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作文大全 > 京劇描寫作文

京劇描寫作文

發布時間:2020-12-24 09:04:12

1. 以京劇為話題的作文

我最喜歡的戲劇是京劇,京劇是在北京形成的戲曲劇種之一,至今已有將近200年的歷史,京劇更是我們中國的「國粹」。
京劇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它博採眾長,是中國戲曲藝術中的瑰寶。它是在徽戲和漢戲的基礎上,吸收了崑曲、秦腔等一些戲曲劇種的優點和特長逐漸演變而形成的。京劇音樂屬於板腔體,主要唱腔有二黃、西皮兩個系統,所以京劇也稱「皮黃」。京劇常用唱腔還有南梆子、四平調、高拔子和吹腔。京劇較擅長於表現歷史題材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故事大多取自歷史演義和小說話本。既有整本的大戲,也有大量的摺子戲,此外還有一些連台本戲。京劇角色的行當劃分比較嚴格,早期分為生、旦、凈、末、丑、武行、龍套七行,以後歸為生、旦、凈、丑四大行。
京劇的戲劇情節是安和的,在平和清楚的敘事過程中展現優美,它不用緊張、激烈、刺激的劇情吸引觀眾;京劇的音樂伴奏是安穩的,在悠悠京胡伴奏下,給人一種天衣無縫的安穩感覺;京劇的表演風格是安詳的,既不過分高亢激昂,也不刻意一唱三嘆,從不強調暴力和血腥。京劇在發展,在創新,在與時俱進,並沒有安於現狀,安常處順;京劇在推陳出新,並在不斷的推陳出新中,弘揚安和、安穩、安詳的風貌,才能安坐戲劇舞台「國粹」的王座安然不動!
1960年,周總理曾在北京新街口總政排演場觀看京劇《霸王別姬》。戲劇開始,劉邦發兵攻打項羽。群臣紛紛勸諫,項羽不聽。總理說:「一人言堂。」項羽回到皇宮,虞姬又規勸,項羽還是不聽。總理說:「一家之長。」當演到項羽孤軍陷入設好的埋伏時,總理道:「一籌莫展。」當虞姬備酒安慰項羽時,總理說:「一曲輓歌。」四面楚歌,漢兵將至,虞姬拔劍自刎,全場劇終時,總理又說:「一敗塗地。」總理僅用20個字就概括了項羽失敗的全過程,堪稱妙絕。
京劇是國粹,是我們民族優秀文化的精華,遺憾的是現在許多青少年對此知之甚少。很多人都喜歡聽流行音樂、搖滾音樂、看「超女」……他們並不喜歡聽戲劇,更不要說看我國的「國粹」——京劇了。很多人都認為京劇和無聊,很老土,不如現在的音樂那麼有趣,那麼流行。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歡聽戲劇,而拋棄了我們的「國粹」,這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我希望大家多看京劇,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的「國粹」。

