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議論文素材論據大全
堅持就有希望,我們與你同在
據民政部統計,截至13日7時,四川汶川縣地震已造成四川、甘肅、陝西、重慶、雲南、山西、貴州、湖北8省市共9219人死亡,倒塌房屋50餘萬間。新華網成都5月13日電(記者海明威)四川阿壩州政府秘書長、州應急辦主任何飈13日7時15分通過電話對記者說,汶川縣映秀鎮、卧龍特別行政區、三江鄉、漩口鎮等地約6萬群眾自地震發生以來與外界無任何聯系。
汶川縣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內,因汶水得名,是中國四個羌族聚居縣之一。地圖坐標北緯30o45′至31o43′與東經102o51′至103o44′之間,東西寬84公里,南北長105公里。縣域面積4,085平方千米;人口110,118人(2000年),主要民族為漢、羌、藏和回族。周邊相鄰縣級政區,東鄰彭州、都江堰市,南接崇州、大邑縣,西界寶興縣與小金縣,西北至東北分別與理縣、茂縣相連。境內有卧龍自然保護區,為大熊貓的研究和主要繁殖地。
我祈禱,所有無法與外界取得聯系的父老鄉親們,平安歸來。呼籲有關機構成立專門的物資捐贈窗口,讓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兄弟姐妹們,共同幫助受災地區人民重整家園。
5月13日凌晨2時許,一名醫護人員在四川省都江堰市抱著一名幼童焦急地喊:「還有誰是孩子的親人?」據了解,這名幼童的父母已經在地震中雙雙遇難。
我們祈求,讓災區的孩子們,及早恢復健康,回到父母親人的懷抱,健康成長!
Ⅱ 議論文論據
俗話說:「千金易得一士難」ο在ㄍ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中,秦晉兩軍要圍攻鄭國,兩國國力雄厚,兵將強銳,且強強聯手,大有一破鄭國之勢ο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賢臣佚之狐規勸鄭王使燭之武到秦國做說客,化解這場危機ο在這時候成了驚弓之鳥的鄭王,也只好聽取佚之狐的建議,去尋求燭之武燭之武幫忙ο年老的燭之武心中雖有怨氣,說道:「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矣ο」這樣晦氣的話ο但,他最終還是不計舊怨,毅然挺身而出,隻身一人奔赴敵方兵營勸服ο燭之武足智多謀,能言善辯,機智勇敢,靈敏果斷,巧用「欲擒故縱」一計,動搖挑撥秦晉之關系,辯證闡述得失與利弊,引證歷史,放觀現實,邏輯嚴密,鏗鏘有力,氣勢如虹ο不僅迫使秦伯毀盟撤兵,並與之結為盟友,真可謂是一石二鳥ο他實在是可遇不可求的人才ο
但,像燭之武這樣的大好人才,身為一國之君的鄭王又有沒有善用呢? 選舉良才,為政之本,倘若鄭王能善用賢才,盡早任用燭之武此等良才ο那麼,鄭國會落得如此田地嗎?相反,還有可能會成為雄霸一方的霸主ο
時至今日,在這發展迅速的現代化社會里,有些企業的高管嘆惜道:「當今社會難道就沒有可用之才了嗎?」其實,並非沒有人才,是他們並沒有發掘到人才ο孫中山說過:「人能盡其才則百事興ο」那些愚鈍的「統治者」沒有一雙識才的慧眼,沒有惜才之心ο最終致使人才流失,企業倒閉,國家滅亡ο
現在啊,很多人才都在嘮叨著沒有識馬的伯樂發掘他們,致使他們英雄無用武之地ο
其實他們有沒有想過自身的問題呢?俗話說:「是金子就一定能發光ο」但金子被埋在地下,那麼它的光,它的美又如何展現呢?像燭之武一樣,有了才能卻不好好的展現,等老了才為人所知ο這時候年事已高的他,又怎能把應有的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呢?在當今時代,守株待兔已被淘汰了,毛遂自薦才是時代的主流ο人才要想一展所長就需要展現自己,既然伯樂找不到我們,我們就應主動找伯樂!
伯樂是人才的知音,但他並不能發掘所有的人才!要想在當今社會有所立足,能在社會了大展拳腳,我們就要學會展現自己應有的才華,讓伯樂能及早發現你的身影!
