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與父母(親人)促膝長談,交流心聲,走進對方的心靈世界,然後寫一篇與此相關的作文。
學會感恩 孝敬父母
老師想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一艘載有數百人的大型輪船在海上失火沉沒,許多人都失去了生命,只有九十多人生還。乘客中有一個游泳專家來回遊了十幾次,在連續救起了二十個人後因過分勞累雙腳嚴重抽筋而導致殘廢必須終身坐輪椅,他一直大叫著問自己:我盡力了嗎!幾年後在他生日的那天有人問他一生中最深刻的記憶是什麼,他傷感的說:我最記得那被我救起的二十個人中,沒有一個人來向我道謝。
感恩,是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感恩,並不局限於銘記別人的好處,而是延伸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中,以及更多,更多。平時,我們喜的時候是否會歡天喜地欣喜若狂?怒的時候是否會大發雷霆暴跳如雷?哀的時候是否會惆悵萬分失落無比?樂的時候是否會手舞足蹈得意忘形?要怎樣做到對喜怒哀樂處之泰然?要如何保持平靜的心靈?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就當喜,是對我們善待生活做得到的回報;就當怒,是培養我們耐性的時機;就當哀,是天將降大任於自己的先兆所以必先苦我心志;就當樂,是生活對我的泰然處世還以的笑容。如此,還會有什麼再影響到自己平靜的心緒呢?別人對自己不好,是生活在暗示我們自身有所缺陷所以我們必須積極改進;別人對自己好,是生活在告訴我們要讓更多的人喜歡自己就必須再接再厲更進一步。
學會感恩,不要去記恨對你不好的人。作家余傑說過一句話:恨一個人對自己的傷害,遠遠比對對方的傷害大。學會感恩,懂得知恩圖報不忘恩負義,滴水之恩要以湧泉相報,受人一掊土還人一座山。學會感恩,懂得給別人機會就是給自己機會,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今天拉人一把明天陷入困境也會有人拉自己一把。生活是面鏡子,學會感恩,對生活時時保持微笑的心情,生活也會還你以微笑。
那麼,就讓我再次用一個小故事結束今天的講話:有位和尚叫佛印,與朋友結伴出遊。在路過海邊時與朋友話不投機被朋友甩了一巴掌,佛印氣憤的在沙灘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被某某打。」當走過原始森林時佛印和尚遇險被朋友所救,於是他在岩石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被某某救」。朋友奇怪的問他為什麼兩次在不同的地方寫字,佛印答道:巴掌之痛一如海水沖淡沙灘上的字,很快消逝;相助之恩卻是刻在石頭上的字天長地久,永遠銘記。
學會感恩的生活,我們會寧靜而祥和。
❷ 「走進父母的心靈」記敘文600
母愛是一把傘,為我遮風掃雨;母愛是一縷陽光,永遠照耀著我;母愛是一件毛衣,溫暖我的心;母愛是歌謠,帶我進入甜蜜的夢鄉;母愛是一杯熱騰騰的牛奶,帶給我溫暖…… 上二年級那年的夏天,火辣辣的太陽燒烤著大地。
寫完毛筆字的我急急忙忙地從老師家回去。我坐在奶奶的自行車上,唱著歌兒。我看見自行車的輪子轉來轉去,就覺得很奇怪:如果輪子不轉的話,可以向前走嗎?為了得到答案,天真的我把腳伸進了輪子里,只聽「砰」的一聲,我和奶奶連同自行車一起摔在了地上,而我的腳就卡在了自行車輪子里。奶奶趕緊把我的腳從輪子里取出,把我送到了媽媽的冷飲店。
我臉色蒼白,口裡不停地呻吟著:「媽媽,媽媽......」媽媽把我抱在懷里,輕輕地拍打著我,鼓勵我說:「蕾蕾,你是個堅強的孩子,你要與疼痛作斗爭,你要戰勝它,加油啊!醫院快到了,你要挺住啊!」
媽媽把我抱到骨科室進行檢查。醫生說我的左腳里有自行車輪子上的零件,必須要把它取出來,不然的話,這只腳可能就會廢掉。媽媽嚇壞了,讓醫生趕緊把零件取出來。可是,當時最怕痛的我寧可腳廢了,也不願意忍受疼痛,便用勁力氣不讓他們碰我的腳。媽媽把我的腳緊緊抓住,讓醫生趕快取出。
我兩眼淚汪汪地看著媽媽,說:「媽媽,媽媽蕾蕾以後一定乖乖的,媽媽不要帶我到這兒,我要回去。哇哇哇—」我大聲得哭著,請求媽媽帶我回去。媽媽看我這樣,極力剋制自己的眼淚,說:「蕾蕾,乖乖的,把零件取出來後,媽媽帶你回家,帶蕾蕾上公園玩,好嗎?聽話啊,把腳放好了。」「我不要,我不要,我現在就要回去嘛!哇哇哇—」就在這時,溫暖的水滴到我的臉上,媽媽哭了,媽媽第一次哭了,是為我而哭。
我漸漸安分了下來,可疼痛讓我叫了起來,我好像咬到了什麼軟綿綿的東西,疼痛漸漸消失了。零件成功地取出,我鬆了鬆口,躺在媽媽的懷里睡著了......
