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水滸傳的作文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總算被我啃完了。
《水滸傳》是作者施耐庵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北宋農民大起義而寫成的一部偉大的小說。小說傾向鮮明地描寫了人民群眾反抗壓迫的行動。概括了當時不同階層的人們從覺醒到反抗的斗爭道路。
從這本書里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書中的人物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宋江面黑身矮(人們都叫他「黑宋江」)。他平生只好結識江湖上好漢,只要有人來投奔他,無論職位高低,都留在莊上供養,若要走時,也盡力資助。且常常好行方便,排難解紛,散施棺材葯餌,濟人貧苦。因此,在山東、河北相當聞名,人們都稱他作「及時雨」,意思是把他比做天上能救助萬物的及時雨一般。宋江的樂於助人、忠義兩存的精神為以後各路好漢梁山泊聚義提供了基礎,我對宋公明印象最深。
其次,我對性格剛烈、藝高膽大的武松也留下了比較深刻印象。有一次他喝酒後醉了,就跟人相爭,並一拳打得那人昏沉。另外,一般人喝了3碗「透瓶香」,又叫「出門倒」的酒,就醉了,過不了景陽岡,但他卻喝了18碗,足足是平常人的6倍,但他依然不理陽谷縣告示中景陽岡有老虎的消息,踉踉蹌蹌、雙腳不穩地走向景陽岡,不巧的是,他真的在途中碰到了告示中的那隻老虎。他一個人左手緊緊地揪住大蟲的頂花皮,右手攥成鐵錘般大小的拳頭,使勁平身力氣,只顧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蟲眼裡、口裡、鼻子里、耳朵里,都逆出血來。
這本書讓我感覺到我們要學習宋公明樂於助人、忠義兩存;武松藝高膽大的精神,在努力學習的同時,還要盡可能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貳』 水滸傳專題作文
日日財源順意來 年年福祿隨春到 橫批:新春大吉
『叄』 水滸傳作文取什麼題目
梁山好漢展忠義
『肆』 關於《水滸傳》的作文
全書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東梁山泊聚義的故事。
九紋龍史進結識了少華山頭領神機軍師朱武等三人,被官府鷹犬告發,當地官府派兵捕捉。出於無奈,史進焚毀了自己的庄園,投奔外鄉,得遇一個下級軍官魯達。兩人共在酒樓飲酒,聽得有賣唱女子啼哭之聲,問知父女系受當地惡霸鎮關西鄭屠的欺凌。魯達仗義贈銀,發送父女回鄉,並主動找上門去,三拳打死了鎮關西。事後棄職逃亡,巧遇已有安身之所的賣唱女之父,將他接回家中藏匿;以後輾轉去五台山出家,起法名為「智深」。魯智深耐不得佛門清規,屢次酗酒,又打壞山門、金剛,寺中長老無可奈何,只得介紹他去東京大相國寺當名職事僧,職司看管菜園。在此 期間,他收服了一群潑皮。
魯智深偶然結識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兩人甚為投機。當朝權臣高太尉之子高衙內,覬覦林妻貌美,設計陷害林沖,誣其「帶刀」進入白虎堂,將他發配滄州,並企圖在途中殺掉林沖。幸得魯智深一路暗中護送,得以化險為夷。林沖發配滄州後,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手刃仇人,上了梁山。
梁山附近有個當保正的晁蓋,得悉權臣蔡京女婿、大名府知府梁中書派楊志押送生辰綱上京,便由吳用設計,約集了三阮兄弟等共計七人,在黃泥崗劫了生辰綱,投奔梁山。楊志丟了生辰綱,不能回去交差,就與魯智深會合,佔了二龍山。