Ⅲ 議論文的論據有哪些
議論文的論據:
論據,依據其本身的性質和特徵,可分為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也稱事理論據)兩類。
事實論據是對客觀事物的真實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現實性的品格,因此是證明論點的最有說服力的論據。所謂「事實勝於雄辯」就是這個道理。事實論據包括具體事例、概括事實、統計數字、親身經歷等等。
理論論據是指那些來源於實踐,並且已被長期實踐證明和檢驗過,斷定為正確的觀點。它包括經典性的著作和權威性的言論(如名人名言等),以及自然科學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可以寫蘇格拉底的故事,可以寫孔子的故事,可以寫成語故事。
(3)作文論據大全擴展閱讀:
論據和論點的關系十分密切,是證明與被證明的關系。
對論據有以下要求 :
(1)注意論據的典型性
事實論據包括各方面的事例、史實以及統計數據等,只有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論據才能有說服力。切忌以偏概全,顧此失彼。只選取身邊瑣事作為論據,如論述「近墨者黑」這個觀點時,用「我鄰友某某鋃鐺入獄……」這樣的事例,往往難以令人置信,缺乏說服力,論辯性不強。
(2)注意論據的確切性
事實論據要讓人相信,其材料必須准確真實,切忌張冠李戴甚至胡編亂造。不少同學因為材料記憶不準確,又懶得再去核實,就憑著記憶作文,結果把愛迪生發明電燈的事安到了愛因斯坦身上,把居里夫人淡泊名利拿給孩子玩的獎章說成是金錶。
(3)注意論據的針對性
有的材料內涵豐富,運用時要仔細斟酌。同時,即使是同一個事件,其成因也是多方面的,如果把握不好其中諸多因素的細微差異,就會打「擦邊球」,造成論據與論點的脫節。因此,選擇材料的主旨必須與論點吻合,才能起到證明論點的作用。
(4)注意論據的新穎性
不少學生的議論文寫作離不開一些陳舊的事例,像一寫失敗與成功的關系,似乎就離不開愛迪生發明燈泡,一寫逆境成才就非寫張海迪不可,這些老掉牙的事例,「父親用了兒子用,老師用了學生用」,文章當然也就沒了新鮮感,少了吸引力。
Ⅳ 議論文的經典論據
1.孔子一輩子勤於學習,知識淵博,後人尊稱他為聖人。其實他本人還是很誠實,專很謙虛的。他曾說屬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2.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盡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3.三峽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誰對三峽工程的貢獻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學家潘家錚這樣回答外國記者的提問:"那些反對三峽過程的人對三峽工程的貢獻最大."反對者的存在,可讓保持清醒理智的頭腦,做事更周全;可激發你接受挑戰的勇氣,迸發出生命的潛能.這不是簡單的寬容,這寬容如硎,磨礪著你意志,磨亮了你生命的鋒芒.
4.屈原遭放逐憤而賦離騷
5.司馬遷受宮刑憤而成史記
Ⅳ 找一本最新的議論文,論據大全或者最新作文素材
爸爸的愛
我坐在爸爸的床前,握著他的手。昔日堅實、寬大的雙手竟然變得這樣瘦弱、無力,手指細長細長的,青筋也暴出了。觸摸著爸爸的筋骨,我的心痙攣著,不禁皺起眉頭,閉起雙眼,強抑心中的痛楚。我健壯、高大的爸爸怎麼不見了?我這樣想著,淚水便奪眶而出。我淚眼地望著爸爸憔悴的面孔,不知應該說些什麼。我只有默默地望著爸爸。從他的眼裡我感受到了愛,讀出了一切。爸爸,您在自責嗎?您滿含歉疚的眼神告訴我。您在自責沒有將我們撫養成人,自責不能給予我們更多的關懷,更多的愛?不,爸爸。我想說,自責,懺悔的應當是我,是我呀!想想這么多年,您給了多少,而我又給了您多少呢?我真是太不懂事了。