醒來後,我看見了媽媽著急的眼神,又看見了一個深深的牙印。原來,媽媽怕我咬自己的嘴唇,便把自己洗凈的手放在了我的嘴裡。我不禁流下了眼淚。媽媽看見我又哭了,以為我的腳還疼,便急切地問:「怎麼了?還疼嗎?」我擦了擦眼淚,說:「媽媽,我沒事兒的,你不用擔心!」......
媽媽的愛,我永遠銘記在心!
今天是母親節,我送了媽媽一枝康乃馨,又說了一句:媽媽,我愛你!媽媽聽後又哭了,但嘴角依舊掛著幸福,開心的微笑......
❸ 求一篇與父母進行心靈溝通,走進對方的心靈世界。作文500字左右!一定要原創!
不要去硬碰硬,要學會選擇時機,不要心急,慢慢的進行溝通。因為長輩的這種思想已經是存在了幾十年了,要一次就把觀點給扭轉過來,讓他接受新事物,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而與長輩硬碰硬的話,只會再次的爭吵,絲毫不會讓長輩改變觀點,而又傷了彼此的感情。所以得忍,在一些氣氛比較好的時候,或是長輩比較高興的時候,再提出一些建議與想法。這樣比較容易溝通。而此事急不得,需要在平常一點一滴的積累,慢慢的消除隔閡建立溝通。
2)找與長輩同輩的人來做長輩的工作。同輩分的人說話比較容易被接受,而不會向晚輩直接提出來一樣,讓長輩覺得有越級的心理。同輩的如姨夫、舅舅的,總有比較開通的人,可以請他們幫忙去做做其他頑固長輩的工作。
3)可以利用報紙、新聞或電視劇。長輩們也有種心理,就算覺得晚輩在某方面的說話有些道理,卻也認為是晚輩自己的單方面的想法。你可以找一些關於如何溝通、長輩與晚輩溝通的成功事例或失敗事例。像是新聞、雜志或電視劇,讓長輩們自己去看去思考。然後你旁敲側擊的,這樣會事半功倍。
4)想要讓長輩理解晚輩,首先走入長輩的世界。就是俗話說的,換位思考。有時候可以陪陪長輩做他們喜歡做的事情,投其所好。不時的聽聽長輩的看法,對支持的表示支持。這樣長輩會覺得晚輩似乎長大了,也懂事了,會理解長輩們的心理與看法了。這樣以後晚輩說話的分量也會加重,以後也比較容易溝通一些。這樣對晚輩也有好處,知道長輩是如何想的,那就依照長輩的思考模式來達到溝通,長輩也很容易接受。
5)請長輩走入晚輩的世界裡。長輩們之所以對晚輩的一些說話給予否定,那是對新事物的不了解。拿上網來打個比方,晚輩希望上網,而長輩反對。正是由於長輩們對網路的不知,而又道聽途說了網路的危害。所以才認為網路是不好的東西。這是人的心理造成。對好的一面認為是理所當然,而壞的一面則是印象深刻。所以長輩們其實並不了解網路的好處,而只記得壞處。而晚輩用交談方式,就如是紙上談兵,沒有說服力。邀請長輩進來,親自感受下,讓他們看到網路其實有很多好的一面。這樣才有說服力。其他的事情也一樣,長輩不能接受晚輩的,是因為對新事物的不了解,用說的顯得很徒勞,最好的方法就是請長輩親自來感受一下。
6)可以為長輩找一些學習的渠道,讓他們更好的接受現在的教育與思維。活到老,學到老,如果不學習,只會讓自己的思維禁錮在以前的時代。長輩也許會拒絕,但是如果晚輩好好的做一下工作,長輩出發點也是為了孩子好,會接受去學習的。可以建議晚輩為長輩找一些現在青年的心理健康或是長輩與晚輩如何溝通之類的講座。長輩比較能接受講座的老師的說話。這樣長輩才會反思自己的教育會不會與時代脫節了,這樣才能更好的做到溝通。
7)晚輩要給長輩一種已經成熟、獨立的看法。晚輩可以分擔家事,出外進行社會實踐(對學生來說)。讓長輩看到晚輩其實已經長大了,不需要再躲在長輩的翅膀下,讓長輩給自己擋風雨了。長輩對晚輩會放下心,不再那麼約束,自然也會聽的進去晚輩的一些說話。 所以晚輩與長輩的溝通切記心急、發火與長輩爭吵,這樣只有起到反效果。 當然在轉變長輩的思維的同時,晚輩也該反思下自己,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夠好而讓長輩錯誤認為自己還需要被保護。與長輩溝通的時候是不是用錯了方法,而造成了爭吵。不管是長輩還是晚輩,其實出發點都是為對方好,都是愛對方的,只可能是溝通太少或是方法不對,而讓感情受到傷害。
