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一段關於宮崎駿的評論,用在作文中的那種
來 1922年,法國影評家埃利自·福爾滿含感情的預言:「終有一天動畫片會具有縱深感,造型高超,色彩有層次……會有德拉克洛瓦的心靈、魯本斯的魅力、戈雅的激情、米開朗基羅的活力。一種視覺交響樂,較之最偉大的音樂家創作的有聲交響樂更為令人激動。」八十年後,世界動畫界最接近埃利·福爾夢想的,首推宮崎駿。
宮崎駿可以說是日本動畫界的一個傳奇,可以說沒有他的話日本的動畫事業會大大的遜色。他是第一位將動畫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同時也是日本三代動畫家中,承前啟後的精神支柱人物。宮崎駿在打破手冢治蟲巨人陰影的同時,用自己堅毅的性格和永不妥協的奮斗又為後代動畫家做出了榜樣。
宮崎駿的動畫片是能夠和迪斯尼、夢工廠共分天下的一支重要的東方力量。宮崎駿的每部作品,題材雖然不同,但卻將夢想、環保、人生、生存這些令人反思的訊息,融合其中。他這份執著,不單令全球人產生共鳴,更受到全世界所重視,連美國動畫王國迪斯尼,都要斟介宮崎駿的動畫電影發行版權(亞洲地區除外)。
2. 寫一篇關於宮崎駿的外貌(有著怎樣的頭發,眼睛,鼻子,身材……)英語作文20字左右!請把中文的意思寫
高發際線上稀疏而黑白夾雜的頭發,以及同樣黑白夾雜的絡腮鬍子,把他濃密的眉毛,黑框眼鏡,以及扁鼻子和酒窩圍在其中,這是一張,按宮崎駿本人的話來說,一張他最愛的畫的動物的臉,一張豬臉。
3. 關於宮崎駿動漫議論文800字
回顧宮崎駿的所有作品,對人與自然矛盾的思考貫穿始終。從令其聲名大振的《風之谷》開始,「腐海」與蟲族代表著自然與人類之間爆發了激烈的戰爭;《幽靈公主》中,麒麟獸、豬神等森林諸神被人類窮追猛打,大自然瀕臨毀滅的邊緣,由白狼神撫養長大的人類女孩幽靈公主為了保衛森林不惜向人類發起戰爭。在宮崎駿眼中,人類文明的進化史,就是大自然的破壞史。《風之谷》中,人類一把火就將森林燒成廢墟。《幽靈公主》中貪婪的人類則砍下麒麟神獸的頭顱,使山川河流頃刻間化為烏有。
無知貪婪的人類
對大自然的熱愛與悲憫,讓宮崎駿對人類常常報以批判的態度。在他的動畫世界裡,人類要麼無知、貪婪,要麼狂妄、自私,以文明、進步的名義,行掠奪、戕害之實。無論是《風之谷》還是《幽靈公主》,在利益與野心的驅使下,人類不僅將破壞的雙手伸向自然,更伸向自己的同胞。
《天空之城》中的慕斯卡妄圖操控飛行石的巨大能量,得到財富和權力;《風之谷》中的女皇庫夏娜為了開疆拓土,不惜發動千年怪物「巨神兵」;而《幽靈公主》中的幻姬野心勃勃充滿征服欲,固執地獵殺麒麟獸。在《千與千尋》中,人類則被描繪成愚昧、懶惰、孤獨的群像,迷失在那個隱秘的國度。
對戰爭的痛斥
宮崎駿的電影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戰爭:《風之谷》《天空之城》《紅豬》《幽靈公主》《哈爾的移動城堡》等片莫不如是。戰爭以冷兵器、火器甚至兼帶魔法和充滿未來感的高科技武器等各種形態展現在觀眾面前。宮崎駿對於戰爭的描繪往往比現實更加殘酷,表現出他對戰爭的反對與排斥。
宮崎駿用非凡的想像力為這些戰爭設計了形狀性能各異的武器,從石火箭屠神到七天即可毀滅世界的「巨神兵」。宮崎駿通過武器的發展與演變,呈現出人類對武器和戰爭狂熱所導致的災難性毀滅。《天空之城》中機器人在騰起時產生的蘑菇雲和《風之谷》中的「巨神兵」,都不難令人聯想到核武器。
