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文化遺產導游詞作文400字左右
好倒是好就是沒有題目
㈡ 圓明園的導游詞400字作文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圓明園參觀,我是大家今天的導游小魏,大家在參觀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聯系我。現在小魏開始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圓明園的基本情況。
圓明園由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之一,由圓明園、長春園和綺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總面積五千多畝,共一百五十多個景點,建築面積達16萬平方米,有「萬園之園」之稱。清朝皇帝每年夏天都會來這里避暑、聽政和處理軍政事務,因此也稱"夏宮"。
知有沒有人知道圓明園是誰建的?圓明園是建於康熙46年,也就是1708年,所以距今也有三百多年了,後來乾隆、嘉慶及道光皇帝都對圓明園進行了改建。
可能部分遊客看過「火燒圓明園」這部電影,正象電影里敘述的那樣,1860年英法聯軍對圓明園進行了洗劫,大量文物被搶劫一空,並且建築被大量燒毀,再後來圓明園又遭到國內軍閥的巧取豪奪,導致圓明園成為一片廢墟。當然大家現在看到的景點部分進行了修葺。
總得來說,圓明園既有宮廷建築的雍容華貴,又有江南園林的委婉,還有歐式園林的精華,很值得大家一看。法國大作家雨果把圓明園譽為「理想與藝術的典範」。
各位遊客,聽了我的介紹,相信大家對圓明園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那麼更多的需要大家去親身體驗,現在大家可以自由參觀,也可以拍照留念,但是大家一定要愛護環境,遵守游園的規章制度。希望大家玩得開心!小魏也歡迎大家下次再來圓明園參觀!
㈢ 導游詞作文400字
大家好,我是你抄們的導游—襲—王導,今天就由我來給大家講解頤和園的風景名勝。
請大家隨著我走。現在,我手指的這個是著名的長廊。這個長廊可不一般。它全長700多米,分成273間。大家可以看到,每間的橫檻上都有許多五彩圖畫,畫得各式各樣,有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難怪被稱為「世界第一廊」。
大家往前看,這就是碧波盪漾的昆明湖。這片湖靜得像一面鏡子。遊船經常從這里經過,大家可以聽到船上遊人們的歡歌笑語。
在昆明湖的上面,就是聞名遐邇的萬壽山。站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頤和園的全部風景。站在這里看,整個頤和園真可謂是無比壯觀。鬱郁蔥蔥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牆。
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這就是古香古色的佛香閣。
大家快隨我看看這美麗的石橋吧!這座石橋有17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姿態不一的活靈活現的小獅子。
這座在歷史上為帝王建造的古典園林,現已成為中國最著名的旅遊參觀熱點之一,每年接待遊客數百萬人。1986年,頤和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大家聽了我的介紹,也心動了吧!那就親自到頤和園看看吧
㈣ 關於的導游詞的作文400字作文怎麼寫
大家好!我是一位小小導游。今天,我就給出大家介紹一下著名的世界遺產——長城。
X主席曾經說過:「不到長城非好漢。」今天,你們要登長城做好漢了!祝賀你們!你們知道嗎?長城被列入「世界」遺產的時間是1987年12月。長城是中國的像征,身為中華兒女的我們,又怎麼能不驕傲呢?
大家記得古時候有一個傳說嗎?那是勤勞的孟姜女為了找被官兵捉去建築長城的丈夫,經過許多艱難困苦,來到長城邊。當她四處打聽,才知道丈夫被活活地累死了,於是,她在長城哭了三天三夜。突然,只聽」轟隆「一聲,長城被哭倒了800里。遊客們,這是多麼感人的故事啊,可見,萬里長城凝結了千萬人民的血汗,是中華人民智慧的結晶。
長城總長約6700千米,最有名的八達嶺長城隨山勢起伏,南北兩邊都有高峰聳立著。大家請跟我來。看,長城主要由關隘、城牆和烽火台三部分組成的。城牆是長城的主要工程,特別堅固,是用巨磚、石條等材料砌成的。關隘就是長城沿線的重要駐兵據點。大家請看看旁邊,城頂上有一個垛口,每個垛口上都有一個小口,那就是嘹望口。垛口下面都有一個槍擊口。至於烽火台,是有軍情時點燃烽火來傳遞信息的建築。現在,大家站在長城上遠眺,是不是前看不到頭,後見不著尾呢?
遊客們,我先介紹到這里了,請大家漫步欣賞。大家注意了,在游覽時,不要亂丟垃圾,亂塗亂畫,愛護長城這一人們用血汗換來的世界遺產。
㈤ 北京故宮導游詞的作文400字
我們現在來到了太和殿,太和殿是故宮三大殿之首,建在五米高的專漢白玉台基上,殿高屬36米,寬63米,面積2380平方米。
大殿正中,兩米高的檯子上是金漆雕龍寶座,寶座背後是高雅的屏風。清明兩代皇帝即位、誕辰以及春節、冬至等慶典均在此舉行。
沿此繼續前進,眼前的這座宮殿也是三大殿之一,它叫中和殿。該殿是一座單檐攢尖頂的方形殿。走廊列柱20根,黃琉璃瓦四攢尖頂,正中有鎏金寶頂。
皇帝有事去太和殿前,先在此小憩,接受內閣、禮部及侍衛等朝拜。每逢各種大禮的前一天,皇帝也在此閱覽奏章和祝辭。
㈥ 小學四年級作文寫一篇導游詞(介紹家鄉的風景400字左右)
小學生四年級寫風景名勝廬山的導游詞400字
各位旅客,大家好,歡迎來到遠近聞名的廬山風景名勝區觀光。我是今天為你們服務的導游,我姓馬名穎瑤,大家可以叫我「小瑤姐姐」。不過要注意衛生哦!希望能給你們帶來美好的一天!