山東鄆城有個呼保義宋江。他有一外室,名叫閻婆惜。此人有外遇,探知宋江與「強人」有來往,百般要挾。宋江一怒之下,殺了閻婆惜,逃奔小旋風柴進莊上,得以結識武松。後武松於景陽崗上打死猛虎,一時名聲大噪,被聘為陽谷縣都頭,碰巧遇見失散多年的胞兄武大。其嫂潘金蓮羨武松英偉,欲求苟合,為武松拒絕。後乘武松外出公幹,金蓮私通西門慶,毒死武大。武松歸後察知其情,殺了西門慶和潘金蓮,給兄長報仇。事後他主動去縣衙自首,被發配孟州,結識施恩,醉打蔣門神,怒殺張都監全家,亦輾轉投二龍山安身。宋江至清風寨寨主花榮處盤桓,因故被人陷害,發配江州,一日酒醉偶題「反詩」,又被判處死刑,得梁山弟兄劫法場救出,宋執意要回家探父,又迭遭危險,終於上了梁山。
隨後,經過三打祝家莊,出兵救柴進,梁山聲勢甚大。接著又連續打退高太尉三路進剿,桃花山、二龍山和梁山三山會合,同歸水泊。而後,晁蓋不幸中箭身亡,盧俊義經歷諸多曲折也上了梁山,義軍大破曾頭市,又打退了朝廷幾次進攻,其中好些統兵將領亦參加梁山聚義。最後,總共擁有一百零八個頭領,排定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座次。
面對梁山義軍越戰越勇的形勢,朝廷改變策略,派人安撫。於是,在宋江等人妥協思想的指導下,梁山全體接受招安,改編為趙宋王朝的軍隊。統治者還採用「借刀殺人」的策略,命令梁山好漢前去征遼,幾經征戰,始得凱旋;接著又奉命至江南征討方臘。結果,方臘被打敗了,義軍也傷亡慘重,弄得一百零八條好漢死的死、殘的殘、溜的溜、隱的隱,稀稀落落,只剩下了二十七個人。然而,就是這些倖存者也未能逃脫接踵而至的厄運。統治者眼見梁山義軍勢孤力單,便在封官賞爵後不久,對宋江等人下了毒手:宋江,盧俊義被分別用葯酒、水銀毒死,李逵又被宋江臨死時拉去陪葬,吳用、花榮也在蓼兒窪自縊身亡……
『伍』 水滸傳108將的故事的作文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內容圍繞在梁山泊稱霸的強盜。又名《忠義水滸傳》,簡稱《水滸》,作於元末明初。根據民間流傳的宋江起義故事加工定型,全書敘述北宋末年官逼民反,梁山泊英雄聚眾起義的故事,再現了封建時代農民起義從發生、發展到失敗的全過程。塑造了宋江、李逵、武松、林沖、魯智深等英雄形象。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各個英雄人物各有其自己的性格特點,他們以宋江為首從聚義梁山泊,到接受朝廷招安,再到打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慘遭奸人迫害命喪黃泉。演繹了不同於中國古代歷朝農民起義的英雄故事。
宋江是整個《水滸傳》中第一號人物,作為文學形象,也是最豐滿、最立體、最復雜、最有藝術魅力的一個人。宋江原為山東鄆城縣一名小吏,姓宋,名江,表字公明,綽號黑宋江、孝義黑三郎、及時雨、呼保義。面目黝黑,身材矮小,平素為人仗義,揮金如土,好結交朋友,以及時雨而天下聞名。因晁蓋等黃泥岡節生辰綱事發,宋江把官軍追捕的消息告知晁蓋。及晁蓋等上樑山後,遣劉唐宋來書信及五十兩黃金酬謝。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閻婆惜之手。無奈宋江怒殺閻婆惜,發配江州,與李逵等相識。卻又因在潯陽樓題反詩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漢搭救,在刑場把宋江就上料山,坐了副頭領。後晁蓋中箭身亡後,坐上頭把交椅。日後宋江率眾為朝廷招安。在歷次討伐其他起義軍的過程中,梁山好漢死傷甚眾,宋江本人也被所賜予酒毒死。宋江在一百單八將中排名第一,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