對武器的迷戀
然而,在痛斥戰爭的同時,宮崎駿卻又發自內心地喜愛兵器,尤其是飛機。小時候他的家族經營一家軍工廠,耳濡目染之下,年幼的宮崎駿迷戀上了飛機。因此,在他的電影中,各式各樣的飛行器是最常見的元素。《風之谷》中的居民可以御風飛行,《天空之城》里則有巨大的飛艇和一種類似蜻蜓的飛機,《龍貓》中的飛行陀螺,《魔女宅急便》中的魔力掃把,《紅豬》中的主人公波魯克則索性是個頂尖的戰斗機飛行員……到了《哈爾的移動城堡》里,哈爾本人甚至長出了一雙翅膀。而最新作品《起風了》講述的正是日本零式戰斗機設計者堀越二郎的故事。但令宮崎駿感到矛盾的是,正是這些他酷愛的、承載著人類夢想與科技的飛行器,卻成為戰爭的工具。對此,宮崎駿有著清醒的認知,卻又無可奈何。
4. 描寫宮崎駿畫風的作文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女孩要多看宮崎駿 少看安徒生
呵呵 宮崎駿的童話是真正的童話
始終教我們努力的生活 積極向上
有光明的溫暖 不同於安徒生的陰暗 王爾德的浮華
宮崎駿動畫的色彩也很真實 很厚 很飽滿
- - 怎麼覺得像是考試題目 。。。。
-----------------------我是分割線------------------------------
中國動漫少什麼?
我身邊有人以復興中國動漫為己任 呵呵
怎麼說呢 個人覺得中國動漫中間很詭異的出現了斷層
我是九零後 我小時候也是看著中國精品動畫長大的
後來就轉向日漫的 (沒辦法呵, 中國的 。。。)
到了現在,中國動漫看起來也是有了點發展的
也會有小朋友去看中國的動畫了 包括電影院也會放
可是我個人感覺吧, 中國目前的動漫業前景很朦朧
因為我有種走錯路的感覺 可能十年以後再來看才知道現在的發展究竟是不是對的
- - 啰嗦了 。。。
真正缺的是個完整人才結構吧 從原畫師要動畫向的編導、聲優,這些都不具備
還有,在文化投資上, 確實也算是形成了產業,可都只著眼於短期
很遺憾,也沒人願意把錢放在暫時不賺錢的地方 。。。 呵呵
5. 宮崎駿作文500字
還是小孩時,幼嫩的小手總會稚氣地拉著母親的衣角,清澈有神的雙眼總會流露出對世界的好奇感。傾心於世界的新奇與奇妙,這是一種無可忘懷的,上帝賦予我們最美好的感覺。
記得有一次,母親下班回家,敏捷的眼睛盯上母親手裡拽著一沉重的大黑袋。嘿咻地跑過去,把頭往袋裡塞。「哇!」我驚喜地望著母親,全是動畫片影碟。我拿在手裡左看右看,還是日本出版的動畫片,畫面可吸引人了!
我迫不及待地抱著黑袋子,一屁股坐在地上,往地上倒,開始挑起最心儀的一碟。《千與千尋》?《貓的報恩》?怎麼都是宮崎駿的作品?他是日本人吧?可能是很厲害的人,出版了這么多作品。我再翻了一翻,一碟《哈爾的移動城堡》卻格外地吸引我的眼球。畫面呈現的是大自然的和諧景象,有悠悠搖曳的小草,在湛藍的天空映照下,大概是「移動城堡」吧,長相和睡美人的大不相同,古怪得很。一位老人趣味地出現在畫面里。
把碟子一播放,響起了輕輕的音樂。我的心飛揚。
片中講述的是一位長相平平的小女孩寄宿在賣帽字的人家裡,片的開頭小女孩沒有歡笑在盪漾,沒有親近大自然的舒適閑逆,獨立的她背負著生活的重擔。直至有一天,遇見了一位女魔頭,不知怎麼的,魔咒一念,眨眼就把她變成了皺紋斑斑的老人。也許這不是厄運,是上帝給她的禮物。這樣她才能有遠走的勇氣,打開心扉,真正地開始生命的旅程。