❹ 與父母(親人)促膝長談,交流心聲,走進對方的心靈世界,然後寫一篇與此相關的作文。題目自擬。不少於6
作文一:我與爸爸媽媽多溝通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架起信任友誼的橋梁。因為有了溝通我們才會有這么多情深義重的好朋友;因為有了溝通,我們才會有負責任的家長;因為有了溝通,我們才會懂得感恩!
小時候,我家裡很早很早就購進了一台電腦,而且還上了寬頻網。那時候,爸爸、媽媽上班時,他們就把我鎖在家裡,我就像只籠中雞。漸漸地,我開始注意起家裡的那台「鐵傢伙」——因為它,爸爸遠隔千里卻能知道外國發生了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因為它,爸爸隨時都可以看電影、玩游戲;因為它,媽媽交了那麼多的網友。慢慢的,我在其他同學的「指導」下,也玩起了一款叫「傳奇」的網路游戲,因為我的技術好,所以,我的級別越來越高。由剛開始的殺雞為生的人變成了一個武林高手。我的技術好,裝備也好,因此在網路里許多人都想「拜我為師」。我小小的虛榮心和自尊心得到了滿足。有時候我輸了一場比賽後,就不斷的買更好的裝備,尋找那個人「報仇」。這樣惡性循環下去,我便對游戲的痴迷度也越來越高。即使小夥伴在外面玩十分精彩的游戲我也無動於衷。因此,我便使自己陷入了一種寂寞的狀態,使我變成了一個只會玩游戲的人。
幸虧爸爸、媽媽及時發現了我這一情況,便主動找我談心,鼓勵我說出心裡話,這時,我心裡的寂寞再也忍不住了,便主動說:「我很孤獨,我想玩電腦游戲。」爸爸、媽媽聽到我說的這些話後,主動為我做思想工作。通過這次談話,我終於明白了——現實生活里的事物也很精彩,依賴這個虛擬世界是弱者的表現。同時,我也明白了爸爸、媽媽的一片苦心。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溝通是打開心結的密碼,溝通是人生道路的鋪墊者,因為有溝通才會有我們精彩的今天!希望大家多多溝通,共同創建美好的未來。
作文二:我與媽媽的溝通
這次數學考試我只考了95分,我對這個成績不是很滿意,因為我又犯了一個最低級的錯誤——粗心了。
回到家後,我拿出試卷輕輕的遞給了媽媽,輕聲的對媽媽說:「媽媽,我考了95分,對不起!」媽媽微笑著說:「還可以,是不是又粗心了?」我默默的點了點頭。媽媽真是太了解我了。
媽媽仔細地看了看我的試卷後,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孩子,以後一定要細心,你知道嗎?如果粗心,有可能因為一分之差,你就與高中、大學失之交臂,有可能會改變你一生的命運。你想想,自己每次考試是不會做,還是粗心造成的?」我靜下心一想:「是啊,每次考試,出錯基本上是因為粗心扣的分,還記得期中考試時,數學有一道應用題,我在列式計算時,粗心的把122寫成了112,被扣掉了5分,還有一道題,因為粗心被扣了3分,那次我很意外的考了92分。本來,我是非常有信心考滿分的,試卷發下來後,我真是後悔莫及啊,發誓一定要改掉粗心的毛病,可是……」這時,媽媽又說:「暢暢,媽媽知道你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好學上進,以後記住,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對待,好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壞習慣也是從小養成的,習慣成自然後,就很難改變了。媽媽相信你是一個做事認真、細心的好孩子,只要你努力了,考多少分不是很重要!加油,暢暢很棒!」
聽了媽媽的話,我又充滿了自信,每次考試後,媽媽都會和我談心,幫我分析出錯的原因,我不能再讓媽媽失望了,她為我付出了太多心血,我一定要改掉粗心的壞習慣!以最優異的好成績報答媽媽!
