成作文200字

宋仁宗慶歷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職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荒廢了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舊時的規模,在樓上雕刻唐代和當今賢士名人的詩詞歌賦。他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看那岳陽的好景色,全在一座洞庭湖上。包含著遠方的山脈,吞吐著長江的流水;浩浩盪盪,寬闊無邊;早晨湖面上撒滿日光,傍晚又是一片昏暗,景象的變化無窮無盡。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既然這樣,那麼北面通向巫峽,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江,降職遠調的人和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像那連綿細雨紛紛而下的時候,一整月都不放晴,陰冷的風怒吼著,渾濁的波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了光輝,山嶽隱沒了形跡;商人和遊人不能通行,桅桿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只聽得見老虎的怒吼、猿猴的悲啼。在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讒言、懼怕譏諷的心情,滿眼看去都是蕭條冷落的景象,感傷到了極點,悲傷極了。

又如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沒有驚濤駭浪,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白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游來游去;岸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翠。有時大片的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浮動的光閃著的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漁夫的歌聲一唱一和,這種樂趣哪有窮盡呢!在這時登上岳陽樓,就有心懷開闊,精神愉快;榮耀和屈辱一並忘了,端著酒杯對著風,那心情真是快樂極了。

唉!我曾經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是什麼原因呢?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為百姓擔憂;不在朝廷上做官就為君主擔憂。這樣看來是在朝廷做官也擔憂,不在朝廷做官也擔憂。既然這樣,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之後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寫於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❽ 岳陽樓記改寫成散文

(1) 春日裡,風和日麗,萬里無雲。岳陽樓也別有一番韻味。洞庭湖平靜秀美,上下天色湖光交相呼應,一片碧綠,廣闊無際。若不是水面時時泛起層層漣漪,簡直就如一整塊的碧玉一般,不可分割,令人憐愛。沙鷗之類的水鳥在水面上時而飛翔,時而休憩,享受著大好的春光;洞庭湖清澈無比,美麗的紅鰭鯉魚在水中游弋嬉戲,燦爛的日光在魚鱗上泛出了絢麗光彩。
萬物復甦,岸上小花小草也不甘寂寞,紛紛動了起來。微風拂過,一陣陣香氣撲鼻而來。
沉醉在此等美景之中,令人心曠神怡,流連不知回返。

(2) 春日和煦的陽光碟機走了冬日的精靈,像是最燦爛、最開朗、最舒心的微笑灑徹大地,水面平整如鏡,擁有藍寶石般的晶瑩。在遙遠的天際,湖光與天色相映,碧藍清澈如水晶,盪漾萬頃。水鳥結隊成群,在這波光中飛行,時翔時停,如仙如冥;美麗的魚兒,在這綠水中游動,時浮時潛,如冰如凌。岸邊香草,小洲蘭花,色如嫩柳,味似香茗。白露消散,千里月明,月光浮動,金絲盈盈。月影沉吟,美玉婷婷。漁夫歌聲一唱一和,盡情享受無盡歡樂!再登此樓,心情舒暢,塵世種種,本是虛妄;榮耀屈辱,一並皆忘。清風拂面,發絲舞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則喜氣洋洋,心帆遠航。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❾ 岳陽樓記——改寫

春日和煦的陽光碟機走了冬日的精靈,像是最燦爛、最開朗、最舒心的微笑灑徹大地,水面平整如鏡,擁有藍寶石般的晶瑩。在遙遠的天際,湖光與天色相映,碧藍清澈如水晶,盪漾萬頃。水鳥結隊成群,在這波光中飛行,時翔時停,如仙如冥;美麗的魚兒,在這綠水中游動,時浮時潛,如冰如凌。岸邊香草,小洲蘭花,色如嫩柳,味似香茗。白露消散,千里月明,月光浮動,金絲盈盈。月影沉吟,美玉婷婷。漁夫歌聲一唱一和,盡情享受無盡歡樂!再登此樓,心情舒暢,塵世種種,本是虛妄;榮耀屈辱,一並皆忘。清風拂面,發絲舞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則喜氣洋洋,心帆遠航。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譯文:

宋仁宗慶歷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貶謫到岳州當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已廢弛不辦的事情都興辦起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來的規模,在樓上刻了唐代名人和當代人的詩賦。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觀賞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著遠處的山,吞長江的水,水勢浩大,無邊無際,早晨陽光照耀、傍晚陰氣凝結,景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的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既然這樣,那麼北面通到巫峽,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江,降職的官史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觀賞自然景物所產生的感情能沒有不同嗎?