宋江的四個綽號皆代表著他的性格思想。黑宋江因其長的面黑身矮,就形體來講不如林沖、關勝等人英武挺拔,也不如吳用、公孫勝等人溫文爾雅,他長得其貌不揚;孝義黑三郎講的是他對待父母講究孝道,他的孝道貫穿了他的思想當中,成為他思想的一個部分,是他思想中一個很重要的支撐點;及時雨講的是他仗義疏財,扶危濟貧,這在後面他陸續和弟兄們交往中能夠看得出來,在這一點上他做得到位。
『陸』 改寫水滸傳結局600字作文 就是關於假如他們沒有被招安
看過《水滸傳》的讀者大都會為梁山好漢的那種豪邁折服,嚮往現實社會有那種逍遙自在的生活。同時,同樣一個問題困擾每一個讀者:假如宋江不招安,會有什麼樣的結局?詳加分析各方面的條件和因素,筆者以為不過以下兩種。
一、推翻朝廷,打下江山,自己做了皇帝。
初讀水滸傳時常常搞不懂,梁山泊有戰將108員,兵馬十萬,能「兩贏童貫」,「 三敗高俅」,北戰遼軍,南征方臘, 為什麼不揭竿而起,殺進汴京,自己做個皇帝,號令天下,勤政為民?隨著年齡增長和閱歷增加,我才發現宋江要奪天下其實很難,幾乎做不到。仔細分析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就可以得到答案。
從主觀上看,宋江自己從沒有做皇帝的想法。一是正統思想嚴重。他只反奸臣不反皇帝,他認為皇帝是好的,天下都是被這幫奸臣搞壞了,所以一心要輔佐皇帝整飭山河。他覺得只有這樣才能揚名立萬、名垂青史,只有這樣他手下那幫本領高強的兄弟才能有出路。可以說宋江有政治頭腦。但他在政治上太過幼稚,他不明白,無論打出什麼樣的旗號,只要是跟朝廷作對,就是朝廷勢不兩立的敵人,勢必除之而後快。二是宋朝統治相對開明。徽宗在位25年就有26次大赦,平均不到一年就有一次。所以,宋江犯罪之後,逃往滄州避難的目的就是等待大赦,因此他才不願意應晁蓋之邀入伙梁山。順便說一句,梁山好漢中大部分人都有這個想法,像李逵、魯智深那種一條道走到黑的人畢竟不多。
從客觀上講,梁山根本不具備奪取天下的條件。一是缺乏理論武裝。正如書中所言:李逵初上樑山時就叫嚷著「放著我們有許多軍馬,便造反,怕怎地,晁蓋哥哥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做了小皇帝,殺去東京,奪了鳥位,在那裡快活,卻不好?」從這一番話中,就可以十分清楚的看出,這一幫梁山好漢嘯聚山林,根本不是為了等貴賤均貧富、打土豪分田地,也遠不是出於什麼徹底革命的高尚動機,而只是圖個「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論秤分金銀」的快活而已。二是實力對比懸殊。梁山鼎盛時期不過十萬兵馬,其中還得算上老弱殘兵和家眷伙夫。反觀朝廷,徽宗時期單單禁軍就有八十萬,加上邊關的蕃兵、駐守各地的地方軍、運輸的廂兵、保家的鄉兵,總數不下二百萬。兵力至少是梁山的二十倍以上。梁山108八將中武藝高強的也就三四十人,帶兵打仗經驗豐富的更是鳳毛翎角。而朝廷不乏辛興宗、折可存等大破方臘的猛將,更有像宗澤、李綱、韓世忠、岳飛等使金軍聞風喪膽的名將。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梁山都無法跟朝廷對抗。三是奉行流寇主義。無大志不成氣候。縱觀整部水滸傳,梁山攻下的州城都放棄了,打了就跑,絲毫不重視根據地的建設。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從頭到尾都沒想過對外擴張,打仗的目的就是掠奪一把,開倉搶糧後就走。成天龜縮在物產、資源、土地都極其有限的八百里水泊,仗著地利與官軍相抗。很難得到老百姓的擁護和支持。四是地理位置不利。北宋在重要的地方設立府。梁山的東面是東平府,西面不遠處是濮州(今河南濮陽),再過西便是應天府,南面是濟州,北面是大名府。濮州就是宋遼「澶淵之盟」的地方,宋朝統治者在那裡設有重兵;大名府是汴京的北面屏障,自然有不少軍隊駐守(這從《水滸傳》可以看出);宋江曾經打過東平府,宋朝必然有所防範。最保守的講,梁山至少面臨著東、西、北、三面的包圍之勢。梁山所倚仗的僅僅是八百里水泊易守難攻的地勢,只要起義軍有大規模的行動,必然會引起注意,失去地利的梁山義軍,將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二、一輩子為匪,終老梁山。