你們看!這就是世界聞名的廬山!美麗嗎?現在就讓我來介紹介紹廬山吧!
廬山位於中國中都江西省九江市南,北瀕長江,東接鄱陽湖。山體總面積302平方公里。全山共有90座山峰,最高山峰為大漢陽峰,海拔1473.4米群峰間散布著許多壑谷岩洞,瀑布﹑溪澗。
廬山風光以「奇,秀,險,雄」聞名於世,素有「國廬奇秀甲天下」的美譽。
廬山不但素有「國廬奇秀甲天下」的美譽,而且還是我國的明珠之一。
廬山水氣繚繞的萬頃江湖,使廬山夏日清涼,雨水充沛。早晨,一層層濃郁的雲霧覆蓋著廬山﹔一遍遍幼細的雨露灌溉著花草﹔一陣陣柔和的微風呼喚著各種小生命。青松在濃郁的雲霧中,在幼細的雨露中,在柔和的微風下,挺直而生。那鬱郁蔥蔥的綠葉堅硬、挺拔,就像我們的人格和意志。山間的水流又是那樣的清澈,就像我們的心靈。周圍的艷花給山間的水流織了一個樸素的花環,綠樹倒映在水流間,讓這座山披上了綠色的圍巾。就像進入了一個美麗的仙境。
既然我們來到了廬山,那旅客們,你可知道廬山古有「神仙之廬」的傳說嗎?
據說,匡俗在廬山尋道求仙的事跡,為朝廷所獲悉。於是,周天子屢次請他出山相助,匡俗其人無影無蹤。有人說他成仙去了,自然是無稽之談。後來人們美化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稱為「神仙之廬」並說廬山這一名稱就是這樣出現的。因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稱匡山,或稱匡廬。到了宋朝為了避宋太祖趙匡胤匡字的忌諱,而改稱康山。
……
那彌漫的雲霧為廬山增添了許多迷人景色和神秘色彩。這就是廬山。讓我們再次向廬山個別!
㈦ 關於名勝古跡的作文400字導游詞作文四年級
北京,是歷史悠久,充滿著神秘色彩的古城,也是我夢寐以求的地方。
終於,在寒暑假期間和我父母開始了旅行。我們在幾天的旅程中,游覽了天安門、故宮、天壇、頤和園、恭王府,其中,印象最深刻的還數故宮。
故宮又稱紫禁城,一四零六年建成,規模宏大,氣勢磅礴,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宮城周圍環繞10米多高的城牆,牆外是52米寬的護城河,宮牆四隅還建有四座精巧玲瓏的角樓,使故宮自成防禦體系,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城中之城」。故宮分為三大殿,第一殿是太各殿,第二殿是中和殿,第三殿是保和殿。你們知道皇宮有多少間房子嗎?現在由我來告訴大家吧,故宮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房子。怎麼會出現半間呢?原來天上萬間房子,皇帝不敢冒犯呀,就少建了半間。這是導游阿姨告訴我們的。我們就這樣興趣盎然的沿著故宮中軸線游覽著,若大的故宮我們走出時已經是中午了。故宮到處都是宮殿,數不勝數,裡面的典故也很多,說也說不盡,希望大家有機會也去細細的游覽。
北京幾天游下來,我收獲很多,使人流連忘返!
㈧ 世界文化遺產導游詞作文400字左右
親愛的遊客:
你們好,我叫xxx,你們可以叫我x導,今天我們要去長城遊玩,我記得毛澤東爺爺說過:不到長城非好漢。這句話說的非常好。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
你們知道嗎長城用一萬三千多里長呢!長城修築在八達嶺上,長城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修築而成的。長城也很寬五六匹馬可以並行。
站在長城腳下,踏著方磚你們是不是和我一樣。就會想起古代修建長城的勞動人民來,但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就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肩膀和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這陡峭的山嶺。
還有一個有關長城的故事呢!從前有一個姑娘叫孟姜女,她長的很漂亮,突然有一天秦始皇下令把所有年輕的男人都抓起來讓他們來修築長城其中也有孟姜女的丈夫,過了幾年後,孟姜女很著急,然後孟姜女就去找自己的丈夫,孟姜女到修築長城的地方,她問修築長城的頭兒說:范杞梁在那兒嗎?修築長城的工程師說:范杞梁他已經死了。孟姜女一聽,馬上就就哭了起來了,就在這是突然下起傾盆大雨長城馬上就倒了八百里。人們把這個傳說叫《孟姜女淚哭長城》的故事。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因為長城是用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㈨ 故宮導游詞作文400字!!
故宮又叫紫禁城,修建於明朝永樂年間,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是世界上建築面積最內大,保容存最完美的宮殿建築群。它有四座城門,分別是,南面午門、北面神武門、東面東華門、西面西華門。
太和殿後面是中和殿。這是一個彎子形方殿,殿頂把四道垂脊攬在一起,正中安放著一個大圓鎏金寶頂,輪廓非常優美。
我們游覽完了故宮三大殿,這樣宏偉壯麗的古建築群,這樣井然有序的布局,這樣庄嚴肅穆,不能不令人驚嘆。
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為16。3萬平方米,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周圍有10米高的城牆環繞,還有寬52米的護城河,在四角都建有一座精美的角樓。
㈩ 五年級介紹自己家鄉山西太原的導游詞作文四百字
http://blog.stnn.cc/shijp2005/Efp_Bl_100147490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