為什麼我不能早點明白這一切,珍惜這一切呢?由於我的種種幻想沒有實現,我便鄙視您,鄙視這個家。我羨慕別人有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羨慕他們的家境,羨慕他們的一切……也曾偷偷地想過,換一個父母或許我便能成為一個藝術家,一個受人歡迎的歌星,或是一個少年詩人。看,我的虛榮心多重啊!前幾天楊叔叔在談到您時說:你爸爸雖說沒什麼文化,但比起有些受過教育的人要偉大得多!他認定公家的東西就是不能拿,不能走後門,可那些人為什麼做不到呢?然則這樣好的一個人……唉!爸爸,聽了這話,我好自豪,也好慚愧——為那些幼稚、荒唐的想法。能原諒我嗎,爸爸?您沒有回答,可我看見了,看見了您眼裡有一抹欣慰的眼光。您笑了——在心裡。
爸爸不但自己侍弄花兒,在我們做完作業的時候,還常常拉我們一塊噴水、鋤草、剪枝、滅蟲,邊勞動邊向我們講解各種花的特性以及養花的知識。一次,我看到一棵枝枝杈杈的花草,便問道:「爸爸,種這干什麼?瞧光長枝杈,連朵花兒都沒有。」爸爸並沒有馬上回答我,而是問我:「小紅,晚上乘涼的時候,有一股暗香,你聞到了嗎?」「嗯!」我點了點頭。爸爸輕輕地撫弄著那棵花,深情地說:「它叫夜來香。它不爭艷,夜裡悄悄地開放,發出淡淡的清香,多麼高尚的品格啊!」我望著夜來香,聽著爸爸的話,陷入了深思……停了一會,爸爸又問我:「小紅,你最喜愛哪種花?」「那盆,曇花。」「哦,曇花?為什麼?」「它名貴呀!」爸爸沉思起來,過了好大一會,才一字一頓地說:「曇花,因稀少,顯得名貴,但品性不值得稱道。『曇花一現』這個成語你學過沒有?做人可不要做曇花啊!」接著,爸爸又向我們講了君子蘭的高雅、梅花的倔強、菊花的高潔……爸爸的話,猶如甜美的甘露,流入了我們的心田。最後,爸爸送我一盆仙人掌,要我學它不畏嚴寒酷暑,堅強自尊送給哥哥一盆含羞草,要哥哥戒驕戒躁,虛心好學。那天晚上,我做了一個甜美的夢。夢中,我和哥哥變成了花兒,爸爸正辛勤地為我們噴水、剪枝、滅蟲……
Ⅵ 作文論據
志當來存高遠——諸葛自亮
一個有了遠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艱苦困難的時候,也會感到幸福。—徐特立
一個沒有理想,生活就會沒有重心,就缺少朝氣。為自己建立一個正確的目標,朝向這個目標去努力追求,生活自然就會充實而有意義。——羅蘭
2、事實論據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略)
周恩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新學期開始,沈陽東關模範學校魏校長問同學們讀書是為了什麼?於是有人回答說:「是為了家父讀書。」有人回答說:「為明禮而讀書。」也有人說:「為光耀門楣而讀書。」當魏校長點名要周恩來回答時,坐在後排的周恩來站起來,莊重地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馬克思的理想。1835秋天,馬克思中學畢業,面臨著職業選擇。當時,在馬克思的同學中對選擇職業有種種考慮,許多人認為有虛榮心和追求名利有理所當然的事。但是馬克思覺得,一個青年應當選擇最能為人類服務、最能實現人類幸福的職業,馬克思在他的畢業論文結尾寫道:「我們選擇職業所應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
Ⅶ 十篇議論文論據(100字左右)
名人與博來學
1、東漢源王充,自幼好學,因家貧無錢買書.他每 天在洛陽書店裡站著讀書,年復一年苦學不輟,把《漢書.藝文志》上所列的六藝、諸子、詩賦、生命書、術數、方技等6類書,共一萬余卷,只要當時存世的,他幾乎全讀過,「遂通博百家之言」,成為著名哲學家,思想家.代表作《論衡》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
2.清代的曹雪芹,不僅是著名的小說家,而且還是一位有成就的詩人,同時代人稱贊他「詩筆有奇氣」.他又是出色的畫家,尤其畫石.在他的名著《紅樓夢》中,涉及的知識麵包括醫學、心理學、音樂、詩詞、地理、建築、服飾、園林藝術、風俗、烹調等.可見曹雪芹非凡的才氣和淵博的知識.