這種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無論是其內部結構,還是外部條件都不具備。從外部看,理由有二。一是沒有經濟來源。水泊梁山用於生產的土地十分有限,並且地形相當復雜。其鼎盛時期的總人口不下於十萬,這十萬人不事生產、貿易,卻推崇「成瓮吃酒,大塊吃肉」, 吃飯成了頭等大事。據統計,水滸中描述設宴吃食的場面共有140多處。宋江解決財政危機的方法主要靠軍事掠奪,搶劫是最方便的手段。從祝家莊、扈家莊、李家莊到曾頭市,再到東平府,交戰緣由各有千秋,骨子裡都是為了「食」。僅僅祝家莊據說就存糧五十萬擔,足夠梁山三年之用。後來又趁著救兄弟的名義打好多地方。但是,打著忠義、替天行道旗幟的梁山起義軍專門干山下搶劫,攻州掠府的勾當,怎麼說得過去?二是缺乏群眾支持。梁山好漢們打著替天行道的大旗,到處胡作非為。李逵劫法場搶人,殺的最多的是那成排的看客;宋江三打祝家莊,僅僅因為其不借糧食;至於大鬧曾頭市,乃是為報晁蓋中箭身亡的一箭之仇。更有甚者,為了賺取他們想要的人,不惜濫殺無辜、姦淫擄掠。這就是所謂的好漢乾的事情!劫富不含糊,濟貧卻鮮聞。「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論秤分金銀」才是他們的終極理想。所謂的替天行道,劫富濟貧,只不過是一個蠱惑人心的借口,放在今天,這幫人就是一黑社會組織。試問,這樣一群缺乏政治遠見,局限於江湖小天地的俠客大盜、禍害百姓的犯罪團伙,又怎能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呢?況且梁山所處地區毗鄰京畿,民眾生活條件相對較好,只要老百姓能吃飽穿暖,自然不會去支持那幫造反派。
再從內部分析,亦有三點阻力。首先是派系林立。梁山108好漢大致可以分為三派。一派是以宋江為首的投降派,一派是以李逵為代表的造反派,還有一派是以公孫勝為代表的中立派。從小說中描述來看,投降派大多是地主、降將;造反派大多是貧下中農;為數不多的中間派還是個招搖撞騙的魔法師。自從宋江放了高俅後,林沖已萌去意。魯智深也把話挑明:「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公孫勝則更加徹底,誰也不支持,雲游四海去了。道不同不相為謀,假以時日,分裂是必然的。其次是晉升無望。宋江偽造了一塊刻著天罡地煞108將座次的石碑,恰恰弄巧成拙。殊不知,這種用上天註定的方式,排定眾位頭領的座次,擺明是告訴他們,別去白費功夫瞎折騰,這就是盡頭了。人都是追逐利益的動物,失去了進步的誘惑和安慰,誰還會去賣命?內耗的最終結果,就是整個架構的崩潰。第三是恩怨交織。如盧俊義、楊志、朱仝這等被宋江吳用使計賺上樑山的好漢,倘若他們知道自己落到今天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前程盡毀的田地,都是拜宋江這個帶頭大哥所賜時,焉知義氣不會變成怒氣?扈三娘被林沖活捉後,扈家莊全莊上下男女老幼數百口被李逵屠的一個不剩,自己也被迫嫁給如色中惡鬼的王英,毀了一生清白。此等深仇大恨實是不共戴天。再者,若宋江未能兌現當初許下的「將來招安共享富貴」的承諾,豈不又失信於眾兄弟?這個大哥還如何做下去?怕不一下子便作鳥獸散了吧?