2. 京劇作文開頭都可以怎麼寫

原來我一直以為京劇只是依依呀呀喊,再往臉上瞎塗一大堆五
顏六色顏料,直到今天我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京劇。京劇,又稱「
皮黃」,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音樂素材,
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崑曲曲牌。它形成
於北京,時間是在1840年前後,盛行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
,時有「國劇」之稱。現在它仍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它的行
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是近代中國漢族戲曲的代表。京劇
是中國的「國粹」,已有200年歷史。京劇,亦稱「京戲」、「
國劇」、「皮黃」。我國最具影響力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至今已
有將近二百年的歷史。
唱、念、做、打是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段法,也是京劇表演
的四項基本功。「唱」指演唱,「念」指具有音樂性的念白,二者
相輔相成,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歌」;「
做」指舞蹈化的形體動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藝,二者相互
結合,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舞」。戲曲演
員從小就從這四個方面進行訓練培養的,雖然有的演員擅長唱功(
唱功老生),有的行當以做功(花旦)為主,有的以武打為主(武
凈)。但是要求每一個演員必須有過硬的唱、念、做、打四種基本
功,才能充分發揮作為歌舞劇的戲曲藝術表演的功能。更好的表現
和刻畫戲中的各種人物。京劇角色的行當劃分比較嚴格,早期分為
生、旦、凈、末、丑、武行、流行(龍套)七行,以後歸為生、旦
、凈、丑四大行,每一種行當內又有細致的進一步分工。「生」是
除了花臉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統稱,又分老生(須生)、小
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統稱,內部又分為正旦、
花旦、閨門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馬旦。「凈」,俗稱
花臉,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些特異的男性人物,化妝
用臉譜,音色洪亮,風格粗獷。「凈」又分為以唱工為主的大花臉
,如包拯;以做工為主的二花臉,如曹操。「丑」,扮演喜劇角色
,因在鼻樑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京劇角色的行當劃分比
較嚴格,早期分為生、旦、凈、末、丑、武行、流行(龍套)七行
,以後歸為生、旦、凈、丑四大行,每一種行當內又有細致的進一
步分工。「生」是除了花臉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統稱,又分
老生(須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統稱,
內部又分為正旦、花旦、閨門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馬
旦。「凈」,俗稱花臉,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些特異
的男性人物,化妝用臉譜,音色洪亮,風格粗獷。「凈」又分為以
唱工為主的大花臉,如包拯;以做工為主的二花臉,如曹操。「丑
」,扮演喜劇角色,因在鼻樑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在人
的臉上塗上某種顏色以象徵這個人的性格和特質,角色和命運,是
京劇的一大特點,可以幫助理解劇情。簡單地講,紅臉含有褒義,
代表忠勇;黑臉為中性,代表猛智;藍臉和綠臉也為中性,代表草
莽英雄;黃臉和白臉含貶義,代表凶詐凶惡;金臉和銀臉是神秘,
代表神妖。臉譜起源於上古時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地方戲中都保
留了這種傳統。京劇,又叫,「京戲」、「平劇」、「國劇」,它
是中國傳統名劇,已有200多年歷史。清乾隆55年(1790
年),四大徽班陸續進北京演出,於嘉慶、道光年間同來自湖北的
漢調藝人合作,相互影響,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
表演方法,並吸收了一些民間曲調。道光以後,三大班的班主兼主
要演員程長庚以唱徽音、二黃著稱,隨著湖北漢調演員餘三勝等進
京搭入徽班,又帶來被稱為「楚調」的湖北西皮調,促成由徽調與
漢調合流的「皮黃」唱腔的形成。京劇廣泛流行於全國各地。

3. 京劇的作文600字

京劇的前身是徽班。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進京後大量吸收當時在北京流行的崑曲、京腔、秦腔等各種戲曲藝術的成就,同時又受到北京的語言、風俗等地方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經過五、六十年的融匯,衍變成為京劇...
古徽州的戲曲活動比較早,明代中期已呈勢頭。歙人,嘉靖年間官至兵部侍郎的汪道昆,就是一位傑出的劇作家。他雖身任武職,也作文,也寫詩,尤擅長雜劇,著有《高唐夢》、《五湖游》、《洛水悲》等歷史劇,在徽州一帶上演盛行。進入清代,徽州的戲曲活動更是方興未艾,其主要是與徽州的「處者以學,行者以商」,「商而兼出」,合商業資本和豪紳巨族於一身的思想有關,在發展徽商經濟的同時,促進了戲曲文化的大發展,寓教於樂之中。
徽劇的形成,是在徽腔與青陽腔結合的基礎上,同亂彈、吹腔交流融合,並受崑腔的一定影響,才有了徽班與徽幫。當時著名的有慶升、彩慶、同慶、陽春等四個班社。清乾隆55年(公元1790年)四大徽班相繼進京演出,轟動京師。後又於嘉慶、道光年間,同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相互影響,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民間曲調,逐漸形成相當完整的藝術風格和表演體系,演變為京劇。
中國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已有200年歷史。京劇之名始見於清光緒二年(1876)的《申報》, 歷史上曾有皮黃、二黃、黃腔、京調、京戲、平劇、國劇等稱謂,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進京後與北京劇壇的崑曲、漢劇、弋陽、亂彈等劇種經過五、六十年的融匯,衍變成為京劇,是中國最大戲曲劇種。 其劇目之豐富、表演藝術家之多、劇團之多、觀眾之多、影響之深均為全國之冠。京劇是綜合性表演藝術。 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為一體、通過程式的表演手段敘演故事,刻劃人物,表達"喜、怒、哀、樂、驚、恐、悲"思想感情。角色可分為:生(男人)、旦(女人)、凈(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當。人物有忠奸之分,美醜之分、善惡之分。各個形象鮮明、栩栩如生。
滿意望採納,謝謝!