作文三:與媽媽溝通的感覺真好
和媽媽溝通,是心靈之間的神秘對話。這種對話是多麼美妙啊!
小時候,一雙小眼睛看著媽媽,小嘴裡「嘰哩吧啦」地不知道在說什麼,媽媽開心地也學著叫了起來,這種溝通的感覺真好。
上幼兒園了,回家後,興奮地和媽媽討論一些幼稚可笑的話題,媽媽也不厭其煩地回答這些奇怪的問題,開開心心地,這種溝通的感覺真好。
剛上小學,漸漸地懂事了,和媽媽討論「一加一、二加五、九九乘法表」,討論一些生活的經驗,這種溝通的感覺真好。
現在呢,我長大了,和媽媽談論真善美、假丑惡,還有做人的道理,這種溝通的感覺真好。
我們一定要珍惜這種溝通的機會,這種成長的過程。因為,這種溝通就像花兒得到了雨露,就像迷途中得到了一塊路標,幫助我們成長,為我們指引方向。是啊!這種溝通的感覺真好。
作文四:溝通
幾天前的一個中午,他放學回家看到自己的小抽屜是他最得意的,因為他可以用一把小鎖把自己的日記藏在裡面。而如今……抽屜里的東西好像都被人翻過了,他趕緊跑去找媽媽詢問,卻看到媽媽拿著自己的日記本,臉已鐵青:「看看你都記了什麼!長大了是不是?!敢在日記里發表對我的反抗,哼!」「我讓你看我的日記了嗎?」「我是你媽媽,我有權利看!」「我國法律規定,任何人都不能隨便翻閱子女的日記!」(政治背的好熟)「你有理,你長大了,你翅膀硬了想飛了!」「我不理你了!」一聲門響,就把兩個人的心割斷了好幾天……
這幾天,他一直在思考,怎樣做才能解決問題?對母親大吵大鬧是不對的,但母親這樣做也是不對的,還是和母親溝通吧!他想到這里,徑直走進了母親的卧室。
他看到媽媽的眼圈已是通紅,深深地低著頭,似乎也在思考。「媽媽,我們溝通溝通吧!」「小屁孩,溝通什麼」他看出媽媽的氣未消,頓了頓,說:「和你大吵大鬧我確實不對,這是不孝敬父母,未經我允許,翻閱我的日記,你也是不對的,所以……」「好了,兒子,你不要再說了,媽媽錯了,對不起。」「對不起,媽媽,我也錯了」兩人已相擁在一起……事後,兩人決定每星期六開一次「家庭大會」
溝通可以使兩顆冰凍的心相融在一起;
溝通,可以使敵人變成朋友;
溝通,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
朋友,人生道路漫漫,與溝通結友相伴,會使人生道路更加平坦。
作文五:和家長溝通一次
也許有些人的父母非常不理解孩子,可我認為我的父母非常的開明。
其實,父母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好。我們正處在青春期階段,脾氣不好,很容易和父母發生爭執。而我的父母非常理解,做什麼事都會爭求我的意願。記得姐姐和我說過:「你『舅媽』特別煩,老是愛嘮叨,明知道她是為我好,可是她一嘮叨起來就沒完沒了,所以我就覺得她很煩。」當時的我覺得我一定不會象姐姐那樣的。可現在我覺得我可能有一點煩躁。父母說什麼都覺得煩,可我們從來不爭吵,因為我爸媽也知道我不是有意那樣說的,他們總在退讓。我也知道父母的用心良苦,可我說話的聲一大,我老爸就會開玩笑的說:「那麼大聲幹嘛?」「我有很大聲嗎?」我大聲回答。「切,不理你了!」老爸開玩笑的說……就這樣我們之間的吵嘴就變成了歡笑。如果每個父母都這樣的話那裡還會吵嘴,我們還經常聊天,學校的趣事,老同學的糗事,老師的批評,同學的表揚,都是我們的話題。以前我不覺得什麼,現在我感到父母好像是朋友,一個永遠支持你的朋友。他們永遠不會離開你,永遠陪在你身邊的朋友。多理解,多溝通讓你和父母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吧!讓家裡沒有爭吵!我有一個網友說得很對:「自由是有度的,因為你們還未成年。」他也許是因為已經是為人父母了,才會感悟這么深吧!