象那連綿的陰雨下個不斷連續許多日子不放晴,陰慘的風狂吼,渾濁的浪頭沖白天空;太陽和星星失去了光輝,高山隱藏了形跡;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桿倒了、船槳斷了;傍晚時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奸人的誹謗、害怕壞人的譏笑,滿眼蕭條冷落,極度感概而悲憤不端的種種情緒了。

就象春日晴和、陽光明媚,波浪不起,藍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綠廣闊無邊;成群的沙歐,時而飛翔時而停落,美麗的魚兒,時而浮游,時而潛游;岸邊的香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蔥。有時大片的煙霧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著千里大地,浮動的月光象閃耀著的金光,靜靜的月影象現下的白璧,漁夫的歌聲互相唱和,這種快樂哪有窮盡!在這時登上岳陽樓,就有心胸開朗,精神愉快;榮辱全忘,舉酒臨風,高興極了的種種感概和神態了。

唉!我曾經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跟上面說的兩種思想感情的表現不同,為什麼呢?他們不因為環境好而高興,也不因為自己遭遇壞而悲傷;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擔憂他的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就擔憂他的君王。這就是進入朝延做官也擔憂,辭官隱居也擔憂。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他們大概一定會說:「在天下人的憂愁之先就憂愁,在天下人的快樂之後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寫於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❿ 改寫<岳陽樓記>

【簡介】

《岳陽樓記》是北宋范仲淹的名篇,因文中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句而名留史冊。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張,觸動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罷奪參知政事(副宰相)的職務,貶放鄧州(現在河南省鄧縣)。第二年六月,謫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陽樓行將落成,函請范仲淹作記,並附上《洞庭晚秋圖》。千古名篇《岳陽樓記》就是在這年九月十五日寫成的。

岳陽樓聳立在湖南省岳陽市西門城頭、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與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北武漢的黃鶴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另一說為江南四大名樓,其中還包括安徽宣州的謝脁樓)。

岳陽樓是以三國」魯肅閱軍樓」為基礎,一代代沿襲發展而來。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於軍事上。自唐朝始,岳陽樓便逐步成為歷代遊客和風流韻士游覽觀光,吟詩作賦的勝地。此時的巴陵城已改為岳陽城,巴陵城樓也隨之稱為岳陽樓了。北宋范仲淹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更使岳陽樓著稱於世。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在此登覽勝境,憑欄抒懷,並記之於文,詠之於詩,形之於畫,工藝美術家亦多以岳陽樓為題材刻畫洞庭景物,使岳陽樓成為藝術創作中被反復描摹、久寫不衰的一個主題。

現在的岳陽為1984年重修,沿襲了清朝光緒六年所建時的形制。登岳陽樓可瀏覽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

岳陽樓是江南三大名樓中唯一的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築,它的建築藝術價值無與倫比。1988年1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8月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保護區。2001年元月核准為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長江黃金旅遊線上湖南境內的唯一景點,是岳陽市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岳陽旅遊業的龍頭。

【原文】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作者】
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皇佑四年(1052 年)。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學家,吳縣(今屬江蘇)人
他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統帥,也是—位卓越的文學家和教育家。他領導的慶歷革新運動,成為後來王安石「熙豐變法」的前奏;他對某些軍事制度和戰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線邊防穩固了相當長時期;經他薦拔的一大批學者,為宋代學術鼎盛奠定了基礎;他倡導的先憂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是中華文明史上閃灼異彩的精神財富:朱熹稱他為「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千載迄今,各地有關范仲淹的遺跡始終受到人們的保護和紀念。

【譯文】

宋仁宗慶歷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職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荒廢了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舊時的規模,在樓上雕刻唐代和當今賢士名人的詩詞歌賦。他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看那岳陽的好景色,全在一座洞庭湖上。包含著遠方的山脈,吞吐著長江的流水;浩浩盪盪,寬闊無邊;早晨湖面上撒滿日光,傍晚又是一片昏暗,景象的變化無窮無盡。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既然這樣,那麼北面通向巫峽,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江,降職遠調的人和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像那連綿細雨紛紛而下的時候,一整月都不放晴,陰冷的風怒吼著,渾濁的波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了光輝,山嶽隱沒了形跡;商人和遊人不能通行,桅桿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只聽得見老虎的怒吼、猿猴的悲啼。在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讒言、懼怕譏諷的心情,滿眼看去都是蕭條冷落的景象,感傷到了極點,悲傷極了。