4. 關於京劇的作文

現在的青年朋友不大喜歡京劇,可我對京劇卻十分感興趣。 我對京劇感興趣都是受了爺爺奶奶的影響。他們酷愛京劇,只要電視里有京劇節目,如《九州戲苑》之類的,他們總是要看的。久而久之,我也受到感染。我發現,京劇中有許多傳統文化的精華。 可說實在的,我對京劇知之甚少,只知道京劇講究的是「唱念做打」,只知道京劇分為「生旦凈末丑」五個行當。我常常把「正旦」和「花旦」混為一談,甚至有時統稱她們為「小旦」。完整的戲我只看過三部:《秦香蓮》、《九江口》、《九道本》。現在文藝節目或是綜藝晚會中所演出的京劇,大多是名劇名段,像這樣的小段落我倒是看了不少。比較喜歡的是《鎖麟囊》中「春秋亭外」一段,《徐策跑城》中「湛湛青天」一段,《玉堂春》中「蘇三離了洪洞縣」一段。 有人認為京劇節奏慢,聽著不耐煩。其實不然,京劇節奏感強,速度有快有慢,但這都是根據劇情而定的。快,快得讓你聽都來不及聽,還沒弄明白是什麼意思,它已經唱過去了。像《秦香蓮》中「駙馬爺近前看端詳」一段,速度多快啊!如果電視機屏幕上不打字幕的話,那是根本聽不清的。為什麼這樣快呢?就是為了表達包公憤怒的感情和急於讓陳世美認下秦香蓮的迫切心情。慢,慢得能一個字拖半分鍾的音。像《貴妃醉酒》中楊貴妃的唱詞多慢啊,這是為了體現楊貴妃那雍容華貴的氣質和失落的心情。 總之,京劇藝術極富魅力,只要細細鑒賞,就能發現無窮無盡的妙處來。我會繼續看京劇、研究京劇的,並希望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朋友理解京劇,喜愛京劇。

今天,我們在語文課上學習了《京劇《赤桑鎮》選段》,又聽了這一段,這激起了我對京劇深深的興趣,我回家上網查了查,我了解到:京劇是我國的國粹之一,他是在北京形成的戲曲劇種之一,道光二十年以後,在徽戲和漢戲的基礎上,吸收了崑曲、秦腔等一些戲曲劇種的優點和特長逐漸演變而形成了京劇,它至今已經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因為主要唱腔有二黃和西皮兩個系統,所以又稱它為皮黃。
我發現早期的京劇角色劃分得很嚴格,那時分別有生、旦、凈、末、丑、武行、流行(龍套)七大行,不過到現在只有生、旦、凈、丑四行。我問爸爸,他還說京劇到現在還有末角。京劇的四大徽班分別是三慶、四喜、和春、春台,清乾隆五十五年,在安徽享用盛名的三慶班首次進京。京劇擅長表現歷史題材,大多數都是文章、書、小說的內容情節改編的。
我最喜歡唱旦角的梅蘭芳,他是京劇藝術最卓越的表演藝術家之一,抗戰期間,他為了不給日本人唱戲,自己留上了胡須,我曾經讀過一篇關於梅蘭芳的文章《藝術不是金錢能收買的》,他代表劇目前有《宇宙峰》、《霸王別姬》、《貴妃醉酒》等。
我深深地領略到了京劇的韻味。