行路緩慢的她弓著腰走過大片草地,累了就停駐下來蹲在火車站台邊啃著麵包。一次幸運的邂逅,她認識了一位帥氣的叫「哈爾」的男孩。他住在會移動的城堡里,那座城堡通過會說話的小火團驅動的。功能門還能轉變住址,轉去平民鎮,轉去大草原,轉去男孩戰斗的地方。他們的生活是美幻的。經歷的風風雨雨,沒有壓倒他們,反而從劇中看見了真情。結局當然是他們幸福地住在會移動的城堡里過著幸福的生活了。
後來看了眾多的動畫片,唯有宮崎駿的作品最讓我感動。
大自然的親撫,真情的感動,打敗壞人的痛快結局,無不使我憧憬著那樣的生活。小時候看的時候總是充滿幻想,幻想著我也能像小女孩那樣,擁有幸運的人生,夢幻的人生。並且相信著。
思緒翩翩,長大了,便明白生活怎麼會一如動畫片的美好呢?純白如一張紙,清晰如明了的一幅畫。無奈得只怕我們也因此迷失自我吧。
可是,還是得有這么一顆嚮往的心,這樣大概可以脫離塵世間的黑暗吧。我始終帶著這樣一顆心前行。
6. 宮崎駿 我想對你說作文
宮崎駿中的女孩都可以飛翔..宅急便可以藉助掃帚,千尋有她的千,白龍.希達有飛行石和巴魯。桎月有龍貓。蘇菲則可以被哈爾擁抱著飛翔...在他的筆下,有著各種各樣的飛行器,在他眼裡似乎只有女孩才有飛行的特長,似乎只有女孩子才會發生不同尋常的事情.在他的動漫中,有個女孩不會飛翔,但她卻可以與山獸神一同生活.還有一個愛著他的男子,阿西達卡.她便是小桑。
宮崎駿的動漫是唯美的,真善的。他強調了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甚至人與魔幻世界間的和諧。在《哈爾的移動城堡》中,蘇菲因與哈爾相愛才得以解除荒地女巫的詛咒,同時也用愛喚醒了哈兒的心臟,使他從與卡爾西法的約定中解脫,並還給火妖卡爾西法自由之身.故事以這樣的結尾結束帶給觀眾心靈的感動和滿足.而在《幽靈公主》中,阿西達卡為保衛村莊射殺了因仇恨變成的邪魔,而自己卻受到詛咒不得不離開村莊,以「凡事只需眼見為實」踏上了解除詛咒的征途,他遇到了戰火中被人類拋棄而被犬神族養大的小桑,在捍衛自然的過程中他化解了動物對人類的憎惡,喚起了人類保護自然的意識。雖然在故事的結尾小桑並沒有完全消除對人類的憎惡,但她卻接受了愛她的阿西達卡.《風之谷》則完全是女孩的故事,女主角駕著飛行器保衛蟲獸荷母,她用真誠,善意消除了荷母對人類的憎惡,使被細菌侵染的風之谷得以重生,而她自己也成為了傳說中風之谷的守衛者受人尊敬。
宮崎駿也善於強調對孩子間情感的發揚.《天空之城》中巴魯意外的認識了從天而降的希達,並用自己的勇敢營救出希達,並保護她,幫助她完成家族的使命。他們一同來到天空之城Lappuda , 阻止了邪惡族人統治世界的計劃和搶奪財寶的貪念,最後二人共同念出了用來毀滅
Lappuda的咒語,故事中的海盜,朵拉一族也得到感化,棄惡向善。在宮崎駿最新的動畫《懸崖上的金魚姬》中,宗介在海邊撿到一條逃家而出的金魚,沒想到金魚在舔到宗介的血後變成了小女孩啵妞,兩人沖破阻礙,在困難中建立了更加堅定的感情,終於在海神的幫助下,啵妞如願變成了人類,可以和宗介永遠在一起同時也化解了即將發生在人類世界的災難。故事以唯美的結局感動著觀眾,宮崎駿並沒有明確的表現出兩個孩子之間的感情屬於那種,但我想,在童年,會是友誼,而多年後便成了愛情...然而無論將會是以哪種形式的感情結局,都是觀眾接受並嚮往的...