又如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沒有驚濤駭浪,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白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游來游去;岸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翠。有時大片的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浮動的光閃著的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漁夫的歌聲一唱一和,這種樂趣哪有窮盡呢!在這時登上岳陽樓,就有心懷開闊,精神愉快;榮耀和屈辱一並忘了,端著酒杯對著風,那心情真是快樂極了。

唉!我曾經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是什麼原因呢?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為百姓擔憂;不在朝廷上做官就為君主擔憂。這樣看來是在朝廷做官也擔憂,不在朝廷做官也擔憂。既然這樣,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之後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寫於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解詞】

1
謫:封建王朝官吏降職或遠調。
守:指做州郡的長官。
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在現在湖南嶽陽。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慶歷五年,1045)
越:超過,過了。
政通人和:政事順利,百姓和樂。
通:順利。
和:和樂。
具:通「俱」,全,皆。
乃:於是。
增:擴大。
制:規模。
屬:通「囑」,囑托。
作文:寫文章。
記:記敘。

2
勝狀:勝景,好景色。
銜:包含。
吞:吞吐。
浩浩湯湯(shāng):水波浩盪的樣子。
橫無際涯:寬闊無邊。
橫:廣遠。
際涯:邊。( 際 涯 的區別: 際專指陸地邊界; 涯專指水的邊界)
朝暉夕陰:或早或晚(一天里)陰晴多變化。
暉:日光。
氣象:景象。
萬千:千變萬化。
大觀:雄偉景象。
前人之述備矣: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
備:詳盡。
然則:雖然如此,那麼。
南極瀟湘:南面直到瀟水、湘水。瀟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
極:盡。
遷客:謫遷的人,指降職遠調的人。
騷人:詩人。戰國時屈原作《離騷》,因此後人也稱詩人為騷人。
會:聚集。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覽:看。
異:不同

3
若夫:用在一段話的開頭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於」。
淫雨:連綿的雨。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樣子。
開:放晴。
陰:陰冷。
濁:渾濁。
排空:沖向天空。
日星隱曜: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
曜:光輝
岳:高大的山。
山嶽潛形:山嶽隱沒了形體。
潛:隱沒。
行:通行。
檣傾楫摧:桅桿倒下,船槳斷折。
檣:桅桿。
楫:槳。
傾:倒下。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斯:這。
則:就。
有:產生。
去國懷鄉:離開國都,懷念家鄉。
去:離開。
國:國都。
憂讒畏譏: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
畏:害怕。
讒:說壞話。
譏:批評指責。
蕭然:蕭條冷落的樣子。
感:感慨。

4
春和:春風和煦。
景:日光。
波瀾不驚: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
驚:這里有「起」、「動」的意思。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
萬頃:極言其廣。
沙鷗:沙洲上的鷗鳥。
翔集:時而飛翔,時而停歇。
集:鳥停息在樹上。
錦鱗:美麗的魚。
芷:一種香草。
汀:小洲。
岸芷汀蘭: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野花。
鬱郁:形容草木茂盛。
而或:有時。
長煙一空:大片煙霧完全消散。
一:全。
皓月千里: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
浮光躍金: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這里描寫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靜影沉璧: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這是寫無風時水中的月影。
璧:圓形的玉。
何極:哪有窮盡。
曠:開闊。
怡:愉快。
寵辱偕忘:光榮和屈辱一並忘了。
寵:榮耀。
偕:一起。
臨:迎著。
把酒臨風:端酒當著風,就是在清風吹拂中端起酒來喝。
把:持,執。
洋洋:高興得意的樣子。

5
嘗:曾經。
求:探求。
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
心:思想感情。
或異二者之為: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
或:近於「或許」「也許」的意思,表委婉口氣。
異:不同於。
為:這里指心理活動(即兩種心情)。
以:因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居廟堂之高:處在高高的廟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進」即指「居廟堂之高」。
廟:宗廟。
堂:殿堂。
廟堂:指在朝廷。
處江湖之遠:處在僻遠的江湖間,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即指「處江湖之遠」。
是:這樣。
然則:既然如此,那麼……
其必:一定。
先:在……之前。
後:在……之後。
微斯人,吾誰與歸:(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微:沒有。
斯人:這樣的人。
誰與歸:就是「與誰歸」。
歸:歸依。