❺ 讓良好的習慣走進心靈作文六百字左右
讀《感悟父母愛》有感人世間有親情,有友情,其中最難報的是父母恩回。俗話說「滴水答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父母是我們的啟蒙老師,他教會我們人生的道理和做人應有的自尊心。在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傾注了父母無盡的愛於祝福。
母愛如陽光一樣溫暖,如春天的細雨一樣溫和,如涓涓細流,隱忍而綿長……但父愛如大山,在背後默默地支撐我們,如溫暖的港灣,為我們遮風擋雨……說了半天,我還是給你講講怎樣感恩父母吧!父母不需要太多的甜言蜜語,也不需要任何禮物,只需要我們一聲親熱的「爸媽」就足夠了。平時在家多幫家裡幹家務活;父母上班回來後,幫他們捶捶背,倒倒茶;在他們生日時,說一聲「生日快樂」;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這些都會使他們感到莫大的幸福。我們長大後以一定不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一定要常常回家看看,關心關心我們的父母,讓他們的內心充滿溫馨……父母就像蠟燭,犧牲了自己,照亮了我們前進的道路。感恩父母從小做起,從身邊不起眼的小事做起,讓感恩走進我們的心靈吧!
❻ 走進父母心靈主題活動宣傳語
父母的心就如一片汪洋,而子女便是汪洋中的一隻小船,收集著父母的滄桑白發。
❼ 父母如何走進孩子的心靈
如果你不了解孩子在想什麼;你不了解孩子的喜、怒、哀、樂是為什麼;你不了解孩子對什麼感興趣,對什麼不感興趣;你不了解孩子在學校、在社會是如何在交往、生活,有什麼感受,有什麼困惑……總之,你只知道孩子回來做不做作業,只關心孩子考了幾分,其他的一概不知,甚至連為什麼作業不做或為什麼總出錯,為什麼只考幾分而孩子竟然無動於衷等等也不清楚,卻在那裡哇啦哇啦發議論,或者急得又叫又罵,結果,還是無濟於事,有時還會引發家庭大戰,甚至出現媒體上不時報道的如跳樓、吃農葯、出走等事件,更嚴重的如徐力殺母的慘劇。
首要的是放下架子,和孩子做朋友。絕大多數家長總是忘不了我是老子,兒子就要聽老子的。即使明明孩子不聽,還是要耍威風,結果把關系搞得很僵。這實際是自己在和孩子拉開距離,把兩者的位置變成一個居高,一個在下,無法溝通。有個你喜歡和誰講心裡話的調查,其中願意和父母講的200多人中只有30多人,而和朋友講的佔68%。因此,要想走進孩子的心靈,就必須蹲下來,和孩子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和孩子做朋友,這時,孩子才可能向你敞開心扉。有個南京市十佳家長的女兒,講到她和父親無話不談時,她總是驕傲地說:「他是我父親、朋友、導師。」
其二是耐心傾聽孩子的訴說。你敲開了孩子心靈的門,門里是什麼,這是眼睛看不到的,完全靠孩子向你傾訴。當孩子發現你漫不經心,他就沒有興趣講;當他講時你老是打斷他,或者催他快講,他也就沒有情緒再講下去;如果你老是反駁他或否定他,那麼他不僅不會再講下去,也許,下次再要讓他講就很難了。因此傾聽孩子講必須真心誠意、專心一意、十分耐心。
其三是抓住各種時機開展談心活動。這里所說的時機是指可利用來談心的機會。從時間來說,應該是學習時間以外的零星時間或不太影響休息的休息時間。比如放學後,在做完作業後;在飯後,需要小休一下的時候;雙休日中。千萬不要在飯前或睡前,因為,這時談話孩子容易不耐煩;而且講不好,影響食慾、影響睡眠。從機會來說,最佳的時機是孩子情緒波動的時候。比如:考試得到了好成績,在學校受到了表揚後特別高興的時候,你問他什麼事情他都肯講;在遇到困難無法解決,想求助的時候,你去關心他,他會感到特別溫暖,容易講出心裡話;在發生了一些重大事情的時候,可能會有共同語言;還有象一起完成某件事情的時候,或一起外出遊玩的時候,都比較容易溝通。
