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寫一篇關於清明節習俗的作文600字要掃墓祭祖的
記得小時候來,每年源清明節的這一天,爸爸就領著我上墳去。我總是很高興去上墳,因為爸爸在墳前一燒紙錢,就管不著我了,我便到處玩,直到爸爸來找我。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去上墳不再又玩又鬧了,而是逐個逐個地觀察每一座墳。
准備齊祭祀物品,我迫不及待地跟隨著爸爸去上墳了。走到半路,我突然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麼清明要上墳呢?」於是我詢問起爸爸來,爸爸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爸爸頓了頓接著講道「清明節上墳一方面懷念亡故的親人,另一方面祭祀先祖,期望祖先保佑家族後人幸福健康。」
我看到人來人往前往上墳,扶老攜幼的情形,看著、看著,爸爸又在叫我了,過了一會,我們回到了家。感覺很累。不過,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學到了知識,用自己的行動,表達了對祖先的懷念和尊敬,我想一定是很有意義的。大家想必也去上墳了吧?不妨把你們上墳的過程也說說吧!
② 清明文明祭祀的作文
清明時節,追憶親人,緬懷故人,是國人寄託哀思的傳統節目,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因清明掃墓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也日益凸顯,關於文明祭祀的呼聲也愈來愈高。 清明已經變得不再清明,念經佈道,超度亡靈,燒冥幣,獻祭品,鞭炮齊鳴,滿天紙灰,封建迷信的祭掃行為又在危害社會。當街頭焚香、墳邊燒錢引發大火影響市容的時候,當別墅、賓士、小蜜甚至偉哥也成為祭祀用品的時候,當公車掃墓滋生腐敗的時候,當車水馬龍影響交通的時候,當煙塵繚繞污染環境的時候,當頂禮膜拜助長迷信的時候,如此愚昧十足的所謂「孝悌」之舉,無疑是十足的鬧劇,而非隆重的紀念活動。 祭奠先人的習俗無可厚非,但需要指出的是,「清明習俗承載著厚重的中華文明,也積淀了許多陳規陋習。」隨著時代的進步,在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今天,現代文明要求人們革除陋習,改革摒棄清明祭祀的舊方式、舊習慣,弘揚倡導新禮儀、新風尚,提倡祭奠習俗的文明。祭奠儀式不必拘泥於一種,更不必囿於陳規陋習,隨著人們文明祭奠亡者觀念的變化,新近出現的許多文明祭奠形式,用植樹、種花以及在祖先墓前獻一束獻花、放一曲音樂等方式來祭奠先人,都值得借鑒。網上祭掃從2000年出現第一家網上祭堂起,目前全國各地已有數十個網路祭堂。逝者的音容笑貌保存在網上,悼念者隨時可訪問網上紀念館,獻一束鮮花、點一枝蠟燭、留一曲旋律,或在論壇上抒發自己的思念,新型綠色、安全環保,都不失為很好的祭掃方式。 事實上,與其奢侈的祭奠亡靈,倒不如投入財物和溫暖給尚在的親人,這樣更多地體現了時代的人文關懷。找我中文網向找我68萬網民鄭重呼籲:樹立厚養薄葬的新觀念,提倡老人在世時多孝敬,從儉辦喪事、搞祭祀,弘揚光大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鼓勵新的祭奠方式,提倡網上祭奠,為親人點一支紅燭,獻一束鮮花,放一首歌曲;不起墳冢,不立碑碣,不留標志,提倡骨灰撒散,種植紀念樹;不焚燒祭品。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是,網民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的祭奠者生活在農村,沒有上網的便利條件,很難感受到這一積極文明的號召。如何將工作做到基層,將工作做實做細,讓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感召,讓每一個細節都顯示出文明,尚需要進一步探索,更需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當然,作為一種由來已久的習俗,清明祭祀時的一些陳規陋習根深蒂固,要得到徹底的改革,也需要一定的過程,是很難一蹴而就的。