5. 描述京劇的作文

高速精緻的作文,你很喜歡京劇嗎?你很喜歡寫作文嗎?就是這個問題,你不用非這么大的心跑這個地方來提問,在網上直接一搜就出來了,希望你能說到自己想要問的問題,謝謝

6. 我眼中的京劇 作文

說起京劇呀!那是我再熟悉不過的。因為我奶奶就是一名京劇戲迷,我從小就是內聽著容奶奶的戲長大的。所以我也會唱幾段。比如說:《穆桂英掛帥》,《都有一顆紅亮的心》和《貴妃醉酒》等等。

我覺得京劇是一門很好的戲曲。因為台上演員的唱念做打,是那麼的字正腔圓,演員的眉目傳情,是那麼的活靈活現。那一招一式,那舞姿翩翩,還有那曲調的委婉動聽。是那麼的讓觀眾過目難忘。演員的服飾也特別好看,五顏六色的。女演員的扮相也非常漂亮,光彩照人,我很喜歡。

我和奶奶學過好幾段戲。我總結了一個經驗,那就是唱戲是用氣唱的,並不是喊的。而且唱戲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學會的。俗話說得好: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唱京劇除了天賦,還要勤奮。要打好基礎,還要勤學苦練。

京劇是我們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要好好的保護她。所以我以後也想和奶奶一樣,成為一名京劇戲迷。

7. 怎麼寫京劇作文

現在的潮流社會,許多青年人都注重時尚,對戲劇之類的毫不知曉。大多都是老人專知道,是他們在屬默默關注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京劇。
我原來是不喜歡京劇的,何談失去贊美他了,討厭還來不及呢。我「愛」上京劇是受爺爺奶奶的影響。他們酷愛京劇,電視上傳來京劇的聲音,他們就馬不停蹄的趕來觀看。慢慢的,我也發先我喜歡上了京劇,發現了在那之間存著許多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
京劇從古至今已經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京劇表演者的臉上總塗一些顏色,當然了:每種顏色以象徵人的性格和特質,命運和角色。這一點可以讓我們慢慢去體會,它耐人尋味,韻味醇厚。
許多的人認為京劇的節奏慢,就像搖籃曲似的催人入睡。其實也不錯,但這都是根據劇情來定的。有慢的,反之,也有快的,那速度驚人,沒有字幕你是聽不出他在唱什麼。
說了這么多,其實是說京劇藝術極富魅力,只要你去體會,快來了解京劇吧,不讓你就真的out了!