Ⅷ 議論文常用論據
八、積累
指事物逐漸聚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習需要日積月累,成就事業也需要積累,不懈地努力奮斗。
積累是一種毅力,是由微小到偉大的必經之路,是成功的前提,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1、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也可證明「毅力」)
2、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3、合抱之木,生於毫末;百丈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4、水滴石穿,繩鋸木斷。
5、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6、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歐陽修
7、李賀雖只活到27歲,但留下了許多優秀詩篇。他的成功在於積累。他隨身攜帶錦囊,一有靈感便記在紙上,放入囊中,晚上再將紙片拿出來整理。這樣就積累了許多創作素材,最終成為一位著名詩人。
8、馬克思為寫《資本論》,閱讀了1500多種書,留下了100多本讀書筆記。他幾乎掌握歐洲一切國家的語言,他在頭腦里積累儲存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息和資料。
九、團結
指為了集中力量實現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務而聯合或結合。人心齊,泰山移。團結就是生命,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勝利。團結是戰勝困難的保證。
1、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2、一根筷子易折斷,一把筷子折不斷。
3、《眾人劃槳開大船》的歌詞內容。
4、將相和的故事。(廉頗與藺相如)
5、寓言:天鵝、梭魚和蝦在一起共同運送一輛裝了行李卻不很重的小車。它們三個拚命地拉,可車子絲毫不動——天鵝一個勁兒的往天上飛,梭魚拚命往水裡鑽,蝦使勁往後面拖。
十、自尊
指尊重自己,不向別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許別人歧視、侮辱。自尊心與自信心是相輔相成的,沒有自尊心的人,決不會有自信心。自尊是做人的靈魂,是自信、自強的支撐點。只有尊重別人,自尊的法碼才能加重。
1、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但丁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諸葛亮
3、貧者不受嗟來之食
4、陶淵明不為「五斗米而向鄉里小人折腰」,辭官不做。
5、謝甫琴科是俄國著名詩人。有次沙皇召見他,其他人都彎腰鞠躬,唯有他凜然站立不動。沙皇大怒,責問他。他毫不畏懼地回答:「不是我要見你,而是你要見我,如果我也像周圍這些人一樣,在你面前深深彎腰,那麼你怎能看清我呢?」
*自尊要有一個尺度,面對自己的錯誤,當別人指出或批評時,不要為了「自尊」、「面子」而堅持錯誤。
十一、自信
就是相信自己。自信是英雄主義的本質。自信力對於事業簡直是一種奇跡,有了它,你的才能便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並創造奇跡。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事業成功,競爭取勝的必要條件;自信,是冷靜的自我評估而非妄自尊大。
1、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2、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3、哀莫大於心死。——《莊子》
4、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愛迪生
5、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陰郁的日子需要鎮定。相信吧,那快樂的日子即將來臨。——普希金
6、一百個零加起來還是零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發表後,有人炮製了一本《百人駁相對論》,愛因斯坦對此不屑一顧:「假如我的理論是錯的,一個人反駁就足夠了,一百個零加起來還是零。」
7、小澤征爾敢於說「不」 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有次赴歐洲參加指揮家大賽,演奏中發現樂譜出現了錯誤。但在場的音樂家、作曲家、評委都鄭重申明沒問題,說是他自己的錯覺。他考慮再三,還是堅持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原來,這是評委故意設置的考題,他也因為堅持自己的正確觀點而奪魁。
人生在世,凡事唯唯諾諾似乎是最容易了。人在許多場合,能毫不含糊地說一聲「不」,是需要有很大的勇氣的。
8、伽利略的「兩個鐵球同時落地」;居里夫人堅信能提煉出鐳;愛迪生發明電燈;中國歷史上的有成就者,哪個不是在信心的支撐下獲得成就的呢?
十二、進取
傾心努力向前,立志有所作為。進取是一種向上的精神。進取才能獲得人生的輝煌;進取心意味著超越平庸;進取應該成為終身之事。
1、只有每天戰斗的人,才能享受自由和人生。——歌德
2、貝多芬的事例
3、保爾·柯察金的事例
4、「拼搏」、「勤奮」欄中的一些事例
十三、好問
對不解的問題積極發問。勤學與好問總是聯在一起的。
1、學而知,問而廣。 2、不恥下問 3、知而好問然後能成才。
4、「學問」二字需要拆開看,學是學,問是問。——鄭板橋
5、清代大學問家戴震幼時讀書善於發問。(第五冊《懷疑與學問》)
6、初中語文課本第五冊《發問的精神》。
十四、求知
指探求知識,研究學問。
①求知意味著給黑暗的心靈點起光明的聖火;求知是現代社會參與競爭,成名成才的需要;求知的最大障礙是坐井觀天,自命不凡。
②求知應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1、學問是光明,無知是黑暗。——屠格涅夫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3、學無止境
4、在學問上每前進一步,就更接近真理一步。——托爾斯泰
5、人們勤奮讀書學習的事均可作為「求知」的事實論據,也可作為「勤奮」的論據:
①頭懸梁,錐刺股。②鑿壁借光。