【賞析】

沿湘江順流而下,經長沙再向前,一片煙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簾,那就是「水天一色,風月無邊」的洞庭湖了。唐代詩人孟浩然在一首題為《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的詩里寫道:「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生動地表現了洞庭湖浩瀚的氣勢,成為千古絕唱。詩中所說的岳陽,西臨洞庭,北扼長江,自古以來就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從洞庭湖上向岳陽遠眺,最引人注目的是屹立於湖畔的一座三層的城樓,被藍天白雲襯托得十分壯觀。那就是著名的岳陽樓。

岳陽樓的前身,是三國時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台。唐玄宗開元四年,中書令張說謫守岳州,在閱兵台舊址建了一座樓閣,取名岳陽樓。李白、杜甫、白居易、張孝祥、陸游等著名詩人都曾在這里留下膾炙人口的詩作。到北宋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謫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陽樓,六月寫信給貶官在鄧州的好朋友范仲淹,並附有《洞庭晚秋圖》一幅,請他寫一篇文章記述這件事。到慶歷六年九月,范仲淹便寫了這篇著名的《岳陽樓記》。《岳陽樓記》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分五段。

第一段,說明作記的緣由。

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盛狀,交代作《岳陽樓記》的緣由。這番交代十分必要,因為范仲淹既非岳陽人,又不在岳陽做官,可能根本就沒來過岳陽,一個和岳陽沒有關系的人忽然為岳陽樓作記,這是必須說明緣由的。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說他被貶官到岳陽後,經過一年的時間,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廢俱興」。重修並擴建了岳陽樓,在樓上刻了唐代先賢和今人的詩賦,又囑托我作一篇文章記述這件事。這段文字簡明扼要,把必須交代的背景,在文章開頭集中地加以交代,後面就可以馳騁想像自由揮灑筆墨了。

第二段,不對岳陽樓本身作描寫,而是由岳陽樓的大觀過渡到登樓覽物的心情。

總寫遠眺洞庭湖的景色。這段文字的內容是寫景,口氣卻是議論。一上來就提出自己的看法: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它銜遠山、吞長江、洶涌著,流動著,無邊無際。這幾句是從空間上形容湖面的廣闊和水勢的浩淼。接下來兩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則又從不同時間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表現它氣象萬千的變化。早晨陽光燦爛,把洞庭湖照得如同明鏡一般,正如唐朝人張碧的詩里所說的「漫漫萬頃鋪琉璃」。晚上雲霧低垂,把洞庭湖籠罩在一片昏暗之中,正如宋朝人李祁在一首詞里所寫的:「霧雨沉雲夢,煙波渺洞庭」。以上幾句抓住不同時刻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把它的萬千氣象很生動地渲染了出來,然後小結一句說:「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既然前人描述已經完備,而且有詩賦刻在岳陽樓上,范仲淹便不再重復。人詳我略,人略我詳,轉而寫登樓覽物之情:「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遷客,指降職貶往外地的官吏。屈原曾作《離騷》,所以後世也稱詩人為騷人。既然洞庭湖北通巫峽,南極瀟湘,湖邊的岳陽樓便為遷客、騷人常常會集的地方。當他們登樓觀賞洞庭湖的景物時,心情能不有所差異嗎?這幾句是全文的樞紐,很自然地引出以下兩段。上面對洞庭湖的描寫是客觀的,以下則是設想遷客騷人觀洞庭時的主觀感受;上面的文字很簡約,以下則洋洋灑灑,淋漓盡致。

第三段,寫覽物而悲者。

這一段的大意是說:假若是在陰雨連綿的季節,一連幾個月不放晴;天空陰風怒號,湖上濁浪排空;太陽和星星隱藏了它們的光輝,山嶽也隱蔽了它們的形體;商旅不敢出行,船隻全被損壞;當黃昏時分一切都籠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嘯猿啼之聲不斷傳入耳來。這時登上岳陽樓,滿目蕭然,觸景傷情,更會感到離開京城的哀傷和懷念家鄉的憂愁,並且會憂心忡忡,畏懼小人的毀謗和譏刺,感傷到極點而悲慟不止了。

第四段,寫覽物而喜者。

這一段的大意是說:遇到春天溫和的日子,明媚的陽光照射在平靜的湖面上,沒有一絲兒波瀾。天色襯著湖光,湖光映著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綠。天上的沙鷗飛飛停停,水裡的魚兒游來游去。岸邊的花草散發出濃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間還可以看到湖上的煙雲一掃而空,皎潔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與水波一起盪漾,閃爍著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塊璧玉。漁歌的對唱,洋溢著無邊的歡樂。這時候登上岳陽樓,一定會心曠神怡,把一切榮譽和恥辱都忘掉了。舉杯暢飲,臨風開懷,只會感到無比的欣慰和歡喜。