如果說這些動漫是宮崎駿對友愛的闡述,那麼《再見螢火蟲》則是他對親人間感情的闡述。故事發生在二戰後期,母親在美軍的空襲中身亡,男孩只好帶著妹妹借住在親戚家生活,然而在那個年代,食物緊缺是親人之間變得冷酷,於是男孩決定帶著妹妹離開。然而年幼的他們還不能夠應對戰爭環境下的重重困難。為了填飽肚子,男孩只得去偷蔬菜,在空襲中鑽進別人的家偷些衣物換錢。妹妹總是想念母親而哭鬧,男孩安慰妹妹的唯一方法便是他盒中的糖果...然而二戰中日本在太平洋上的節節失利使日本國內一片冷寂,男孩的爸爸也在戰爭中戰死,這時男孩的唯一希望破滅了。而苦難卻在一次來臨,妹妹因營養不良而重病,飢餓,無助,病痛折磨著兄妹,妹妹產生幻覺,將石頭和沙土當做食物...男孩在一次去尋找食物...回來時,帶著各種各樣的食物...當他切開西瓜喂給妹妹時,妹妹卻異常的懂事,她說:「哥哥,我不渴,你吃吧」便永遠睡去...而後,無依無靠的男孩也在飢餓中離去... 有人說宮崎駿的這部動漫是在宣揚戰爭..然而拋開這些來看,可以知道,二戰中,日本也遭受著巨大的災難,戰爭是無情的,在戰爭中,人與人的冷漠,更加鮮明,同時人與人的血濃於水也更加珍貴和感人。
宮崎駿.用他的動漫詮釋著他認為珍貴的東西,發揚著他認為應該光大的真善,《On your mark》雖只是一部短短六分多種的音樂動漫,但他卻刻畫出在付射光肆虐的地球上,人們只能躲在地下苟延殘喘,特種部隊在一次行動中解救了一隻受傷的天使,然而天使卻又被用來做實驗,兩名隊員偷偷再一次解救出天使,沖破阻撓將天使放回地面..還記得地下至地上的出口上寫著「小心日光,不保障生命」..引起很多思考...
宮崎駿,一個傳奇的人物,他用動漫的形式,發起了人類對自身,對他人,對自然等一切事物的思考 。我想,宮崎駿的成就,是任何一部動漫都無法超越的。
7. 求解釋宮崎駿的作文素材,要有適用話題,要盡快!!謝謝了!!!
天空之城,具有深意,兩位小主人公追尋天空之城的歷程,其實專就是每個人追尋夢想屬的寫照。雖然理想最終破滅,不過,我們每個人都有過追求,有過一顆勇敢的心,有一個美好的過程,也就沒什麼遺憾的了。本片映射出人類文明的現存弊端,並對文明如何才能生存,發展的哲學命題進行探討。宮崎駿的先知先覺,開啟了當時世界末對於美好未來的憧憬,整個過程確實有激勵人心的作用,即使單純把它看做一個故事,也能領會故事背後,是一個令人嚮往的桃花源。
8. 有關宮崎駿個人經歷的作文素材
「這次,我是真的要離開了。」2013年9月6日,72歲的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在東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退隱。消息一經傳出,引來影迷一片嘆息。
記得90多年前,法國影評家埃利·福爾曾飽含感情地預言:「終有一天,動畫片會具有縱深感,造型高超,色彩有層次……會有德拉克羅瓦的心靈、魯本斯的魅力、戈雅的激情和米開朗基羅的活力。一種視覺交響樂,較之最偉大的音樂家創作的有聲交響樂更為令人激動。」現在看來,世界動畫界最接近埃利·福爾夢想的,首推宮崎駿。他的每部作品,題材雖然不同,但卻將夢想、環保、人生、生存這些令人反思的內容融合其中,將動畫上升到了人文高度。
2003年,美國《時代》雜志將宮崎駿選為20位「亞洲英雄」之一,稱他是日本動畫的代名詞。在日本,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就是高票房的保障,足以抗衡夢工廠與迪士尼。
然而,在2013年9月,動畫大師在完成自己的最後一部動畫電影《起風了》之後,真的向大家告別了。也許,宮崎駿的退隱將意味著一個美好而偉大的動畫時代的終結。
親自動手 忠於手繪
日本NHK電視台曾經製作過一部關於宮崎駿的紀錄片《創作的秘密》,記錄了宮崎駿創作《懸崖上的金魚公主》的初期生活。當年,66歲的宮崎駿依舊堅持自己完成手繪畫,他的手部握力比原來降了一半,使用的鉛筆也從HB降到了更為柔軟的5B。