這樣看來,留守梁山繼續當草寇是死路一條,扛起造反大旗走出梁山打天下也是窮途末路,剩下也就只有接受招安這一條路了——雖然仍是死路,但對於那些接受傳統儒家教育,帶著深刻忠孝情結的宋江們來說,被統治者當作殺人的工具,在殺滅別人之後再被人殺滅,仍是最好的歸宿,因為這才符合正統。就如那大哥宋江,明明被奸臣毒死,最後還是獲得了皇帝「修祠」的加封。
毛主席對此洞若觀火。他說:「我們要學景陽岡上的武松,在武松看來,景陽岡上的老虎,刺激它也是那樣,不刺激它也是那樣,總之是要吃人的。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言外之意在於:一不要對老虎抱幻想;二不要跟老虎談條件。要做一個徹底的革命者。真可謂一針見血,直指問題的要害。可惜這等道理,宋江那時還不明白。
『柒』 關於《水滸傳》的作文
《水滸傳》一書我在暑假中已經讀了好多次了,它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聚義梁山泊,受到朝廷招安,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故事。讀完全書,總結起來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敬重。而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我們主要是以忠義為主。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於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捨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斗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丑惡的東西同化了。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沖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傢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捨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戰爭爆發時,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英雄臨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增增日上的中華民族。在革命戰爭時期,許多英雄任務為了自己的祖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有的甚至獻出了生命。為了使保衛我們的祖國例如:黃繼光,他用自己的身體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這些都是我們的歷史。這些都是為了我們祖國而犧牲的人啊!我們都應該敬重他們,以他們為自豪。
『捌』 求一篇有關《水滸傳》的作文,急急急!題目,——,我想對你說 要求:選擇水滸中的一個人物,600子。謝謝
宋江,我想對你說
宋江,你是《水滸傳》的核心人物,和吳用肩並肩,手拉手,為梁山泊打出一片新天地.你招賢納士、平易近人,憑借自己的「義」把花榮、孔明、李俊、張順等人引上樑山.
你在家鄉鄆城就名傳天下,你視金錢如糞土,只要別人真心誠意地對待你,你一定會「雪中送炭」,就像你的綽號一樣「及時雨孝義黑三郎」.你的「義」曾多次救你.你從清風山路過,不幸被山寨士兵抓住,捆上山寨,准備剜心做醒酒湯.當你報出自己的姓名時,燕順、王英、鄭天壽頓時倒身下拜,因你的大名他們早就轟雷貫耳.還有一次,你在發配途中被孫二娘麻倒,幸虧你見多識廣,朋友眾多,被李俊知道,馬上趕來相救,從中和解,這才保你不死.
你的「孝」更是人人皆知,你殺了閻婆惜,逃亡在外,拉攏了不少英雄好漢,決心棄暗投明,和他們一起上樑山,可是突然接到父親歸天的家書,你毫不遲疑,淚流滿面,立刻趕回家中,正因如此,你才被官兵抓住,送進大牢,險些丟了性命.梁山上的眾好漢齊心協力,共同輔佐你,你劫富濟貧,深得老百姓的喜愛,直到如今,還有不少人崇尚你,被你的義、孝、智所感動,為你大義凜然的舉動而拍手叫好.