這兩段採取對比的寫法。一陰一晴,一悲一喜,兩相對照。情隨景生,情景交融,有詩一般的意境。由這兩段描寫,引出最後的第五段,點明了文章的主旨。在這一段里對前兩段所寫的兩種覽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現了一種更高的思想境界。
第五段,正面寫自己的生活態度和政治抱負。

「嗟夫!」,是感嘆詞。作者十分感慨地說,我曾經探求過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與上述兩種心情有所不同。他們的悲喜不受客觀環境和景物的影響,也不因個人得失而變化。當高居廟堂之上做官的時候,就為人民而憂慮,惟恐人民有飢寒;當退居江湖之間遠離朝政的時候,就為國君而憂慮,惟恐國君有闕失。這么說來,他們無論進退都在憂慮了,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他們必定這樣回答:在天下人還沒有感到憂慮的時候就憂慮了,在天下人都已快樂之後才快樂呢;作者感慨萬千地說:倘若沒有這種人,我追隨誰去呢!表示了對於這種人的嚮往與敬慕。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表達了作者的政治抱負和生活態度。既是自勉,又是與友人共勉。

文章最後一句「時六年九月十五日」,是交代寫作這篇文章的時間。

飲水思源,解文尋根。這個根,就是作者寫作之緣由。《岳陽樓記》是如何產生的,大家可以共同來尋這個根。這個根,文中說的明白:「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屬予作文以記之。」滕子京雖謫但卻使巴陵「政通人和,百廢具興」,足見滕實為國之棟梁,他到任不到一年,便政績卓著,遂重修岳陽樓。在古時,修造亭台樓閣,往往撰文記敘建築、修葺的過程和歷史沿革,滕子京便請朋友范仲淹寫記。朋友相邀,焉有不做之理。而此時的范仲淹,也正被貶在鄧州作知州,真可畏「同是天涯淪落人」。有所不同的是,范仲淹與滕子京在處世上相差很大。滕子京「尚氣,倜儻自任」,是個很有脾氣的人,又有點剛愎自負,很難聽進別人的意見,他對自己的無端遭遣始終耿耿於懷,常常口出怨言。據說,岳陽樓落成之日,他的部下前來祝賀,他卻說:「落甚成!待痛飲一場,憑欄大慟十數聲而已。」本當高興之際,滕子京卻萬般悲傷湧上心頭,可見他還沒有走出謫官帶來的打擊。可讀《岳陽樓記》全文,你卻找不到這樣一種因被貶而生怨的情緒。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出此范仲淹。一般來講,「放臣逐客,一旦棄置遠外,其憂悲憔悴之嘆,發於詩作,特為酸楚,極有不能自遣者。」而范仲淹在遭受挫折打擊時,卻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灑脫自如,毫不介懷。作為滕子京的朋友,范仲淹總想對他進行規勸卻一直無緣開口。後來滕子京給范仲淹去信,要他為岳陽樓寫記,范仲淹才有機會為老朋友進言,文中寫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這些話,不僅是范仲淹用於自勉的,更是用來勉人的,勸勉誰?滕子京呀!

找到了這個根,我們就能理解范仲淹寫《岳陽樓記》,並不僅僅是為了記滕子京重修岳陽樓之事,更是為了藉此文對老朋友做一勸勉。如何勸呢?又不能直來直去,故要寫得隱秘些。以什麼為托辭呢?當然是洞庭湖之景!他明寫景,暗寫自己對人生沉浮的看法,並勸老朋友要拿得起、放得下,做一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灑脫人。在范仲淹看來,人的一生無怪乎有兩種活法,一種是「以物喜,以已悲」。像那些遷客騷人,因洞庭湖之景或喜(第四段)或悲(第三段),「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見劉勰《文心雕龍》)故有見「淫雨霏霏,連月不開……虎嘯猿啼」便生「去國懷鄉,憂讒畏飢,滿目蕭然,感極而悲」,有見「春和景明,波瀾不驚……漁歌互答」便生「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之感。一種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這種人,「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進」憂其民,「退」憂其君,唯獨不憂「已」!因為,他們的憂與樂已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子京老友,我多麼想你成為這樣一類人呀!「微斯人,吾誰與歸!」此文撰於鄧州 ,作者並未到過岳陽樓。