其四,換位思維,設身處地為孩子出主意。在和孩子溝通時,家長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用大人的標准來發表看法。要立足孩子根據實際情況思考,實事求是,不苛求。使孩子感到你理解他,完全是為了他,而且,所提的一些建議和要求合情合理,也不難做到,他就容易接受。
❽ 演講稿 走進父母的心靈
父母的心
相信「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每一位父母親最大的殷切心願和亘古不變的期盼與熱切的希翼。又邁進了新的一年,長大了,多了幾分成熟,多了幾分懂事。而父母的愛卻任由年齡的增長仍然至始至終的伴隨在身邊,不曾增加,也不曾減少。
得以仔細的觀察他們,日日夜夜不知疲倦的奔波與朝朝暮暮的忙碌:母親,想像中的一頭烏發如今卻已能隨手撥出幾絲銀霜的銀發,雖用「幾絲」來形容,可此時卻是那般的奪目,那般的透人心弦。我的心酸了,我悔,我悔我從來沒有如此仔細的觀察過那頭夢中的「烏發」,沒有徹徹底底地發現過它的變化。父親,飽經多年的風霜雨雪與勞勞碌碌,使那原本牽著我小手的舒適、溫暖的大手,任由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辛勤勞作的磨損,如今已滿是繭痕。再次握起那熟悉卻陌生的大手,扎手的繭子使手心一陣刺痛,我想,刺痛的不僅僅是我的手。
而這些,似乎在講述著一個個足以令我無數次感動的故事,又似乎在演繹著不悔的人生,在昭示著一種責任。無怨無悔,永不放棄,一如既往的堅持。
相信每個人出生時都是一無所有,空空如也的,然而我似乎在剛出生時就感到很富足,因為我有父母給予的滿滿的財富——一筆永遠述不完的愛,這種愛有如大海般廣博和深厚,足以讓我在何時何地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這種愛恰似挺拔的高山,雄渾、壯麗,足以讓我體驗到它深沉的重量,凝聚著多少心血。
雖然沒有過多的話語,也沒有那令人崇高的哲學與歷史,更多的是緘默不語,和那充滿期盼、希冀與祥和的雙眼,但好比「此時無聲勝有聲」,那份默默支持的力量,似乎平凡,卻一直鼓勵著我,給我力量、信心與勇氣;一直昭示著我,讓我永無止境地勇往直前;一直鞭策著我,讓我這般坦然的面對路上的坎坎坷坷,顛簸流離;一直給予著我,讓我的生活充滿了歡樂與感激。
父母是明燈,照亮我前行的道路;父母是高山,任我盡情的跋涉;父母是茫茫的大海,讓我用生命去遨遊;父母是片天空,另我展翅於藍天白雲間。
有一句話頗令我感動:「我們是風箏,一心想飛上藍天,給我們的力量恰是那根緊扯著我們的線——父母的期望和思念。」惟有走得越遠,飛得越高,活得越精彩,在線那頭的父母才會感到最大的滿足與欣慰。
❾ 走進父母的心靈寫一篇記敘文
母愛是一把傘,為我遮風掃雨;母愛是一縷陽光,永遠照耀著我;母愛是一件毛衣,溫暖我的心;母愛是歌謠,帶我進入甜蜜的夢鄉;母愛是一杯熱騰騰的牛奶,帶給我溫暖…… 上二年級那年的夏天,火辣辣的太陽燒烤著大地。寫完毛筆字的我急急忙忙地從老師家回去。我坐在奶奶的自行車上,唱著歌兒。我看見自行車的輪子轉來轉去,就覺得很奇怪:如果輪子不轉的話,可以向前走嗎?為了得到答案,天真的我把腳伸進了輪子里,只聽「砰」的一聲,我和奶奶連同自行車一起摔在了地上,而我的腳就卡在了自行車輪子里。奶奶趕緊把我的腳從輪子里取出,把我送到了媽媽的冷飲店。