這就需要相關部門抓住清明節這一時機,廣泛開展殯葬改革宣傳活動,進一步加大宣傳教育力度,積極引導廣大群眾移風易俗,向封建的不文明行為告別。空喊「講文明」是不夠的,必須有切實的措施和行動,創設文明的環境,提供相關的保障,不斷探索文明的祭祀形式,營造推進殯葬改革的良好社會氛圍。要促進清明祭祀活動盡快走上文明軌道,至少各級領導幹部在清明祭祖時要以身作則,以實際行動來移風易俗,摒棄奢侈之風,制止不文明行為。同時,要充分發揮基層紅白事理事會群眾自治組織的作用,引導群眾破除封建迷信的喪葬陋俗,自覺進行殯葬習俗改革。此外,要集中力量,取締非法生產、銷售喪葬用品的廠店、攤點,銷毀封建迷信的喪葬用品,斷絕為陳規陋習推波助瀾的工具源頭。 倡導文明祭祀、摒棄舊習,讓更多的人了解文明祭祀,讓更多的人掃除陳規陋習,讓更多的人選擇文明祭奠,需要你我的共同參與。
③ 清明文明祭祀的作文
四月的天氣,晴朗而清爽。萬物復甦孕育著新的生機,活力中隱藏著機會,在充滿養分的土壤里蠢蠢而欲動。而這充滿養分的大地,是萌生萬物的搖籃,也是那些為了別人的春天而逝去的人們的歸屬。他們長眠地下,他們安息,我說他們是清醒的,他們在用迫切的目光注視著後輩的崛起。
去的是歲月是歷史,卻不是一種情懷,去年跟隨老師去塔山烈士陵園掃墓,那時覺得高高的紀念碑有著說不出的巍峨和肅穆,一朵精緻的白花別於胸前,一條紅領巾默默拭去紀念碑上的塵土,卻擦不去內心的疑問,我們來這里做什麼,他們走了,我們來看他們,他們知道嗎,那高高的塔碑底下埋藏的又是什麼。帶著疑問而來,又帶著疑問而歸。一年一年,掃墓變成了習慣。
生死何懼!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氣質,這也是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的氣節。望著烈士陵園內那長長的碑林,那一個個刻在冷冷碑石上的名字本該是一張張鮮活的笑臉。他們卻長眠於此,他們有的犧牲的時候還不如我一般大,他們的人生那麼短暫,他們的幸福從何談起,可他們坦然的面對了生死,忠誠了自己的信仰。信仰最大的號召力就是讓人們為之無怨無悔地付出自己的熱血和青春,中國共產黨這面鮮艷的旗幟永遠飄在了任何一個以民族為重任的心裡。這就是士氣!
今天我們四五六年級全體師生來到烈士陵園,站好位置,主持人站在塔前,為這些烈士哀悼,我低著頭,閉上了眼,為這些烈士哀悼,主持人又說:「哀悼結束!」我才睜開了眼,接著中隊長讓同學們舉起右拳,大聲宣誓:「我是中國少年先鋒隊隊員。我在隊旗下宣誓:我決心遵照中國共產黨的教導,好好學習,好好勞動,准備著為共產主義事業,貢獻出一切力量。時刻准備著,時刻准備著!
如今掃墓對我們而言真的不只是一個形式,它是一個民族的血痛。掃墓是追憶,掃墓是心和心的交流,掃墓是靈魂與靈魂的碰撞。光輝的思想是不朽的,英雄的鮮血是不能白流的,歷史的長河裡,閃耀著無比燦爛的精神光芒,繼承、發揚、光大,是我們中華民族永不丟棄的遺產!
④ 關於 「文明祭祀 綠色清明」的作文 600字左右
: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回老家掃墓。在路上,我看內到了好多外地的車,爸爸說容那是人們從外地趕回來掃墓的。
到了老家,我們去集市上買了鮮花和小樹苗。我好奇地問媽媽:「街上那麼多賣紙錢的,為何我們只買鮮花和樹苗,而不買紙錢去燒呢?」媽媽說:「因為墳墓都是在莊稼地里,燒紙錢很容易引起火災,而且燒紙錢不光浪費紙張,還會污染環境。所以我們不燒紙錢,只獻鮮花,另外種樹在墳墓上,還可以美化環境,這樣即寄託了我們對祖先的哀思,又美化了環境,一舉兩得啊。」
我們到了墓地,把鮮花獻在了墳前,我和爸爸一起把小樹苗種在了墳前。爸爸還挖了一些土覆蓋在了墳上,我問奶奶為何要這樣做,奶奶說:「民間有一個說法,墳墓是死者的房子,時間長了房屋會漏雨的,因此每到清明的時候,子孫都要給先人的墳上添上一些土,以免漏雨。這即使是迷信說法,但也是子孫表達哀思的一種做法。」最後我們先祖先鞠了3個躬,然後離開了。
:
懷念故人,珍惜生者。朋友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從你我做起,倡樹新風,保護環境,用文明祭奠的實際行動,共同度過一個文明健康、節儉環保、安全有序的清明節!