【文學常識】

范仲淹,生於公元989年,死於公元1052年。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死後謚「文正」,世稱「範文正公」。(吳縣就是今天的蘇州)。他出身貧苦,其父范墉任節度掌書記。(其父范墉死時他剛兩歲)。青年時借住在一座寺廟里讀書,常常吃不飽飯,仍然堅持晝夜苦讀,五年間未曾脫衣睡覺。中進士以後多次向皇帝上書,提出許多革除弊政的建議,遭到保守勢力的打擊一再貶官。後來負責西北邊防,防禦西夏入侵很有成績。一度調回朝廷擔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的職務,可是在保守勢力的攻擊與排擠下,於宋仁宗慶歷五年又被迫離開朝廷。他以六十四歲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張,深受當世和後人稱道。文章和詩詞俱脫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範文正公文集》傳世。 寫《岳陽樓記》時正在鄧州做知州。

《岳陽樓記》的著名,首先是因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時的另一位著名的文學家歐陽修在為他寫的碑文中說,他從小就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可見《岳陽樓記》末尾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一生行為的准則。孟子說:「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已成為封建時代許多士大夫的信條。范仲淹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貶官在外,「處江湖之遠」,本來可以採取獨善其身的態度,落得清閑快樂。可是他不肯這樣,仍然以天下為己任,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話來勉勵自己和朋友,這是難能可貴的。

一個人要做到先憂,必須有膽、有識、有志,固然不容易;而一個先憂之士當他建立了功績之後還能後樂,才更加可貴。這兩句話所體現的精神,那種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品質,在今天無疑仍有教育意義。

【寫作特點】

一、岳陽樓之大觀,前人已經說盡了,再重復那些老話還有什麼意思呢?遇到這種情況有兩種方法。一個方法是作翻案文章,別人說好,我偏說不好。另一個方法是避熟就生,另闢蹊徑,別人說爛了的話我不說,換一個新的角度,找一個新的題目,另說自己的一套。范仲淹就是採取了後一種方法。文章的題目是「岳陽樓記」,卻巧妙地避開樓不寫,而去寫洞庭湖,寫登樓的遷客騷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時產生的不同感情,以襯托最後一段所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別出心裁,不能不讓人佩服。

二、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記事簡明,寫景鋪張,抒情真切,議論精闢。議論的部分字數不多,但有統帥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說這是一篇獨特的議論文。《岳陽樓記》的議論技巧,確實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三、這篇文章的語言也很有特色。它雖然是一篇散文,卻穿插了許多四言的對偶句,如「日星隱曜,山嶽潛形。」「沙鷗翔集,錦鱗游泳。」「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靜影沉璧。」這些駢句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錘煉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銜遠山,吞長江」這兩句的「銜」字、「吞」字,恰切地表現了洞庭湖浩瀚的氣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簡潔的八個字,像格言那樣富有啟示性。「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把豐富的意義熔鑄到短短的兩句話中,字字有千鈞之力。

滕子京在請范仲淹寫《岳陽樓記》的那封信里說:「山水非有樓觀登覽者不為顯,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為久。」確實是這樣,岳陽樓已因這篇絕妙的記文,而成為人們嚮往的一個勝地;《岳陽樓記》也像洞庭的山水那樣,永遠給人以美好的記憶。
全文中心: 以作記為名, 借題發揮, 闡述了"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和" 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這種進步的思想以及作者自己政治上的抱負. 同時也表達了不向保守勢力妥協的決心. 還包含對滕子京的安慰和砥礪之意. 整篇文章融敘事; 描寫; 議論於一體, 借景抒情.

【主旨分析】

寫出作者遠大抱負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寫出作者豁達胸襟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的道德情操
【段意總結】
第一段記述作者撰寫此文的緣由:應滕子京的託付而撰寫。這段寫岳陽樓的重修、增制。
第二段描寫登上岳陽樓看到的壯闊湖景,提出一個看法。
第三段描寫湖上久雨陰晦的凄涼景象以及「遷人騷客」登樓睹此的傷感心情。
第四段寫湖上春光明麗的歡快景象以及「遷人騷客」登樓覽之的喜悅心情。
第五段直抒作者胸臆,砥礪友人同道。作者明言其人生志向、政治抱負(以「古仁人」為楷模,憂國憂民),表露其博大襟懷、堅強意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閱讀全文

與岳陽樓記改寫作文600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