但是宋江,你可知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在敬重你的同時,又深深地痛恨你:是你虛情假意,擺出一副狐狸嘴臉,主張招安,害得英勇無畏的梁山好漢家破人亡,多數喪命.既然你最終要歸順朝廷,又何必造反?既然無心干出一份大事業,又何必騙取眾人的真誠之心?你實在奸詐,何必遮遮蓋蓋,用「招安」掩蓋過失!你愚蠢,根本沒有為梁山好漢的前程招賢,只想高官得做、逍遙自在!你粗魯,別看錶面斯文智慧,實際上糊里糊塗——沒有看清朝廷的險惡用心和專橫霸道的高俅的骯臟嘴臉.宋江,我恨你,你沒有三思,就畏畏縮縮,不顧勸阻,白白斷送了好漢們的前程……
你是否還記得,是你用離間計把秦明騙上樑山,使他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你「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最後你率軍征討方臘,全軍損失過半,而你只會站在戰車之上,翹首期盼、狐假虎威,你沒有考慮過在陣前拼殺的好漢!秦明為了攻破城門,被石塊砸中數下仍然堅持沖殺,直到大軍順利進城才笑著離你而去,而你只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演戲,在兄弟死後大哭一場表示祭奠.
還記得你和吳用狼狽為奸,把盧俊義逼上樑山,最後,他和燕青反對招安,而你卻打著為兄弟們著想的旗號,排除一切反對意見,幸虧燕青離你而去,而盧俊義始終忠心耿耿,可你又用什麼來回報他?你只會膽小怕事,請朝廷派人招安,那盧俊義為了捍衛梁山的名聲,始終如一,最終因為被人毒害而墜水而亡.
林沖和高俅有解不開的仇恨,你憑借多年儲備,好不容易打了一次漂亮的大勝仗(利用水戰局勢扭轉乾坤),輕而易舉的擊敗朝廷官兵,捉住了高俅,而你為了招安的順利進行,為了個人利益,不顧兄弟的感情,私自放掉高球!你眼見阮小七失去了心愛的哥哥,卻毫不心慈手軟,仍然忠於昏庸的皇帝,做假聖人,你是虛偽、奸詐的代名詞!
在你臨死之前,你裝得義憤填膺,一氣喝下毒酒,還非要拉上人家粗魯可愛的李逵做墊背的,反而讓世人覺得你終於朝廷,義氣超人.
宋江啊宋江,我敬重你也恨你,你冠冕堂皇,裝出一副「忠義兩全」的模樣!如果你身居險官,想必也是賣國賊、一大奸臣吧!
『玖』 水滸傳人物作文題目
我在暑假看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電視劇之後頗有感觸。劇中的梁山有一百零八條好漢,個個人物形象鮮明,但看完後最讓我難忘的還是花和尚魯智深。魯智深這個人物生性豪爽,俠肝義膽,粗中有細。
魯智深在劇中首次出現時,遇到了受當地惡霸鎮關西欺辱的金翠蓮父女,在傾聽完金家父女的控訴後,毅然決定幫助他們,並且在當晚竟然氣憤地吃不下飯直接就睡覺了。看到這時我真的非常震驚,換做是一般人的話,恐怕不會理這樣的事,甚至是避之唯恐不及,畢竟金家父女的死活關他什麼事呢?可是魯智深不僅決定幫助他們,而且還為此事氣憤地吃不下飯。並且翌日主動向金家父女贈送銀兩,親自保護他們逃離虎口。從這里,魯智深的俠肝義膽就顯而易見。