⑤ 關於《清明祭祖》的作文大全(400字)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是人民祭拜祖先緬懷先人的宗節節日。版今天,天權氣陰沉我們懷著沉重的心情去岳頭山祭祖。
我們經過了一條坑坑窪窪、凹凸不平的泥濘小路,來到了岳頭山腳下。爸爸和伯伯扛著一大桶水泥,爺爺拿著鐵鍬和鋤頭,奶奶拿著祭祀用品,我和姐姐手拉手,走在崎嶇蜿蜒的山路上。好不容易我們都來到了墳墓邊,只見墓邊荊棘叢生,爸爸拿起鋤頭,把周圍清理得一干二凈。奶奶在墳墓前擺上菜、筷子、酒杯和香煙,然後點起蠟燭和香,我們長幼有序輪流在墓前跪拜磕頭。當爸爸在墓前鞠躬、默哀深深緬懷已故的親人,像似追憶與太公太婆共同度過的歲月。從爸爸的口中得知,他們是勤勞、善良的人。雖然我沒見過他們,但他們慈祥的面容在我腦海里浮現。輪到我祭拜了,我雙手合十,默默悼念,更增加了對他們的尊敬與懷念。所有的祭祀活動結束了,爸爸和伯伯用水泥把破損的墳墓進行修補。我和姐姐采了一些白色的野花放在墓前。
家鄉的清明節既有祭墳掃墓的哀思和愁傷,又有陽春四月草長鶯飛外出踏青的歡聲笑語,讓我們全家族的人歡聚一堂。我要快樂的過好每一天,快樂地對待生命。
⑥ 清明節祭祖作文60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詩一樣,每年的清明都是伴著蒙蒙細雨而至,它給人的感覺總是憂愁的。
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伴著蒙蒙細雨到來了。
這天早上,又是濃郁的天,徘徊了一會了,感到分外憂愁,仍是不適宜!被爸爸拉去吃了早飯,拿起香紙,扛起鋤頭掃墓去了。
踏著路上的荊棘,順著泥濘的小路,我們來到了老爺爺、老奶奶的墳前。爸爸把墳四周的雜草除掉之後,我在上面貼黃紙,插上香就離去了。
眾多親人的墳前都去過了,我們又冒著小雨,准備去爺爺奶奶的墳前。一路上,花呀,草呀,我無心欣賞;鳥叫聲,蟲鳴聲,我無心聆聽,只顧著早些來到墳前。一會兒,我們到了。望著孤零零的墳墓,我不禁滿腹憂愁。待爸爸鋤完草,貼完紙後,我們又拿出紙錢跪在墳前,將它們全部撒在墳上……
雨越下越大,花草被打得東倒西歪,周圍一片死氣沉沉。此情此景,使我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想他們生前對我的關愛,帶給我的歡樂,想到他們臨終前的遺囑,我不禁一陣惆悵,頓時淚流滿面。此時,爸爸也流淚了。雨勢並不減退,我們已經哭成了一個淚人,好久才站起來。
這時,我看見了遠處火紅的杜鵑花。聽媽媽說,杜鵑花又稱清明花,它之所以在清明時節開放,是因為它是紀念和安撫亡靈的最佳物品。於是,我跑了過去,摘了幾束插在爺爺奶奶的墳前,希望他們都能得到安撫……
年年都有清明,年年都有不同的憂愁。這憂愁,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我嚮往在這雨中的憂愁,所以我嚮往清明節的光臨!