在某種意義上,宮崎駿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於他一直堅持自我,堅持關於動畫的夢想。宮崎駿說過:「協商對我來說不是工作,對著桌子畫畫才是工作。」在CG(數碼化)動畫攻佔全球的數字時代,宮崎駿一直忠於手繪。日本的動畫行業,在技術上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即使如此,2008年在創作《懸崖上的金魚公主》時,宮崎駿仍用了17萬幅手繪畫來演繹影片中的人和物,其中80%的畫面由他親手繪制。
堅持自己的動畫影視語言形式,這讓人們每當想起宮崎駿的動畫時,腦中都會閃過藍天和棉花糖一樣的白雲、一望無際的綠色草地,還有那些純真、美好又堅強的小女孩。宮崎駿宣布退休後,日本動畫界一度認為,這可能意味著2D傳統手繪動畫時代的謝幕。
【素材點撥】 在電腦動畫如此發達的今天,宮崎駿仍然堅持手繪。這讓我們看到了他對動畫的熱愛,對觀眾的真誠。
【適用話題】 堅持自我、科技與人文
反對戰爭 堅守美好
反戰,是宮崎駿作品和他本人一直堅守的母題。這與他幼年的經歷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1945年7月12日,美軍對日本發動攻擊,宮崎一家的居住地——東京宇都宮市被投下大約800噸的炸彈。就在死裡逃生的宮崎一家准備駕車逃離時,宮崎駿看見鄰居抱著小男孩,邊跑邊拍打車門呼救,但是車上已經擠滿了宮崎一家。就這樣,年僅4歲的宮崎駿透過車窗,眼睜睜看著那對父子的身影漸漸落在車後……
戰爭帶給宮崎駿的痛苦更多是在戰後。貧窮而失掉自信的日本,總說「人類無可救葯」的母親,常常述說自己在中國殺人經過的叔伯……這都讓表面看起來開朗聽話的宮崎駿成長為了一個內心纖細膽小的少年。再加上戰後日本國內的反戰情緒,這也讓宮崎駿對戰爭產生了強烈的質疑,並不可避免地成長為了一名反戰主義者。一直以來,他都努力通過他的作品,讓人們看到希望,看到未來的世界仍然美好,值得繼續生存和探索。
宮崎駿的反戰不僅表現在他的作品裡,同樣體現在他的言行中。2003年,當《千與千尋》獲得奧斯卡獎時,宮崎駿拒絕去美國領獎,理由是「我不想去一個正在轟炸伊拉克的國家」。
【素材點撥】 宮崎駿不僅是一個思想深邃的藝術家,更是一個堅定的反戰鬥士與和平主義者。他的動畫沒有華麗的包裝卻能吸引人,沒有枯燥的說教卻發人深省,他讓我們知道了什麼是真正的大師。
【適用話題】 正義、和平、嚮往美好
歐洲外殼 東方內心
在宮崎駿的作品中,往往會出現很「歐化」的因素,比如歐洲風格的建築、歐洲風格的服飾、歐洲風格的用具,甚至具有歐洲人特徵的人物,這與他早年游歷義大利的經歷有關。
但不管宮崎駿的動漫中出現多少「歐化」的元素,這些都不會影響觀看者的基本判斷。無論是歐美觀眾還是中國觀眾,他們都能很容易地判斷出這不是歐美人的作品,這是日本人起碼是東方人的作品,這說明宮崎駿的作品是具有日本靈魂的。
宮崎駿對於創作有日本風情的動畫片情有獨鍾。無論是《龍貓》中對日本鄉村的描繪,還是《幽靈公主》中對「萬物皆有靈」信仰的刻畫,抑或是《千與千尋》中對日本神道教諸多神明的述說,無不透露出一股地道的日本味兒。
正如宮崎駿所說:「只有民族性的東西才可能是國際性的東西。如果你一開始就抱著想打入國際市場的想法,那麼你在創作時就會變形,創作出不是你所希望的作品。」
【素材點撥】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宮崎駿作品的民族精神是很飽滿的,這是一種能將執著推向固執、將堅忍推向殘忍,但同時又能將美麗發展到令人顫抖的民族精神。
【適用話題】 堅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出爾反爾源於內心的熱愛