8. 關於京劇的作文500字

京劇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它博採眾長,是中國戲曲藝術中的瑰寶。它是在徽戲和漢戲的基礎上,吸收了崑曲、秦腔等一些戲曲劇種的優點和特長逐漸演變而形成的。京劇音樂屬於板腔體,主要唱腔有二黃、西皮兩個系統,所以京劇也稱「皮黃」。京劇常用唱腔還有南梆子、四平調、高拔子和吹腔。京劇較擅長於表現歷史題材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故事大多取自歷史演義和小說話本。既有整本的大戲,也有大量的摺子戲,此外還有一些連台本戲。京劇角色的行當劃分比較嚴格,早期分為生、旦、凈、末、丑、武行、龍套七行,以後歸為生、旦、凈、丑四大行。 京劇的戲劇情節是安和的,在平和清楚的敘事過程中展現優美,它不用緊張、激烈、刺激的劇情吸引觀眾;京劇的音樂伴奏是安穩的,在悠悠京胡伴奏下,給人一種天衣無縫的安穩感覺;京劇的表演風格是安詳的,既不過分高亢激昂,也不刻意一唱三嘆,從不強調暴力和血腥。京劇在發展,在創新,在與時俱進,並沒有安於現狀,安常處順;京劇在推陳出新,並在不斷的推陳出新中,弘揚安和、安穩、安詳的風貌,才能安坐戲劇舞台「國粹」的王座安然不動!1960年,周總理曾在北京新街口總政排演場觀看京劇《霸王別姬》。戲劇開始,劉邦發兵攻打項羽。群臣紛紛勸諫,項羽不聽。總理說:「一人言堂。」項羽回到皇宮,虞姬又規勸,項羽還是不聽。總理說:「一家之長。」當演到項羽孤軍陷入設好的埋伏時,總理道:「一籌莫展。」當虞姬備酒安慰項羽時,總理說:「一曲輓歌。」四面楚歌,漢兵將至,虞姬拔劍自刎,全場劇終時,總理又說:「一敗塗地。」總理僅用20個字就概括了項羽失敗的全過程,堪稱妙絕。京劇是國粹,是我們民族優秀文化的精華,遺憾的是現在許多青少年對此知之甚少。很多人都喜歡聽流行音樂、搖滾音樂、看「超女」……他們並不喜歡聽戲劇,更不要說看我國的「國粹」——京劇了。很多人都認為京劇和無聊,很老土,不如現在的音樂那麼有趣,那麼流行。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歡聽戲劇,而拋棄了我們的「國粹」,這是非常可惜的!所以我希望大家多看京劇,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的「國粹」。