⑦ 平安清明 文明祭祀作文400字左右
平安清明 文明祭祀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群眾開展祭掃活動的高峰時期。倡導和推廣一種健康、文明、環保的祭掃方式,對於弘揚清明節「傳遞親情、傳承文化」的豐富內涵、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祭掃新風尚,構建和諧清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就要到了,今年清明節首次成為國家法定節日,為倡導人民群眾在安全、文明、和諧的環境和氛圍中進行祭掃,市文明辦、市民政局向全市市民朋友發出如下倡議:
一、轉變思想觀念,樹立文明祭掃新風。發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從儉祭掃,不焚燒紙錢香燭、燃放鞭炮,不搞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拜祭活動。大力倡導為親人種植一棵樹、敬一杯酒、獻上一束花、朗讀一篇祭文、清掃墓碑、召開一次家庭追思會等文明健康的祭奠方式寄託哀思。
二、發揚傳統美德,樹立厚養薄葬觀念。「百善孝為先」,提倡老人在世時子女多盡孝,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人逝去時,喪事從儉、文明祭奠,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三、樹立文明新風,維護文明城市形象。樹立文明祭掃的意識,移風易俗,摒棄封建迷信的祭掃方式,不在街道、社區等公共場所焚燒紙錢、擺放祭品、燃放鞭炮,不搞封建迷信活動,不妨礙和影響社會公共安全。現在,青山園殯儀館已進一步完善了服務設施,可為市民提供寄託哀思的系列服務。請廣大市民辦喪事到殯儀館進行,不在社區、居民區搭設靈棚、吹奏哀樂,還清靜於民,還文明於社會,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⑧ 清明節祭祀祖先的作文
初次邂逅竹林,是在清明的一場大霧里。
曾祖父的墳墓在深山裡,要去祭拜需要走很長的山路。當天凌晨,大霧漫天,幾米外的景物已非常模糊。選擇在這樣的時候出門是有道理的,因為在今天得去好幾個山頭祭拜先人。只記得,當天早上,父親挑著祭品走在後邊,我蹦蹦跳跳地跑在前邊,如一隻脫籠的小鳥。嘴裡似乎還在哼著曲調吧,或許吧。
山路蜿蜒延伸,野草長到我的胸前。我們經過了田野,繞過了小溪,爬上了陡坡,又翻過幾個山頭,終於來到一條峽谷里。父親輕輕喊了一聲:「別跑得太快,前邊是一片竹林了。」我應了一聲,卻一個勁地往峽谷里跑。父親在後邊搖了搖頭,微微地笑了。他明知道我非常喜歡竹子的。
近了,近了。山風中吹來一陣沙沙的輕響,在彎角處我終於看到了竹林的身影。綠色般的潮水,從此在我的人生里扎了根,再也無法抹去。
竹林上方的葉子雀躍地隨風傾倒,發出寒戰的聲音,宛如一片綠色的急流,所有的葉子都朝著一個方向。那修長而青翠的葉子,恰如急流中的扁舟,朝前爭渡。我站在萬千的竹子當中,只覺得自己已被綠色所征服。高大的竹子直聳雲霄,一直長到了峽谷的頂端,遮沒了天空,嬉戲著白雲。細小的竹子,剛剛破土而出的竹子吧,就像我的手指大小,嫩綠地,也在枝頭潑灑出一簇簇細小的舟子,加入這霧中的爭流。綠色的震撼鋪天蓋地,萬千的翡翠招搖在我的面前,我撫摸著大大小小的竹子,在林間繞來繞去,只覺得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妙。
父親放下肩頭的祭品,站在林間,也有點出神。
林間傳來清脆的鳥鳴聲,那是山雀吧,在綠色的枝頭上跳躍著,盡情地享受這天地的氣息。潺潺的聲響,那是從岩縫里滲下的清泉吧,如珠玉一般的晶瑩。寒霧在竹子身上滲出一顆顆的水珠,有的順著竹節輕滑而下,留下溪流走過的痕跡;有的從葉尖晃了幾晃,便頑皮地盪了開去,如流星般向大地急墜而去。
後來,或許是第一縷刺破林間霧氣的陽光喚醒了父親吧。他用一把小刀削下拇指大小的一根竹子,遞給了我。輕輕拍了拍我的小腦袋,喚道:「走吧,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或許是年幼吧,也或許是不對先祖們感情不夠深沉。荒山中的孤冢總讓我感覺陰森,要是沒有父親在身旁的話,我敢擔保我會嚇哭的。那年的清明沒有留下太多關於祖先的記憶,卻永遠銘記了那片竹林,那片綠色的,空靈的世界。也記得了父親削給我的那根竹子,那根在清明的夜裡削成了笛子的竹子,在父親唇邊吹響的竹子。那一縷悠揚而深邃的聲音,就這樣貫穿了我的整個童年,也貫穿了我的整個人生。
是的,後來我長大了。讀到了許多關於竹子的詩句,例如「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是蘇軾的吧,又讀到了「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是王維的吧。讀了很多很多,也見過許多人畫竹,如鄭板橋的畫,但卻總覺得失落。那片空靈的世界,沒有任何詩句,沒有任何畫筆可以替代的。是的,至少在我心裡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