這已經是宮崎駿第七次說要退休,之前他已失言六次,他就是一個巨大的矛盾綜合體。除了「動畫大神」這一面,他還有著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1986年,因《天空之城》票房不振,宮崎駿向媒體暗示自己想隱退。1992年,完成《紅豬》後,他表示:「該做的都做了,我的動畫已完結。」1997年,創作《幽靈公主》時,生病的他說:「不如趁著大家對我還有些留戀時說再見。」2001年,《千與千尋》完成後,他又講:「自己已不適合再做長篇動畫。」2004年,《哈爾的移動城堡》製作完成後,他認為自己「已丟失製作動畫的熱情」。2008年,《懸崖上的金魚公主》尚在製作階段,他又說:「這將是我的長篇告別之作了。」
雖屢次揚言隱退動畫圈,但宮崎駿的創作熱情依然旺盛,不斷推出新作,這也使得他的作品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他自嘲道:「我自身分裂嚴重,一邊叫著要洗手不幹,一邊卻又投入到新的影片創作中。」
【素材點撥】 像宮崎駿這樣一個對動畫充滿創作熱情的人,或許從骨子裡是永遠也不會說「隱退」的。原因很簡單,藝術創造是藝術家的存在方式、生命方式,只要一息尚存,他決不會終止創作。
【適用話題】 熱情、專注、內心的嚮往
電影奴隸工作狂
在投身動畫工作的五十年時間里,宮崎駿沒有周末的概念。直到五十歲時,由於身體抱恙,他才偶爾一周單休個星期日。他稱自己是電影的奴隸、工作狂:「如果想要製作人性化的動畫,我們必須接受自己以非人道的方式生活,於是我最終變成了一個工作狂。」
生活中,宮崎駿很少看電影,不看電視,也不上網,唯一的娛樂是散步。製作動畫如果遇到瓶頸,閉關是他的解壓方式。他創作動畫時從來沒有劇本,每次都是邊想邊手繪,而且對畫面的精度要求極高。這種創作方式給了宮崎駿巨大的壓力,也讓他的身心健康受到摧殘。
對宮崎駿而言,動畫的價值超越一切。他不但這樣要求自己,也這樣要求同事。
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當時《懸崖上的金魚公主》首映在即,吉卜力工作室正在趕後期製作。為防止餘震引發混亂,和他一起創立吉卜力工作室的製片人鈴木敏夫決定給畫師們放假。宮崎駿知道後大發雷霆:「誰說會混亂的?放假了才會混亂!……你們正在做的是電影,在這種時候更要創造神話!哪怕有餘震也得畫!」就這樣,工作室取消放假,大家頂著餘震發生的危險繼續上班,最終片子奇跡般准時首映。
【素材點撥】 宮崎駿曾說,我認為只有娛樂別人,自己才有存在價值。或許這正是驅使他如此拚命的、揮之不去的壓力和動力。
【適用話題】 價值、人生的意義
「零分」爸爸
宮崎駿早年曾經被描述為一個寵愛孩子的父親,他繪制動畫的最大動力就是逗兒子宮崎吾朗開心,他早年繪制的《熊貓家族》等作品曾讓兒子十分陶醉。宮崎吾朗自幼就顯露出繪畫才能,萌發了從事動畫行業的想法。但宮崎駿可能從來都不知道兒子有這樣的夢想,也一直沒有讓他直接參與動畫製作工作。
直到2006年,宮崎吾朗的動漫處女作《地海戰記》問世,曾大力貶低和反對他的父親宮崎駿在看過作品後才第一次肯定了兒子的努力。不過,在《地海戰記》的製作過程中,宮崎駿一直都沒有給予兒子多少幫助,甚至還私下鼓動工作人員罷工,父子倆曾為此大吵一架,差不多有兩年的時間沒有說話。
後來,宮崎駿在參與製作兒子導演的《虞美人盛開的山坡》的過程中,也不改對兒子的苛求。在2011年7月的橫濱試映會上,宮崎駿對片中人物的一個動作細節處理不滿意,公然在台上向兒子發飆:「負責動畫檢查的人做不好,導演也有責任吧!動畫的水準因此降低一大截!」突如其來的這一幕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懵了。宮崎吾朗甚為狼狽,幾乎是帶著哭腔說:「這都是我的錯……如果還有機會的話,希望可以繼續當導演……」而就在這部片子公映前,宮崎駿曾對兒子發出警告:「這是你的第二部作品,如果還是沒有太大起色的話,你乾脆退出導演界。」
【素材點撥】 都說父愛如山,那是因為父親用人格的力量給兒子做強大的後盾。對兒子如此嚴厲與苛刻,或許那正是宮崎駿愛子心切的一種體現,父親希望以此促使兒子在動畫界有更好的發展。
【適用話題】 父愛如山、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