我臉色蒼白,口裡不停地呻吟著:「媽媽,媽媽......」媽媽把我抱在懷里,輕輕地拍打著我,鼓勵我說:「蕾蕾,你是個堅強的孩子,你要與疼痛作斗爭,你要戰勝它,加油啊!醫院快到了,你要挺住啊!」
媽媽把我抱到骨科室進行檢查。醫生說我的左腳里有自行車輪子上的零件,必須要把它取出來,不然的話,這只腳可能就會廢掉。媽媽嚇壞了,讓醫生趕緊把零件取出來。可是,當時最怕痛的我寧可腳廢了,也不願意忍受疼痛,便用勁力氣不讓他們碰我的腳。媽媽把我的腳緊緊抓住,讓醫生趕快取出。我兩眼淚汪汪地看著媽媽,說:「媽媽,媽媽蕾蕾以後一定乖乖的,媽媽不要帶我到這兒,我要回去。哇哇哇—」我大聲得哭著,請求媽媽帶我回去。媽媽看我這樣,極力剋制自己的眼淚,說:「蕾蕾,乖乖的,把零件取出來後,媽媽帶你回家,帶蕾蕾上公園玩,好嗎?聽話啊,把腳放好了。」「我不要,我不要,我現在就要回去嘛!哇哇哇—」就在這時,溫暖的水滴到我的臉上,媽媽哭了,媽媽第一次哭了,是為我而哭。我漸漸安分了下來,可疼痛讓我叫了起來,我好像咬到了什麼軟綿綿的東西,疼痛漸漸消失了。零件成功地取出,我鬆了鬆口,躺在媽媽的懷里睡著了......
醒來後,我看見了媽媽著急的眼神,又看見了一個深深的牙印。原來,媽媽怕我咬自己的嘴唇,便把自己洗凈的手放在了我的嘴裡。我不禁流下了眼淚。媽媽看見我又哭了,以為我的腳還疼,便急切地問:「怎麼了?還疼嗎?」我擦了擦眼淚,說:「媽媽,我沒事兒的,你不用擔心!」......
媽媽的愛,我永遠銘記在心!
今天是母親節,我送了媽媽一枝康乃馨,又說了一句:媽媽,我愛你!媽媽聽後又哭了,但嘴角依舊掛著幸福,開心的微笑......
❿ 與父母(親人)促膝長談,交流心聲,走進對方的心靈世界,然後寫一遍與此相關的作文,題目自擬。
與父親的夜談
我和父親覺得互相了解和親近,是在我讀高中二年級的時候.
有一次,我隨父親到我們的林場去住,我和父親睡在一起,秉燭夜談.父親對我談起他青年時代如何充滿理想,並且隻身到山上來開辟四百七十甲的山地,
他說:「就在我們睡的這張床下,冬天有許多蛇爬進來盤著冬眠,半夜起來小便,都要踞著腳才不會踩到蛇.」
父親告訴我:「年輕人最重要的就是打拚和勇氣.」
那一夜,我和父親談了很久很久,才沉沉睡去.
醒來後我非常感動,因為我從小到大,從來沒有和父親單獨談超過一小時的話,更不要說睡在一起了.
在我們的父母親那一代,由於他們受的教育不多,加上中國傳統和日本教育使他們變得嚴肅,不善於表達感情,往往使我們有代溝,不能互相了解和親近.
經過三四十年的努力,這一代的父母較能和子女親近了,卻因為事情更繁忙,時間更少了.
從高中時代到現在已經二十幾年了,我時常懷念起那與父親秉燭夜談的情景,可惜父親已經過世,我再也不會有那種幸福了.
我們應該時常珍惜與父母、與子女親近的時間,因為好時光稍縱即逝!
感覺:
有一句古話叫做:子欲養而親不在.現在的我們在父母健在時候不懂得珍惜,等到父母不在了,如何彌補這些遺憾.或許父母不在了,你也沒有過遺憾,覺得老了誰都會有這一關.可是,當你的孩子走上了和你一樣的道路,為了工作,忽視了你,這時的你一定能夠體會自己父母的那份孤獨,不是因為老了,而是因為自己明明有孩子,可他眼裡沒有你,生活里也沒有你.即使知道自己的孩子心裡有你的一片角落,但是卻沒有辦法知足.
多陪陪他們,多和他們說說話,了解他們,你會發現自己的父母其實是一本字典,裡面有太多太多你不能夠企及的東西,從而崇拜他們,那樣你的父母一定會很開心、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