魯智深盡管是個粗獷的人,但他也是一個極其細致的人。他在救金家父女時,不是先打鄭屠逞一時之快,而是先將他們父女倆安頓好,讓他們先逃走,並且擔心他們跑得不夠遠,被鄭屠追上。所以來到鎮關西的肉鋪前假稱是奉了小種經略相公的鈞旨,一會兒要鄭屠把十斤精肉切成臊子,一會兒又要鄭屠把十斤肥肉切成臊子,硬是陪著鄭屠坐了一晌午,以確保金家父女的安全。估摸著金家父女逃離虎口後,他才激怒鄭屠,讓其對自己動手,最終為民除害。魯智深如此粗獷之人,竟然硬是陪著鄭屠坐了一晌午,這真是太難為他了,這里的魯智深可謂心細如發。魯智深之所以能夠耐心坐一晌午,完全是因為他內心的責任感,他一定要讓金家父女安全離開渭州,而且他也知道一個是老頭,一個是小腳女人,他們可沒有他的好腳力,所以一坐就是一晌午。由此可見魯智深是個細心的粗人。
我覺得魯智深是水滸中最行俠仗義的英雄好漢,盡管很多人都說那是因為他喜歡管閑事,但他行俠仗義的舉動讓我覺得很溫暖,因為現在社會像魯智深這樣的人真的很少,就比如老人摔倒了,我們還在糾結扶還是不扶。
『拾』 水滸傳作文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漫嗟吁。
他是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一首豪氣凌雲的反詩,將我禁錮在忠義的王國。屹立於梁山之巔,仰望宇宙間的108顆星辰,閉上雙眼,仰首塵埃……
翻開那本厚厚的《水滸傳》,靜心品味,咀嚼真知,一頁頁的紙張帶著我的靈魂在一點一滴中震撼,感動,升華……
那個一個朝政腐敗,對外獻幣氣和,對內恣意,搜亂的年代,那是一個官官相護,結黨營私的朝綱。民不聊生,官逼民反。宣和元年,宋江等36人占據梁山,招募義軍,群眾起義。與官兵周旋數年,幾經波折,朝廷招了安,他們為了忠義拚命掃平四方勢力,只惜,這一眾好漢終是戰死、被俘、生離、死別……
在尖銳的斗爭,你死我活的戰場上,他們玩轉天下,笑看蒼生。演繹了一場兄弟情長,護國安民的絕世戲劇,結束了戲完後的慘淡收幕。(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在這片英勇就義的天下,結識了不少英雄好漢。那「身事悲浮梗,功名類轉蓬的林沖。」「縱橫三十六,播亂在山東」的宋江。「智可張良比,才將范」的朱武……一個個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在我心中盪起一片又一片漣漪……
水滸於忠義,須臾不可離。但忠,是為何忠?宋江的忠義一直是後人議論紛紛的。它的忠義帶領著梁山泊走向了不歸之路,使他們成了統治階級的鷹犬。致使宋江忠義的理想幻滅。不可否認,這是愚忠,是盲目,不可認同的。雖說如此,還是為這位固執的好漢拍案叫好,佩服!再說那李逵,因為宋江的忠義食酒而死,卻是忠心耿耿。無怨無悔。於忠,於心,也讓人熱淚盈眶,大不了,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直到現在,心中還在為那慘淡的結局感嘆。那吳用、花榮追隨了宋江,雙雙弔死在樹上,留得清名於世。不過也罷,這結局興許也好。情在,心在。不過是沒了魁梧的軀殼。他們的魂化作這夜空中的萬千星點,照射著浩然的忠義,俯視這天下。護著千千萬萬的黎民百姓。
兄弟情在紅塵中散發無限,是沒有色的酒,時間越久,味道越醇,是沒有牆的家,那108位兄弟生生世世一家人。
那情義,那忠義讓我久久不能忘懷,讓我敬佩、仰慕、感嘆……
早在70年代,毛主席就說過《水滸傳》只反貪官。不反皇帝是本好書,今日一見,果不其然。我也想去做那樣一條好漢,有信仰、有胸懷的好漢!水滸,悲劇的開始,悲劇的結局,卻沒有悲劇的故事,處處洋溢著老百姓的夢想,是千百年來不滅的靈魂,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