9. 京劇作文

京劇藝術誕生二百多年以來,在燕趙大地上經歷了發展繁榮的過程。從傳統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農夫漁樵、神仙鬼怪的古老故事,到《節振國》、《八一風暴》、《戰洪圖》以及《沙家浜》、《紅燈記》、《平原作戰》等歌頌當代英豪動人事跡的現代京劇,京劇這門古老又年輕的藝術,在燕趙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精彩華章。
源遠流長的國粹藝術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高宗八旬萬壽,江南徽班沿水道、陸道進京,參加慶祝活動。途經河北,演於水陸碼頭,隨即將二簧帶入河北境內。此後皮簧逐漸在京、津、河北一帶流行。同治年間,河北鄉間出現皮簧子弟會,從同治到光緒年間,有許多河北梆子演員兼習皮簧,皮簧藉助梆子的勢力流向河北民間,光緒十七年(1891年),田際雲的王成班首倡了梆子和皮簧「兩下鍋」的演出方式,許多戲班爭相效法。從此皮簧腔大量流入河北各地。
建國初期,京劇在河北境內的專業劇團數量已達五十多個,省直和各地市都有京劇團。1953年後,京劇不再與其他劇種合演。1966年以後,河北省京劇院、唐山市京劇團和張家口市京劇團都在全國產生過較大的影響。「十年動亂」期間,一些地方戲劇團,迫於形勢紛紛改習京劇,但所演劇目僅有八出樣板戲。然而業余京劇團和票社卻遍布全省城鄉。
京劇傳入河北後,對河北地方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京劇的劇目、化妝、服裝、表演程式、音樂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河北的地方劇種。
繁榮發展的創作和演出
伴著共和國的腳步走過半個多世紀的河北省京劇院,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創作、演出過大量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40年代末期,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領導曾觀看過該團演出的《花木蘭》、《三岔口》、《打焦贊》、《借東風》等劇目。
建國後至1978年底,河北省京劇院始終堅持為群眾創作演出。該團演出的《梁紅玉抗金兵》、《三打祝家莊》、《血淚仇》等戲曾轟動一時。《戰洪圖》、《八一風暴》、《沙家浜》、《紅燈記》、《杜鵑山》等戲都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劇目。改革開放後一些老戲重新在京劇舞台上演,《逼上樑山》經省京首演後,場場爆滿。其中《秦英征西》在河北、河南、山東等地巡迴演出300多場,觀者如雲。
我省地方京劇團先後推出了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好戲,主要有:唐山市京劇團創作改編的《節振國》、石家莊地區京劇團創作改編的《霓虹燈下的哨兵》、《橋頭鎮》、張家口市京劇團改編演出的《八一風暴》等。這些劇目曾在全國產生較大的反響,其中《節振國》曾被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成戲曲片。
名角薈萃的演員陣容
自皮簧戲發展成京劇之後,全國各地的京劇班中大都有河北籍藝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張二奎、蓋叫天、李萬春、郝壽臣、尚小雲、荀慧生、李少春、李桂春(小達子)、姜妙香、張世麟等均系河北人。河北省的武戲演員在全國的影響頗大。
河北省京劇院在不同的時期均有一批著名藝術家和優秀演員,如宋德珠、貫盛習、羅蕙蘭、安榮卿、郭景春、祝元昆、肖月珠等都是享譽省內外的知名演員。其中出生於京劇世家的貫盛習嗓音洪亮,武功扎實,做工穩健。他主演的《雙投唐》、《定軍山》、《失空斬》以及現代戲《紅旗譜》、《戰洪圖》等在當時反響很大。
「四大須生」之一的奚嘯伯先生曾工作過的石家莊地區京劇團即現在石家莊市京劇團的前身,1957年至十年動亂之前,奚嘯伯先生偕該團演員在石上演了多部奚派名劇《失空斬》、《白帝城》、《范進中舉》、《將相和》等,盛況空前,奚嘯伯先生還帶團前往北京、天津、上海、武漢、山東、東北等地巡演,每到一地都在當地引起轟動。在此期間,石家莊地區京劇團引進了一批來自榮春社和中華戲校科班出身的演員,像高永琪、楊玉娟、時榮章等,當時的石家莊地區京劇團可謂實力雄厚、聲望一流。
原省文化廳副廳長王正西在回憶這一階段我省京劇院團的發展情況時介紹說:從建國後至1978年年底,我省的京劇藝術經歷了兩個從恢復到發展的時期,一次是建國後到「十年動亂」之前,一次是「十年動亂」結束後。這期間全省各地京劇院團除恢復改編了一批傳統戲之外,還新創或排演了《節振國》、《八一風暴》、《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現代戲,都在全國產生了重大影響。

10. 模仿《藏戲》寫一篇關於京劇的作文

京劇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它博採眾長,是中國戲曲藝術中的瑰寶.它吸收了版崑曲、秦腔等權一些戲曲劇種的優點和特長逐漸演變而形成的.京劇音樂屬於板腔體,主要唱腔有二黃、西皮兩個系統,所以京劇也稱「皮黃」.京劇既有整本的大戲,也有大量的摺子戲,此外還有一些連台本戲.京劇的戲劇情節是安和的,在平和清楚的敘事過程中展現優美,它不用緊張、激烈、刺激的劇情吸引觀眾;京劇的音樂伴奏是安穩的,在悠悠京胡伴奏下,給人一種天衣無縫的安穩感覺;京劇的表演風格是安詳的,既不過分高亢激昂,也不刻意一唱三嘆,從不強調暴力和血腥.京劇在發展,在創新,在與時俱進,並沒有安於現狀,安常處順;京劇在推陳出新,並在不斷的推陳出新中,弘揚安和、安穩、安詳的風貌,才能安坐戲劇舞台「國粹」的王座安然不動!
京劇是國粹,是我們民族優秀文化的精華,遺憾的是現在許多青少年對此知之甚少.他們並不喜歡聽戲劇,更不要說看我國的「國粹」——京劇了.很多人都認為京劇和無聊,很老土,不如現在的音樂那麼有趣,那麼流行.他們拋棄了我們的「國粹」,這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我希望大家多看京劇,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的「國粹

閱讀全文

與京劇描寫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